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8/09/19晨語簡記(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8/09/19晨語簡記(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Empty
發表主題: 2018/09/19晨語簡記(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2018/09/19晨語簡記(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Empty周三 9月 19, 2018 8:28 pm

20180919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
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寸動含靈皆好生,
無漏本能行之功,
本覺性淨善之德,
故一聞妙法隨喜。
見聞他善,隨順喜悅,讚嘆累聚,功德相具。

  是啊!寸動含靈是皆有佛性,所以是有好生之德;不只是好生,還有求生本能,都是一樣。有生命就是愛,自愛、愛他,這就是生命的價值。其實不論什麼樣的眾生都是具有無漏本能的功,有這個功能。這種「無漏本能行之功」,不論是畜生類,牠也要護生。看看,不論哪一類,生,會繁衍,卵生、胎生、溼生,有了生命體出來,牠就會覆護著牠的孩子,那就是母性之愛天生。又有的獸類,就是公的、母的很守節,會護牠的家庭。這樣的眾生界,是我們人類無法去透徹萬類眾生牠們的生
態,但是佛陀就是這樣說,「寸動含靈皆好生」,皆有好生。哪怕是螞蟻,哪怕是一條小蟲,只要你動到牠,牠就有那種本能──要逃。像這樣,愛惜自己的生命,我們用眼睛看就會知道。

  雖然生態在牠們的環境中我們無法很體會,用目測,眼睛來測量它;整群的螞蟻,只要你動牠一下,各自逃命。平時牠們的生活很有次序,時時我都要提起這個例子,走路有次序;有螞蟻王,有螞蟻眷屬,有螞蟻孩子,前後次序很整齊。但是你驚
動牠們的環境,牠們就會各自逃避。天空雁鳥,我們若看鳥在飛,很有次序,一定有一隻是領隊,那是鳥群之王。很有次序,會排出了一個「人」字形,天空那麼大,牠們還是按照這次序。這就是從天空看鳥,那種的生態;向地下看,螞蟻也有這樣的生態。

  其實各種的動物生命,牠們有的生態,只是嘆我們萬物之靈,堪嘆一切都迷了,無法去體會生物牠們的生態。所以,佛陀告訴我們,提醒我們「寸動含靈皆好生」。所有的生命我們都要去注意牠,要去疼惜、護愛牠,何況人?人與人之間,是同類的生物,同類的生態。現在人類的生態是什麼樣呢?唉,堪嘆啊!這種的,讓人很無可奈何的嘆息。佛陀出現人間就會提醒我們:「寸動含靈皆好生。」就是對自己,受傷害會很驚惶,對牠們的類,應該也是這樣。人稱為萬物之靈,卻是傷害動物,及人類彼此傷害,這實在是人類的業力,罪過很多。

  所以,每一樣的生靈都有「無漏本能行之功」。光是說人類就好,每一個都有能夠幫助、去付出的這個功能。人有互相相援的功能,何況人對其他動物的庇護、疼愛,這種的功能絕對是有。你不要去傷害牠,你保護牠的生態,這就是人類做得到,也是本能,可以做的事情。可惜人類這點做不到,只是為了口欲。口,入喉三寸,不用多久,幾秒鐘。一時的口欲,就是無法控制口欲,光是這張嘴,一日之間一億多的生靈。去年說一億五千多萬,只是為了人人要吃,每天殺害。現在一年的時間,現在聽說一億九千多萬!

  動物都有靈性,那種含冤被殺,同樣有恨,那個怨恨,從牠們那個冤喊的聲音。現在聽不到,因為現在的科技,無聲,電殺(電宰。以下同)等等。以前說,若要知道什麼時候能夠消弭刀兵劫,就是這個戰亂什麼時候可以消除?以前的人就說,聽屠門夜半聲。以前的人殺豬都是半夜兩三點,兩三點開始殺豬。那個殺,豬的叫聲是多麼慘烈啊!現在科技發達,電動的。這些豬,就是這樣將牠們趕進了那個電動的機械中,推,就這樣一直推去了,因是電動,自然就一直宰牠們了;出去到外面,已經是流腸破肚,連毛都拔掉了,連皮都剝掉,倒懸,掛在那個地方,一排一排啊!這電殺很快速,科技發達。這種,當牠們走進了那電動輪轉控制住的周圍。知道嗎?牠們也知道,一踏上去就是死路一條,那種含冤積恨。

