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8/10/25晨語簡記《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8/10/25晨語簡記《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Empty
發表主題: 2018/10/25晨語簡記《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2018/10/25晨語簡記《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Empty周五 10月 26, 2018 9:31 am

20181025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累生塵劫因行蘊牽,
受虛妄相聲塵繫縛;
解脫無明煩惱枷鎖,
心口常時持讚揚法。

好好用心,體會、了解。「累生塵劫因行蘊牽」。我們到底是出生幾生,時間多長久了?我們不知道。累生累世,生生世世煩惱一直纏著而來,一層一層的時間,煩惱愈來愈多,因為我們眾生一直就是在無明中。人與人所結的緣,計較愈多,彼此之間將情愈拉愈長,這是覺得人生所以這麼的冷漠,彼此之間這麼多的口舌,彼此一直牽纏,這實在是很無奈。簡單的幾句話就能夠相通、能夠清楚、能夠明瞭了,但是就因為這個聲音、口氣,總是彼此之間的這個情就愈纏愈結愈深,這全都是我們說話,到底是說清楚了呢?還是不清楚呢?了解了呢?還是不了解呢?就是在那裡牽纏。這累生世就在我們心中、我們的意識中,總是一直纏,臺灣人說「膏膏纏」(糾纏不清),就是這樣一直纏下去,時間拖多久,纏的事情愈多。

所以,「因行蘊牽」;行蘊,大家都要很注意行蘊,行蘊在我們每一天的每一秒鐘;行蘊,我們自己的身體一直隨著行蘊不斷磨滅掉了。是日已過、是時已過、是秒已過,我們的生命隨著時間這樣過,卻是我們的業力、煩惱無明也是隨著行蘊在增加,我們隨時都在時間中製造無明,在時間中增添煩惱。時間,我們若沒有把握好,我們的心念絲毫偏差,若這樣我們就受行蘊將我們纏住,無明就愈來愈多。

同這個時間,利用生命,把握時間,菩薩道路我們若對準的走,我們就愈走愈進步。我們與眾生說的話,人人互動,緣是愈結愈深,結很深的好緣;這種累生世有緣、好緣不斷累積,這就是時間。所以會常常告訴大家,「差毫釐,失千里」,這個意思就是時間與我們的心靈動向,時間是將我們的生命一直磨滅掉。而我們的心若一點點不準,我們的煩惱就愈纏愈多;我們若心向力對準了,我們就是把握時間,利益眾生,與眾生結好緣,來生相度。

這我們要好好用心,要記得「累生塵劫」,表示時間很長久,時間愈長愈久,塵、煩惱就愈卡愈多。我們若哪一個角落,時間愈久沒有去打掃,灰塵就會愈來愈厚,這是同樣的道理。而我們因這個行蘊,因為時間愈拖愈久,自然我們好、壞緣就是在這個地方增加。而我們的生命沒有好好把握,失去了很多度生的緣。我們若是方向不對,生命愈長,造罪就愈深,不知大家聽得懂嗎?總之要好好地把握時間,利用生命,方向對準,要分秒不空過,就是這麼簡單,時時告訴過大家。在裡面生活要好好去用心,就是注意我們每天日常生活,分秒時間。

「受虛妄相聲塵繫縛」。我們在這個當中「行蘊」,時間愈過愈快,我們所造作的業愈增愈多,所以這是從哪裡來呢?就是受這個虛妄相。虛妄啊,我們人生才多久呢?計較什麼?我們全都是沒有一個定相,這已常常說過,昨天的我豈是今天的我?不是了。是因有那個微細的蘊,很微細那個行蘊,很微細。所以每一天的新陳代謝,每一秒鐘被磨滅掉,大家都沒有感覺。世間的形象無時不刻都在變,所以有變了就是虛,所以叫做「虛妄相」。東西久來都會變,就像,「來,這項東西,你幫我看一下。現在電腦怎麼又卡住了?」就說:「現在又更新了。」「唉呀,常常在更新。」我們不知不覺,現在科技發達,這麼發達的科技在哪裡在更新呢?多少人手拿著這個平板,才記得沒有多久,一段時間後又要更新過。這在多遠的地方更新呢?我們不知道,隨時都在變化。

也是很不可思議,它能夠將很多的東西、文字等等,能夠將它累積、累積,這些文字若要用紙張來印刷,可能好幾個大空間你放上去都放不下,但是在這個地方他將它濃縮。科技,到底這些東西將我拿去哪裡?常常就是這樣在問:「這些東西我寫好的怎麼去哪裡了?來啊,趕快來幫我看。」「有啊,還在。」「在哪裡呢?」開出來,果然還在。但是這是這樣多變化,「有啦!還在。」「在哪裡啊?」看不到,沒有實體,它是幻化。這時候科技已經將這些東西都幻化掉了。

在我們的心念,我想到要這樣寫,這心念也看不到,心念拿出來,寫了;寫了在裡面,到底有多少?昨天晚上他們就說:「很多哦!」「到底多到什麼程度?我明明有寫進去,到底要再去哪裡找出來?」這實在是很難,很難,愈來愈幻化,一直虛妄掉了。自己的東西,我到底想多少?我到底寫多少呢?以前還有實體,去翻一翻很實在,拿來看還可以看,現在已經是無形無相可看。你想,這豈不是虛妄相,無形無相,你明明就有放進去,到底這些東西又在哪裡?所以聲塵也是一樣,我現在在這裡很出力在說話,他們也能夠同樣在這秒鐘,已經在無數百公里外,無數千公里外,現在測不出來的公里數,我這樣的聲音,他們都已聽到了。精進的菩薩,要聽師父來說法,他們一大早,天未亮就要去集合,在一個定點的地方,他們同樣與我們現在一樣,坐著聽,同樣。

兩天前,苗栗的菩薩回來就這樣告訴我:「我們每天都在薰法,雖然我們園區在改建,有地方用到沒地方,我們一天都捨不得漏掉。我們去向工務組借一個角落裡,很簡單也還會漏水,我們也是沒有停歇。」就在PowerPoint的簡報中就放出來了,果然在這麼簡陋的地方,大家在那裡在聽法,很認真做筆記。像這樣,他們也很認真。這個聲音,他們就是要聽到,聽到他們才有辦法筆記,臺灣是這樣,離花蓮還很遠的苗栗;但是離開臺灣又是多遠呢?無法去算計,多少地方在聽?遠隔多少千公里,他們也聽得到,這是聲塵。這個聲塵,也是受現在科技這樣在傳播。其實不要說在很遠,現在在這裡,這個機器在哪個地方出狀況,我坐這裡,你們坐在前面,可能連在這個空間裡面,想要聽清楚都難。現在科技卻能連貫起來,無數千公里他們同樣能聽到。

