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靜思晨語--20100910第一功德(九)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41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靜思晨語--20100910第一功德(九) Empty
發表主題: 靜思晨語--20100910第一功德(九)   靜思晨語--20100910第一功德(九) Empty周日 9月 12, 2010 9:52 pm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41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靜思晨語--20100910第一功德(九)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靜思晨語--20100910第一功德(九)   靜思晨語--20100910第一功德(九) Empty周四 9月 16, 2010 6:49 pm

【證嚴上人開示】
防非止惡不犯過
十善護心勤精進
有緣者聞聲心明
入法者見性明心

要和大家分享,我們日常生活中,必定要防非止惡,這不就是持戒嗎?修行最重要的,我們要時時守持戒規,守戒規,那就是預防外來的惡,外面是多陷阱,人與人之間,善惡緣雜揉,所以很容易,引誘我們向善向惡。
我們若是有戒護心,自然惡的我們就不會接受,不可能被它引誘,這就是防非。
那麼善的,我們不只是有機會,有因緣,我們自己也要把握,積極,所以防惡行善,對惡的我們要預防,對善的我們要積極,所做的一切,不論是大小事件,我們全都要用心,不去犯錯,這叫做「防非止惡不犯過」。
「十善護心勤精進」,我們若有戒律,自然我們不會犯錯,常常說,我們若是一念善,就是破一念惡。
所以,我們必定時時,用十善來保護我們的心,我們若是有十善行,我們就能日日勤精進,善心善行,這就是時日不空過。
無論是起心動念,或是舉止動作,無不都是在十善中,這樣我們的心,就沒有空隙去犯錯,所以我們一定要,為善要精進,唯有善才能來保我們的心。
要時時和人結好緣,我們若與人結好緣,有緣的人聞聲心明,不是常與大家說,人人的心中都是有一部經,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你和好的人一起,他說的話是好的,是典範,我們聽,聽到他所說出來的語言,我們的心就能啟悟。
這是我們跟他有緣,他跟我們有緣,他若跟我們有緣,我們所說的話句句都是法,能用在他的日常生活中,所以要結好緣,彼此之間互相鼓勵,互相鞭策,好的,能啟發我們的心,不好的,我們能提高警覺,我們能心明,不會糊塗。
要不然這種,人與人之間善惡雜揉,到底是惡的牽引我們嗎?一句話我們就被牽走了;這同樣是有緣,那種惡緣,我們自己心能清楚,惡的我們就過濾過,善的我們能拿來用,這叫做好緣。
我們要時時和眾生結好緣,有了好緣,那我們聽到聲音,我們的心就很明,從這種人與人之間互動,自然我們就能入法,走入佛陀的教法,體會人間的真理,所以這都叫做入法,心能進入法,真理的境界。
我們若是進入法,真理的境界,自然我們看到周圍的一切,我們能見性明心,無論是聽聲見形,沒有一樣不能啟發我們的心。
所以《無量義經》的教法,就是入世在人群中,人與人之間,種種的行為、動作、習氣,完全不同,我們既然發心立願,既然我們入了靜思勤行道,在此道場,心靈的道場,我們還發願開啟慈濟宗門,我們就是要走入人群中去,所以必定要對人群,種種的習性,種種的行為、動作,我們要用心觀察。
看看眾生是什麼樣的根機,什麼樣的習性,什麼樣的動作,我們應該要用心,要如何對某一種眾生的根機去加以施教,將我們的法,推入他的心去。
前面說過,第一功德要有四無量心,還有六波羅蜜,六度行,以六種方法來度眾生,六度第一就是行布施,用布施就是行施,我們要身體力行去付出,付出是為了度慳貪眾生,這就是布施,唯有布施,付出無所求,我們才有辦法去度慳貪的眾生。
看看我們慈濟人,人間菩薩,看他們付出無所求,不只是財施,還要力量去付出,身教、口教,這無不都是在付出,有財施、法施、無畏施,我們這些人間菩薩都做到了,財施、法施、無畏施,三施平行就能度慳貪的眾生。
有的人,看他人身苦、病痛,他袖手旁觀,不肯去幫助他,看到一群與他毫無關係的人,如此整群人來,幫他清掃家裡,幫他洗澡,幫他整理家裡,旁邊的人也由不得自己,也自己會去投入,這也是力量的布施。
