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8/09/23晨語簡記(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8/09/23晨語簡記(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Empty
發表主題: 2018/09/23晨語簡記(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2018/09/23晨語簡記(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Empty周日 9月 23, 2018 9:20 pm

20180923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城市街道村落施教,
菩薩常為利樂一切諸眾生,
而作其善友,
勸導開示,
教他佈施,
利行愛語,
同事四攝。

  這樣大家應該就清楚了,我們要如何傳法?法,任何一個地方我們都能夠傳法。「城市街道村落施教」。不論是熱鬧的城市街道,或者是鄉下,很冷清、清淨的地方,我們都能夠去施教。菩薩常常都是「為利樂一切諸眾生,而作其善友」,很愛去交朋友,去結善緣。人與人有所接觸,有緣,我們與他說話就會投機,投機他就會接受。所以,要當一個菩薩沒有選地方;熱鬧的地方也好,清淨的鄉村也好,有機會我就去與他們認識,有機會我就願意去那個地方布教、施教,和他們說,打成一片。這樣利樂,常常與人群會合在一起,帶給人心靈的快樂。我們去看他接受佛法,單純的理解,彼此都是快樂。這快樂帶給諸眾生,我們與他認真做善友,也就是善知識。

  這是我們要常常去訓練,不要看到人有分別心,或者是去看到人就避開,若這樣,我們豈像菩薩呢?菩薩不捨眾生,這才是真菩薩;菩薩時時都是在「勸導開示,教他佈施」。因為我們若與人說話,不一定說的都是在談論道,一般的人所說的話可能說得很多,很多都是無關緊要,或者是娛樂、興趣。菩薩就要趕快將他拉回來,話題就是就於道,來勸導他:「不要浪費時間,有這樣這樣的好道理。」話來歸於正確,說道理的微妙。這就是菩薩投機應教。看看眾生就是心都散亂在人間的享受、娛樂,若能夠在一起,慢慢地將它收進來,話題慢慢地收進來,好的法慢慢釋放給他。這就是用心的地方。

  「教他佈施,利行愛語,同事四攝」。而他若聽得進,知道「因緣法」,就開始教他布施、利行、愛語、同事,用這「四攝法」來引導、教育他。這就是在社會平常人。我們現在上班族很多,你開頭就要向他說「如是我聞」可能有比較困難,要為他說整部經也不容易,而我們將經典中了解的,勸人布施,說很多人間的苦相,需要有人間啟發愛心來幫助他。這在任何地方、任何人,我們都能夠隨時來向大家分享、啟發,啟發出那愛心布施。讓他知道布施是一項利益人群的事情,不只是你不認識的人,就是你身邊的人有困難,你也能夠直接去幫助他。布施就是透過人;大家在集合,我參加。

  利行呢?在我們的身邊,他有什麼困難嗎?需要我們幫助,我們伸手就幫助得到。這種利行,這很容易。甚至利行不一定要有錢,用我們的心,用我們的力,我們關心他,這都叫做利行。說話,聲色,我們也都要修養自己,在我們的人群中讓人看到歡喜。有人需要我們幫助他一下,人人都喜歡找我們,而我們舉手之勞,出一個力,就幫助到他。這種利行,很多很多方式。心,要做一件事情,解不開,這個人就是我的善知識,我找他一下,來幫我解困一下。我的困難,只要他來就沒有困難了。這種的利行,彼此之間皆大歡喜。我們就要學,學利行。這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都是做得到啊!

  愛語更容易,難道不是嗎?輕柔、愛語,說話要學,不可粗聲大氣。而且,同樣一句好好的話,我們為什麼要讓聽的人很不舒服?這也是我們要好好學習。我也是同樣要學習,很重要的話就要用力說,而用力說的話總是語氣會較重。這也同樣,健康人,我們一般在說話可以學會如何輕柔軟語去與人說話。還得要同事度。我們若常常在說:「愛,你要去付出,去愛人。」要讓你愛的人在哪裡呢?沒有離開我們這個範圍。我們的範圍,與我們在同做,同樣在那裡在挑菜,這也叫做「同事」。同一群人在那裡洗菜也是同事,一起在廚房裡同樣也叫做同事。總而言之,凡是共做一件事情,大家會合在那個地方,這都叫做「同事」。