所以這個聲塵,聽到歡喜這個法,「哦,師父說的這些,我們平時做到了,原來這就是法。」大家法喜充滿。「哎呀,過去不知道,我現在開始要改了。」轉變一個人生也是皆大歡喜,這就是經過了聲音來聽法。但是有的人與人之間,互相聽到,一句話掛礙,聲塵將我們纏住,一句話放不下,聽來的放不下;自己說出去的也不安心,這全都是聲塵。所以說「受虛妄相」,以及「聲塵繫縛」,這在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們都看得到的,都聽得到,我們都受這些將我們纏住,縛住,這是我們的人生。那要怎麼辦呢?聽法,了解了之後,那就是「解脫無明煩惱枷鎖」。我們若聽法,自然就放下了,道理我清楚了,煩惱無明的繩索,我們就將它解開了,解脫了。

有的人過去一直放不下、放不下。道理清楚了,哎呀,放下了。讓他放不下的也解脫了,自己放下,煩惱的繩索也解除了,這豈不是皆大歡喜?這就是得到法之後,我們開解了我們的心,這就是解脫了,「解脫無明,煩惱枷鎖」。其實這麼快,轉一個心念就過了。所以「心口常時,持讚揚法」,我們自己要常常記得,不要話說了之後再來後悔,讓煩惱纏在心裡,我們要常常訓練,訓練如何能夠常常來讚揚法。我們現在的〈隨喜功德品〉,豈不就是教我們要如何去多讚歎法,隨喜讚歎的功德我們應該也知道了。所以,這段文又說,

*菩薩以六度圓俱,故聞聽返妄入真,是則謂聲塵解脫,須臾聞歡喜得福。

「菩薩以六度圓俱」,我們人人都在修菩薩行,所以菩薩六度圓俱,六度萬行。我們在世間一切都能夠圓滿,修菩薩行者入人群,一邊學一邊勸人,這叫做「學菩薩法」。在人群中有苦難,我們盡量把握時間,應用物質去付出,捨棄我們的貪念;付出,付出的,能夠解脫眾生的苦難,這就是六度萬行。

千層萬般人間苦,我們也得要用心、用法去對治,這都已經經歷很久了,方法很清楚,所以叫做「六度圓俱」。我們在人群中無掛礙,不論是什麼樣的境界;順境、逆境,我們心都能很圓融面對。所以「故聞聽返妄入真」,我們將這個妄移開,心就是要趕快回歸真如本性。我們的妄念無明,剛剛說過了生生世世、重重疊疊,現在菩薩行若走過來了,我們都知道這原來都是虛妄相。清楚了解了,我們所聽的世間雜音,一聞就能夠清楚了解這是虛妄的雜音,我們將它去除。這是真實法,我們要很珍惜。能夠珍惜真實法,我們就入真了,我們的真如本性讓我們找到了,而將這些妄念、煩惱無明一併掃除掉。所以,聽法,聞或者是聽,掃除煩惱,我們回歸如來本性,這是我們平時真正要用心。

對的,我們用心將它拿來利用。現在常常聽到「志工早會」,有的常住師父他們也會利用在現代,現在,懂得在早上講的法,現在遇事相,能回歸過來,這樣再來做分析,勸人:「我們不要這樣。有人這麼好,你看,有事情,及時愛的心量,人很多,及時在付出。原來社會有這麼多好人。」這也懂得及時將它用上去,這就是讚歎。將這些世間相很清楚,這就是返妄,自己的內心很了解,這叫做回歸真如。到底自己有沒有了解呢?或者是這樣,就是利口辯才呢?這就只有自己才有辦法知道。若說得很好,內心還是有煩惱,還是同樣在這樣,在被纏縛之中,所以我們要好好法入心來。

「是則謂聲塵解脫」,我們若懂得聽法,無明的將它去除,真實法放在心裡,這樣就是「聲塵解脫」。聽得很清楚,因為我們入人群,人看多了,聲音也聽很多,是真是假我們都很清楚,所以這個聲塵,從虛妄的聲音成為了真實法,讓我們能夠很清楚,這叫做解脫。因為有聲,所以我們才能明白。聲音,若是去傳播妄言、綺語、兩舌、惡口,用這種形態來傳聲音,就是無明煩惱愈纏愈多。而我們若同樣是這個聲塵,這個聲音完全來自分析道理,道理講清楚了,我們的煩惱也解除了。這同樣都叫做聲塵,有的聲塵讓我們解脫,有的聲塵讓我們無明煩惱。

所以,不論是什麼樣的聲塵,是真實法,「須臾聞,歡喜得福」。我們是要去聽那些無明煩惱的聲塵,或是要聽這真如實理,真實法的聲音呢?若是真實道理的聲音,若聽到、接觸到,心開意解,煩惱去除,佛法放在我們的心,我們來生來世,或者說這輩子我們就轉變了。道理通了,也徹了,了解了,自然世間的煩惱我們不在意,將它放下了,這樣時時都是歡喜。所以,「歡喜得福」,因為我們了解法了,我們所做的都是為人生造福,這是從聽法而來,要用心去體會。說這麼多,無非也要讓大家知道我們最近一直說要如何勸人來聽,要如何來聽法,聽法有什麼樣的好處。我們聽法能夠去無明,回歸真實,真如的本性來,所以他有功德。看前面的偈文,

複習經文:「若有勸一人,將引聽法華,言此經深妙,千萬劫難遇,即受教往聽,乃至須臾聞,斯人之福報,今當分別說。」

這我們昨天說過了,只要我們能夠勸人:來聽《法華經》。《法華經》是成佛之道,我們要學做菩薩,我們要學成佛,就要來聽這部經。這部經就是很深、微妙的法,我們要好好去聽。這是千萬劫難遇的,因為很長久在聽法,很難得聽到這麼的深奧而且這麼的分明,讓我們了解學佛如何才能夠真實法入心,這是很難遭遇。」而聽到人家在勸我們去聽經的人,也說:「哦,這這麼難得,來,我跟你去聽。或者是你告訴我,是在哪裡聽的?」這「即受教往聽」,所以聽了之後,很短的時間聽到了,他歡喜,開始聽就歡喜了。這個人很有善根,應這個根機,他一觸就明白了。他自己知道方向要如何走,去造福人群,所以這個人很不簡單。現在再下來的文就是分別要為我們說清楚。不是這品,這品將要結束,再下去還是會為我們解釋。《法華經》是有次序。

