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1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譬喻謂如來常住不滅,
更應起佛世難值之想,
惹引起追慕修道之念,
是故以方便示現涅槃。
這是要告訴大家,「譬喻」,若說如來常住不滅,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到現在還在,或者是永遠都沒有滅,沒有離開人間。若是這樣,我們更應該起佛陀難值,難得在人間之想。因為人間這麼大,佛陀在一個遙遠的地方;我們若是佛弟子,遙遠的地方佛陀在,我們要再更珍貴。我們要常常「惹引起追慕修道之念」。我們的心應該要常常提起,提起思慕佛陀,遙遠的地方,佛陀能夠指點人生迷茫,如何能夠向於正道。這距離很遠。唉呀,很羡慕,佛陀在那個地方,我們若能夠更近一點,豈不是很好呢?這就是惹起了追慕佛陀之念。但是在佛陀身邊,真正在佛陀在世那時,大家會覺得:佛陀說法也就是這樣而已,差不多啦!所看的、所聽的也是這些。
所以佛陀有一段時間,開始就顯現出要度這些人,要向他們提起,讓他們起一種羡慕,讓他們起一種難得,所以他就以方便示現,表示將要涅槃了,大家若不需要,佛陀八十歲就要入涅槃;假使眾生需要,佛能夠住世一劫。但是那時候在身邊的弟子,阿難等等默然,所以佛陀認為眾生對佛法已經沒有好樂了,這分緣也就是這樣。所以,所說「八十入滅」,那就取在八十歲入滅了。「譬喻謂如來常住不滅,更應起佛世難值之想」,這就是佛陀在人間實在是不長,假使若是很長,我們也應該要很尊敬。佛陀在人間應該是要常住,這是我們應該要有。但是人生啊,遠遠的地方就會很尊重,近近的周圍覺得並沒有什麼稀奇。這是世間的常情,世間人就是這樣,凡夫就是這樣,這是很平常的。「是故以方便示現涅槃」,所以佛陀他為了要讓世間人,接近的人也是這麼的不珍惜,他就決定這樣取入涅槃。這是一個方便法。
《法華經.壽量品》曰:「為度眾生故,方便現涅槃,而實不滅度,常住此說法。」
其實,《無量義經》我們也看到了,《無量義經》我們也讀過、聽過,人人也誦過了《壽量品》。「《法華經.壽量品》曰:為度眾生故,方便現涅槃」。這段文大家都有看過,也聽過、解釋過了,大家也知道。所以,「而實不滅度,常住此說法」。佛陀這樣告訴我們,表面上你們看,佛一生一世是這樣結束了,其實沒有滅,是常住在人間說法。因為未來這個人間,佛法還需要應用在人間。所以,佛法應用人間就是表示佛還在世,佛的法身還在世,與眾生在一起。
從這段經文,我們就能知道,知道當我們珍惜他、愛護他,佛陀就還在我們身邊,還活在我們的心中;與我們同行、與我們日常生活,給我們無限量的智慧,給我們無限量的力量。這叫做佛的壽命住在我們的人間,也是我們的生命中。這就是佛雖然說是,名稱上說「涅槃」,這只是一個方便、一個名稱,佛的慧命,我們眾生若是有虔誠,實在是銘心刻骨啊!昨天說過了,我們若很虔誠,在我們的內心將知道的常識,轉入為我們的智慧,這叫做「轉識成智」。識,只是現在聽,現在了解,開始一天生活忙忙碌碌;生活回歸在人間,人我是非還是又卡進來在我們所認識的。「明明這樣是我對,我是要疊這樣才會整齊,你就偏偏說要排這樣,你的方式與我的方式不相合。」所以,為了這事情就對立,就產生這種的人我是非。
