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8/10/29晨語簡記《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8/10/29晨語簡記《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Empty
發表主題: 2018/10/29晨語簡記《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2018/10/29晨語簡記《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Empty周一 10月 29, 2018 4:59 pm

20181029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隨喜善法,自他同行,
明從傍隨喜,獲福果;
不逆他善,隨順他行,
如實修行,內因外緣,
自滋法髓,助他慧命。

各位菩薩,用心啊。用心聞法,如是聞而如實修行,請大家要用心啊!「隨喜善法,自他同行,明從傍隨喜,獲福果」,我們用心體會它。這段這麼長的時間,不就是一直在說隨喜功德?雖然〈隨喜功德品〉幾天前已經告一段落,延續下來的兩天的時間,也沒有離開了告訴大家隨喜。隨喜是一個美德,我們真的要培養出了隨喜這念心;隨喜,我們的心才會開闊。我們自己對法生起了歡喜心,對法歡喜,我們應該要依教奉行,所以我們要自己自受持法。受持法就是要入我們的心,我們要來應用法,用在我們的身上,是要如何恆持過來?所以發心立願,自己好好修行,也得要成就他人,這才是佛陀的盼望,也才是佛陀一大事來人間教菩薩法。

菩薩就是要救度眾生,眾生有心靈的苦,有外在種種的苦,這些苦就是因為造業的因緣聚集過來。度眾生就是應眾生內外之苦,要去為他們解除,這樣才需要我們入人群;入人群,語言就是最好度眾的工具,該說的話就是要說。我們想要幫助人的事情,我們要很誠心誠意,不是我知道就好,我也得要知道要讓更多人來合同。這麼多人我們若沒有讓他們很清楚,他們心哪能夠感動呢?沒有感動的心,他們哪能夠行動呢?有行動沒有感情不是菩薩,菩薩叫做「覺有情」。

所以,我們入人群度化眾生成菩薩,就是一個一個發心,一個一個願意付出,這從我們發心立願的第一個就要開始。就像我們一個團體,什麼人在帶領著這個團體,這個人叫做第一個。這個人若沒將這些法入心,沒將救苦救難的事情放在心中,這就算再如何,都沒辦法將人的力量會合。那種有情意而入人群,若沒有這樣,眾生「無法度」。因為菩薩沒學法,哪有法得以度眾生呢?所以我們要很用心。既發心,我們一定要培養著隨喜心;這些事情要讓很多人來起這分歡喜心、同情心,能夠投入去輔導眾生的心,這樣我們法在人間才有用。

從這個第一人帶一個團,這個團一直延續到五十人,五十人跟前面那個人,心都能夠合起來,就是要有這樣,人人都能夠當那個第一個人,能夠帶這五十個群,這樣的佛法才會普遍,要不然佛法無法度入眾生群中。所以我們要培養「隨喜善法,自他同行」,我們自己做,也得要度他人與我們共同做,這叫做「自他同行」。「自覺覺他,覺行圓滿」,這才叫做菩薩。我們現在起地凡夫──才開始出來而已,我們就是學在這個範圍內;有辦法隨喜,有辦法自他「隨喜善法,自他同行」。這句話要用心。

接下來還有,「明從傍隨喜,獲福果」。甚至我們還要很清楚,除了我們自己帶的團隊,我們要再讚歎其他的人帶隊;其他的人帶隊不會帶時,我要教他:「你應該這樣、這樣帶,這個團隊才會齊。」這種不是為我自己,旁邊的人我也同樣,同樣「從傍隨喜」。不是只有我自己修,隔壁這個人你也要這樣修、你也要這樣帶,這樣大家才有心得。「福果」就是心得。我們自己有感覺到了,歡喜了,當下即是福。若是帶人不歡喜,你再如何辛苦都沒有功德,因為沒有得到感覺;沒有得到感覺就是沒有法喜,這樣這個法就是沒有入心。希望我們清楚、詳細來了解。

