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6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法師功德品第十九》(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一色一香無非中道,
一切諸法悉為中道,
一切極微法非有相,
一切真實真空妙有。
大家聽能了解了,色、香,我們這幾天都一直在說鼻根。鼻就是聞所有的一切東西,凡是有物必定有其物的氣,有氣息,那就有味。這是很微細,萬法都皆歸於色,所以「妙有」。我們大地上多少種的形與色,從山河、溪水,從花草、樹木,從石頭……等等的種類,其實各有各色。不論什麼東西,它都有這東西的名稱;有了名稱,就有它的氣象,它有它的氣,所以氣就是味,氣味,這是天地萬物皆有。這些形形色色,都有。
何況說是人,人也有同樣形形色色的人。同樣是人,「來啊,你要『認人』,我將這麼多人帶來讓你認。這位是不是你要認的張三,或者是你說的李四呢?這一大群的人,來啦,讓你看一下。」看,「都不是我想要找的張三,也不是我在說的李四,都不是。」總而言之,東西,有同一類的東西,這些東西都各有它的形、有它的相、有它的名,而這個名到底在哪一……。同一類的東西,到底你要認的是哪一類呢?這麼多人,你要叫的是哪一個人?同樣各有名,但是是同一類。
我們這幾天一直在說的樹木,還有所在說動物,很多很多的東西,但是不一樣的名稱。這麼多的東西用鼻子來聞,聞出了同一項的東西,卻有不一樣的味,大家不知道還記得嗎?這叫做世間相。同一種香,卻是這個香味;同一棵樹,味是在根,根磨出來,來聞一下,「嗯,這是根。」樹幹,拿來聞聞看,「啊,這是樹幹。」葉子,同樣磨,磨成粉再拿來聞,「啊,這是樹葉。」「就一樣啊。」「不同啊。」「同一棵樹啦。」「不同啊。」如何不同呢?同一棵樹,根、樹身、枝葉,它的香味不同,作用也不同,這就是世間萬物,皆有形相,皆有作用。我們人也是這樣,我們一般的人來看人,通通都是人。但是,我要找人,「我要找人,不是這個,不是那個,我要找的叫做張某某。」「某某,某某是要找哪一位啊?」「我叫不出他的名字,總是我就是要找這個人。」所以有姓沒有名,在這一群中也是找不出人,同姓的很多,所以要找出一個人的名都不容易。
總而言之,人同樣是人,卻有不同的名,不同的名就是不同人,而不同人的性質就不同。所以說有同,同中也有不同。這種有同,大體有同,別中不是,這就是我們要去了解,法是如何能在人間普遍,因法都有不一樣的作用。同一種名稱的法,有大、小、中,這要對機應教,都不同。這就是在世間的妙有,看得到,好像不認識;不認識的,卻是其中有作用,這種的妙很多,我們要用心去辨別。所以要多與人認識,多了解人的性質,多了解他的長處,了解他的缺點,要如何來相處,做不同的工作,這叫做「識人」;人,懂得用人,這叫做「識人」。因為他識人,懂得用人,這些人會合起來,就是一個最好的組織,同樣的道理。
所以,「一色一香無非中道」。能夠用它,這就是中道。不論這棵樹是大或是小,這棵樹有根、有樹幹,有枝、葉,要如何來認識它其中的味,它的氣息?要如何去了解它?這真的要用心去認識它;你若認識,該用的,他用樹葉的分量就好了,雖然他有大病,但是他用樹葉,就痊癒了,這樣來對症應藥。「雖然小小的病,要不然我就來,這個葉子,小小的葉子我來吃看看。」「你吃沒有效,你要吃的是樹根。」「怎麼會這樣?我的病比他輕啊。」「你的病的症狀與他不同,你要用的是這種東西分量較重的。你表面上看起來是輕症,其實你的體內所需要的是重。病症是比他更重、更複雜,就要用這個藥。」
