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2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法師功德品第十九》(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持戒行善功德香,
即為慧炬燈火照。
解脫德香隨處聞,
秉慈悲願力自在,
喻爐燒香薰十界。
大家用心聽清楚。這幾天所說的好像都差不多,差不多;差之毫釐,就是以千里之遙,要聽清楚。「持戒行善功德香」,這功德累積起來能夠飄散十方。我們做事、做人,待人接物等等,如何對人圓滿、處事圓融,而且利益人群為社會造福祉,若能夠這樣,自然人與人之間互相歡喜、滿足、相傳,這樣慢慢就繁衍出去了。某某人在哪裡做什麼好事,這個人等等等等,就是名香四海,這叫做善,積善之香。所以功德,積善是內修為,德是外付出,這叫做「功德香」。就是要讓我們大家更清楚、更了解,如何行善堅持,長長久久,這就是人生學做好人、做好事。
所以,「即為慧炬燈火照」。就像這樣,善是一個亮點,就是智慧從一切善集過來,經一事長一智,在人間不斷不斷,所做好的事,投入處理的事情等等能夠順利,對自己是一種的學習。所以這件事情這樣將它處理過來,從反面成為正面,這樣過來了,大家圓滿,自己也覺得這樣就是又讓我多懂了一件事,要如何處理才是對的。這種經一事長一智,智慧慢慢累積,就像燈火照出去一樣,首先來自照,再來就能夠更加光亮,照到外面去,內外兼亮,這是「慧炬燈火照」,是智慧之光。
所以,「解脫德香隨處聞」。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這叫做「解脫德」。解脫知見之成就,這我們前面就說過了,這叫做「解脫德香」,之所成就,這種德的香就隨處聞,可以不斷不斷傳聞。所以,「秉慈悲願力自在」。聞到這樣,從慈悲的願力開始,「秉慈運悲」,因為慈,了解眾生平等,不忍眾生受苦,所以展開了為眾生造福的心念,有苦就要運悲入群去救拔,這叫做秉慈運悲的願力。這樣去付出,來來回回,觀世音菩薩難道大家不都是這樣說「倒駕慈航」,難道只是觀世音菩薩呢?所有諸菩薩、佛都是這樣倒駕慈航,來了,運眾生過彼岸,眾生登岸去了,這個船夫,大船夫還是將船再返回來,將這邊的眾生再渡過去,來來回回是不停息,所以叫做「秉慈悲願力自在」,來去都很自在,這是佛菩薩的心願。
「喻爐燒香薰十界」;就譬喻是在香爐,在香爐在燒香,束柴一點開了,它就是香,那個香氣就這樣一陣一陣起來了,所以「爐香乍爇」,火點下去,香氣就這樣一直起來,這個十方也說過了,東、西、南、北,再四維、上、下,這叫做「十方」。我們能夠累積功德、善行,入群度眾生,在人群中歷練,歷練我們如何能得到光明自照的智慧,從內心清楚光明,再往外照亮,這就是要需要我們好好用心、耐心、恆心,這樣不斷不斷用功所得來的。
十二緣法,善惡緣生。
戴奧辛毒不染植物,唯是動物病毒入口,病因療法蔬果茹素。會合佛法醫療法,戒定慧解知見生,研究療治腦腫瘤,研發對治有妙法。
知道宇宙萬物、大小乾坤道理是一樣的。就像昨天所說的十二因緣,「十二因緣法」,從無明,一念無明生三細,貪、瞋、癡結成了無明,而無明採取行動,因為這樣就一連串一直去了,這就是「十二因緣法」,我們昨天說過了。「十二緣法,善惡緣生」;這個十二因緣法,有善、有惡,我們善,就可以得到德香,就是香、善;惡呢?那人生墮落,就是臭。所以這善、惡;善能夠利益人群、惡能夠傷害生命,一切破壞,所以這叫做惡。不論是善、惡,這個因緣總是由十二因緣走,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就是開始構造出了人,這樣,人構造出了人,人的開始還沒有六根,只好僅僅說「有了啦」,這生命從那個「有了」,那就是「行」緣「識」;「識」就是欲,那個色欲來勾引著,「有了」,有名色;「名色」就是有那個「名」與「識」,說「懷孕了」,就慢慢形成了六根。六根完全起來,時間到了,「六入」都有了;時間到就接觸人間,開始感受,就這樣一直緣下去,生、老、病、死。
