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9/02/22晨語簡記《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向下 
2 posters
發表人內容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85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4
注冊日期 : 2008-12-22

2019/02/22晨語簡記《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Empty
發表主題: 2019/02/22晨語簡記《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2019/02/22晨語簡記《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Empty周五 2月 22, 2019 3:39 pm

20190222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觀察一切事物,
如幻非有而有,
是為利眾生故,
雖得深入人群,
而不染著塵勞,
聞聲無不清淨(猶柔軟如淨水)。


  也要告訴大家,我們用心在修行中,時時無不都是用愛之道。我們觀察一切,觀察一切事物要真正用心來體會。事物在人間裡,到底什麼是真,什麼是假?一切的事物「如幻非有而有」。是啊,就如幻一樣。昨天所說、所看、所聽,現在拿來看得到嗎?說的已經看不到了,它只存在我們的腦海中,也好像是有,但是看不到,實在是如幻啊!因為過去的,現在是沒有了,但是是有啊;有這件事情,不過事過境遷,所有的事物現在這個已經時候看不到,但是記憶中還是有這些事情。這就是人生。對於事物要如何去說是真是假、是實是幻?這就是我們日常生活要如何來面對一切事物。但是也不能說:「就沒有啊!昨天說過,今天我們就算它已過去了就好。」這對人生的信用,不是昨天說的,今天當它沒有了。這樣也不是做人的道理。


  真正要說清楚,在佛法中道理是永恆,從佛陀的過去,真理本來就有,只是佛陀出現人間,他了解了真理諦相。由佛陀的覺悟、理解,將這些法,全都沒有看到的真理,佛陀用方法一一將真理應世間機來說話,讓我們能夠清楚,讓我們能夠明白,讓我們懂得做人的方向,認清是對的該去做,不對的不要做。實在的事情,應該要記憶的,我們要永刻銘心;不該放在內心,就不要囤積煩惱。這是佛陀對我們的教育,觀機逗教,所以教我們如何「觀察一切事物」。「不要執著啦,如幻非有啊!」但是「非有而有」,我們還是要認真在人間。一切的物質是這樣,不用爭,讓你再如何爭,也只不過人生短暫;短暫的人生有真實的妙有,所以「如幻非有而有」。再回過來一句話說,「真空妙有」啊!


  所以,我們這個「妙有」,就是「為利眾生故,雖得深入人群,而不染著塵勞」。我們來人間只是要為利益眾生,我們已經要深入人群,但是在人群中就不要染著塵勞。世間紛紛擾擾,前面就告訴過我們了,一切的事物如幻非有,我們既然要利益人群,我們走入人群了,我們就不要執著在塵勞中,不要去染塵。「塵勞」,應該大家知道,煩煩擾擾人事物,不要起了爭執,也不要貪著,這叫做塵勞。我們不染塵勞,雖然在人群中,卻是要修,修得了「柔軟如淨水」。法譬如水,水能夠洗滌塵垢,很多紛紛擾擾的人我是非,就算遇到了,我們不染。若染到呢?就像水,用法趕快來清除我們所染著的塵勞。本來我們就不可染著,既然被這塵勞染著了,趕快用水來洗它,也就是佛法用在人事間;有煩惱,用佛法來解除。這就是我們應該學的法,用法自度也度人。世間難免有塵勞事,煩惱難免,但是我們要用法來對治,叫做「法譬如水」。


*(莫忘那一年)
二0一六,慈濟五一年,用寸寸愛心寸寸情,開道鋪著路走過來。


  最近一直一直告訴大家「莫忘那一年」,我們那一年,是哪一年啊?那就是「二0一六年,慈濟五一年」,那一年。那一年應該慈濟很多事情,什麼事情?因為世間很多的災情,從臺灣到國外,人、事、物,很多,打開來看,很多「塵勞」,人間不調和,氣候不調,天災人禍。那一年也是慈濟……,慈濟人要如何?那一年我就用了兩句話,歲末祝福向大家說:「大愛之道廣披寰宇,長情之路古往今來」。


*大愛之道廣披寰宇,長情之路古往今來。


  每一年歲末祝福,這兩句話就是要表達這一年,很多的事情需要的,那就是要用「大愛之道廣披寰宇」,那就是那一年很多很多天下事物需要動很多人,國際間慈濟人就地動員。所以這就是情,「長情之路古往今來」。過去的是這樣,現在是這樣,也不知道未來是不是這樣,總是只要有大愛的心;開道、鋪路,寸寸展開了,離不開長情之路,要古往今來。所以慈濟五十一年,這時我們要用什麼方法啊?「用寸寸愛心寸寸情,開道舖著路走過來」。那個時候很開闊,慈濟人不斷要互動,不分國界,不分地方,就是彼此呼籲,這種用寸寸愛心寸寸情來開道鋪路走過來。這是那一年,這些東西、這些文字來展開那一年的內容,實在是很多。


  人間覺有情,世間要在人群中,那就是需要覺有情。所以覺有情叫做菩薩,菩薩要時常「觀察一切事物」,修行必定要時時「如幻非有而有」。平時做事情,做了過了,沒有了,但是「有的事情」接著來。這是為利益眾生,所以不染著;入人群,但是不染著。不染著塵勞,我們還是一樣要培養著我們這念心,要吸收法,而「法譬如水」,用這樣來洗滌塵勞。我們若能夠了解,最近一直一直在提倡大家,「莫忘那一年」。那一年到底是哪一年呢?年年都值得我們去回憶,每一年。不是只有一九九九年,二00九年也有「八八」水災,也是很嚴重。也不是只有那個時候,二0一六年也是繁瑣的事情很多啊。所以我們要很用心去體會,這就是修學佛法,如何修、如何入人間做事情。


