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8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法師功德品第十九》(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心是受萬法之器,
若以清淨之法水,
清淨行者之心器;
法潤心田長慧命,
如大地藏佛種子,
能生一切諸妙法。
用心啊,體會、了解。「心是受萬法之器」。天地萬物有多少呢?我們的心中所認識的多少事情,已經懂的,還未懂的,很多。何況佛陀覺悟宇宙萬物的道理,這些道理我們又是懂多少?佛陀說法我們聽,聽來很多的法,我們還未聽的也還很多。總是我們的心能夠容納萬法,所有的法全都能夠容納在心中,所以我們的心量是不可思議啊!只是我們凡夫這個心迷了,我們的心那個真實法,我們所知道的還不夠多。佛陀與阿難走在恆河邊,佛陀就問阿難:「阿難啊,恆河沙多不多?」阿難就說:「很多、很多啊!」佛陀就用指甲,彎腰下去將沙挑起來在指甲上,問阿難:「阿難啊,我手指甲這些沙較多,還是恆河沙較多啊?」阿難想不透佛陀為何用這樣來譬喻呢?三歲孩子也知道,恆河沙無法去講數。手上這個指甲的沙,要如何與恆河沙比呢?阿難有一點點不知道要如何回答。
但是停一下,佛陀用眼光來注視阿難,阿難就回答佛陀了:「佛陀啊,很簡單啊,當然,手挑起來這些沙要如何與恆河的沙來比多寡呢?」佛陀就將沙彈下去,就說:「阿難啊,我想要告訴大家的話就像恆河沙這麼多,不過,到現在說出去的微之又微,說很少,就像,還未說的話就像恆河沙這麼多;說出去的就像在指甲裡面這些沙這麼少,這麼少的法說出去,但是凡夫又是能接受多少呢?」是啊,我們用這樣來對比、來比較,就知道我們的心量,我們心的器量應該是很大。佛陀有那麼多的法,「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其實,佛有多大的心器,我們凡夫就有多大。但是,佛陀他的心、法如恆河沙,我們凡夫的心所接受,佛陀給我們的法,我們還是心器有漏,所以能夠受多少呢?
所以,「心是受萬法之器」。人人都有這樣的心能夠容納很多,可惜我們的心,這法有漏了。「若以清淨之法水,清淨行者之心器」。假若有這麼清淨的法水,來洗淨了這清淨心這個法器,若這樣,它這個水就能夠很乾淨,這心沒有漏掉;法入心了就沒有漏掉,非常的乾淨的心、法。水,心與法,譬喻水在無漏的乾淨的桶子裡面是乾淨可用的。所以,「清淨行者之心器」。若這樣乾淨的水在有修行的人的心中,就能夠成為有用的心器,我們這個心盛下來的水就(是)可用的水了,就像法潤心田就長慧命了。佛陀給我們的法,以恆河沙比喻,佛陀還有很多還沒有說的法,給我們的法還是很少;這麼少,佛陀覺得很少的法,卻是我們凡夫又是還能夠接受多少?真的是心器有污染,所以水倒下去全都是受污染,污染,能夠用的沒有多少,與這樣的意思一樣。
所以,「法潤心田長慧命」。我們若有這個清淨的蓄水,清淨的蓄水器就譬喻有法,法若能夠潤在我們的心田。幾天來不是告訴大家嗎?人人心中一片地,我們心地、心田,我們能夠培養了我們的心田,你若有水不斷將這個心的田耕好。若能夠這樣,這畦田要來播種,水就不容易乾,乾掉。所以人家要種稻子的稻田,一定還未播種以前要先放水進去,犁田,犁地讓土能鬆,水能夠入土壤中,土水中。所以土與水要很適當,才開始有氣候了,就開始插秧的時期,就是播種子的時候。若心田若顧得好,自然有水、有稻,它就可以「一」生無量了。
這就像大地,它所藏著的是佛的種子,這個大地,佛的種子。我們若能夠,「能生一切諸妙法」。佛的心是清淨無染著,他能夠將他的種子,他已經「一生無量」,都願意來給眾生。每一位眾生若能夠得到佛陀說法的要點,能夠把握住、很了解,一顆種子同樣落這個大地。大地,這水分一切,土分、水分、氣候……等等,全都是這樣具備了,那顆種子落土,自然「能生一切諸妙法」。與稻種同樣,所出來、成長起來與那顆穀種一樣。種樹要等樹長大,樹長大開花結果,這顆果實就是種子,這顆種子與落入土裡那顆種子是一樣。
