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8/09/12晨語簡記《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向下 
2 posters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8/09/12晨語簡記《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Empty
發表主題: 2018/09/12晨語簡記《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2018/09/12晨語簡記《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Empty周三 9月 12, 2018 2:35 pm

20180912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往劫見佛不捨眾生,
修忍辱行遂即發願。
調達生世與佛相值,
害佛生命,乞其頭目、手足、骨髓、肝腎五臟,
以早成就施、戒、忍等,菩薩因行,需具緣熟。

  久違了,從行腳回來到精舍,已經是一個多月,記得腳踏落花蓮的月臺是七月二十日,滿心歡喜。當初抱著沉重的腳踏出去,那樣身體去到西部,每天看很多精進菩薩,踴躍啊,用心如法修行在人群中。從北、中、南部,再回歸到花蓮,每一天、每一天,我都抱著感恩心。除了人間菩薩給我的滿滿法的回饋,歡喜,又是每一場下來的,我都是感恩;歡喜的是弟子慧命成長,感恩的是每一個時刻,都能夠維持著聲音向大家說話,弟子聽進去了,我的話也說出去了,所以為自己感動。

  抱病出門,歡喜回來到花蓮,下火車,腳踏到月台,看到一群的醫生,院長、校長,大家都在那個地方,我不由自己的喊出一句話:「我終於回來了。」「我重重的腳步踏出去,輕輕的腳步踏回來了。」要出去之前,舉步難行,回來時,輕盈自在。這是我踏入花蓮月台,喃喃自語。院長在身邊聽到說,「師父健康多了。」其實還是很累,不過是有了這兩個心:歡喜心、感恩心。出門雖然也有一個多月,心急,若能夠趕緊回來,「靜思晨語」頂多讓我休息兩天、三天,但是這次一停下來,其實是已經二十多天了。這個二十多天來,這個日子到底是如何過?每天都自我反省,日空在生中徘徊過。每天、每天覺得生命怎麼這麼空蕩呢?「日空過在生命中」,這是自己很遺憾。每天都急著,「我明天有辦法嗎?」「我明天早上能夠上殿嗎?」每天都是急,但是每天都是空過。

  空過的日子是什麼呢?每天接觸到的是遺憾,時間就是這樣過了,日子所留下的是空白,因為缺了法。儘管我還是忙忙碌碌,卻有缺法的空虛。自己每天都在想:這一輩子,「所作已辦」,但是,說法心未了。大家都知道,「為佛教,為眾生」,慈濟這五十三年來,我幾乎用四十年的時間為四大志業去努力。過去說的法都是斷斷續續,不論是《四十二章經》、《佛遺教經》、《無量義經》、《藥師經》等等,都是在忙碌中斷續……。有時候,一休息就好幾個多月;有時候,總是想到有辦法的時間就趕緊把握,三、五天一段,總是沒有連續,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勸募、規畫、工程、人事。

  建設醫院之前,是要如何去拋頭露面,是要如何感恩點滴匯集。那時老菩薩不少,做工的人很多,推著路邊車,在路邊「爆米香」等等,這些菩薩他們用點滴血汗賺來的錢,就是這樣慢慢累積。知道師父要建醫院,本來累積下來要買房子的,就發心買一個單位,他們都願意先捨給師父去建醫院,錢再慢慢存。雖然最近一直在想這些人,已經四、五十年了。他們付出,沒有掛礙,各人忙各人,士農工商。可能盡心力捐出來後,再也沒有與師父見過面,不過這分德,這分情與愛,在記憶中還是存在。所以最近閒下來了,還是同樣浮現很多很多的過去。很遺憾的是,有些再也看不到的人。

  再者,出門,一心一志跟著師父走過來的,四大志業沒有欠缺一項,師父要做的,所作皆辦。醫療、教育、人文,這一群,我身邊若沒有這些人,沒有這麼多這麼多的菩薩永遠支持師父,這些資深老菩薩,我哪有辦法所作已辦?完成四大志業,他們的力是功不可沒。這幾趟行腳出去,看到的人,他們的身體就是我的照鏡──老了,凋零了,年紀有了。有時候我就問:「某某人呢?這一次怎麼沒有看到?」「師父,他已經失去記憶了,認不得人了。」「還有某某人呢?」「躺在床上。」「還有某某人呢?」「幾年前往生了。」時日已過,不留給人,很不留情。所以,最近出去,儘管一年出去兩次,我要找,我想要看的人,心中都給我一個遺憾。看到的──被人扶著,頭髮白了,形態鬆散了。這是我的弟子,我這些弟子曾幾何時,那個時候才只是中年,那個時候的形態,一路一直走過來,怎麼這段時間沒看到,再看到卻變成這樣呢?這面鏡子。

  捨不得!「現在和誰住?」「自己住比較自由。」「方便嗎?」「感恩,感恩師姊、師兄他們,都會來照顧我。」我也是感恩,法親關懷。子女長大了,當初再如何疼惜,但是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送去讀書,出外求學,會回來嗎?因緣在外面,結婚成立小家庭。「曾回來嗎?」「很少,人家他們也有他們的家庭。」「住在不遠的,有常常回來和你作伴嗎?」「他有事業,還有妻小要顧,很少啊!」還是一樣法親,所以我最近出去聽,「好在,幸好你走入慈濟,法親能夠關懷。」也能聽到:「我生病,也是某某師姊、師兄來載我去看醫生。要住院,感恩師兄、師姊都來陪伴我。」多麼親切感啊。慈濟,不是道場,是大家庭,是法親,是師徒之間,是師兄弟、姊妹的大家庭。每次若聽到這些,心有總會有一點遺憾,卻也是無限的安慰。