向內能自修謂之功,
向外能行持謂之德;
內修外行功德兼備,
則得六千福德圓俱,
是謂法師典範功德。


  我們「向內能自修謂之功,向外能行持謂之德」。我們常常在說「功德」,修行想要功德,功德在這裡!要不論何時向內自修,這就是「功」;時時向外行,行持,做我們該做的事情,這叫做「德」。所以,「內修外行功德兼備」,內與外,兩項合起來叫做「功德」。這兩項內修外行兼備,這就是「得六千福德圓俱」。因為我們要修行,眼、耳、鼻、舌、身、意要合起來;你耳朵聽的,你眼睛看的,你嘴巴將要說的等等,這無不都是在這個空間、我們的呼吸間。這就是我們要時時刻刻、分分秒秒要做的事情,這就是六千功德。六根對六塵境,我們要時時用修行的心內修外行,入人群中不受塵勞將我們污染到。「是謂法師典範功德」;我們要時時準備法在我們的心中去應對,這就是我們平時做事情也就是法的典範,所以希望大家要很清楚。我們現在說到六根之中,耳根,現在是講耳根,前面是眼,現在要說的是耳根。前面聽過了很多聲音了,我們現在就來看現在這段文。前面已經說過,耳聞很多聲音,說過那麼多的話了。佛陀在這個地方,


複習經文:「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父母所生耳,清淨無濁穢,以此常耳聞,三千世界聲。象馬車牛聲,鐘鈴螺鼓聲,琴瑟箜篌聲,簫笛之音聲,清淨好歌聲,聽之而不著,無數種人聲,聞悉能解了。」


  這都是我們昨天說過的,這是偈文。接下來這段偈文就是這樣說,


經文:「又聞諸天聲,微妙之歌音,及聞男女聲,童子童女聲。山川險谷中,迦陵頻伽聲,命命等諸鳥,悉聞其音聲。」


  這段偈文就是要告訴我們,這都是一個生態,這些生態都有他的聲音,各形各色的聲音都有。「又聞諸天聲,微妙之歌音」;或者是譬如天聲,天所奏樂的聲。因為天人有福,都是享受在福的音聲,微妙的音聲,有唱歌、音樂的聲,是一個很優美世界的聲音。「及聞男女聲,童子童女聲」;還有,世間男女的聲音全都有,在人類中有老人、年輕人、孩子的聲音。「山川險谷中」;還有在這個世界中有山、有川、有險谷、平地等等,在山川險谷之中有很多鳥獸禽類,有種種的聲音,「迦陵頻伽聲,命命等諸鳥,悉聞其音聲」,這些聲音全都聽得到。


四大部洲諸多種種聲
耳根緣塵就境無非法
多聞妙法心生大歡喜
由多聞法精髓與法契
耳聞諸音無著不壞耳


  「四大部洲諸多種種聲」;這是在四大部洲;四大部洲,就是佛陀常常說須彌山為中央,分成了四方有四大洲;我們的地球世界叫做南瞻部洲。四大洲,若在我們的世界裡有種種的物,動物也好,植物也好,人類也好,種種都有聲音。哪怕是大地,每個早上、每個晚上,若是還未睡著之前,人聲一切都靜下來的時候,很特別,就能聽到寧靜的聲音。寂,寂靜,那個時候大地呼吸聲,那個寧靜中微妙的聲,那就是很寧靜,靜得它也有很美的聲音,很調和,那種美妙的聲音。何況有形、有物質的聲音,當然是各種各類,所以有很多,「種種聲」。「耳根緣塵就境無非法」;耳根緣塵就境無非都是法,我們的耳根緣著這個塵境之時,全都能夠好好利用,無不都是法。用耳朵,好好細思,聽,認真聽,真正的寧靜美妙的聲,它也是法;寂靜清澄,寂靜清澄中有美妙的聲音,那就是法。這就是耳根的功德。


  所以,「多聞妙法心生大歡喜」。我們若將這些聲音,都將它轉一個念,全都是好聲,不論什麼樣的聲音我們都將它當成好聲。有時候我們會覺得,「哎呀!這些聲音怎麼這麼吵雜」。但是世間人都有各不相同的境界,過年時,我們難道沒有聽到一大早有鞭炮聲,晚上也有鞭炮聲,白天也是連環鞭炮聲,這就是大家放鞭炮說歡喜。聽起來很吵,嚇到了,大鞭炮的聲,小鞭炮的連環聲,實在是很吵鬧的聲。不過,世間人說這就是熱鬧,這就是歡喜,所以這也就是善解過了,儘管很吵鬧的聲音,也是人歡喜嘛!總是若能轉吵鬧為歡喜的聲,這也是叫做法。因為以前的人認為喜氣洋洋,放鞭炮報佳音,這就是世間的聲音也是這樣。


  所以,「由多聞法精髓與法契」。我們若是用耳朵聽,一切的聲音將它善解過來,這就是精髓。不聽雜音,人與人在那裡在吵架,粗聲大氣,我們也要將它善解;講經說法也要用擴音機大家才聽得到。這個人說話,不論他如何的罵,我們都將他當成「善解啦,在教育啦!那個人還很健康,會罵人。」將他當成是健康人。這種全都將它善解過來,所以能夠這樣善解,這叫做聽法精髓。罵人,其中應該也有道理,其他不要聽,聽罵出來那句的道理,這叫做精髓。用聲,用耳朵去聽聲音,那念罵人之中的道理,那個精髓就是我們的心契到法。他在罵人,有道理,這就是法,而我們的心轉一個念,就能與法相契合。