  悟達國師,雖然十世為高僧,晁錯,看,跟十世的冤魂,一直到,一直到悟達國師。因為名稱「悟達國師」,皇帝的恭敬,這樣一念心控制不住,只是心想:一國之君封我為國師,用沉香椅讓我上座說法。這念心,傲,傲慢心起,一念之間這個業門開了,腳碰到了,瘀青,瘀血了、化膿了,成為人面瘡。懿宗皇帝貼告示,號召全國的名醫,沒有用。貼告示,全國有人有辦法治療?還是無效。

  這個故事大家都知道,一直到找到迦諾迦尊者;迦諾迦尊者是悟達國師還未發達之前,年輕的時候,他很認真修行,他愛,那種悲憫的愛。這位病僧,他看到了不捨,疼惜、守護,所以病僧受到照顧之後恢復了。原來這是悟達國師過去生不斷不斷累積很多因緣,迦諾迦尊者已經是了悟的尊者,他把握因緣給悟達國師的機會,能夠造一念的善,讓他將來受報的時候有得救的機會。

  同樣的道理,我們應該要常常尊重這樣的心,周圍的人能夠讓我們服務到、能夠讓我們照顧到、能夠讓我們庇護到,這全都是因緣。所以最後悟達國師得救,就是因迦諾迦尊者。說是悟達國師得救,也是悟達國師他累積了,聚集這點滴累積起來的功德,從這個因緣到九隴山,治好病,後世才有這個《水懺》傳誦,有這種因緣果報的法來讓大家了解。所以我們「本覺性淨善之德」,人人本具佛性,與悟達國師同樣這個性,我們全都具足。也能夠常常看到午餐之後,某某人在那個廊道上走,還有某某人又陪在旁邊。這種愛的庇護是人人都應該有。有時候我若走過他們的身邊,就會說:「要把握因緣,記得迦諾迦尊者哦!」有時候我就會這樣呼喚他們一下。

  所以,過去這樣的生態,現在也這樣的生態,自然法則,老啊、病啊,這都自然。彼此之間互相照顧,這也是顯出我們「本覺性淨」。不論他是我們最親近的人,或是有血親、無血親者,因為有法緣──法的因緣,所以能夠會合起來。我們慈濟
很多菩薩,昨天寮國一位陳先生(陳正輝),因為八月間寮國的大水災,慈濟人有從泰國去、從臺灣去。那個地方我們沒有種子,去到那裡,因緣會合,這位陳居士很虔誠,被慈濟人感動了,他無尤無悔陪伴,為我們解決了很多很多的問題。愈是在一
起,看到這群慈濟人那種彼此互動,結合起來同樣一個方向,就是救;是誠意、周到、細膩,那一種付出還又是恭敬的心。這種的形態,他們陪在周圍、看在眼裡,心生恭敬,對這個團體他很好奇。

  昨天又在那裡跟我說,他說:「最感動的就是與大家在一起的時候,看到委員、慈誠與我們本會在聯絡,東西要從哪裡去?要如何救?為那個方向在互動。」我走出來的時候,他就說:「啊,師父與你們說話。」這是昨天陳先生說,大家聽
到:「師父要與我們說話。」大家都圍跪著在現場。他很震撼,為什麼這個團體付出這麼美,這種尊重,互相敬重。他這樣說,我就說:「其實我也沒有看到,但是我相信,很感恩。」這就是「禮者,理也」,這種的禮節他們行在理中。菩薩道就是道理,他們分寸都沒有離開道,叫做「菩薩道」。我昨天也是很感動。

  陳居士感動,慈濟人約他來花蓮看師父,讓我親身聽到、看到當地菩薩。因為這群人要影響他們,他們回去,將來寮國應該是無量種子從「一」生,很誠,又是中文能夠互動,真的是很不容易。所以,「本覺性淨善之德」,這種的善德就是這樣。「故一聞妙法隨喜」,不只是僅僅聽,又看到,他們在那個地方隨喜。看這些人做善,心生歡喜,讚歎。他不由自己,連他的身體也投入,不是只有物資,與當地人士。他的力量很大,付出支援,連他本身的力量都投入下去做。

  聽到我們陪他回來的菩薩說:「有大小事情,他都出手在做。」車,他有好幾個司機;自己也投入,他要載這群人,就自己開車。除了司機以外,也親自開車,還和人一起搬東西,搭起來那個棚,慈濟的布條拉上去,他在下面看,不整齊,自己爬到上面,用「馬椅」(合梯,常用的有木製、鋁製)爬到上面,這樣將布條拉正。這就是法,就是隨喜,見聞隨喜,而且自作,願意去身體力行去做。

