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2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如者乘一真實法,
來應萬萬眾生機;
真如無相卻如實,
乘真如之道無去來,
乘因來果故成正覺。
用心來體會,確實,「如者」,是「乘一真實法」;「來」,來者是「應萬萬眾生機」,那就是佛陀來人間,是以真如本性。真如是我們人人本具,只是我們人人被無明埋覆住,佛陀啟宇宙間的理,撥開了無明,從宇宙真理實相,乘真如本性透徹來應機說法。所以,「一真實法」,一真無二法,我們的心性,眾生如一,沒有差別。人的形態也好,種種生物形體雖然各因緣果報,身,眾生不同的身體,不同的生命,卻是有與我們同等的本性,所以應著萬萬眾生機。「萬萬」的意思就是無量,萬萬就是億。億,萬萬,無法去計算的生命體類、眾生的根機。我們人,光是說人,人的形體的生命,形體是同一類的人,卻是我們的生命、習氣;生命長短不同,習氣也是極端不同。有的人聰明智慧、善順,善解眾生的生態,卻是有的人就是乖違無道,不守道理,不如真法。總是很多無法去理論那種心靈生態,這些心靈的生態,就像億億萬萬無法去計算的那些生命體一樣。
所以人也是在眾生類之中。佛陀來人間救度眾生,常常講這一句,就是要讓大家很了解,眾生不只是單指人。但是我們現在的人只能向人說話而已,只是對人說話就要應萬萬無數,他的心態、他的心機、他的心智,他的……等等。這種,所以將我們人,叫做度眾生。眾生,就是人的心態萬萬億億,無法去專指哪一個。所以佛陀來人間就要應這麼多人的心態不同,應根機去逗教,這種宇宙之間的道理,如何才能夠將人的無明一層一層打開呢?我們人會這麼愚癡,會集這麼多的苦,在苦不堪的人間,就是因為我們人的心態,那種的無明覆蓋,現在愈來是愈辛苦,無明網,天羅地網。
我們要如何能夠打開這種心態的天羅地網呢?就要應用著現在的人間,用理,唯有理去應萬法。唯有理,用萬法,無數的方法去教導眾生,所以說「用法度」。我們臺灣人常常說「無法度」。沒辦法就要再想辦法,用法度來解決。若只是說一句「無法度」,那不就沒救了嗎?佛陀沒有放棄,沒有不能救的人,還是要救。眾生儘管萬萬,「萬萬」是億億千千無法計數,不論他有多少的心機生態,佛陀就是要用心來教化。
所以「真如無相卻如實」。真如,真如在哪裡?常常師父都是這樣說:人人本具真如本性。但真如長什麼樣呢?佛陀就這樣告訴我們:無相,而無相才是真實相。我們每天就是過著無相,也過著真實相的生活,每一天,只是我們自己不覺。無相,如時間,當敲板的那個時間是幾點呢?用數字來看,是三點五十分。敲啊,我們大家會有怎麼樣的動作呢?現在這個時刻又是什麼動作?當你聽到第一聲板聲的時候,聲音有相嗎?是無相。無相嗎?有兩支棍子,要有人,用這兩支棍子互相敲打。這棍子才會發出聲音,棍子拿在一個人的手中,這個人用兩隻手來敲。這麼遠的地方,這麼大間,這麼多的房間。聲音穿過壁,越過窗,大家聽到了,就有動作──起床了。這是不是相?這就是相。聲音穿過壁,越過窗,這兩支棍子沒有到你的面前敲,在遠遠的地方。唯有聲音可以傳到那麼遠,讓我們的空間這麼大,聽到了,到底它是有相或無相?這是法──方法,要讓大家聽到,所以用這個方法來敲。敲出去,聲無相才能夠穿越,穿越過了牆壁,大家聽到了,就有同樣的動作。