  了解時間不會留給我們人多一分秒,時日,分秒不等閒;就是分秒過,無法空閒一秒在這裡給你。所以人生所留下來的只是空白,我們若什麼都沒有做,時間不會留給我們,我們總是無法留著閒在那裡。所以我們日日都很忙,忙的日子很紮實。我將它想清楚、釐清,不離四諦。我們真正利用時間在生活中,你面對的人、事、物,雖然我早上的時候,「晨語」一直不能出來,但是整天我分秒不等閒,沒有一秒鐘讓我等著閒著。我所接觸的是什麼呢?將它清理好,剛才清理出來,腦筋一轉:「我一個多月到底在做什麼?」自己想一下,清理一下,不離四諦法──苦啊苦,自己苦,看別人苦。這種苦不是有人能夠替我們分擔的苦,四大難調,找不到苦因的苦。

  師公,我親近師公,一個遺憾,但是一個感恩。這幾天一直想師公。在很需要的關頭,要入戒場時沒有師父,那時候我的師父及時將我收下來。三個磕頭,兩句話:「為佛教,為眾生」。這兩句話,我一輩子做不完。每天,我都面對著師父,「我今天為眾生,我今天佛法沒說,停了」。為眾生的是什麼?見面接觸到的是苦啊,要為他們分析的是「集」,要鼓勵他們的是要實行於「道」,「苦、集、滅、道」。我皈依了之後,匆匆上戒堂。出戒場堂了,師公的規矩很嚴,男女二眾分開,那個時候女眾沒有道場,我記得很清楚,去謝戒之後,慧瑞師兄將我帶到幾位女眾住的公寓,小小的公寓。人生很巧合,原來進去看這幾位是我的師兄,這幾位住在裡面的這間房子我很熟悉,釐清楚了,這間房子是我姑姑的女兒的房子,是表姊。她本來住台中,後來台北就是買了這間房子。然後孩子長大了,去買大樓,將這間房子就賣了。剛好,因緣就是這樣,進到那間房子,一直一直想著姑姑,這因緣很長。所以在這裡才見這幾位,還記得其中一位是慧琛法師,跟慧潤法師,那時候還有誰?總之有四、五位。

  想到那個時代,能夠住下來嗎?沒有位置了,時間、空間就是這樣。而我還是一樣,受戒完,已經準備要回來花蓮。許老居士為我建這個小木屋,受戒之後我已經有這個目標了,師父既沒有女眾道場,那我就是回去花蓮小木屋住,所以這樣回來了。說來話長,小木屋六個月的時間,就這樣輾轉,大家故事差不多了解了。慈善寺講經,之後,總是這個因緣在那裡講經,成就了聽經的人。接下來,種種的因緣,就去結夏安居。在那裡的結緣眾是紹惟,慈師父,德昭、德仰、德恩、德融,還有一位她不方便出家,就一直跟著師父。

  那時候,我本不收弟子,她們在那個場合下,好像是浴佛還是什麼,忘掉了,那個當下,紹雯(德融師父)由媽媽陪來,告訴我:「女兒就要跟你了。」所以這樣的情形下,她們跪下去就叫做皈依了。那個時候就開始要離開慈善寺,再回歸也沒有小木屋了,已經被颱風的因緣移出來了,只好就是住在地藏菩薩(普明寺)這裡。這個時候,經過的歷程,之後我又去結夏安居。結夏安居一位惟勵法師,他剛好有在修日本函授,我也跟著人家報名、登記。日本函授也寄來好幾個月,我們每個月都在讀日本大學的函授。一季過了之後要去面試,但是就是在那期間,三位修女來訪了,啟動了,加上了那一攤血,因緣已經這樣合起來了,所以就開始了斷了日本的函授。我沒辦法去了,因為我若一離開,功德會做了,我就沒辦法離開了。所以就這樣留下來,忙忙碌碌,開始為眾生,沒有因緣親近師父。

  何況那個時候,師父的口音我不習慣,每次在聽我是很緊張,所以要說「法」,我真的遺憾;師公的書,沒有一本我有辦法翻開看;說的話,以前若出門,師父若在臺北,我就到臺北,在臺中,我就到臺中,只是見一下,談一個小時,總是這樣就過來了。一直到,我真的是這一輩子最達到對師父盡一分心,來花蓮,年紀大了,就比較會常常來花蓮小住一下,小住一下。一直到最晚年了,需要醫生,就這樣,老人家讓我最溫馨的一段。儘管有時候我也會好幾天沒有辦法去樓上,但是一到樓上,「師父好嗎?」這不是現在,每一回,不論是到哪一個地方,就要問安。我所接到的回答,最聽懂的,「唉,苦啊!醫師說沒有病,但是我真的辛苦,難過啊。」

  那個時候只是聽而已,那個時候是我少、中年的時候,雖然我自己常常心臟病發作,但是知道我會心臟病發作,常常要帶一瓶「救心」、帶一瓶舌含片,紹雯他們都要隨身幫我帶著,或放在床頭,每一天預防在痛醒時要趕快含著,這件事情沒有人會知道。我也是帶病,不過我知道我有這樣的病。但師公都說:「找不到病,我就是這樣很辛苦啦。」從我年輕、中年,凡是看到師父問安,回答的都同樣的話。回來花蓮,「檢查得怎麼樣?」他說:「沒有問題,但是很辛苦。」所以慢慢以來,尤其是這段時間,師父給我的,我還沒有做完。「為佛教,為眾生」;「為佛教」,還沒有做完;「為眾生」,我當作已辦,該做已辦了。我要做慈善,現在看到國際間這麼多這麼多粒粒的種子遍布在國際間。他們回來分享,他們在那個的地方是如何在付出,我感恩。