這就是我們凡夫,儘管早上才聽法,感恩啊,一項事情多一個人來做,減輕我們付出的份量。我們有努力,也代替我們幫忙分擔了,很感恩!我們若用這個心念,這叫做「轉識成智」。同樣要搬來這裡,要搬來那裡,會整齊,這樣就好了。不用你的方式是要疊高的,他的方式是疊低的。要搬這些東西,有重量,他若沒有來幫我們搬,而我們一個人,這些東西要搬多久才會整齊?感恩哦,有人來幫我一起搬。
這轉一個識,我的意識覺得:是這樣疊高起來,節省地方,而你偏要說放低一點較安全。到底是放低安全比較重要?還是疊高省地方比較重要呢?這兩個人都沒有錯,也有錯;放高的沒有想到危險,放低的沒有想到地方不夠大,所以彼此之間有爭執,這樣的知識各有偏差。而我們若是智慧,佛的教法他很圓融。互相,我想要如何來聽法?我聽法,我用心體解佛法,深心體解,聽了之後,我將我的法再說給別人聽。說給別人聽,還有人也在講法;別人說的,他說的法也很好,或者他講的大乘法比我更有利眾生,我應該趕快叫人去聽,這是一個很難得的機會,要趕快去聽。這種鼓勵人聽法,或者是很多人已經來聽了,我們自己雖然懂了,知道了,也得要隨喜來聽。
聽,坐在那裡聽;有人進來了,新的人來,我們就要將心顧好,希望他聽了之後心就會穩定下來。他趕快起來讓座,讓給剛好來初聽法的人,我們招呼他:「坐好,安心聽、來聽,有法師在講經。」我自己站在後面聽不要緊,又有人來了,我趕快再去招呼他。像這樣的心態,這麼的自然,自己修法,自己在傳法,聽人家在說法,我們又在法中起歡喜。要再成就人聽法心穩,我們要再看到人有要進來、不要進來,我們要趕快來招呼他,招呼自然他就進來,來增加聽法人的心。這種隨喜功德,這將我們的知識與智慧….,智慧是無量;智慧是能夠一個再一個不斷不斷產生,是對的事情它不斷產生,發揮他的良能。而我們的知識呢?就是想一項做一項,這項做又很不圓滿,只想其一,不想其二。人家來幫助我們,而我們在那裡與他計較,這叫做凡夫知識,與聽法之後法入心,那種產生出來圓融,能夠利益無量的人來接觸佛法,當然就不同了。
所以我們需要轉識成智,已經告訴大家了,佛陀也總是為世間人對法又沒有好樂,不懂得求法永住,這樣佛陀就要運用他的智慧,用方便來示現將要涅槃了。已經年紀大了,頭髮也白了,臉皮也皺了,牙齒也掉了,視力也不好,身體功能完全差了。年紀已經大了,將快要入滅了,差不多要涅槃了。用這樣來告訴大家。昨天的經文我們就已經看到,也聽了,總是佛陀他要用方便法。人間的法則是這樣,佛陀是超越法則。雖然他也順法則,會老、會病,但是佛他本身那個智慧是永恆,與天地間合而為一,哪有生滅呢?沒有生滅。
我們天地萬物真理沒有生滅,昨天的日子是這樣,今天的時間也是這樣,不論是颳風或者是下雨,時間同樣過,這時辰都是同樣。人同樣,生死,其實是永恆,我們都有分段生死。我開頭要講經時,開頭那段時間,也說很多「分段生死」與「變易生死」;凡夫,我們就是在這個分段生死中。長啊、短啊,隨著無常,長、短不知道,無常來時不一定會到老。我們要珍惜生命,做好應該在生命中能夠讓我們自由,方向要如何做?
