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5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累生塵劫因行蘊牽,
受虛妄相聲塵繫縛;
解脫無明煩惱枷鎖,
心口常時持讚揚法。
好好用心,體會、了解。「累生塵劫因行蘊牽」。我們到底是出生幾生,時間多長久了?我們不知道。累生累世,生生世世煩惱一直纏著而來,一層一層的時間,煩惱愈來愈多,因為我們眾生一直就是在無明中。人與人所結的緣,計較愈多,彼此之間將情愈拉愈長,這是覺得人生所以這麼的冷漠,彼此之間這麼多的口舌,彼此一直牽纏,這實在是很無奈。簡單的幾句話就能夠相通、能夠清楚、能夠明瞭了,但是就因為這個聲音、口氣,總是彼此之間的這個情就愈纏愈結愈深,這全都是我們說話,到底是說清楚了呢?還是不清楚呢?了解了呢?還是不了解呢?就是在那裡牽纏。這累生世就在我們心中、我們的意識中,總是一直纏,臺灣人說「膏膏纏」(糾纏不清),就是這樣一直纏下去,時間拖多久,纏的事情愈多。
所以,「因行蘊牽」;行蘊,大家都要很注意行蘊,行蘊在我們每一天的每一秒鐘;行蘊,我們自己的身體一直隨著行蘊不斷磨滅掉了。是日已過、是時已過、是秒已過,我們的生命隨著時間這樣過,卻是我們的業力、煩惱無明也是隨著行蘊在增加,我們隨時都在時間中製造無明,在時間中增添煩惱。時間,我們若沒有把握好,我們的心念絲毫偏差,若這樣我們就受行蘊將我們纏住,無明就愈來愈多。
同這個時間,利用生命,把握時間,菩薩道路我們若對準的走,我們就愈走愈進步。我們與眾生說的話,人人互動,緣是愈結愈深,結很深的好緣;這種累生世有緣、好緣不斷累積,這就是時間。所以會常常告訴大家,「差毫釐,失千里」,這個意思就是時間與我們的心靈動向,時間是將我們的生命一直磨滅掉。而我們的心若一點點不準,我們的煩惱就愈纏愈多;我們若心向力對準了,我們就是把握時間,利益眾生,與眾生結好緣,來生相度。
這我們要好好用心,要記得「累生塵劫」,表示時間很長久,時間愈長愈久,塵、煩惱就愈卡愈多。我們若哪一個角落,時間愈久沒有去打掃,灰塵就會愈來愈厚,這是同樣的道理。而我們因這個行蘊,因為時間愈拖愈久,自然我們好、壞緣就是在這個地方增加。而我們的生命沒有好好把握,失去了很多度生的緣。我們若是方向不對,生命愈長,造罪就愈深,不知大家聽得懂嗎?總之要好好地把握時間,利用生命,方向對準,要分秒不空過,就是這麼簡單,時時告訴過大家。在裡面生活要好好去用心,就是注意我們每天日常生活,分秒時間。
「受虛妄相聲塵繫縛」。我們在這個當中「行蘊」,時間愈過愈快,我們所造作的業愈增愈多,所以這是從哪裡來呢?就是受這個虛妄相。虛妄啊,我們人生才多久呢?計較什麼?我們全都是沒有一個定相,這已常常說過,昨天的我豈是今天的我?不是了。是因有那個微細的蘊,很微細那個行蘊,很微細。所以每一天的新陳代謝,每一秒鐘被磨滅掉,大家都沒有感覺。世間的形象無時不刻都在變,所以有變了就是虛,所以叫做「虛妄相」。東西久來都會變,就像,「來,這項東西,你幫我看一下。現在電腦怎麼又卡住了?」就說:「現在又更新了。」「唉呀,常常在更新。」我們不知不覺,現在科技發達,這麼發達的科技在哪裡在更新呢?多少人手拿著這個平板,才記得沒有多久,一段時間後又要更新過。這在多遠的地方更新呢?我們不知道,隨時都在變化。
