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8/09/25晨語簡記(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8/09/25晨語簡記(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Empty
發表主題: 2018/09/25晨語簡記(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2018/09/25晨語簡記(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Empty周二 9月 25, 2018 5:56 pm

20180925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傳法不易法難傳,
傳法人契志難通,
傳佛慧命志難伸,
阿難悲愧取入滅。

  很為難,也很慨嘆。正法要住世,佛陀將入滅時,最擔憂就是法如何傳,從〈法師品〉開始,一直一再一再用心,很明顯就是傳法、就是募人。要傳法,要勸募人,人要能夠發大心、立大願,弘誓傳法,這是佛陀將入滅前最擔心的事情。所以,一生弘法,一直到了四十二年過了,四十二年過,是佛陀七十二歲之時。七十二歲,弘法四十二年後,感覺人生無常,所剩下的時間不多,趕緊急速轉法華,除過去的方便,轉入真實道。佛陀一直告訴大家,過去說的法是循循善誘方便法,現在正直捨方便,已經很實在,要說的法,法法都很直接。過去的方便法現在捨掉,開始重新講,直接講《法華經》,這種菩提直道。

  過去我一直重複,菩提大直道,《法華經》因為要進入菩提,帶人入覺悟的境界,總是要直接說,不過《法華經》之中已經包含著過去的法,現在、未來,現在要交代,未來要承傳的法,所以一品一品、一段一段,不論是〈譬喻品〉、〈信解品〉等等,是跡門。本「跡門」已經過了,現在是「本門」開始。「傳法不易法難傳」。入門了,入我們的真正的本來的門,所以能夠看到佛陀步步迫切,想要傳法,但是堪嘆傳法不易,法難傳啊,不容易,很難傳啊。「傳法人契志難通」。想要傳法的人契志難通,有想要傳,但是說給他聽,好像不很理解,這種傳法人契志難通。「傳法慧命志難伸」。能通,但是因緣不夠,入志願,想要將這個志願伸展開來,真的也難。所以,「阿難悲愧取入滅」。

*世尊滅度後法傳迦葉,傳阿難。

  我們要很用心去追蹤、警惕,這是要說,阿難他已經從佛傳法。佛陀入滅的時候是傳迦葉尊者,迦葉尊者尊重佛的教法,因為他的心法;迦葉很靈敏、很敏銳,佛陀只是拿一朵花起來,摘一朵花起來,迦葉尊者表情愉悅、微笑,佛陀感覺迦葉尊者了解他的心志。看到迦葉這麼的願意刻苦耐勞,這樣堅心立志,願意苦行,願意入人群,能夠會同佛的志向,所以佛陀入滅前,決定將法、僧團交代給迦葉尊者。迦葉尊者用一段時間用心調理僧團,也召集人來結集經典;經典結集告一段落,開始往外傳法。這些事情該作已辦了,想:要為未來承佛傳衣缽。所以,有這個使命,他就要入雞足山去,入洞去趣入定,等待彌勒佛出世,能夠將衣缽再傳彌勒佛,有這樣的使命。所以他,迦葉尊者將法就傳給阿難,阿難理所當然可以傳法。他傳了法,從迦葉尊者手中傳過來的法,他是很盡心、負責任,用幾十年的時間。阿難壽命長,超出百歲,他還是在人群中傳法。

*尊者至一竹林之間,初聞比丘有誤誦偈曰:
「若人生百歲,不見水老鶴,不如生一日,而得睹見之。」

阿難因之嘆息:
「若人生百歲,不解生滅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

  「尊者至一竹林之間,初聞比丘有誤誦偈曰」。但是阿難有一天在一竹林裡面,看到一群比丘在傳誦一首偈,而這首偈是傳錯的。這首偈在那裡輾轉相傳,這首偈文這樣說:「若人生百歲,不見水老鶴,不如生一日,而得睹見之。」意思就是,若是人生到百歲還不曾看到水老鶴。水鶴,大家應該聽得懂,是鳥類,水鶴。就這樣說,活到一百歲還不曾看到這種水老鶴,「不如生一日,而得睹見之」。阿難聽到了:「不對、不對!你們這首偈是錯誤的。佛陀的正法傳誦,應該就是說:『若人生百歲,不解生滅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不是見水老鶴,是要了解生滅法。」將這位比丘,將他更正過來,向這群比丘也這樣說。

  這位領導的比丘回去告訴他的師父:「師父,阿難尊者說您這首偈不對。」將阿難所說這首偈說給他的師父聽。他的師父就說:「唉!阿難已經老了,他的記憶不好,他記錯了。佛陀是說見水老鶴,不是生滅法。」比丘當然相信師父,又回來告訴這群比丘群:「我們的師父是這樣傳給我們,我們就是照師父說的這樣傳下去就對了。」「水老鶴,我們去找還看得到;生滅法,在我們平時看不到、摸不到,法這樣在說,體會不到。水老鶴看得到,若看得到是有福啊!鶴可以活千年,我們若能夠看到這老鶴,是福壽,是福。」我們大家常常看到在賀禮、賀壽,就是用鶴,那個圖用鶴來代表祝福,來代表長壽的意思。

  所以那個時代比丘是這樣去傳,阿難聽到,再更正他們,還是沒有辦法。因為這樣,阿難實在是萬念俱灰,他不斷不斷在布教,布達佛陀的正法,再回過頭來聽聽這些人,他們一句的偏差。何況一字偏差,何況未來的人自己的意識很強,知一,他要表示見十;或者是表示他的知識高,聞一知百、知千,所以聽一個法變成了「類似」,「就像這樣,就是這樣、這樣」。哇,就是一大堆,用個己的想法,個人自己的想法,就這樣去展開了,差毫釐,失千里。不對,要趕緊,法,法傳人、事、物,我們若一個偏差,通盤就會偏差。

