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靜思晨語--20100902第一功德(三)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41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靜思晨語--20100902第一功德(三)  Empty
發表主題: 靜思晨語--20100902第一功德(三)    靜思晨語--20100902第一功德(三)  Empty周四 9月 02, 2010 11:19 pm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41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靜思晨語--20100902第一功德(三)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靜思晨語--20100902第一功德(三)    靜思晨語--20100902第一功德(三)  Empty周六 9月 04, 2010 8:49 pm

【證嚴上人開示】
我們日常生活中,是不是能保持:
心平氣和
戒慎謙恭
克己有禮
守規如儀

一天的時間,我們面對著這麼多人,是不是人人’事事、物物,讓我們看到的,我們聽到的,我們感覺到的,我們的心都能一直保持著,心平氣和。
這要看人人的功夫了,因為人群中,難免有聲音聽來,很不得我們的意,有臉色讓我們看到的,說不定和我們很無緣的,種種在人群中,事事、物物,要能讓我們心平氣和,不是一天,是要長年累月,這樣才叫做修行,這才真是心平氣和。
所以心平氣和,看起來,聽起來,是這麼簡單,要保持長久,這才是真正我們要學的。
尤其是我們要時時戒慎謙恭,無論你是在家、出家,修心養性,端正行為,是我們的本分事,是我們發心發願,要身體力行。
所以修心養性,要從戒,很謹慎在日常的生活,待人接物。
戒,就是守好規矩,謹慎就是對人對事能謹慎,不只是謹慎,還要謙卑,對人要尊重恭敬,像這樣,不是簡單的事,也是一樣要長年累月。
師父常常跟大家說,修行,沒什麼,只是要修心養性,要養好我們的習氣,所以我們若習氣養得好,自然做事都是戒慎謙恭;若習氣不好,動不動,對我們的生活舉止動作,就無法如規如儀。
所以才說,要從自己的內心開始,要克已有禮,守規如儀,既然我們發心,發心就是要修行,這念心要控制就要克服,無始以來我們的習氣,已經在六道中滾滾紅塵,很多的習氣煩惱。
可能我們過去,都沒有遇到三寶的教法,現在已經有幸遇到了,我們有緣了,開始願意發心,就要將過去的習氣,我們要一一克服過來,所以克服我們的內心,自然外行就有禮,這叫做克已,克服自己的身與心。
所以常常跟大家說用功,那要怎麼用功呢?我們的用功就是要聞法,叫做聞、思、修,我們聽了後,是不是有好好思考,法,記在心中了沒有,修,就是要外行,內,我們要好好克己用功,那修呢?修好我們的心,養好我們的性,我們要入群去,利己兼利人。
所以我們要從心開始,所以克已有禮,這個禮就是對人,我們對人輕聲柔語,那聽起來的感覺就不同了。
我們若聽到人說話,能順我們,哪怕是在教我們,我們也覺得很順耳,聽起來,嗯,有道理,其實這個道理是在教我們,我們覺得有道理,能接受,那就是他說話,那種婉轉,讓你聽了歡喜,你才能接受。
假使呢?你若聽到一個,理直氣壯的跟你說,說不定你自己知道,的確我較理虧,但是他為什麼要這麼說呢?就無法接受了。
所以我們說話要有禮節,對人我們的身態要謙恭,謙卑、恭敬,即使要教人也一樣,所以這種克己有禮,克己是在內心,從我們自己的身行再表達,這是很重要。
還要,守規如儀,做人要好好守好規律,我們的形態是不是有行儀,有禮節嗎?衣服有沒有穿好?我們的身體舉止行動,總是讓人看得到的,無論是衣、食、住、行中,我們一切的舉止動作,儀態是不是讓人看起來很順眼,無形中對我們起信心、恭敬心、愛心,這就是不必你說話,只要你的行動守規如儀,甚至我們要:
不染惡念
精勤善法
行四無量
施六波羅蜜

我們不只是,對自己的身心要照顧好,從心平氣和一直到守規如儀,這段是對我們人人,發心要修行開始,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不能沒有的規則。
再來就是我們要很謹慎了,我們的心不染惡念,一絲絲的惡念都不能有,我們要常常護心,我們的心我們自己要保護好,所有不好的習氣,我們不要再惹到我們心裡。
甚至我們向外要精進,要精勤善法,凡是好的事情,我們要精勤,甚至在精勤當中,到底要做什麼事情,才是真正幫助人,我們要行四無量,四無量就是慈、悲、喜、捨,慈無量、悲無量、喜無量、捨無量,這也叫做四無量心,除了四無量心之外,我們還要行六度行,這就是我們修行的方向。
所以在《無量義經》,精簡的文裡,就是這樣告訴我們,在第一功德這段,簡單的文字中就說,我們眾生,到底這法怎麼來的?要去哪裡?住在哪裡?這法就是要應此社會人間,我們芸芸眾生,就是懵懂,無明,所以使得整個社會、家庭、人心動亂,這時就是需要法,以法來度。
佛陀就為了現在的人,施這種法,度眾生,那就是以十功德,來潤澤眾生的心,用十種功德的教法:
無量義經集選】
無量義經佛宅來
去到一切眾生心
住諸菩薩所行處
十大功德潤蒼生
第一功德難思議
道源功德由信起
是經能令諸菩薩
未發心者能發心
無有慈心起慈心
好殺戮者起悲心