  我們要與他合和互協,工作就會做得很快,做得很輕鬆、和齊,能夠做到乾淨俐落、輕鬆歡喜。何況坐在辦公室,一個辦公室雖然有不一樣的部門,但是這些不同的部門分開了,大家要共做的是一個業務,一件事情。人人若和和氣氣,所做一切結果會合,那是很有意義,效率也很高。 同樣的道理,這「四攝法」,在我們人類,凡是有群、有同事,只要有群在我們的身邊,我們都用得到。所以大家要很用心,用在任何時間、任何角度、任何人,這就是我們需要。請大家,這項四攝法是我們修菩薩行的人,找機會要入人群與眾會在一起最好的機會。

  因為你要再去外面,城市、聚落,去找人來結善緣,而同事呢?不用。你看,身邊就有了。總而言之,人人都是我們的善友,我們對人人都要起這一分歡喜讚歎,好好共事,好好來引導他,向我們要弘法的方向來,這歡喜。我們現在在說隨喜,隨喜就是在人群中找到人來聽法,找到人來同心。我們了解佛法,這就是隨喜功德;有機會就會外找,而我們若遇到,遇到需要,我們就要用心去教導他,現在立願總是要隨喜功德。這已經是昨天所說的隨喜功德,也是讚人之美,這隨喜功德。再來。昨天的經文大家應該還記得,

複習經文:「及餘智者若長若幼,聞是經隨喜已,從法會出,至於餘處,若在僧坊,若空閑地。」

經文:「若城邑、巷陌、聚落、田里,如其所聞,為父母、宗親、善友、知識,隨力演說」。

  「及餘智者若長若幼,聞是經隨喜已,從法會出,至於餘處,若在僧坊,若空閑地」。這段經文應該是昨天我們說過了。那麼我們現在再來提起,「若城邑、巷陌、聚落、田里,如其所聞,為父母、宗親、善友、知識,隨力演說」。我們要很用心,要來了解,了解日常我們面對的是什麼樣的人。人沒有離開在這個大環境中,人人要出門;出門,「若城邑、巷陌、聚落、田裡,如其所聞」。去到哪裡,聽到了,「為父母、宗親、善友、知識,隨力演說」。我們不論去到哪裡,只要人家聽得到,我們就要把握時間去為他們引導,引導能夠進入在興趣聞法的地方裡來。這是我們要如何去吸引,好好去招呼人來,何況是我們認識,我們的朋友、我們的親人也要趕快將他們招呼來。

*於法本無心聞,然會遇精妙法,聽眾雖非真誠,仍深信之隨喜。

  所以,「於法本無心聞,然會遇精妙法,聽眾雖非真誠,仍深信之隨喜」。就是說,為了要讓人趕快來聽法,要很用心。就像過去,我每個月都要出去,而出去慈濟委員他們就會常常帶人來。因為那個時候我們要建學校、建醫院,要建大愛臺。等等的過程,委員需要讓大家了解、知道,人間有很有意義的事情,需要人人來響應。他們有親朋好友,就不斷打電話叫他,人去到他們家去勸他,這樣將他帶來。有的人,「師父要來,很歡喜,我要趕快去聽」。有的人就說:「唉唷!我很忙,等有時間,我這些工作還沒做完。」就說:「你現在還沒做完,我幫你一起做,幫你一起清洗。走啦!一起去。」就是這樣,半推半拉,這樣來了。

  來了,看到我們的委員還是很歡喜,人拉著,來到師父的面前,就說:「我這個朋友多好多好。師父,來,我去請他來與師父見面,聽經。」「好,很好,趕快去找位子坐。」聽經,這是讓人半催半勉強來的人,不是自己有心想要來聽。以前若出門,都常常會遇到這樣。但是他坐下來聽,聽了覺得還不錯。雖然心理抗拒,但是聽下來也覺得:也不錯啦!帶他的人,就這樣將他拉得緊緊的,告訴他:「這個法,師父說的意思就是這樣、這樣。」朋友很冷漠,就是:「哦,哦……。」還是沒有很熱情的回應。但是這位委員還是很讚歎他:「不容易哦!今天能夠這樣來,你下次,師父某一天會再來,我若打電話給你,你就來哦!」

  像這樣,明明知道他無心,但只要來聽了之後,靜靜坐在那裡聽,這樣勸募他來聽經的人,就覺得這樣很滿足了。「聽眾雖非真誠」。那個人雖然非真誠而來,但是勸他來的人,還是「深信之隨喜」。這樣大家就能清楚了。古、今,以前是這樣,佛陀講經有這樣的,或者是佛陀滅後,有人要傳法、說法,就是要隨喜功德,要有這樣的心。「現在我也有感受到,是這樣的」。「是啊,是這樣、這樣,這樣、這樣。」就是這樣,古今弘法都很不容易,護法更是不容易。他們精進,心不退,要人家來接近佛法,要人家來聽,來聽我們要做什麼事情。