我們的身體能夠讓我們做。我們若是心意偏差,從年輕開始就走著偏差的路,一旦無常來時,連接觸到真理,對的方向都不曾走過,真理都不曾接觸過,這樣就往生了。這意識什麼沒有帶去,還是帶著習氣,去了又再回來了,他的人生就是苦不堪。苦,由「集」,集過去的分段生死,無明、人我是非,因緣又再帶來,一層過一層,一直沒有落得聞法因緣,都沒有,所以一直在生死苦難中。我們聽聽從國外來,很多的國家生態不同,貧困苦難人很多,凡是慈濟人,我們有志一同投入人間菩薩,在任何一個空間承擔當菩薩,「菩薩所緣,緣苦眾生」,他們所看到的各類各形苦難的眾生。他們能夠在苦難眾生中去付出,因為菩薩的道場就是在苦難眾生中付出,拔除眾生苦。回來了,他們各人來分享。
世間,不論他的空間多大,有人的地方就是苦不堪,有菩薩的地方就是救苦救難。菩薩就是與佛有緣,不知道累生世之前,他已經有這顆菩薩種子布下,佛陀已經布下菩薩的種子。他在空間裡,不論在哪一個空間,就是有這個因緣,有再接受菩薩道的因緣,他輾轉又可以再去度眾生。他也是又能夠,集合一些菩薩,有志一同來做好事。每一年就會再帶人回來,讓他們見習、培訓、受證。見習、培訓、受證各類型不同,帶他們回來發心;回去,開始將他們帶入苦難的地方,幫助苦難的眾生,去見苦知福,啟發他們的發心,進來培訓。之後有志一同,就又陪伴回來受證。
最近我們很忙碌,國際間不斷有有志、有愛的人士陪伴新人回來。就像昨天,國際間有五、六個國家/地區的實業家,他們回來巡禮,來參加靜思生活營。因為遊覽車前前後後出去,後面出去的人就有這個因緣,坐在那個地方與師父分享,分享他是因什麼因緣進來,分享他接觸到慈濟之後,他的見解改變了,人生快樂了,付出歡喜了,發心立願從今以後他開始要做慈濟了。甚至有的人說,有一位年輕人說,他母親也在做慈濟,但是他最怕聽到慈濟。聽人說慈濟,他就想趕快閃,這樣也將近一、二十年了。他對慈濟沒有什麼反感,但就是很怕,怕被人拉進來做慈濟。這一次就有這樣的因緣,因緣成熟了,妹妹告訴他:「大哥,是不是這次你與我們一起去?」因為妹妹與妹婿已經走進慈濟,也已經受證。他很支持妹妹、妹婿來做慈濟,看他們做得很歡喜,這次妹妹、妹婿邀他,他也起一個歡喜心,就來了。才知道原來慈濟是這樣,很歡喜,他發心立願要將他的公司的人全都讓他們有機會進來接觸慈濟。從他自己本身,他願意告訴大家,從逃避慈濟到後來接觸慈濟,覺得比較慢了,已拖延這段長的時光。
還有另外一位也說,認識慈濟已經二十多年了,自己有因緣親身認識,朋友帶來了,回去就還是這樣停下來。那時候他也很佩服慈濟,朋友若邀他,他還可以付出,但是自己就與慈濟斷掉了。一直到現在,二十年過去了,他的太太告訴他:「有人說慈濟這個活動很好。慈濟本身就很好了,這次有很多人,有一些企業家都要去,也有人邀我們,我們就去。」他就覺得:好啦,陪太太出來走走。這次來了,從下機場開始,看到慈濟人整齊,接機、送他們到每一個地方去。他很感動,感動得就這樣一直要流淚,很感動。「為何這個團體這麼美呢?這些慈濟人怎麼這麼親切啊!」不是做作的,大家都是這麼誠意,所以他很感動。他站起來說:「後悔二十年間空過,現在感恩。」回過頭向他的太太說:「感謝妳,幸好有妳,有妳真好!」這也就是因緣。