複習經文:「世世無口患,齒不黃黑,唇不厚褰缺,無有可惡相,舌不乾黑短,鼻高修且直,額廣而平正,面目悉端嚴。」

所以,還是昨天說過的,「世世無口患,齒不疎黃黑,唇不厚褰缺,無有可惡相,舌不乾黑短,鼻高修且直,額廣而平正,面目悉端嚴」。這就是在告訴我們,我們若是能夠常常勸人聽經,常常讚歎別人,這個人有因有緣,當然他就有果有報,這個因緣果報,他來生將「世世無口患」。他就能夠生生世世無口患等等,牙齒等等都很整齊,嘴唇也是這樣剛剛好,沒有欠缺。「無有可惡相」,讓人看到就是很有緣、很歡喜;說話嘴不乾,說話也很流利。所以這我們就要知道如何修口業。而且面相,「鼻高修且直」。這鼻子,五官中最明顯的就是鼻子,鼻子的作用也很多,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呼吸,也是要靠鼻子,它有相、有功能。所以,「額廣而平正」,額頭都很展開,沒有這樣皺皺的,臉總是這樣很端嚴,這就是過去的經文。下面接下來就又這樣說,

經文:「為人所喜見,口氣無臭穢,優缽華之香、常從其口出。若故詣僧坊,欲聽法華經,須臾聞歡喜,今當說其福。」

經文簡釋:
「為人所喜見,口氣無臭穢」;其身莊嚴相,甚是可貴,實不可得,為人所喜見。以口善故,以常時隨喜讚揚,聞修勸聽無間,故無有穢氣。

這個人他的這個臉孔,一張臉七個孔,就是我們在這個面相之中,之前有缺陷的,只要我們常常讚歎、說好話、勸人聽經,自然人「為人所喜見」。大家都會變得很有人緣,今天見面,又希望明天能夠見面,常常見面。互相在說話,話很投機,沒有礙到耳朵,我們聽來都很順。「口氣無臭穢」;所以口氣很好,當然這個地方說沒有臭穢。有的人說話等等,到底如何說話,人家怎麼聽怎麼歡喜,那個氣氛也會很好。

所以,「其身莊嚴相」。不只是一張臉孔,我們要接近人,讓人覺得這個身很莊嚴、很乾淨,說話的口氣等等都覺得很清淨,所以「其身莊嚴相」,都沒有缺點。「甚是可貴」,真的是很可貴。「實不可得」,很難得,真的是很難得,要能夠有這麼具足的整個面相、身體,能夠這麼清淨,相貌這麼好,真的是甚是可貴。這是富貴相,很希妙的這個形相,「實不可得,為人喜見」;這很難得,為人所喜見。所以,「以口善故」。就是因為我們口善、沒有惡口,都是勸人好、勸人聽經,自己也會說也會勸人去聽。

或者是很多人的煩惱,我們能夠替他勸解,讓他打開內心的憂鬱、煩惱,這全都是「口善故」。「以常時隨喜讚揚」。平時就是為人隨喜、為人讚歎,讚揚大家:你們說得好,而你也聽得好,你也做得好。常常這樣讚歎人。自己是「聞修勸聽無間」;我們自己也在聽,自己也在修行,還勸別人去聽,不間斷時時都是這樣。因為我們有口可以發出聲音,這我們都做得到,很容易,這是一個修養。能夠時時口善,自己說法也勸人去聽法,這樣不間斷。「故無有穢氣」,嘴巴就不會這樣臭等等,口氣會很好。

經文簡釋:
「優缽華之香、常從其口出」;口氣常出如青蓮華香。亦云優缽華。

「優缽華之香、常從其口出」。所以,「口中常出如青蓮華香」一樣,青蓮花叫做「優缽華」。這就是我們要好好用心去體會。就像過去在阿育王的時代,因為他信佛,他很喜歡供養。「昔育王請僧入宮供養」;有一次他請了很多的僧人,不論是年輕或者是年紀大的,他都很恭敬將他們請來皇宮供養,自己本身也出來親自供養。

「有一比丘,名優缽羅,口中乃出優缽華香。王疑比丘年少,何以口中含香?」;其中有一位比丘,國王靠近他的面前來,親手要供養,他一開口,向國王低下開口時,為何一陣很優雅的氣味?有香氣,這個香氣無法形容,非常的幽香,很香的氣味。這位國王他內心就懷疑:這個比丘還這麼年輕,為何嘴中一直含著什麼樣的香氣,含在他的嘴裡?他就這樣想。就告訴大家:「這位比丘……。」以前有制度,幾歲到幾歲才能夠享受什麼。「這位年輕的修行者這麼年輕,怎麼能含這種的香氣?」國王心想,口就說了出來。這位比丘就趕快向他解釋:「不是,我嘴裡並沒有含什麼東西。」

「即敕水洗。洗已倍香。王曰:久近含此香也?」;國王就不相信,「來,來,來,拿水讓他漱口,裡面若有含著什麼樣的香氣,漱口漱出來。」他一漱再漱,總是這個香氣還是一直從口中出,國王就覺得很不可思議。「比丘曰:非也。過去迦葉佛時,人壽二萬歲,時我為高座法師」;這位比丘就開始說:「不是我嘴中有含什麼樣的香氣,沒有。」他說,過去的因緣就是在迦葉佛的時代,那個時代人壽二萬歲,那時候也有在講法;迦葉佛說法時,那時我也在座,甚至我也在高座上的那個地方聽經。

「讚揚佛法,故無量億歲」;我同樣在那個地方,因為我在高座,也在那個地方讚歎,聽法之後,讚歎佛的法是真實微妙,讚歎人人要來聽法,這個時間過程很久,在這個法會中。甚至離開法會也會時時讚歎佛法難遭遇,時時勸人去聽經。這是我過去在迦葉佛時代,從那個時代開始,一直以來,我生生世世就同樣沒有離開這個道,同樣修法,也自己自持、自說,勸人聽聞,我過去就是這樣過來的。