  當然,我們修我們自己,要時時用柔軟聲;而別人習氣不改,大小聲,粗聲大氣,我們就用善解的聲。這聽起來無不都是法,這也是精,「聞法精髓」,這叫做善解。這樣耳朵也是接到真理進來,這叫做契法,「法契」,精髓與法契。大家不知道了解我說的意思嗎?因為我們耳朵一定要聽聲,所以「由多聞法精髓與法契」,各種的聲音我們都將它當成法來聽,把它當成法就是淬煉,真正的就是對我們有益,這就是與法相契合。


  所以,「耳聞諸音無著不壞耳」,自然這樣就不會礙到我們的耳朵。有時候我們與人說話,我們聽聲音,「啊,很礙耳」。是啊,礙耳要怎麼辦呢?有時候是我們自己耳根的毛病,他們的聲音本來清清楚楚,是自己的耳根聽起來每個聲音都是隆隆隆隆,無法分明很清楚的聲音。這豈能怪外面嗎?也就是我們自己要修養,這就是菩薩要學一個「忍」字。對外面吵雜的聲音,我們要忍;對我們自己的器官有衰退,我們自己要訓練,自己也要忍。這內外若忍過來了,就能夠相契合,同樣還很好用,相契合起來,這就是人生,聲音不論何時都有,吵雜的聲音,將它轉一個念,那就是無不是微妙聲。


經文簡釋:
「又聞諸天聲,微妙之歌音」;十善五戒,得生欲天,欲界諸天,著於上妙五欲,難以教化,是名欲天難化。(五欲者:聲、香、味、觸、欲)


  所以經文說,「又聞諸天聲,微妙之歌音」,只要你轉一個念,要不這個天的歌聲你要去哪裡聽呢?只要我們心念一轉,種種聲音無不都是微妙的天音,就像在唱歌一樣,有音律一樣。這個善解轉心念就是法,就是在修行。所以,「十善五戒,得生欲天,欲界諸天,貪著於上妙五欲難以教化」。因為這些天界的人是不是快樂呢?他們貪著,貪著在五欲之中,這樣的天人也很難來修行。所以富貴人家學法難,富貴的人叫他修行很困難,就是像天人一樣,貪著在五欲之中,所以他修學佛道難。


  與我們人間一樣,富有的人他很富有,真正很富有的人叫他來修學佛法,很少,比較難,所以這就是「欲天難化」。這就是我們要知道人間度化,很富有的很難,而難得的是富中之富。是啊,最近過年,富中之富者如天人一樣,要來都不用去買車票,自己的飛機一飛就來了。年初,幾架飛機這樣來了,這些人「富中之富」啊!他們富有財力,他們富有愛心、富有信心、富有恭敬心,所以他們已經是超越天人了。他們有求學佛道的心,這是很難得,世間有多少人呢?啊,很難得,所以也是最有福報的人。


*生天上者,受天五欲,歌樂等事。解此義者,是則名為聞天歌樂。


  所以,「生天上者,受天五欲,歌樂等事」。他們都會常常在這樣的環境中。「解此義者,是則名為聞天歌樂」。我們若能夠了解,什麼樣的聲音善解轉一下,我們心常常就會很滿足。知足啦、感恩啦、善解啦、包容啦,這些方法若在我們的心,你聽什麼聲無不都是很好的聲音,就像在聽音樂一樣。所以我們有時候說:「你在說的像在唱的,說的比唱的還好聽。」這我們都常常聽到人家這麼說。是啊,說的比唱的還好聽,心念一轉,我們就將它當成音律一樣,若唱,在用唱的,若這樣我們的心哪會去染著呢?不會啦,沒有什麼可染著。


經文簡釋:
「及聞男女聲,童子童女聲」;男女聲者,老少之聲。童男童女聲,天真無邪念清淨。


  所以,「及聞男女聲,童子童女聲」。「男女聲者」,男聲女聲,「老少之聲」;「童男童女聲,天真無邪念清淨」;念都是清淨。不論是什麼聲音,我們若聽到孩子發出聲音會很歡喜,孩子的聲音天真無邪,聽了很歡喜。不論男的、女的,老、少的聲音,我們若將它善解,全都是好的聲音。


經文簡釋:
「山川險谷中,迦陵頻伽聲」;山川險谷,幽靜之處。
迦陵頻伽鳥聲如仙樂,如是處境得聞妙音聲。


山川險谷中,人間心態、根塵處境,在貪瞋痴念,險惡道中行業習成偏向惡多:如入山川險谷之喻。


  所以,「山川嶮谷中,迦陵頻伽聲」。「山川險谷幽靜之處」,很幽靜的地方,那個地方人較少去。山川之中,山高,溪水、河川水這樣在流,那個聲音;山高起來,溪水在流,又是寧靜,溪水的聲音就很好聽。蔭著那個天地靈氣,山泉水的聲音很好聽。在這裡面人的足跡很少到,很清淨,所以它有鳥;人無法到,裡面有飛禽,飛禽鳥叫聲。「迦陵頻伽鳥聲如仙樂」;那個迦陵頻伽鳥的聲音很好聽,牠的聲音像仙樂,有高、有低、有韻律,聲音很好聽,就像仙樂一樣。「如是處境得聞妙音聲」,在那樣幽靜的境界,山的靈氣,溪水在流,鳥叫聲,尤其是迦陵頻伽鳥。這迦陵頻伽鳥的聲音實在是很美。


