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81103《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惟焜




文章總數 : 3
威望 : 0
注冊日期 : 2014-05-02

20181103《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Empty
發表主題: 20181103《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20181103《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Empty周六 11月 03, 2018 7:03 pm

20181103《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説勝義根者,謂眼等六根,
有增上勝力,能照境發識,
以完成根用,故名勝義根。


  用心體會,我們之前有提起五分法身,或者是五眼,我們要記得我們的根與塵與識接觸之時,根、塵接觸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分秒不離,沒有離開的。我們如何來利用,轉劣為勝?凡夫無明與境界會合,往往一念差,千般錯啊!那是凡夫。而我們因為持讀經典,對法了解了,所以我們能夠將見解看法轉劣為勝。所以說,「勝義根者」,昨天說的「勝義根」;「勝義根者」就是「眼等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會合叫做六根。這剛才說過了,分秒在日常生活,與我們沒有分離過。所以,「有增上勝力」,這是能夠幫助我們。我們若好好利用,這六根都不能欠一,六根俱全才是真正我們的生活的品質,也是一生中修行的目標,一定要六根俱全。這就是幫助我們,「勝力」就是為我們增加我們修行的方便,讓我們修行很具足、順利。


 所以,我們要每天就是要感恩,感恩六根俱全,讓我們健康,見解正確,聽都是正語、正音聲,這都是我們要感恩啊!這是「增上勝力」,讓我們增加很大的力量。所以,「能照境發識」,我們的眼根能夠看世間這麼多的事情,我們展開了慧眼。昨天說過了,有肉眼、有天眼、有法眼、有慧眼。這慧眼「能照境發識」,讓我們能夠看清楚人世間,分別道理,不會受人、事、物將我們障礙到,所以它能分析,「慧眼了知空」分析到一切皆空。慧眼能夠讓我們分毫沒有差錯,不會受人、事、物將我們障礙,這就是我們的勝力,增加我們能夠分別道理。這種「能照境發識」,不論你在外面所緣的什麼境,入我們的意識來,能夠將它分析得很清楚,沒有差錯。


 所以,「以完成根用」。我們的六根,眼根是這樣,鼻、舌、身都一樣,就是讓我們的方向正確,所以「以完成根用」。我們的六根俱全,完成了我們所應該做的事情,沒有困難、做得到,讓我們能夠自由發展好的方向,利人入群、入群利人,自受持、可用功等等,這全都是完成。我們要六根具足,讓我們方便完成,自利利他,因為這樣「有增上勝力」,「故名勝義根」。這就是我們的六根互相應用。所以昨天大概說,今天再讓大家明白一下。


*隨用分五:肉眼礙非通,法眼唯觀俗,天眼通非礙,慧眼了知空,佛眼如千日,照異體還同。


 「肉眼礙非通」。記得!肉眼,我們用凡夫的眼光來看事情全都是有障礙,看不通;一句話說「看不透」,就是看不通,這就是肉眼。而法眼呢?「法眼唯觀俗」;法眼所觀的就是我們的這個世俗,分析了世俗是這樣,人間一般我們能夠分得清楚是非。世俗人的生活,人間的生活,是對、是錯,法眼它能夠將它分析出來。我們若在修行,道理差不多清楚;聽來清楚,在思之後我們看清楚,人與人與當中我們也了解清楚,這叫做法眼。法眼就是看這些浮面的,浮起來的,這個看得到的,粗相的,但是它能夠分析。


  「天眼通非礙」。天眼通不只是看人間世俗,也可以看天眼。天,那就是完全是善無惡,這天眼所看的都是善,分析的都是好的。「慧眼了知空」,慧眼它就更超越過去了,好、壞雖然全都透徹了解,但是不受好、壞將我們障礙,一切皆空了,好、壞全都歸於空。說人間多麼享受,享受的到頭來也是歸空啊!壞,耀武揚威,到頭來也是空,世間一切空。空,就是將法認清楚,一切皆空。他認清楚之後還要能產生智慧,那就是妙有。


  因為妙有,他知道這人間一切空法,唯有一個看不到,但是一定有,這種要去追求,所以佛他才會去追求人間的真理。這真理看不到,也感覺不到,唯有自己好好去過濾、思考,將天地宇宙與我們內身的小乾坤好好去會合,透徹通達了,與天地宇宙合而為一。這個真如本性會合起來了,真諦的諦性…諦理及我們人性的生理,人性的這個觀念,都完全會合起來,視天下所有道理、萬物總歸一個真如,共有它的本體、它的真實,這就是妙有。