「其口常出此青蓮華香。王聞如過去因緣,益加敬服」;國王聽了之後,又反覆兩、三次叫他漱口,果然嘴裡什麼都沒有,香氣還是一陣一陣出來。又聽到他這樣解說過去,他相信了,愈是覺得恭敬,恭敬因緣果報,修行果然不差,這就是他一段證明。證明聽經聞法,就能這樣口氣常香,沒有口臭的相,所以這是我們要學的。「譬喻如今勸人往聽,又復讚此經深妙,得如是福報」;因緣果報,今生常常讚歎法,來生我們也時時能說法;不只時時能說法,又是口氣不臭,這就是我們要修行,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報。所以,下面接下來,

經文簡釋:
「若故詣僧坊,欲聽法華經,須臾聞歡喜,今當說其福」;往詣僧伽住處,聽聞法華經,須臾聞法歡喜,而今說其所得福難量。

「若故詣僧坊,欲聽法華經,須臾聞歡喜,今當說其福」。這段文就是這樣說過來。「往詣僧伽住處,聽聞法華經」;到僧坊去,就是這樣聽,勸人去聽;聽到,哪怕是短暫的時間他也很歡喜,就像這樣這就是有福報。勸人的人有福,聽經的人有福,這就是福報。「須臾聞法歡喜」,不論是在出家人的地方聽,或者是在一般地方聽,現在聽就起歡喜心,須臾就是很短暫的時間,這樣一觸就歡喜,心轉了,煩惱開了,自然放下一切,所得到就是滿心歡喜,法喜充滿,這功德就很大。

「而今說其所得福難量」;所以,佛在這個偈文之中說「今當說其福」。現在開始大家若清楚,就能夠去分析,宣揚佛法,勸人聽法,這個功德很大,很難量。那個功德的量到底有多大呢?實在是無法去估計。這就是《法華經》隨喜功德,我們要很清楚。聽經,這個聲音是從人的口中傳出來,聽是聽入我們人人的耳根,人人的耳根與聲塵接觸,是真實法轉變我們的心。我們過去就是滿心煩惱,現在聽法之後,轉一個念去除煩惱,放下了我們這個心,無明的繩索我們都將它放下,解開了,這就是聽法的好處。

甚至佛法永遠永遠就是經千古而不變,在人的生活中能夠時時引導人人向善,解開了人間困擾。世間人禍、天災等等,不就都是從人開始造作?人會開始造作是因為我們的心,心塵、煩惱,累生累世我們的心卡著很多無明煩惱,長時間這全都是一念心起。所以這念心起,也會鼓舞人去開發、破壞山林等等,這是對天地間的污染以及破壞,這也是從聲塵不斷去鼓舞,累積時間,一開始小小挖一個洞,之後變成了整座山都被推平了,這是同樣的道理,都是用時間。

那麼我們好好聽法,將道理聽進去,不只是不破壞還能夠保護它。人一張嘴吃盡了天下眾生命,告訴大家:什麼東西很好吃,是在哪一個地方、哪一個地方。還記得嗎?過去有一位菩薩很想要來修行,她想通了要來修行,但是太慢了。在癌症末期時常常都在懺悔,在醫院一直告訴人家:「不論在法國、英國,有一道菜,我聽到了,搭飛機專程去吃這道菜。」一直常常聽她在敘說過去。她的因緣果報,自己懺悔,在醫院裡面不斷不斷說她過去人生。這是為何?怎麼會這樣一直沉迷下去,只是聽人說,自己想要享受,想要去試試看。我們人的無明難道不就是這樣來的嗎?所以長久的時間就這樣牽纏著我們,造業愈來愈深,在虛妄相之中在那裡沉迷。

各位菩薩,我們真的要解脫,要解脫無明。這些聲塵我們若都清楚,我們要取著清淨真實理的聲塵去追求,不要還在污染聲塵中,還在那個地方在滾絞著這些無明,這很可怕。我們人生,唯有人身可以得法,離開人的身體,人道離開了,若萬一在畜生道那就無法可聽了。我們要相信。阿育王他也說:「唉呀,因果啦,奇妙啊,妙在因緣果報!」聽,真要自我警惕,同樣的道理,聽法就是要自我警惕。福報,福,有多少福?有警惕心,自然喜於聽法;聽了之後明白道理,也樂於為人說法;能夠為人說法,再勸人,有這樣深妙的法,你要再聽,這不就是淨化人心、祥和社會,自然天下就減少災難。所以僅僅一個聲塵,我們就能夠往那個聲塵的方向,去找出業力或者是功德。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啊!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8/10/25晨語簡記《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8/10/25晨語簡記《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2018/10/25晨語簡記《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Empty周五 10月 26, 2018 9:32 am

[2018年10月25日上午5:20]農曆九月十七日,(僅德松個人筆記參考。請多指教,感恩。)

《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靜思清澄(法髓)妙蓮華,慈濟人群菩薩道

1. 《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經文:【為人所喜見,口氣無臭穢,優缽華之香、常從其口出。若故詣僧坊,欲聽法華經,須臾聞歡喜,今當說其福。】

2. 上人手札:「累生塵劫因行蘊牽,受虛妄相聲塵繫縛,解脫無明煩惱枷鎖,心口常時持讚揚法。菩薩以六度圓俱,故聞聽返妄入真,是則謂聲塵解脫,須臾聞歡喜得福。」

(1)「累生塵劫因行蘊牽」:用心,體會、了解。我們到底是生幾生世了?時間多長久了?我們不知道。累生累世,生生世世煩惱一直纏來,這一層一層的時間,煩惱愈來愈多,因為我們眾生一直就是在無明中。人與人互相所結的緣,計較愈多,彼此之間互相將情愈拉愈長了,這是覺得人生所以這麼的冷漠,彼此之間這麼多的口舌,彼此一直牽纏,這實在是很無奈。

(2)「凡夫,在纏如來」:簡單的幾句話就能夠相通了、能夠清楚、能夠明瞭,但是就是因為這個聲音、口氣,總是彼此之間這個情就愈纏、愈結愈深,這全都是我們說話到底是說清楚呢?不清楚呢?了解呢?不了解?這就在那裡牽纏。這是累生世就在我們心中、我們的意識中總是一直纏著煩惱,時間拖愈久,纏的事情愈多。