這些動作,現在在這裡,現在是幾點?看看,五點四十一分。這樣已經經過幾個鐘頭,時間無形無相,不知覺過去了。它無相,它是無相,卻是是如實相。若沒有這個時間,時間停下來了,我想我們絕對沒辦法過了。地球,在虛空中,本來就是循著軌道在輪轉,秒都不能差,幾年就要閏一秒,幾年就要閏月。中國曆,黃曆,它春夏秋冬要如何分得準呢?那就是需要要對準。地球繞著太陽在轉,地球要如何能夠讓它四季這樣在人間總是分秒中不能差。幾年,繞幾年難免有差,就要再調一下。過去,五年二閏,這叫做閏月。每年都有閏日,有的一個月二十九日。看日曆,這個月才二十九日而已,這個月三十日,這個月有三十一日,這就是應時間。
各位,認真想,這就是道理,這就是真理。我們的生活在過,我們曾經想過嗎?很多人不曾想這些事情,每天就是這樣過。所以我們就要清楚,人人都有這個真如本性,我們應該佛陀說一,我們要知千百。因為佛陀在人間,覺悟了之後說法,眾生這麼多,說這個法,不同的根機,說不定還要重複再重複。常常告訴大家,很簡單,第一次的說法面對五個人,四諦法說三遍,三轉四諦法。只是對五個人說就要三遍,何況應億億萬萬根機的眾生?道理是真,總是不斷要反覆說。
四十九年間,過去的四十二年,佛陀只是應機逗教,他就要費盡心機讓大家有一個共同的方向──這是佛法,正信佛法。要讓人認識,只是介紹,用種種「權」的方法,方便法。對這麼多眾生,卻用了四十二年。四十二年過後「開權」,就是撥開了這個方便法,回過頭來講一實大乘《法華經》。《法華經》說七年多,到了最後涅槃前,講說「大涅槃」,這樣就是八年。所以說起來這四十九年的說法,真的是費盡佛陀的心機。我們離開佛陀二千五百多年了,我們應該從真理了解佛陀去悟到了什麼呢?悟到的,那就是真如。真如,說來就是「空」,是無,無相,有或沒有?有啊,是真實的。所以真空,妙有。
我稱為「我」,但是,我此時的我,不是剛才走進來的我,剛才走進來才是五點十幾分,我現在坐在這裡,前後將近要半個鐘頭,二十多分鐘過了。分秒時間過,身體新陳代謝過。相,還是同樣這樣的相嗎?累聚起來,乍看,也還是剛才走進來這個人。其實累積久來,說過去,看現在、看過去,同樣坐在這裡,但那個錄影起來的畫面,不同了。儘管位置相同,但是就是不同。所以說「是真的永恆嗎?」沒有,相,絕對不永恆,所以真空。相到底在哪裡?是空,那真如是無相。
真實的,孩子的時代有真實嗎?沒有,再去看相片,我孩童時代是這樣,中年時代的我有真實嗎?沒有!中年的時代我是這樣,這都在分秒中改變了,但是人人沒有離開本位的我,你是你,我是我,他是他,人人都有自己的我在,所以這些道理若要說到透徹,大家都清楚了,要用很久很久的時間。不過我們法若已經聽那麼久了,一點,應該就知道:啊,過去也有這樣聽,是啊,真空妙有。這種「來應萬萬眾生機」,我們的根機,就是要這樣時時提醒記憶。
所以,「真如無相卻如實」,這就是真空妙有。「乘真如之道無去來」。道理,真如的道理,這樣來啊、去啊,去啊來,昨天、今天,時間都差不多。但是,昨天就是昨天,今天就是今天,昨天與今天,差在哪裡呢?差很多了。昨天的這個時候,知道昨天是何時嗎?昨天是十九年前的臺灣的「九二一」。若想到昨天這個時候,我沒有坐在這裡,已經天搖地動過去了。有一個方向的地方,中部、北部,尤其是中部,南投、臺中、東勢,災情慘重。從凌晨一點多,就一直一直到天亮、到夜晚,那天。昨天,十九年前的昨天,日子是如何過來?時間雖然是這樣,它沒有停,道理,為什麼會地震?為什麼那麼多苦難人?為什麼要動用那麼多人?若沒有那麼多人,那些受傷苦難人要怎麼辦?若沒有這麼多人,他們的心、他們身要安住的地方,他們生活的安穩,那段時間要如何過?人間菩薩,那個時候就開始從地湧出;大家還記得,「藍天白雲」從地湧出。