  在佛法中的道理是這樣,所以我們需要在人間造這樣的志業,讓想要幫助的人付出。早期的委員就是用這樣「深信解相」,願意徹底護法,每次要去招募一個人,就如剛才說的,這種的形類不少哦!不過雖然有人是被半勸、半拉,後來,他們一旦這樣讓人催啊、拉啊,來了,後來換他們自己也聽出興趣,沒有排斥了。一次被勸,兩次被催,三次,他被人家電話叫了就來了。之後,就又說:「師姊,師父若再來,妳再告訴我一下。」從一開始被動,到自動來、帶人來。這就是,不是沒有希望,是要有心去度他,被度的人沒那麼快,但一旦度進來,他也是一顆種子。這就是要用心,我們若發心、用心,不是做不到。

經文簡釋:「若城邑、巷陌、聚落、田里」
若在城邑巷陌之中,人民聚會坐落之處,田園地里。

  所以,「若城邑、巷陌、聚落、田里,如其所聞」。不論他是在城裡、都會區裡,或者是在街道、巷裡,或者是村莊,或者是區、里,菩薩就是這樣不惜辛苦到處去號召,請大家來會合,或者是菩薩親自到每一個地方。這都是很不容易,要來宣導佛陀的教法很不容易。「若在城邑巷陌之中,人民聚會坐落之處」,也要找機會去與他們布達。所以,「田園地里」,不論田園,任何一個地理,只要有因緣、有機會,他們就找機會去。就像現在的慈濟人一樣,監獄裡面,我們願意去說,他們也願意接受。總是只要有機會、有因緣,他們都願意去布善種子。

經文簡釋:
「如其所聞」;如其法會之所有得聞。或都城縣邑,華街柳巷,鄉黨閭閻,猥褻之處,其說者或弟男子姪,隨力演說。

  所以,「如其法會之所有得聞」。這些都能夠為他們建立了法會的地方。所以,「或都城縣邑,華街柳巷,鄉黨閭閻,猥褻之處」。鄉黨,一鄉黨一鄉黨,這樣一關一卡,一撮一撮,同樣都是有所在的地方,有聚會,是乾淨、是骯髒的地方。我們在〈安樂行品〉也看到了,有很多該去的、不該去的,乾淨的、骯髒的等等,要如何?心裡要有一個預防。要如何去?該去?不該去?要去心理要做什麼準備?這全都是菩薩要如何走進去。

  所以,「其說者或弟男子姪」。這些男子姪,自己的親人;自己的伯叔,兄弟等等,或者是孫姪輩都好,都要「隨力演說」,自己的族親等等,什麼樣的環境他們都適應;什麼樣的人,是親人、是外人,他們全都盡心去度化。街道的人,我們的鄉親,我們的親戚朋友等等,他就是很用心去度化。

經文簡釋:
「為父母、宗親、善友、知識,隨力演說」;生身父母、宗族、親戚、樂善之友、平時知識,隨己智力,為人演說。

  所以,「為父母、宗親、善友、知識,隨力演說」。這不只是巷道,不只是鄰里裡面,親戚或者是朋友,更親的,那就是父母。父母很至親的宗門中,宗廟中這個宗親,善友、知識,他們全都「隨力演說」。知道嗎?度別人容易,要度自己親人很困難。尤其是要度父母、度兄弟,真的困難。看看現在也是很多,很多我們的慈濟人,對外面人氣很旺,回來到家裡,若要向他們說慈濟,就很排斥。「一天到晚都在外面,慈濟、慈濟,『慈濟』對你有什麼利益?招募一個你是抽成多少?」他如果要向他說慈濟的道理,「不用說啦,不要聽啦」。這是對家裡的人。

  就像幾天前,臺南慈誠隊站起來,說:「我很懺悔。」我說:「是怎麼了?」他說:「我這幾天都在災區裡,前後十一天,早上出門、晚上才回來,我的兄弟很不諒解,而我們的母親更不歡喜。所以,惹他們生氣。但我每天不出去就是不行,這就是執勤。」他自己是一個小隊長。他就說:「我若不帶頭出去,要如何集合師兄大家呢?所以,我這十幾天來惹家裡的人很不歡喜,覺得不圓滿。」一直好幾天。

  等到我們的常住師父去向大家說感恩,去人家的家庭表達:「你孩子很好呢!在災區裡付出很多,幸好他有帶這麼多人去,要不然那些阿公、阿嬤,那些老人……;水淹得很高,幸好有這群的慈濟人。妳實在很好命,有這麼好的孩子!」安撫她一下;就回過頭來說:「你有去做,一切都是誤解啦。」那天來這裡這樣說。就告訴他:「你若告訴你兄弟一下,也不會造成那麼大的困擾,這都是誤解。」誤解,就過去了。所以他也很歡喜。

