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24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法華經·分別功德品第十七》 (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寰宇空間,無疆邊際,無色名相,無時數量, 人生來時, 即無住相,更無長短,無橫直相。
大家用心,時間過得很快,前次講經,是〈壽量品〉結束,之後就開就行腳了,歲末祝福。也已經有這樣一段時間,時間在過很快,在這個宇宙空間裡,浩瀚無窮,無窮邊際的時間、空間,這無色、無名相,完全是空間、完全是時間這樣就過去了。現在再將它回憶,過去這段時間,到底多長啊?到底時間的名相叫做什麼?時間是充滿在空間嗎?人從四方八達而來,不同的國家,共同的心願,來自何方?那個空間到底是多大呢?對來的人,他們的空間的空間,周圍根本無法去說周圍、名相、空間又是多大。 大家不同的空間,共同合集來到臺灣,那就是一個目標:受證。受證,是受什麼證?就是人間的事、相、物集。本來空間沒有一個方所,到底是從東來嗎?東方的那邊,那個國家,他是要說往西方去,而我們這個地方就說,「哦,他從地圖上面看起來是東方」。其實,東方,那個國家它的東方還是另外有它的東方。名稱不同,方向也不同,卻是為了一件事情,事、物、人,所以大家共同來到一個集點,是往東、往西、往南、往北,隨著他們的國家名相來稱臺灣。在他們的國家到底是指哪一個方向不過,大家集合到達了,我們這裡的名稱叫做臺灣;臺灣也只不過一個名稱,同樣頂著天、踏著地,同樣是天地間的一片土地。來自不同空間的人,任憑他們說,「我是要往南方走」、「我是要往東方去」,這是不同的方向來稱那個名相的東、南、西、北。這是空間,名相叫做臺灣。大家集中就是來臺灣,做什麼啊?就是受證,受什麼證?正式成為慈濟人。
慈濟這個宗門,正式在宗門在正式受證了,這個宗門的精神思想是「靜思」法脈,法脈是從哪裡來呢?從佛法的精神理念,適應現代時代的佛法精神,所以現在的世間,還是同樣的道理,佛法的道理是同樣,卻是應時勢、人事物。所以,就法脈、精神理念,將佛法落實在人間,這一個系統落實在人間,讓人間知道方法,什麼叫做佛來人間教「菩薩法」。菩薩法的名相很多,只是在名相,是要如何去身體力行它的作用?「菩薩所緣,緣苦眾生」,是要身體力行在這樣的人間。所以人間,是菩薩與苦難眾生這當中所緣,菩薩就是去救人的人叫做「菩薩」;苦難的眾生就是這個因緣會遇菩薩,得救了。這因緣,人間事物等等,必定要先實施,不是口頭,因為受苦的人真正是因緣果報在人間受苦難。菩薩延承著佛陀的理念、教育,我們發願,願意去投入為苦難人拔除苦難,這就是所緣;他的苦,我們願意去,這就是緣。這要很用心,要有發願,發願來自觀念、思想。
所以,我們「靜思法脈」,就是一個法脈,用這精神來開啟宗門,我們的宗旨,有了這個思想就要建立宗旨,所以我們的宗旨目標,就是人與這個目標宗旨軌跡要會合,所以叫做「規教」。有這個「規教」要見習、要培訓,要經得時間考驗,二三年的時間要從了解而體會、而投入、而實行,堅定信心,願意接受培訓、願意接受受證,這一層一層,所以有這個法脈宗門;有思想、有起行動的宗旨。「人生來時,即無住相」。所以我們人生,人生來人間之時,本來就沒有住相,從嬰兒,是什麼時候一直在成長、在長大?什麼時候在增加他的知識?是什麼時候,我們講不出來,不知道,無形無色,所以無住相。人生就是這樣,什麼時候長大,名稱叫做青少年,少年、青年,隨著人生歲數階段……。名相,這都是人設的,人用人的這個過程,行蘊,從嬰兒而孩子、而少年的名稱,就再告訴他「哦,這已經是青年」,再給他一個名稱,慢慢來成熟,「哇,這已經是中年了」。
