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9/03/18晨語簡記《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9/03/18晨語簡記《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Empty
發表主題: 2019/03/18晨語簡記《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2019/03/18晨語簡記《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Empty周一 3月 18, 2019 3:59 pm

20190318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法師功德品第十九》(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初無信根,心愚性鈍,
如樹無根,缺正道法;
今蒙佛力,皈佛法僧,
而生信根,增慧根力,
恭敬如來,敬信法僧。

用心來了解,看它的文應該就了解內含的意義。「初無信根」;「無信根」,就是「心愚性鈍」。我們眾生就是這樣,懵懂來了,什麼都不懂。這種沒有信根,對宗教,對「三寶」意義全然不知,既是不知,哪有辦法生出信根來呢?或者是「知道啦、知道」,卻是受內外障礙,哪怕是自己想要去了解,也受外面的環境、人為來障礙到,這等等就是障礙。對宗教就是起了無法接近,或者是接近的宗教無法讓他心生信服,對佛法就是自己內心重重的障礙、他人的障礙等等,所有正信就是無法入他的心。

人不能沒有信,人若沒有信,方向就不知要往哪走,所以必定要有一個正確的信仰。他就是都沒有,所以「心愚性鈍」,很不明朗,告訴他的事情也一知半解,無法了解。「如樹無根,缺正道法」;所以就像一棵樹沒有根,若沒有根就像欠缺了正道法。那棵樹將它挖起來,將它放在地上,根都斷掉了,這棵樹要長大也難了,而且立放在地上,一陣風來就吹倒掉了。所以樹不能沒有根,人不能沒有正法,我們要很用心,也慶幸自己能夠信仰佛法,我們對佛法有很正確信仰、能夠吸收,這是我們的福。

我們既信,又精進,所以說「今蒙佛力,皈佛法僧,而生信根,增慧根力」。現在我們有幸,因為「皈佛法僧」,是因為佛陀他的威力,佛陀的智慧、佛陀的行儀我們了解了,受佛陀他的德,不得不讓我們信服,讓我們敬佩,所以我們就這樣皈依佛法。皈依佛法了,那就是法體,佛的法、僧,佛陀所教法的僧人,就是這樣在接受。現在開始信根生長出來,所以「增慧根力」,智慧的根力從這樣開始產生。佛陀德行、所說法,法用在心中很通達,再經過了僧團來陪伴,又再增加,增加信念的強盛,所以這種的「恭敬如來」,甚至「敬信法僧」。法是引導我們正確方向的指南針,也是一盞燈,向著前頭幫我們照著。要走遠能夠安全,有燈可照,有指南針可看,我們就不會偏差,走失錯了。

*身體力行八正道法:少欲覺、知足覺、寂靜覺、正念覺、正定覺、精進覺、正慧覺、無戲論覺。

所以從這樣開始,這條路很好走,「身體力行八正道法」。開始,路前面有人已經鋪了,路平坦了,大菩提直道,開始知道要走的路就近。「少欲覺、知足覺」;佛陀教育少欲、知足,我們要覺悟。人生苦難偏多,苦的根由就來迷;迷而無明生,無明煩惱不斷讓我們方向模糊掉,我們現在已經皈佛法僧,也發心身體力行走入八正道。現在知道、知道了,知道要少欲,世間一切物質是幻化無常。這覺,第一覺。而我們要少欲,接下來我們要知足,要知道知足。我們既然要走這個方向,貪欲的心就又不可再有了;既然我們決心要成就這件事情,周圍若有貪欲生,這條路就走不成。

在昨天,我們屏東一群(慈濟)菩薩回來了,他們剛好結束在屏東舉辦的一場大燈會,是每年舉辦宗教民間的燈會,我們參加了。就大家合和起來想:我們今年是要用什麼主題做燈會呢?不可否認,今年應該就是環保。大家從環保能夠回收回來,將這些廢物將它變成有用,而且要做得真正亮麗起來。這幾十位菩薩分組負責,各人負責,各人分組承擔責任。當然昨天在聽他們說,感動人的事情很多。原來被丟掉的東西,將它組合起來有這麼多能夠利用、能夠裝飾的優良的物品。其中要讓它優良、亮麗起來少不了燈;燈就是需要電,水電全都要。