  但是來告訴師父:「懺悔,這段時間造成家庭的困擾。」我說:「在這鄉親災難的時候,先放下小我去成就大我也沒有不對,只是你欠缺這分先向他們說清楚再來出門。」人家他也說:「是啊,這就是要學。」不過這麼一大早上就要出門,做下去就是一直連下去。這就是在修菩薩行,眾生需要,但是家庭的人不諒解,這大有人在。菩薩很難為,所以,就是因為要成就好事困難,才說不容易。能夠突破這個困難,才是堅持道心,才是叫做修行。

  這麼大的困難,你的方向沒有偏,堅持,周邊的影響對你沒有影響,因這方向正確,利益眾生。苦難偏多,人人若顧我自己,將那些苦難人置之不顧,這樣人間真的沒有菩薩。菩薩僅僅只是在寺廟中讓人拜拜。佛陀的教菩薩法在人間,就是需要真實的人去行菩薩的道理。經者,說的話就是在講道,這個道的用處是走得通的路。你要到彼岸,常常看到,此岸到彼岸去,沒有別的方法,用六度,六種的方法。這六種的方法就是從此到彼,那樣,這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本來就是菩薩要修行的。

  人生一世,自然法則是這樣過。佛法完全說因緣果報,大家由不得自己來生人間,那些苦難人也已為(43:53)前生的業力,所以這一輩子苦不堪。但是佛陀來教育我們,那就是要去慈憫心,要有慈悲喜捨,憐憫眾生;教育既然是要我們慈悲喜捨、憐憫眾生,這些字句不是要讓我們讀。這些字句,什麼叫做「慈」?慈,是為人群造福;什麼叫做「悲」?悲,就是「人傷我痛,人苦我悲」,是「同體大悲」。「無緣大慈」,與我們無因無緣,我們就是希望人人平安、社會祥和、天下無災難,這就是慈。悲,眾生有苦難,疼在…傷在他的身上,疼在我們的心中,不忍心不去救他。

  因緣果報,有做就有福,因為今生你去救他,這種因緣,佛教中的故事很多。這種,佛陀的《本生經》中為了救人,生生世世頭目髓腦悉施人。生生世世,到最後只是一個目標──成佛。所以我們修行,努力要成佛,學佛者目標就是成佛,成佛的過程非菩薩道不可。你一定要度過這條道,要走過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條路你一定要走得很清楚,欠缺一項,不夠,就是要補到足夠,這就是學菩薩法。

  所以,「生身父母、宗族親戚,樂善之友」。樂善之友就是很歡喜做善事的人,這些朋友。「平時知識」,平時我們都認識他,意志投合。這些樂善之友,平時我們都認識的人,「隨己智力,為人演說」。這些人都是樂善好施,這些人對他們說,他們一定會接受,所以為這些人演說。要為這些人演說比較容易。

*其聽者或父母宗親,人事雜亂,校法會之,詳文精思,猶雲泥之隔也。

  所以,「其聽者或父母、宗親,人事雜亂,校法會之,詳文精思,猶雲泥之隔」。這聽的人,父母、宗親、向樂善的朋友,全都將他們集合過來,這些雖然很簡單,都是自己的人,有遠親、有近鄰,有自己的父母、兄弟,這些人都聚集過來,而「校法會之」。將所有的法,我們思考什麼法能夠對機呢?選擇法的對機,才詳細用文,很精要的,經過思考,來告訴大家,還是「猶雲泥之隔」,還是有一點點……。能接受,雖然能接受,還是無法很融合。雖然這些是親友,雖然至親的人,可以樂善法的人,說給他們聽,經過很用心地思考過,要能夠接受聽下去,還是有一點點雲泥之隔,這還有一點點的困難。所以要傳法實在是不太容易。雖然聽,「有啦,有啦,我也能夠說,我能夠覆講。」「是啊,覆講得不錯,但是還有一點點……。」一點點,真的是還要再用心。

宗親:同宗之親族。
知識:相知相識之人。

  所以,這些「宗親,同宗之親族」;「知識:相知相識之人」,平時很深交、相識的人,要這樣與他互動來說法,說深妙法,實在不容易。何況外面很複雜的人,有的本來就有排斥的心態,或者是陌生的人,或者是認識,但是覺得這是沒有興趣的事情,這法要說得讓他入心,很不容易。所以,光只是要修一個隨喜,我們自己去說,希望人家來聽,隨喜來聽,也是很不容易。