所以需要有醫生,醫生有辦法把脈判斷,是輕、重的病,是風或是寒,是熱或是冷?人的體內與氣象一樣。有熱,熱就是很熱,溼氣很重;寒,你寒氣很重。所以不同,中醫的說法,西醫的說法就不同。所以我們要很了解世間的名相,物質的用途很多,會合來到法中,若懂得用的人,「無非中道」。這麼的多,千千萬法,佛陀是如何說教度生?他就得要應機逗教,那麼的多,隨他的根機去度化。這就像醫生看病,藥很多,要選擇什麼藥?輕的藥,足夠了;根機很鈍劣的人,你簡單幾句話,他的性子很率直,「喔!原來是這樣,我知道了。」一知徹底知。根機很高的人,你用藥,輕輕的藥給他了,他這樣,「我知道,了解了。」這樣他也有辦法可以得度。
看看在人,稍微一句話,「喔!這句話好像在說我,我徹底覺悟了,我就是這樣。」我們人間不就是這樣,應用得到的這都叫做中道,不論你是大、小法。大、小法在人間能夠應人,人人對機,人人投教,能夠受到這個法的影響,這都叫做「中道」。所以,「一切諸法悉為中道」,什麼樣的法好好應用無不都是中道。不是說,「我現在還才粗學淺,我還要再去研究,再去讀書,要讀到很高,到博士。」你,博士,你無法對這個人──博士,他家裡的孩子,每個人都很難教。博士的孩子,也是有很多。
這很多事情,不是我們想像中的。人,能夠人與人之間相投對機,你即使沒有讀書,「我聽人這樣說的,師父這樣說,這句話將它記起來。來,我說給你聽」。對方是老師、是教授,聽,「我很感動,阿嬤,妳這個話從哪裡來?」「唉喲,我就聽人家說的。」「是誰說的呢?」這樣將他牽引過來。這不論是源頭、當中,一個很簡單的,這就是法受用了。所以說「一切諸法悉為中道」,一切諸法無不都是中道。
所以,「一切極微法非有相」,極微就是最微妙法。佛甚深微妙法,真的是「無上甚深微妙法」。佛的教法,是無法比它更高,無法比它更深,這種極微的微妙法。「非有相」,一切真實,不是用有相的來譬論它。我們真正學法,有鼻根,不是說這是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鼻子聞到的。真正的佛法是極微細,「法非有相」,不是用相來表達出來的。「一切真實真空妙有」。一切真實的法,是「真、空、妙、有」,化解開來,什麼、什麼都沒有。「空」,對人是很重要,我們有這樣的空間,能夠容納這些人;我們有這樣的距離,我說話,在這個範圍可以聽得到。這空間、距離是有規則的,這一切真實就是真空妙有,這叫做法。我們若能夠體會法,法就是我們日常面對在用的。
所以草或者是木,草木,它要有它的空間。「這個土地不適合種這個東西。」「這個土地有這樣東西沒有作用。」「那個土地,這樣東西很好種,而且種起來的東西是最上上等的東西。」這大地與植物,總是它也有,土及氣與這個物能合。所以這世間很微妙,同樣是土,種這樣東西不合;同樣是這個東西,在這個土地無法種,總是要有「合」。同樣的道理,樹木那麼大,一團土,這團土就可以種這棵樹,這棵樹叫做黑松。(編按:上人以桌上小盆栽譬喻)這棵松樹是披天應地,是很大,若放在大自然的土裡,它可以自由竄根、自由長大;現將它侷限在這個環境,那就是這樣。幾年前看它也是這樣,現在看它也是這樣,所以時間、空間,時間對它來說就是這樣,永遠就是這樣;空間就是這樣而已,它無路可伸展,就只能這樣。