我們有一位慈誠菩薩,他是做這個行業,覺得這非我莫屬啊!很歡喜,這場燈會的燈他全都來負責。說燈會就是名副其實,整個都亮起來,這樣才叫做燈會。當他在用心設計,在準備資料,要配合環保,每一樣東西經過大家的巧智,全是要有燈去協助它亮起來。正當在計畫、用心,生意,外面的生意一筆筆來了,他說從來不曾接到一場的生意百多萬、五百多萬元。「這個時間我在做這些事情時,時間很忙,日夜趕工,要能夠如期完成在這個燈會裡。」這個時候生意這樣一個一個一直接來,他說心很掙扎,從來不曾接到這麼大筆的生意。

這幾百萬的生意來了,我現在接這件事情,這麼忙,我要怎麼辦?已經日夜忙碌了,是要如何再賺錢呢?很掙扎,很掙扎,所以最後,他說要用知足的心來去除,用知足,來去除外面的工作,賺錢,雖然錢財一直走近來,他就要用知足,「足夠了,不用再接了。我要盡這一攤的責任,全部將它做到完。」他說:「用知足的心去掉了在人間賺錢,要自己滿足了。」用這樣的毅力推辭了一波一波來的大生意,他用一段很長的時間來成就那個燈會。

昨天,他邊說邊覺得能夠完成,而且沒有受欲將他誘惑走,能夠心安知足,他覺得很輕安、很自在,他也已經降伏過了這樣的魔。是啊,這就是。什麼叫做降魔?我們的心,常常就是這樣,我們要走入法的裡面來,卻是外面有事情來擾亂我們,很多的欲要來將我們誘引去,這是最危險,所以叫做魔,魔道;用欲來誘引,我們想要向前前進,去完成人人共同志向,完成一個使命。他若被欲牽引過去了,這個燈會期間若沒有這些燈火,沒有這些線路燈火就不會亮。所以能夠降伏過這這麼大的誘惑,他才能夠完成這場。人人感恩、人人歡喜,有幾百萬人,在這十七天之中,幾百萬人去欣賞。屏東這場的大燈會,人很多,走過我們的地方,進去我們的裡面去看環保也能夠這樣。

這十七天,來回每一天都有好幾萬人,合起來這樣幾百萬人,人人能夠在環保體會到要節欲。尤其是一大群的菩薩在那個地方介紹慈濟人人做環保的觀念,所以很多人從這個當中起了敬佩,很佩服慈濟人有這樣的觀念。現在大家知道垃圾有問題,不知道垃圾能變成了,這樣裝飾起來是這麼好、這麼美、這麼熱鬧,很有用途。所以我們要少欲,也是一個覺悟。因為少欲,他懂得分別,撥開了這個來困擾我們的欲念,所以少欲、知足。懂得少欲是覺悟,知足也是覺悟。「寂靜覺」;我們的心若能少欲、知足,自然心就能夠寂靜;心若寂靜沒有污染,眼前一片光明,我們的心境就沒有煩惱無明來擾亂我們。所以「正念覺」;我們能夠時時正念,沒有受偏邪引導過去。

有「正定覺」,正定,我們就要一心一志。信仰、學法一定要一心一志,做事情也要定心,也要一心一志,要正定。就像做環保花燈這一次,若沒有定下心力,很快就受欲念就將他拖出去,所以「正定覺」很重要。「精進覺」;同時要精進,精進才有辦法完成,如期完成我們大家要成就的東西。集合來到這裡,就只是等待最後一個動作,那就是電;電線通了,一按到處都亮起來,這就是精進,分秒不空過,在最後一刻完成了,這叫做「正慧覺」。

在那個燈會,人人就是展現出了他們的智慧,就像那個吸管,吸管,他們也有辦法將它做成一朵一朵就像櫻花一樣。看到他們這樣拍照,看起來好像櫻花盛開。大家都說要觀光,要去哪裡看櫻花,其實他們的櫻花用那個吸管,就有辦法剪到變成一朵一朵櫻花。很多人去看,欣賞這棵櫻花。這就是智慧,小小的東西他能用手、腳來將它完成,那種細微,看起來假的就像真的一樣,這種「正慧覺」。

所以,這「八正道」就是我們要用心力,不只是生信心,我們要從八正道帶入,這是生信根最根本的方法。所以「八正道法」我們人人要修。「三十七助道品」,「七菩提分」、「八正道分」,這是我們修學佛法最重要的基礎。所以,「無戲論覺」,我們說話都是法。讀、誦、書寫,還得要說法,說法還要再請別人繼續同樣也說法,這就是重視法。聽法,我要說法,我說法之後,我要傳法,我要再鼓勵人將法一一傳下去。