我們凡夫,芸芸凡夫就是要等待這顆種子,佛陀給我們的種子是不是我們有留著嗎?是漏失掉嗎?這就是佛陀所感慨的。要給我們的很多,這完完全全是那顆種子,但是我們真正那顆種子,佛法的源頭我們還是得不到。佛陀說大地恆河沙那麼多的法,給我們的才這一點點,因為時間……。他要觀機逗教,眾生的根機就是這麼鈍劣,四十多年了,佛陀時間已經等不到了,來不及了,所以趕快轉一個機,去「權」顯「實」,時間很緊急,所以是不是這個法種能夠成熟嗎?這就是佛陀所掛心。
*因緣生,謂有為法;因緣滅,滅盡不生。不生不滅空亦有,無為法謂為理體。森羅萬象之事相,諦理真空而妙有。
因緣,佛來人間就是一個因緣。「因緣生,謂有為法」,因緣若生就是叫做有為法。佛陀與人間有緣,來到人間待時機,修行、成佛、說法。佛陀說,眾生聽,這全都是在「有為」,有形象,有講法的人,有聽法的人,也有修行的人,這都是因緣會合,在佛那個時代這樣因緣會合了。「因緣滅,滅盡不生」。我們要好好顧這顆緣的種子,真的因緣要把握。而因緣若沒有把握,看看佛陀的時代,遇到佛的人,信佛、聽法、修行,儘管是同世,無緣,無因無緣他就不肯接受佛的教法,哪怕與佛同世也錯過了因緣。所以,有因緣同世卻自滅因緣,所以緣,這因緣滅,在那一輩子就無法遇到法了。這個法的因緣沒有,來生來世遇得到嗎?實在是很空緲,這很虛緲無辦法……,是不是有辦法得到?所以滅盡,那個因緣滅了,滅,這個緣就是盡了。佛陀涅槃,沒有了,再也沒有因緣得以見到佛了,所以緣就斷了。來生來世是不是再有這個因緣嗎?這很渺茫了。這是舉一個例。
同樣,我們常常說緣來的時候要趕快把握,因緣若過去就失去了那個因緣,永遠都不會再回來。就像時間把握,這個時候我們若沒有把握,時過了,永遠這時間就叫不回來了。同樣的道理。但是時間,「不生不滅空亦有」。每一天的早上,昨天是這個時,今天是這個時,這個時是昨天的時嗎?不是哦!但是看時間,同樣,我這個時候的四五點多,昨天的五點多我也坐在這裡,你們也坐在那裡,但是昨天就不是今天。昨天還有恢復在現在的今天,那就是因緣還在。明天是不是還有沒有恢復在今天這個時間?不知道。因為佛陀說無常,現在不知未來事,所以「不生」,不敢想明天,是有今天,但是昨天說了之後延續到今天,已經延續下來了。昨天與今天又是說同時間;所以,生,生是不是不滅呢?不敢說,不敢說明天還是有這個時。大家要很用心去了解。
所以叫做「緣生滅,滅盡不生;不生不滅空亦有」,真的是昨天已經空了,今天還「有」,是不是還有明天呢?既然昨天就空了,今天與明天,昨天與今天,今天與明天,昨天的時間滅掉了,明天還有今天的這時間嗎?還在嗎?所以,這生滅法,不生不滅,是空的。滅掉了是叫做空的,但是空的還是「有」。昨天已經空了,今天又來,明天到底是空還是有?
這微妙時間的輪迴,但是法告訴我們的無常。真的也是無常,無常就是苦空。明天,今天的計畫,明天是有沒有?就像我們在說一旦無常,現在不斷在說回憶過去。回憶過去,過去就是無常,有多少的無常在過去發生,有多少人計畫著明天、明天,約好的未來的未來,但是一旦無常發生,再好的規畫都消滅了,沒有了。但是那個消滅掉的那個原地,現在再看,有啊。這種,那個地方,同那個地方還是興盛,哪有滅掉呢?有啊,這全都是開始生而滅,滅而再生,空,空中妙有,妙有是真空,這全都與時間有關係。所以,人間的一切都是這樣生滅不休,滅滅生生,生生滅滅,這種的法。
「無為法謂為理體」,什麼叫做「無為法」?無為法就是真空,但是這要看因緣。佛來人間,本來沒有佛,沒有釋迦佛,但是乘著因緣來人間,有了。有了佛,今何在?佛,二千五百多年前已經過去了,但是佛有在嗎?聲聲叫佛,聲聲念佛,聲聲說起了佛所說的法,佛還在不在呢?在,因為法身存在,這就是妙有,妙有、理體。佛來人間,人間的道理說了,結束了,那個體退了,但是無形的法還是留存。「森羅萬象之事相」;就像森羅萬象一切的事相,我們人間所有所有的事相還是存在。
說種子、種子,樹長大,你要再往地下去找那顆種子,了不可得,因為那顆種子已經發芽、抽成嫰芽,已經樹苗而變成大樹了。原來那顆種子找不到,已經是一棵的大樹了。這棵的大樹它還可以產生與原來的種子一模一樣,這就是妙有。所以,妙有真空,真空妙有,原來的種子已經空掉了,變成一棵的大樹,這棵的大樹能夠產生無量的種子。所以這樣的循環,粒粒種子同樣還會真空,真空它還會再生妙有。這種,人世間就是這樣。
所以,「森羅萬象之事相」。事相、理體,理體、事相,理體是空,事相是有,所以說「諦理真空而妙有」。所以這個諦理是真空,但是它會產生了形形色色所有的有相。這樣說來這麼的簡單,到底我們有沒有辦法理解?我們的「心器」能夠裝著萬法,這個器具到底是清淨的嗎?清淨的、用的水可以再用,這就是看我們的心有沒有乾淨。乾淨的心,法收來它是法;不乾淨的心器,進來的水不能用,那就不是法。