  昨天我說:「你也不曾做過這些,你怎麼會爬高、爬低?」他說:「我是不會,不過我就看到慈濟logo。」一個商標,這個logo……。他們做生意的人,生意做得很大,我聽他們說,在那整條的街道所看到的,那都是他們的,各行各業都有。他都
可以別人去做,他不會,他不曾做。但是看到,他說:「生意最重要的是商標,商標要將它拉得整整齊齊,不正就不算氣派商標。」你們想,那麼細膩。他看人歡喜,他讚歎,也由不得自己為了護,保護這個團體的美,那個真與美,他自己出手,爬「馬椅」,高高的,去牽、去拉,這我也很讚歎。

  人人身上都有一本善美的經、真誠的法;我每天都在人的身上讀法。所以,「見聞他善,隨順喜悅」。就像這樣,讚歎又幫助,讓這個好的事情能夠很順暢,自己也願意上去,這喜悅,做得很歡喜。想,這些一切就是我們菩薩道要走。如何能夠成
佛?就要先結好眾生緣,菩薩道大小要俱全,不要輕視小小的工作不必我做;大、小累積。所以,「讚嘆累聚」。讚歎不論大小,只要能夠利益,點點滴滴去累積。所以,我常常都重視點滴累積,因為「功德相具」。看看我們現在,很多的國家在救濟
的同時,還是鼓勵他們投竹筒,鼓勵他們要發願,「不是讓人救濟的人,你有一分、五角,投在那個錢筒,點水落大海,都是你的功德,分分己獲」。這是佛經說的。

  所以我們這個時候就是這樣做,鼓勵人人一元、五角都可以,整個投起來,一筒錢算一算也有幾十元、幾百元,從這樣點滴累積。所以我一直要慈濟委員不要放棄會員,很期待會員能夠來接受委員,再次,又再由我轉傳。這種善能夠鼓勵到善,在群眾中這樣將法傳。昨晚你們在分享(常住共修「靜思法髓妙蓮華」),經,怎麼樣的心得,我也聽得很歡喜。幾品之中,短短的時間,其中經文挑來。但是我要告訴你們,不是只有在經文,或者是說過去的那些筆記,真的要從心。

  所以你們要從「煩惱」到「妙」,在生活中這都是法。出來分享者:「在我的生活中,我的感覺。我也曾經有過受不了,我如何去克服過來。原來修行在生活中。」是啊,這叫做道場。大小累積,大家合起來為一個大家庭擔擔子,在眾生芸芸中去感受,我們自己的感受。大家分享,雲來集菩薩離我們很遠,聽到法,他們是如何的身體力行,對他們周圍是什麼樣的利益,也要聽。我們的付出能夠成長人的慧命,能夠啟發人人的善心,去幫助真正需要幫助的人。

  各位,你們要去感受,若沒有外圍這些人,若沒有我們要擔的擔子這麼重,若沒有我們來擔,那些苦難眾生哪有這大群菩薩去救濟呢?在急難救濟中,我們不只是去拔除他的苦,「苦既拔已,復為說法」。芸芸眾生的苦難,因為有這個因緣得到救
濟,他了解,「我不要只想被人救濟,我應該也可以點滴去救別人」。慈濟人這樣告訴他:「這就是福。」「我能夠造福,我捐點滴。」大家很歡喜。菲律賓奧莫克市那個村,我們為它搭臨時屋,房子,那都是臨時的,他們懂得好好珍惜。一千多戶,六千多人,四千多位會員,這「一生無量」。

  尤其是在去年,在奧莫克,在他們的隔壁村又一陣的大地震,房屋都倒下去了。菲律賓馬尼拉的慈濟菩薩還沒有到,奧莫克的這一群志工,他們已經動員起來,即時到那個村,發揮如「藍天白雲」志工精神,但是他們的是「灰天白褲」。整齊到達了,等到菲律賓慈濟人偉嵩他們到達時,該供應的熱食也都已經出去了,該安撫的心也都安撫了。你看,這群人之前是我們救的,那個時候我們還建房子,是臨時屋給他們住。就這樣開始,他們,換他們做能救人的人,所以隔壁村那些村長、鎮長感恩這個地方。你想,這就是影響。