這段時間,是要行善、造惡,由人間人人那個觀念,我們習氣是如何結作起來,成為善、惡因緣,就是這樣不斷地輪轉。人生是這樣,大乾坤,大坤乾萬物是無法計算那個生命,那個生命體,有沒有看到,我們自己的身體開始就是這樣凝造起來的。這看得到、看不到,就是陰陽,父母結合,都是在那種很奇妙的觀念中,很奇妙那個很微細的生命、精蟲等等,就這樣形成。這微細到變成病毒,有的人生下來就五根不全,或者六根不全。五根不全是看得到的,頭、臉、手、腳等一切的功能,六根是包括意識,有的人看起來整個人好好的,但是腦智未成長,叫做弱智,知識很低。
我們昨天就看到大愛臺節目在報導,慈濟人關懷的,有這樣的情況,將近四十多歲的人,現在卻像是三歲孩子;是三歲小孩的智能,這看起來整個人都很好,長得又很將才,但是他天生俱來,到三歲時,那個智,知識就沒有再增長起來了。這就是在他的小乾坤裡面,那個微細的細胞,身體上有各種各種的功能就沒有發達起來,所以停滯在那個地方。就像我們到越南,去看到整個村裡面,為何都是弱視與盲人,眼睛都沒有看到,是不是天生自然下來的嗎?又不是。
生下來,還是看得到,眼睛也都看得到,跟正常人一樣。但是為什麼,年紀越大,越入少年、青年到中年,眼睛就一直一直變化過去了,一直到盲,就是看不到。到底是為什麼?所以我們就請醫療與研究的醫師、教授,結合一同去,一方面要義診,一方面也是要了解,他們為何會這樣?到底有什麼問題?發生什麼事情?就是要去了解它,做研究,是不是有方法來將它解除?有沒有什麼藥可預防?這是我們這次去的目的。
去了盲民村之後,我們繼續開始就說,從越南的最南部,還有最北部的地方也去看一下,因為那個地方我們一、二十年前曾去過那裡義診。義診當中,發現到很淒慘,很多很多婦女生產下來的孩子,就是身體、肢體都不俱全,孩子,有的頭是像冬瓜大,脖子是這樣細細的,手腳很細小,都躺在床上。整個孩子就是不俱全,有的手腳彎曲了,很多很多畸形的身體。一、二十年前看到,真的是很無奈。這一、二十年來,又有一個因緣,我們又可以去付出。我們現在的醫療、研究都一直提升起來,希望我們盡一分力量,要如何去幫助,因為他們變成了一代一代一直傳下去,現在已經傳好幾代下來了。就是這樣,要如何要幫助他們。
那是因為過去,就知道美國在美越戰爭的時候,美軍在那片土地,在森林上面撒落葉劑。他們要將那裡的樹,全都讓葉子落下來,讓人無處閃避,所以整個樹全都沒有葉子。這個東西就一直一直造成了這種畸形的人一直出來,這到底是為什麼?所以這些婦女懷孕就生下這樣畸形孩子,到底是為什麼?所以事隔一、二十年的現在,科技發達、醫療發達,在那個比較落後的國家,就是這樣一直傳下去,現在還是有。所以趕快把握這個因緣,看能否去研究、去幫助,停止再遺傳下去。我們有一群醫生去,也有婦產科等等,也去了,朱教授,朱醫師去,他對這項遺傳研究等等很深入。所以去看了後,當然我們還因為時間、因為那個環境裡,還無法踏到那個地方去。這是這次。