這就是道理,回歸回來說這就是道理,因為有這樣的內涵才有這樣統一的名相。雖然語系不同,人都是一樣;我們的人語系有很多種,雖然我們說的不一定大家都聽得懂,但是內涵的法則是共同的,這叫做法,法是共同。這個幼小、少年、中年,這全都是共同的法則,但是語系都不同,所以人人會分出了這個相,其實法是無相。大家只是知道這是法則就是這樣,名相任憑大家起;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名相、不同的地點、不同的方向,這都隨著各的環境。所以說,「即無住相,更無長短」,長的、短的,到底長,多長是極盡的長?無極盡!橫,或者是直,用這樣叫做「直」、用這樣叫做「橫」,這也是名稱。直與橫,這就是一個名相而已。其實,我們都要去用心體會,凡夫都是執著在名相裡面。明明我就要用這個字,為我整理的人就要幫我換過,變另外一個字,我就問:「為什麼要為我換?」他說:「因為這個字我不曾看過。」「你不曾看過,不過是我要講的啊!字是我寫出來的,我寫出來我要說的字,但是你要換成你曾看過,就要我說呢!你就是要為我換過。」這就是人的執著。 故無歲數,壽無疆極,覺性虛空,本寂清澄; 無物相故,無染之有,無壽量相,即妙有真空,壽量皈覺性,藏無量壽。
總而言之,我們要知道人生「故無歲數」。說我年老了是嗎?我若不要承認呢?我沒有老。但是,沒有老,相就老了。相,你不要執著相,那就沒有老相。也有那孩子生下來,有那個老相之症;生下來就七、八十歲的形態,有啊。這生理,人的生理變化,胎裡他就已經老相了,這叫做生理。生理,身體,這到底如何來?啊,太奇妙了,再說也是無窮盡;本來也是沒有,本來沒有我,就是因父母。總而言之,我們人生執著的名相惹來了很多的無明、很多的煩惱相。
所以我們應該知道,「故無歲數,壽無窮極」。我們也不要一直在那裡在算數,同樣在大自然界生存,用很簡單的生活來生活,做我們該做的事情,我們去做,盡人的本分事去做,不管它的歲數有多少,自然這「壽無窮極」。我們這一生的歲數、來生的歲數、再無數無數的來生,我們要取著哪一生?所以我們「性無窮盡」。 「覺性虛空」,我們在聽法,就知道〈壽量品〉中,佛陀這樣說,雖然他歲數八十,卻是很多弟子有疑,大家還記得嗎?彌勒菩薩等等,大家會認為:佛陀成佛也沒有多久,說這麼多法,這些法度那麼多人;這些人看起來很成熟,到底用多久的時間度?但是佛陀講法才四十多年,四十九年間如何度那麼多人呢?希望佛陀說一個道理出來。佛陀要說的道理,那就是「覺性虛空」。壽是無窮盡,壽量無疆極,「壽無疆極」;「無疆」就已經無邊際了,更沒有那個極限的地方,沒有啊!所以「壽無疆極」,為什麼呢?因為「覺性虛空」,遍虛空法界,從剛才開始就說「虛空」,這個大空間無疆盡。這麼的長、這麼遠的地方,為什麼大家的心志會共一個方向去呢?這就是覺性。所要追求的是理想覺性,我們這個時候叫做理想,真實的道理,要去追求這個真實道理;要身體力行,隨順世間法,這個法的起源,是法脈的開頭思想與宗旨的起點,所以大家會向這個地方來。
但是每一個地方,所住著的地方,他們周圍空間也是無疆極,因為宇宙無疆極,我們是宇宙中的一個地方。所以我們要很清楚了解,「覺性虛空」就是遍虛空有法界,遍虛空法界。這個虛空法界,它的真實相是什麼啊?「本寂清澄」。虛空就是空,它的覺性本來就是寂靜清澄,「本寂清澄,無物相故」。因為空啊,本無一物,因為沒有物相,所以才叫做「空」。若是有「物」就不算空了,就是無物才叫做空。「無物相故,無染之有」,因為它無物,它要染著在哪裡呢?現在一直都說空污,空氣污染,空氣污染,是污染天空嗎?天空污染不到,是這個空間;空間有很多骯髒的東西,這個骯髒的東西──氣,所以說「空氣」。
空氣是物體的東西,那個氣出來,氣也無相,所以說起來,氣體是從有的東西所造作,如哪有善惡呢?也是人造作出來的。「這個人是很好的人,很善良、很有智慧」,「這個人很壞、很惡,他的行為讓人可怕」。好的人讓人可親近,這都是一個因緣去會合,人本來也是善良清淨,因為人人本具覺性,很多因緣去合成,所以造惡受苦,這就是合成。所以,所感受到。 菩薩是接受到道理,因緣合成,發願、身體力行,所以這也是一個因緣合成,這個因緣會合這個因緣,所以自然發心立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也都是因緣合成。有了發心立願,願堅定了,方向就不會偏差,這叫做合成──所緣苦難眾生。所以說「覺性虛空」,本來就無物相,哪有東西可污染到呢?所以,「無染之有」,沒有污染之有,就是沒有東西可以讓它污染,這個空,所以變成了空氣;空氣是不是污染了天空?不是!是污染人。 它這樣的因緣再回歸在「物」,有形的物,有形物,所以成為這個污染的空氣;污染的空氣造成再回歸損害了污染的物體。就像人,人也在製造污染,從我們生活著的呼吸和排泄,都是在污染大地,何況說人的起心動念、貪念無明等等。欲念無窮盡造就了破壞,造就了很多的東西,原來是大自然的資源是供應人類,長年、無窮劫能夠成物,物體恆存,但是人類他就有破壞,快速破壞,這就是佛陀所說的「壞劫」;壞劫,就是在這個人間已成了。
