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靜思晨語--20100827十功德品(三)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41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靜思晨語--20100827十功德品(三) Empty
發表主題: 靜思晨語--20100827十功德品(三)   靜思晨語--20100827十功德品(三) Empty周五 8月 27, 2010 11:44 pm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41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靜思晨語--20100827十功德品(三)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靜思晨語--20100827十功德品(三)   靜思晨語--20100827十功德品(三) Empty周日 8月 29, 2010 2:03 pm

【證嚴上人開示】
千古來今
諦理道規
三法不變
妙有恆存

一直對大家如此分享,我們的道理千古以來,都沒有改變,真理絕對是經千古而不變,佛陀的教法不離開三法,這三種方法,就是教法、行法、證法,三法,這是妙有。
常說一切皆空,我們必定要認清在「空」中,就是有那分微妙的「有」,所以叫做妙有,這是恆存的。
常常跟大家說,佛陀一直,一再為我們證明,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也一直提醒我們,提醒我們人人這念本性,無增無減,無生無滅,我們應該要很認真接受,佛陀以他一生的行誼,來教育我們,所以:
一生教法
身教示現
所說世間
事理形相

什麼叫做修行?佛陀八相成道,他現八相來人間成道,每一個相的過程,無不都是身教,無不都是法的過程。
千經萬律不是都說過,佛陀他本來就已經成佛了,就是為了要教育眾生,所以他來人間示相,和我們人的生活都一樣,一樣與人有這種不平等的人生。
所以他才在這中間,去觀察人生那種的迷思、矛盾,他就開始找真理;
透徹了真理之後,所說世間事理形象,他本來要說成佛的道理,要說我們人人,向內,我們就有一個,與佛同等、平等的本性。
他這麼開頭,就要一下子讓我們了解,不過,我們卻沒有辦法,眾生,連天人都在迷思中,何況世間一般的凡夫呢?
所以佛陀他開始說世間之事,要說道理要先說世間的事,世間眾生人人有迷,眾生人人都在,那個矛盾的苦難中,所以他要分析,你這事情應該看透徹來,回歸道理,一切都是空,何必計較那麼多呢?
空,對啊,何必計較,人生如夢,草露風光,如此無常,到底有什麼好計較?
不過,若只是偏於空,什麼都不計較,就會消極下去,在空中還有妙有,妙有,你的本性,你要到達了回歸你的本性,那個潛能,這才真正透徹宇宙萬物的真理,以及我們本來本具的妙有。
所以他分析了世間事一切皆空,還要再回歸到妙有的真理,人人佛性本具,那分妙有的真理,他所說世間事理形象,這個形象就是因緣果報,世間為什麼會有如此形形色色,如此不平等的事有這麼多,其實這就是因緣果報。
所以,所說世間,事理形象,我們在說法、聽法,不就是聽這些道理嗎?這叫做教法。
再來就是「行」:
行於四諦
十二緣法
修持六度
精細萬行

這叫做行教,佛陀以他一生,示現教育我們以外,就是我們要如何修行,所以佛陀開始就對我們說,四諦法、十二緣、六波羅蜜,就是六度。
我們人的來去,六道輪迴中,無不都是在十二因緣中,我們到底是,什麼因、什麼果、什麼報,這個因緣果報,無不都是不離開這十二種過程。
既然是有如此的因緣,我們應該要趕緊大徹大悟,要好好快修行,修心的方法就是六度,同時精細的萬行。
所以我們修行在日常生活中,開口動舌、舉手投足,我們的心念,起心動念等等,這無不都是在六度萬行,非常的精細。
所以我們常常都對大家說,要多用心,這就是行法,這個修行過程的方法。
第三就是「證」,我們若能依教修法,依照佛陀的身教,在人間中的示範,我們照他這樣的方式,來發心立願、來修心,自然我們就能體證事理,我們真的能證法,去體會、去見證。
這道理,原來修行過程有這樣的發現,發現到佛陀的教法,原來在我們的身行中能見證到,這種法喜,那種歡喜,這就要我們能去體會到。
就如有一群來參訪的日本人,去看我們靜思堂裡面的展示館,發現到九二一,我們為台灣建設了五十所學校,五十所學校如何蓋,工程如何,怎麼蓋得那麼堅固,這是什麼方法?為什麼在台灣,這一大群人間菩薩,在九二一那樣的投入,那樣的付出,他覺得不可思議。
所以他們來這裡,問我:宗教者為什麼能和現代的科學,會合在一起?我就跟他說:宗教本來就有這個道理,以九二一來說,其實本來佛陀對這個世間,對我們教育的,本來就知道,世間有成住壞空這種的道理,未來的世間會不斷災難連連。
所以修行者本來在佛經中,就能了解有這些道理,經過了現代災難的見證。
加上科學家分析,分析整個地球,這種溫室的效應,氣候的異常,地球不斷在受損傷,住在這地球上的人,若不好好提高警覺,災難常常發生。
所以既然知道這樣的事情,在我此生中活著的期間,就要趕快做,做出了現在我心安,未來人人住得平安。
所以兩種建物築要很牢固,一項就是醫院,萬一災難發生時,醫院是搶救生命的地方;另外一個地方是學校,萬一地方有災難,學校就是避難的地方,所以這兩種建築物,一定要很堅固。
他聽了之後,很認同,但是如何能這麼多人,共同一心呢?這就是見證,他知道這個道理,光是知道,光是說,沒有用,人去做,幫助人的人就是最快樂,能去幫助人的人就是最幸福。
雖然付出的過程很辛苦,但是知道有幫助到人,人得救了,解除了他的困難,這就是我們的心最輕安的時候,就是所用的方法讓我們最歡喜,這叫做見證,這叫做法喜。
所以依教修法是體證事理,人事這麼複雜,道理這麼簡單,你去做就對了,去做、去體會到,就如我們在大愛台的節目,每一個節目都能見證,所以見證台灣,見證人間菩薩,見證很多,有這麼多人願意去付出,所以:
依教修法
體證事理
歷經一事
必長一智

