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靜思晨語--20100812求福壽不如修福慧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41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靜思晨語--20100812求福壽不如修福慧  Empty
發表主題: 靜思晨語--20100812求福壽不如修福慧    靜思晨語--20100812求福壽不如修福慧  Empty周四 8月 12, 2010 1:23 pm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41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靜思晨語--20100812求福壽不如修福慧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靜思晨語--20100812求福壽不如修福慧    靜思晨語--20100812求福壽不如修福慧  Empty周六 8月 14, 2010 9:24 am


【證嚴上人開示】
學佛必定要悲智雙運,福慧雙修,人生苦難,讓人最怕的就是貧窮困苦,這是一般世俗,只想要求福祿壽,不會要求福德智慧。
不過,真正學佛者,就不是要求福祿財子而已,我們應該要修的就是福慧雙修。
福就是身心無貧,那是最好的,若是有的人是身貧,身貧,就是物質生活都很貧,物質生活的貧,那是我們都看得到,哪一個人,哪一個家庭很貧窮,不只是貧窮,又看他們禍端、業力,接二連三。
我們所救濟的個案,有多少,每一個個案拿來看,怎麼這麼可憐,一切的苦難都在那個家庭發生,一切的貧,病、殘廢,同樣都是在那個家庭裡,這就是身,身外之貧。
有的人身外不貧,有財、有子、有壽、有福、有祿,都有;但是他不滿足,他覺得他還有欠缺,所以就是平時我常說,有一缺九的人,他覺得這樣還不夠。
憑我的力量,憑我的家世,憑我的…,我還能普天之下在推動出去,我的事業應該在國際間都要有。
像這樣,你們想,讓他得到天下的財富,他的人生又是如何呢?只想說,你為什麼要這麼辛苦,為什麼要那麼勞碌?沒辦法,事業就是要顧。
這樣夠了嗎?我現在才在規劃,哪一個國家我想要再去開拓,看,永遠不夠,永遠做得到的就只是一份,我還有九份還沒有得到,你們想這樣的人,心苦不苦?
所以雖然身外之物擁有很多,但是他的心永遠都是欠缺的,這就是叫做貪婪無度。
那麼有錢,若能夠去付出,把事業遍布國際間,這個心回過頭來,他可以去救濟國際間,憑他的事業,他若能投入在人群中,把愛開濶起來,愛心來頂替事業心,這樣就是福慧雙修了。
在我們這個團體中,這種福慧雙修的人,真的很多,所以我稱他們為「人間菩薩」,也是福慧雙修的人。
所以我們說貪吝貧窮苦,人若有貪,不肯捨,只想要貪很多,就是一直想這些都應該是我的,這種叫做貪吝,永遠對他來說就是不足。
不足的人叫做貪吝,這種人身外富有,對他來說還是在貧窮的苦,還是不夠,我還缺,我不夠。這就是身富心貧,這叫做富中之貧的人生,像這樣就是皆由不惠施,不肯去布施,這種人都是列入在很貧困,還是在不足中。
若欲求福德,智者應普施,真的我們要求福德,必定要啟開我們的智慧。
好像南非,多少皮膚和我們不同,體態和我們不同,他還有一樣生態與我們不同,他們很快樂,是不是他們有錢,他們是最沒有錢的人,生活最貧困,但是他們的心理最快樂。
看,整群若要帶出去訪貧,要去關懷那些愛滋病人,他們很快樂,邊走邊唱歌,他們的步調,都是很有韻律的步伐,你們看他們每個人生得很福態,看他們從走路的腳也不是很方便。
有的還要拿枴扙,路不是平的,是要爬山丘的,看他們這樣,雖然是搖搖擺擺,不過,大家都是滿面笑容,邊走邊唱歌。
看,他們雖然是身貧,但是心不貧,他們還有餘的力量要去救濟人,他們用他們的心力,用他們還能走路,還能動,雖然走路因為身體很大,走路不是很靈活。
雖然有的人,腳的關節,也已經對她的身形體態來說,超載了、磨損了;不過,他們還覺得,比他們要去服務的人幸福,雖然身體有病痛,但是不像那些愛滋病的人,已經奄奄一息了,沒有人照顧。
所以他這樣比較起來,他覺得,他比他還有一分的生命力,有生命力,他就要去幫助,生命力都完全消失的愛滋病人,所以他們路不論走多遠,不論要如何上山,無論身上骨頭疼痛,走路多累,他們還是很快樂,就是要去付出。
看他們的身,物質貧乏,身體不是很健康,不過,他們有智慧,他們能利用身體還能動,這叫做身為載道器;他們知道來到人間,生在那裡就要認命,他們知道信仰要知因果。
他們雖然多數,都是信仰基督、天主,無論是天主教、基督教,他們相信有天堂,他們相信要上天堂的人,在人間要造福,這是接近慈濟之後,他們更加了解,所以雖然他信基督教、天主教,慈濟就是他們的皈依處。
所以慈濟人間路,必定要入人群去,所以他們還是利用他們的生命,捨不得浪費時光,所以他們去照顧那些愛滋病人,仔細為他們擦、幫他們洗,送物資去,給他用餐,慢慢地餵他,你看,這是不是很可愛的智慧者呢?
所以智者應普施,身體能付出,盡量去付出,做善事、做好事,不一定是有錢人的權利,他們都沒有錢,但是他們有這個身體,遇有餘的力量,還要去幫助人,這不就是,若欲求福德,智者應普施,何況在南非貧困的人偏多。
貧困的人偏多,是什麼人能救濟什麼人,偏偏我們能看到一大群的人,他們都能去救,比他們更貧困,身體比他們更不好的人,他們有辦法去幫助,所以這是心富。
心富的人永遠都是造福德的人,心有貪念永遠不足的人,永遠都是貧窮的人,因為他的福薄無德,所以永遠都是在貧窮中。
貪吝貧窮苦
皆由不惠施
若欲求福德
智者應普施
心貪恆不足
福薄而無德
是最貧窮人