  所以很慨嘆,在我自己的內心也很慨嘆,傳法真的不易。這次大愛電視臺播出了「智者大師」。他的師父慧思法師就已經告訴他:「你要傳法華,有志入法華,你專心研究,想要傳法,你要遇到很多很多的困難,法難傳。」慧思法師說:「我的師父也這樣警告過我,確實難傳。」我們開始看時,看到慧思法師,當道者就是步步逼緊,甚至下毒,慢性的毒,讓他身體一直一直衰敗,用種種的方法來阻撓他。當慧思法師萬念俱灰之時,智顗這位年輕人出現了,看到他的根器那麼的敏銳,是傳法人,讓他很快速去了解。這位智顗,他就開始專心一志,《法華經》很契他的心志,因為這樣,他發心立願。

  慧思法師他就向智顗法師說:「你既然立這個願,將來你也同樣會遇到傳法重重重重的困難。」不過,雖然智顗大師是萬般的困難,大時代戰亂一場過一場,一劫過一劫。這種困難,人事的困難,一直法堅持傳。但是法不斷不斷宏揚廣大,人很多時聽法絡繹不斷。但是智顗法師告訴他的弟子:「我很擔心。」弟子就告訴他:「現在的法這麼風行、盛行,師父您應該是很歡喜啊!」但是智顗法師他就說:「聞法人多,解法人少。」只是口口相傳,好像大家都了解,其實真真正正去體會、身體力行,這實在是不多。

  所以智顗法師還是要再立志向前,一直到皇帝拜為國師。他也已經為皇帝之師,人人稱為「智者大師」,他還是要再繼續;又遇到大時代,又是再戰亂,他還是要再傳法。辛苦,很辛苦,所以,智者大師就這樣……。其實他這樣不斷不斷傳法到了最後,其實智者大師六十多歲就往生了,就圓寂了。法,雖然整部《法華經》,在這麼動亂的時間,在這種多變化的時代,他還是堅持入人間,堅持將整部的《法華經》,《法華文句》、《法華玄義》等等,全都將它完成起來,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總是智顗大師對於法華能夠完全將他的心得整個寫出來,讓後代的人能夠去看,能夠去了解。一直到現在,我們現在很期待不是在口頭、文字上,是應該落實在人群。佛陀為的是一大事,要教菩薩法,儘管很完整了,文字很美、很深奧,但是在這麼美的文字,很深奧的道理,了解了,要去做到很不容易。

  其實,說清楚來,不要用說的,直接人去做,做到人人體解,「體解大道,發無上心」。體解了這個道理之後,人人發心,在人群中去讀每一個人那本「苦經」。佛陀第一場說法不就是苦?「苦」是從「集」,集人人如何造業累積來,成了現在很難解的苦。現在,我們人醫年會聚集在花蓮靜思堂,在每年的這個時候。今年聘請來了得諾貝爾和平獎,他(波切利博士Rajendra Kumar Pachauri)所研究的就是氣候變遷,這要如何去改變?真的是很難。昨天在這個地方,我就說:「氣候變遷,極端的變遷,人無法如何去改變,唯有人人淨化人心之後,人人身體力行。」

  只是知、識不夠,要身體力行,人人自己的身上。懂得愛物,不是只有疼惜丟了的東西,要疼惜生命;每一項東西能夠用要珍惜,才不會造成很多垃圾。不是只有這樣而已,要疼惜所有的生物的生命,但是……。其實這位得諾貝爾和平獎者,他本身也是素食者,他說茹素二十多年了,其實他本身也是。但是我希望還要再去推動,素食是人人都需要,我就與他說到,一天為了一個口欲,要殺多少的生命,生命在吶喊。這是其次,最重要的,一天一億多的生命,一個月要多少?一隻雞要養幾個月?雞、鴨。豬要養多久?牛要養多久?這種,在這個人間、空間污染了。

  常常在說空污,空氣污染,也與他談到我們吐垢納新,人人呼出去就是一股濁氣。所以人多空氣不好,就是這樣。而人人要吸進來的,需要的是新鮮的氧氣,但是現在空氣已經這麼污濁了,對人的身體很……。所以說起來,這是,我是這樣老生常談的事情,都是說這些話,但是昨天還是一樣要說這些話,因為要說清楚,說明白。一隻牛呼吸與排泄物,那與人比是加倍加倍,加好幾倍;牠要喝的水、要吃的草,是比人的量更多。現在人類水情告急,有的地方是已經沒有水了,水若乾,人沒命,因為水是人類、地球的生命。

  但是地球現在水開始一直乾枯掉了,沒有水的地方就像一片全都沒有生命的地方,連寸草都不生,地都裂開了,還有如沙漠等等,人要如何生活呢?在約旦,一群的貝都因人,曾經有過國家,現在此時沒有了,就是要投靠在約旦,就是缺水。各位,水是這麼重要,動物難道不需要水嗎?需要水。所以又是污染空氣,又是排泄,排泄物更多,需要用的水比人更多。看看,每天要消失掉了一億多的生命,這大大小小生命在吶喊著,含冤、含恨,這人間怎麼會平安呢?