每一個人,我們修學不只是我說你聽,不是只說就好了,也是要去體證,要去了解,這麼說是不是我們做得到呢?我們做得到後,是否對人群有利益呢?這也是要做我們所說的,說我們所做的。
這個事理會合起來,這種事理會合,成長我們的智慧,所以常說,「無量法門,悉現在前,得大智慧,通達諸法」,這就是我們要經過,教、行、證。
教法、行法、證法,這全都是方法,這就是千古來今,諦理道規,三法不變,妙理永恆,所以這是永遠存在的,妙理是永存的,所以大家法真的要用入心來。
所以在經文中佛陀這麼說:
《無量義經》
善男子
汝問是經
從何所來
去至何所
住何所住者
當善諦聽

這段我們應該要知道,到底經從哪裡來的?我們要好好去探討,就如我們學法,我們要去探討法源,法的來源,所以這段要跟大家說,這部經的法源,其實到底從那裡來?它要到那裡去?要住著在那裡?所以佛陀就會說,我們大家還要仔細聽。
想想看,佛陀已經說法四十多年過去了,這時還對大家叮嚀,要仔細聽,要當善諦聽,大家要很仔細,用心好好聽。
佛陀就開始說了:
《無量義經》
善男子
是經本從
諸佛宮宅中來
去至一切眾生
發菩提心

我們已經知道,佛陀開始要說,不是從我開始的,法是從諸佛,諸佛就石只是釋迦佛了,有過去、現在,有在無量世界的諸佛,我們若聽到彌陀經,飯食頃能到二十萬億佛國去,想想看,佛國有多少?
其實道理是普遍,是從諸佛無法去算記的過去,這種本來就有的道理;所以他說,從諸佛宮宅中來,現在呢?現在有幾十萬億的諸佛,在我面前,因為人人心中有佛性。
總而言之,這法就是在,那念清淨的佛性中來,所以諸佛宮宅中,心宅,我們心的道理,所以從諸佛心宅中來,去至一切眾生發菩提心,我們要去的地方,就是芸芸眾生,我們要去教育,讓人人能發心,這就是佛陀所說的,這部經,甚深甚深,真實甚深的道理,就是在這裡。
所以在我們無量義,簡單的文選裡,這麼說:
《無量義經集選》
無量義經佛宅來
去到一切眾生心
住諸菩薩所行處
十大功德潤蒼生

「無量義經佛宅來」,從佛宅中來,去到一切眾生心,就是要把佛法移入眾生的心,讓每一位眾生的心地,得到法水滋潤,所以去到一切眾生心,「住諸菩薩所行處」,我們這念心,就是在發菩提心的眾生裡,所新發意菩薩,這就是叫做菩提,發菩提心。
我們這念心,我們為一切眾生,要去為他就拔苦難,我們需要有這種發菩提心的人,看看多少發心,我們都說:你很發心,你願意這樣付出,發心這個人,他的心就已經住到法了,所以「十大功德潤蒼生」。
各位,我們再下去,就要了解,這個法到底是什麼法?在芸芸眾生中,要什麼樣的人來滋潤,用這個功德來滋潤一切眾生,這就是一個道理。各位,學佛,我們必定學在將法用在人群中,自利兼利他人,我們能了解法,法能注入人人的心裡去,我們自己能受用,人人也能受用,人人受用這個方法,走入苦難人群中,去拔除眾生的苦難,這就是我們學佛的目標。
所以人人要時時多用心。
回頂端 向下
 
靜思晨語--20100827十功德品(三)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