這十種功德,第一功德就是,四無量,六波羅蜜,你們若把它用心聽,未發心者能發心,要發什麼心呢?無慈心起慈心,不就是大慈?我們就是要培養我們的慈心,有了慈心,才能知道眾生,我們應該要多造福。
因為佛陀的慈心,就是要眾生人人有福,要人人平安,人人平等,所以他來人間,就是要調和人的心,所以剛才說心平氣和,是不是我們有心平氣和,是不是我們人人戒慎謙恭嗎?有克己有禮,守規如儀嗎?人人若能做到這點,那就是慈,我們接受了慈的教育,人人日常若有如此,人人的相處就能和睦。
和就是富,富就是貴,我們人人的心若能平和,我們還欠缺什麼呢?就是富有的人生,不是說,什麼人有多少錢?財產多少?如何在享受?那和這些都沒有關係,因為人與人之間,互相和平相處,我們人人心平氣和,什麼都滿足了。
有的人家庭很貧困,但是貧不到他的心,物質貧困內心無貧,因為他一家和樂融融,做孩子的他很滿足,滿足有這對父母,如此認真努力,為這個家庭在養育他;做父母的雖然很辛勞,要養育這群孩子,但是這群孩子很乖,做父母的也是說,我也是很甘願,我很滿足。
那做先生的,他對太太覺得不好意思,嫁來我們的家,都沒有讓她享受到,他也是覺得,很感恩,很滿足;做太太的,看到先生這麼認真,脾氣又這麼好,能很體貼,她也覺得,我這樣甘願了,我很有福,嫁的先生這麼好,看到別人的先生,我應該很感恩我先生。
你看,像這樣,這種家庭雖貧如富,他們富有感情,富有愛,這心若能很平和,彼此之間如此能感恩,那種戒慎,我們要守在規矩裡,做孩子的孝順,做父母的有愛,夫妻之間互相恭敬,這不就是戒慎謙恭,若這樣,自然彼此感恩,有感恩的人是最大富,富有愛心的人,是心很平和。
所以說來人生這個慈,就是人人平等,除了這種的福,和平相處,彼此感恩,這是和平的人生,和平的人生就是最有福,這就是最平安的人生,所以這叫做慈無量心。
好殺戮者起悲心,人間滾滾紅塵中,人與人之間就是很剛強,貪、瞋、癡、慢、疑,充滿了內心,這種內心煩惱的毒氣,常常發生在日常生活中,動不動發脾氣,就要打人、要罵人,甚至一點慈心、愛心都沒有,對其他動物的虐弱,對人與人之間,這種的殺戮,殘酷的手段很多。
這種人就是要讓他起悲心,這種悲心,同體大悲,人傷我痛,人苦我悲,把這種心的教法,能夠度入人群去,讓人人知道,知道我們生在天地之下,一定要和眾生共生息。
所以要有同體大悲,自然看到動物,也會起歡喜心去疼牠去愛牠,在地球上,我們要時時起同體大悲,唯有人類有能力疼惜一切,也是因為人類,會去殺傷一切。
所以人一定要受教育,佛陀的慈悲,來人間施法教化,用法來度人,那就是,希望讓這種剛強好殺戮的人,能起柔軟慈悲的心,所以我們一定要培養,我們的慈心,我們自己的慈心若夠,我們才能心平氣和,我們才能起那分戒慎謙恭,才能常常克己有禮,守規如儀,才能培養悲心,不染惡念。
悲心不能有一點惡念,就要勤修善法,用種種的方法,去除眾生好殺戮,那種的惡念,甚至來教化,所以我們必定,自己趕快要修好我們這念心,心無惡念,我們才能深入善法,以善法來度眾生,所以,以法來度。
佛陀施法教化,我們接受了這個法,我們要投入人群去度化,我們一定要行四無量、施六度。
各位,學佛,慈悲的心,是我們人人修行者、學佛者,無論在家、出家不能沒有的;所以,慈無量、悲無量,叫做大慈大悲,才能向前再精進,大喜、大捨四無量心。
所以大家既然是發心了,我們要時時多用心。
回頂端 向下
 
靜思晨語--20100902第一功德(三)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