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8日上午5:20] 農曆正月廿一日,(僅德松個人筆記參考。請多指教,感恩。)
《法華經‧分別功德品第十七》,靜思清澄(法髓)妙蓮華,慈濟人群菩薩道(一五六五)
1. 《法華經‧分別功德品第十七》經文:【又雨千種天衣,垂諸瓔珞、真珠瓔珞、摩尼珠瓔珞、如意珠瓔珞,遍於九方。】
2. 上人手札:「摩尼華言離垢,即此珠。寶光淨,不為垢穢所染著,淨心離垢如意寶,謂意中所須財寶,天衣珍食瓔珞等,摩尼寶悉如雨降, 令人皆得如意, 故名為如意寶。」
(1)「摩尼華言離垢,即此珠寶光淨」。要用心、了解!摩尼華,叫做「離垢」,也就是這個「寶光淨」。這個花,珠花結起來就像珠,珠的亮,那種的亮光就像花,是一個真正的光亮如花,圓的珠,那是很微妙的珠!
(2)「不為垢穢所染著」:這個摩尼,就是不為垢穢所染著,這是一種的譬喻。這種的珠的本質,它是一般來說,避邪,很多邪氣的東西,也這顆珠的周圍,就無法接近這顆珠。
(3)「淨心離垢如意寶」:再另外一項,珠在的地方,污染的物資,所有有形、無形也不會來接近這個摩尼珠。所以說,這摩尼就是避開了這邪與污垢,就是清淨的意思。
(4)「心如摩尼珠,清淨無染,邪不勝正」:也就是譬喻人的心,我們若有正氣,自然邪思、邪念就不會接近我們的心來;邪氣、邪相,用我們的心思,我們自然能將它撥除,邪思、錯誤不會湧入來我們的心,心思正確方向,不會去受外面的環境來誘引出去,意思和這樣一樣。「不為垢穢所染著」,就是保持著「淨心離垢如意寶」,我們的心就是這樣和摩尼珠一樣。修行就是要這樣修,修得清淨,不受垢穢來染污。
(5)「謂意中所須財寶,天衣珍食瓔珞等,摩尼寶悉如雨降」:這也就是說意中所須財寶,「天衣珍食瓔珞等,摩尼寶悉如雨降」。現在大家聽法聽得很歡喜,心不受煩惱無明來障礙我們,這個時候大家心在法中,寂靜清澄,不為污垢所染著。
(6)「心如琉璃之寶,譬喻法」:這個時候人人的心就像如意寶一樣,所以這就是我們人所在求的法,要求到這些東西就好像我們的心。修行者,就是需要,需要有這樣心如琉璃之寶,很充足來供應,這就是譬喻法。
(7)「法喜禪悅食,聞法入心,從寧靜中滿足」:而求法的人,就像這樣的心態,知道有這樣的寶,用心求,這就是聽法了之後有這個景象,散花、供養,又再下面還有降天衣諸寶物等等,摩尼等寶,來從空而降,這就表示大家的心境已經到達這樣的程度了。就是需要的,這個衣,天衣、珍食,法喜禪悅食,大家聽法聽得很法喜,法喜充滿,所以我們常常說法喜禪悅,就是從寧靜中起了滿足的心,這叫做「法喜」。
(8)「摩尼寶悉如雨降」:就像很多、很莊嚴的衣服穿在我們的身上,很豐富的飲食我們吃了,這就是好像得到饑餓的人得到寶一樣,會滿足,這就像「摩尼寶悉如雨降」,讓我們滿足的法,我們都能夠接受到,用這樣來將它解釋。
(9)「摩尼華離垢」:要不然,天,天是如何將雨降,好像下雨一樣,有衣服、有寶珠等等,我們若是聞法用這樣的法喜禪悅,很滿足我們的心意,已經聽這樣的法,我們已經了解了,智慧資糧充足,滋養我們的慧命,我們全都很清楚了。就如天衣珍食,就像充滿了寶物、瓔珞一樣,讓我們很如意,很歡喜,這叫做「摩尼華離垢」
(10)「令人皆得如意,故名為如意寶」:因為我們的心很歡喜,很滿足,就沒有煩惱無明再入我們的心來了,就像這樣,就是「令人皆得如意,故名為如意寶」。〈分別功德品〉,從開頭一直就在散華,散諸寶物、天衣等等供養,我們一定要用這樣來解釋,我們的心態要用這樣來解釋,要不然,這太虛妙了,應該很多,這應該有很多就是真、俗諦。