日日、年年都有故事,同在一個時間內。所以豈是真的無去無來呢?還是有去、有來,有過去、有現在、有未來;過去的有多少的事情,總是過去了,放下了,心不在意,「忘記了,過去了」。不過,不能不忘記,這是菩薩走過人間的路。佛陀教我們行菩薩法,這也是一大事。因為一大事,人間的一大事,苦、集,要如何去滅除他的苦難?用方法去幫助他。這道理與人發生的事情是不可分離的。所以,這些事情還是歷史,還是時間累積的時代。
大前天是墨西哥大地震一周年,這也是他們悲痛的一周年。所以天底下這種人生的苦難事多,佛陀為一大事。因為人間有很多很多的事情發生,佛陀也是為一大事來人間,教菩薩法,要啟發大家的愛。哪一個地方有什麼樣的大事情,就要很多人,他們的愛心湧現出來才有辦法。就像昨天、前天,同樣墨西哥也有水災。因為,我們一年來的時間,在那裡布善種子,那個地方也有一群人,他們已經啟動起來。這波的水災,他們已經開始在勘災了,資訊也傳回來了。可見,道理就是不斷不斷要布達,布善種子。同樣,為什麼呢?法要說、要聽,就像這樣聽起來好像很冗長,但是這是我們人人都要清楚。所以,我們要「乘真如之道無去來」。其實我們那個真理是永遠存在,佛陀無時刻停歇來人間,沒有停歇。因為時間它是永恆,就像虛空一樣,它是永恆。是我們地球在繞這個軌道,對佛來說,他的時間是永恆,永遠沒有離開,這就是道理。
道理是真如,真如的覺性是無去無來;沒有你的孩童時代,沒有我現在的老態,沒有!都是真如永在。今生、來生都是永在,只是我們是不是有被無明蓋住?若被無明蓋住,我們是造業的去來。我們若沒有受到無明蓋住,我們就是清清楚楚,來來去去就是使命的來去。就菩薩道,學佛陀乘如來法,來啊、去啊,永恆自在,就沒有什麼去、來的分別。
所以,「乘因來果故成正覺」。好的因緣成熟了,已經示「八相成道」在人間。昨天有聽到嗎?未來佛,現在的彌勒菩薩是未來將在人間成佛。他離我們的時間,用人間的時間來算要再五十六億七千多萬年,很長久的時間,這個空間這麼大、時間這麼長,要等到那個時候才真正佛的因緣成熟,現相成佛。而我們的釋迦牟尼佛,成佛了,雖在二千五百多年前,但是他的法還真實留在人間。現在,最擔憂,最擔憂的是「差毫釐,失千里」,時間愈長,從正法而像法而末法,這讓人很擔心未來。
各位,要很用心去體會,這些法是真真實,卻也是讓我們很無奈,到底二千五百多年後的現在,佛法是如何變呢?也是無形中在變。現在的像法,很像佛陀在世,但那種的法已經沒有了,現在是在末法。就像佛的法,很像,但就是讓這樣的法來絕,來斷這樣的法,所以叫做「末法」。這就是我們要很用心,所以大家要用心去體會。佛陀將涅槃時,他很擔憂,他不是煩惱將要往生入滅,他擔憂的是「獅子蟲」;這隻獅子不怕外面來傷害,最怕的是獅子的身上的蟲,很困擾。這隻獅子最困擾的是身上的蟲,這就是讓人最擔憂的。這也是很無奈,「差毫釐,失千里」,在這樣的末法中。
*見人離苦得樂,心生歡喜;隨他人之歡喜,心自歡喜。