也是很不可思議,它能夠將很多的東西、文字等等,能夠將它累積、累積,這些文字若要用紙張來印刷,可能好幾個大空間你放上去都放不下,但是在這個地方他將它濃縮。科技,到底這些東西將我拿去哪裡?常常就是這樣在問:「這些東西我寫好的怎麼去哪裡了?來啊,趕快來幫我看。」「有啊,還在。」「在哪裡呢?」開出來,果然還在。但是這是這樣多變化,「有啦!還在。」「在哪裡啊?」看不到,沒有實體,它是幻化。這時候科技已經將這些東西都幻化掉了。
在我們的心念,我想到要這樣寫,這心念也看不到,心念拿出來,寫了;寫了在裡面,到底有多少?昨天晚上他們就說:「很多哦!」「到底多到什麼程度?我明明有寫進去,到底要再去哪裡找出來?」這實在是很難,很難,愈來愈幻化,一直虛妄掉了。自己的東西,我到底想多少?我到底寫多少呢?以前還有實體,去翻一翻很實在,拿來看還可以看,現在已經是無形無相可看。你想,這豈不是虛妄相,無形無相,你明明就有放進去,到底這些東西又在哪裡?所以聲塵也是一樣,我現在在這裡很出力在說話,他們也能夠同樣在這秒鐘,已經在無數百公里外,無數千公里外,現在測不出來的公里數,我這樣的聲音,他們都已聽到了。精進的菩薩,要聽師父來說法,他們一大早,天未亮就要去集合,在一個定點的地方,他們同樣與我們現在一樣,坐著聽,同樣。
兩天前,苗栗的菩薩回來就這樣告訴我:「我們每天都在薰法,雖然我們園區在改建,有地方用到沒地方,我們一天都捨不得漏掉。我們去向工務組借一個角落裡,很簡單也還會漏水,我們也是沒有停歇。」就在PowerPoint的簡報中就放出來了,果然在這麼簡陋的地方,大家在那裡在聽法,很認真做筆記。像這樣,他們也很認真。這個聲音,他們就是要聽到,聽到他們才有辦法筆記,臺灣是這樣,離花蓮還很遠的苗栗;但是離開臺灣又是多遠呢?無法去算計,多少地方在聽?遠隔多少千公里,他們也聽得到,這是聲塵。這個聲塵,也是受現在科技這樣在傳播。其實不要說在很遠,現在在這裡,這個機器在哪個地方出狀況,我坐這裡,你們坐在前面,可能連在這個空間裡面,想要聽清楚都難。現在科技卻能連貫起來,無數千公里他們同樣能聽到。
所以這個聲塵,聽到歡喜這個法,「哦,師父說的這些,我們平時做到了,原來這就是法。」大家法喜充滿。「哎呀,過去不知道,我現在開始要改了。」轉變一個人生也是皆大歡喜,這就是經過了聲音來聽法。但是有的人與人之間,互相聽到,一句話掛礙,聲塵將我們纏住,一句話放不下,聽來的放不下;自己說出去的也不安心,這全都是聲塵。所以說「受虛妄相」,以及「聲塵繫縛」,這在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們都看得到的,都聽得到,我們都受這些將我們纏住,縛住,這是我們的人生。那要怎麼辦呢?聽法,了解了之後,那就是「解脫無明煩惱枷鎖」。我們若聽法,自然就放下了,道理我清楚了,煩惱無明的繩索,我們就將它解開了,解脫了。