所以貪吝貧窮是最苦,這種的貪吝,心若有貪,永遠不滿足,不滿足的人,他就不肯去付出,所以要去付出的人,不是他的身外物多富足,不是,是他的心富有,願意付出,這才是真的;我們佛法要在人間去造福人群,造福人群,就是要解開他心靈的貪婪,把他解開,讓他時時很知足,有的人身體會苦,稍微病就說,我不能做了,我要休息了,這身未病,心先病了。
所以佛陀來人間,就是要我們除去心病,身與心,我們在人間不離身心的問題,所以佛陀為我們解釋很多,無非就是要讓我們看得開,把心門打得開。
所以「開」,開我們的心門,「示」,要我們了解天地萬物間,我們的心要很清楚,所以這叫做為我們開示,要「悟」,或是要真正去深入,有辦法了解嗎?就要看個人了,佛陀是很用心來開眾生的心門,發揮了他最高的智慧,想要讓我們人人能了解。
但是要了解嗎?這是眾生的根機性欲參差不齊,佛陀就要以這麼多年的時間,從小教權巧方便,一直要引導,讓人人能知道因緣果報,讓大家在這生命,有這身體的身命,這樣在大空間,無論你的因緣是什麼?你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什麼樣的父母,什麼樣家庭的環境,你就要甘願接受。
你就要把你的心打開,知道這是,我們自己過去生中所帶來的,所結的緣,所帶來的業,若能這樣,知因緣果報,身外的環境看得開,就不會那麼鬱悶了,心就不會那麼複雜難過,看開就沒事了。
所以一切唯心造,是要苦還是要樂呢?一群福祿壽,財子壽都有的,但是他滿足嗎?不滿足,企業做那麼大,那貪有止境嗎?沒有止境,真的是苦不堪,這就是心的問題。
若能就那些財力,真正去做救人的工作,不知道能救多少人,不只是救別人,還能成就自己的福德、福慧,福德和福慧能雙修,那就只是那念心能看得開。
所以這些法,甚深無上大乘義,真的是很深,要怎麼說大家才能悟呢?實在是要看人人的根機,心門打得開才能悟得出來,所以必定要大慈悲信實不虛,要相信因緣果報,我們要有正信,才能悲智願行合一。
所以我們這個大團體,人與人之間互相來成就,互相鞭策勉勵,才能互相上大道直的菩提路,我們過去常說,大道直故,在這《無量義經》裡,其實菩薩道,是一條很大很直的路,不是很難走。
不過就是因緣將我們牽縛住,我們若能借重一個大團體,這個因緣自然就菩提成林,常說,借力使力,要成就福德的力量,只一個人不夠,要借很多人的力,不能少我們一個人的力量,所以叫做借力使力。
把這個力量推動出去在人群中,這個因緣才能成就菩提,讓我們走入覺道,就是悟,這個覺道上。
佛陀既然為我們開示了,我們一定要悟與入,一定要自己,所以要走入這條大路,就要借重因緣,若能如此,就安樂人文多利益了。
【無量義經集選】
甚深無上大乘義
真大慈悲信不虛
以是因緣成菩提
安樂人文多利益

各位,安樂就是看我們的心,我們的心若時時在安樂中,剛才在說南非,南非這群的菩薩,看,他們以生活來說,他們是貧窮,但是以他們心靈的快樂,他們就真的是安貧樂道,他們身安在貧中,他們很快樂,快樂在這條人間慈濟的道路。
若說到他們,我自己也從內心一直快樂起來,因為他們安貧樂道,這就是人品典範,文史流芳,無論再多久多久以後,慈濟的大藏經就是有這群,在最貧窮的地方,他們很快樂,很富有在撒播愛,愛的種子,他們的力量在救人,你們想,這是不是安樂人文多利益呢?
所以說來,我們人人要記得,我們要福慧雙修,所要求的,是要求福和慧,我們若是要求福慧,要智者應普施,我們要把心打開,用愛去付出,這樣身體力行,才有辦法體會到佛陀,甚深無上大乘的義理,心若沒有打開就沒辦法。
所以人人要先開心門,我們才能體悟到佛法的真道理,所以大家要多用心。
回頂端 向下
 
靜思晨語--20100812求福壽不如修福慧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