(11)「俗諦」,是有形的東西;「真諦」,真正的道理是無形:需要我們的心的會解,我們要了解,會這個意、解這個理,我們要用心體會。
3. 複習經文:【又雨細末栴檀、沈水香等。於虛空中,天鼓自鳴,妙聲深遠。】
(1)「天雨細末栴檀,心靈意會,用靜寂的心,體會境界的優雅」:要用心意會,用心了解。昨天也說過,我們在寧靜的環境中,大自然的境界,用我們的靜寂的心去體會那個境界的優雅,那個周圍的自然香氣,有樹的香、花的香,連風吹來連風都會香。那是因為環境萬物它就有散發出了一種讓你感覺得到,但是看不到,那種心靈會意,這是我們要心很寧靜來接觸,所以我們很需要心靜。
(2)「心靜,境就美」:很多可以讓我們形容,「於虛空中,天鼓自鳴」,連聽到風的聲音也像是在說法的聲音,聽到大自然那種寧寂的聲音,很靜,靜中就是有那一分美妙的聲音,接觸到這種美妙的聲音。
(3)「心開意解,心就無顛倒,無貪戀」:總是凡是心開意解,心就無顛倒、就無貪戀,就了解世間一切無常,時間苦短,現前的欲境,無不都是就是好像那個豔陽與露水一樣,過眼雲煙,過就沒有了,讓我們能夠體悟、讓我們能夠解脫,這就是心要靜。
4. ★釋義經文【天衣】:天人之衣至輕。
淨居天,衣重三銖。
忉利天 , 衣重六銖。
四天王,衣重二兩。
忉利天,衣重一兩。
色界天,衣無重相。
(1)「天人之衣至輕」:衣服雖然能夠讓我們保暖,它有重量,也是我們一種的負擔。但是天衣很輕,多輕啊?經典記載就是這麼說,「淨居天,衣重三銖。忉利天衣,重六銖四天王,衣重二兩。忉利天,衣重一兩,色界天,衣無重相」。
(2)「色界天衣就無重相」:愈下來的天,天人穿的衣服愈重。在愈高,衣服愈輕。色界的衣,就是已經脫離「有相」,最高的境界在色界;色界的這衣只是在想像中,它沒有東西,自然它就沒有輕重。到了無色界,連想像的就沒有東西可想像,更是沒有東西的重量,這叫做天。
5. 【又雨千種天衣】:散天衣千種,表真俗諦理,忍辱之衣。若聞諸法本自不生,今亦無滅。以此滅惡生善,自利利他,成菩薩乘。
(1)「散天衣千種」:這不是很重要,最重要我們要了解天衣後,在我們人類的衣物,才是真正人類所需要。「散天衣千種」,就要說我們人類所需要的衣服。
(2)「表真俗諦理」:表達真諦和俗諦。其實,衣服是一個遮蔽我們的身體,蔽體之衣物。在我們人修行的過程中,一個人的修養與這個衣物就有關;雖然說是遮蔽我們的身體,是遮蔽我們的受體。人若是赤身裸體,是出來見不得人,沒有辦法出來見人。因為我們是人類,我們有廉恥,我們知道穿衣服是在遮蔽我們,要無愧於人,是莊嚴我們身體的衣物。
(3)「穿衣端正得體,是廉恥」:夏天、秋天、冬天穿的衣服厚薄不同,它有那個保暖的作用,這就是人所需要。但是你看穿衣,很莊重的心理,人正確的人穿衣服要穿得很整齊,不邋遢。你若沒有穿衣服就不是人哦!你要做正派的人,就要將衣服穿得端正,穿得讓它與我們的身份、與我們的身體會合的衣服,這才是真正人穿衣。衣服就是要遮蔽我們的身體,不要暴露我們的身體;暴露身體就是沒有廉恥,就是沒有慚愧。
(4)「穿衣規矩,表達人格」:穿衣很重要。世俗人有世俗人穿衣服的規矩。上班的人,很有規模的公司,不論是工商,有規模的公司要有它規模的形象,所以它就有團體服,團體服要穿好。團體服計畫、設計,若很有精神,代表這個公司的員工他所在做的事情,是文的或者是工的,他們就有各不同公司單位的服裝。衣著要表達人的人格,我們能夠很整齊,表達我們的身份,所以穿衣服很重要。