(3)「因行蘊牽,是『日』已過、是『時』已過、是『秒』已過」:行蘊,大家都要很注意行蘊。「行蘊」是我們每一天的每秒鐘,行蘊,我們不斷自己的身體一直隨著行蘊磨滅掉。是『日』已過、是『時』已過、是『秒』已過,生命隨著時間這樣過,卻是我們的業力、煩惱無明也是隨著這個行蘊在增加,隨時在時間在製造無明,增添煩惱。時間,我們若沒有把握好,心念絲毫偏差,就受這個行蘊將我們纏住,無明就愈來愈多。

(4)「利用生命,把握時間,與眾生結好緣,來生相度」:而同這個時間,利用生命,把握時間,菩薩道路我們若對準走,我們就是愈走愈進步。與眾生說的話,人人互動,緣是愈結愈深,很深的好緣;這種累生世有緣、好緣不斷累積,這就是時間。所以會常常告訴大家,「差毫釐,失千里」,這個意思就是時間與我們的心靈動向,時間是將我們的生命一直磨滅掉了。而我們的心若一點點不準,我們的煩惱就愈纏愈多,而我們若心向力對準了,我們就是把握時間,利益眾生,與眾生結好緣,來生相度。

(5)「分秒時間,累生塵劫」:這我們就要好好很用心,要記得,「累生塵劫」表示時間很長久,時間愈長愈久,塵、煩惱就愈卡愈多。我們若哪一個角落,時間愈久沒有去打掃,那個灰塵是愈來愈厚,同樣的道理。因這個行蘊,時間愈拖愈久,自然我們好、壞緣就是在這個地方增加。若生命沒有好好把握,失去了很多度生的緣。我們若是方向不對,生命愈長,我們就造罪愈深,不知大家聽得懂嗎?總是好好地把握時間,利用生命,方向對準,要分秒不空過。就是這麼簡單,時時告訴過大家了,其中好好去用心,就是注意我們每天日常生活,分秒時間。

(6)「受虛妄相聲塵繫縛」:在這當中「行蘊」,時間愈過愈快,所造作的業愈增愈多,這是從哪裡來呢?就是受這個虛妄相。虛妄啊,我們人生才多久呢?計較什麼?全都是沒有一個定相。這常常說過,昨天的我豈是今天的我?不是了。是那個微細的蘊,很微細那個行蘊,很微細。所以每一天的新陳代謝,每一秒鐘的磨滅掉了,大家都沒有感覺。世間的形相無時不刻都在變,所以有變了就是虛,所以叫做「虛妄相」。

(7)「行蘊,三理四相,科技快速變化」:這東西久來都會變了,就像,「來,這項東西你幫我看一下。現在電腦這是為何又卡住了?」就說:「現在又更新了。」「唉呀,常常在更新。」我們不知不覺,現在科技發達,這這麼發達的科技在哪裡在更新呢?多少人手拿著這個平板,才記得沒有多久,再一段時間又一直更新過。這在多遠的地方更新呢?我們不知道,隨時都在變化。

(8)「世間科技,有為法,成住壞空」:也是很不可思議,它能夠將很多的東西、文字等等,能夠將它累積、累積,一個小小的平板電腦裡。這些文字若要用紙張來印刷,可能好幾個大空間你放上去都放不下,但是在這個電腦將它文字濃縮。科技,「到底將我這些東西拿去哪裡?」常常就是這樣在問:「我這些東西我寫好了,怎麼去哪裡了?來啊,快來幫我看。」「有啊,還在。」「在哪裡呢?」又開出來,果然還在。但是這是這樣多變化,「有啦!還在。」「在哪裡?」看不到,沒有實體,它是幻化。這時候科技已經將這些東西都幻化掉了。

(9)「實體,虛幻,無形無相」:在我們的心念,我想到要這樣寫,這也是心念,也看不到;心念拿出來,寫了,寫完,在其中到底有多少?昨天晚上他們就說:「很多哦。」「到底多到什麼程度?我明明有寫進去,到底要再去哪裡找出來?」這實在是很難、很難,愈來愈幻化,愈一直虛妄掉了。自己的東西我到底想多少?我到底寫多少呢?以前還有實體,去翻一翻,很實在,拿來看還可以看,現在已經是無形無相可看。你想,這豈不是虛妄相?無形無相;你明明就有放進去,到底這些東西又在哪裡?

(10)「聲塵,善用科技,同步視訊聆聽薰法香」:我現在在這裡很出力在說話,它也能夠同這秒鐘,已經在無數百公里、無數千公里,現在測不出來的公里數,我這樣的聲音他們都有聽到了。精進的菩薩要聽師父來講法,他們一大早天未亮就要去集合,在定點一個地方,他們同樣與我們現在在這裡坐著聽,同樣。

(11)「苗栗慈濟人分享薰法香不停歇,認真筆記」:苗栗慈濟菩薩回來就這樣告訴我:「我們每天都在薰法,雖然我們園區在改建,有地方用到沒地方,我們一天都捨不得漏掉。我們去向工務組借一個角落裡,很簡單,也還會漏水,我們也是沒有停歇。」就在這個Power Point就出來了,果然在這麼簡陋的地方,大家在那裡在聽法,很認真筆記。就像這樣,他們也很認真。

(12)「聲塵,網路科技,無遠弗屆」:到底這個聲音,他們若是就是要聽到,聽到他們才有辦法筆記,臺灣是這樣,離花蓮還很遠的苗栗。但是離開臺灣又是多遠的呢?無法去計算多少地方在聽?多少千公里的遠隔他們也聽得到,這是聲塵,而這個聲塵也是受現在的科技這樣在傳播。其實不要說在很遠,現在在這裡,這個機器在哪一個地方出狀況了,我坐這裡,你們坐在前面,可能連這個空間裡面想要聽清楚都難。現在科技若連貫得起來,無數千公里他們就是同樣聽到。

(13)「聲塵,在薰法香,法喜充滿。若聲塵迷在是非煩惱,掛礙不安」:所以這個聲塵聽到,歡喜這個法,「哦,師父說的這些,就是我們平時做到了,原來這是法。」大家法喜充滿。「哎呀,過去不知道,我現在開始要改了。」轉變一個人生也是皆大歡喜,這就是經過了聲音。但是有的人與人之間互相聽到,互相一句話掛礙,聲塵將我們纏住了。一句話放不下,聽來的放不下,自己說出去的也不安心,這全都是聲塵。