太太也跟他二十多年了,為何到現在才鼓勵他來呢?他也會說:「到現在才邀我。」其實二十幾年前人家就邀你了,就是那個發心還沒有起。這時候起這念心,接觸到,發現這個團體人人真誠,這分浩蕩長的隊伍,將大家顧得很好。雖然很累,要照規矩,上下行動要照人家的時間、規畫,但很有紀律,卻也是滿心歡喜。這也是方便帶領人啊!他不知道,我來帶他,帶他走過我走過的路。這種不是為了自己,是隨喜。我已經走過來了,現在你肯發心,也要走這條路,「來,我陪伴你,我就是這樣這樣走過來了」,所以是真誠的心。而這,一輩子隨喜方便,不只隨喜,也能夠方便度人。因為我們是在臺灣,我們是在慈濟裡面,有志一同的志工聽到有外國的人,有幾個國家的人願意來臺灣尋根,我隨喜、我要來參加,參加做引導人的人,所以這也就是隨喜方便的功德。所以我們有很多隨喜方便可以做。
佛陀也時常教我們隨喜方便,他本身也是同樣隨喜方便,隨順眾生的因緣來人間,也隨順眾生的方便,他示一個涅槃。雖然佛陀他可以住世一劫,那個身體住世一劫,住世一劫是多久呢?從人壽十歲開始,人生百歲加一歲,再經過一百年再加一歲,一直加到八萬四千歲。又再經過一百年減一歲,一百年再減一歲,一百年再減一歲,一直減到人壽十歲。你們想這樣能夠住世多久的時間呢?(此一增一減,共計一千六百八十萬年,稱為一小劫)
他已經向大家表達過:「我的壽命可以住世一劫。」但是那時候,我們好像不需要,沒有人表達:「很好啊!佛陀能夠永遠在人間。」但這句話都沒有人說,大家的態度很默然、很木訥。所以佛陀這樣看,看三遍,大家都沒有反應。佛陀開始就宣示:「我在八十歲那時候將取入滅,現在的法,大家要趕緊快速聽法。」佛陀來人間就是一大事因緣要教菩薩法,菩薩法是在人間要及時把握,世間苦難偏多,天災人禍,人間無常,種種的苦難很多,人人要趕快發菩薩心,學菩薩法,入人群與眾生結善緣,人人都能夠成佛。
所以這個地方,「為度眾生故」,要讓大家起一個難值之想,要得到佛在人間不容易,很不容易才得到佛陀住世人間。佛陀已經向我們宣布了,到八十歲他就要入滅了。這時候要趕快提起了精神,要快精進,因為佛將入滅了。這就是佛陀的方便,要引起人人把握佛在世的時間,趕快用方便之法,所以叫做「方便現涅槃」。「而實不滅度」;佛的精神永遠無滅,去來自在,永遠無滅。只要人人心中有法,佛的法身就在你的生命中,所以「常住此說法」。他永遠在你的心中,只要你「轉識成智」,佛就在你的慧命中,永遠沒有滅。天地宇宙之間真理常住,永遠沒有滅。這大家要聽好、要想好,因為我們昨天也說過了,
複習經文:「見彼衰老相,髮白而面皺,齒形枯竭,念其死不久,我今應當教,令得於道果。」
現在佛陀已經衰老的相已經現出來了,順自然法則,就是衰老的相也顯現出來了。同樣頭髮也白了,臉也會皺了,牙齒也會掉了,這個形體也覺得比較乾瘦了,所以這種離死的時間已經不遠了。佛陀就說「我今應當教」,現在我的形態已經這樣,現在我要趕快積極來教育,讓這些弟子將這些精神理念很結實的穩定下來。所以,「令得於道果」,讓大家很清楚這是真實法,好好把握。這個法已經擺在這個地方,大家好好去爭取,好好去取著。這與我們前幾天所說的一樣。
好好用心,要不然聽法的人也老了。我們在〈信解品〉的迦葉尊者,這四位尊者來向佛陀請法,自己也表達了,說:「我們也已經年紀大了,我們現在才知道,還有永恆的生命、慧命存在。佛陀啊!原來我們是一個富家子,自己一直認為我們是一個貧窮人。原來我很富有,佛法、慧命是常住的,原來我的家裡有很多的寶藏在。」所說的「家」就是他的生命中,他的本家有這麼多的寶藏,自己脫離了自己的本家,去外面流浪,一無所有,勞苦一輩子。等待著本家,家裡父親尋尋覓覓在找這個孩子,終於看到孩子的身影了,趕快將他叫回來。這,那時候不就是佛陀用〈信解品〉與弟子在互動嗎?是啊,這時候換佛陀自己說:「我也已經衰老了,這個時候我也應該積極來看看弟子的精進,讓弟子好好提高警覺,準備要接法之時。」接下來這段經文再說,