這就是「八正道法」。所以這八項我們要很用心,能夠彌補了我們開頭沒有信根。現在信根具足了,佛、法、僧也尊重了,我們接受佛法的法水,已經洗滌了我們內心,煩惱、無明垢穢我們都將它去除了。這個覺心念就要浮現,展現出來,日日在人間待人接物我們都很清楚,不可亂了心,時時要有法,法傳入我們的心。好,前面的文要用心體會、了解。來,看前面的文,

複習經文:「諸樹華果實,及酥油香氣,持經者住此,悉知其所在。諸山深險處,栴檀樹華敷,眾生在中者,聞香悉能知。鐵圍山大海,地中諸眾生,持經者聞香,悉知其所在。阿修羅男女,及其諸眷屬,鬪諍遊戲時,聞香皆能知。」

這些文昨天說過了,我們要很清楚了解。無情界就是樹、花、果等等這些東西,這是叫做無情。不是像我們人與動物是活動的,有情、活動。這些東西就是長在土地,在土地下伸根,土地上面就會發芽、開枝、展葉,這都是定在土地上面。這人趕,趕不走,除非你要用斧頭砍它、用鋸子鋸它,用人工將它移移走,要不然它永遠就是在那裡。

若是有情,就互相預防,我怕你傷害我,你也怕我傷害你。所有的動物再猛,猛在牠會傷人,是因為牠也預防人會傷害牠,而人若看到動物就想要去滅牠。蛇在地上爬,看到人牠會害怕,就想要溜走;人看到蛇,順手棍子拿來就要打牠。所以到底是蛇會傷人或是人傷蛇呢?這就是說「有情」,這種有情在迷中,總是彼此之間就有互相的傷害。

而有情也有替人服務。如狗,很多種的動物還是與人很親近,人將牠當成寵物一樣,牠會服務主人。很多種,這樣友善。同樣,人與動物能夠很接近,動物還比人更加精靈。這幾天在說狗,狗有一項很靈精,就是鼻子很靈精。各種的動物就有我們人所沒有的,牠有這樣的功能,很多種的動物都有牠的特色,這叫做「有情」。所以「有情」,在下面的文再來看。

經文:「曠野險隘處,師子象虎狼,野牛水牛等,聞香知所在。若有懷妊者,未辨其男女,無根及非人,聞香悉能知。」

經文簡釋:
「曠野險隘處,師子象虎狼,野牛水牛等,聞香知所在」;地勢險惡曠野處中,險隘難度之處,獅子虎狼,野獸殘害等。

「曠野險隘處」;在這曠野、危險的地方,裡面又加上了有「師子象虎狼」,這都是我們人看到會害怕的東西。「野牛水牛等」;野牛、水牛等等,修行的人只是遠遠的,不用到那險要的地方,他知道這些動物在那個地方,是好、壞的動物,是善、惡的動物,這修行者聞香,「聞香悉能知」,也知道牠們在哪個地方。所以,「地勢險惡曠野處中」,這大家看,知道。「險隘難度之處」,就是很危險,「獅子虎狼,野獸殘害等」;裡面有獅、有虎、有狼,野獸很多。而這些野獸,與其牠野獸同樣都是動物,只是不一樣的種類,牠們會互相殘害。肉食的獸類看到小動物,牠就會去將牠抓來吃,這就是動物的野性。

說牠有野性,去抓動物來吃,就像貓喜歡咬老鼠,就像虎喜歡咬羊、兔,看到牠們咬來,撕、剝就能夠吃了。這就是猛獸,對著弱勢的動物就是這樣,生吞入腹。所以這是要猛烈的動物。而我們人呢?人,同樣啊!吃盡一切動物,過去也有人說,吃虎的肉。虎很猛,但是人比牠更猛。什麼樣的動物,人都能夠將牠吞食,所以說人比動物更加野蠻。在動物群中,很多野蠻的動物、很猛惡的動物,卻是人從這樣比較起來也沒有差別,應該還比動物更加猛惡。