  所以各位,聞法者難,弘法者更難。真誠的佛法真正要入心、接受,身體力行,行在菩薩道,真的不是那麼容易。不過做到了,堪讚歎。最近我一直在讚歎,這些資深的菩薩一直到現在心沒有退轉,成就了我們的四大志業,現在繼續在陪伴四大志業,去當志工,這是何其難得!所以請大家要好好珍惜、好好讚歎這群目前我們接觸得到的菩薩。要時時多用心啊。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8/09/23晨語簡記(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8/09/23晨語簡記(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2018/09/23晨語簡記(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Empty周一 9月 24, 2018 9:16 am

[2018年9月23日上午5:20] 農曆八月十四日,(僅德松個人筆記參考。請多指教,感恩。)

《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靜思清澄(法髓)妙蓮華,慈濟人群菩薩道

1、《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經文:【若城邑、巷陌、聚落、田里,如其所聞,為父母、宗親、善友、知識,隨力演說。】

2、上人手札:「城市街道、村落施教,菩薩常為利樂一切,諸眾生而作其善友,勸導開示,教他『佈施、利行、愛語、同事』四攝。」

(1) 「城市街道、村落施教,菩薩常為利樂一切」:我們要如何傳法?法,任何一個地方我們都能傳法,不論是熱鬧的城市街道,或是鄉下很冷靜、清淨的地方,我們都能夠去施教。菩薩常常都是為利樂一切諸眾生而作其善友,很愛交朋友,結善緣。人與人有所接觸,有緣,我們和他說話就會投機,投機他就會接受;所以要當一個菩薩,不選地方,熱鬧的地方也好,清淨的鄉村也好,有機會就去和他們認識,有機會都願意去那個地方布教、施教,和他們說,打成一片,這樣利樂,常常與人群會和在一起,去帶給人心靈的快樂。

(2) 「諸眾生而作其善友,勸導開示,教他『佈施、利行、愛語、同事』四攝」:我們去看他接受佛法,單純的理解,彼此都是快樂;這快樂帶給諸眾生,我們與他認真作善友,也就是善知識。這是我們常要去訓練,不要看到人有分別心,或是看到人就去避開,若這樣,我們哪像菩薩呢?不捨眾生才是真菩薩,菩薩時時都是在勸導、開示、教他布施。

(3) 「菩薩投機應教,導話歸於道」:我們若與人說話,不一定說的都是在談論道,一般人所說的話,可能很多都是無關緊要或是娛樂、興趣,菩薩就要趕快將他拉回來,話題就是於道,來勸導他:「不要浪費時間,有這樣這樣的好道理。」將話歸於正確,說道理的微妙,這就是菩薩投機應教,看看眾生心都散亂在人間的享受、娛樂,若能夠在一起,慢慢將話題收回來,將好的法慢慢釋放給他,這就是用心的地方。

(4) 「佈施」:他若聽得進去,知道因緣法,就開始教他布施、利行、愛語、同事,用這四攝法來引導、教育他。在社會的平常人,如我們現在很多的上班族,你若一開頭就要向他「如是我聞」,可能較困難,要為他說整部經不簡單;而我們用從經典中了解的,勸人布施,說很多人間的苦相,需要有人間啟發愛心來幫助他,這在任何地方、任何人,我們都能隨時來與大家分享,啟發出了那份愛心布施,讓他知道布施是一項利益人群的事情,不只是你不認識的人,就是你身邊的人有困難,你也能直接去幫助他,布施就是透過人,大家在集合,我參加。

(5) 「利行」:在我們身邊,他有什麼困難嗎?需要我們幫助,而我們伸手就幫助得到,這種利行,很簡單;利行不一定要有錢,用我們的心,我們的利,我們關心他,這都叫作利行。說話、聲色,這也都是要修養自己,在我們的人群中,讓人看到歡喜,有人需要我們就幫助他一下,人人都愛找我們,而我們舉手之勞出一個力,就幫助到他利行有很多方式。心要做一項事情解不開,這個人就是我的善知識,我找他來幫我解困一下;我有困難,只要他來我就沒有困難,這種利行,彼此間皆大歡喜,這就是我們要學的力行,這在日常生活中都做得到。

(6) 「愛語」:愛語更簡單,輕柔、愛語,說話不要粗聲大氣,且同樣一句好好的話,我們為什麼要說得讓聽的人很不舒服?這也是我們要好好學習,很重要的話,就要用力說,而用力說的話,語氣總是會較重;這也同樣,我們一般在說話,可以學會如何輕柔,如何以軟語去和人說話。