「不逆他善,隨順他行」。凡是善的,他是在做善事,我們應該要共同合起來隨一個方向去走,這「不逆」。不逆就是隨順的意思,「不逆他善,隨順他行」,這不是我已經會帶人了,我就唯我獨尊一直照自己的方法一直去。若這樣大家都唯我獨尊,你們想,佛陀人間的法要如何傳?要如何將法傳入人間?所以人人必定要有這種的,修法要得法喜。人,我們要彼此互相關懷,與人會合起來,「不逆他善,隨順他行」。最開始帶頭的人,他領導眾生是這樣走。

所以我們「三皈依」,難道不就是「皈依法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但是皈依僧,我們要懂得統理大眾。統理大眾,是要如何統理?就是將心會合。佛法的方向我們要正確向前走,人人能夠帶眾,但是人人要有一個方向,這是同樣的道理。「體解大道,發無上心」、「深入經藏,智慧如海」、「統理大眾,一切無礙」。彼此若有障礙,這就是已經分心出去了,分心就會彼此障礙,所以大家要很謹慎。我們要「如實修行,內因外緣」,既然發心要「如實修行」,發真實心,誠、正、信、實,這才有辦法信、願、行走得到。「內因」就是憑我們自己長久的發願,這個因緣成熟,外面接觸到佛法,接觸到人生、眾生苦,內外會合了,這個因緣是很重要。儘管你發心,外面若沒有這個因緣,你也沒有機會可做,所以我們要「如實修行,內因外緣」,我們要顧好。幾天前也說過了。

所以,我們要「自滋法髓,助他慧命」,自己要滋長,滋養出法的精髓出來。我們既然自己內因有這個緣了,自己若不懂得珍惜,這個內因外緣我們若不懂得要珍惜,同樣回歸凡夫。儘管與佛同等真如本性,但是沒有珍惜,煩惱不斷累積,真如不斷用煩惱來將它覆蓋。我們現在已經有內因了,能夠接觸到佛法,能夠有這樣的因緣,我們若不懂得好好把握,借這個因緣來滋養我們的慧命,我們是空過。因為外面的境界會合著我們的慧命,這叫做滋潤,這樣是法髓;法髓要借著外面的因緣來讓我們的慧命成長。

如同一個不能自己造血的人,就是藉著配對,尋尋覓覓,幾十萬人當中才能夠配對到與我們相會合的這個髓緣,來增長我們。我們不知道到底幾生世失去了我們的慧命滋養,就是像一個病人失去了造血的功能,生生世世都是凡夫,就是不斷讓我們產生失慧命的煩惱無明。得到這個病,現在這樣為大家譬喻,我們凡夫豈不就是失去了,如同一個病人失去造血的功能呢?很不容易,多久多久的人間生命才能夠再遇到菩薩行啊!

這個因緣讓我們有機會看到眾生苦,讓我們有機會以眾生為道場,這就是借他慧命,也是「助他慧命」。不論是借來的,我們是一位缺造血功能的病人,我們尋覓到了、找到了,我們接受了,接受來滋養我們的生命。而滋養慧命,這叫做法髓。我們有健康的法髓了,我們能夠再幫助別人,也要去找,找到配對相合,同樣他也能夠增長慧命。與這個道理同樣,自得、助他得,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隨喜善法」的功德,「自他同行」的意思。

凡夫,真的是歷劫以來,我們就像是已經失去那個造血功能的人,我們是累生世這樣一直消失掉,這個真如本性一直被覆蓋掉了。很不容易今生此世得到了,我們若不懂得把握來滋養慧命,那真的是很可惜。所以需要「如實修行,內因外緣,自滋法髓,助他慧命」。請大家這段文要去用心,好好去研究到底為什麼呢?這個法是在說什麼?用這樣來譬喻,大家有沒有聽懂?這就是要如何會事合理,大家用心。這幾天我們已經開始要準備入〈法師功德品〉了,再接下去的,因為這是本文,本文是一定要會合佛性,每一個法就是要會合在真如。所以這是本門的道理,看起來很淺,但是要了解起來很深,就像在這個法,總是要有這樣的因緣。看看,在「薰法香」,大家在聽法,認真聽就有用途,沒有認真聽是「無法度」。

