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10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法華經·分別功德品第十七》 (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人世間甚希有,佛出世啟覺道,
用大慈悲觀機,善巧方便投教,
說真諦法常住,喻覺性壽無量,
說法華教菩薩,得聞妙法歡喜。
諸位,用心哦!世間若沒有用心,一縱即逝,時間就是這樣過,話一句一句說,也是這樣過了。時間及時把握,用來就是我們的所得;話一句一句聽入心,也就是我們的心得。所以,把握時間,好好將法聽啊!人世間無不都是在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每一件事情發生,離不開這三項。這時間中多久多久的以前有什麼事情發生?而事情發生,是大自然的環境呢?在哪一個空間,或者是人間的事物發生呢?這都是在哪一個時間、在哪一個空間,是大自然或者是人間、人禍中發生?這包括在內,全都是叫做人世間。
我們現在說的人世間,那就是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出生的時間,空間就是在印度,當初叫做迦毗羅衛國,現在改名叫做尼泊爾。(今尼泊爾塔拉伊(Ta-rai)之提羅拉冠特(Tilorakot)地方)時間與空間,迦毗羅衛國、時間二千五百多年,這都已經是過去,現在這個時間叫做尼泊爾。這個空間與那個空間是同一個空間,不同一個時代。「人世間甚希有」。那時候的時間就是有一位,稀有的事情發生,那就是一位太子降生王宮,稀有啊!小孩子,家家戶戶都在生孩子,有什麼稀有呢?因為這位太子也不只是庸庸碌碌在皇宮做太子、長大做國王,不是!他很特殊,他的出生是為人間事,他的成長過程與一般人的過程不同,很特殊。他的看法,小小年紀,對人間事的關心,對人間事發現了重重矛盾。
隨著歲月,這種人生的矛盾、疑問隨著年齡增長,一直到少年,終於求道心切。人間事很奧妙,人生怎麼會有生的來?幼年與長大這個生理、心理,以及人有生、老、病、死,還有人間不平等這些事情,一一思考。只是在皇宮享樂、求知識,不夠,所以他就要往外,在大自然中去找出他想要找的真理。就像這樣的年輕人,是不是很稀有呢?就是有這樣的念頭,堅持他這樣的心念,終於他出王宮了,在大自然界尋找想要了解的事情,所以尋尋覓覓,也經過了修行,到苦行林去修苦行。修的苦行,自己想:這豈是叫做修行?這豈能徹底了解真理?苦行的日子也是這樣在過,苦行只是光是身體跟著大自然,能夠堪得忍耐,修得如何斷物欲,還有什麼?
所以,短短的一段時期,他就離開了,離開苦行林,去探討更自然,大自然的生態。人、事、物,就是過來人,皇宮所知道、所接受的知識、所了解的生態,大自然的過程中,走入了苦行林,苦行林的感受,又再次的歷練,接受大自然。所以,這樣的經驗過了,決定自己找出與天體合一的大道理。所以,在大自然界,在人間中、大自然界,以他超然的思想觀念,這樣調理了他的身、心,終於覺悟了。說來好像輕鬆,卻是過程是重重的困難啊!「佛出世啟覺道」。佛終於在這種大自然的環境裡這樣啟覺道了,在人間世之中啟開了出世的覺道。要不然我們都在這個人間界迷了,要超脫就要知道拿出了出世的覺悟。出世,若沒有用心、用生命、用心態去體會,這根本就沒辦法了解。