(7) 「同事度」:我們若常說愛,你要去付出,去愛人,而要讓你愛的人在哪呢?不離與我們在同做的範圍,同樣在那裡揀菜、同一群人在那裡洗菜、一起在廚房裡,這同樣叫做同事,凡是共做一件事情,大家會合在那個地方,這都叫做同事。我們要與人合和互協,工作就會做得很快、很輕鬆、很合齊,能夠做到乾淨俐落,輕鬆歡喜。同樣的道理,在辦公室,雖然有不同的部門分開,但大家要共做的是一個業務,一件事情,人人若和和氣氣,所做一切結果會合,那是很有意義,效率也很高。

(8) 「於日常生活中,善用四攝法」:在人類,凡是有群、有同事在我們身邊,我們都用得到四攝法,所以大家要很用心,在任何時間、任何角度、任何人,我們都需要用到四攝法,四攝法是修菩薩行的人,找機會要入人群與眾會合在一起的最好機會,因為你還要外面城市、聚落去找人來結善緣,但同事就不用了。總而言之,人人都是我們的善友,對人人都要起這一分歡喜讚歎,好好共事,好好來引導他向我們要弘法的方向來,這歡喜。

(9) 「隨喜功德」:隨喜就是在人群中找到人來聽法,找到人來同心,我們了解佛法,這就是隨喜功德;有機會就會外找,而我們若遇到有人有需要,我們就要向心去教導他。現在立願總是要隨喜功德,讚人之美。

3、★ 今日經文:【若城邑、巷陌、聚落、田里,如其所聞,為父母、宗親、善友、知識,隨力演說。】

(1) 「若城邑、巷陌、聚落、田里,如其所聞」:我們要很用心來了解,了解我們日常所面對的是什麼樣的人,人不離開這個大環境,人人要出門,「若於城邑、巷陌、聚落、田裡,如其所聞」。

(2) 「為父母、宗親、善友、知識,隨力演說」:不論我們去到哪裡,只要人家聽得到,我們就要把握時間去引導他們能夠入在興趣聞法的地方來,這就是我們要如何去吸引,好好去招呼人來,何況是我們有認識,我們的朋友、親人,我們也要趕緊招呼來。

4、『於法本無心聞,然會遇精妙法,聽眾雖非真誠,仍深信之隨喜。』

(1) 「福田一方邀天下善士」:我們為了要讓人趕快來聽法,要很用心。就像過去,我每個月都要出去,因為那時我們要建學校、建醫院、建大愛台等等的過程,委員需要讓大家了解人間有很有意義的事情,需要人人來響應,他們就不斷打電話給親朋好友,去對方家勸他,這樣帶來。有的人,「師父要來,很歡喜,我要趕快去聽」;有的人就說:「唉唷!我很忙,等有時間,我這些工作還沒有做完」。就說:「你現在還沒有做完,我幫你一起做,幫你一起清洗,走啦,一起去」。就是這樣,半推半拉,這樣來了,來了看到我們的委員還是很歡喜,人拉著,來師父的面前就說:「我的這個朋友多好多好,師父來,我去請他來與師父來見面,聽經。」「好,很好,趕緊去找位置坐,聽經。」

(2) 「聽眾雖非真誠,仍深信之隨喜」:以前若出門都常會遇到這樣,這是讓人半催半勉強來的人,不是自己有心想要來聽。但是他坐下來聽,雖然心裡抗拒,但是聽下來覺得也不錯啦,而帶他來的人將他拉得緊緊,告訴他:「這個法,師父說的意思是這樣、這樣。」就算朋友沒有很熱情的回應,這個委員還是會很讚歎他,「不容易,今天能夠這樣來,師父某一天還會再來,我若打電話給你,你就來。」像這樣,明明知道對方無心,只要來聽了之後,靜靜坐在那裡聽,這樣勸募他來聽經的人就覺得很滿足了,那人雖非真誠而來,但勸他來的人,仍深信知隨喜。

(3) 「委員深信解相,徹底護法」:佛陀講經也有這樣的,或是佛陀滅後,有人要傳法、說法,也都要隨喜功德。古今弘法都很不容易,護法更是不容易,但他們精進,心沒有退,仍要找人來接近佛法,要人家來聽我們再做什麼事情。早期的委員就是用這樣「深信解相」,願意護法徹底。