  這幾天來,好像一直重複這些事情,不過這是很擔憂。法就是要傳在現在,菩薩要如何來救地球?就是做環保。環保就是與這生命體有關,與地球有關,是息息相關,所以心心念念這這整個地球上的事情。最近我們要繼續要去救災的國家,墨西哥現在還在大水中;寮國,我們還要去幫助,還是在進行中,都要再規畫,很多、很多地方。辛巴威,現在在霍亂。這不論是難民的問題、氣候的問題、貧窮的問題,是愈來愈多。菩薩道若沒有推動,這些苦難人,苦。各種的事情集過來,變成了苦難,誰能夠去伸出援手呢?唯有菩薩。

  菩薩道不行的話,人間就快速會消滅掉。所以成、住、壞,我們這個時代就是壞,敗壞的時代。人若不懂得將心顧好,若不懂得疼惜人群,護生來淨化污染,這些源頭若都不懂,實在是很無奈。無奈,沒辦法說。所以,空間很寬,需要人人去傳法。「阿難因之嘆息」,阿難感嘆。傳法,佛陀傳到阿難而已,阿難才只是傳法人的第二代,法就已經走樣了,何況……。「阿難悲愧取入滅」。阿難難堪,他愧對,到底要如何?所以他萬念俱灰,開始想要入涅槃了,也要入涅槃去了。

  他去向阿闍世王告辭。但是去向他告辭,阿闍世王剛好在睡午覺,他的侍者就將阿難擋住:「這個時候不可去吵國王。」阿難就向侍者說:「這樣,國王醒來你向他說:『我已經來向他告辭了,離開他的國度,我要取入滅了。』」就離開了。等到他睡醒的時候,他的侍者向他報告,他嚇著了,「難怪我中午睡的時候,夢見一個很大的噩夢,原來是尊者將要入滅了。你為何不叫我,時辰多久了?」「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國王趕快追,追到恆河岸去,阿難已經在恆河中了。在那恆河岸,還有另外一個國家。那個國家的國王聞阿難將要入滅了,也從岸的那邊趕到了。

  兩岸的國王在那個地方勸:阿難尊者,請您再留世。阿難說:「我留世沒有用。」這當中就開始,空中就很多、其他人都集過來,不論是龍神等等都集過來。阿難就在那個地方,也覺得到留著這個身體又是再,就像佛入滅了之後,很多國王在爭。因為迦葉是入洞去入定,沒問題;阿難是唯一的傳法者,既然要入滅,大家必然會為阿難身後爭取,所以阿難不堪忍,他就在這當中輾轉消滅掉了。這就是阿難尊者。但是阿難,法也有傳啊,再傳第三代,一直傳下來到現在。想,傳這個法,在阿難的時候,他就已經心灰意冷,何況後面再傳呢?更難傳了。佛法,文字,句身──句的法身,都在,但是真正法的精神都是偏差了。所以需要到處,不論如何偏差,總是法還是要傳,一定要傳正法。

  所以我們文之中,傳法的地方,現在隨喜,〈隨喜功德品〉,那就是看人做,聽、聞、說法;聽,我們就要讚歎他,做好事情要讚歎。因為佛陀所在提倡的菩薩法之一,這個「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這都是佛陀開始很重視。行善、布施,不論施法、施財,都是佛所要讚歎,何況未來的人也要讚歎。哪一個地方若有人說法,我們就要隨喜,我們要讚歎。

複習經文:「若城邑、巷陌、聚落、田里,如其所聞,為父母、宗親、善友、知識,隨力演說。」

  所以,「若城邑、巷陌、聚落、田里,如其所聞,為父母、宗親、善友、知識,隨力演說」。若有這樣的人,不論是在城市、城區很熱鬧,或者是入街道、巷道去也在說法;或者是在鄉村的地方,若有人說,有這樣輾轉說,聽到了,好的事情再傳去向父母、向宗親、向好友、向認識的人,認識他的人,我們都要將聽來的好法,好的法要輾轉相傳。這是前面那段文。我們現在接下來這段文,

經文:「是諸人等,聞已隨喜,復行轉教;餘人聞已,亦隨喜轉教。如是輾轉,至第五十。」

*是諸人等,城邑鄉里宗親,知識好友等…輾轉至第五十人者,延續傳承聞經弘法,輾轉至第五十輩,方為校量。

  我們現在這樣知道了。前面說過了,「是諸人等,城邑、鄉里、宗親,知識好友等……,輾轉至第五十人者」。這些人不論在城市裡,不論在鄉村裡,為鄉親、為知識、好友輾轉在相傳,至第五十人。「延續傳承聞經弘法,輾轉至第五十輩」。這樣一直延續傳承下去,聽經、弘法這樣輾轉到第五十輩,後輩再後輩,一輩一輩,這樣一直一直就是代代相傳。這樣一直傳,有辦法傳五十代。這樣才開始表示這是很堅定,這個法這樣真正傳下去(「方為校量」,才是叫做校量。

經文簡釋:「是諸人等,聞已隨喜」諸人層層輾轉,代代相法,聞法已亦皆隨喜。是諸人等:即前父母宗親等人。聞已隨喜:是在僧坊、田里處初聞法已從法會出之人,即時能演說,亦隨喜於心,喜為人說,復行輾轉教第三之餘人。

  「是諸人等,聞已隨喜」。「諸人層層輾轉,代代相法、聞法已亦皆隨喜」。就是這些人值得去校量,這些人能夠層層輾轉,一層一層,一層一層去輾轉,代代相傳。這樣我們聽到,都要隨喜他。這些人,「是諸人等:即前父母宗親等人,是我們自己,我們的父親也這樣傳,父親的父親──阿公也這樣傳,是這個法脈系統,就是這樣代代相傳,一輩一輩這樣一直傳去。