(5)「制服」:學生有學生的制服,這是應該的道理,這樣他會受教,他知道「我是學生,我要認真功課,我要尊師重道」。但是現在的教育,已經說學生可以不用穿制服。尤其是大學,其實這已經是放縱,學生不成學生了;學生要成學生,那就是要珍惜學生的時代。要做學生時代的學齡,是很不簡單,是日過了,小學畢業你就沒有再穿小學的服裝了;中學畢業,你就沒有機會再穿中學的服裝;大學畢業了,你也沒有機會再去穿你大學那件服裝。
(6)「穿衣,人生品格,人格形象」:從這樣開始,我們就是世俗在人間裡各行各業。這是人生的過程、人生的階段,人生的品格,人格,人格的形象,我們按照我們的人間我們的過程,我們要展出了我們的品格、我們的人格,就是在穿衣服這個當中。
(7)「墨西哥當地志工,歡喜著慈濟制服」:慈濟人真的是每個人都很整齊。我很感恩。這次在墨西哥本土志工來到臺灣,他們一下飛機在臺灣,第一項事情,他們就說:「我要換慈濟團體的衣服。」來到臺灣,開始穿「灰天白雲」的見習志工服,因為他們現在才是開始要做見習。要做見習的慈濟人,所以他們很整齊換上灰色的衣服、白色的褲子。
(8)「視為歡喜的天衣」:這十二天之中在臺灣,行動整齊,因為他們穿上這套的衣服,進出動作、生活要與慈濟人一樣。很認真學拿筷子、學端碗;很認真學我們的起居動作,很虔誠學頂禮、拜佛。因為他們都是基督教、天主教徒,來到臺灣,他們要成為一個慈濟人,先從他們的形象與行動開始,這叫做人格,這叫做品格。一路走下來,這就是他們歡喜的天衣。
(9)「藍天白雲的慈濟制服,著柔和忍辱衣」:他們在墨西哥,已經在街頭若看到「藍天白雲」慈濟人,基督教、天主教就說:「這像是天使一樣。」天使不是天人嗎?是啊。但是,天人就說:「我們已經是菩薩,所以就是著起柔和忍辱衣。」
(10)「歡喜地」:這群菩薩,天使化身變成了菩薩,已經「藍天白雲」慈濟人了。這種能夠入人群去緣眾生苦,去拔苦與樂,這就是表達他們的身份,他們人格、品格已經如到菩薩的階位。菩薩的階位,那就是「歡喜地」
(11)「離垢地」:、「離垢地」,應該每樣都很歡喜,「甘願做,歡喜受」。付出無所求,「三輪體空」,內外清淨,離垢地;既清淨,就發光、發亮了,就是發光,「焰慧地」。這一、二、三、四地的菩薩地,就這樣起來了。
(12)「表真俗諦理」:要很用心體會,這個「天衣」無不都是表達了修行者,有在修持佛法的人,要著在我們的內心,表達我們的人格。這是於真俗諦。
(13)「真諦就是一切法無生滅,俗諦是借因緣會合的道理」:真諦,無生無滅,俗諦就是借這個因緣會合的道理,因緣會合來分析的道理。就像要解釋天衣,要如何解釋?剛好這幾天墨西哥的本土慈濟志工他們來到臺灣的那種身心的形態,心的歡喜,這十二天的生活型態,著慈濟見習的衣服,要與慈濟人走一樣的規則,要學端碗、要學拿筷、要學禮拜禮佛,這就是他們的生態。
(14)「因緣假合,叫做俗諦,也稱假諦」:這件衣服穿下去就是這樣,這有形、有色,這有因、有緣。因,就是他們在墨西哥的地震;緣,是慈濟人,十三個國家地區的慈濟人凝聚到那個地方,去解開他們的困境。還有臺灣、美國慈濟人去到墨西哥去教育、引導他們,這將近百天的因緣,所以他們一來了,因緣成熟。因緣假合起來,這叫做俗諦,這就是道理。是有因、有緣會合,這叫做俗諦,也稱為假諦。
(15)「真理中,理會無常」:一切人生沒有生滅,在這個沒有生滅的道理是要如何說道理?就是借有形、因緣會合來說道理,所以有形的俗諦、假諦,就在這個真理中體會了那個無常。
(16)「天鼓自鳴」:就像「天鼓」,它的說法,這一切因緣,假合生,全都是無生滅。道理去分析那個假合,從有的將它分析到沒有,若沒有這個因緣假合的人間事,就沒有道理可說了。你要去向誰說道理,本來都沒有生,就沒有因緣會合,就沒有苦惱的人,你要去向誰說道理?所以也沒有!