  在國外,回來臺灣取經,拿著這樣的法回去。人家他們就地培養人才,可以就地點點滴滴去發揮救人的功能。你們想,我們擔這個擔子有沒有價值呢?我們已經救助過九十多個國家了。全球也才一、二百個國家,可能還不到二百個國家,我們已經救助近一百個國家。慈濟人走過的,現在有種子的國家五十多個,快走向六十個了。所以,目前這些國家,慈濟人的大家庭就是在精舍。精舍的菩薩,你們肩膀擔的是很重啊!師父當然讚歎你們,也是對你們覺得很愧對。知道你們很辛苦,但是在行菩薩道上我為你們慶幸,有這種好的因緣,這樣幫助人;為天下,也樹立起了「靜思法脈」,開啟了「慈濟宗門」。所以,雖然有聽到你們說:「開始很不習慣,與我理想中的生活有距離。」有那種退道的感覺,但是就是有法支持著,法要入心。

*眾生本有法性之德,漏本能故。一聞真妙法,即便隨順喜悅相,能使本有之功德相具,顯現分明,發榮滋長功德。

  「眾生本有法性之德,漏本能故」,因為將它漏失掉了,本來我們具足。這個「漏」字,大家清楚了,就是煩惱無明。因為我們有煩惱、無明,所以那個煩惱無明漏失掉了我們清淨的法性。其實法性存在,煩惱無明將我們覆蓋,所以漏失,漏失掉
了我們的本能。我們明明能夠幫助人,現在的人已經漏失掉了,都自私顧自己。所以,「即便隨順喜悅相」,就像這個隨喜功德,現在我們要重新看人。人家在做好事,我們聽法,我們要重新學人家如何做。人家做的我們要讚歎,對的要讚歎,不只
是讚歎,還要隨喜,還要隨行。

  所以「一聞真妙法,即便隨順喜悅相」,我們會很歡喜、很讚歎,這個相就出來了。若我們聽到人家做得很好,就起了煩惱心,那就不對。讚歎、喜悅,這就是相,也就是和氣、互協。這「能使本有之功德相具」,大家一起來合作,一起將這個
功能具足。所以平時常常告訴大家,「一」加「三」,「一」協力;這個協力,造字是「協」字,就是三個「力」加起來,下面還有一個「力」,將兩個字看起來是四個「力」字。而這四個「力」字,在「協力」上面還有「互愛」的力,還有「和氣」的力,還有「合心」的力,所以「四合一」。這種累積起來,圓滿具足了,那就是功德相。

  大家很合心、協力,所以完成這項的功德。合心、協力,就是和和氣氣,大家合作無間,這缺一不可。就是因為這樣,所以人家看到歡喜、讚歎。說不定寮國是我們在這五十多個國家,當中要再增加一個,有種子、有因緣。所以,「顯現分明,發榮滋長功德」。是啊,當中有這麼多事情,還未進入經文,因為真的我們做的就是經典;每一個人都是菩薩,有說不完的菩薩相。這種事相、諦理,我們現在人間菩薩的事相實在很多,而要有的教法,諦理無量,無非就是叫我們事相具足,自然道理現
前。

  所以,「能使本有之功德相具」。這個大團體所做功德累積,就這樣具足起來。這就「顯現分明,發榮滋長功德」,滋潤成長起來這個功德。只是單獨一個人沒有辦法,要很多人。時間分秒不斷過去了,這些話你們要用心。這是現在,明天,今
天、昨天的事情,都會變成歷史。時間愈長,這個歷史就愈長,這是人間的現在,未來要教育的人間的法,所以請大家要時時多用心。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8/09/19晨語簡記(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8/09/19晨語簡記(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2018/09/19晨語簡記(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Empty周三 9月 19, 2018 8:29 pm

[2018年9月19日上午5:20] 農曆八月初十,(僅德松個人筆記參考。請多指教,感恩。)

《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靜思清澄(法髓)妙蓮華,慈濟人群菩薩道(未開示經文)

1. 「寸動含靈皆好生,無漏本能行之功,本覺性淨善之德,故一聞妙法隨喜,見聞他善,隨順喜悅,讚歎累聚,功德相具」。

(1)「寸動含靈,皆有佛性」:,好生之德,不只是好生,還是求生本能。都是一樣,有生命就是愛,「自愛、愛他」,這就是生命的價值。

(2)「無漏本能行之功」:不論什麼樣的眾生都是具有無漏本能的功,有這功能。這種無漏本能行之功,不論是畜生類也要護生。看看不論是哪一類,生,會繁衍,卵生、胎生、濕生,有了生命體出來,牠就會覆護著牠的孩子,那就是母性之愛天成。