經文:「即為方便說,涅槃真實法,世皆不牢固,如水沫泡燄,汝等咸應當,疾生厭離心。」
經文簡釋:
「即為方便說,涅槃真實法」;尋即以方便為人說,永滅無明塵沙惑煩惱,入於涅槃出世實法。
佛陀又這樣開始說,其實人生法則很快就衰老掉了。佛陀向大家表達,在佛的心境中,他是用方便說法;過去四十多年引導眾生進來,慢慢要將眾生,將這些弟子引入菩薩道來,就是用方便法的時間很長,現在要入菩薩法,這個時機已經不多了。所以現在還要再向大家說:「我將要入滅。」這也是一種方便,先結束這生。其實佛的生命是永恆,不是僅僅形體一劫;脫離了形體,那是永恆。所以脫離了這個方便身,回歸到涅槃,那是永恆的。涅槃叫做「大滅度」,已經沒有人間這種形相的變遷,沒有了。
因為來人間,佛陀要與人一樣,一樣有嬰兒的時代,有童年的時代,有少年、有中年、有老年。他現跡在人間,要與我們人都一樣的生態,「尋即以方便為人說」;所以這是一個方便現相在人間。這個方便的體相可以留一劫,但是大家不珍惜,沒有覺醒到,他就宣布與世間法則一樣,他八十歲就入滅,到永生。這種回歸到永生,就是大入滅了,沒有人間這種老、病、死相,就沒有了,叫做永生。「永滅無明塵沙惑煩惱」;已經沒有煩惱無明的生滅,他永遠都住在智慧的慧命中,就是在慧命中,沒有變遷,這就是「本覺」。「入於涅槃出世實法」;涅槃,也是入真如本性,是永恆,是永生慧命,生生世世他會再來,所以這叫做「涅槃真實法」。真正回歸涅槃,才是回歸真實的法,是沒有生滅。
人間有生滅,我們每天體內就是在新陳代謝。我們每天都在變,久久拿相片來看,說:「唉喲,我以前是這樣,現在怎麼會變這樣!」不是現在變,是每天每一秒鐘你都在變,不是現在才變,這叫做「行蘊」。人人生在人間沒有脫離行蘊,所以我們都在行蘊中。我們要能夠真正解脫,那就是「五蘊皆空」,這個行蘊也得要空掉,那個時候我們才真自在。所以,涅槃就是空掉一切,這些煩惱無明,色、香、味、觸也都沒有了,色、受、想、行、識也都沒有了,這些五蘊、五塵、五識都沒有了,這是回歸到永恆、永生,沒有生滅,叫做「涅槃」。涅槃是回歸真實法,這就是佛的慧命。我們眾生要追求的慧命,正是在這裡。
所以,「尋即以方便為人說」。他只是來人間,用方便法來應眾生需要;現在也應眾生「不需要」,所以他也方便入涅槃了。因為這樣,用這個方法來說法,提醒大家人生是無常,連佛陀都同樣,都在無常的法則中,到八十歲也得要入滅了。所以,「永滅無明塵沙惑煩惱」。佛的入滅,是永滅無明塵沙惑的煩惱。我們的煩惱非常多,好比塵沙一樣,全都是在無明中,很辛苦。所以,我們的什麼在苦?「唉喲,煩惱苦啊!」真的苦難很多。所以佛陀入滅了,他就是用方便取入滅,也是方便來人間。所以生與死就是方便法,這是佛陀的境界。
經文簡釋:
「世皆不牢固,如水沫泡燄」;世皆不牢固,譬喻此身無常無堅固,瞬時速朽之法。一切世間,皆非堅固,譬如水泡陽燄。
所以,「世皆不牢固,如水沫泡焰」。這世間全都是,沒有一個是永恆的,沒有一個全都在人間不生不死,世間沒有讓人不死的良藥,還是有生死。所以,在世皆不牢固,世間沒有一項是永恆的,是永遠不消滅的,沒有。「譬喻此身無常無堅固,瞬時速朽之法」;譬喻這個身體是無常、無堅固,瞬時就迅速在朽掉,就一直朽爛掉了,就老了,也是這樣不斷邁入了老、壞。木材它也是在無形中朽壞,再好的木料,它無形中也慢慢會爛、會蛀掉。鐵,同樣久了也會爛、也會生銹,也會壞掉。同樣,世間不堅固,這些爛與壞,不是一時的,是瞬時,每個時間、每個時間連連接接,很快就讓它一直一直腐敗掉了。所以,「一切世間,皆非堅固,譬如水泡陽燄」。總是這樣過眼雲煙,就是過去了。