(17)「凡夫迷茫,才惹成了煩惱,眾生有苦,才有菩薩」:道理是為煩惱解不開的人說的,這個為什麼有煩惱解不開?就是因緣假合會來,所以凡夫迷茫,才惹成了煩惱;既然有這麼多煩惱,就要用道理去分析它、去解開它,這全都是因為眾生有苦,才有菩薩。
(18)「要了解,因緣假合」:菩薩用種種法去幫助他;有形的幫助,他有得失的心,無形的道理解開他心靈的煩惱。這是一種的對待而已,「真」是對「假」;假若解開了,真,真就是「沒有」,真實的東西其實是沒有的。即假,即空。了解假的,了解是因緣假合。
(19)「初生,就開始受教育」:人生這個俗諦,就是在我們「生」;生來的時候,這種父母會合來生。所以有生下來的人,他的生的過程。這個生的過程需要教育,如何養子,如何長大;孩子長大,有幼教、有小學、有中學,這一定就是這樣「生」的開始,要受很多的教育。初生就是教,就是教育;人生下來,就要受教育。人若到死的時候,生命的結尾,那就是「無語良師」。
(20)「墨西哥當地志工,感動『無語良師』的精神」:這是這次墨西哥本土志工,到慈濟大學去看「無語良師」,他們體會到的生命的最初就是教育,很簡單他們就這樣說。而生命的結束,回歸到「無語良師」,他們體會到慈濟人就是這樣,一輩子受教育,學不盡的法,最後在「無語良師」。
(21)塔妮(Tani Foncerrada),墨西哥(本土志工)裡面最初皈依這位,她就是這樣說,她說她讓「無語良師」的感動,她也很想,她也要響應這個「無語良師」。看到他們一張相片,夫妻在那個地方看到「無語良師」,了解到這些道理了,他們就是這樣很激動,哭了,兩個人擁抱著哭了,這種被「無語良師」所感動。生下來就是教育,生命的結束當「無語良師」,她看到慈濟人這種人生的全部,她感動!這就是要了解。
(22)「真諦或俗諦,總歸於『沒有生滅相』,最重要是在人生要修行」:總歸可以了解「無生無滅」,只是僅僅世間事相,父母會合有這個身體,其他什麼都沒有,所以有這個身體最後也是沒有了。我們最重要的是中間這段時間,生與死,這全都是從沒有到有,父母的假合,一直到死,都結束了,最重要中間這段,那就是要修行。
(23)「忍辱之衣」:我們要穿的天衣就是「柔和忍辱衣」。慈濟人都說:「我就穿著這件衣服,所以我實在很氣,不過我穿這件衣服,不能和她計較,我什麼都要放下。」因為我們還是凡夫,起心動念還是有,最起碼,我們知道我們慈濟人的品格,就是要修行、要修養,這就是「柔和忍辱衣」。穿這件衣服就是要去利益人群,「柔和忍辱衣」。
(24)「若聞諸法本自不生,」:現在這些法,既然知道我們有心,發心立願走入菩薩道,就要了解「諸法本自不生」,還沒有父母假合之前,本來就沒有我們。
(25)「今亦無滅。以此滅惡生善」:這時候我們接受到佛法之後,這個法永遠「轉識成智」;我們的智慧資糧,生生世世要來滋潤我們的慧命。生命有生滅,但是慧命無窮盡,所以,我們不生不滅。這個假體再也不生,沒有在假體來生出了生滅,生死相。
(26)「壽量寶藏」:現在〈壽量品〉,人人全都年輕化了。昨天聽到「草根菩提」(大愛臺節目),環保菩薩說:「人家現在師父都將我們年輕化,我現在才二十多歲,你怎麼會叫我這個不能捲?我們現在年輕化了,我現在才二十多歲,你怎麼叫我這個不能扛?我們現在都年輕化了!