薰法香開啓願周憲斌,
承擔聯繫重任駐約堡,
聞法香立師志傳慧命,
把握善因緣傳法非州;
慈濟人傳法跨越八國,
第一粒種子在馬拉威。

例如在那遙遠的地方,繞地球半圈的那一邊──非洲,最近這幾天,第五天、第六天,非洲之行的菩薩從美國、從臺灣會合起來到非洲去,今天應該已經是第五天或是第六天了。他們去那個地方,就是非洲有無數無數苦難人需要菩薩救度,菩薩一定要有法才能夠度。菩薩的因緣來自一九九四年,那年我們臺灣整理很多的二手衣,就是舊衣,將它整理好了送到非洲去。慈濟人就是在那個地方接觸了這個因緣,開始在那裡發放舊衣,但是他們很歡喜,心很有所得。

所以從那個期間開始,慈濟人落實在本土,在那個地方就開始一直將法延生下來,一直就是沒有間歇。這幾年來有一位周憲斌居士,他很精進、很資深,就是從那時一直延續關懷非洲。這次聽經,他深深體會到師父真的是拚命在為眾生,要將《法華經》說到完。他深體師意,開始發心了,就是要將法遍布在非洲。最近以來他一直有這樣的心願,就是想到非洲那個地方有苦難人,要如何去找因緣來成就這項事情?想到馬拉威,有一位,就是他太太的妹婿(林青嶔),與他是姻親,他想到他在馬拉威。馬拉威也是一個在非洲最最苦難、貧困的地方,在東非最貧困的地方。所以他想到了,他就這樣,去到二千四百公里外,遙遠哦!他迢迢去那個地方,去引度這個妹婿。這個妹婿林居士,在當地有因緣,所以開始這樣會合起來,一直為馬拉威在思考,要如何了解他們?要如何幫助他們?

所以有一次就想到,有一次周居士他去馬拉威,應該這個故事是在最近。而在我們的南非,他們去約堡,還有我們現在德本。德本與約堡慈濟人會合起來,在那裡在辦的就是生活營,培訓生活營(2017年10月非洲南部本土幹部研習營)。

(麥可為非洲本土青年本善師兄所接引)這個培訓生活營結束了,他在德本要回去約堡,在車站遇到一位年輕人,是當地的年輕人。這位當地的年輕人,我們的慈濟人無人不度,就是去問他:「你從哪裡來?」等等。他就說:「我是從馬拉威來,我來這裡出差,我將要回去。」就開始告訴他慈濟……,等等,將慈濟所有的法,就是在車裡一直告訴他,說慈濟人、慈濟事、慈濟的法。這位麥克就是馬拉威的年輕人,他很歡喜,他就說:「若有像這樣的團體我很願意投入,我很願意為貧困的人去付出。」就這樣約定了。

開雖然離開那麼遠,不斷不斷在書信來往,彼此訊息,現在的資訊很發達,彼此訊息就一直通。麥克知道慈濟是這樣,所以他投入了,慢慢投入來了解。他就是在精進的時候,他更了解了。回去了,從這樣為他們的地方,他的兄弟、地方說出了這件事情。麥克的哥哥(查理)聽了之後也覺得這是很好的事情,兄弟同心志,願意為當地困難的人付出。所以因為這樣,我們一兩個月前,潘明水居士再到南非時,就給他們這個消息,給他們這麼多的資料。所以,一兩個多月前他們再回去,大家就準備好,總共十幾個人要到馬拉威,等於是第一代的慈濟人。當地慈濟人,慈蒂、慮度等等很資深的慈濟人,會合起來有十幾位,他們二千四百公里的路這樣去了。

看到,「哦!這個國家苦難的人為何這麼苦?」連他們本地人,第一代的志工都不敢相信。雖然他們在南非,雖然他們看過了很多的苦難人,但是不曾看到馬拉威那個苦難的苦。可見他們這樣的形容,我們就能夠知道到底多苦呢?所以他們開始發心,要如何幫助呢?勘查,去勘察了,發現到這麼可憐,到底要如何幫助起?看看第一個個案,一個老奶奶,已經上年齡的一個很可憐的老婆婆。這個老婆婆她有兩個兒子,一個兒子已經到他鄉外里去了,另外一個兒子有時候精神病會發作。什麼時候會發作呢?喝酒精神病就會發作。

她住的那間房子,進去看,根本沒有門,門都被封死了。他們在那個地方要了解這位婆婆的家庭很困難,後來,引導他們進到這間房子裡面,一無所有,髒亂、沒有東西。這樣,在這間房子,看天上,是從屋裡看天上,從裡面可看到外面,只是沒有門可進去而已。那種破爛的房子根本不像房子了,雖然有磚塊疊起來,但是就是通透的,所以這是一間搖搖欲墜很破爛的房子,無法形容。連南非本地人都會覺得:為何這麼苦?為何這麼貧?不捨,要怎麼辦?