  這些,這我們真的很難得,「這時候在做慈濟,你的孩子有出來嗎?」「有啊,我全家都有出來,這已經第一代、第二代了。我孫子也已經出來了,他也懂得去叫他的同學,要救人,投竹筒。第三代也出來了。」就是像這樣一代一代一直傳下去,一輩一輩這就是說直的;一輩一輩,這樣一直下去,一代一代一直傳下去。這我們,值得我們讚歎。

  有的人總是出來,「我很熱心,告訴你們……」。回到家裡,就是已經與他的下一代要相融,就要與他的下一代一樣;出來與慈濟人一樣,回去與他的下一代一樣。這樣難道有傳嗎?沒有傳,這實在就是讓人很感慨的地方。我們要如何「聞法已亦皆隨喜」?就是直的這樣的人,我們一定一代一代傳,我們一定要隨喜讚歎。所以,「是諸人等:即前父母宗親等人」。我們在讚歎,真真正正就是這樣一直開始……。若能夠人人都有這樣,父母宗親都是這樣,一輩一輩,叔甥輩也這樣一直去,這就堪得讚歎。

  所以,「聞已隨喜:是在僧坊、田里處」。是在僧團的裡面,還是聽法隨喜,哪怕一直到鄉村、鄉里,當然我們也是要讚歎隨喜。這種是叔甥輩,或者是親戚,同樣這樣一代一代在做,我們都要很讚歎,很隨喜。「初聞法已從法會出之人,即時能演說,亦隨喜於心」。或者是聽法,法聽了之後還能夠出來,他又能夠趕快去傳給別人,我們若看到這樣的人,我們也都要隨喜。「初聞法已從法會出之人,亦隨喜於心」,即時就能夠演說,這個人,我們也要隨喜他,要讚歎他。「喜為人說」。這種發心,歡喜,能夠將這個法去又傳給別人,這樣我們也要為他歡喜。「復行輾轉教第三之餘人」,這樣輾轉去轉教第三之餘人。

經文簡釋:「復行轉教;餘人聞已,亦隨喜轉教」有復如是聞法輾轉相教,其餘聞說者,有復隨力轉教他人者。

  又第二個、第三個,這樣一直一直輾轉,「復行轉教;餘人聞已,亦隨喜轉教」。這樣不斷不斷層層一直過去。

經文簡釋:
「如是輾轉,至第五十」;如是展布,次第轉教,人傳一人至第五十。此諸餘人聞已,心生歡喜,又復轉教四輩五輩,輾轉相傳,至一十二十,乃至最後第五十人。

  「如是輾轉,至第五十」。就是這樣一個一個不斷,直的與橫的這樣一個一個一直去。「如是展布,次第轉教,人傳一人至第五十」。如是展布,次第輾轉,人轉一人至第五十人,這樣一直轉過去。能夠諸人,「此諸餘人聞已,心生歡喜,又復轉教四輩五輩」。此諸人聞已,心歡喜,又復再轉教第四輩、第五輩,「輾轉相傳,至一十二十,乃至最後第五十人」。這樣一代一代、一輩一輩一直傳下去。

*其中說聽之人或高僧名士,良朋善友,或幼少老者,愚夫愚婦。其間相傳之處或茶坊酒肆,旅店遊場,或荳棚菜園,大路小徑,溪河漁舟。如斯輾轉相傳,漸傳漸遠,至第五十人。

  「其中說聽之人,或高僧名士,良朋善友,或幼少老者,愚夫愚婦」。這些傳,說法的人、聽法的人,不論是高僧名士,良朋善友,或者是幼少或者是老人。不論是智慧不高,或者是平常的人。「其間相傳之處,或茶坊酒肆,旅店遊場,或荳棚菜園,大路小徑,溪河漁舟。」就像這樣,我們若能夠什麼樣的地方,都聽得到,我們就是要讚歎。「如斯輾轉相傳,漸傳漸遠,至第五十人」。這種在,不論在什麼地方輾轉相教,漸傳至漸遠,漸遠就都有這個第五十人,這就是傳法。那傳法到底這樣傳是口傳、文傳、說傳,或者是如何呢?這都是重在聽、說。其實,最好的傳法──身體力行。

  各位菩薩,真正自己去做菩薩,直接去救人,在人群中,人人一本經,那本經就是我們要與大家分享的真實的法。這菩薩的伴侶,看看人家如何發心?與我們一起是如何做?他帶我們如何做。而我們做的,對方是什麼樣的苦?這是最好的經,是真實經。在那裡說「輾轉」……,真的需要的是我們身體力行,所以要大家時時用心,多用心啊。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8/09/25晨語簡記(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8/09/25晨語簡記(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2018/09/25晨語簡記(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Empty周二 9月 25, 2018 11:29 pm

[2018年9月25日上午5:20] 農曆八月十六日,(僅德松個人筆記參考。請多指教,感恩。)

《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靜思清澄(法髓)妙蓮華,慈濟人群菩薩道

1. 《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經文:【是諸人等,聞已隨喜,復行轉教;餘人聞已,亦隨喜轉教。如是輾轉,至第五十。】

2. 上人手札:「傳法不易法難傳,傳法人契志難通,傳佛慧命志難伸,阿難悲愧取入滅。」

(1)「佛陀擔憂法如何傳,募心,發大心、立大願,弘誓傳法」:很為難,也很慨嘆。正法要住世,佛陀將入滅時,最擔憂就是法如何傳,從〈法師品〉開始,一再用心,一直很明顯就是傳法、就是募人。傳法,要勸募人,人要能夠發大心、立大願,弘誓傳法,這是佛陀將入滅前最擔心的事情。