  所以因為這樣,他「佛眼如千日」,佛眼就好像一千個太陽一樣,那麼地明亮。我們光是一個太陽系就有多少星,星空有多少的星球,那個亮與暗就是靠著太陽來照亮,那個星球繞到哪裡,繞到太陽這邊它這面就亮了。就像我們靠近太陽,所以我們二十四小時這樣運轉,我們就有日夜之分。而我們若在軌道走,三百六十五天就是一年,它照著軌道在變化節氣,所以我們這顆太陽能夠分給這麼多星球的世界。幾天前說過,慈濟小行星,它來繞這個太陽,就是這樣轉一圈,是我們的五年七個多月;我們的一年是三百六十五天。所以說起來,這大乾坤,一個太陽系有這麼多星球,所需要的光亮,用公轉、自轉來分這個陽光。但是佛他的智慧譬如千日,很多的太陽完全發光發亮,無不見到;沒有沒看到的。


  我們的凡夫就是看不到,我們黑暗。我們若在「皈依」時,就會說「反黑歸白」,就是要去除黑暗向於光明。那就是因凡夫在無明中、在黑暗中,佛已經完全徹見光明,無理不知了,無事不通。宇宙大覺者就是佛,佛眼「照異體還同」,將大家所執著著的,大家的看法都錯,唯有佛陀他一眼照徹。各種不同的生態、形體,在佛陀智慧的眼光看來,他就完全排除掉了,都排除了,這些錯誤的他全都排除。所以「照異體還同」,還為一覺,一個覺悟的本體,那就是真如,那就是妙體,所以真空、妙有。


  過去一段時間一直在說「真空妙有」、「妙有真空」。昨天時間不夠,所以這些該說的與下面要說下去的,全都因昨天說不完,現在也是還沒有說完,道理太廣了,光是一個眼,雖然它只有八百功德,卻也是具足了很多。從佛陀的眼光來看,他就是所有的皆具足,沒有缺點,所以是「如千日」,譬如千日來照。這世間其他千、百,很多很多無法計數,他這樣一眼掃視,沒有照不到、不了解的事情。所以,我們昨天所說的,


複習經文:「是善男子、善女人,父母所生清淨肉眼


  「是善男子、善女人,父母所生清淨肉眼」。這就是清淨的肉眼,能夠「如千日,照異體還同」,這是清淨。而我們呢?我們眼睛在看的,紅、黑、赤、白就有這樣的分別,形形色色。但是佛他的眼光來看,他完全一眼透徹,什麼因素是紅的,是什麼色素是黑的等等,無一不清楚。其中所有的道理不是看破,都空了,他知道這些其中合成的道理是什麼,什麼東西來合成,這些東西若分析開是空。這些色素的原料若將它分離掉了,就沒有這樣各色各形,就沒有了;有的東西是合起來才有,若分析到底是沒有,所以這叫做法。


  佛陀他的佛眼就是這樣很透徹,這就是覺悟。這個覺悟不是只有印度的悉達多太子成佛獨有,不是。他要告訴我們,是我們人人本具,而我們也可以知道人人各有他的想法,他的感覺不同。而這些感覺不同,互相有因緣來會合、來了解,同樣,那個不同的見解,也可以變成是這樣的見解,同見解、同認識、同行動。同樣的道理,佛陀他現在有這樣的見識,是如千日的見識。他有辦法到達分析道理是這樣,我們應該也能夠將佛陀所分析的道理,我們如是知、如是見、如是行,同樣我們也能夠了解這麼多。


  總而言之,修行是要身體力行。從讀誦經典、分析經典、聽聞經典、了解道理、身體力行,我們沒有做不到。世間很多事情都是學出來的,「學而時習之」,就是要學,讓你得到學的功夫,「不亦悅乎?」大家都心開意解,會很歡喜。這我們要好好相信、了解。所以,接下來這段經文,


經文:「見於三千大千世界,內外所有山林河海」


以是父母所生肉眼。又云清淨,則四大造作一切之色法、清淨。


  這段文我們還得再同樣要去分析它。「以是父母所生肉眼。又云清淨」;因為父母所生的肉眼,我們所說的是清淨,也就是「四大造作一切之色法」。因為我們的眼光也是四大合一,在我們的身體裡面,每一個人的身都是四大會合。這以前大家都應該聽過了,地、水、火、風,我們的身體也是地水火風合成。地水火風在我們的身體中調和了,就是健康的身體。這四大合起來造作一切色法,沒有一項不是四大合成。看看,桌子上這根已經腐朽的木材,它就是四大不調。它本來是樹,是種子,因為有土地、有陽光、有水分、有空氣,所以本來是樹,很茂盛,有它樹的生命。但是它的水分不見了,也離開了土地,等等等等這些因緣已經散失了,所以那根木材變成了乾枯掉了,腐朽掉了。