  儘管落地的地方還沒有很普遍,但是大災難的時候,他們都很付出。人間菩薩種已經有延伸、有撒播了。這個地球近二百個國家,慈濟已經援助接近一百個國家了。那是有災難,雖然沒有辦法達到全球,期待全球是平安的。佛教要做的慈善工作,聽到佛教,聽到慈濟,我很堅持這就是佛教,所以讓大家知道有佛教這個慈善工作。「為眾生」,生命不是只有慈善在做,生命還要有庇護,貧而病,要如何去預防貧就要先治病。有的因為病而貧,要如何預防貧,我們要趕快先為他治病,因為這樣建醫院。

  各位,建醫院多辛苦,一連串,現在慈濟,東部三間醫院、西部三間醫院。我很感恩,常常說:「我很有福報,所遇到的每一位弟子、院長都是這麼貼心,那麼的願意接受慈濟的人文,打開心門,做他們愛的人文、醫療管理。」這是我現在已經看到,醫療我也放心。教育也是同樣,每一次教育的志策會,聽到校長、老師、學生來報告,我真的是很感動。現在的環境、大時代,我們有辦法保留著這種優質的教育,想,教育,我也很感恩。雖然擔憂的事情很多,還是很感恩。

  還有人文。是啊,志業這樣在做,但是好事沒人要傳,就自己來傳,所以用心建立一個媒體,就是我們的大愛臺。大愛臺是一個弘法的工具,這麼多的國家慈濟人一直來分享,「感恩師父,要我們薰法、聽法,我們現在很認真。我們現在都知道道理,人要如何合,事要如何做。」我就會問他們:「你們那裡看得到嗎?」「可以,我們看大愛,只要一個機上盒,打開大愛臺這條線。」所以,感恩現在的時代有大愛臺替我弘法。更感恩的,我今天「晨語」在這裡,相信這條線再鋪出去了,從雲端落地在幾十個國家。感恩現在的科技,幸好有大愛臺讓我們做基礎,有這個科技好讓我們能在精舍,開、關,法就什麼時候傳出去。最近的吉祥月、孝親月,每一個地方在舉辦,我也都能即時看見,這全都很感恩。

  所以,日空過,在這樣的生活中,感覺起來是空過,對我來說是很遺憾,日子這樣過。但是再想起來,「日日分秒不等閒」,我一秒鐘都沒有閒著。雖然感覺是空過,但是從西部回來到現在,「日日分秒不等閒,釐清不離四諦法」,將它釐清楚來,不離四諦法,原來我的生活也是生活在四諦法中。面對著苦難的眾生,「苦啊!」聽他們說苦之後,我就要為他分析,分析這是「集」來的。教他們方法,如何放下,也都要將它歸於「道」。若光是「知道、知道」,不夠。「懂嗎?」「懂了、懂了」,還是不夠,再來,身體力行。這是讓我比較安慰。

  各位,真的是「往劫見佛不捨眾生」。前面有這段文(20161204晨語開示),「修忍辱行隨即發願」。時間不要空過,想到佛陀他一再告訴我們,在塵點劫,時間用沙土、用國土的塵點,那個沙土,一塵一劫,再磨為塵。滴一塵,又是一個國家,這一國再磨為塵,那個沙再將它當作時間。那時候說了很長。你們想,佛陀修行的時間是那麼的長。見佛,不捨眾生。自見到佛之後,他就不捨眾生。度眾生、入人群很辛苦,要修忍辱行,遂即要發願。每一次忍辱過了,還要再度發願:我被考了,我不倒,還是往前前進。這就是修學佛法的心。哪怕遇到很多的考驗,我們還是要用感恩心。

*慈悲是大乾坤,智慧是日月光。

  昨天,十六位菲律賓的神父來,在那裡聊天,我也與他們說很多話。也與他們說四諦法,與他們談因緣果報。看起來大家也都皆大歡喜。佛陀說自己造自己的業,自己造自己受,這些道理我就說給他們聽。是啊,因緣果報我們要知道。所以要修慈悲心態,我們的心,就像一個大乾坤,「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所以,「慈悲是大乾坤,智慧是日月光」。我們若有慈悲,心就能夠包容很多。不要說一顆地球,乾坤我們都要將它包下來,包天包地。智慧是日月的光。所以各位,你們要很用心。時間不會留給我們,我們應該不要讓時間閒閒過,增加業。

  昨晚看你們在複習(常住共修「靜思法髓妙蓮華」),我也很感恩。不論多草根,上臺,德照很草根,上去說不到幾句,大聲喊一下,要下來叫人要為他鼓掌,都不記得師父說,「用鼓掌的兩隻手來做環保」。但是不要看他草根,他講的話我認同──互相尊重,彼此愛護。每一個人法都有入心,這也是我常常在讚歎你們的。承擔靜思的法脈,也要承擔這個志業大家庭。沒什麼時間可讓你們與我接近說話,卻是你們法與理能夠這麼的會合,你們去到哪裡,說的事理都很圓融,法有入心。