  記得我曾去過內湖,很早期了,十幾年前,一、二十年前,剛好有人帶我去到那個地方。站在那山邊,很多的鳥兒,到底這個鳥是什麼鳥的聲音?此起彼落,聲音都不同,周圍都有鳥聲。那個時候有一位熊居士(熊杰),我們大愛臺才開始的總監,代理,他也陪我去。我就說:「這鳥那麼多種類,到底是什麼鳥?」他在我的身邊,就告訴我:「哦,現在在叫的這個是五色鳥。」我就回過頭來問他:「你怎麼知道?」他說:「我是鳥會的會員,我專門在欣賞鳥、保護鳥。」我是這個會的會員之一,聽這個鳥的叫聲就知道牠是五色鳥。我說:「這隻鳥,牠的身上有五個顏色嗎?」他就為我解釋五色鳥,五種的顏色,頭部是什麼顏色,有幾種顏色,那個翅膀有幾種顏色,肚子有幾種顏色……等等,很詳細。這聲音,鳥的聲音,不同類,不同聲。


  所以說,「山川險谷中:人間心態」,這也就是在譬喻我們人間的心態。山川險谷我們走不到,但是佛陀就將山川險谷,譬喻就像我們的心。心,「山高未是高,人心節節高」,這種的山川險谷描述我們的心,人的心;很高,就像那個谷,沒有很平,就是很深,四邊的山很高。這種就像我們的人,說人人有心機,這種人間心態,凹凸不平,山壁高矗,這就是我們人。所以,「根塵處境,在貪瞋癡念」。我們的五根面對著五塵,起了心念──貪、瞋、癡。我們在這樣的人間道上,這是行業,我們在造業。因為面對著這些境界,眼睛看色,耳朵聽聲,嘴在吃的山珍海味,鼻在嗅著香、臭等等,受外面的境界所誘惑,讓我們的心念就在這個地方起落、起落,就像山川險谷,隨這個境界我們貪、瞋、癡。


  昨天說過了,「一念無明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麤」,三細就是貪、瞋、癡;因為貪、瞋、癡,長出了「六麤」(三細六麤之解,有別於佛學名相)。六麤,在我們人間所看到的境界,心起貪念,很危險,所以「險惡道中行業習成」。我們造業、造業,一直造業下去,有一就有二,有三、有四,覺得這樣去與人爭、世爭、物爭。「偏向惡多」;貪心,一直癡念,一直無法控制下來,造成了很多偏向於惡;惡多,善念少,惡念多。「如入山川險谷之喻」;就像入山,如「山川險谷」這樣在譬喻。所以我們要很用心。


經文簡釋:
「命命等諸鳥」;靈山有鳥,名共命鳥。一身二首,神識各異,報命則同,故云命命,亦云共命鳥。


*共命鳥者,一身二頭之鳥,又名命命鳥,兩首一身,果報同,心識各別。


  「命命等諸鳥」。「靈山有鳥」。什麼叫做「命命」呢?那就是靈山中,在山裡有一種的鳥,牠的名字叫做「命命鳥」,也又一個名叫做「共命鳥」。(「一身二首,神識各異,報命則同,故云命命,亦云共命鳥」);牠有一個身體兩個頭,但是精神各不同,想法各不同,但是一個身,卻是命是共一條,所以叫做「命命鳥」。一隻鳥兩個頭,自己常常吵架,就是有這樣的鳥,叫做雙頭鳥,「共命鳥」,也是「命命鳥」,這種共命鳥,就是一個身兩個頭。


  譬喻說,有一段的故事。一隻鳥,其中一個頭牠覺得:我要盡心力養好這個身體才能夠活下去,盡量吸收好的果實。但是另外一隻鳥說:「你吃那麼多優美、甜的果實,我都沒有吃到;我若不吃,看你命有辦法留下來嗎?」因為這樣,一隻是要顧命,一直在取覓好的果實來供這條命健康,另外一個頭就要反牠,「我若不吃,看你命能留得下來嗎?」


  就是這樣互相違反,終於一隻要吃,一隻不吃,到頭來就是煩惱生了,就是命斷掉了,沒有了,這就是最壞的結果。這也就是同一項的東西,分成了兩項的觀念,這兩項的觀念,一是對,一是錯。對的與錯的,錯的一定比對的更強,因為我們人生就像在拔河一樣,惡的力量總是比善的更多。我們看看富貴的人學道很少,真正要學道的人,與天下人口來比例,是少之又少,很少。所以真正能夠接受道理身體力行,很難哦。現在的人,知法的人少,了解法的人更少,要身體力行的人更沒有。所以現在天地之間稱為五濁惡世,濁氣重重,所以氣候極端變遷,還是需要我們人人要如何讓佛法再昌盛起來,要如何才能夠讓人人將修行當成是我們心的方向。


  觀察一切的事物,好好利用是真有,妙有。我們要認識真空,一切皆空,但是皆空,它的真有我們要如何來認識它?要如何來用它?認識一切皆空,認識了空中的妙有,我們要如何利用這個妙有來做人間事,才有辦法推動了人人共知、共識、共行,讓這個世間的五濁淨化。這很重要,只是要靠人人時時要多用心啊!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9/02/22晨語簡記《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9/02/22晨語簡記《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2019/02/22晨語簡記《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Empty周五 3月 01, 2019 7:27 pm

[2019年2月22日上午5:20] 農曆正月十八日,(僅德松個人筆記參考。請多指教,感恩。)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靜思清澄(法髓)妙蓮華,慈濟人群菩薩

1.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經文:【又聞諸天聲,微妙之歌音,及聞男女聲,童子童女聲,山川險谷中,迦陵頻伽聲,命命等諸鳥,悉聞其音聲。】

2. 上人手札(一):「觀察一切事物, 如幻非有而有,是為利眾生故,雖得深入人群,而不染著塵勞,猶柔軟如淨水。」

(1)「觀察一切事物, 如幻非有而有」:用心在修行中,時時無不都是用愛之道。觀察一切,真的用心來體會。事物在人間,到底是什麼是真,什麼是假?一切的事物「如幻非有而有」,是就像幻。