(2)「佛陀一生弘法,正直捨方便,轉入真實道,講《法華經》」:佛陀一生弘法,直到說法四十二年後,佛陀七十二歲時,感覺人生無常,所剩下時間不多,趕緊急速轉「法華」,除過去的方便,轉入真實道。佛陀一直告訴大家,過去說的法是殷殷善誘方便法,現在正直捨方便,已經很實在,要說的法,法法都很直接。過去的方便法現在捨掉,開始重新講,直接講《法華經》,這種菩提直道。

(3)「菩提大直道,本跡開二門」:過去我一直重複,菩提大直道,《法華經》因為要進入菩提,帶人入覺悟的境界,總是要直接說,不過《法華經》之中已經包含著過去的法,現在、未來,現在要交代,未來要承傳的法,所以一品一品、一段一段,不論是〈譬喻品〉、〈信解品〉等等,是跡門。本門。「跡門」已經過了,現在是「本門」開始。

(4)「傳法不易法難傳」:入我們真正的本來的門,能夠看到佛陀步步迫切,想要傳法,但是堪嘆傳法不易,法難傳啊,不容易,很難傳啊。

(5)「傳法人契志難通」:想要傳法的人契志難通,有想要傳,但是說給他聽的話,好像不很理解,這種傳法人契志難通。

(6)「傳法慧命志難伸,阿難悲愧取入滅度」:能通,但是因緣不夠,入志願,想要將這個志願伸展開來,真的也難。我們要很用心去追蹤、警惕。阿難已經從佛傳法。

3. 「傳法,傳迦葉尊者、阿難尊者」:
(1)「傳心法,佛陀拈花示眾,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佛陀入滅的時候是傳迦葉尊者,迦葉尊者尊重佛的教法,因為他的心法;迦葉很靈敏、很敏銳,佛陀只是拿一朵花起來,摘一朵花起來,迦葉尊者表情愉悅、微笑,佛陀感覺迦葉尊者了解他的心志。看到迦葉這麼的願意刻苦耐勞,這種堅心立志,願意苦行,願意入人群,能夠會同佛的志向,所以佛陀入滅前,決定將法、僧團交代給迦葉尊者。

(2)「迦葉尊者,用心集結經典,為未來成佛傳衣缽」:迦葉尊者,用心調理僧團,也召集人來集經典。經典結集告一段落,開始往外傳法,這些事情該作已辦。想:要為未來成佛傳衣缽。所以有這個使命,他就要入雞足山去取,入洞去取入定,等待彌勒菩薩出世,能夠將衣缽再傳彌勒菩薩,有這樣的使命。

(3)「迦葉尊者將法傳給阿難」:阿難是理所當然可以傳法。阿難尊者從迦葉尊者手中傳過來的法,很盡心、盡責任,用幾十年的時間,阿難壽長,超出百歲,他還是在人群中傳法。

4. 「阿難悲愧取入滅」
傳誦一首錯誤偈文:『若人生百歲,不解水潦鶴,不如生一日,而能得見知。』
阿難尊者說明,正確偈文:『若人生百歲,不解生滅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

(1)(錯誤偈文)「若人生百歲,不解水潦鶴,不如生一日,而能得見知」:但是阿難有一天,在竹林裡面,看到一群比丘在傳誦一首偈,這首偈是傳錯的。這首偈在那裡輾轉相傳,這首偈文這樣說:「若人生百歲,不見水老鶴,不如生一日,而得睹見之」。意思是說,若是人生到百歲,還不曾看到水老鶴(鳥類)。指活到一百歲還不曾看過這種水老鶴,不如生一日,而得睹見之。

(2)「正法傳誦」,正確偈文:「若人生百歲,不解生滅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阿難聽到了,「不對、不對。」你們這首偈是錯誤的。佛陀的正法傳誦,應該就是說:「若人生百歲,不解生滅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不是見水老鶴,是要了解生滅法。將這位比丘更正過來,向這群比丘也這樣說。

(3)「傳法不易法難傳」:這位領導的比丘,回去告訴他的師父,師父:「阿難尊者說您這首偈不對。」將阿難所說這首偈說給他的師父聽;他的師父就說:「唉,阿難已經老了,他的記憶不好啊,他記錯了。佛陀是說見水老鶴,不是生滅法。」比丘當然相信師父,又回來告訴這群比丘群,說:「我們的師父是這樣傳給我們,我們就是依照師父說的這樣傳就對了。」

(4)「水老鶴、生滅法」:水老鶴,我們去找還看得到;生滅法,在我們平時,這看不到、摸不到,法這樣在說,體會不到。鶴可以活千年,若能夠看到這老鶴,是福!」我們大家常常看到在賀禮、賀壽,圖就是用鶴來代表祝福,代表長壽的意思。

(5)「阿難尊者不斷更正,不斷布達佛陀的正法,但還是沒辦法,萬念俱灰」:所以那個時代,比丘是這樣去傳,阿難聽到,還再更正他們,還是沒有辦法。因為這樣,阿難實在是萬念俱灰,他不斷不斷在布教,布達佛陀的正法,再回過頭來聽聽這些人,他一句的偏差……。何況說一字偏差,何況說未來的人,自己的意識很強,知一,他要表示見十,或者是表示他的知識高,聞一知百、知千,聽一個法變成了類似,「就像這樣,就是這樣、這樣。」