有的人過去一直放不下、放不下。道理清楚了,哎呀,放下了。讓他放不下的也解脫了,自己放下,煩惱的繩索也解除了,這豈不是皆大歡喜?這就是得到法之後,我們開解了我們的心,這就是解脫了,「解脫無明,煩惱枷鎖」。其實這麼快,轉一個心念就過了。所以「心口常時,持讚揚法」,我們自己要常常記得,不要話說了之後再來後悔,讓煩惱纏在心裡,我們要常常訓練,訓練如何能夠常常來讚揚法。我們現在的〈隨喜功德品〉,豈不就是教我們要如何去多讚歎法,隨喜讚歎的功德我們應該也知道了。所以,這段文又說,
*菩薩以六度圓俱,故聞聽返妄入真,是則謂聲塵解脫,須臾聞歡喜得福。
「菩薩以六度圓俱」,我們人人都在修菩薩行,所以菩薩六度圓俱,六度萬行。我們在世間一切都能夠圓滿,修菩薩行者入人群,一邊學一邊勸人,這叫做「學菩薩法」。在人群中有苦難,我們盡量把握時間,應用物質去付出,捨棄我們的貪念;付出,付出的,能夠解脫眾生的苦難,這就是六度萬行。
千層萬般人間苦,我們也得要用心、用法去對治,這都已經經歷很久了,方法很清楚,所以叫做「六度圓俱」。我們在人群中無掛礙,不論是什麼樣的境界;順境、逆境,我們心都能很圓融面對。所以「故聞聽返妄入真」,我們將這個妄移開,心就是要趕快回歸真如本性。我們的妄念無明,剛剛說過了生生世世、重重疊疊,現在菩薩行若走過來了,我們都知道這原來都是虛妄相。清楚了解了,我們所聽的世間雜音,一聞就能夠清楚了解這是虛妄的雜音,我們將它去除。這是真實法,我們要很珍惜。能夠珍惜真實法,我們就入真了,我們的真如本性讓我們找到了,而將這些妄念、煩惱無明一併掃除掉。所以,聽法,聞或者是聽,掃除煩惱,我們回歸如來本性,這是我們平時真正要用心。
對的,我們用心將它拿來利用。現在常常聽到「志工早會」,有的常住師父他們也會利用在現代,現在,懂得在早上講的法,現在遇事相,能回歸過來,這樣再來做分析,勸人:「我們不要這樣。有人這麼好,你看,有事情,及時愛的心量,人很多,及時在付出。原來社會有這麼多好人。」這也懂得及時將它用上去,這就是讚歎。將這些世間相很清楚,這就是返妄,自己的內心很了解,這叫做回歸真如。到底自己有沒有了解呢?或者是這樣,就是利口辯才呢?這就只有自己才有辦法知道。若說得很好,內心還是有煩惱,還是同樣在這樣,在被纏縛之中,所以我們要好好法入心來。
「是則謂聲塵解脫」,我們若懂得聽法,無明的將它去除,真實法放在心裡,這樣就是「聲塵解脫」。聽得很清楚,因為我們入人群,人看多了,聲音也聽很多,是真是假我們都很清楚,所以這個聲塵,從虛妄的聲音成為了真實法,讓我們能夠很清楚,這叫做解脫。因為有聲,所以我們才能明白。聲音,若是去傳播妄言、綺語、兩舌、惡口,用這種形態來傳聲音,就是無明煩惱愈纏愈多。而我們若同樣是這個聲塵,這個聲音完全來自分析道理,道理講清楚了,我們的煩惱也解除了。這同樣都叫做聲塵,有的聲塵讓我們解脫,有的聲塵讓我們無明煩惱。
所以,不論是什麼樣的聲塵,是真實法,「須臾聞,歡喜得福」。我們是要去聽那些無明煩惱的聲塵,或是要聽這真如實理,真實法的聲音呢?若是真實道理的聲音,若聽到、接觸到,心開意解,煩惱去除,佛法放在我們的心,我們來生來世,或者說這輩子我們就轉變了。道理通了,也徹了,了解了,自然世間的煩惱我們不在意,將它放下了,這樣時時都是歡喜。所以,「歡喜得福」,因為我們了解法了,我們所做的都是為人生造福,這是從聽法而來,要用心去體會。說這麼多,無非也要讓大家知道我們最近一直說要如何勸人來聽,要如何來聽法,聽法有什麼樣的好處。我們聽法能夠去無明,回歸真實,真如的本性來,所以他有功德。看前面的偈文,