有了人,這個生、老、病、死,短暫的時間卻造作了永恆不斷輪迴的損害,大地、大乾坤是長時受損壞,小乾坤、身命就是自己不斷來破壞大乾坤、造作惡業,再輪迴再來受被破壞的後果。同樣,說長一點就是這樣,說短一點,現在人類已經感受到了,空氣污染,出門要戴口罩,這已經開始感受了。有覺醒嗎?還沒有!這叫做人類。所以本來是無染著,是空無物相,「無染之有」,沒有東西可讓它污著,卻是我們人去造作,造很多的東西去污染它,要不然我們是「無壽量相」。 因為我們人人若是回歸這個本性,人人不造惡緣、惡因,很自然,天地宇宙共同一體,人類之間互愛互存,壽命會更長,有相的名會更長。就像我們大地,山河本來是永存,大家若在譬喻「山高海闊」,但是山不高了,山已經開始一直在被破壞了;海是不是深呢?海已經一直被填,填成了陸地了。這都是人為啊!所以,人為使這個大乾坤的破壞,何況小乾坤的生命體呢?所以我們若能夠體會了解我們就應該要知道。
過去佛陀說過去諸佛國,所說的佛壽都很長,住世的人壽命都很長,在說的都是過去,過去的過去。但是,我們現在聽來,哪有可能?佛陀成佛也才是八十歲而已,佛陀是現相人間、教育人間,言語、身態都是在教育,這叫做中道,也沒有很短壽,但是成佛也沒有特別的長壽。這說的就是「覺」,覺性無量,這就叫做人間法,人間的覺者。但是佛陀就這樣說,「無壽量相」,不用去執著那個壽量,我到底是幾歲了?我要退休了。現在,成為這個年齡的藉口,讓很多人生命提早作廢,「因為我五十多歲,我服務的期間到,已經可退休了」。退休了,你就不能再去……,你若要領退休金,就不能再去做其他的工作,五六十歲呢!他就什麼都不用做,人間無用的老人愈來愈多,我們願意承認老嗎?我們現在在臺北有一位一百零一歲,他今年開始報名見習培訓,二年後要讓師父授證。我在臺北與他有約,口頭上,對他的身體有信心,反過頭來對我自己,我是方便法與他約。 總而言之,以法脈的長,後面還有人接,二年後、三年後還可以等,因為「靜思法脈」千秋百世,「慈濟宗門」永遠開著,不論他幾歲,永遠都有來受證的機會。一個平常的人,現在一百零一歲。我們的委員裡面,王成枝,今年再來領師父為他祝福的福慧紅包。來到我的面前,這樣向我比,說:「師父,我這樣。」「四歲」,是啊,寄存二個五十歲,他是「四歲」。我走到走廊時,在走廊遇到我,又這樣告訴我:「師父,我還要再繼續收,繼續走。」這一百零四歲。佛陀怎麼會八十歲而已呢?因為眾生福淺,佛陀來人間,眾生的福就是這樣。所以,佛陀告訴阿難:「阿難啊,我將要入滅,準備涅槃,世間若有需要,其實佛壽能夠住世幾劫。」但是阿難默然,沒有去留佛。就像說,「我要回去了,你不留我,我就是要出去了。你若留我,可能我會再留一下」,這就是同樣的道理,這我們知道。
阿難後來也很後悔,他也說:「那時候,我就有想要請佛再住世啊,但是那時候怎麼會說不出來呢那個時候,這句話怎麼會沒有出口呢?」所以因緣就這樣過去了。佛陀既說出來「我將準備入滅」,當然他就要準備入滅了,這就是壽數。人間福淺就無法將覺者永留人間,要不然真的佛陀怎麼會是八十歲而已呢?所以「即妙有真空」。說起來也很奧妙,佛陀所說的道理真的是很奧妙,所以說「妙有真空」。道理講起來、分析到頭來,全都是「零」,歸於「零」。世間再多的數字,後面都是要一個「零」。你從一要到十,也要一個零;從一要到百,也要再多一個零。
不論到千等等的數字,到後面都是零,所以一切一切都是歸於零,那就是空。但是,這個零、零、零的「空」裡面卻是「妙有」,妙在人在追這個「有數」是追「無窮盡」;道理要解釋,解釋一個道理也說無窮盡,道理實在是很多很多。所以說來很多,所以「妙有真空,真空妙有」。 回過來人壽,「壽量皈覺性」,回過來,又再回歸到覺性來,從凡夫「反黑皈白」,從凡夫歸回到無染的覺性來了,那不就是「藏無量壽」嗎?所以這次出去,向大家說:「哎呀!不要想老啦,來,五十歲的壽量先來放在這裡,我們再開始來算我們幾歲?」所以,四歲、一歲大有人在,四十多歲、三十多歲、二十多歲、十幾歲、才出頭歲,很多。大家聽到這個年齡,很歡喜,心思都整個活躍了。所以說,這就是我們人要很用心。 時間如水般流逝,有感日削月朘減,去歲來今三月日。
行腳兩來回:
法親師徒相見歡,卻感歲月增添白髮人!