所以所了解到的,聽他們當地提供出來的資料來判斷,知道是什麼東西讓他們變成這樣,因為這地方很多國家都想要援助,很多國家都經過研究。結果就是戴奧辛那個毒,戴奧辛,這是一種毒,這感染是因什麼來感染呢?是什麼來感染呢?「不染植物」;它不會感染給菜、植物等等。那一天,在花蓮靜思堂要回來,林院長就說,「我也要回精舍。」就與師父坐同車。在車裡,我就在問他這個案子。他就說這個案子,就是這樣,那個地方最好是吃蔬食,因為這個毒它不會感染給植物,在種菜,菜與草木不會受到這毒的影響。「唯是動物」;但是,會影響動物。這樣的毒就是存在動物,人若去吃到這些動物的肉,所以「病毒入口」,總之這就是病的來源。所以又一句說,「病從口入」。
所以,「病因療法」,研究到最後要如何治療它,目前還無法發現治療方法。「蔬果茹素」;根據大家這樣一說,就是僅有一項:素食。唯有素食,提供人的健康,又不會去吃動物。不要去吃肉,自然這個毒它就慢慢不再增加,而年輕的,還未結婚的媽媽,這樣她有素食習慣,體內乾淨,也就沒有這樣的病毒在體內。所以再生下來的孩子就沒有這些事情。這就是很不可思議!
所以說「會合佛法、醫療法」,就是要提出了「戒定慧解知見生」。在這當中,醫療,用醫療的面向、用科學的面向來看,這人世間,這種有人撒毒下去,經過了幾十年,經過了半世紀後,現在人還是這樣遺傳一直傳下去,要怎麼辦呢?要有方法,還是離不開「戒」。戒,不要吃動物、不要殺生,所以戒、定,要下定決心。聽說,我們在那裡有與他們討論,與當地人討論:唯有多蔬食。他們很快回答說:「這哪有可能!」所以這若沒有下定決心是不可能改變,而決心要從智慧,要從智慧來定知見;這個知見提供給智慧,智慧來下定決心,下定決心「戒」。
「研究療治腦腫瘤」;所以這種「研究療治」,就是腦腫瘤……。昨天早會的時候,我們也聽到林院長說,現在在研究療治療腦腫瘤,也是一直在研究,發現了有對治的妙法。所以腦腫瘤在人的身體,同樣是由那個病菌所引發的突變,這個細胞突變,變成惡的東西。這人的小乾坤,與人所生活這個大乾坤都一樣,總是有無量數這樣微、極微細生命,看得到、看不到極微細,都有這樣的生命。
「研發對治有妙法」;所以有善、有惡,善、惡要如何對治?善的,那就是幫助,對人有利益,這就「功德香」;若惡的,就是敗壞人,擾亂社會、人群,擾亂人的身體、生活的這個生態,在身體內的生態也受污染。所以我們,「解脫德香」就是唯有我們人,一定要在戒、定、慧生出我們的智慧。要如何入人群,為人群找出健康平安的路,這也很重要。所以前面的文就這樣說,
複習經文:「及聲聞香,辟支佛香,菩薩香,諸佛身香,亦皆遙聞,知其所在。」
這就是從生命體來了解,來、去都沒有離開四諦、十二緣法。這從聲聞、緣覺開始,一直到諸菩薩、諸佛,他們一直這樣修行、度眾生,所以這就是佛香──佛的德,菩薩的德遙聞。德香,那個善,鋪天蓋地,對人人都利益,對眾生都是得救的目標。接下來這對文再說,
經文:「雖聞此香,然於鼻根不壞不錯,若欲分別為他人說,憶念不謬。」
經文簡釋:
「雖聞此香,然於鼻根不壞不錯」;雖聞此種種香,鼻根聞而不著,正知見悉能分別,不壞清淨鼻根故。
「雖聞此種種香」;這就是雖然聽,這麼的多種種的香,就是「鼻根聞而不著」。聞了,但是很清楚,不會去受善、惡困擾著我們的心,就是知道,將它先化解(「正知見悉能分別」;那就是以正知見就有辦法來分別,世間種種、種種的生態要如何去惡、納新?惡的不要將它收納進來,善的,就是香,能夠過濾,所以用正知見來分別它,讓壞的事情不來困擾我們,所以「不壞清淨鼻根」。我們要很用心,養成了我們對人間分別,這是惡、是善,我們要分別得好;這些氣氛,我們都要懂得分別。
*鼻根能臭,各種積善之香而不壞,無有錯謬是常人聞香,修諸善法。
「鼻根能臭,各種積善之香而不壞無有錯謬,是常人聞香,修諸善法」。這用我們一般人來感覺,修很多的善法,才能夠在這個人間,將這些氣氛是對或者是錯?我們要吸收的,吸收來的那就是善,所以所聞到的都是香的,這我們要如何來學?