  我們將朽木再拿來,放在這個地方,也變成了一個觀賞的東西。它現在説形沒有形……,等等,這就是僅僅人去欣賞,說:「這個放在這裡也不錯。」要不然它現在是沒有作用。這就是四大已經分開了,留下來是這樣的廢物,沒有作用。這就是四大分離了,回歸於空。現在要說這根木材是什麼木材?看不出,不知道。總而言之,所有的色法在這個四大若分離之後,那就沒有了,空。所以「四大造作一切之色法」,這些若都將它分開,沒有、歸於空了,那就是清淨不受污染。也不論它有空氣、沒有空氣,反正就是一塊朽木。而若是樹木,還成長的很好時,它就很在意沒有水分、缺陽光,缺空氣等等。這全都是活著之時,成就之時,這個形色,這些形形色色讓我們分別出來,這全都是因為法成就它。


  所以「四大」,四大它就是造這些世間形相,包括人的身體、包括人的動作、包括人……等等,這都叫做法,這都叫做道理,這四大造作一切色法。所以我們也會將四大污染,卻是回歸來它是清淨。我們若是真正了解真諦道理了,回歸那就是清淨。本來是父母所生的肉眼,同樣這個肉眼,好好修行我們的看法就不同;過去的眼睛所看的見解,現在我們的看法就不同了。現在我們的看法會覺得:唉呀!捨啦,不要執著,不要一直占為己有,捨、捨,捨去了一切煩惱,就清淨了。


*故云:色勝義根眼,非浮塵根肉團眼。


  所以,「故云:色勝義根眼,非浮塵根肉團眼」,就是不是我們一般的眼光,我們已經將一般人所執著、所見的形形色色都將它去除了。現在用我們清淨眼來看世間事,用清淨的眼識、心意來看人間事,自然我們若入人群,就是付出無所求,這看法就不同了。有的人入人群就是要取有,但是菩薩入人群,知道一切法皆空,但是一個妙有──結眾生好人緣,眾生來成就我行菩薩道;一直見眾生一切的苦相、人間一切的生態,明白道理。這就是菩薩的看法,所以不同。


*清淨即互用自在。肉眼即浮塵根。浮根五塵,即扶清淨根照境,自體不能照。


  所以,「清淨即互用自在」。我們清淨的眼光就是這樣互用,我們都很自在。「肉眼即浮塵根」,浮塵根,根與根是一樣,是浮塵的、是表相的,是浮在上面,是表相。「浮根五塵,即扶清淨根照境」。若沒有這個眼根,我們哪有辦法知道世間一切事物形態內涵的道理呢?所以我們也得要感恩這個眼光,這個眼睛的作用。所以,「自體不能照」。自己的眼睛無法自己看自己的眼睛長得怎樣,我們的眼睛都在看別人,無法反觀。這個反觀,唯有我們的知識反省一下,不是眼睛來看我們的知識,是我們的知識借重眼睛來看外面。而眼睛無法來看我們的知識,所以眼睛只是僅僅一個應用而已。


*浮塵意根,即肉團心,由最初吸取附著於根塵識中,以奔騰境動染著法。


  意根叫做「浮塵意根」,這叫做「肉團心」。這是肉做的,只是僅僅無明煩惱配合眼睛去分析,要不然只是一個眼睛。舍利弗眼睛布施出去,眼睛拿起來它就沒有作用了。眼睛在他的眼眶裡面,這樣很順,調和時,他可以借這個眼睛來看外面境界。但是就是眼睛拿起來了,哪怕他有心意,也沒有眼睛可看。所以說起來,浮塵根也就是在凡夫的意識之中去分析,這叫做「肉團心」。而我們若是有持法,那叫做清淨眼,要不然我們凡夫的意識與眼根的作用,只不過是血淋淋的一個眼睛在五官之中這樣而已,意識借它來用這樣而已。


  所以,「由最初吸取附著於根塵識中」。這就是這樣最初,看到的這是四方的,而那就是文字,只是這樣而已,借它來看。「以奔騰境動染著法」;但是他一看之後,就凡夫心奔騰,在這個境去動,這叫做凡夫,就是眼睛去看。為了眼睛要看東西,到處觀光,就要坐很多久的交通工具,交通工具就造成很多污染。這就是光是眼睛要去看東西,而眼睛去人也得要去,就去享受那個環境,就看,「哇,景很美!」去奔騰。這種凡夫這樣去染著,這沒有利益,去看,看一看回來也沒有留在眼裡。