(2)「如幻非有而有,用心體會有為法,無為法」:昨天所說的、所看、所聽,現在拿來看得到嗎?說的已經看不到了。它只存在我們的腦海中,若像有,但是是看不到,實在是如幻。因為過去的現在是沒有了,但是是有,有這件事,不過事過境遷,所有的事物已經現在這個時候看不到,但是記憶中,還是有這些事情。

(3)「用心觀察,天地萬物,是真是假,是實是虛,慎思縝密」:人生,對於事物要如何去說是真是假,是實是幻?這就是我們日常生活要如何來面對一切事物。但是也不能說就沒有,昨天說過了,我們今天就將它算是過去了就好。這對人生的信用,不是昨天說的,今天將它算沒有了。這樣也不是做人的道理。

(4)「行蘊中,道理是永恆,清楚方向,對的事,做就對」:真的要說清楚,在佛法中,道理是永恆,從佛陀的過去,真理本來就有,只是佛陀出現人間,他瞭解了真理諦相。佛陀的覺悟、理解,將這些法,都沒有看見的真理,佛陀用方法,一一將真理應世間機來說話,讓我們能夠清楚,讓我們能夠明白,讓我們懂得做人的方向,認清是對的,該去做,不對的,不要做,實在的事情應該要記憶的,我們要永刻銘心。

(5)「佛陀教育,觀機逗教,用心體會『真空妙有』」:不該放在內心,就不要囤積煩惱,這是佛陀對我們的教育,觀機逗教。教我們如何觀察一切事物,不要執著,如幻非有,但是非有而有,還是要認真於人間。一切的物質是這樣,不用爭,讓你再如何爭,也只不過人生短暫,短暫的人生有真實的妙有,所以「如幻非有而有」。再回過來一句話說「真空妙有」。

(6)「為利眾生故,雖得深入人群,而不染著塵勞」:這個妙有,就是我們來人間要為利益眾生,要深入人群,在人群中就不要染著塵勞,世間紛紛擾擾,一切的事物如幻非有。我們既然要利益人群,我們走入人群,我們就不要執著在塵勞裡,不要去染塵。

(7)「塵勞」:大家應該知道,煩煩擾擾人事物,不要起了爭執,也不要貪著。這叫做塵勞,

(8)「猶柔軟如淨水」:我們不染塵勞,雖然在人群中,卻是要修得了柔軟如淨水。法譬如水,水能夠洗滌塵垢,很多紛紛擾擾的人我是非,我們就是遇到了,我們不染。若染到呢,就像水,用法趕快來清除我們所染著的塵勞。本來我們就不可染著,既然被這塵勞染著了,趕快用水來洗,也就是佛法用在人事間,有煩惱,用佛法來解除,這就是我們應該學的法,用法自度也度人。世間難免有塵勞事,煩惱難免,但是我們要用法來對治,叫做「法譬如水」。

3. 上人手札(二):「大愛之道廣披寰宇,長情之路古往今來 ,(莫忘那一年),二0一六年,慈濟五一年,用寸寸愛心寸寸情,開道舖著路走過來。」

(1)「莫忘那一年,二0一六──慈濟五一年:最近一直一直告訴大家「莫忘那一年」,那一年是哪一年啊?那就是二0一六年,慈濟五十一年,那一年應該慈濟很多事情,什麼事情?因為世間很多的災情,從臺灣到國外,將人、事、物很多打開來看,很多「塵勞」,人間不調和,氣候不調,天災人禍不斷。

(2)「大愛之道廣披寰宇,長情之路古往今來」:那一年我就用了這兩句話,歲末祝福向大家表達,每一年歲末祝福,這兩句話就是要表達這一年,很多的事情需要就是要用「大愛之道廣披寰宇」,那一年很多很多的天下事物需要動員很多人,國際間,慈濟人就地也動員。

(3)「長情之路古往今來」:所以這叫「情」,過去的是這樣,現在的是這樣,也不知道未來是不是這樣。總是只要有大愛的心,開道鋪路,寸寸展開了,離不開是長情之路要古往今來。

(4)「用寸寸愛心、寸寸情,,開道舖著路走過來」:那一年,慈濟五十一年,此時,我們要用什麼方法?「用寸寸愛心、寸寸情」。那個時候很開闊,慈濟人不斷要互動,不分國界,不分地方,就是彼此呼籲,用寸寸的愛心,寸寸情來「開道鋪路走過來」。這是那一年,這些東西、這些文字來展開那一年的內容,實在是很多人間覺有情。

(5)「菩薩,覺有情」:世間要在人群中,就是需要覺有情。所以覺有情叫做菩薩,菩薩要時常觀察一切事物,修行必定要時時「如幻非有而有」。平時做事情,做了過了,沒有了。但是,有事情接著來,這是為利益眾生,所以不染著;入人群,但是不染著。不染著塵勞,還是一樣要培養著我們這念心,要吸收法,「法譬如水」,用這樣來洗滌塵勞。

(6)「莫忘那一年,修學佛法,用心體會」:我們若能夠了解,最近一直在提倡大家,莫忘那一年,那一年到底是哪一年呢?年年都值得我們去回憶,每一年。不是只有一九九九年,這二00九年也有「八八」水災,也是很嚴重,也不是只有那個時候,二0一六年也是很多繁瑣的事情很多。所以我們要很用心去體會,這就是修學佛法,如何修、如何入人間做事情。