  法入心,最重要的,總是要記得「慈悲是大乾坤」。不是讓我們說的,只有知與識是不夠。我們要把我們的心懷打開,如大乾坤。我們要多輔導人、多陪伴、多膚慰,不請之師,走入人的心裡去;不是在外面在制定:你要這樣,我是管這樣,不是。我們要打開我們的心懷,「心是大乾坤」;我們要運用我們的智慧,有了知與識之後,我們有身體力行嗎?剛才我說過了,雖然我一個多月,我自己感覺好像有失落感,很不實在,因為我沒有每天出來「志工早會」。我自己一直感覺到,像最近國際間災難這麼多,臺灣的水災,我無法及時在早會上,在這裡關心人,無法及時在這裡呼籲人戒慎虔誠,注意事項,我很內疚。我不只是「晨語」沒有出來。雖然事情,「為眾生」,四大志業,所作已辦,但是,法說未了,我自己很煎熬。法說未了,要講的法說不完,我很著急。早上的「志工早會」又沒辦法天天來叮嚀、來膚慰。這幾天我自己很有失落感。

  所以請大家知、識、行,要真正做得到。不是叫你們在論時事,有的人說得很高,在論時、事。要記得「事理」,我們慈濟人的故事很多,合於我們的道理之中有很多,若大家能再進一步,入人間、入人群,知道世間事,會在大道理之中,這樣就有實了,不要虛,要踏實。每一天的事情很多,所以我真的是「日日分秒不等閒」,從踏下花蓮月臺,我沒有休息過。這一個多月來,原來釐清楚來,就是不離四諦。每天在這裡聽苦惱的事情,每天在這裡就思考,這就是這樣這樣集來的。你們是不是這樣?願意做嗎?有的時候求不得。再來,聽的,就是有這樣的苦、這樣的苦。就要為他們分析,知道「集」就是這樣。這種要如何修?要教人的方法,別人能夠接受嗎?我自己對我自己求不得的苦,我自己能解嗎?這也是苦。不過,也盡量要滅,我若自己不消化,要如何活下去呢?所以要面對著大道理。

浮生如夢,本無法可說,
癡人迷夢,執夢尋蹤纏;
空本無形相,是心幻作,
形相問虛空,究竟還空;
究竟一大事,喜捨無憂,
大道入法髓,會歸真本性。

  各位,我們大家總是要認真。有今天的開頭,就希望能夠開始每天早上的「晨語」。所以,「浮生如夢,本無法可說,癡人迷夢,執夢尋蹤纏」。「苦本無形相」,苦本來就沒有形相,就是「是心幻作」,都是自己心造。「形相問虛空,究竟還空」,到底這些形相是真的,還是假的?形相,來問虛空,抬頭對空看,究竟還是空。問到徹底,世間一切都是假相,都是虛幻,都是有在這個虛空的位置中。這些在虛空的位置,究竟到來,無而有,有又無,無不都是生住異滅,我們自己的心。無不都是成住壞空,這是環境的生態,追究到底。「究竟一大事」,終究起來一大事,是「喜捨無憂」。唯有你要超脫出來,你所做真實的事情,人與人真正有辦法去解開人的困境。這一大事因緣就是慈悲喜捨。所以喜捨,就是做了之後無所求。

  就像十六位的神父要來說感恩,要來了解慈濟,這些人是如何做,大家為何那麼好?大家的分享,「我們付出無所求,付出去就是付出了,只要看到這樣祥和了,平安,我們『也歡喜』。」這就是回答。這叫做「喜捨無憂」,我們若全都捨了,心無掛礙,哪有憂呢?所以「大道入法髓」。《法華經》,一直告訴大家,我是用不一樣的方法講《法華經》,用世間法來對佛的理想──菩薩道。所以「大道入法髓,會歸真本性」,佛陀要我們回歸我們人人的本性,人人都有我們的真如本性,只是迷了。佛陀設法說法讓我們知道。法,我們有聽、有理解,不記得了,過去了。這齣「智者大師」(大愛臺節目「菩提禪心-高僧傳」系列),大愛臺開始演出,這齣戲是我點的,因為他與《法華經》息息相關,我真的很佩服。我的日本這部書,時時都提到,「智者大師」為《法華經》的大貢獻。

  其實要找那時候人與人如何對白,感恩大愛臺,那一天我才向他們感恩。很多都是以「靜思」法拿上去當對白,我自己聽到很感動,很徹底了解,能夠來會合智者大師那個時代的精神理念。智者大師與慧思大師在對談的話,我都很感動。我們的法就是這樣這樣,大家要很重視。「大道入法髓」,法髓就是延續在我們生命、慧命,「會歸真本性」。要成長我們的慧命,每一天很期待是「晨語」。請大家要重新精進,法要聽進去,日日要多用心啊!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8/09/12晨語簡記《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8/09/12晨語簡記《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2018/09/12晨語簡記《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Empty周三 9月 12, 2018 2:56 pm

2018年9月12日上午5:20] 農曆八月初三,(僅德松個人筆記參考。請多指教,感恩。)

《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靜思清澄(法髓)妙蓮華,慈濟人群菩薩道(未開示經文)

1. 「七月行腳,看見精進菩薩,用心如法修行在人群中」:從行腳回來到精舍,已是一個多月,記得腳踏落花蓮車站月臺是七月二十日,滿心歡喜。抱著沉重的腳踏出去,那樣身體去到西部,每天看很多精進菩薩,踴躍,用心如法修行在人群中。從北、中、南部,再回歸到花蓮,每天我都抱著感恩心。

2. 「歡喜弟子慧命成長」:除人間菩薩給我的滿滿法的回饋,歡喜,每一場下來,我都是感恩;歡喜的是弟子慧命成長,感恩的是每一個時刻,都能夠維持著聲音向大家說話。弟子有聽進去了,我的話也說出去了,所以感動自己。