這是一樣的名稱,不一樣的境界,它就在那個空間,會限制在那個地方。這都是人間的道理,這也是草木類。草木類將它拿來聞聞看,認真聞,它有它的氣味在。面前一塊枯木,上面插著幾片的葉子,你們再將它拿來聞,它也有它的氣息。總是用心、認真聞,就能夠知道:哦,原來這是什麼東西、這是什麼東西。它有它的作用,拿來在這個桌上,「這要做什麼呢?」「沒有啦,放在這裡會比較好看。」多一個「好看」的氣息,這樣加一點上去,看起來感覺有這樣的氣氛,這就是氣氛,這就是氣息。
總是一切萬物都有它的氣氛、它的氣息,有它的味道在。所以這個地方若向你們說過後,下面大家若了解了,要再說下面的經文就會更清楚,這鼻根要如何聞出「法」的味道。前面的文說,
複習經文:「及草木叢林香──若近、若遠,所有諸香,悉皆得聞,分別不錯。」
這是前面的文。這草木叢林,不論是近還是遠,我們若進去,進去叢林的裡面,到處都是樹木,我們進到裡面,那個氣氛就不同了。這些樹合起來有這麼寧靜的氣勢,我們進到裡面去的感覺絕對是不同。但是同樣這棵樹,我們若將它拿出來在外面,單獨與這棵樹在一個角落,是人多的角落呢?人少的角落呢?單獨的一棵樹在那裡,那個氣氛就不同了。同樣,我們若是靠近這棵樹,只是叢林的裡面,那些樹很多在那裡,我們靠在這棵樹的旁邊,我們的感覺、氣氛不同。
我們靠著的這棵樹,將它挖回來在某一個角落,放下去,同樣我將它種在這裡,與我很近,我想要靠近這棵樹,就不用走那麼遠,走到叢林裡面,我在這裡就可以。但是同一棵樹,移一個位置在這裡,就不同了。這棵樹的氣勢與在叢林中的氣勢完全不同。這種孤單,單獨在那個地方,那麼的荒廢,或者是複雜,或者是寬闊,只有獨自一棵樹在那裡,你與它,在那個地方與你靠得很近也沒有用,那個氣勢不會出來,同樣的道理。所以說,「若近、若遠、所有諸香,悉皆得聞」。同樣這棵樹在這裡與在那裡聞的就不同,同樣的意思。在這裡我認識它,與在那裡我認識它,就是不同,這能夠分別出來。這棵樹在這個地方生氣會較弱了,若在叢林裡面它的生氣會較旺,聞也聞得出來,所以「悉皆得聞,分別不錯」。這樹它有距離了,也能夠聞得出來,這就是這麼的奇妙。「持是經者」,下面再下來這段,
經文:「持是經者,雖住於此,亦聞天上諸天之香—波利質多羅、拘鞞陀羅樹香,」
經文簡釋:
「持是經者,雖住於此,亦聞天上諸天之香」;是持經者,雖住此地。亦如諸天人界中,受用之香。
這些香氣,在聞這香味的人,在這個原位上能夠聞到天上的香。明明就在人間,卻能夠聞到天上的香,所以,「是持經者,雖住此地,亦如諸天人界中,受用之香」。這種,住在這個地方,同樣對這個香的感受,就好像在天人界一樣,受用它的香味。這就像我們人若懂得滿足,即使住在地上,即使睡覺都沒有床,他心若很滿足,就像處在天堂一樣,那種的感覺。
經文簡釋:
「波利質多羅」;即帝釋殿庭園前生樹,根莖枝葉,逆風薰五十由旬,順風百由旬。
「波利質多羅;即帝釋殿庭園前生樹」;帝釋殿堂中那個樹,你放在這裡的樹或者是放在天堂。帝釋,就是天帝。天帝很享受,他的「妙法堂」是很莊嚴,要解釋出了那個「妙法堂」,種在那個園裡,在那個庭園之中。「根莖枝葉,逆風薰五十由旬,順風百由旬」。那個地方,庭院外面再種樹,那棵樹的樹根莖、枝、葉很香,風一吹,它的香味可以傳到五十由旬。