所以,見人離苦。我們這個時候,《法華經》,就是在〈隨喜功德品〉,我們知道如來法,來人間就是要解除人生的苦,我們道理若通徹才有辦法解人的苦,這叫做「法」度。這「法度」,我們要事先培養我們的心,「見人離苦得樂,心生歡喜,隨他人之歡喜,心自歡喜」。這是自心,看眾生的歡喜,雖然有苦,但是有人有愛去解開他的苦。這兩天,常常看到隨喜功德的人生在我的面前,從墨西哥回來的慈濟人,互相讚歎。看到苦難的人展開笑容,這種看人離苦,心生歡喜。這些人去膚慰他們,去解掉了他身體的困難,看到,要讓人用扶的進來,經過了針灸之後,站起來,能夠開顏笑了;站起來走不用人扶,歡喜、感恩,離開。這看到,就大家歡喜。
是啊,在那個苦難中,一群的菩薩進去了,看到很多,雖然是苦,看到他們離苦,儘管是暫時展開了他們的笑容,大家都心開了、歡喜,這種的感覺,大家不知道有沒有?而若是我呢?聽到他們這樣說,我很歡喜的。真正是「隨他人之歡喜,自心歡喜」,他直接看得到在歡喜,回來說給我聽,而我也是很歡喜。雖然是別人去做的,但我聽他們說:「做對的事情,做就對了,就歡喜。」
*隨己所喜,譬如佈施;富施錢財,貧施水草,各隨所喜,皆為佈施。
所以,「隨己所喜,譬如布施」。我們看別人在做,做得很歡喜,我們也隨他做,到我們自己在做的時候,別人也會為我們隨喜。我們自己做,我們歡喜,做的人很歡喜,別人也來為我們布施、援助我們,而來援助我們的,是用什麼樣來援助我們呢?「富施錢財」,富的人,富者布施給我們金錢,不論是小小的、一點點。而有人,他大富大布施,付出金錢很多,我們也是感恩、歡喜;若是貧困呢?「貧施水草」,他連錢都沒有,他施一點點水,「滴水也成缸」,供應很多人解渴,我們也是很歡喜。
緬甸他們沒有錢,他們每餐吃飯之前去抓一把米。那一天看他們拿回來的相片,一把米一把米,這樣整個月累積起來,一個月,放在塑膠布,鋪在地上,這樣倒下來,一小堆,這麼大堆,這麼大堆合起來能夠救五十多個家庭。每一個家庭一、二十斤,這種沒有錢的人,一把米一把米,五、六百人有辦法救濟五六十戶,那是不可思議呢!所以看到這樣,拿回來報告的相片,相片拿回來,很震撼,所以不輕視一點、一把的布施,很歡喜!
「各隨所喜,皆為布施」。只要你的能力做得到,只要你歡喜,我全都替每一個歡喜,每一個我都歡喜。在做的人,這就是零掉了我,這大堆的米都是我的,因為我,「這一大堆我都米在這裡但是哪一把是你的?」「沒有啊,不知道誰的。」但是堆積起來,這一大堆就是有我的米在裡面。同樣的道理,滴水入大海,這大海的量也是有那一滴水,所以我們要很歡喜。用心,小量可以變成大量去付出,所以,只是隨己喜,隨自己所歡喜,譬如布施,這種的方法,我們都很清楚。所以,我們要很用心去體會。
複習經文:「爾時,佛告彌勒菩薩摩訶薩:阿逸多!如來滅後,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法華經》,我們前面,佛陀所說的那就是,爾時,彌…「爾時,佛告彌勒菩薩摩訶薩:阿逸多!如來滅後,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這是前面說的。今天開始要說。因為時間一直過,昨天的你們再去複習,今天的本文大家開始看。
經文:「及餘智者若長若幼,聞是經隨喜已,從法會出,至於餘處,若在僧坊,若空閒地。」
經文簡釋:「及餘智者若長若幼」
除四種外,餘不受戒,有智解者。入道之要,悟解為先,無論長幼。
*修菩薩行,戒行清淨,身口無過。凡有智人,喜樂讚歎,而不毀訾。
*及餘智者:尚未聞法修行之眾,未歸三寶之人也。