複習經文:「若有勸一人,將引聽法華,言此經深妙,千萬劫難遇,即受教往聽,乃至須臾聞,斯人之福報,今當分別說。」
這我們昨天說過了,只要我們能夠勸人:來聽《法華經》。《法華經》是成佛之道,我們要學做菩薩,我們要學成佛,就要來聽這部經。這部經就是很深、微妙的法,我們要好好去聽。這是千萬劫難遇的,因為很長久在聽法,很難得聽到這麼的深奧而且這麼的分明,讓我們了解學佛如何才能夠真實法入心,這是很難遭遇。」而聽到人家在勸我們去聽經的人,也說:「哦,這這麼難得,來,我跟你去聽。或者是你告訴我,是在哪裡聽的?」這「即受教往聽」,所以聽了之後,很短的時間聽到了,他歡喜,開始聽就歡喜了。這個人很有善根,應這個根機,他一觸就明白了。他自己知道方向要如何走,去造福人群,所以這個人很不簡單。現在再下來的文就是分別要為我們說清楚。不是這品,這品將要結束,再下去還是會為我們解釋。《法華經》是有次序。
複習經文:「世世無口患,齒不黃黑,唇不厚褰缺,無有可惡相,舌不乾黑短,鼻高修且直,額廣而平正,面目悉端嚴。」
所以,還是昨天說過的,「世世無口患,齒不疎黃黑,唇不厚褰缺,無有可惡相,舌不乾黑短,鼻高修且直,額廣而平正,面目悉端嚴」。這就是在告訴我們,我們若是能夠常常勸人聽經,常常讚歎別人,這個人有因有緣,當然他就有果有報,這個因緣果報,他來生將「世世無口患」。他就能夠生生世世無口患等等,牙齒等等都很整齊,嘴唇也是這樣剛剛好,沒有欠缺。「無有可惡相」,讓人看到就是很有緣、很歡喜;說話嘴不乾,說話也很流利。所以這我們就要知道如何修口業。而且面相,「鼻高修且直」。這鼻子,五官中最明顯的就是鼻子,鼻子的作用也很多,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呼吸,也是要靠鼻子,它有相、有功能。所以,「額廣而平正」,額頭都很展開,沒有這樣皺皺的,臉總是這樣很端嚴,這就是過去的經文。下面接下來就又這樣說,
經文:「為人所喜見,口氣無臭穢,優缽華之香、常從其口出。若故詣僧坊,欲聽法華經,須臾聞歡喜,今當說其福。」
經文簡釋:
「為人所喜見,口氣無臭穢」;其身莊嚴相,甚是可貴,實不可得,為人所喜見。以口善故,以常時隨喜讚揚,聞修勸聽無間,故無有穢氣。
這個人他的這個臉孔,一張臉七個孔,就是我們在這個面相之中,之前有缺陷的,只要我們常常讚歎、說好話、勸人聽經,自然人「為人所喜見」。大家都會變得很有人緣,今天見面,又希望明天能夠見面,常常見面。互相在說話,話很投機,沒有礙到耳朵,我們聽來都很順。「口氣無臭穢」;所以口氣很好,當然這個地方說沒有臭穢。有的人說話等等,到底如何說話,人家怎麼聽怎麼歡喜,那個氣氛也會很好。
所以,「其身莊嚴相」。不只是一張臉孔,我們要接近人,讓人覺得這個身很莊嚴、很乾淨,說話的口氣等等都覺得很清淨,所以「其身莊嚴相」,都沒有缺點。「甚是可貴」,真的是很可貴。「實不可得」,很難得,真的是很難得,要能夠有這麼具足的整個面相、身體,能夠這麼清淨,相貌這麼好,真的是甚是可貴。這是富貴相,很希妙的這個形相,「實不可得,為人喜見」;這很難得,為人所喜見。所以,「以口善故」。就是因為我們口善、沒有惡口,都是勸人好、勸人聽經,自己也會說也會勸人去聽。