經文簡釋:「見於三千大千世界」
能見娑婆化土之境。
見是能見分,山河等,是所見相分也。


  所以,「見於三千大千世界」。我們眼睛又有這樣的作用,它能夠看三千大千世界。我們好好來利用它,它能夠看得很開闊。我們哪裡都不曾去,只是坐在這個地方,大家去看了之後,回來說給我聽,哇,我好像哪一個世界都去過了。透過鏡頭,現在視訊那麼發達,坐在一張椅子、站在一塊地就能夠看到了,任何一個國家什麼樣的景象,什麼樣的人類就都知道,紅、黑、黃、白都了解。這是什麼國家,這是什麼樣的文化、人類,不必出去也是看清楚了。


  這就是用我們的意識,看你要用清淨意識,或者是用污染的意識。污染的意識,你就要浪費很多,去觀光、去透視,回來一無所得,沒有什麼。我們若用清淨眼,好好地來思考這三千大千世界。是欲界,這個欲界的人類就是貪欲滿滿。色界呢?有這些色我沒有去貪。無色界,那就是沒有看重這些東西,也沒有去貪著它。這種思想很單純,也沒有想很多,就是很乾淨,沒有被觀念污染到,這就是我們心理的世界。當然還有外有世界,我們就說只是說我們心裡的世界。


  「能見此娑婆化土之境」,我們用這個眼睛能夠知道這個娑婆世界。佛陀他在這個娑婆國土出現,他在這個地方看透了人生,他用這些人生的看透,會合起來去體會天地宇宙萬物的道理,他來度化眾生。這是佛陀從人間,等於是三千大千世界,從這個娑婆,地球這上面去透徹天地宇宙的道理,就是在地球的上面去透徹天文地理,通通透徹了。這就是佛的佛見,佛知、佛見,也是要借這樣的環境,借這種的浮塵根來透徹我們這樣清淨真如的妙理。


  所以,「見是能見分」;見就是看,也可以去看的。你可以看這些污染的事情,當凡夫去惹無明,但是也可以用清淨眼來看透人生的一切,入人群去發揮了真正度生、愛物。這種清淨無染穢,這也是同樣我們的見解、知覺。所以,「山河等」,是整個地球上面,「是所見相分也」。山河大地都有形相,就是眼睛所看得到的。眼睛能看,而這些形形色色是所看的相,這我們若能清楚,一根清楚了,六根就透徹了。所以告訴大家,你們要很用心。


經文簡釋:
「內外所有山林河海」;內外,依正二報。
外:依報,即世間國土。
內:正報,身喻大地毛髮為林,血脈如河,腹臟為海。


  「內外所有山林河海」,這段經文要說「內外所有山林河海」。「內外」那就是要分「依正二報」了。我們人出生在人間都有依、正兩報;就是依報、正報。我們「外依報」,對自己來說就我們有依報。「即世間國土」是我們的依報,我們現在是共同依止在這個國土上面;你們有各人各人的環境、家庭,你們依著這樣的因緣,在某一個地方出生了。就是依靠這個地方、世界,在這個娑婆世界,在這個地球的上面我們出生,你與我就是依靠在這個地球的上面來生活。這是對我們自己來說,這種的「依」,這依報。這依報就是這樣,靠這塊土地,靠這個地球,依止在這裡來生活。


  「內」,內那就是「正報」。正報就是我們過去所造作的因,今生帶來,生在我們的身上,我們有這六根俱全的身體,而我們過去若有做到虧欠,我們的六根就無法很俱全。現在很多的醫院,那孩子生下來,「哇,為何會這樣?」就是五官不俱,或者是手足有缺點,或者是等等。有的人出生來,報在這個身體就不俱全。所以我們這「內」,就是身體,我們的身體,對自己來說我們的身體,這正報,各人修各人得,各人造就各人受。所以,有修行自己得,沒有修行所做的業自己要接受,過去生、現在生與未來都是同樣是這樣。這個正報,就是我們將來與現在這個身體。


  「身喻大地」;「身體」就譬喻就像「大地」,我們的身也是四大會合。宇宙是四大會合,我們的身體也四大會合,所以叫做大乾坤與小乾坤。身體我們若將它譬喻,就像一塊地,在土地上面,就是一個乾坤。「毛髮為林」,就像土地上面,國土上面有很多的樹林。「血脈如河」;就像我們的血,血脈是流通的,將它譬喻像河。一條一條的河,那水要能通。「腹臟為海」;腹就如海,水喝下去還要能夠通出去,這就是一個譬喻。所以有大乾坤,有小乾坤,這樣的譬喻。