(6)「差毫釐,失千里」:就是一大堆,用個人自己的想法這樣去展開了,差毫釐,失千里。不對,要趕緊,法,法傳人、事、物,我們若一個偏差,通盤就會偏差。所以阿難尊者很慨歎,在我自己的內心也很慨嘆,法真正不易傳。

5. 「大愛臺節目的高僧傳:智者大師」

(1)「志入法華,傳法過程,必定要克服許多困難」:大愛電視臺播出「智者大師」,他的師父慧思法師已經告訴他:「你要傳法華,有志入法華,你專心研究,想要傳法,你要遇到很多很多的困難,法難傳。」慧思法師說:「我的師父也這樣警告過我,確實難傳。」

(2)「傳法者,發心立願」:開始看時,看到慧思法師,當道者就是步步逼緊,甚至下毒,慢性的毒,讓慧思法師身體一直衰敗,種種的方法來阻擾他。當他慧思法師萬念俱灰之時,智顗法師這位年輕人出現了,看到他的根器那麼的敏銳,是傳法人,讓他很快速去了解。智顗法師就開始專心一致,《法華經》很契合他的心志,因為這樣,他發心立願。

(3)「弘揚佛法,克服重重之難」:慧思法師就告訴智顗法師:「你既然立這個願,將來你也同樣遇到傳法重重、重重的困難。」不過,雖然智顗大師是萬般的困難,是大時代,戰亂一場又一場,一劫又一劫。這種困難,人事的困難,一直法堅持傳。但是法不斷、不斷弘揚廣大,一直到人很多之時,聽法絡繹不斷。

(4)「憂心聞法人多,解法人少,身體力行的重要」:智顗法師告訴他的弟子:「我很擔心」。弟子就對他說:「現在的法這麼風行了,師父您應該是很歡喜啊!」但是智顗法師他就說:「聞法人多,解法人少。只是口口相傳,好像大家都了解,其實真正去體會、身體力行,這實在是不多!」所以智顗法師還是要再立志向前,一直到皇帝拜為國師。他也已經為皇帝之師,人人稱為「智者大師」,他還是要再繼續;又遇到大時代又是戰亂,他還是要再傳法,辛苦,很辛苦。

(5)「智者大師,堅定心志的完成整部的《法華經》,《法華文句》、《法華大成》等等」:智者大師不斷傳法到了最後,其實智者大師六十多歲就往生了,就圓寂了。法,雖然整個《法華經》,在這麼動亂、多變化的時代,也是堅持入人間,堅持將整部的《法華經》,《法華文句》、《法華大成》等等,全都將它完成了,是很不容易的事情。總是智者大師對於法華能夠完全將他的心得,這樣整個寫出來,讓後世的人能夠去看,能夠去了解。

6. 「體解大道,發無上心。佛陀為一大事,教菩薩法」:時代一直到現在,我們現在很期待,不是在口頭、文字上,是應該落實在人群。佛陀的為一大事,要教菩薩法,儘管很完整了,文字很美、很深奧,但是在這麼美的文字,很深奧的道理,了解了,要去做到很不簡單。講清楚了,不要用講的,直接人去做。做到人人體解,「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7. 「苦諦」:體解道理後,人人發心,在人群中去讀每一個人那本「苦經」。佛陀第一場說法就是講「苦」諦,「苦」是從集來,集人人如何造業累積來?成了現在很難解的苦。

8. 「慈濟第22屆的國際人醫年會」:
(1)「邀請一位在2007年諾貝爾得獎者、聯合國政府前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主席拉金德拉.帕喬里博士演講」:人醫會聚集在花蓮靜思堂,每年這個時候,聘請來了得諾貝爾和平獎的,他所研究的就是氣候變遷,這要如何去改變?真的是很難。

(2)「氣候變遷,唯有從淨化人心」:昨天在這個地方我就說:「氣候變遷,極端的變遷,人無法怎麼去改變,唯有人人淨化人心之後,人人身體力行,只是知、識不夠,要身體力行。人人自己的身上,能夠愛物,不只是疼惜丟了掉的東西,要疼惜生命;不是只有每一樣東西能夠用要珍惜,才不會造成很多垃圾,不是只有這些而已,要疼惜所有的生物的生命」。

(3)「茹素救地球」:這位得諾貝爾和平獎這位博士本身是素食者,已茹素二十多年。但是我希望要去推動,素食是人人都需要,因為我就一直與他提到,每天為了一個口欲,一天要殺多少的生命?生命在吶喊。為食動物肉,一天得宰殺一億多萬隻的牲畜生命,一個月要多少?一隻雞要養幾個月?雞鴨,豬要養多久?牛要養多久?這種在這個人間、空間,污染了。

(4)「空氣污染,而人類是『吐垢納新』」:常常在說空污,空氣污染,也與他談到我們人類「吐垢納新」,人人呼出,呼吸出去的就是一股的濁氣,所以人多空氣不好,就是這樣。而人人要吸進來的,需要的是新鮮的氧氣,但是現在空氣已經這麼污濁了,對人的身體很不好。

(5)「為貪口欲,大量飼養牲畜,耗盡地球大量資源」:所以說起來,這是我這樣老生常談的事情,都是講這些話,但是昨天還是一樣要講這些話,要講清楚說明白。一隻牛呼吸與排泄物,那比人是乘倍、乘倍,乘上好幾倍;牠要喝的水、要吃的草,是比人的量還要多。現在人類水情告急,有的地方是已經沒有水了,水若乾涸,人沒有命,因為水是人類、地球的生命。

(6)「缺水」:但是地球現在水開始一直乾枯掉了,無水的地方就是一片像全都沒有生命的,連寸草都不生,土地裂開、沙漠等等,人要怎麼生活呢?在約旦,一群的貝多因人,曾經有過國家,現在此時沒有了,就是要投靠在約旦,就是缺水。各位,水是很重要的,動物難道不要水嗎?需要水。所以又是污染空氣,又是排泄,排泄物更多,需要用的水比人更多。

(7)「古德明訓: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半夜屠門聲」:看看,每天要消掉了一億多的生命,這大大小小生命在吶喊著,含冤、含恨,這人間怎麼會平安呢?