所以,所說的「稀有」,就是這樣的稀有。其實我們一樣,我們也是用心在體悟。用心在體悟,為什麼我們都會還在人世界之中?我們同樣還在人世間之中,我們被這個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這樣將我們圍困住了。我們的心胸、我們的覺性就是這樣層層層層,有一個「我」,所以被困住了,這種「我」的習氣困住了我們自己。佛用出世的精神,他終於這樣啟開了覺道。不只是出皇宮,這段時間看盡了人間事,體悟了大自然法,他徹底放下,完全了解了,已經大我無私,將「我」已經放下,這樣才有辦法與天體合一,這才能夠有出世的精神,這樣與天地宇宙會合起來。你若又帶一個「我」,我與天地就還有一個那個「我」的障礙。我們的念頭,思想本來就無形、無色,道理也是無形、無色,若是還有一個執著在「我」,這就有形、有色;你這個人、我這個人,這種他與你與我,你的看法、他的看法、我的看法,有這樣彼此的掛礙。
這個「我」他放不下,道理看不開,這障礙自己、障礙他人,障礙了法入心,障礙了我們與天體合一,這都是自我障礙。堪嘆啊!人生就是這樣,要怎麼辦呢?眾生就是這麼的頑固,這麼多自己自障礙的眾生,全都是這樣。要怎麼辦?佛陀已經是與天體合一,沒有一個「我」,他只有的是眾生。眾生,眾生苦啊!需要用眾生法去度眾生的苦難,需要還是眾生去救啊!所以,佛這種與天體合一的心量開闊,就要再包容。不論你又是什麼相,還是佛心如虛空,同樣還要包容。
因為眾生度眾生,只是苦在眾生不得度,這樣而已,所以佛還是要運用大慈悲。所以,「用大慈悲觀機,善巧方便投教」,還是要再觀機。儘管《法華經》暢佛本懷,佛陀說他內心要說的話,在《法華經》的道理要說他要說的話,佛陀的心靈境界暢演,但是還是很辛苦。所以從佛世,有佛法了,將這個大道理說出來給大家聽。我們現在在用的道理,都是在那時候這樣精神啟動了,讓人人去找那個原理。但是,道理是這麼的清楚,人也是在聽,卻是煩惱無明還是一樣這樣在人群中,要怎麼辦?所以還是要「用大慈悲觀機」,還是要再「善巧方便投教」。
所以在《法華經》之中,還是運用方便再來說法,《法華經》才有這麼長。在真實法中,還要再帶方便投教;聽不懂,還是要讓你聽懂。聽懂,做得到嗎?看起來做不到,就還要再來一段,再分別說,是要用這麼多時間、這麼多空間,這樣人與人之間來施教。所以眾生難度,感慨良多,大家要很用心。所以,佛陀他「說真諦法常住,喻覺性壽無量」。要用很多種的方法,適應現在的時間。要如何度眾生?人世間,時間如長河一樣,長長久久。眾生的機緣,能接受的,儘管讚歎人間菩薩,是有動到法性的人間菩薩?或是還沒呢?法性有啟動了嗎?啟動起來的法性,發心容易,恆心難。要把握恆心,時間不允許,人間有形,壽命有限。
生理轉動才是多久的時間,就開始時間、壽數明顯在人間現前了,要怎麼辦?就是要再勉勵,慧命無量。所以佛陀在這個時候講壽命無量,他同樣,佛陀同樣準備要入涅槃,但是還是說壽命無量,要告訴大家,運用慧命起來。壽命是人生的法則,「轉識成智」,用智慧在行人間法,能夠轉識,所造作清淨無染的法,回歸第八識,一個清淨的記憶帶去下輩子,再接再厲,這就是要努力,用心去體會。
所以,「說真諦法常住」,法是常住,人命有限。覺性是永恆,但是大自然,人間壽命是有限,所以要運用起了覺性的慧命,才是真正無量。這是佛陀用心良苦啊!所以大家要很用心。人世間甚希有的佛陀出現人間了,儘管他為人間所發現的道理,讓我們千萬億年,無數無數再無數恆河沙數的世界微塵數的菩薩儘管知道了,是不是道理有辦法人人把握、好好流傳?所以要用心,法真的要很立體成法,要不然佛陀的時代,遺憾的是當初的時代什麼都沒有留,留下來是弟子口口相傳的結集。後來的人憑著虔誠智慧聽、寫,但是寫了又奈何啊?沒有立即大家會合編輯,沒有當場編輯,沒有留。等到佛陀圓寂之後,憑著一群的弟子「如是我聞」;「如是我聞」,就是大家聽而已,並沒有很落實。所以,這就是佛法用口口傳,這人的心沒有一個真實依據,所以很難啊!儘管「覺性壽無量」,但是久了又是如何呢?人與人當面說話都會聽錯、傳錯,何況呢?