或者是很多人的煩惱,我們能夠替他勸解,讓他打開內心的憂鬱、煩惱,這全都是「口善故」。「以常時隨喜讚揚」。平時就是為人隨喜、為人讚歎,讚揚大家:你們說得好,而你也聽得好,你也做得好。常常這樣讚歎人。自己是「聞修勸聽無間」;我們自己也在聽,自己也在修行,還勸別人去聽,不間斷時時都是這樣。因為我們有口可以發出聲音,這我們都做得到,很容易,這是一個修養。能夠時時口善,自己說法也勸人去聽法,這樣不間斷。「故無有穢氣」,嘴巴就不會這樣臭等等,口氣會很好。
經文簡釋:
「優缽華之香、常從其口出」;口氣常出如青蓮華香。亦云優缽華。
「優缽華之香、常從其口出」。所以,「口中常出如青蓮華香」一樣,青蓮花叫做「優缽華」。這就是我們要好好用心去體會。就像過去在阿育王的時代,因為他信佛,他很喜歡供養。「昔育王請僧入宮供養」;有一次他請了很多的僧人,不論是年輕或者是年紀大的,他都很恭敬將他們請來皇宮供養,自己本身也出來親自供養。
「有一比丘,名優缽羅,口中乃出優缽華香。王疑比丘年少,何以口中含香?」;其中有一位比丘,國王靠近他的面前來,親手要供養,他一開口,向國王低下開口時,為何一陣很優雅的氣味?有香氣,這個香氣無法形容,非常的幽香,很香的氣味。這位國王他內心就懷疑:這個比丘還這麼年輕,為何嘴中一直含著什麼樣的香氣,含在他的嘴裡?他就這樣想。就告訴大家:「這位比丘……。」以前有制度,幾歲到幾歲才能夠享受什麼。「這位年輕的修行者這麼年輕,怎麼能含這種的香氣?」國王心想,口就說了出來。這位比丘就趕快向他解釋:「不是,我嘴裡並沒有含什麼東西。」
「即敕水洗。洗已倍香。王曰:久近含此香也?」;國王就不相信,「來,來,來,拿水讓他漱口,裡面若有含著什麼樣的香氣,漱口漱出來。」他一漱再漱,總是這個香氣還是一直從口中出,國王就覺得很不可思議。「比丘曰:非也。過去迦葉佛時,人壽二萬歲,時我為高座法師」;這位比丘就開始說:「不是我嘴中有含什麼樣的香氣,沒有。」他說,過去的因緣就是在迦葉佛的時代,那個時代人壽二萬歲,那時候也有在講法;迦葉佛說法時,那時我也在座,甚至我也在高座上的那個地方聽經。
「讚揚佛法,故無量億歲」;我同樣在那個地方,因為我在高座,也在那個地方讚歎,聽法之後,讚歎佛的法是真實微妙,讚歎人人要來聽法,這個時間過程很久,在這個法會中。甚至離開法會也會時時讚歎佛法難遭遇,時時勸人去聽經。這是我過去在迦葉佛時代,從那個時代開始,一直以來,我生生世世就同樣沒有離開這個道,同樣修法,也自己自持、自說,勸人聽聞,我過去就是這樣過來的。
「其口常出此青蓮華香。王聞如過去因緣,益加敬服」;國王聽了之後,又反覆兩、三次叫他漱口,果然嘴裡什麼都沒有,香氣還是一陣一陣出來。又聽到他這樣解說過去,他相信了,愈是覺得恭敬,恭敬因緣果報,修行果然不差,這就是他一段證明。證明聽經聞法,就能這樣口氣常香,沒有口臭的相,所以這是我們要學的。「譬喻如今勸人往聽,又復讚此經深妙,得如是福報」;因緣果報,今生常常讚歎法,來生我們也時時能說法;不只時時能說法,又是口氣不臭,這就是我們要修行,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報。所以,下面接下來,