(8)「為救地球,茹素、環保很重要」:這幾天來,好像一直重複這些事情,不過這是很擔憂。法就是要傳在現在,菩薩要如何來救地球?就是做環保,環保就是與這些生命體有關,與地球有關,是息息相關,所以心心念念,與整個地球上的事情。

9. 「慈濟在國際賑災」:
(1)「墨西哥大水、寮國水災、辛巴威霍亂疫情」:最近,我們要繼續要去救災的國家,墨西哥現在還是大水中,寮國,我們要幫助的,還是在進行中,都要規劃。還有很多地方,像是辛巴威,現在,現在是在霍亂。這不論是難民的問題、氣候的問題、貧窮的問題,愈來是愈多。菩薩道若沒有推動,這些苦難人,苦,各種的事情集合過來,變成了苦難,誰能夠去伸出援手呢?

10. 「壞劫時代,趕緊淨化人心,疼惜眾生,護生環保」:唯有菩薩。菩薩道不去力行的話,人間就快速會消滅掉了。「成、住、壞」,我們這個時代就是壞,敗壞的時代。人若不懂得將心顧好,若不懂得疼惜人群、護生來淨化污染,這些源頭若都不懂,實在是很無奈,無奈、無法說。

11. 「阿難因之嘆息,取入滅」:
(1)空間很闊,需要人人去傳法。阿難感嘆,傳法,佛陀傳來到阿難而已,阿難才是傳法人的第二代,法就已經走樣了。何況,阿難難堪,他愧對,到底要如何?所以阿難萬念俱灰,開始想要入涅槃了,也要入涅槃去了。他要去向阿闍世王,去向他告辭;但是向他告辭,阿闍世王剛好在睡,午睡時。他的侍者就將阿難擋住了,「這個時候不要去吵國王」。阿難尊者就向侍者說:「這樣,國王醒來時,說:『我已經來向他告辭了,離開他的國度,我要取入滅了。』」就開始離開了。

(2)等到阿闍世王睡醒時,他的侍者報告,阿闍世王嚇到,「難怪我中午睡的時候,就是夢見一個很大的噩夢,原來是尊者將要入滅了。你為何不叫我,時辰多久了?」「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國王趕快追,追到恆河岸去,阿難已經在恆河上了,在恆河另一邊,就是在另外一個國家的國王也趕快,聞阿難將要入滅了,也從岸的那邊趕到了。

(3)「阿難不忍,輾轉取入滅,不留身軀」:兩岸的國王在那個地方勸:阿難尊者,請您再留世。阿難說:「我留世沒有用。」這當中就開始,就很多空中、其他人都集過來,不論是龍神等等都集過來。阿難想到,若留著這個身體,就像佛入滅後,很多國王在「爭舍利」。因為迦葉是入洞去入定,沒問題;阿難是唯一的傳法者,竟然要入滅,大家必然會為阿難身後爭取(舍利),所以阿難不忍,他就在這當中輾轉消滅掉了。

(4)「傳正法」:這就是阿難尊者。但是阿難,法也有傳啊,再傳第三代,一直傳下來到現在。想,這個傳法,實在是阿難的時候,他就已經很心灰意冷,何況後面再傳呢,更難傳了。佛法,文字,句身──句的法身,都在,但是真正法的精神都是偏差了。所以需要到處,不論如何偏差,總是法還是要傳,一定要傳正法。

12. 「〈隨喜功德品〉,六度萬行,行善布施,見人做好事,要時時讚嘆」:經文之中,傳法的地方,現在的〈隨喜功德品〉,就是看人做,聽、聞、說法;聽,我們就要讚歎,做好事情要讚歎。因為佛陀所在提倡菩薩法之一,這個「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這都是佛陀開始很重視。行善布施,不論施法、施財,都是佛所要讚歎,何況未來的人也要讚歎。哪一個地方若有人說法,我們就要隨喜,要讚歎。

13. ★複習經文:【若城邑、巷陌、聚落、田里,如其所聞,為父母、宗親、善友、知識,隨力演說。】

(1)「隨力演說,好的法要輾轉相傳」:若有這樣的人,不論是在城市、城區很熱鬧,或是入街道、巷尾去也在說法;或者是在鄉村的地方,若有人說,有這樣輾轉說,聽到了,好的事情再傳去向父母、向宗親、向好友、向認識的人,認識他的人,我們都要將聽來的好法,好的法要輾轉相傳。

14. ★釋義經文:是諸人等,城邑鄉里宗親,知識好友等…輾轉至第五十人者,延續傳承聞經弘法,輾轉至第五十輩,方為校量。

(1)「延續傳承聞經弘法,輾轉至第五十輩,方為校量」:這些人不論在城市裡,不論在鄉村裡,為鄉親、為知識、好友輾轉在相傳「至第五十人者」。這樣一直延續傳承下去,聽經、弘法這樣輾轉到第五十輩,後輩再後輩,一輩一輩,這樣一直代代相傳。一直傳,有辦法傳五十代。這樣才開始表示這是很堅定,這個法這樣真正傳下去,才是叫做校量。