(27)「自利利他,成菩薩乘」:對啊!在我們的身上都沒有老相,大家年輕化了。我們現在知道心要向善。「以此滅惡生善」。不要再懈怠了,不要又在「人我是非」在那裡計較;要用心的滅惡生善、「自利利他,成菩薩乘」。
(28)「穿衣就是人格,品格」:天衣,我們要穿的衣服,剛才說穿衣就是人格、就是品格。我們看要做什麼樣的人格、要成什麼樣的品格,是我們自己要好好選擇。從天降落,這叫做使命,從天降落,是我們的使命,來維持我們的人格、品格。
6. 『謂弘經之人,當行忍辱之行,遮蔽一切眾生惡障及煩惱等醜,喻之如衣。故經云:柔和,忍辱衣。』
(1)「謂弘經之人,當行忍辱之行,遮蔽一切眾生惡障及煩惱等醜」:我們要穿這件衣服;「遮蔽一切眾生惡障及煩惱等醜」,要教導眾生、翻轉人生、轉惡為善,這叫做「遮蔽」。將這些醜陋、惡念的人,我們能夠將他轉為善念,這樣讓他人間的障礙完全去除,及煩惱障。這個煩惱的醜陋,就是無明煩惱,是會醜化人生,我們要好好用法來將它翻轉過來。
(2)「皈依,翻轉人生」:就像皈依一樣,墨西哥十四個人來皈依,他們也說「翻轉人生」,回去就是將向著菩薩道走,同樣的道理。
(3)「喻之如衣」:我們還記得嗎?「著如來衣、坐如來座」。我們要知道,穿這件衣服就是要有柔和、忍辱,叫做「故經云:「柔和,忍辱衣」。
7. 『七地、八地、九地菩薩,妄惑已盡,了知諸法悉無生滅,故名無生忍。』【七地即遠行地,八地即不動地,九地即善慧地。】
(1)「朝向菩薩十地」:能夠穿上這件衣服,就是登「第七地、第八地、第九地」了。七地、第五地就是「難勝地」。從第四地「焰慧地」到第五地「難勝地」,再來第六地就是「現前地」。
(2)第七地就是「遠行地」:我們離開凡夫愈離開愈遠了。說的是我們的凡夫心,我們的心地離開凡夫心地愈來愈遠了;已經增加道理,真的道理、假的道理,是真諦、是俗諦,已經愈來愈分明了。第八地就是「不動地」,已經了解清楚之後,遠離了汙濁、離垢,我們已經不動了。第九地是「善慧地」,所以我們的心地要一層一層向前、向上走。
8. 『天鼓音聲深遠,天衣瓔珞垂下,妙音讚佛,儼然華藏世界,主伴重重,亦是借事顯理。』
(1)「天衣,就是使命,瓔珞是圓融,是佛法的寶藏」:前面的天鼓聲音深遠,天衣、瓔珞從天而降。這就是天衣就是我們的使命,瓔珞是圓融,這是佛法的寶藏。
(2)「妙音讚佛,儼然華藏世界,主伴重重」,就像華藏世界,這有主有伴,就是在我們的環境中,有法可聽。這個環境「主伴重重」,有講的人、有聽的人、有法、有環境。
(3)「亦是借事顯理」:我們這時候也是因緣假合,這是怎樣的因緣我們來到這個地方?是什麼因緣,我坐在這裡講話,你們坐在那裡聽話?這全都有因緣會合。等會這個因緣就又時間到了,那就是又再下臺,明天再上臺,有時間、有會合;有離開、有散的時候。
9. 【垂諸瓔珞、真珠瓔珞、垂諸瓔珞】:以而為嚴飾。真珠瓔珞:表智珠喻小智。摩尼珠瓔珞、如意珠瓔珞,大寶摩尼珠表大智慧,如意珠能生一切珍寶,表於中道佛之智慧,圓明妙心。
(1)「垂諸瓔珞:以而為嚴飾」:瓔珞就是一個寶,很堅定的寶。這些東西,就是嚴飾。我們的周圍、道場都有很多種來嚴飾,有電燈來為我們照耀;電燈也要剛好,要不然我看你們不清楚,你們看我不清、不真。這全都是裝飾在我們周圍,珠也好像會發光一樣。總而言之,這全都是一個境界。「摩尼珠瓔珞、如意珠瓔珞」等等,這都是一個環境,要懂得用心去體會,這些等等的寶物都是一種的形容。能夠有這些東西讓我們很如意。