(14)「受虛妄相,聲塵繫縛,解脫無明煩惱枷鎖」:這都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看得到的、聽得到的,都受這些將我們纏住、縛住,這是我們的人生。要怎麼辦呢?聽法了解了以後,那就是「解脫無明煩惱枷鎖」。若聽法自然我們就放下了,「道理我清楚了」,這樣煩惱無明的繩索我們就將它解開了,解脫了。

(15)「清楚道理,卻放不下煩惱,聞法要懂轉念、轉除煩惱」:有的人過去一直放不下、放不下;道理清楚了,「哎呀,放下了」。讓他放不下的也解脫了,自己放下,煩惱的繩索也解除了,這豈不是皆大歡喜?這就是得到法之後,我們開解了我們的心,這就是解脫了。「解脫無明煩惱枷鎖」,其實這麼快,轉一個心念就過了。

(16)「心口常時持讚揚法」:我們要自己常常記得,不要說話說了之後才來後悔,煩惱纏在心中。我們要常常訓練,訓如何能夠常常來讚揚法。我們現在的〈隨喜功德品〉難道不就是教我們如何要多讚歎法?隨喜,隨喜讚歎,這個功德我們應該也知道。

(17)「菩薩以六度圓俱」:我們人人都在修菩薩行,菩薩六度圓俱,六度萬行。我們都在世間一切都能夠圓滿,修菩薩行者入人群,邊學邊勸人,這叫做「學菩薩法」。

(18)「六度萬行,用法對治人間苦,不論順境、逆境。心都要很圓融面對」:而在人群中有苦難,我們盡量把握時間,應用物質去付出。捨,捨去我們的貪念;付出,付出的能夠解脫眾生的苦難。這就是「六度萬行」,千層萬般人間苦,而我們也得要用心、用法去對治,這都已經經歷很久了,方法很清楚,所以叫做「六度圓俱」。我們在人群中沒有掛礙了,不論是什麼樣的境界,順境、逆境我們心都很圓融面對。

(19)「故聞聽返妄入真」:我們這個妄將它移走掉,我們的心就是趕快回歸真如本性。我們的妄念無明,剛剛說過了「生生世世」,重重疊疊,我們現在菩薩行若過來了,我們都知道這就是原來是虛妄相。能清楚了解。我們所聽的世間雜音,一聞就能夠清楚了解這是虛妄的雜音,我們將它去除。這是真實法,我們要很珍惜,能夠珍惜真實法,我們就入真,我們的真如本性就找到了,而妄念這些煩惱無明就一併掃除掉。

(20)「聞法,事理會合,舉例現在人事物,結合永恆不變的法髓,回歸如來本性」:聽法,聞或者是聽,掃除煩惱,我們回歸如來的本性,這是我們平時真的要用心。對的,我們將它用心拿來利用。現在常常聽到「志工早會」,有的常住師父他們也會利用現代;懂得早上說的法,現在的事相來回歸過來,這種再來做分析,勸人,說:「我們就不要這樣。有人這麼好,你看,有事情及時愛的心量,人很多及時在付出,原來社會有這麼多好人。」這也懂得即時將它用上去,這就是讚歎。

(21)「返妄,回歸真如,聞法,不能只有利口辯才,法要入心入行,身體力行很重要」:將這些世間相很清楚,這就是「返妄」,自己的內心很了解,這叫做回歸真如。到底自己有沒有了解呢?或者是這樣就是利口辯才呢?這就只有自己才有辦法知道。若說得很好,內心若還是煩惱,也是同樣還在這樣纏,被纏縛之中,所以我們要好好法入心來。

(22)「是則謂聲塵解脫」:我們若懂得聽法,無明去除,真實法放在心中,這樣就是「聲塵解脫」。聽得很清楚,因為我們入人群,人看多了,聲音也聽很多了,是真是假我們都很清楚。所以這個聲塵,將這個虛妄的聲音成為了真實法,讓我們能夠很清楚,這叫做解脫。

(23)「聲塵,防止迷失在四惡口業,轉惡為善,口說好話,真實語」:因為聲,所以我們才會明白。聲音,若去傳播這個「妄」,「妄言、綺語、兩舌、惡口」,這用這樣的形態來傳聲音,就是無明煩惱愈纏愈多。而我們若是同樣這個聲塵,這個聲音完全來自分析道理,道理說清楚了,我們的煩惱也解除了。這同樣都叫做聲塵。

(24)「須臾聞歡喜得福。聲塵,選擇正確方向,真實法,行中道」:有的聲塵讓我們解脫,有的聲塵讓我們無明煩惱。所以不論是什麼樣的聲塵,是真實法,「須臾聞歡喜得福」。我們是要去聽那些無明煩惱的聲塵,還是要來聽這個真如實理、真實法的聲音呢?若是真實道理的聲音聽到、接觸到,心開意解了,這樣煩惱去除,佛法放在我們的心,我們就來生來世或者是這輩子我們就轉變了。

(25)「一理通,萬里徹,放下煩惱,歡喜得福」:道理通了,也徹了、了解了,自然世間的煩惱不了我們,不在意將它放下了,這樣時時都是歡喜,所以「歡喜得福」。因為我們了解法了,我們所做的都是為人生造福,這是因為聽法來,要用心去體會。說這麼的多,無非也要讓大家知道。最近的是一直要如何勸人聽,是要如何聽法有什麼樣的好處?我們聽法能夠去無明,回歸真實真如的本性來,所以它有功德。

3. ★複習經文:【若有勸一人,將引聽法華,言此經深妙,千萬劫難遇,即受教往聽,乃至須臾聞,斯人之福報,今當分別說。世世無口患,齒不疎黃黑,唇不厚褰缺 ,無有可惡相,舌不乾黑短,鼻高修且直,額廣而平正,面目悉端嚴。】

(1)「《法華經》,百千萬劫難遇,是成佛之道,勸人來聽」:勸人來聽《法華經》。《法華經》是成佛之道,我們要去學做菩薩,要學成佛,就要來聽這部經。這部經就是很深、微妙的法,要好好去聽。這是千萬劫難遇的,因為很長久在聽法,很難得聽到這麼的深奧而且這麼的分明,讓我們了解學佛如何才能夠真實法入心,這是很難遭遇。」

(2)「累積善根,造福人群,即受教往聽」:聽到人家在勸我們去聽經的人,也說:「這是這麼難得,勸去聽。或者是你告訴我在哪裡聽的?」這「即受教往聽」,聽了之後,很短的時間聽到了,他就歡喜,開始聽就歡喜了。這個人很有善根,應這個根機,他一觸就明白了。自己知道方向要如何走,去造福人群,所以這個人很不簡單。