*野牛水牛,但念水草,頑劣鈍心,心愚性鈍,聞經悉知。
曠野:空廣無際,異類有情香,象馬牛羊等香。

所以,「野牛水牛,但念水草」,所以「頑劣鈍心,心愚性鈍,聞經悉知」。這些東西,野牛、水牛是這樣,這麼地頑劣,而且很鈍,你要教牠什麼,實在是鈍。野牛、水牛,那是野生的,不是人養的,牠在野外,什麼人來教呢?所以牠根原來就是這樣鈍鈍的,若是人養的,人教就是跟人走就對了,任勞任怨,這是人養的牛。若是野牛、水牛就沒有人教,那個根性頑劣,心愚性鈍。

所以這種「心愚性鈍」,這類的,我們有在聽經的人,就能夠分別這種的獸類牠的性,種種獸類的性全都能了解。前面的虎、狼、獅子等等,聞經的人也知道這些獸類的猛、勇,很兇猛,與野牛、水牛等這種較愚鈍的,這些不同的性質,聞經的人,有在聽經的人都很了解,這些獸類的性都了解了。

所以說「曠野」,在那個曠野就是「空廣無際」,很大片的土地,無邊涯的土地。「異類有情香」;很多不一樣的動物,「象馬牛羊等香」。剛才那些動物是在很險要、很深山的地方,現在這些就是在平地。平地很寬闊,寬無邊際的土地上,還有這樣的獸類,有很多種。「異類」,很多種的有情;有情就是動物,很多動物,象、馬、牛、羊等。在放牧,養牛、養羊就是這樣,很多放牧的地方。

*持經法師,得清淨鼻根,依佛所教,正知見,正思惟等,法體性之理智顯現,觀一切有情,具有智慧,無不具法身功德之香。

持經的人,「持經法師」,就是「得清淨鼻根」,所以「依佛所教,正知見」。佛陀教育我們,這個鼻根也能夠很靈通、很敏捷,真正靈敏;看得到的東西、看不到的東西,因為我們都依佛教育。其實,人人的本性是完全與佛接近,無事不知、無處不在。所以不論是什麼樣的環境、角落,是什麼樣的生物在生活,那些生物的性差不多是什麼樣的性就全都知道了。平地的有平地,很險要的地方就有很險要地方的獸類,牠們的性各不相同。

所以聽經的人會知道,因為我們的心都已經去除雜念。所以佛所教法,心已經很靈通,了解不同的環境、不同的生物,都很清楚。所以「持經法師,得清淨鼻根,依佛所教,正知見。」正知見,剛才所説的八正道法,這都是正知見,是受佛教化過,了解了少欲、知足等等,我們全都有覺悟才會知足,才懂得感恩。「正思惟等,法體性之理智顯現」,就會顯現出來。我們原來人人具足,聞,每一個人都有,我們的法體性就是真如本性,自然會合了道理,這智就完全顯現。能夠去分別,分別這個地方,無情、有情的會合,山、樹,那個環境與那裡面有「有情」;禽獸、動物都在那個地方。我們光聽就知道那個地方是這樣的環境,這樣動物的生態這都清楚。所以智是分別智,我們的真如與我們的道理,真諦、道理會合起來,所以「智顯」──智顯現出來,我們的分別智顯現了。

所以,「觀一切有情,具有智慧。」看,不論是在深山裡,或者是在平地裡,這些有情全都是具有,具有這些智慧。因為蠢動含靈皆有佛性,所以「無不具法身功德之香」。這些動物有情,同樣具足了法身功德。「法身」就是我們的真如、我們的本性,牠們也有牠們的功能,若有因緣,牠的業受盡了,同樣還復人身,輪轉了,轉回來人身;有了因緣、接受佛法,同樣牠們也會修善喔,也有機會成菩薩、當佛。下面說,

經文簡釋:
「若有懷妊者,未辨其男女,無根及非人,聞香悉能知」;如是諸有情,受胎始從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病死。

「若有懷妊者,未辨其男女,無根及非人,聞香悉能知」。「如是諸有情受胎」,受胎開始了,「從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病死」。十二因緣,幾天前說過了,由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老病死,這樣是十二因緣。因為有了「觸」,來到人間接觸到了、感受到了,年紀愈來愈大,愈懂得去愛,愛這個、愛那個,那種欲念,這些「愛」就是欲念;愈來愈多,心愈來就愈占有,所以就去取著;取著就造業,造業就「有」了,有業。這有業,我們一輩子就開始老了,從生一直一直到老了。後面那就是病了、就是死了,這些道理,我們要很清楚。