開始就動手做,趕快替婆婆將這間房子整修起來。他們就在那個地方開始張羅,土啊、水泥啊,自己動手,趕快引領他們當地人。而當地人也很特殊,雖人人都很貧困,但是都不計較,能夠共同會合來做好事,他們歡喜。所以,貧人幫助貧人,付出力量大家歡喜。慈濟人在那裡買水泥混和著土,大家就動員起來幫這位婆婆,為她牆壁這樣……,就是用他們的土法,就這樣水泥塗牆壁,水泥混和土塗牆壁,這樣就將它塗起來。雖然是很粗糙,但是像一個家了。這大家看到大家歡喜,尤其是這兩個兄弟,麥克與查理這兩個兄弟很歡喜,開始慈濟就帶一些種子在這裡發心立願,人人要做好事。

第二次慈濟人再來了,準備一些要如何發放的東西。帶著這些東西過去也是很辛苦,因為他們每次要過關就要經過了檢驗,很多的檢驗,人的人體要檢驗,物資也要檢驗。因為那個地方愛滋病或者是……,反正很多的傳染病,一大堆。外地的人要進來就是要先打針,很多類的預防針都要打針,要注射,就要示出這樣的證明才可以進去,何況這一次又帶著東西進去,真的是很辛苦。這一次進去,除了要再勘察,要再去發放,這樣的準備,重重重重的辛苦。我無法很了解,因為這個個案回來得很突然。雖然事隔一兩個月過去了,但是訊息現在才看到。反正看到是「怵目動心」,不是驚心,是動心,感動。

開始去,那些人愈來看到慈濟人就愈友善,第一次、第二次大家看到有東西來,以為人人有份,他們也趕快要來排隊。但是看到這麼多人,他們慈濟人就再告訴他們:「東西有限,你們是不是能夠再讓給更可憐的人?身體較不好的人,有孩子較需要的人,你們是不是能夠讓給他們呢?」他們很快就了解道理,自己就會這樣紛紛退讓出去,這是很不容易。第一次我看到這樣的情形,剩下來的幾位才有辦法領到我們帶去的東西。而那些沒有東西可拿的人也很歡喜,看到人家拿到東西很歡喜,願意他們要做這種能夠幫助人的人,才是真歡喜、有所得。我覺得他們那裡的人很有智慧。要當志工,就給你們這件背心穿,大家拿到那件背心,志工的背心,那種的歡喜無法形容。

其中有一位酋長,開始來的時候態度很傲慢,「你們這是在做什麼?」潘居士就慢慢地引導他,說出了慈濟,他很不相信。「不相信,來,你們可以陪我走,或者是為我們帶路去看苦難人。」他用高姿態,「好,你們若要看苦難人,我陪你們去。」很高姿態。翻越過了一個小山丘,那邊更加苦,確實更加苦,苦得無法可形容。慈濟人就是憑著他們那種虔誠、愛的態度,去接近那些苦難人之時,那種彎下腰來,不怕他臭,不怕他骯髒,這樣在膚慰著。人坐在地上,慈濟人也與他們一樣,哪怕是華人、慈濟人也是與他們都一樣,這位酋長他感動了。潘明水說:「就像這樣,你有想要做嗎?」他開始點頭。「來,要做也同樣蹲下來,與我們一樣來關心他,來說話,來。」真的與慈濟人一樣放下身段,坐在地上與他們說話了。之後,潘居士就說:「這樣你要加入志工的隊伍嗎?」很歡喜。

他要穿那件志工背心,他一接到了,志工背心不是有一個鈕扣嗎?這還未打開,他這樣接到這個東西,歡喜得不會打開那件背心的鈕扣,這樣就要將它穿上去了。潘明水才為他解開那個鈕扣,開始為他穿上這件志工背心,開始降伏了他驕傲,那個驕傲的心,他被降伏了,與慈濟人一樣開始去做慈濟事。這就是愛能夠降伏,善能夠彼此同行,這種「如實修行,內外因緣」,這就是了。但是要有,需要開始初發心,他,周居士他體會到師父是在拖命,想要完成這個法,為了要讓人人能夠了解。在遙遠的地方,半個地球的那一邊,他們願意這樣做。發心有想傳法,就有人會跟,有人會到達,不論它多遠的路,單程二千四百公里,來回這樣願意付出。你們想,這難道不就是聞法、傳法呢?難道不就是隨喜功德?