(3)「勸人聽經,因緣果報,世世無口患,齒不疎黃黑,唇不厚褰缺,無有可惡相,舌不乾黑短,鼻高修且直,額廣而平正,面目悉端嚴」:這就是在告訴我們,若是能夠常常勸人聽經,常常讚歎人,這個人他有因有緣,當然他就有果有報,這個因緣果報,他將來生「世世無口患」。他就能夠生生世世能夠無口患等等,牙齒等等都很整齊,嘴唇也是這樣剛剛好,也沒有欠缺。

(4)「無有可惡相」:讓人看到就是很有緣、很歡喜;說話嘴不乾,就是這樣說話也很流利。這我們就要知道如何修口業。而且面相,「鼻高修且直」。這鼻子,一個五官最明顯的就是鼻子,鼻子的作用也很多,最重要我們要呼吸也是鼻子,它有相、有功能。「額廣而平正」,額頭都很展開,沒有這樣皺皺的,臉總是這樣很端嚴,這就是過去的經文。

4. ★經文簡釋:【為人所喜見,口氣無臭穢】:其身莊嚴相,甚是可貴,實不可得,為人所喜見。以口善故,以常時隨喜讚揚,聞修勸聽無間,故無有穢氣。

(1)「為人所喜見」:人的一張臉有七個孔,在這個面相之中,之前有缺陷的,只要我們常常來讚歎、說好話、勸人聽經,自然人「為人所喜見」。大家很有人緣,今天見面,又希望明天能夠常常見面。互相在說話,話很投機,沒有礙到耳朵,我們聽來都很順。

(2)「口氣無臭穢」:口氣很好,當然這個地方說沒有臭穢。有的人說話等等,到底如何說話,人家怎麼聽怎麼歡喜,那個氣氛也會很好。

(3)「其身莊嚴相」。不只是只有一張臉孔,我們要接近人,讓人覺得這個身很莊嚴、很乾淨,說話的口氣等等都覺得很清淨,所以「其身莊嚴相」,都沒有缺點。

(4)「甚是可貴,實不可得」:真的是很可貴。真的是很難得,要能夠這麼的具足的整個面相、身體,能夠這麼清淨,這個相貌這麼好,真的是甚是可貴。這是富貴相,很希妙的這個形相,是很難得,為人所喜見。

(5)「以口善故」:因為我們口善、沒有惡口,都是勸人好、勸人聽經,自己也會說也會勸人去聽。或者是很多人的煩惱,我們能夠替他勸解,讓他打開內心的憂鬱、煩惱,這全都是「口善故」。

(6)「以常時隨喜讚揚」:平時就是這樣隨喜人、讚歎人,讚揚大家:你們說得好,而你也聽得好,你也做得好。常常這樣讚歎人。

(7)「聞修勸聽無間,故無有穢氣」:我們自己也在聽,也在修行,我們還勸別人去聽,不間斷時時都是這樣。因為我們有口可以發出聲音,這我們都做得到,很容易,這是一個修養。能夠時時口善,自己說法也勸人去聽法,這樣不間斷,嘴巴就不會這樣臭等等,口氣會很好。

5. 【優缽華之香、常從其口出】:口氣常出如青蓮華香。亦云優缽華。

(1)「口中常出如青蓮華香」:青蓮花叫做「優缽華」,要好好用心體會。

6. ★佛典故事:(典故出自《阿育王傳》卷七)
昔育王請僧入宮供養,有一比丘,名優缽羅,口中乃出優缽華香。
王疑比丘年少,何以口中含香?即勅水洗,洗已倍香。王曰:久近含此香也?
比丘曰:非也。過去迦葉佛時,人壽二萬歲,時我為高座法師,讚揚佛法,故無量億歲,生人天中,其口常出此青蓮華香。
王聞如過去因緣,益加敬服。譬喻如今勸人往聽,又復讚此經深妙,得如是福報,法華神功,豈可思議!

(1)「昔育王請僧入宮供養」:就像過去在阿育王的時代,因為他信佛,很喜歡供養。他有一次請了很多的僧人,不論是年輕或者是年紀大,他都很恭敬將他們請來皇宮供養他們,自己本身也出來親自供養。

(2)「有一比丘,名優缽羅,口中乃出優缽華香」:其中有一位比丘,國王靠近他的面前來,親手要供養,他一開口,向國王低下開口時,為何一陣很優雅的氣味?很有香氣,這個香氣無法形容,非常的幽香,很香的氣味。這位國王他內心就懷疑:這個比丘還這麼年輕,為何嘴中一直含著什麼樣的香氣,含在他的嘴裡?他就這樣想。

(3)「王疑比丘年少,何以口中含香?」:以前有制度,幾歲到幾歲才能夠享受什麼。「這位年輕的修行者這麼年輕,怎麼含這種的香氣?」國王就心想,口就說了出來。這位比丘就趕快向他解釋:「不是,我嘴裡並沒有含什麼東西。」

(4)「即敕水洗。洗已倍香。王曰:久近含此香也?」:國王就不相信,「來,來,來,拿水讓他漱口,裡面若有含著什麼樣的香氣,漱口漱出來。」他一漱再漱,總是這個香氣還是一直從口中出,那麼國王就是覺得很不可思議。

(5)「比丘曰:非也。過去迦葉佛時,人壽二萬歲,時我為高座法師」:這位比丘就開始說:「不是我的嘴中有含什麼樣的香氣,沒有。」他說過去的因緣就是在過去迦葉佛的時代,那個時代人壽二萬歲,那時候有在講法;迦葉佛說法時,那時我也在座,甚至我也在高座上在那個地方聽經。

(6)「讚揚佛法,故無量億歲」:也是同樣在那個地方,因為我是在高座,也在那個地方讚歎,聽法之後,讚歎佛的法是真實微妙,讚歎人人要來聽法,這個時間過程很久,在這個法會中。甚至離開法會也時時讚歎佛法難遭遇,時時勸人去聽經。這是我過去就是在迦葉佛時代,一直以來,生生世世就是同樣沒有離開這個道,同樣修法,也是自己自持、自說,勸人聽聞,這是過去就是這樣過來的。