(4) 「用心度人」:每每要去招募一個人,就像剛才說的,這種的行類不少,雖然被半勸、半拉,但後來也換他們自己聽出興趣了,不排斥,一回被勸、兩回被催,三回人家電話一來就叫了,之後還又說:「師姊,師父如果再來,你再告訴我一下。」一直開始到自動來,帶人來。就是這樣,不是沒有希望,只要有心去度他,雖然被度近來沒有那麼快,但一旦度進來,他也是種子一顆,這就是要用心,我們若發心、用心,不是做不到。

5、【若城邑、巷陌、聚落、田里,如其所聞】:若在城邑鄉陌之中,人民聚會坐落之處,田園地里。如其法會之所有得聞。或都城縣邑。

(1) 「若城邑、巷陌、聚落、田里,如其所聞」:不論他在城裡、都會區裡,或是街道、巷裡,或是村莊、區、里,菩薩就是這樣不惜辛苦,到處去號召,請大家來會合,或是菩薩親身到每一個地方。這都是很不容易,要來宣傳佛陀的教法是很不容易。

(2) 「無處不入,布善種子」:不論田園或任何一個地理,只要有因緣、有機會,他們就去。就像現在的慈濟人一樣,「監獄裡面,我願意去說」,總是只要有機會、有因緣,他們都願意去布善種子。所以,「如其法會之所有得聞」,這些都是能夠為他們建立法會的地方。

6、『或都城縣邑,華街柳巷,鄉黨閭閻,猥褻之處,其說者或弟男子姪,隨力演說。』

(1) 「或都城縣邑,華街柳巷,鄉黨閭閻,猥褻之處」:鄉黨,一鄉一黨,這樣一關一卡,一處一處,同樣都是有所在的地方,有聚會,是乾淨、是骯髒的地方。我們在〈安樂行品〉中也看到了,有很多該去的、不該去的,乾淨的、骯髒的地方等等,要如何?心裡要有一個預防,要如何去?該去不該去?心裡要做什麼準備?這全都是菩薩要如何走進去。

(2) 「其說者或弟男子姪,隨力演說」:這些男子姪,自己的親人;自己的伯叔,兄弟等等,或者是孫姪輩都好,都是「隨力演說」。什麼樣的環境他們都適應,是親人、是外人,他們全都是用真心去度化,街道的人,我們的鄉親,我們的親戚朋友等,全都是很用心去度化。

7、【為父母、宗親、善友、知識,隨力演說】:生身父母宗族親戚,樂善之友平時知識,隨己智力,為人演說。

(1) 「為父母、宗親、善友、知識,隨力演說」:不只是巷道,不只是鄰里裡面,親戚或者是朋友,更親的,那就是父母,宗廟中的宗親,善友、知識,他們全都「隨力演說」。度別人容易,要度自己的親人是很困難,尤其是要度父母、度兄弟,真的困難。現在也是很多我們的慈濟人,對外面,人氣很旺,回到家裡,若要向家人說慈濟,就很排斥。「一天到晚,都是外面,慈濟、慈濟,『慈濟』對你有什麼利益?你招募一個你是抽成多少?」如果要向他說慈濟的道理,「不用說,不要聽」。這是對家裡的人。

(2) 修菩薩行不易,堅持道心為真修行

就像幾天前,臺南慈誠隊菩薩分享:「我很懺悔。」我說:「是怎麼了?」他說:「我這幾天都在災區裡,前後十一天,早上出門、晚上才回來,我的兄弟很不諒解,而我們的母親更加不歡喜。所以,惹他們很生氣。而我每天就是不出去不行,這就是執勤。」因為他是小隊長,他說:「我若不帶頭出去,要如何集合師兄、大家呢?所以,我這十幾天來惹家裡的人很不歡喜,覺得不圓滿。」一直好幾天。

等到我們的常住師父去向大家說感恩,去到人家的家庭,表達了:「你的孩子很好呢!在災區裡付出很多,幸好他有帶這麼多人去,要不然那些阿公、阿媽,那些老人……;水淹得很高,幸好有這群的慈濟人。妳實在很好命,有這麼好的孩子!」安撫她一下;回過頭來說:「你有去做,一切都是誤解啦。」那天來這裡這樣說,就告訴他:「你若告訴你兄弟一下,也不會造成那麼大的困擾,這都是誤解。」誤解,就過去了。所以他也很歡喜。

但是來告訴師父,說:「懺悔,這段時間造成家庭的困擾。」我說:「在這個鄉親有災難的時候,先放下小我去成就大我也沒有不對,只是你欠缺一分先向他們說清楚再來出門。」他也說:「是啊,這就是要學,不過是這麼早、一大早就要出門,做下去就是一直連下去。」這就是在修菩薩行,眾生需要,但是家庭的人不諒解。這大有人在。這菩薩很難為,所以,就是因為要成就好事困難,才說不容易。能夠突破這個困難,才是堅持道心,才是叫做修行。