3. 「歡喜心、感恩心」:抱病出門,歡喜回來到花蓮,下火車,腳踏到月臺,看到一群的醫生,院長、校長,大家在那個地方,我不由自己喊出了一句話:「我終於回來了。我重重的腳步踏出去,輕輕的腳步踏回來了。」要出去之前,舉步難行,回來了,輕盈自在。這是我踏下花蓮月臺,喃喃自語。院長(林欣榮)在身邊聽,「師父健康多了。」其實也是很累,不過是有這兩個心:歡喜心、感恩心。

4. 「心著急,日空在生中徘徊過」:出門返回至今,將近兩個月,「靜思晨語」至今停下來,這個日子到底是如何過?每天都自我反省,「日空在生中徘徊過」。每天每天覺得生命怎麼這麼空蕩呢,這「日空過在生命中」,自己很遺憾。每天都急著,「我明天有辦法嗎?」「我明天早上能夠上殿嗎?」每天都是急,但是每天都是空過。

5. 「欠法的空虛,說法心未了」:空過的日子是什麼呢?每天面接觸到的是遺憾,時間就是這樣過了,日子所留著的是空白,因為欠了法。儘管我都是這樣忙忙碌碌,卻是有欠法的空虛。自己每天都在想,一輩子,「所作已辦」,但是,說法心未了。

6. 「為佛教,為眾生」,大家都知道,慈濟這五十二、三年來,幾乎我是用四十年的時間為四大志業去努力。過去說的法都是斷斷續續,不論是《四十二章經》、《佛遺教經》、《無量義經》、《藥師經》等等,都是在忙碌中斷續。有時候,一休息是好幾個多月;有時候,總想到有辦法的時間就趕緊把握,三、五天一段,總是沒有連續,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勸募、規畫、工程、人事。

7. 「回顧建院,拉長情,擴大愛」:建設醫院之前,是要如何去露面,是要如何感恩點滴匯集。這些菩薩,那時老菩薩也不少,做工的人很多,推著路邊車,路邊爆玉米花等等,這些菩薩他們用點滴汗血賺來的錢,就是這樣慢慢累積。知道師父要建醫院,累積下來要買房子的,要買一個單位,他們都願意先捨給師父建醫院,錢再慢慢存。雖然最近一直在想這些人,已經四五十年了。他們付出,他們沒有掛礙,各人忙各人的,士農工商。可能盡心力捐出來,再也沒有與師父見面了,不過這分德,這分情和愛,記憶中還是存在。

8. 「四大志業,所作皆辦,皆是感恩資深老菩薩,慈濟人,功不可沒」:最近閒下來了,還是同樣浮現了很多很多的過去。很遺憾的,再也看不到的人。再則出門,一心一志跟著師父走過來的,四大志業沒有欠缺一項,師父要做的,所作皆辦。醫療、教育、人文,這一群,身邊我若沒有這些人,沒有這麼多的菩薩永遠支持師父,這些資深老菩薩,我哪有辦法所作已辦?四大志業,他們的力是功不可沒。

9. 「時日已過,歲月不留人」:這幾趟行腳出去,看到的人,他們的身體就是我的照鏡,老了,凋零了,年紀有了。有時候我就問:「某某人呢?這一次怎麼沒有看到?」「師父,他已經失去記憶了,不認得人了。」「還有某某人呢?」「趟在床上。」「還有某某人呢?」「幾年前往生了。」時日已過,不留給人啊,很不留情。最近出去,儘管一年出去兩次,我想要見的人,常常心中都讓我一個遺憾。看到了──被人扶著,頭髮白了,形態鬆散了。這是我的弟子,我這些弟子曾經何時,那個時候才中年,那個時候的形態,一路一直走過來,怎麼這段時間沒有看到,再看到是變這樣呢?這面鏡子。

10. 「慈濟大家庭,法親關懷」:不捨的,「現在和誰住?」「自己住比較自由。」「方便嗎?」「感恩,感恩師姊她們,師兄都會來照顧我。」我也是感恩,法親關懷。子女長大了,再如何疼惜,但是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送去讀書,外方求學,會回來嗎?因緣在外面,結婚成立小家庭。「有回來嗎?」「很少,人家他們有他們的家庭。」「住不遠的有常常回來和你作伴嗎?」「人家他的事業,妻小要顧,很少。」還是一樣法親。所以我最近出去聽,「幸好,幸好你走入慈濟,法親能夠關懷。」也可以聽到:「我生病也是某某師姊、師兄來載我去看醫生。要住院,感恩師兄師姊都來陪伴我。」多麼親切感啊。慈濟,不只是道場,是大家庭,是法親,是師徒之間,是師兄弟姐妹的大家庭。每次若聽到這些,總是心有一點遺憾,卻也是無限的安慰。

11. 「時日,分秒不等閒」:了解時間就是不會留給我們人多一分秒,時日,分秒不等閒。我們若什麼都沒有做,時間不會留給我們,總是無法留著閒。所以我們日日都很忙,忙的是日子很紮實。我將它想清楚、釐清,不離四諦。

12. 「不離四諦法」:我們真正利用時間在生活中,你面對的人事物,雖然我早上的時候,「早課晨語」一直不能出來,但是整天我分秒不等閒,沒有一秒鐘讓我等著閒。我所接觸的是什麼呢?將它清理好,剛才清理出來,腦筋一轉:「我這一個多月我到底在做什麼?」但是自己想一下,清理一下,不離四諦法,苦啊苦,自己苦,看別人苦。這種苦不是有人能替我們分擔的苦,四大難調,找不到苦因的苦。

13. 「想師公,謹記『為佛教,為眾生』」:師公(印順導師),我親近師公,一個遺憾,但是一個感恩。這幾天一直想師公。在很需要的關頭,要入戒場沒有師父,那個時候我的師父及時收下我。三個磕頭、兩句話:「為佛教為眾生」,這兩句話,我一輩子做不完。每天,我都面對著師父,「我今天為眾生,我今天佛法沒講,停了」。為眾生的是什麼?面接觸到的是苦啊,苦;要為他們分析的是「集」,要鼓勵他們的是要實行於「道」,苦集滅道。