*身如聚沫,如泡沫不可觸摩。身如水泡,速起易滅,不得久住。身如熱燄,如渴生愛著。
所以,「身如聚沫,如泡沫不可觸摩」,好像那水沫一樣。我們若看到水在流,若有石頭或是什麼東西將它阻隔著,乇自然就會起泡。水泡起了,看到水泡在水上,外面的光影,光線一照下來,有好幾種顏色,看了很美,很耀眼、很亮,又有色彩。想用手去撈它一下,手動,觸到就破了,同樣的道理。所以,就像泡沫一樣不可觸摸,你看到它很快就滅掉了。「身如水泡,速起易滅,不得久住」;身就是好比這樣一樣,很迅速起滅,我們的身體也是分秒中在新陳代謝。不論是什麼樣,好的細菌、壞的細菌,不斷都在代替,所以生命就是這樣。我們在大乾坤之中,人等於是大乾坤之中的小蟲一樣。在我們的身體內,同樣對那些細菌而言我們也是一個大乾坤,讓那些小乾坤,那些小生命在我們的身體裡面。而我們人會破壞大自然,這些小生命同樣也會破壞我們這個小乾坤,同樣的道理哦!大家要很用心去體會。所以,人生不久住,就像草露風霜不久長,就像燈光,燭火在風中也沒有常常點得了,大家要很清楚。「身如熱燄,如渴生愛著」;好比人間的苦,就像在大豔陽天,光是要求一杯水來喝都難。若用心去體會,真的是苦難偏多。
經文簡釋:
「汝等咸應當,疾生厭離心」;世態事相如是塵沙煩惱不息,無明惑不息,知苦因集,應疾遠離。
所以,「汝等咸應當,疾生厭離心」。佛陀趕快警惕我們,不要再沉戀在人間。「我的生意要做大、再更大。」也有人說:「我要做善事,但是師父,您就為我加持,讓我生意很成功。」這不敢保證啊!這,有賺錢才要來做好事,那就很難等了。我們看到苦難就盡心力,我也這麼說:「五毛錢就要做全世界的善事。」想當初就是這樣。都沒有錢,錢在哪裡不知道,我就要蓋醫院,只僅僅一項──信己無私,信人人有愛。我要做這項事情,我沒有私心,我相信人人有愛心會來會合。只要我們的心完全沒有私念,自然大家的愛心會合來,力量就大。這同樣的道理。
所以我們在人間不是醉生夢死,來人間,把握生命,有因緣可做,我們要趕快做,做就對了。所以,因為「世態事相如是塵沙煩惱」,世間事相就像塵沙煩惱,如有人坐在那裡說:「我要賺錢。我在做生意,我要擔憂很多,我要分攤掉很多的時間。我為了要賺錢,所以我才會這麼擔憂。」「賺錢是為了要做什麼?」「要做善事。」真的嗎?你的億萬元中,叫他:「你捐一萬元。」都難啊!「再考慮看看。」你若是有十元,叫你:「你是不是出一元?」他說:「沒有問題!」愈少錢愈好捐,愈多錢是愈難捐,所以「富貴學道難」,人生的心態真的就是這樣。這世態事相就是這樣,你為了要得更多、再更多,這塵沙煩惱很多了。
「無明惑不息無休止」;無明惑不息不休,你若要再做更多,你的無明,那個惑念,世間有很多讓你不了解的,你做愈多,不了解的事情愈多,所以無止息,不止息、無休止。「知苦因集,應疾遠離」所以,知苦是因為集來的因。集來的因,所以我們會苦,受報會很多。這輩子已經是煩惱重重了,來世無明煩惱會更多,又再失去了善緣;沒有善緣,苦難的緣再扭絞下去,這個人間難怪說氣候變極端,氣候在變遷,人禍不斷產生。這就是因過去生中有造這樣的惡因、惡緣,來到這生中,不是因為天災,便是因為人禍,受苦無量啊。各位,我們真的要好好把握人間,要好好時時多用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