(3)「寸動含靈皆好生,愛惜自己生命」:也有的獸類,就是公的母的很守節,會護牠的家庭,像這樣的畜生界是我們人類無法去透徹,萬類眾生牠們的生態。但是佛陀就是這樣說,寸動含靈皆好生;皆有好生,哪怕是螞蟻,哪怕是一條的小蟲,只要你動到牠,牠就有那種本能,要逃。像這種對愛惜自己的生命,我們用眼睛看就會知道。

(4)「慎思縝密,觀察萬物生靈」:雖然生態無法在牠們的環境中我們很體會,用目測,眼睛來測量,一整堆的螞蟻,只要你牠動一下,各自逃命。平時牠們生活中有次序,時時我都要提起這個例子,走路有次序,有螞蟻王,有螞蟻眷屬,有螞蟻孩子,前後次序很整齊。但是你驚動牠的環境,牠們就各自逃避。天空雁鳥,我們若看鳥在飛,很有次序。一定有一個,有一隻是領隊的人,那是鳥群之王。很有次序會排出了一個「人」字形,天空那麼大,牠們還是按照次序。這就是從天空看鳥群那種的生態。向地下看,螞蟻就有這樣的生態。

(5)「愛惜世間一切生靈」:各種動物生命,牠有牠的生態,只是嘆我們萬物之靈,堪嘆一切都迷了,無法去體會生命牠們的生態。所以,佛陀告訴我們,提醒我們「寸動含靈皆好生」。所有的生命我們要去注意,要去疼惜牠們、護愛,何況說人。人與人之間,是同類的生物,同類的生態。現在人類的生態是生作什麼呢?堪嘆啊。這種的讓人很無可奈何地嘆息。

(6)「人稱為萬物之靈,卻是傷害動物」:佛陀出現人間,就會提醒我們:寸動含靈皆好生。就是對自己,受傷害會很驚惶,對牠們的類,應該也是這樣。人稱為萬物之靈,卻是傷害動物,傷害,人類彼此的傷害,這實在是人類的業,罪過很多。

(7)「人類貪口欲,殺害多少動物」:每樣生靈都有「無漏本能行之功」,只說人類就好,每一個都有能夠幫助、去付出的這個功能。人有互相相援的功能,何況人對其他動物的庇護、疼愛,這種的功能絕對是有。你不要去傷害牠,你保護牠的生態,這就是人類做得到,也是本能,可以做的事情。可惜人類這點做不到,只是為了口欲。入喉三寸,不用多久,幾秒鐘。一時的口欲,就是無法控制口欲,光只是這一張嘴,一日之間一億多的生靈,去年講一億五千多萬,只是為了人人要吃,每天相殺。現在一年的時間,現在聽說一億九千萬多牲畜。

(註:自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STAT統計。此為浮動數據,僅供參考, http://www.fao.org/faostat/en/#data/QL,2014年資料牲畜年產量統計,每秒鐘全球有2千225隻牲畜被殺。換,全球一日要宰殺一億九千二百多萬生靈,一年有七百零一億多萬條生命遭肢解送命。)

(8)「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動物都有靈性,那種含冤被殺,同樣有恨,那種怨恨,從牠們那叫喊的聲音。現在聽不到,因為現在的科技,無聲,電宰等等。以前說若知道什麼時候能夠消弭刀兵劫,就是戰亂,這戰亂何時可以消除?以前的人就說「聽屠門半夜聲」。以前的豬屠殺豬都是半夜兩三點開始殺豬。豬的叫聲是多麼慘烈啊。現在科技發達,電動的,這些豬,就是這樣將牠們趕進去了那電動的,就這樣一直推進去了,電動就自然宰牠了;出去到外面,已經是流腸破肚,連毛都除掉了,連皮都剝掉,倒懸,掛在那裡一排一排。這電殺快速,科技發達。

(9)「水懺,悟達國師,傲慢心起,業門開,人面瘡」:牠們當走入電動輪轉控制住的這個周圍,知道嗎?牠們也知道一踏上去就是死路一條,那種含冤積恨。悟達國師,雖然十世為高僧,晁錯,你看,跟著十世的冤魂,一直到一直到悟達國師。因為名稱悟達國師,皇帝的恭敬,這樣一念心沒有控制住,只是一國之君封我為國師,用沉香壇讓我上座說法。這念的傲慢心起,一念之間這業門開了,腳撞到了,烏青、瘀血、化膿,成為人面瘡。懿宗皇帝貼告示,號召全國的名醫,沒有用。貼告示,全國有人可以醫療,還是沒有用。