  所以我們就是有「依正二報」。「依」就是依在這個地球上面出生,在依各人的因緣業報,我們生在不同的環境中,在不同的環境長大起來,長大了。我們自己的身體到底做了什麼事情?我們是向惡、向善?這就是有這個做了之後所要得的報。這是過去生所造作,我們今生所依止,我們就是在哪一個地方決定了。那麼我們現在已得的身體,我們應該做什麼我們要自己很清楚。我們也有一個山河大地,我們有一個小乾坤,我們要如何讓我們的四大調和?要如何四大去為天下萬物去付出?這我們總是要很用心去體會。


*依謂依報,即世間國土,為身所依,故名依報。
正謂正報,即五陰身。


  所以,「依謂依報,即世間國土。為身所依」。這個世間所有的國度,就是人,各人不同的因緣在地球的上面所生,我們身體所生在那個地方,「故名依報」。不同的國土、不同的人種,就是這樣依止在那個地方這樣出生了。所以,「正謂正報,即五陰之身」;正報,那就是五陰的身體。五陰──色、受、想、行、識,這東西會合起來,我們能生活、活動,就是這樣在色、受、想、行、識,我們的生活中跟著我們身體這樣在活動,去造作一切。


*正由業力,因感報此身,故名正報。既有能依之身,即有所依生身之國土,故國土亦名報。


  所以,「正由業力,因感報此身」。我們過去生業力就是這樣,讓我們感到我們來報這個身,這就是我們的業力,所以「故名正報」。我們自己的身體,因為我們五蘊會合,而五蘊,我們的感受,色、受,我們所看到的形形色色,我們所感受的,感受是要去貪或者是要去捨呢?都是我們自己的感受。受、想,我們到底要去想那個形象在我們的心中,我們要去造作什麼?所以這個色、受、想、行,想了之後去動作,動作了之後就有了;你的動作是惡或者是善,這就是我們日常的生活中五蘊沒有離開,造作了之後歸納就是在「識」中。


  那個「識」,意識,第八識,這常常在說。所做的一切歸納就是在識,將來又是萬般帶不去,又是業隨身,所造作的善惡業歸在識,又是識分配我們,分配去依正二報,還是同樣,這就是我們這樣在輪迴。這人間,人生很多就是這樣由不得自己,凡夫就是。而我們要如何好好把握我們的身根,我們五根俱全,好好發揮我們清淨的意識效用,這就是我們正報要如何來做,化污濁為清淨。所以,「既有能依之身,即有所依,生身之國土」,我們既有這個身體,你就是要有你依止的地方。幾天前,他們在非洲,生活在非洲的人。有一群人是從不同的國家去到非洲,兩種的人種就是不同膚色,生活語言、方式都不同,卻有一點讓他們共同會合,那就是法。


  那心意會合的法就是共同,他們也能夠在非洲唱出了「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這就是他們法與我們的法會合了。我們的法在那個地方他們受用了。後面最後將要結束之前,他們大家也起來,「慈濟人跟師父走,慈濟人跟師父走」,唱不停。我就告訴他們:「好了,走,走回來臺灣。」走,他們也一直走,時間拖很久。「慈濟人跟師父走」,這樣同一個方向。這就是我們所有的依止之身,即有所依之土。他們現在的方向就是在這個法的方向行。未來這些人都會與我們生在一個地方,同心、同道、同志願去做,我們將來所依止的土地,以及我們身體的方向要如何投入人群,就有一個共同處,同樣的道理。


  所以,我們若能夠了解「內外所有山林河海」,在外面是我們依止的地方,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山林河海,任何一個國家都有,不論生在哪一個地方。每一個都有我們的依報、正報,不論在哪一個國家,凡是人類都是同樣,沒有離開「內外所有山林河海」,不論你住在哪裡。我們全都是因為過去生我們所造作的因緣業力,讓我們依止在那個地方生活,在那個地方會合。


  總而言之,人生總是有會合之時。而我們是用什麼方式來會合?我們是以法相會合,我們共同的一個善法──菩薩道,行在中道,行在菩薩道中。我們在空、有,這兩邊我們會合起來,有人間、有內外依正二報。我們相信有,這叫做「有」。我們不執著它,總是要身體力行,知道法,我們入人群中去化度眾生,這叫做菩薩道。菩薩道叫做中道,希望大家要很清楚了解,所以時時要多用心啊!
回頂端 向下
 
20181103《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