(3) 「行菩薩道,六度萬行」:這麼大的困難,你的方向沒有偏,很堅持,周邊的影響對你沒有影響,方向正確,利益眾生。苦難偏多,人人若只顧自己,對苦難人置之不顧,這樣人間真的沒有菩薩,菩薩就僅僅只是在寺廟中讓人拜拜。佛陀的教菩薩法是在人間,就是需要真實的人去行菩薩的道理,經者,說的話就是在講道,道的用處是走得通的路。要從此岸到彼岸去,沒有別的方法,要用六度,六種方法,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就是菩薩要修行的。

(4) 「慈悲喜捨,憐憫眾生」:人生一世,自然法則是這樣過,佛法說因緣果報,大家由不得自己來生人間,那些苦難人也有他前生的業力,所以這一輩子苦不堪。但是佛陀來教育我們,就是要慈悲喜捨,憐憫眾生;這些字句不是要我們讀,什麼叫做「慈」?慈,是為人群造福;什麼叫做「悲」?悲,就是「人傷我痛,人苦我悲」,是「同體大悲」。「無緣大慈」,與我們無因無緣,我們就是希望人人平安、社會祥和、天下無災難,這就是慈悲;眾生有苦難,傷在他的身上,疼在我們的心中,不忍心不去救他。

(5) 「菩薩法」:因緣果報,有做就有福,因為今生你去救他,這種因緣,在佛教中的故事很多。在佛陀的《本生經》中,為了救人,生生世世頭目髓腦悉施人,生生世世到最後只有一個目標──成佛。所以我們修行,學佛者的目標就是努力要成佛,而成佛的過程非菩薩不可。你一定要度過這條道,要走過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條路一定要走得很清楚,欠缺一樣不夠,就是要補到足夠,這就是學菩薩法。

(6) 「生身父母宗族親戚,樂善之友,平時知識,隨己智力,為人演說」:樂善就是很歡喜做善事的人,這些樂善之友,是平時我們都認識的人,這些人都是樂善好施,要為這些人演說比較容易,對他們說,他們一定會接受。

8、『其聽者或父母宗親,人事雜亂,校法會之詳文精思,猶雲泥之隔也。』

將父母、宗親、向樂善的朋友全都集合過來,雖然是很簡單,都是自己的人,有遠親、有近鄰,有自己的父母、兄弟,將這些人都聚集過來,還要思考什麼法能夠對機呢?要選擇法的對機,才詳細用文,很精要的。雖然能接受,卻還是無法很融合,雖然這些是親友,是至親的人,是可以樂善法的人,說給他們聽,經過很用心地思考過,但要能夠接受聽下去,還是有一點點雲泥之隔,還有一點點的困難,所以,要傳法實在是不太容易。雖然聽,「有啦,有啦,我也能夠說,我能夠覆講啊。」「是啊,覆講得不錯,但是還有一點點……。」唉,一點點,真的是還要再用心。

9、【宗親】:同宗之親族。【知識】:相知相識之人。

(1) 「弘法不易」:平時很深交、相識的人,要來與他互動、來說法,說深妙法,實在不容易。何況外面很複雜的人,有的本來就是排斥的心態,或者是陌生的人,或者是認識,但是沒有興趣的,要將法說得讓他入心,是很不容易。所以,光只是要修一個隨喜,我們自己去說,希望人家隨喜來聽,就很不容易,所以各位,聞法者難,弘法者更難。

(2) 「法入心,法入行」:真誠的佛法真正要入心、接受,身體力行在菩薩道,不是那麼容易,不過做到了,堪讚歎。最近我一直在讚歎,這些資深的菩薩一直到現在,心沒有退轉,成就了我們非常多的四大志業,現在繼續在陪伴四大志業,去當志工,這是何其難得!所以,請大家要好好珍惜、好好讚歎這群目前我們接觸得到的菩薩。那要時時多用心啊。

*************
10、心得,感恩上人開示。聞法者難,弘法者更難。真誠的佛法真正要入心、接受,身體力行在菩薩道,不是那麼容易,不過做到了,堪讚歎。修行,要心不退轉,好好珍惜慈濟團體,好好珍惜精舍這麼好的修行道場,時時隨喜讚嘆,口說好話,心想好意,身行好事。共勉之。
回頂端 向下
 
2018/09/23晨語簡記(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