14. 「因緣不可思議,回顧當時皈依、受戒」:師公,我皈依了之後,匆匆上戒堂。出戒堂了,師公的規矩很嚴,男女二眾分開,那個時候女眾沒有道場。我記得很清楚,捨戒之後明聖師將我帶去幾位女眾在住的公寓,小小的公寓。說人生很巧合,原來進去看這幾位是我的師兄,這幾位在裡面,這間房子我很熟悉。釐清楚了,這間房子是我姑姑的房子,姑姑的女兒的房子,是表姐,她本來住台中,後來臺北就是買了這間房子,然後孩子長大了去買大樓,將這間房子就賣掉,很恰好,就是因緣就是這樣,進去到那間房子,一直一直想起姑姑,這因緣很長。所以在這裡才見這幾位,還記得其中一位是慧琛法師和慧潤法師,那時候還有誰?總是有四五位。

15. 「花蓮因緣」:想到那個時代,能夠住下來嗎?沒有位置了,時間、空間就是這樣。而我也是一樣,受戒完,我已經準備要回來花蓮。許老居士(許聰敏)為我蓋這個小木屋,受戒之後我已經有這個目標了,師父既沒有女眾道場,那我就是回去花蓮小木屋裡住,所以這樣回來了。說來話長,小木屋六個月的時間,就這樣輾轉,大家故事差不多了解了。慈善講經,之後還要受戒,之後,總是這個因緣在那裡講經,成就了聽經的人。

16. 「師徒之緣」:接下來,種種的因緣,就去結夏安居。這種在那裡的結緣眾是昭惟(慈師父的法名),悟性(恩師父)、德仰、德安、德融,還有一位她不方便出家,就一直跟著師父。那時候,我是不收弟子,她們在那個場合下,是浴佛還是什麼,忘掉了,那個中間,紹雯(融師父)是他的媽媽陪來告訴我:「女兒就要跟著你」,所以這樣的情形下,她跪下去就是叫做皈依了。

17. 「衲履足跡」:那時開始離開慈善寺,再回歸也沒有小木屋了,已被颱風的因緣移出來了,只好就是住在地藏菩薩這裡(普明寺)。經過的歷程,之後我又去結夏安居。一位惟勵法師剛好要在日本修函授,我也跟著人家報名、登記。日本函授也寄來,好幾個月,我們每個月都在讀日本大學的函授。

18. 「三位修女來訪,一攤血因緣,啟發慈濟,開始為眾生」:一季過了之後要去面試,但是就是在那個中間,三位修女來訪了,啟動了,加上了那一攤血,因緣已經這樣合起來了,所以就開始了斷了日本的函授。我沒辦法去了,因為我若一離開,功德會做了,我就沒辦法。所以就這樣留下來,忙忙碌碌,開始為眾生。

19. 「四諦法,病苦」:沒有因緣親近師父。何況那個時候,師父的口音,我不習慣,每次在聽我是很緊張,所以要講法,我真正遺憾;師公的書,沒有一本我有辦法翻開看。講的話,在以前若出門,師父若在臺北我就到臺北,在臺中我就到臺中,只是見一下,談一個小時,總是這樣就過來了。一直到我真正是這一輩子,最達到對師父盡一分心,來花蓮,年紀大了,常常都較會來花蓮小住一下,小住一下。一直到最晚年了,需要醫生,所以我們就這樣,老人家了,讓我最溫馨的一段。儘管有時候我也會好幾天沒有辦法去樓上,但是一到樓上,「師父好嗎?」,這不是現在,每一回,不論是到哪一個地方,就要問安。我所接到的回答,最聽得懂的,「唉,苦啊,醫師說沒有病,但是我真的辛苦,難過啦!」

20. 「譬如船師身有病,若有堅舟猶度人」:那個時候只是聽而已,那個時候中年,少、中年的時候,雖然我自己常常心臟病發作,得常常帶一瓶救心、帶一瓶舌含片,昭惟他們都要幫我帶著。放在床頭,每一天預防在痛醒了要趕快含著,這個事情就無人會知道,這是我也是帶病,不過我知道我有這樣的病。師公他說:「找不到,找不到病,但是我就是這樣很辛苦啦!」從我年輕、中年,凡是看到師父,問安,回答的都是同樣的話。

21. 「為眾生,開啟慈善志業」:回來花蓮,「檢查得怎麼樣?」他說:「沒有問題,但是很辛苦」,所以慢慢來,尤其是這段時間,師父給我的「為佛教,為眾生」。我還沒有做完這為佛教,為眾生我「當作已辦」,該做已辦了。我要做慈善,現在看到國際間,這麼多這麼多粒粒的種子遍佈在國際間,他們回來分享,他們在那個地方是如何在付出?我感恩。儘管落地的地方還沒有去很普遍,但是大災難的時候,他們都很付出。人間菩薩種已經有延伸、有撒播了,這個地球近二百個國家,慈濟已經接近一百個國家了。那是有災難,雖然沒有辦法到全球,期待全球是平安的。

22. 「因病而貧,因貧而病」:佛教要做的慈善工作,聽到佛教、聽到慈濟,我很堅持這就是佛教,所以讓大家知道有佛教這個慈善工作。「為眾生」,生命不是只有慈善支援,還是生命要有庇護。貧與病,要如何去預防,預防貧就要先治病。有的因為病而貧,要如何預防貧,我們要趕快先為他治病,因為這樣蓋醫院。