所以,「說法華教菩薩,得聞妙法歡喜」。現在聽,現在歡喜,又如何呢?歡喜的人是不是現在聽就覺悟,放下自我、心開意解,與天地合而為一,這個道理有沒有存在?聽,歡喜。所以有時候會覺得這時間易過,卻是佛法也難存啊!要真實存在人間,真的是很困難,因為各人體會各人的,各人人生過,什麼都沒有覺悟,這一團的迷還是在人間。所以我們要好好用心體會。前面的經文,
複習經文:「眾寶香爐燒無價香,自然周至,供養大會。一一佛上,有諸菩薩,執持旛蓋,次第而上,至於梵天。是諸菩薩,以妙音聲,歌無量頌,讚歎諸佛。」
已經看到了,這麼多菩薩聽佛說法歡喜了,所以用妙音聲來歌頌讚歎釋迦牟尼佛。很歡喜,也是大家要用心,菩薩聽法都很歡喜,前面的經文都說很歡喜,大家執旛蓋,彼此歡喜,這聲音,微妙的聲音也已經響徹到梵天了,那個境界。所以,菩薩的音聲……。因為佛講完,讚歎的聲音此起彼落,這樣已經響徹到梵天,這叫做「歡天喜地」。大家的心,聽了之後很歡喜,歡天喜地,歡喜,在那裡作天樂。我們現在看看印度也是這樣,都很樂觀,一歡喜起來就是唱歌,跟現在非洲的人一樣。苦,同樣是很苦,苦中作樂,何況聽法歡喜,那更當然歡喜,天聲,天的聲音、人讚歎的聲音、心裡歡喜的聲音,心花怒放。聽了之後感動,接受傳法的使命,這都很歡喜,感動天地,歡喜。這種的歡喜不只是人間、天龍八部的歡喜,連天地都歡喜。接下來這段文再說,
經文:「爾時彌勒菩薩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說偈言:」
經文簡釋:
「爾時彌勒菩薩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說偈言」;彌勒菩薩,大眾之首;見己心喜,出眾讚佛。
那就是說,彌勒菩薩,大家應該還記得。彌勒菩薩,就是佛陀在說壽量無數,就是彌勒菩薩啟問的。彌勒菩薩要問,怎麼那麼多人從四方八達來,從地湧出,怎麼有這麼多呢?這麼多的菩薩都是這麼資深,這些菩薩已經在各地度化眾生,而他們這樣成就這麼資深的品格,這不是今生此世修來的。而釋迦佛成佛總共才四十九年,在這四十多年的時間,佛陀說法四十多年了,這四十多年哪有辦法成就這麼多菩薩呢?所以佛才會講說了〈從地涌出品〉及〈壽量品〉。
因為佛陀同樣要入涅槃,但是佛陀要說的,度這些眾生,度這些成為菩薩不是在這個時候的四十多年,在這個時候說法的過去無量數劫的時間所度化的人,那就是累生世所度的,所累積來的。這不是今生此世的壽命,是無量劫累積來的慧命,是無數劫的慧命所教化的眾生。要說過去生的壽量有多少,就像現在在描述這些菩薩的數字,是無量數世界抹為微塵,微塵數將它算作量的菩薩。過去的時間就是這麼長久,與前面所在說的,大通智勝佛那個劫數,塵點劫的劫數,同樣的道理。大通智勝佛有這樣塵點劫的劫數,釋迦牟尼佛同樣也譬喻這樣塵點劫的劫數,度了這麼多塵點劫無量數的菩薩。這是說出了佛心靈的話,我們世間人無法體會,真的是不可計量、不可思議,所以彌勒菩薩問。