「有情」能夠接受到佛法,就要好好將這些十二緣法,要常常放在心中,觸事、待人、接物,好好的要這十二因緣作為我們能夠看人、做事,才不會讓我們在微細分塵的煩惱將我們揚出來,所以這十二緣很重要。修行的基礎;四諦、十二緣、六度萬行,這是我們修行不能缺少,要用心啊。

*因何來投胎受生?欲人知虛妄,互為因緣,輪迴根本故。有人懷意,造作諸事,未辨好惡動靜之相。

所以,「因何來投胎受生?」我們為何來投胎?「欲人知虛妄」,為了要讓我們知道為何來投胎?我們為何被這對的父母所生呢?其實問我們自己,我們自己都不知道為何會來投胎呢?佛陀要讓我們知道,知道為何會來投胎,就是讓我們知道虛妄,世間一切虛妄,就是因為這個虛妄讓我們濛掉了一切。開始為人,就已經在虛妄中了,過去的事情都忘記了,現在、未來是茫茫前途,不知道,所以是虛妄。

這當中我們要了解,我為何出生在這個家庭?「互為因緣」,佛法就開始來為我們解釋:互為因、互為緣。我與這位父親有因、與這個母親有緣,是惡因嗎?是惡緣嗎?是惡的因緣,我讓這對父母生下來。這輩子生下來了,有親子之緣,那就有業了,在那個地方冤家路窄。過去的冤家,現在同一個家庭,互相稱呼很親,這是我的父母、我的孩子,就是在這麼窄的家庭、感情。但是偏偏在這個地方就是有惡因、惡緣,由不得自己,不孝、吵架,相遇了。過去的卿卿我我,現在是一對的怨偶;這對的怨偶再來生這個孩子,這種的因緣,惡因、惡緣。

或者是很好的父母,生了個很好的孩子,但是無常的人間發生了什麼事情,牽腸掛肚,這都是在因緣中。「輪迴根本故」;因緣輪迴的根本,我們就要知道十二因緣法。十二因緣法前面的四聖諦法,我們還要清楚苦集滅道,無明如何轉來?這個無明轉來到讓我們行、識這樣一直緣下去,所以就成了生生世世輪迴的根本。所以,「有人懷意,造作諸事」。就去做很多的事情,「未辨好惡動靜之相」,就是已經迷掉了,對不對都不知道,就是這樣懷著這個心,就像女人懷孕一樣,這樣就懷孕了。就是要經過了這樣這樣的因緣,與我們在做事情一樣,本來沒有的,但人與人互相接觸,很多的事情就是這樣合成起來,才有了這些事情,讓我們擔憂的很多,患得患失。

沒有的,就擔憂要如何才能得到?得到了,有得了,卻是又再擔憂,擔憂若失去呢?同樣的道理,患得患失。就像一位母親在懷胎一樣,無明會合來懷胎了。我們也是啊,無明心會合,與境界會合,就會有很多事情來,產生很多無明。這大家要用心去想。不是只有指母親生孩子,是我們人人待人處事,就像這樣在會合,中間就會產生很多的事情,所以叫做產生。事情產生出來了,還未產生出來之前叫做懷孕;產生出來了,就這樣了,不做要怎麼辦呢?孩子都生了,不養要怎麼辦?這是同樣的道理。所以大家要用心去想。

*或無根性,心疑不決;及非人者,如懷鬼胎;持經解意,善惡無謬,即能決了。

「或無根性,心疑不決;及非人者,如懷鬼胎」。這裡就為大家點出來了,我們若無根性的人,就是不知道可走正路,不知道佛法的正信,那個時候心的懷疑、混沌,那時候就是像非人一樣,不是很靈光的人。像這樣,就像在懷胎,同樣「懷鬼胎」。這個字常常也會看到,「心懷鬼胎」就是心懷不正,這「鬼胎」。「持經解意,善惡無謬,即能決了」。誰在想什麼?誰的習性是什麼?我們都很清楚,持經的人能夠了解每一個人的意,這就是很聰明,能夠了解。「轉識成智」,智慧的人更加清楚,所以「善惡無謬,即能決了」。所以要大家用心來了解,了解出了「八正道法」的對我們修行的重要,所以要時時多用心啊。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9/03/18晨語簡記《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9/03/18晨語簡記《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2019/03/18晨語簡記《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Empty周一 3月 18, 2019 7:52 pm