23. 「醫療志業」:各位,蓋醫院多辛苦,一連串,現在慈濟,東部三間醫院、西部三間醫院。我很感恩,常常說:「我很有福報,所遇到每一位弟子、院長都是這麼貼心,這麼願意接受慈濟的人文,打開心門,做他們愛的人文、醫療管理。」這是我現在已經看到,醫療我也放心。

24. 「教育志業」:教育也是同樣啊,每一次教育志策會,聽到校長、老師、學生來報告,我真的是很感動。現在的環境、大時代,我們有辦法保留著這種優質的教育,想,這個教育,我也很感恩。雖然擔憂的事情很多,也是很感恩的。

25. 「人文志業,弘法傳法」:又有人文,四大志業,志業這樣在做,但是好事沒有人要傳,自己傳,所以用心建立一個媒體,就是大愛臺。一個弘法的工具,這麼多的國家一直在來,「感恩師父,要我們薰法、聽法,我們現在很認真,我們現在都知道道理,人要如何合,事要如何做。」我就會問他們,說:「你們那裡看得到嗎?」「會啊,我們大愛電視,只要一個機上盒,轉開大愛臺這條線。」感恩現在的時代,我們有大愛臺,替我弘法。

26. 「晨語連線」:更感恩的,我今天「早課晨語」在這裡,相信這條線再鋪出去,在雲端,落地在幾十個國家。感恩現在的科技,幸好有大愛,讓我們做基礎,有這個科技好讓我們在精舍,開、關,法什麼時候出去。最近吉祥月、孝親月,每一個地方在辦的,我都能及時看見,這全都是很感恩。

27. 「日日分秒不等閒,理清不離四諦法」:日空過在這樣的生活中,感覺起來是空過,對我來說是很遺憾,日子這樣過。但是再想起來,「日日分秒不等閒」,我一秒鐘都沒有等著閒。雖然感覺是空過,但是從西部回來到現在,「日日分秒不等閒,理清不離四諦法」,將它理清楚來,不離是四諦法,原來我的生活,也是生活在四諦法中。

28. 「知行合一,身體力行」:面對著苦難的眾生,「苦啊!」聽他們說苦了之後,我就要將它分析,分析這是「集」來的。教他們方法,如何放下,也要將它歸於「道」。若光是「知道、知道」,不夠;「懂嗎?」「懂了、懂了」,還不夠,來,身體力行。這是讓我較安慰的。

29. ★上人手札(一):「往劫見佛,不捨眾生,修忍辱行,遂即發願。調達生世,與佛相值,害佛生命,乞其頭目,手足骨髓,肝腎五臟。以早成就,施戒忍等,菩薩因行,需具緣熟。」
(ps .參考:複習2016年12月4日的上人手札:「往劫見佛修忍,辱行遂即發願,調達生世與佛,相值害佛生命,乞其頭目手足,骨髓肝腎五臟,以成就其施戒,忍辱菩薩因行。」《法華經.提婆達多品第十二》)

(1)「往劫見佛,不捨眾生,修忍辱行,隨即發願」:經文前面有這段文,「修忍辱行,隨即發願」,時間不要空過。

(2)「塵點劫」:想到佛陀他一再告訴我們,在塵點劫,時間用沙土、用國土的塵點,那個沙土,一塵一劫再磨為塵。一塵又是一個國家,這個一國再磨為塵,那個沙再將它當作時間。那個時候說很長,你想,佛陀修行的時間那麼的長,「見佛不捨眾生」。自見到佛之後,他就不捨眾生,度眾生、入人群很辛苦,要修忍辱行,遂即要發願,每一次忍辱過了,還要再度發願。「我被考了,我不倒,我還是往前前進」,這就是修學佛法的心。哪怕,遇到很多的考驗,我們還是要用感恩心。

(3)「昨日,十六位的菲律賓的神父來訪」:我也與他們說很多話,我也與他們說四諦法,我與他們談因緣果報。看起來大家也是皆大歡喜。佛陀都是說自己做自己的業,自己做自己受,這些道理我就說給他們聽。是啊,因緣果報我們要知道。所以要修慈悲態,修慈悲,我們的心,就像一個大乾坤,「心包太虛,量周沙界」。

30. ★上人手札(二):「慈悲是大乾坤,智慧是日月光。」

(1)「慈悲是大乾坤,智慧是日月光」:我們若有慈悲,我們的心能夠包容很多。不要說一顆地球,乾坤我們都要將它包下來,包天包地,智慧是日月的光。所以你們要很用心,時間不會留給我們,不要讓時間閒閒過,增加業。

(2)「互相感恩,彼此愛護」:昨晚看你們(常住課程)在複習,我也很感恩。不論多草根,上臺,德照(常住師父)很草根,上去講不到幾句,大聲喊一下,要下來要叫人為他鼓掌,都不記得師父說,用鼓掌的兩隻手來做環保。但是不要看他草根,他講的話我認同,互相感恩,彼此愛護。每一個人法都有入心,這也是我常常在讚歎你們,承擔靜思的法脈,也要承擔志業這個大家庭。

(3)「法理會合,法入心,法入行」:你們沒什麼時間可讓你們與我接近說話,卻是你們法與理能夠這麼會合,你們去到哪裡說的事理都很圓融,法有入心。法入心,最重要的,總是要記得「慈悲是大乾坤」,不是讓我們說的,只是知與識是不夠。我們將我們的心懷打開了,大乾坤。我們要多輔導人、多陪伴、多膚慰,不請之師,走入人的心裡去;不是在外面在制定,你要這樣,我是管這樣,不是。要打開我們的心懷。