經文簡釋:
「若故詣僧坊,欲聽法華經,須臾聞歡喜,今當說其福」;往詣僧伽住處,聽聞法華經,須臾聞法歡喜,而今說其所得福難量。
「若故詣僧坊,欲聽法華經,須臾聞歡喜,今當說其福」。這段文就是這樣說過來。「往詣僧伽住處,聽聞法華經」;到僧坊去,就是這樣聽,勸人去聽;聽到,哪怕是短暫的時間他也很歡喜,就像這樣這就是有福報。勸人的人有福,聽經的人有福,這就是福報。「須臾聞法歡喜」,不論是在出家人的地方聽,或者是在一般地方聽,現在聽就起歡喜心,須臾就是很短暫的時間,這樣一觸就歡喜,心轉了,煩惱開了,自然放下一切,所得到就是滿心歡喜,法喜充滿,這功德就很大。
「而今說其所得福難量」;所以,佛在這個偈文之中說「今當說其福」。現在開始大家若清楚,就能夠去分析,宣揚佛法,勸人聽法,這個功德很大,很難量。那個功德的量到底有多大呢?實在是無法去估計。這就是《法華經》隨喜功德,我們要很清楚。聽經,這個聲音是從人的口中傳出來,聽是聽入我們人人的耳根,人人的耳根與聲塵接觸,是真實法轉變我們的心。我們過去就是滿心煩惱,現在聽法之後,轉一個念去除煩惱,放下了我們這個心,無明的繩索我們都將它放下,解開了,這就是聽法的好處。
甚至佛法永遠永遠就是經千古而不變,在人的生活中能夠時時引導人人向善,解開了人間困擾。世間人禍、天災等等,不就都是從人開始造作?人會開始造作是因為我們的心,心塵、煩惱,累生累世我們的心卡著很多無明煩惱,長時間這全都是一念心起。所以這念心起,也會鼓舞人去開發、破壞山林等等,這是對天地間的污染以及破壞,這也是從聲塵不斷去鼓舞,累積時間,一開始小小挖一個洞,之後變成了整座山都被推平了,這是同樣的道理,都是用時間。
那麼我們好好聽法,將道理聽進去,不只是不破壞還能夠保護它。人一張嘴吃盡了天下眾生命,告訴大家:什麼東西很好吃,是在哪一個地方、哪一個地方。還記得嗎?過去有一位菩薩很想要來修行,她想通了要來修行,但是太慢了。在癌症末期時常常都在懺悔,在醫院一直告訴人家:「不論在法國、英國,有一道菜,我聽到了,搭飛機專程去吃這道菜。」一直常常聽她在敘說過去。她的因緣果報,自己懺悔,在醫院裡面不斷不斷說她過去人生。這是為何?怎麼會這樣一直沉迷下去,只是聽人說,自己想要享受,想要去試試看。我們人的無明難道不就是這樣來的嗎?所以長久的時間就這樣牽纏著我們,造業愈來愈深,在虛妄相之中在那裡沉迷。
各位菩薩,我們真的要解脫,要解脫無明。這些聲塵我們若都清楚,我們要取著清淨真實理的聲塵去追求,不要還在污染聲塵中,還在那個地方在滾絞著這些無明,這很可怕。我們人生,唯有人身可以得法,離開人的身體,人道離開了,若萬一在畜生道那就無法可聽了。我們要相信。阿育王他也說:「唉呀,因果啦,奇妙啊,妙在因緣果報!」聽,真要自我警惕,同樣的道理,聽法就是要自我警惕。福報,福,有多少福?有警惕心,自然喜於聽法;聽了之後明白道理,也樂於為人說法;能夠為人說法,再勸人,有這樣深妙的法,你要再聽,這不就是淨化人心、祥和社會,自然天下就減少災難。所以僅僅一個聲塵,我們就能夠往那個聲塵的方向,去找出業力或者是功德。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