顧身自憐已老化,失自信心道怠退,重建心思無疆際,壽量唯心造一切。 「時間如水般流逝」,時間如水般這樣一直流洩過去。所以這次我出門,感覺到的那就是「有感日削月脧減」。月脧減,就是捲起來,時間像是用捲的,本來是這麼長,但是時間像是捲起來一樣,像是捲褲管、捲袖子一樣,本來就這麼長,就是這樣整個捲起來,整個縮短來了,這種的感覺。「去歲來今三月日行腳兩來回」,因為從去年到今年,我出門三月日,三個多月,到這時候,到今天是三個多月,一百天以上了。在這個行腳兩次,分做兩次,從二0一七年十一月到元月之後,二月才開始回來,這樣是不是三個多月了?這樣來回三月日,行腳兩來回,來啊去啊有兩次,這個中間兩來回,所以給我的感覺,就是日子整個縮短來了,為什麼?
「法親師徒相見歡」,看到法親,師徒相見都很歡喜。有的若沒回來,我若沒出去,都是大半年以上才見面,有的整年都不曾見過面,所以見面是很歡喜。卻是感覺到就是「卻感歲月增添白髮人」,這個時間、歲月所添的就是頭髮更加白了,形態更加老了,這種老態已經在人群中看到了,這都是「顧身自憐已老化」,已經跟自己都說:「我老了」,聽到大家都說:「師父我老了,我要傳承出去了,我現在都沒事了」,這都是「顧身自憐已老化」,自己的心態。 傳承是很好,要培養人才,但是自己不要說:「我老了,都你們去做就好」,這樣是不對的,都自認老化。所以「失自信心道怠退」,這菩薩道自己就停在那裡,就停在那個地方,看了是很不捨。這個時候才要趕緊做,結人緣怎麼有辦法得成佛緣呢?所以「未成佛前,要先結好人緣」。度化眾生,菩薩就是因為度眾生才能夠圓滿菩薩行,才能夠到成正等正覺。將自己萎縮起來,與人、人群隔絕,事物,人事物在我們的生命中退化掉,自然就得失智症了,自然就老化掉了。 所以,我們應該要將我們的身心健康起來,還是年輕化、發心如初,還是要接近人群。所以,「重建心思無疆際」。我們的心念還要再重建起來,「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我們還要利用時間,在人群中去體會很多的事情;斷煩惱,我們才不會帶著煩惱去,再帶著無明來。所以,我們應該「壽量唯心造一切」,壽量是要長要短,我們一天當成四天用,不是不可能,我們要把握分秒就去用。 由前佛說壽量,法身慧命長遠,
三世益物,化化不絕;
聞法會中大眾,已悟法身常住,
無壽量生滅相,唯心成就一切功德。 所以「由前佛說壽量,法身慧命長遠,三世益物,化化不絕」,所以前面佛陀所說的,壽量,壽量是法身慧命,我們能夠延長,多發揮我們生命的良能;我們過去、現在、未來我們都要做,包括我們今生此世,我們都要將它做完,所以我們應該要好好利用。所以「三世化物」,過去的緣、現在的緣,結未來的緣,人群中我們不能停,所以「化化不絕」。所以,「聞法會中,大眾已悟法身常住」,在前面的經文,應該我們都能夠了解了。法身是常住,所以「無壽量生滅相」,我們要了解「唯心成就一切功德」這就是我們應該要用心。
所以各位菩薩,愛的能量是綿綿長長、廣無邊際。我們要用心,人身難得,無邊際的空間,我們能夠會遇在一起,能夠共同聞法在一時,能夠有緣來會合,這種法脈、宗門讓我們長長久久,永續慧命,必定是要把握的就是時間。把握當下,利用此生生命來成長我們的慧命,有歲數的人就要用心打拼,年輕的人應該要把握,因為「歷劫」,過去的迷茫,未來的覺道。所以我們要趕快把握當下、成長慧命,時時刻刻要多用心啊! *今晨語偈文中有
「日ㄖˋ削ㄒㄩㄝˋ月ㄩㄝˋ朘ㄐㄩㄢ」一詞,始出東漢班固《漢書·董仲舒傳》,其音義如下則:
每日每月的減損、損耗越來越大。語出《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民日削月朘,寖以大窮。」也作「日朘月削」、「歲朘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