4. 上人手札(三):「向內能自修之謂功,向外能行持之謂德,內修外行功德兼備,而得六千福德圓俱,是謂法師典範功德。」

(1)「向內能自修謂之功,向外能行持謂之德」:常常在說,修行想要功德,功德在這裡。要任何時候向內自修,這就是功;時時向外行,行持做我們該做的事情,這叫做德。

(2)「內修外行功德兼備,而得六千福德圓俱」:內與外,兩項合起來叫做「功德」。內修外行兼備,這就是「而得六千福德圓俱」。因為我們要修行,「眼、耳、鼻、舌、身、意」,要合起來;你耳朵聽的,你眼睛看的,你嘴巴將要說的等等,這無不都是在這個空間、我們的呼吸間。

(3)「六千功德,六根對六塵;六塵境」:這就是我們要時時刻刻、分分秒秒要做的事情,這就是六千功德,六根對六塵;六塵境,我們要時時用著修行的心內修外行,入人群中,不受塵勞將我們污染到。我們要時時準備法在我們的心中去應對,這就是我們平時做事情也就是法的典範。所以希望大家要很清楚,我們現在在那個六根之中,現在是說耳根,前面是眼,現在要說的是「耳根」。

5. ★複習經文:【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父母所生耳,清淨無濁穢,以此常耳聞,三千世界聲。象馬車牛聲,鐘鈴螺鼓聲,琴瑟箜篌聲,簫笛之音聲清淨好歌聲,聽之而不著,無數種人聲,聞悉能解了。】

(1)這段偈文就是要告訴我們,這都是一個生態,這些生態都有它的聲音,各形各色的聲音都有。這些聲音全都聽得到。

6. 上人手札(四):「四大部洲諸多種種聲,耳根緣塵就境無非法,多聞妙法心生大歡喜,由多聞法精髓與法契,耳聞諸音無著不壞耳。」

(1)「四大部洲諸多種種聲」:「四大部洲」就是佛陀常常說須彌山為中央,分成了四方有四大洲。我們的地球世界叫做南瞻部洲,四大洲,若在我們的世界裡,有種種的物,動物也好,植物也好,人物也好,種種都有聲音。哪怕是大地,每個早上,每個晚上,若是還沒有睡著之前,人聲一切都靜下來的時候,很特別,就能聽到寧靜的聲音。寂,寂靜那個時候,大地呼吸聲,那個寧靜中微妙的聲,那就是很寧靜,它也有很美的聲音,很調和,那種微妙的聲音。何況有形、有物質的聲音,當然是各種各類,所以有很多種種聲。

(2)「耳根緣塵就境,無非法」:耳根緣塵就境,無非就是「法」,我們的耳朵,耳根緣著這個塵境時,全都能夠好好利用,無不都是法。用耳朵好好細思,聽,認真聽,真正地寧靜美妙的聲,它也是法;寂靜清澄,寂靜清澄中有微妙的聲音,那就是法,這就是耳根的功德。

(3)「多聞妙法心生大歡喜」:我們若將這些聲音,都將它轉一念,全都是好聲,不論什麼樣的聲音,我們都將它當成好聲。有時候我們會覺得,「哎呀!這些聲音怎麼這麼吵雜」。但是世間人都有各不相同的境界。過年時,我們豈不聽到早上也鞭炮聲,晚上也是鞭炮聲,白天也是連環鞭炮聲,這就是大家放鞭炮說歡喜。聽起來很吵,嚇到了,大炮的聲,小炮的連環聲,實在是很吵鬧的聲。

(4)「聞聲,善解」:不過,世間人說這就是熱鬧,這就是歡喜,這也就是善解過了,儘管很吵鬧的聲音,也是人歡喜!這總是轉吵鬧為歡喜的聲,這也是叫做「法」。因為以前的人認為喜氣洋洋,放炮報佳音,這就是世間的聲音也是這樣。

(5)「由多聞法精髓與法契」:若是用耳朵來聽,一切的聲音我們將它善解過來,這就是精髓。不聽雜音,人與人在那裡吵架,粗聲大氣,我們也要將它善解;講經說法也要用擴音機大家才聽得到。啊!這個人說話,不論他如何在罵,我們都將他當成……,善解了,在教育,那個人還很健康,會罵人,將他當成是健康人。

(6)「聽法精髓」:這種全都將它善解過來,能夠這樣善解,這叫做聽法精髓。罵人之中應該也有道理,其他不要聽,聽罵出來那句的道理,這叫做精髓。用耳朵去聽聲音,那念罵人之中的道理,那個精髓就是我們的心契到法,他在罵人有道理,這就是法,而我們的心轉一個念,我們就與法相契合。

(7)「由多聞法精髓與法契」:當然,我們修我們自己,要時時用柔軟聲;而別人那個習氣不改,大小聲,粗聲大氣,我們就用善解的聲。這聽起來無不都是法,這也是聞法精髓,這叫做善解,這樣耳朵也是接到真理進來,這叫做契法,法契,精髓與法契。因為我們耳朵一定要聽聲,各種的聲音我們都將它當成法來聽,把它當成法就是淬煉,真正地就是對我們有益,這就是與法相契合。

(8)「耳聞諸音無著不壞耳」:自然這樣就不會礙到我們的耳朵,有時候我們與人說話,我們聽聲音,「啊,很礙耳!」是啊,礙耳要怎麼辦呢?有時候是我們自己耳根的毛病,他們的聲音本來清清楚楚,自己的耳根,聽來每個聲音都是隆隆隆隆,無法分明很清楚的聲音,這豈能怪外面呢!