( 10)「不忍病僧受病苦,悲憫愛,造善念」:悟達國師還未發達之前,年輕的時候,很認真修行,他那種悲憫的愛。這位病僧是迦諾迦尊者,悟達國師看到不捨,疼惜、守護。病僧受到照顧之後,這樣恢復了。原來這是悟達國師過去生不斷不斷累積很多因緣,迦諾迦尊者已經是了悟的尊者,他把握因緣給悟達國師的機會,能夠造一念的善,讓他將來受報的時候有得救的機會。

(11)「尊重心,《水懺》傳頌」:同樣道理,我們應該要常常有尊重這樣的心,周圍的人能夠讓我們服務到、能夠讓我們照顧到、能夠讓我們庇護到,這全都是因緣。最後悟達國師得救,說是迦諾迦尊者(病僧)得救,也是悟達國師他累積、聚集這點滴累積起來的功德,從這個因緣到九隴山,病治好,後世有這個《水懺》傳頌,有這種因緣果報的法來讓大家了解。

(12)「本覺性淨善之德,照顧病僧是本分事」:人人本具佛性,與悟達國師同樣這個性,我們全都具足。也能夠常常看到午餐後,某某在那個廊道裡走,還有某某又是陪他在旁,這種愛的庇護是人人都應該有。有時候我若走從他們的身邊過,我就說:「要把握因緣,要記得迦諾迦尊者。」有時候我就會這樣呼喚他們一下。所以過去這樣的生態,現在也這樣的生態,自然法則,老啊、病啊,這都自然,彼此之間,互相照顧,這也是顯出我們「本覺性淨」。

(13)「法親緣,是生生世世」:不論他是在我們最親近的人,有血親或者是無血親,因為有法緣,法的因緣,所以能夠會合起來。我們慈濟很多菩薩,昨天寮國一位陳正輝居士,因為八月間寮國的大水災,我們慈濟人從泰國去、從臺灣去。那個地方我們沒有種子,因為去到那裡,因緣會合,這位陳居士很虔誠,被慈濟人感動了,他無憂無悔陪伴,為我們解決了很多很多的問題。

(14)「身心恭敬的付出」:愈是在一起看到一群慈濟人那種彼此互動,結合起來同樣一個方向,就是救,是誠意、周到、細膩,那一種付出仍是恭敬的心。這樣的形態,他們陪在周圍、看在眼裡,心生恭敬,對這個團體,他很好奇。

(15)「團體之美,互相敬重」:昨天又在那裡與我在說,他說:「最感動的就是與大家在一起的時候,看到我們那些慈誠、委員與我們的本會在聯絡,要如何?東西要去哪裡去?要如何救?為那個方向在互動。」我走出來的時候,就說:「師父與你們說話……」。這是昨天陳先生說:「大家聽到師父要與我們說話,大家都圍跪在現場。」他很震撼,為什麼這個團體付出這麼美,這種尊重,互相敬重。

(16)「禮者,理也,菩薩道,行在理中,分寸不離道」:他在說時,我就說:「其實我也沒有看到,但是我相信,很感恩。」這就是「禮者,理也」,這種的禮節,他們行在理中,菩薩道就是道理,他們分寸都沒有離開道,叫做菩薩道。我昨天也是很感動。

(17)「慈濟在寮國,布善種子,期望一生無量」:陳居士感動,慈濟人約他來花蓮看師父,讓我親身聽到、看到當地菩薩,因為這群人要影響他們,他們回去,將來寮國這個應該是無量種子從「一」生。很誠,又是中文能夠互動,真的是很不簡單。

(18)「本覺性淨善之德,故一聞妙法隨喜」:這種的善德就是這樣。不只是光聽,又看到,他們在那個地方隨喜,看這些人造善,心生歡喜、讚歎。他不由自己,連他的身體也投入,不是只有物資與當地人士,他的力量很大,付出支援,連他本身的力量都投入進去做。

(19)「見聞隨喜,願意身體力行」:聽到我們要陪他回來,我們菩薩說:「有大小事情,陳居士他都願意出手在做。」他都有好幾個車輛及司機; 他自己也要親自開車載這群人,與慈濟人一起搬東西,搭起來棚,慈濟的布條牽上來,他在下面看不整齊,自己爬上去上面,用梯子爬到上面這樣將布條拉正。這就是法,就是隨喜,見聞隨喜,而且自作,願意去身體力行去做。