所以我們要很用心,要如何乾淨我們的心器,來裝滿法水。若能夠這樣,哪怕佛陀所說的手上的沙,這手上的沙也是無數量的種子。佛陀要講的法,不必說到恆河沙數的法,同樣是恆河沙,指甲這些沙來譬喻法就已經很多了。這就是用譬喻讓我們了解名相,名相了解就知道體會到它的理體,同樣的道理。總是我們要很用心來體會。我們前面,前面的文,
複習經文:「復有諸菩薩,讀誦於經法,若為他人說,撰集解其義,如是諸音聲,悉皆得聞之。」
這就譬喻了,就菩薩,菩薩在讀誦經,而這些菩薩是出家的菩薩,在讀誦經很虔誠。他讀誦了之後,很熟悉又能夠為他人說,不斷去「一」生無量。就像昨天宜蘭的菩薩,一群資深菩薩,都是負責功能組的菩薩回來精舍,大家心得分享。大家很用心,要如何入人群度眾生?提起了「竹筒歲月」的時候,就說,鄉長站在那個地方聽、聽,聽了之後,靠近來向我們的委員說:「我很想向你們要竹筒。」委員就說:「沒有問題啊,一支。」他說:「我不是要一支。」「要不然三支。」「我不是想要三支。」「不然,你要多少?」「我要三百支。」「哦!怎麼會這麼多!」「因為這很有道理,我希望能夠與公所的人,人人來推動,人人都能夠接受竹筒,能夠這樣『一』生無量。」他有這樣的心。你們想,這就是,就是法,說善法,要如何叫人人開啟了日生一善法呢?
人人若心日日生起了「行善有餘慶」這個心態,不就是社會最祥和呢?不就是佛陀來人間所要說的法嗎?要來度化眾生。這就是誦經最重要的道理。千經萬論無不都是要接引眾生人人向善。所以昨天在聽,很歡喜,這叫做善法。這也是菩薩在傳,聽法、說法、傳善法,不論有沒有出家,接受到法,人人都可為他人說。所以這段經文,「復有諸菩薩,讀誦於經法」。所說的「菩薩」,就不只是指出家比丘,就是所有四眾弟子都能夠發大心,聽經、誦經、說經,這人人都能夠做。所以「菩薩」是四眾弟子可行的經法。所以能夠「撰集解其義」,能夠告訴人,也能夠寫。「如是諸音聲,悉皆得聞之」。就像這樣輾轉一直聽,昨天他們所說的,我今天再說給大家聽,大家聽了之後將這個法再複製,再一一傳。同樣的道理,雖然是人間所行的法,亦如佛所說法,同樣。所以佛,眾生、心、佛沒有差別,這就是佛所說的真理。接下來這段文就說,
經文:「諸佛大聖尊,教化眾生者,於諸大會中,演說微妙法,持此法華者,悉皆得聞之。」
經文簡釋:
「諸佛大聖尊,教化眾生者,於諸大會中,演說微妙法」;一切諸佛,愍念教化諸眾生,演說權實諸微妙法。
這段文就是說,「諸佛大聖尊」,諸佛不是只有指我們娑婆世界的佛,是現在、未來、過去所有的覺者,大聖尊在教化眾生。凡是能夠教化,過去覺悟的聖者,現在覺悟的人、未來覺悟的,心、佛這樣會合在說法。於諸大法中,在那所有的大法中,「演說微妙法」。這個大法,大家要再記得昨天、前天說的,心就是道場,任何一個道場無不都是說法處。所說的我們都要慎重去說,那就是微妙法,要很慎重。所說的「如是我聞」、「如是我說」,最重要的「如是我行」,行得通,通過來,「我是過來人,我再為你說」。若能夠這樣,是最實在的法。
所以,「一切諸佛,愍念教化諸眾生,演說權實諸微妙法」。佛陀來人間,他開頭是觀機逗教,但是讓大家隨他們的根機來接受。不過佛陀的本懷呢?佛陀的本懷就是期待人人與佛同等,能夠體悟那個理體,去產生妙有。這是佛陀的實教,就是要讓人人的心以法為體,但是我們眾生要真的能夠體解是有困難。所以佛陀的慈悲,用他的憐憫心開權,現在來顯實,所以「愍念教化諸眾生」。用很多時間慢慢地牽引,每一個時刻就是隨眾生機來演說,說權又再談實,這就是佛陀的用心。這都是微妙法,要如何去接引眾生來到道場,來到道場如何為他們講真實法,這也是很重要。
*於諸大會中,說是種種微妙法,示生滅無常故,唱入滅,明顯本跡開二門,法喻談權、說實,是一切道種智慧,悉載此經。
所以,「於諸大會中,說是種種微妙法」。來到了,我們就要把握因緣,為他們說微妙法,「示生滅無常故」。就要知道用種種的法,無不都是微妙的法,我們將它顯示讓他們看,讓他們了解,這種生滅無常的法。因為有生有滅,才會有這些道理。這個生滅法因為有生有滅,人生就有「苦」、「集」;有苦、集我們知道,我們要來「滅」苦、集。因為我們知道就是無常,佛陀已經清楚了解,將法已經向世間人說,世間人是不是法法有相傳嗎?