10. 【遍於九方】於九方:從天散下,充滿四方,及以四維,並中央,即表六凡及三聖=聲聞、緣覺、菩薩同嚴佛果。上契三身果佛,下遍九界因人。觀自心性空,一切諸法,皆從因緣和合而生,若不和合,則無是法。如是諸法性不可得,是名性空。
(1)「上契三身果佛」:三身果佛,應該知道「法身、報身、應化身」,這就是「三身果佛」。
(2)「下遍九界因人」,就是大家都已經「觀自心性空,一切諸法,皆從因緣會合而生,若不和合,則無是法。」要合和起來才有法,大家若不聚集來,我就不會來這裡講話,同樣的道理。
(3)「如是諸法性不可得,是名性空」:這我們就是要很用心。九界的意思就是四方、四維以及中間,這就是表示十法界中,除了佛以外,都叫做「九界」。除佛以外,而十法界大家知道了,在娑婆世界常常說「五趣雜居地」。
(4)「六凡四聖」:六凡就是凡夫,「天、人、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這都是六凡,是六道。這六道的眾生,接下來就是有入佛法的人,「有聲聞、有緣覺、有菩薩」。菩薩,有新發意的菩薩,就像我們現在我們人間菩薩,這是新發意的菩薩,這些稱為「九界」。
(5)「十法界,佛,就是第十界」:佛陀沒有算在九界中。本來叫做「十法界」,其實,九方,它下來九方,是表示九界,還在學的人、凡夫等等。
11. 「愛的力量,用心培養,是使命感」:總是愛的力量要用心來培養,無不都是一個使命感。從天而降的天衣,也是教育我們,從生就開始教育。
12. 「生來,就是教育,學無止境,藉境來學」:生,一直到了死,就是生命的結束。從生到死這個中間,我們無時都要學,時時要學,學無止境,藉境來學。我們付出時時都要「感恩、尊重,愛」,這就是我們人間菩薩的人格、品格。
13. 「穿衣,要符合人格,展現品格形象」:其實,每一個人一定要穿衣服。剛才說過,從幼教、小學、中學、大學,一直到出社會的團體,一直到我們宗教的團體,都是各有表達你的人格的形態。我們這個天衣,也是從我們從生就要教育的。孩子生下來赤裸裸,洗乾淨他的身體,就要穿衣服,這是人人所需要;但是要穿出了合人格,合我們的人格,要穿出什麼樣的品格的形象來。要時時多用心!
*************
14. 心得,感恩上人開示。 種種莊嚴祥瑞,寶藏敘述,原來都是要用心的去「意會」,聞法要入心,心靜,境就美,「靜寂清澄」,「淨心離垢如意寶」,心如琉璃之寶,是譬喻「法」。「法喜禪悅食,聞法入心,從寧靜中滿足」。
感恩上人為我們開示「天衣」的意涵,感恩上人教育所有靜思弟子們,得非常重視各種威儀,尤其慈濟制服是幾乎眾所皆知,看見藍天白雲,即能知曉是慈濟人。
更是感恩上人給予常住有這麼好的道場,慈濟人在各地都能有共修處精進,我們能專心聽聞開示,在目視仰望當中,心生無比感恩! 上人曾說,願意抽骨為筆,用髓當墨,皮肉為紙,上人卻說「自己對慈濟人的感恩無以回報,惟願弟子慧命成長。」,這份師恩浩大,唯有認真聞法,認真精進修行,身體力行來回報。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