(20)「攝受於真善美的慈濟團體,愛護維持莊嚴」:昨天我說:「你也沒有做過這些,你怎麼會爬高、爬低?」他說:「我是不會,不過我就看到(慈濟)logo……。」一個商標,這個logo。他們做生意的人,生意做得很大,我聽他們說,在那幾條的街道,所有看到都他們的,各行各業。他都可以別人去做,他不曾做。但是看到,商標最重要,生意,他說:「生意最重要的是商標,商標要拉得整整齊齊,沒有正就不算氣派商標。」你們想,那麼細膩。他看人歡喜,他讚歎,也由不得自己為了護、保護這個團體的美,那個真與美,他自己出手爬梯子高高的去牽、去拉,這我也很讚歎。

(21)「人人身上都有一本善美的經,真誠的法,未成佛前,先結好人緣」:我每天都在人的身上讀法。「見聞他善,隨順喜悅」,就像這樣讚歎。他又幫助,讓他這個好的事情能夠很順暢,自己也願意出去,這喜悅,做得很歡喜。想,這所有一切就是我們菩薩道要走,如何能夠成佛?就要先結好眾生緣,菩薩道大小要俱全,不要輕視小小的工作不用我做,大、小累積。

(22)「隨喜讚歎,點滴累聚,功德相具」:讚歎不論大小,只要能夠利益,點點滴滴去累積。我常常都重視「點滴累積」,因為「功德相具」。看看我們現在很多的國家在救濟的同時,還是鼓勵他們投竹筒,鼓勵他們要發願。讓人救濟的人,你是一分、五毛錢,你們投入在竹筒點滴入大海,都是你的功德,分分己獲,這是佛經說的。

(23)「竹筒歲月,啟發愛心,將法傳」:我們這個時候就是這樣做,鼓勵人人一元、五角都可以,聚合起來,一筒的錢算一算也有幾十塊、幾百塊,從點滴累積。所以我一直要慈濟委員不要放棄會員。很期待,會員能夠來接受委員再次,又再傳轉,這種善能夠鼓勵著善,群眾這樣將法傳。

(24)「昨晚,常住共修「靜思法髓妙蓮華」:聽到經,怎麼樣的心得?我也聽得很歡喜,幾品的裡面,短短的時間,當中經文挑出來。但是我要告訴你們,不是只有在經文,或者是說過去的那些筆記,真正要從心。那個「煩惱」到「妙」在生活中,這都是法。出來分享著:「在我的生活中,我的感覺:我也曾經有過,受不了,我如何克服過來。原來修行在生活中。」是啊,這叫做道場。大小累積,大家合起來為一個大家庭擔擔子,在眾生芸芸中去感受,我們自己的感受。

(25)「我們的付出,能夠成長人家的慧命,能夠啟發人人善心,幫助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在大家分享,雲來集菩薩,離我們很遠,聽到法,他們是如何的身體力行,對他們周圍是什麼樣的利益,也要聽。我們的付出能夠成長人家的慧命,能夠啟發人人的善心,去幫助真正需要幫助的人。

(26)「苦既拔已,復為說法,能造福,就是福」:你們要去感受,若沒有外圍這些人,若沒有我們這肩頭的擔子這麼重,若沒有我們來擔,那些苦難眾生哪有這麼一大群菩薩去救濟呢?在急難救濟中,我們不只是去拔除他的苦,「苦既拔已,復為說法」,芸芸眾生的苦難,因為有這個因緣得到救濟。他了解,「我不要只想讓人救濟,我應該我也可以點滴去救別人」,慈濟人這樣告訴他:「這就是福。」「我能夠造福,我點滴。」大家很歡喜。

(27)「菲律賓奧莫克市,大愛村,善的循環,人間菩薩招生」:我們將它用臨時屋,房子,那都是臨時的。他們會好好珍惜,一千多戶,住六千多人,四千多的會員,六十多個慈濟委員,這「一生無量」。尤其是在去年在奧莫克,在他們的隔壁村,又一陣的大地震,房屋都倒下去了。菲律賓的慈濟菩薩還沒有到,奧莫克的這群志工,他們已經動員起來,隨時到那個村,發揮如「藍天白雲」(編按:慈濟志工制服),但是他們的是「灰天白褲」(編按:慈濟見習志工制服)。整齊到達了,等菲律賓(慈濟人)偉嵩(李偉嵩,法號濟深)他們到達,該供應的熱食也都已經出去了,該安撫的心也都安撫了。

(28)「翻轉人生,從手心向上,轉至手心向下的付出幫助人」:這群人之前是我們救的,那時我們還建房子,是臨時屋給他們住,就這樣開始,換他們做能救人的人,所以隔壁村那些村長、鎮長,感恩這個地方。你想,這就是影響。