佛要說的法很多,能說,有時間能夠說到;說到了,我們是不是有聽進去嗎?這我們要很用心。人生無常,還未說到,他,佛陀還有很多話要說,時間不夠,眾生聽法又有漏,佛陀也無奈,所以他就「唱入滅」了。《法華經》開始,佛陀就告訴大家:「我將近想要入滅了,涅槃時到了。」就像一位醫生,平時很會看病,開藥,當中有孩子,孩子有病,要開藥給孩子吃,孩子就不要吃。他只好就去外面走一走,再回來。「孩子啊,有病就要吃藥。」孩子還是在那個地方沉迷著遊戲、娛樂。
父親無奈又出去了,三番兩次。直到出去了之後,才叫人回來說:「你們父親已經死了。」孩子聽到父親死了,就忽然間想到:我有病,我的父親是良醫。現在父親死了,我有病要怎麼辦呢?才想到父親的藥,要拿來吃。到底有沒有吃?有按時吃嗎?有沒有照病症吃呢?這是很感慨。佛陀就是將要入滅之前,說很多譬喻的故事,我們應該要很清楚。《法華經》說得很清楚,「權」的方便說,種種譬喻。「實」的直指人心,人人本具佛性,人人與佛同知見解,偏偏我們就是不知不覺又不能體解,這就是我們凡夫。
所以,「唱入滅,明顯本跡開二門」。所以佛陀就顯本,他入滅了。「明顯本」就是實,他告訴大家:「我要入滅了。」才開始讓大家知道佛陀是永遠在,所以再接下來就再說〈壽量品〉,來來回回都在這裡。這是藉因緣、藉時間,因緣、時間來了,若不會把握因緣,不懂得把握時間,同樣還是生滅法,不斷這樣過。「跡」,說跡門,跡門就是足跡不斷來來回回,來來去去,時間無常,因緣不可多得,這種的跡門。再者,另外「實」;跡門、本門,本來就有的。佛陀講《法華經》就是要讓大家知道「權」是方便,現在要說的「實」,人人可成佛。所以為我們教菩薩法,教導我們成佛之門,這是最根本,所以「法喻談權」。用法來譬喻,這就是「權」,這就是方便。時間過了,眾生根機還是不整齊,但時間不夠了,轉一個時,那就是說「實」,真實法開始說出來。
所以說「實」,談「權」就是講方便法,說「實」就是說《法華經》,成佛之道,這「是一切道種智慧」。佛陀的「三智」,一切智、自然智(自然而生之佛之一切種智也)、道種智,這就是佛陀的智慧。所以「希載此經」,全都記錄在《法華經》之中,這也要讓大家清楚。各位菩薩,「經」,簡單的字,其實說這麼多,說不完那簡單的幾句話,簡單的幾個字真的是說不完。「諸佛大聖尊,教化眾生者」,要如何教化呢?過去一直說因緣、時機等等,來來去去在壽命中。譬喻名醫要有妙藥,自己家裡的孩子總是這樣不斷有毛病,但是名醫要治療自己的孩子很困難,就要來來回回,也還得要告訴孩子:「父親已經死在外面了。」孩子才懂得珍惜。等到讓孩子吃藥的時候,大家差不多懂得要吃藥,父親回來了。
同樣的道理,要欣慕這個法,知道法需要在人間,自然佛還會再來人間,因緣成熟。若人間認為不需要,佛法在人間,人不懂得要去愛慕法,佛陀就表示已經快要入滅,你知道法也已經快要不在了。總是要好好把握,大家要用心,法在我們的身邊,在我們的眼前不斷在揮灑過去,要趕快及時把握,時時要多用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