(9)「對外面嘈雜的聲音,要修養訓練『忍』,轉念,無不是微妙聲」:也就是我們自己要修養,這就是菩薩要學一個「忍」字。對外面嘈雜的聲音,我們要忍;對我們自己的器官有衰退,我們自己要訓練,自己要忍。這內外若忍過來了,也就能夠相契合,同樣還很好用,相契合起來,這就是人生。聲音不時就有嘈雜的聲音,將它轉一個念,那就是無不是微妙聲。

7. ★釋義經文:【又聞諸天聲,微妙之歌音】:十善五戒,得生欲天,欲界諸天,貪著於上妙五欲,難以教化,是名欲天難化。(五欲者,聲.香.味.觸欲)。生天上者,受天五欲,歌樂等事。解此義者,是則名為聞天歌樂。

(1)「善解轉心念,就是法」:只要你轉一個念,要不這個天的歌聲你要去哪裡聽呢?只要我們心念一轉,種種聲音無不都是微妙的天音,像在唱歌一樣,有音律一樣。我們這個善解轉心念就是法,就是在修行。

(2)「十善五戒,得生欲天,欲界諸天,貪著於上妙五欲,難以教化」:因為這些天界的人是不是快樂呢?他貪著在五欲之中,這種的天人也很難來修行。

(3)「富貴人家學法難,是名欲天難化」:富貴的人叫他修行很困難,就是像天人一樣,貪著在五欲之中,所以他修學佛道難。與我們人間一樣,富有的人他很富有,真正非常富有的人叫他來修學佛法很少,較難,這就是「是名欲天難化」。要知道人間度化,很富有的很難,也難得富中之富。

(4)「富中之富,有求學佛道的心,這是很難得」:最近過年,富中之富者如天人一樣,要來都不用去買車票,自己的飛機一飛就來了。年初,幾台飛機這樣來了,這些人「富中之富」,他富有財力、他富有愛心、富有信心、富有恭敬心,所以他們已經是超越天人了。他們有求學佛道的心,這是很難得,世間有多少人呢?很難得。所以也是最有福,有福報的人。

(5)「生天上者,受天五欲,歌樂等事,解此義者,是則名為聞天歌樂」:他們都會常常在這樣的環境中,「解此義者,是則名為聞天歌樂」。我們若能夠了解,什麼樣的聲音,善解一轉,我們常常就會心很滿足。

(6)「知足、感恩、善解、包容」:這些方法若在我們心中,你聽什麼聲音,無不都是很好的聲音,就像在聽音樂一樣。所以我們有時說:「你在說的像用唱的,說的比唱的還好聽」,這我們都常常聽到人家這麼說。是啊,心念一轉,我們就將它當作音律一樣,若在用唱的,若這樣我們的心怎麼會去染著呢?「哎呀,不會,沒有什麼可染著。」

8. 【及聞男女聲,童子童女聲】:男女聲者,老少之聲,童男童女聲,天真無邪念清淨。

(1)「孩子的聲音,天真無邪,聞聲,平等心,能善解,全都是好聲音」:不論是什麼聲音,我們若聽到孩子發出聲音會很歡喜,孩子的聲音天真無邪,聽了很歡喜。不論男的、女的,老、少的聲音,我們若善解它,全都是好的聲音。

9. 【山川險谷中,迦陵頻伽聲】:山川險谷,幽靜之處,迦陵頻伽鳥聲如仙楽,如是處境得聞妙音聲。

(1)「山川險谷,幽靜之處」:那個地方人較少去。山川之中,山高,溪水、川水這樣在流,那個聲音,山高,溪水在流,又是寧靜,溪水的聲音很好聽,應著那個天地靈氣,泉水的聲音很好聽。在這裡面,人的足跡很少到,很清淨,所以它有鳥兒,人沒有辦法到,裡面有飛禽,飛禽、鳥叫聲。

(2)「迦陵頻伽鳥聲如仙樂」:那個迦陵頻伽鳥的聲音很好聽,牠的聲音像仙樂,有高、有低、有韻律,聲音很好聽,像仙樂一樣。

(3)「如是處境得聞妙音聲」:在那種幽靜的境界,山的靈氣、溪水在流、鳥叫聲,尤其是迦陵頻伽鳥,這迦陵頻伽鳥的聲音實在是很美。

(4)「回憶音聲,內湖,聽聞五色鳥的聲音」:記得我曾到過內湖,很早,十幾年前,一二十年前,剛好有人帶我去到那個地方,站在山邊,很多的鳥兒,到底這個鳥是什麼鳥的聲音,此起彼落,聲音都不同?周圍都有鳥聲。那個時候有一位熊居士,我們大愛臺才開始的總監,代理,她也陪我去,我就說鳥那麼多種類,到底是什麼鳥?他在我的身邊,就告訴我說,現在在叫的這個是五色鳥。我就回過頭來問他說:「你怎麼知道?」他說我是鳥會的會員,我專門在欣賞鳥、保護鳥這個會的會員之一,聽這鳥聲就知道牠是五色鳥,我說:「這隻鳥牠的身上有五個顏色嗎?」他就為我解釋五色鳥,五種的顏色,頭部是什麼顏色,有幾個顏色,那翅膀有幾個顏色,肚子有幾個顏色……等等,很詳細。這聲音,鳥的聲音不同類,不同聲。

10. 【山川險谷中】:人間心態、根塵處境,在貪瞋痴念,險惡道中行業習成,偏向惡多:如入山川險谷之喻。

(1)「山川險谷中,譬喻人間心態」:就是在譬喻我們人間的心態,「山川險谷」,我們走不到,但是佛陀就將「山川險谷」就譬喻像我們的心。心,「山高未是高,人心節節高」,這種的「山川險谷」,描述我們的心;人的心,很高,就像那個谷,不很平,就是很深,四邊的山很高。這種就像我們的人,人人有心機,這種人間心態,凹凸不平,山壁高矗,這就是我們人。