(4)「心是大乾坤」:要運用我們的智慧,知與識之後,我們有身體力行嗎?剛才我說過了,雖然我一個多月了,我自己感覺好像失落感,很不實,因為我沒有出來志早、晨語。我自己一直感覺到,像最近國際間災難這麼多,臺灣的水災,我無法及時早會在這裡向人關心,無法及時在這裡呼籲人戒慎虔誠,注意事項。

(5)「法說未了,心煎熬,失落感」:我很內疚,我不只是晨語沒有出來,感覺雖然事情,為眾生四大志業,所作已辦;但是,法說未了,我自己很煎熬。法說未了,要說的法說不完,我很著急,早上的早會又沒辦法天天來叮嚀、來膚慰,這是這幾天我自己很有失落感。

(6)「事理合一,共知共識共行,步步踏實」:所以請大家知、識、行,要真正做得到。不是叫你們在論時事,有的人說得很高,在論時、事。要記著「事理」,我們慈濟人的故事很多,合在我們的道理的裡面是很多,若能夠大家再進一步,入人間、入人群,知道世間事,會大道理的裡面,這樣就有實了。不要虛,要踏實,每天的事情是很多,所以我真正是日日分秒不等閒,從踏落花蓮月臺,我沒有休息過。

(7)「理清楚,不離四諦,苦集滅道」:理清楚,就是不離四諦,每天在這裡在聽苦惱的事情,每天在這裡就去思考,這就是這樣這樣集來的。而你們是不是這樣?聽得到嗎?願意做嗎?這有的時候求不得。再來,聽的,就是有這樣的苦、這樣的苦,就要為他們分析,知道集就是這樣。這種要如何修?要教人的方法,人能夠接受嗎?我自己對我自己求不得的苦,我自己能解嗎?這也是苦。不過,也盡量要滅,我若自己不消化,我要如何活下去呢?所以要面對著大道理。


31. ★上人手札(三):「浮生如夢,本無法可說,癡人迷夢,執夢尋蹤纏;空本無形相,是心幻作,形相問虛空,究竟還空;究竟一大事,喜捨無憂,大道入法髓,會歸真本性。」

(1)「浮生如夢,本無法可說,癡人迷夢,執夢尋蹤纏;空本無形相,是心幻作,形相問虛空,究竟還空;」:大家總是要認真,有今天的開頭,就希望開始能夠每天早上的「靜思晨語」。苦本來就沒有形相,「是心幻作」,都是自己心造。「形相問虛空」,到底這些形相是真的,還是假的?形相來問虛空,抬頭對空看,到底究竟還是空。問到徹底來,世間都一切是假相,都是虛幻,都是有在這個虛空的位置裡,這些在虛空的位置究竟到來,無而有,有又無,無不都是生住異滅。

(2)「究竟一大事,喜捨無憂」:我們自己的心,無不都是成住壞空,是環境的生態,追究到底,這個追究一大事,究竟一大事,終究起來一大事是「喜捨無憂」,唯有你要超脫出來,你所做的真實的事情,真正人與人有辦法去解開人的困境,這一大事因緣就是慈悲喜捨,所以喜捨,做了之後無所求。

(3)「大道入法髓,會歸真本性」:就像十六位的神父要來說感恩,要來了解慈濟這些人是如何做,大家怎麼那麼好。大家的分享,「我們付出無所求,付出去就是付出了,只要看到這樣祥和了,平安,我們也歡喜。」這就是回答,這叫做「喜捨無憂」,我們若都捨了,心無掛礙,哪有憂呢?「大道入法髓」,一直跟大家說,我是用不一樣的方法講《法華經》,世間法來對佛的理想「菩薩道」,所以「大道入法髓,會歸真本性」,佛陀要我們回歸我們人人的本性,人人都有我們的真如本性,只是迷了。

(4)「高僧傳:智者大師」:佛陀設法說法給我們知道,法我們有聽、有理解,不記得了,過去了。這齣的高僧傳「智者大師」,真正大愛台開始規劃,這齣戲就是我點的,因為他與《法華經》息息相關,我真正的很佩服。我的日本這本書時時都拿著,「智者大師」為《法華經》的大貢獻。要找那時候人與人如何對白,感恩我們的大愛台,那一天我才向他們感恩,很多都是以靜思法拿上去對白,我自己聽到很感動,很徹底了解,能夠來會合智者大師那個時代精神理念,智者大師在與慧思大師在對談的話,我都很感動。

(5)「法髓延續我們生命、慧命」:法就是這樣,大家要很重視,「大道入法髓」,法髓就是延續在我們生命、慧命,回歸真本性。要成長我們的慧命,這是每一天很期待是「晨語」,請大家要重新精進,法要聽進去,日日要多用心!

*******************
32. 心得:感恩上人開示。十分歡喜再度能恭聽 上人開示晨語,心之踴躍,滿懷感恩!感動上人闡述 一直秉持師公教導「為佛教,為眾生」,心路歷程,感動不已!更應謹記「四諦法」。感受靜思弟子更應秉持「佛心師志」,莫忘初衷,法髓延續我們生命、慧命,「大道入法髓,會歸真本性」,精進再精進。共勉之。
回頂端 向下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85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4
注冊日期 : 2008-12-22

2018/09/12晨語簡記《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8/09/12晨語簡記《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2018/09/12晨語簡記《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Empty周一 9月 17, 2018 10:10 pm

20180912薰法香心得與應用(影音與重點)
https://www.neptune-it.com/learn-buddha-966211/20180912
高明智(惟智)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2018/09/12晨語簡記《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