本來他是吝於付出,有人來將我們帶動,自然左右鄰居大家都願意幫助,甚至慈濟人幫他們打掃過後,帶動一群人,我們要離開時,左右鄰居這群人也會說,你們這麼好,以後我們會照顧他。看,這就是已經帶出那分願意付出的眾生,啟發他布施的心。
我們若持戒能度憍慢的眾生,憍慢者,他以為自己無所不能,所以他貢高驕傲,這種貢高驕傲,為所欲為,這種就容易在世間踏下陷阱,一失足成千古恨,唯有我們要持戒。
我們的持戒,剛才跟大家說過,防非止惡,我們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中,我們都要好好地,保持好我們的規則,自然我們有戒有德,我們就能降伏,驕傲、貢高、我慢的人。
所以我們去度人,自己要先自度,我們要叫人不要犯錯,自己的生活規則要照顧好,所以戒,戒德能度憍慢的眾生。
我們在世間很多不如意,世間很多人就是貪瞋癡,尤其是瞋心,那種瞋恚的心,所造的惡業更大,所以世間若阿修羅多了,社會就不得安寧了,我們要降伏,度化愛發脾氣的人。
愛發脾氣,原來只是一個習氣而已,這種瞋怒火盛的人,我們要如何,讓他熄滅瞋怒的習氣,唯有我們要有忍辱的功夫。
常常聽到說,那個人要去勸他,不容易,要找誰才有辦法,為什麼那個人才有辦法,他的脾氣很好,他忍辱的功夫夠,所以你要找他去度他。
看,所以世間有一惡,那就要有一法去降伏,所以說起來,我們要去降伏這種瞋恚心重的人,我們必定要先修忍辱行,唯有忍辱,我們才能去度瞋恚盛的眾生。
所以眾生若懈怠,唯有我們,自己要趕快積極精進,時時都對大家說,來不及,真的,什麼時候,無常發生在我們身上都不知道,所以我們必定要好好,篤定了方向,我們要趕快好好精進,時時來不及的心態來精進,絕對不能懈怠,才有辦法入人群中,去度懈怠者為精進。
你看,人與人之間,常常聽到說,我們現在認真多了,為什麼你們那麼認真呢?就某某人對我們說話,不只是說,還是身體力行,他在做,我們不做也很不好意思。
看,這就是我們精進,就能度到那種,看他做,我們沒做也不好意思,也是我們會把他帶動起來,所以殷勤精進的人也會增加。
世間為惡的人,都是懈怠墮落的人,好的事情不趕快去做,就是空過時日,無所事事,善惡不分,就是如此不斷在墮落,是非不清,這就是在墮落的人生,這就是懈怠者,我們要精進,擇其善而從之,所以好事要趕快做。
再來就是要禪定,有禪定才能度散亂,眾生的心無定性,雖然看到人在做好事,也已經發一念善,不過,性定不下來,就是因為眾生性不定,因為無明、懈怠、驕傲、瞋恚、慳貪等等,眾生這麼多的根性,所以已經成為習慣
常常說,性本來清淨,就是因為習氣,養成這種的習性,所以他慳貪,他驕傲,他瞋恚,他懈怠,他散亂,所以心定不下來,那這樣要怎麼辦?所以我們要修禪定。
什麼叫做禪定?是不是一天到晚,都在那裡坐呢?不是,就是要堅定我們的心,挑柴運水無不是禪,舉手動足無不是禪,無不都是定,所以禪定度散慢。
智慧度愚癡眾生,我們要趕快培養我們的智慧,智慧要從布施開始,要從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才真正能發揮我們智慧的力量,才能度愚癡的眾生。
所以這六度,有過去、現在、未來,我們為了要度已度,已度,我們已經影響他了,希望他道心能更堅定,所以已度、當度,現在在我們面前,我們要應該趕快去度。
還有未度,未來的,還未與我們見過面,我們也是要發心去度,無論是已度、當度、未度,為今生後世者,無論是今生或是來生,我們全都要度,所以我們現在要趕快,播植善種子起度彼心,這就是《無量義經》中,第一功德先要修的,是四無量心,六波羅蜜。
行施為度慳貪眾生
持戒為度憍慢眾生
忍辱為度瞋恚眾生
精進為度懈怠眾生
禪定為度散亂眾生
智慧為度愚癡眾生
為已度當度未度者
為今生後世者播植
善種子起度彼心

前面這些,就是修行者一定要有,請大家記住,學佛我們為了自度,我們也要度人,學佛的目標就是要成佛,成佛就是要,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要先將人格顧得圓滿,佛格才能成。
常常跟大家說,「人格成,佛格即成」,所以在人事物中,我們要常常提高警覺,所以我們要時時預防,「防非止惡不犯過」,「十善護心勤精進」,「有緣者聞聲心明」,我們一定要與人結好緣,為了未來,為了現在,現在我們要度的眾生,未來我們要度的眾生,我們都要與人結好緣。
所以他若聽到我們的聲音,自然心明,我們要時時入法中,自然一切的境界,無不都是說法音,說法相,只要我們心中有法,所以請大家時時要多用心。
回頂端 向下
 
靜思晨語--20100910第一功德(九)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