(7)「其口常出此青蓮華香。王聞如過去因緣,益加敬服」:國王聽了之後,又反覆兩、三次叫他漱口,果然嘴裡什麼都沒有,香氣還是一陣一陣出來。又聽到他這樣在解說過去,他相信了,愈是覺得恭敬,恭敬因緣果報,修行果然不差,這就是他一段證明。證明聽經聞法,就是這樣口氣常常香,沒有口臭的相,這是我們要學的。

(8)「譬喻如今勸人往聽,又復讚此經深妙,得如是福報」:因緣果報,今生常常讚歎法,來生我們也是時時能說法;不只是時時能說法,又是口氣不臭,這就是我們要修行,如是因,如是緣、果報。

(9)【註一】《阿育王傳》卷七:「昔阿恕伽王常請眾僧入宮飲食。有一比丘名優缽羅。少在盛壯端正殊特。口作優缽羅蓮華之香。王自行水下食。聞此道人口氣作優缽羅蓮華香。王即作。念此比丘年少端正。口中含香。將不欲動我宮人之心。王時即語以水洗口。口倍復香。王問之言。久近含此香也。答言。過去有佛號名迦葉。人壽二萬歲。我於爾時為高座法師。以讚歎佛法故。四十九億歲生於人天之中。不墮三塗八難之處。口中恒作如是之香。王聞語已生歡喜之心。倍加恭敬作禮而去。」

7. 【若故詣僧坊,欲聽法華經,須臾聞歡喜,今當說其福】:往詣僧伽住處,聽聞法華經,須臾聞法歡喜,而今說其所得福難量。

(1)「往詣僧伽住處,聽聞法華經」:到僧坊去,就是這樣聽,勸人去聽;聽到,哪怕短暫的時間他也很歡喜,就像這樣這就是有福報。勸人的人有福,聽經的人有福,所以這就是福報。

(2)「須臾聞法歡喜」,不論是在出家人的地方聽,或者是在一般地方聽,我們現聽就起了歡喜心。須臾就是很短暫的時間,這樣一觸就歡喜,心轉了,煩惱開了,自然放下一切,所得到就是滿心歡喜,法喜充滿,這功德就很大。

(3)「今當說其福 ,而今說其所得福難量」:佛在這個偈文之中說「今當說其福」。現在開始大家若清楚,現在開始就能夠去分析,宣揚佛法,勸人聽法,這個功德大,很難量。那個功德的量到底多大呢?實在是無法去估計。這就是《法華經》隨喜功德,我們要很清楚。

(4)「耳根與聲塵接觸,聽法,真實法轉變我們的心」:聽經,這個聲音是從人口中的聲音傳出來,聽是聽入我們人人的耳根,人人的耳根與聲塵接觸,是真實法轉變我們的心。我們過去就是滿心煩惱,現在聽法之後,我們轉一個念去除煩惱,放下,放下了我們這個心,無明的繩索我們都將它放下,解開了,這就是聽法的好處。

(5)「佛法永恆真理,經千古而不變」:佛法,在人的生活中能夠時時引導人人向善,解開了人間困擾。

8. 「心塵、煩惱,累生累世,全都是一念心起」:這世間人禍、天災等等,難道不就是從人開始造作?人會開始造作是因為我們的心,心塵、煩惱,累生累世我們的心卡著很多的無明煩惱,長時間這全都是一念心起。這念心起,也會鼓舞人去開發、破壞山林等等,這是對天地間污染以及破壞,這也是要從聲塵不斷去鼓舞,累積時間,小小挖一個洞,變成了整座山都推平。同樣的道理,這都是用時間。

9.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口能說法傳法,但口也會造業,吞食天下眾生命」:好好聽法,將道理聽進去,不只是不破壞還能夠保護它。人一張嘴吃盡了天下眾生命。告訴大家:什麼東西很好吃,是在哪一個地方、哪一個地方。

10. 「迷失在口欲,沈迷追求美食」:還記得嗎?過去有一位菩薩很想要來修行,她想通了要來修行,但是太慢了。在癌症的末期常常都在懺悔,在醫院一直告訴人家:「不論在法國、英國,有一道菜我聽到,我坐飛機專程去吃這道菜。」一直常常聽她在敘說過去。她的因緣果報,自己懺悔,在醫院裡面不斷不斷說她過去人生。這是為何?怎麼會這樣一直沉迷下去,是聽人說,自己想要享受,想要去試試看。

11. 「凡夫沈迷在虛妄相之中」:我們人的無明難道不就是這樣來的呢?長久的時間就牽纏我們,造業愈來愈深,在虛妄相之中在那裡沉迷。

12. 「解脫無明,取著清淨真實理的聲塵去追求」:各位菩薩,我們真的要解脫,要解脫無明。這些聲塵我們若都清楚,要取著清淨真實理的聲塵去追求,不要還在那個污染聲塵中,還在那個地方在翻絞著這些無明,這很可怕。

13. 「妙在因緣果報」:我們在人生,唯有人身可以得法,離開人的身體,人道離開了,我們若萬一在畜生道那就沒有法可聽了。我們要相信。阿育王他也說:「唉呀,因果啦,奇妙啊,妙在因緣果報!」

14. 「聽法,就是要自我警惕,自然喜於聽法,樂於為人說法」:聽,真要自我警惕,同樣的道理,聽法就是要自我警惕。福報,福,多少福?有警惕心,自然喜於聽法;聽了之後明白道理,也樂於為人說法;能夠為人說法,再勸人有這樣深妙的法,你要再聽。

15. 「三願:淨化人心、祥和社會,天下無災無難,往正確的聲塵方向」:這難道不就是淨化人心、祥和社會,自然天下就減少災難。所以我們僅僅一個聲塵,我們能夠去往那個聲塵的方向去找出業力或者是功德。我們要時時多用心。

*************
16. 心得,感恩上人開示。法喜聽聞「聲塵」的道理,佛法在日常生活中,世間一切萬物都有法,學習除掉無明煩惱, 耳根與聲塵接觸,聽法,真實法轉變我們的心,解脫無明,取著清淨真實理的「聲塵」去追求。謹記要好好善用生命,把握時間,與眾生結好緣,來生相度。

「聽法,就是要自我警惕,自然喜於聽法,樂於為人說法」,也要謹記上人常提的三願,「淨化人心、祥和社會,使天下無災無難」,修行,謹慎身口意,守好戒定慧,防非止惡,更重要是要六度萬行,把握機會為眾生付出。共勉之。
回頂端 向下
 
2018/10/25晨語簡記《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