在自己的地方,在約堡到德本,德本到約堡就有幾百公里的路,他們常常來來回回在那裡集合,在那裡已經培養出了當地的志工。慈濟會跨越了國際,已經引導七個國家,現在已經第八個國家。這個地方已經是很貧困,他們也將法引入這個地方去了。我們相信對這個地方,我們若再去了解它,在這裡要去廣度眾生,有愛心到達就有物資幫助的地方,有物資到達、有精神理念支援那個地方,那塊土地自然就能夠撒下那顆種子。所以菩薩,人人就是菩薩,我們應該要很用心,將我們這法已經在〈隨喜功德品〉,要如何將這個法聽了之後,「隨喜」這兩字,要如何去隨喜?什麼叫做功德?光是一個隨喜就有功德嗎?你沒有去用功,你自己的內心不修、外不行,這樣有功德嗎?光是聽就能夠得嗎?不是這樣。一定聽了之後要自受持,自受持之後要再傳;傳了之後要再隨喜,要從第一位一直到第五十位。

這不是僅僅說「我告訴你、你告訴他」這樣的五十位,不是。這就是發心,你將他顧到讓他有辦法發心。就像我們的委員說給會員聽,會員發心願意來當委員;委員已經發揮了委員的功能,受證之後,又能夠去召集會員,是這樣一群帶過一群,一代傳過一代啊!這才是真的叫做「隨喜功德」。慈濟在幾十年來有辦法這樣四大志業在臺灣完成,又能夠跨國九十幾個國家去救災,五十幾個國家經營、播種、落實種子。能夠這樣,若不是有資深第一、二、三人開始,由他們每一個人就是第一個人,去這樣陣陣、群群這樣不斷不斷去傳、去號召,去人人點點滴滴去會集,我們哪有辦法去做這麼多事情?

所以資深菩薩人人都是五十人,人人,他所度化的是無數人,甚至就地耕作,播善種子,播多少了呢?看看,南非從一九九四年,幾個貨櫃的舊衣送去,他們接觸到這些東西,開始發心發放。面對著那麼的多需要舊衣的貧困的人,他們就開始,一接觸到就抱著不忍之心,開始自動投入,組成了這個志工的團隊。大家有志一同,就慈濟這個模型開始一直展開了,與臺灣慈濟人不斷很密切的互動,從這樣,臺灣幫助在南非,南非開始經營到國外,這樣延續非洲八個國家了。

各位,這就是叫做隨喜功德,這樣一直延生出去,這才是真正我們聽經的目的。所以要好好很用心,用心在「隨喜善法,自他同行」,很重要,大家記入心。「明從旁隨喜,獲福果」,你若沒有從旁邊延生出去,讓人人有那個因緣聽到,有那個因緣互相勉勵來完成,這沒有從旁邊這樣延生,你只是直的,不夠,還是要寬的走。所以,不論從深的、從橫的,全都要有人人彼此。但是我們要有一個規則,一定要順這個規矩,「不逆他善」,「隨順他行」。如果沒有,哪裡有今天這樣呢?這個大團體在這個地方,能夠做到地球上多少國家,要走過一半的地球的國家了,所以我們應該要遵守這個規則。所以,「如實修行內因外緣」,內外因緣我們就要好好把握,才有辦法「自滋法髓,助他慧命」。

希望早上這一個大綱,你們是不是很用心去想想看,若沒有好好用心,聽法等於是浪費時間。我們時間已經很緊逼,來不及了,我也是拖命說,大家也得要利用生命好好地聽法,所以人人要時時多用心啊!
回頂端 向下
 
2018/10/29晨語簡記《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