現在佛陀的心靈話說出來,從數字計量讓我們去推測那個慧命壽量,讓我們去推測。彌勒菩薩他在這個地方很恭敬,彌勒菩薩體會了,他能夠了解佛所說的意思是這樣,無量無數計的慧命不斷教化的眾生,他體會到。「彌勒菩薩,大眾之首」。所以,彌勒菩薩他是大眾之首,他來領導這些大眾,所以聽佛說無量無量,這些無量劫數,時間與菩薩。有時間、有菩薩的量數,就有無量的世間,叫做劫數,就是這樣過來。這是由彌勒菩薩負責,來帶領。所以,「見已心喜」。就是當場大眾看了之後、聽了之後心歡喜,所看的是那個場面,大家心花怒放,歡喜。就像天降花,就像接受到大使命的歡喜,同樣,所以皆大歡喜,大家很歡喜,「出眾讚佛」。開始從這些大眾中彌勒菩薩站出來,來讚歎,是用偈文來讚歎。
經文:「佛說希有法,昔所未曾聞,世尊有大力,壽命不可量。無數諸佛子,聞世尊分別,說得法利者,歡喜充遍身。」
*此頌聞法歡喜,世尊暢演心懷,彌勒心領說偈頌佛德,以世尊是現在果佛,彌勒是未來因佛。
所以,「佛說希有法」。這段已經是偈文。「佛說希有法,昔所未曾聞,世尊有大力,壽命不可量。無數諸佛子,聞世尊分別,說得法利者,歡喜充遍身」。「此頌」,這段偈文,這「頌」,偈頌。這段偈文說,「聞法歡喜,世尊暢演心懷」。這是這個時候,佛陀是說出他的內心話,佛的心靈境界。「彌勒心領說偈頌佛德」,所以彌勒菩薩他心領了。佛說他的心,心懷,大家聽的只是佛的聲音,看的是大家歡喜的境界,但是彌勒菩薩所領會,他心所領,能夠了解,能夠會憶,心領意會是彌勒菩薩。彌勒菩薩已經心領意會,了解了,所以來說這段偈文。
這段偈文內含著就是頌佛德,讚歎佛德。「佛的智慧、佛的慈悲,佛陀智慧涵蓋是天地萬物的真理」,這「頌佛德」。佛的德行能夠從過去無量數劫的時間無不都是為眾生付出,這種修行所得的德,這真的是很大很大,所以「頌佛德」。「以世尊是現在果佛」。世尊已經成佛了,他修「六度萬行」,成就這麼多人,引導這麼多人入佛門了,引導這麼多人體解大道,開啟了這麼多人的智慧,在領導大眾。所以,佛陀修行的過程真的是到這生世,在這個地方,娑婆世界成佛了。這是現在的果位,這是「果」,結果,正式成佛了。
所以,「彌勒是未來因佛」。現在彌勒菩薩就是在修行的過程,因為他還在修行,所以他就要很用心聽佛的法、會佛的意,現在還在種佛因、修佛因,等待將來得佛果。要再多久啊?人間還要再算億萬年。這個時間他要不斷不斷在人間,是不是只有彌勒菩薩要不斷在人間?不是,釋迦佛,古佛也是會再陪他,還是一樣會不斷在人間。現在這個時代,是不是沒有佛在世間呢?有啊,還有佛的教法在世間;敬佛如佛在,釋迦佛還在世間。彌勒菩薩有在人群中嗎?告訴你們,有。他現在還是要修行,在人群中修行,還是要度眾生,也是要經驗。所以彌勒菩薩現在是「未來因佛」,現在還在修行,未來要成佛的菩薩,所以要在人群中。
*今佛傳法未來佛:如子承父志,父作子述,善繼父業。今師資相續,成辦利益眾生故。
所以,「今佛傳法未來佛」。在那個時代,佛陀就開始對彌勒菩薩這樣在培養,將這個法一直針對著彌勒菩薩,等於是在傳法。所以,「如子承父志」。而彌勒菩薩就像世間的孩子,將要傳父,父親的事業一樣。所以,現在彌勒菩薩與釋迦佛是師徒關係,所以師傳徒那個法,傳法者,就像世間父傳子的法一樣。未來呢?就是「父作子述」。父這樣在走,而孩子就要趕緊用心,要繼承父志,就要敘述父親他如何做過來的方法,開始要繼承。就像彌勒菩薩要再重新敘述釋迦佛的德行,用什麼心志入人群中去度眾生,累生世如何度過來。這就是彌勒菩薩就像孩子將要接事業一樣,這種的心,向著佛陀這樣在請教,請教未來眾生的志業要如何傳。有心啊!現在佛在做的,彌勒菩薩就開始就要很用心去接,這是「父作子述」,應該是「師作徒傳」,同樣的道理。