一由旬;以前在講《地藏經》,一由旬是四十里,這五十由旬就傳到多遠了?那個香味能夠這樣傳得那麼遠。這是順風,那個香能夠散播得很遠。逆風就已散播得那麼遠,若順風,能夠散播得更遠,一百由旬。逆風,散播五十由旬;若順風,能夠散播一百由旬。那香味,風一吹就能夠散播到那麼遠。樹的香,我們大家都相信,很久之前,精舍周圍有種檳榔樹,檳榔樹開花時,我們可以聞到,一大早,那個芬芳。樹在開花,一大早就能聞到很香的味道。橘子、柚子在開花,靜靜的時候,也是能聞到它們很香的花味,近近的我們都能聞得到。因為我們是在人間,在我們的房子的周圍有種這些東西,所以我們會覺得很香。或者是田地,我們若在鋤草,同樣也可以聞到草的味道,同樣的道理。
但是凡夫界所有的草木,或者是樹木,它的香氣,風吹了,搖動了,或是人去掘動它,它的香味也會出來,我們是短距離聞到。若是有修行,他的鼻根能夠聞出了從在這個地方聞到天堂那裡;天帝釋那個庭園外面所種的樹的香味,它就能夠香到那麼遠去。這也就是我們要很清楚去了解:喔,原來這也是形容的一項。我們的人生如何能夠去當好一個人生,將心清淨下來。剛才說的,心若滿足的人,就算是睡地上,也像享受在天堂,「啊,可以休息,很好啦。」這已經很滿足了,同樣的道理。我們有修行的人看到什麼東西,他真的能夠去分析這個東西到底是什麼,就很快速分析。這是隨根機,適應環境,人如何去體會。下面再來,
經文:「及曼陀羅華香、摩訶曼陀羅華香、曼殊沙華香、摩訶曼殊沙華香、栴檀、沉水、種種末香,諸雜華香,」
經文簡釋:
「及曼陀羅華香、摩訶曼陀羅華香、曼殊沙華香、摩訶曼殊沙華香」;小白華香、大白華香、小赤華香、大赤華香。
這些文都很簡單,前面都說過了。整部經常常出現的東西,這全都是描寫那個境界。「及曼陀羅華香、摩訶曼陀羅華香」、「曼殊沙華香」、「摩訶曼殊沙華香」就是「小白華香、大白華香」,都有香味;「小赤華香、大赤華香」,不同色的花,大、小花。
經文簡釋:
「栴檀、沉水、種種末香,諸雜華香」;諸天所修之行,其類不一名雜華香
這樹的名稱。「栴檀、沉水、種種末香,諸雜華香」。「諸天所修之行,其類不一,名雜華香」,因為在那個地方修行,其類實在是「其類不一」,名稱很雜。在那個地方,就是這樣很多很多的華香,無法去體會、去了解到底有多少。我們人間,各種的雜類香氣,各種的雜類都有它的香氣,又說到天堂,種種諸類,「其類不一」。每一棵樹都有它的樹葉、樹枝、樹根、樹幹,很多。能夠分很多,每一類的樹根、莖、枝、葉,那個形狀都不同,真的是很複雜。但是,我們修行者應該就能夠去了解這些東西,只是需要人在那裡去感覺。
我們站在一片土地,地上有樹、有花、有草,我們站在那個地方,「嗯,這是樹果,果樹來的香味。」我們分別得出。「喔,這個香味是『菁仔』,檳榔樹的香味。」就是我那個時候也分得出。或者是桂花,「啊,這是桂花的香味。」不用看,久來只要聞到香味,就能知道,「這是桂花香。」「這是七里香的香。」「這是樹,是檳榔樹的香。」這種,我們凡夫在這樣的境界住久了,也有辦法分別。
但是在這樣小環境,這樣的凡夫人有辦法訓練出來,何況專門在訓練聞出種種香氣,以及使用這些香氣的人,那就更深了。何況修行者,修行者他的知識更加開、更加闊。真修行者,那就是「轉識成智」,要聞出了這些種種也不是有困難。總是在這個地方聞這麼多的香味,它的作用又是什麼,這還要再有道理在。所以,各位菩薩,把握時間,好好利用有用的時間,用在我們該要認識的法中,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