*以鼻知臭是氣之總名,臭諸香氣觸鼻能分別,不壞不錯。
所以,「以鼻知臭是氣之總名」。這個鼻,我們的鼻,要說去聞什麼東西?其實這是一個氣,整個天地間,天地宇宙間所有的氣,是人的善念的氣息呢?或者是惡念的氣氛呢?做什麼事情,我們在這個氣氛中,就是智慧能夠去分別。智是分別智,慧是平等慧,有這樣能夠在平等、開闊的空間中,用智去分別出了一切。所以「臭諸香氣觸鼻能分別」。壞的東西或者是好的東西,只是聞到,我們觸氣,就是讓鼻子接觸到就有辦法分別,不會去接受壞的。「不壞不錯」,所以它就沒有錯,不壞,不會影響了我們的鼻子,鼻子還是原來的鼻子,卻有這樣的智慧,這種戒、定、慧,很清淨、無染著,能夠來分別這些事情。
*此間行人,遠聞三千世界香氣,如在鼻端,雖不使觸鼻受薰,是不壞義。
所以說「此間行人」,在這個世間,我們一般人,「遠聞三千世界香氣」。我們在說欲界、色界、無色界,我們就自己能夠了解,只要我們有修行,只要我們知道這些法,就知道欲,我們心的欲,或者是心知道這些東西、物體,但是沒有貪欲,甚至不受物體障礙;有了物體也不去分別它,這種欲念的心都不會生起,就是我們的常常說的清淨,修行者的清淨。清淨,那就是到達沒有貪著,沒有形像的貪著,這叫做無色界。若有形象,分別這是很貴重的,但是我不貪,這叫做色界。
若欲,欲,我很想要,我就是想要這樣東西,我要想盡辦法、不擇手段,就是要爭取,這叫做欲。我們用我們一般人要來了解三千世界,只好就是在我們的心意中,要如何去除無明,不受這些無明、煩惱在我們的心造作?煩惱一來,欲念起就會去造作,就會再惹來煩惱,惹來很多的惡因、惡果。我們若有修行,同樣在這個凡夫界,我們道理通達了,將我的無明去除,我的心沒有起欲念,看東西知道這很有價值,這樣就好了,有色分別這樣就好了,不要想要去貪著它;或者是東西值不值錢與我無關,我不想去取它,我也不需要去了解,這樣就不會受到這個物質、粗細來障礙我們。
這就是三千世界,這是我自己的理解,就是我們處在這個地方,總是要想盡辦法,要如何了解三千世界。要怎麼說,說得再深,大家還是凡夫,凡夫哪裡有辦法超越到達三界天去呢?那是不可能,除非你累積、累積你的善,從欲界天到色界天,才有辦法到三界天去。我們還是好好安分在此間,好好修行。所以這三千世界香氣,「如在鼻端」。我們若有修行,自然這個道理,幾天前說聞不出來,修行者,不是鼻經的味,是有辦法將這個意識與這個氣氛,通盤的氣氛能夠去嗅出了是善、是惡?我們是清淨或污濁?自然懂得去感覺。
所以,「然不使觸鼻受薰」。這些東西不用來到我們的身邊,它們沒有障礙,所以「是不壞義」,就沒有破壞我們的鼻根,還是依舊用我們平常的五官,眼、耳、鼻、舌、身這個五官,我們同樣就是平常,只是我們的敏感性,就像狗,很多軍用及警察在用的,要找東西、要破毒,這隻狗牠就會去鑽、去找,找到行李包中有毒品,我們人用眼睛看不出來,人也無法聞出來,但狗聞得出來,牠就有這個功能。