(29)「來臺灣取經,吸收法髓,就地培養人才」:在國外,回來臺灣取經,拿著這樣的法回去。人家他們就地培養人才,可以就地點點滴滴去發揮救人的功能。你想,我們擔這個擔子有沒有價值呢?我們已經九十多個國家足跡,全球也才一、二百個國家。我們已經近一百個國家,慈濟人走過的,現在有種子的國家五十多個,快向六十個。

(30)「珍惜付出因緣,為天下幫助人,樹立靜思法脈」:目前這些國家,慈濟人的大家庭就是在「精舍」。精舍的菩薩啊,你們肩頭擔的是很重。師父當然讚歎你們,也是覺得很愧對你們,但是知道你們很辛苦,但是在行菩薩道上,我為你們慶幸,有這種好的因緣,這樣幫助人,為天下,也樹立起了「靜思法脈」,開啟了「慈濟宗門」。雖然有聽到你們說:「開始很不習慣,與我理想中的生活有距離,有那種退道的感覺。」但是,就是有法支持著,法要入心。

2. 「眾生本有法性之德,漏本能故一聞真妙法,即便隨順喜悅相,能使本有之功德相具,顯現分明發榮滋長功德。」

(1)「眾生本有法性之德,漏本能故」:因為漏失掉了。本來我們具足,這個「漏」字,大家清楚了,因為我們有煩惱、無明,而漏失掉我們清淨的法性。其實法性存在,煩惱無明將我們覆蓋,所以漏失掉我們的本能。我們明明能夠幫助人,現在的人已經漏失掉了,都是自私顧自己。

(2)「一聞真妙法,即便隨順喜悅相」:就像隨喜功德,現在我們要重新看人,人在做好事,我們聽法,我們要重新學人如何做,人家做的要讚歎,對的要讚歎,不只是讚歎,還要隨喜,還要隨行。

(3)「隨喜讚嘆,示相合和互協,能使本有之功德相具」:很歡喜、很讚歎,這個相就出來了。若我們聽到人做得很好,就起了煩惱心,那就不對。讚歎、喜悅,這就是相,也就是和氣、互協。「能使本有之功德相具」,大家一起來合作,一起將這個功能具足。

(4)「協力,三加一的四個力,是『合心,和氣,互愛,協力』的力,圓滿具足,是功德相」:平常告訴大家,「一」加「三」,「一」協力;協力,這個協力,造字是「協」字,就是「三」個力加起來,下面還有一個力,兩個字將它看起來是「四」個力,而這四個「力」,在協力上面還有互愛的力,還有和氣的力,還有合心的力。「四合一」這種累積起來,圓滿具足,就是功德相。

(5)「珍惜每個布善種子的因緣」:大家很合心、協力,完成這項的功德。合心、協力,就是和和氣氣,大家合作無間,這欠一不可。就是因為這樣,所以人家看到歡喜、讚歎。說不定,寮國是我們在這五十多個國家當中還要再增加一個,有種子、有因緣。

(6)「顯現分明,發榮滋長功德」:當中有這麼多事情,還未進入經文中,因為真的我們要做的就是經典。每一個人都是菩薩,有說不完的菩薩相。這種「事相、諦理」,我們現在菩薩,人間菩薩的事相實在很多,而要有的教法、諦理無量,無非就是叫我們事相具足,自然道理現前。「能使本有之功德相具」,這個大團體所做功德累積,就這樣具足起來,就「顯現分明,發榮滋長」,滋潤成長起來這個功德,光是單獨一個人沒有辦法,要很多人。

(7)「過去,現在,未來,珍惜時間,把握吸收正法」:時間分秒不斷過去,還是大家,這些話你們要用心。這是現在,明天,今天、昨天的事情,變成今天的歷史了。時間愈長這歷史就愈長,這是人間的現在,未來要教育的人間的法,所以請大家要時時多用心啊。

**********
3. 心得,感恩上人開示。體會修行是要時時常反省自己,心要學習細膩用心,才能體會「愛惜世間一切生靈」的重要,將心開闊,真的才能漸漸去體會「天地之間生命是共同一體」,人傷我痛,並非自我私欲的僅關心自己的俗親友人,關心的還不只是人類,是一切眾生萬物。深深感受,若連自己的「口欲」都很難控制好,怎麼能控制好每個心念呢!修行,珍惜「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才能守好「身,口,意」,精進不懈怠。共勉之。
回頂端 向下
 
2018/09/19晨語簡記(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