(2)「根塵處境,在貪瞋痴念」:我們的五根面對著五塵,起了心念「貪、瞋、癡」,我們在這樣的人間道上,這是行業,我們在造業,因為面對著這些境界,眼睛看色,耳朵聽聲,嘴在吃的山珍海味,鼻在嗅著香臭等等,受外面的境界誘惑我們,讓我們的心念就是在這個地方起落起落,就像「山川險谷」,隨這個境界,起「貪、瞋、癡」。

(3)「一念無明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麤」:「三細」就是貪、瞋、癡;而長出了「六麤」,六麤,在人間所看到的境界,心起貪念,很危險。

(4)「險惡道中行業習成,偏向惡多,如入山川險谷之喻」:我們一直造業下去,有一就有二,有三、有四,覺得這樣去與人爭、世爭、物爭。貪心,一直癡念,一直無法控制下來,造成很多偏向於惡,惡多,善念少,惡念多,就像入山,「山川險谷」這樣在譬喻。

11. 【命命等諸鳥】:靈山有鳥,名共命鳥,一身二首,神識各異,報命則同,故云命命,亦云共命鳥。

(1)「靈山有鳥,名共命鳥」:什麼叫做命命呢?那就是靈山,在山裡有一種的鳥,牠的名字叫做「命命鳥」,還有一個名叫做「共命鳥」。

(2)「一身二首,神識各異,報命則同,故云命命,亦云共命鳥」:牠有一個身體兩個頭,但是精神各不同,想法各不同,但是一個身,卻是命是共一條,所以叫做「命命鳥」。一隻鳥兩個頭,自己常常吵架,就是有這樣的鳥,叫做雙頭鳥,「共命鳥」,也是「命命鳥」,這種的鳥。這種共命鳥,就一個身兩個頭。

12. 『共命鳥者,一身二頭之鳥,又名命命鳥,兩首一身,果報同,心識各別。』

(1)這種譬喻說,有一段的故事,一隻鳥,其中一個頭牠覺得:我要盡心力養好這個身體才能夠活下去,儘量吸收好的果實,但是另外一隻鳥說:你吃那麼多優美、甜的果實,我都沒有吃到,我若不吃,看你有辦法命,留命下來嗎?」因為這樣,一隻是要顧命,一直在取覓好的果實來供這條命的健康,另外一個頭,就要反牠,「我若不吃,看你命能夠留得下來嗎?」就是這樣互相違反,終於一隻要吃,一隻不吃,總是到頭來,就是煩惱生,就是命就斷掉了,就沒有了,這就是最壞的結果。

(2)「猶如善惡拔河」:這也就是同一件的東西,分成了兩項的觀念,這兩項觀念,一是對,一是錯。對的,對的與錯的,錯的一定比對的更強,因為人生就像在拔河一樣,惡的力量總是比善更多。

(【註】《佛本行集經》:有關於共命鳥的譬喻故事:在過去雪山中有一隻長著兩個頭的鳥,一個頭叫「迦嘍嗏」,能吃到美味的果實;而另一個頭叫「優波迦嘍嗏」,只能吃到爛果實。一次在覓食果實時,優波迦嘍嗏為迦嘍嗏品嘗毒果,被雙雙毒死。)

13. 「真正要學道的人,與天下人口來比,例少之又少」:我們看看富貴的人,學道的人很少,而真正要學道的人,與天下人口來比例少之又少,所以真正能夠接受道理,身體力行,很難!

14. 「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現在的人,知法的人少,了解法的人更少,要身體力行的人更沒有。

15. 「如何將修行當做是心的方向,共知共識共行」:所以現在天地之間,稱為五濁惡世,濁氣重重,所以氣候極端變遷了,還是需要我們人人要如何讓佛法再昌盛起來,要如何才能夠讓人人將修行當做是我們的心的方向,觀察一切的事物,好好利用是真有、妙有。我們要認識真空,一切皆空,但是皆空,它的真有,我們要如何來認識它,如何來用它,認識一切皆空,認識了空中的妙有,要如何利用這個妙有來做人間事,才有辦法推動了人人「共知、共識、共行」,讓這世間五濁淨化。這是很重要,只是要靠人人時時要多用心。

***************
16. 心得,感恩上人開示。非常感動感恩教導去體會觀察,耳根,聞世間種種聲音,要懂得「不染著塵勞,猶柔軟如淨水」,佛陀用心教育眾生,觀機逗教,佛弟子們該如何用心體會『真空妙有』,修行都是在日常生活中。

且很法喜又能再明白原來這句經文【山川險谷中】的意涵是譬喻人的心態,「根塵處境,在貪瞋痴念,險惡道中行業習成,偏向惡多:如入山川險谷之喻」。

更是滿滿感動,上人舉例孩子的聲音,天真無邪,聞聲,平等心,能善解,全都是好聲音,連包括罵人的聲音,也能從中用心去聽出道理,耳根也能訓練出了「知足、感恩、善解、包容」:這些方法若在我們心中,你聽什麼聲音,無不都是很好的聲音,就像在聽音樂一樣。我們若能夠了解,什麼樣的聲音,善解一轉,我們常常就會心很滿足。

對於聞聲音,聽與說是相輔相成,要學習善解「聽到別人說的」,更要學習自己如何說出讓人覺得「好聽的」,內心也會想起上人曾開示過的佛陀有八音,複習一下:(一)極好音。(二)柔軟音,(三)和適音,。(四)尊慧音。(五)不女音,(六)不誤音。(七)深遠音,(八)不竭音。共勉之。
回頂端 向下
 
2019/02/22晨語簡記《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