救難的時候,也得要用這種的狗,去聞哪裡有人的氣息,人的氣息在哪裡?狗走在前頭,停留下來的地方、在聞的地方,那個地方就是有人。看看,狗的鼻子就能夠那麼敏銳,何況我們人修行,人就是缺了這樣的功能。所以我們要好好用心。狗在聞,這些東西發現了,對牠鼻子的嗅覺也沒有影響,何況我們人。
*又分別遠近,歷然明白,是不錯義,聞不聞皆自在。
「又分別遠近,歷然明白,是不錯義」;不論是遠還是近,都很清楚,沒有錯,沒有錯謬。「聞不聞皆自在」,有沒有去聞、聞不聞得到,都很自在。所以,「若欲分別為他人說,憶念不謬,前文以自聞」。若要再為人解釋,我們前面所說的,是我們自己去聞出來的,我們自己去聞,「就是這樣、就是這樣」,一切的氣氛,我們都能夠了解,那是自己。現在還要再說「今以兼具利他故」,我知道了,我了解了這個氣氛,我還要再教別人,讓大家同樣也能夠去分別這個善惡、修德。要兼具德行,就是要開始棄惡從善,開始要教別人,讓人知道要如何斷除煩惱,得一個清淨六根自在,這就是要教。所以「兼具利他故」。
經文簡釋:
「若欲分別為他人說,憶念不謬」;前文以自聞。今以兼具利他故,若欲以此鼻根所得為他人說時,憶念分明,無有錯謬。
所以,「若欲以此鼻根所得為他人說時」。將我自己的經驗說給別人聽,與別人分享,用這樣、這樣的方法,所以「憶念分明,無有錯謬」。能夠再記得,不是現在聞到才能告訴你,我能夠回憶,離開這個環境,我還能記得,還能夠教你。這種自利、利他,自己能夠得到這樣的方法,再去教人。這就是入群教化眾生。
*以上諸香,以四聖、六凡界,有情、無情,聞其香氣息,皆悉盡受攝之。
所以,「以上諸香」;以上種種的香,是「以四聖、六凡界」,四聖大家知道了,聲聞、緣覺、菩薩、佛,這是四聖;六凡,就是天、修羅、人、地獄、餓鬼、畜生,這就是六凡。「有情、無情」;有情界與無情界。無情就是草木石器等等,這些都無情界;有情界,就是有生命的東西全都是。所以「聞其香氣息,皆悉盡受攝之」,這樣都將它收納下來。
各位,道理到底是深還是淺?深的深到說出來我們也聽不懂,若要淺顯的說也可以,不論是醫療、不論是大乾坤、小乾坤種種的生態、物質等等,以及我們人,是健康、病態全都能夠將它收納進來,收納進來,我們要如何去預防它,所以就需要要戒、定、行善。總而言之,回歸源頭回來,我們要透徹了解天地萬物的生態,這個道理,唯有就是要回歸回來,不能缺了持戒、修行,累積善功德,那就是表示長久,連連接接不能間斷,就像倒駕慈航,這樣來來回回還是沒有離開這些道理,沒有離開那個方向;救人的方向。所以大家自救、救人,就是成佛的菩薩道。大家要時時多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