15. 【是諸人等,聞已隨喜】:諸人層層輾轉,代代相法,聞法已亦皆隨喜。【是諸人等】:即前父母宗親等人。

(1)「諸人層層輾轉,代代相法、聞法已亦皆隨喜」:這些人值得去校量,這些人能夠層層輾轉,代代相傳。這樣我們聽到,都要隨喜他。這些人,「是諸人等:即前父母宗親等人」,是我們自己,我們的父親也這樣傳,父親的父親,阿公也這樣傳,是法脈系統,就是代代相傳,一輩一輩這樣一直傳去。

(2)「慈濟法脈,帶帶相傳」:我們真的很難得,「這時候在做慈濟,你的孩子有出來嗎?」「有啊,我全家都有出來,這已經第一代、第二代了」。「我孫子也已經出來了,他也懂得去叫他的同學,要救人,投竹筒。第三代也出來了。就是像這樣一代一代一直傳下去,一輩一輩這就是說直的;一輩一輩,這樣一直下去,一代一代一直傳下去。這值得我們讚歎。

(3)「聞法已亦皆隨喜」:有的人總是出來,「我很熱心,告訴你們……」。回到家裡,就是已經與他的下一代要相融,就要與他的下一代一樣;出來與慈濟人一樣,回去與他的下一代一樣。這樣難道有傳嗎?若是沒有傳,實在就是讓人很感慨的地方。我們要如何「聞法已亦皆隨喜」?一定要一代一代傳,我們一定要隨喜讚歎。

(4)「是諸人等:即前父母宗親等人」:我們在讚歎,真真正正就是這樣。若能夠人人都有這樣,父母宗親都是這樣,一輩一輩,叔甥輩也這樣一直去,這就堪得讚歎。

16. 【聞已隨喜】:是在僧坊、田里處初聞法已從法會出之人,即時能演說,亦隨喜於心,喜為人說,復行輾轉教第三之餘人。

(1)「是在僧坊、田里處」:在僧團的裡面,聽法隨喜,哪怕一直到田中鄉里,當然我們也是要讚歎隨喜。這種是叔甥輩,或者是親戚,同樣這樣一代一代在做,我們都要很讚歎,很隨喜。

(2)「初聞法已從法會出之人,即時能演說」:或者是聽法了之後,還能夠出來,他又能夠趕快去傳給別人,我們若看到這樣的人,我們也都要隨喜。即時就能夠演說,我們也要隨喜讚歎他。

(3)「亦隨喜於心,喜為人說,復行輾轉教第三之餘人」:這種發心,歡喜,可以將法又傳給別人,這樣我們也要歡喜,這樣輾轉去轉教第三之餘人。

17. 【復行轉教;餘人聞已,亦隨喜轉教】:有復如是聞法輾轉相教,其餘聞說者,有復隨力轉教他人者。

18. 【如是輾轉,至第五十】:如是展布,次第轉教,人傳一人至第五十。此諸餘人聞已,心生歡喜,又復轉教四輩五輩,輾轉相傳,至一十二十,乃至最後第五十人。

19. 『其中說聽之人或高僧名士,良朋善友,或幼少老者,愚夫愚婦。其間相傳之處或茶坊酒肆,旅店遊場,或荳棚菜園,大路小徑,溪河漁舟。如斯輾轉相傳,漸傳漸遠,至第五十人。』

(1)「聽聞正法,隨喜讚嘆」:「其中說聽之人,或高僧名士」,這些傳、說法的人,聽法的人,不論是「高僧名士,良朋善友,或黃童白叟,愚夫愚婦」,或者是幼少或者是老人。不論是智慧不高,或者是平常的人。「其間相傳之處,或茶坊酒肆,旅店遊場,或荳棚菜園,大路小徑,溪河漁舟。」就像這樣,我們若能夠什麼樣的地方,都聽得到,我們就是要讚歎。

(2)「如斯輾轉相傳,漸傳漸遠,至第五十人」:不論在什麼地方輾轉相教,漸傳至漸遠,漸遠就有這個第五十人,這就是傳法。這傳法到底這樣傳是口傳、文傳、說傳,或者是如何呢?這都是重在聽、說。

20. 「最好的傳法:身體力行,是最好的經」:各位菩薩,真正自己去做菩薩,直接去救人,在人群中,人人一本經,那本經就是我們要與大家分享的真實的法。這菩薩的伴侶,看看人家如何發心?與我們一起是如何做?他帶我們如何做。而我們做的,對方是什麼樣的苦?這是最好的經,是真實經。真的需要的是我們身體力行,所以要大家時時用心,多用心。

*************
21. 心得,感恩上人開示。今日聞法,感觸很多,「荷擔如來家業」是每個佛弟子的本分事,是使命,知曉傳正法的重要性。從佛陀傳法給迦葉尊者,迦葉尊者再傳給阿難尊者,僅傳至第三代,剛強眾生就開始執著我見,開始「差毫釐,失千里」的憾事,寧可執著有形的「水老鶴」,而不願意認錯,不肯接受阿難尊者說明的「生滅法」。聽聞後,自己內心也是很悲傷。

就像如今社會無明網頻傳的現象,明知道許多報導常以聳動、不實的謠言,人們卻是愛聽,如飛蛾撲火,讓心迷失起疑,失去原本良善的愛心。

身為靜思弟子,謹記上人教導, 「最好的傳法:身體力行,是最好的經」,慈濟人秉持「行經」,精進聞正法,入人群的身體力行,發大心、立大願,弘誓傳法。共勉之。
回頂端 向下
 
2018/09/25晨語簡記(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