或治世名賢,隱士高流,好閒野叟,旁門異道,故云及餘智者。
「修菩薩行,戒行清淨,身口無過。凡有智人,喜樂讚歎,而不毀訾」。這就是佛陀再告訴彌勒菩薩:「未來若有人,不論他是年紀大、年紀小,總是修行,修在這種清淨,身、口、意沒有過患,這全都是有智慧的人。這就是喜樂,我們應該要真正很歡喜,要讚歎他,絕對不要毀謗他。」這是佛陀這樣交代彌勒菩薩。因為彌勒菩薩有在問,問:「這樣隨喜功德,到底得多少福?」佛陀就是這樣解釋:未來的人,若有智慧的人,「若長若幼」,不論是年紀大、年紀小,這種,只要有智慧的人,這些就是要知道要讚歎,不可毀謗,就是有智慧的人。
經文簡釋:「聞是經隨喜已」
得聞是經,起隨喜已:即見人得益,心生歡喜,不生嫉妒;聞所說法,與心和順,不生違戾。
這些人,因為他是「聞是經隨喜已」。他聽經隨喜,經這樣說,就是要隨喜。之後,看人在做,心生歡喜,這樣就能夠有利益了。因為讚歎人家:「你這樣對,做得好、說得好!」等等。「即見人得益心生歡喜」。這樣很好,聽到人家在讚歎他,我們也很歡喜。「不生嫉妒」,絕對不會嫉妒:「你怎麼讚歎他,怎麼沒有讚歎我?我也有說,我也有表達,怎麼沒有讚歎我呢?」不可生嫉妒。「聞所說法,與心和順」。不論人家如何說我們,向別人說,我們的心都要很順,如何說我們,我們也沒有掛礙。「不生違戾」,我們要好好用心。
*若長若幼,若男若女,或有意來法會,或無心到講堂,或聽一章一段,一句一偈,直起好樂之心,故云聞是經隨喜已。
所以,「若長若幼,若男若女」。「或有意來法會,或無心到講堂,或聽一章一段、一句一偈,直起好樂之心,故云聞是經隨喜已」。不論老、幼,老、幼,是有意來聽法,或者是無心到講堂去的,是被勸來,勉強來,或者是聽一章、聽一段、聽一句、聽一偈,這樣一直……。這種聽好樂;本來我就不想要來聽,但是我聽到了,一章、一句、一字我都歡喜。這種沒有準備要來聽而聽到,我也歡喜。這個人也是聞是經隨喜,這是隨喜的人,不是準備要來聽,無意聽到的,他也歡喜。
經文簡釋:
「從法會出,至於餘處」;出於法會,到餘處所,從法會出,遇處相傳,隨力所能,為人演說者。
「從法會出,至於餘處」。「出於法會,到餘處所」,或者是聽完經了,出去了,出於法會外面,到於餘處。「從法會出,遇處相傳」。遇到的地方,他就是口口相傳。若有遇到人,他就一直傳:「我聽得很歡喜!」這樣「隨力所能,為人演說者」。「我聽到是這樣這樣,很歡喜,這句很好用,歡喜。」
經文簡釋:
「若在僧坊,若空閒地」;僧寺之中,潔者僧坊閒地,寂靜之處。
「若在僧坊,若空閑地」,若在僧坊,若在空閒處。不論是在講堂聽到,是在僧的寮房聽到,或者是在空閒之中聽到,這全都是聽了之後很歡喜。這種歡喜,應該我們人人都要去感受得到。就像墨西哥,那天聽到他們回來,也有錄影回來。那《靜思語》四國的翻譯,那裡有好幾位市長,他們都將它當做每一天,「《靜思語》要對我說什麼話?我今天要照這個話去做。」隨手翻一句,「就是這句,就是我今天要做的事情」。這也是輾轉相教,不同的語系,這種的意思他們好用,拿去,人與人之間互相相傳、相教,這就是聞法隨喜功德。能夠傳到這樣的程度,真的是讓人讚歎。
各位菩薩,時間就是這樣流逝過去,無形相,但是無形就是實相。我們要好好把握,在這種無形相的真實法中,要好好把握,時時多用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