所以要趕緊,佛陀在世時幸好有阿難聽,但是聽了之後只有一個阿難在傳,大家口口相傳,傳得有正確嗎?傳下來才來為它做……,現在才在做筆記,有沒有太慢呢?那個片語、片語,才由後面的人,照後面的人的意思來連接,這樣是不是太慢呢?所以要趕緊,這時候趕緊要快連接下去,現在就要好好編輯了。若能夠這樣,現在的慈濟未來才沒有走樣。這是我一直也很著急,為時代作見證,為人群寫歷史,這個時代,這個時代的菩薩如何走、如何做,很重要。時間啊!要搶著時間,與時間爭,所以說「父作子述,善繼父業」。世間人都這樣了,何況傳法使命者,是不是要提起那個使命來?所以,「今師資相續成辦利益眾生故」。在現在的靈鷲山,彌勒菩薩與釋迦佛是真的在那個時候,這個時候說今師徒,也是在描述那個時候。釋迦佛、彌勒菩薩,等於是「師資相續」將要交接的時候了,開始就像在交接一樣,是為了利益眾生啊!
經文簡釋:「佛說希有法,昔所未曾聞」
佛說:甚深希有微妙,昔所未曾有法。
頌大會蒙益,此法希有,佛成道來未聞佛說,今聞故希有。
所以,「佛說希有法,昔所未曾聞」。這就是彌勒菩薩說:「佛所講的希有法。」彌勒菩薩告訴大家:「昔所未曾聞。」因為「佛說甚深希有微妙」。佛的心靈境界,這麼多的菩薩如何成就來呢?真的是很希有。「佛說甚深希有微妙,昔所未曾有法」。在《法華經》之前不曾有人說,佛還沒有說過,哪怕佛是成道了,但是佛還不曾說過這些事情,所以希有。「頌大會蒙益」。這就是在讚頌佛,在這個大會說出了這些法,過去不曾說,現在說了,這些法。所以,「此法希有,佛成道來未聞佛說,今聞故希有」。過去儘管佛陀成佛四十多年,講法四十多年,就像今天這樣的法過去不曾說過,現在說了,實在很希有。
經文簡釋:
「世尊有大力,壽命不可量」;世尊悲懷眾生,有大智慧神力,慧命壽量長遠,數不可稱量。
所以,「世尊有大力,壽命不可量」。世尊的大力,他的大力的壽命不可量。這個壽命就是慧命,生生世世沒有迷失掉,生生世世都是這樣度化眾生,才能夠這麼多眾生成菩薩。所以,「世尊悲懷眾生,有大智慧神力,慧命壽量長遠,數不可稱量」。這麼的多,大家看字能清楚了。
經文簡釋:
「無數諸佛子」;菩薩微塵難量無數,此頌佛德,化導菩薩入道功德。今此會中無數佛子。
所以,「無數諸佛子」,這麼多的佛子。「菩薩微塵難量無數」,菩薩的數字這麼多,「難量無數」。「此頌佛德」。所以,這段是在稱頌佛德,「化導菩薩入道功德」。這些菩薩都已經入道了,菩薩已經全都是,法都清楚了解,這些菩薩。所以,全都是修行的菩薩,有修、有德的菩薩,這長久以來隨著釋迦佛的教法沒有間斷,一直過來的菩薩。「今此會中無數佛子」,無量無數,很多很多的佛子,已經都成佛之子,完全是接受佛的智慧的生命,人人都是傳慧命。
經文簡釋:
「聞世尊分別,說得法利者,歡喜充遍身」;聞佛世尊如上分別,會眾之人所得法利,獲大歡喜,充滿其身。
所以,「聞世尊分別,說得法利者,歡喜充遍身」。所以,「聞佛世尊如上分別」,所說過了,菩薩無量數,「會眾之人所得法利,獲大歡喜」。大家能夠知道了,大家很歡喜,「充滿其身」。所以大家要很用心,要將法片語、字句都要入心來,去體會。法是在我們的生活中,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