[2019年3月18日上午5:20] 農曆二月十二日,(僅德松個人筆記參考。請多指教,感恩。)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靜思清澄(法髓)妙蓮華,慈濟人群菩薩道

1.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經文:【曠野險隘處,師子象虎狼,野牛水牛等,聞香知所在。若有懷妊者,未辨其男女,無根及非人,聞香悉能知。】

2. 上人手札(一):「初無信根,心愚性鈍,如樹無根,缺正道法,今蒙佛力,皈佛法僧,而生信根,增慧根力,恭敬如來,敬信法僧。」

(1)「初無信根,心愚性鈍」:沒有信根,就是「心愚性鈍」。眾生就是這樣,懵懂來了,什麼都不懂,這種沒有信根,對宗教,對「三寶」意義全然不知,就是起了無法接近,或者是接近的宗教無法讓他心生信服,既是不知,哪有辦法生出信根來呢?或者是「知道啦、知道」,卻是受內外障礙,對宗教,對佛法卻是重重自己內心的障礙,哪怕自己想要去了解,也受外面的環境、人為來障礙,他人的障礙等等,就是障礙。所有正信就是無法入他的心。

(2)「如樹無根,缺正道法」:人不能沒有信,人若無信,就不知往哪裡走,必定要有一個正確的信仰,他就是都沒有,所以「心愚性鈍」,很不明朗,告訴他的事情也一知半解,無法了解。就像一棵樹無根,就像欠缺「正道法」,那棵樹將它挖起來放在地上,根都斷掉了,這棵樹要長大也難,一陣風來就吹倒掉了。樹不能無根,人不能沒有正法。我們要很用心,也慶幸自己能夠信仰著佛法,我們對佛法很正確、能夠吸收,這就是我們的福。

(3)「今蒙佛力,皈佛法僧,而生信根,增慧根力」:我們既信,又能精進的話,「皈佛法僧」,因為佛陀的威力、智慧、行儀,讓我們了解了,受佛陀的德,不得不讓我們信服、敬佩,所以我們就這樣皈依佛法。那就是法體,佛的法、僧,佛陀所教法的僧人就是這樣在接受。現在開始信根生長出來。智慧的根力從這樣開始產生。

(4)「恭敬如來,敬信法僧」:佛陀德行所說法,法用在心裡,很通達,再經過了僧團來陪伴,再增加信念的強盛,這種的恭敬如來,甚至「敬信法僧」。「法」是引導我們正確方向的指南針,也是一盞燈,向前途,幫我們照亮。要走得遠,能夠安全,有燈好照,有指南針好看,我們就不會偏差,走失錯。

3. 上人手札(二):「身體力行,八正道法:少欲覺,知足覺,寂靜覺,正念覺,正定覺,精進覺,正慧覺,無戲論覺。」

(1)「身體力行,八正道法」:從這樣開始,這條路很好走,路已經前面有人鋪了,路平坦了,大菩提直道,開始知道要走的路就近。

(2)「少欲覺、知足覺」:佛陀教育,少欲知足,我們要覺悟。人生苦難偏多,苦的根由就來自於迷;迷而無明生,無明煩惱不斷,讓我們方向模糊掉,我們現在已經皈佛法僧,也發心了,身體力行,走入八正道,現在知道了要少欲,世間一切物質是幻化無常。第一覺,而我們要少欲,接下來要知道知足。既是要走這個方向了,貪欲的心就不要再有了,既然決心要成就這件事情,周圍若有貪欲生,這條路就走不成。

(3)「昨日,屏東慈濟菩薩分享,支援『2019年台灣燈會,宣導環保』圓滿事宜」:(3-1)「2019臺灣燈會在屏東」:慈濟參加舉辦宗教民間的燈會。大家和合起來,慈濟在今年燈會主題就是「環保」。大家如何將回收這些廢物來將它變成有用,而且要做得真正亮麗起來。

(3-2)「慈濟菩薩,合和互協,分組負責」:各人分組,承擔責任。聆聽分享,感動人的事情很多。原來被丟掉的東西,將它組合起來是有這麼多能夠利用、能夠裝飾的優良的物品。其中要讓它優良、亮麗起來,少不了燈;燈就是需要電,水電全都要。

(3-3)「巧智設計,配合環保」:有一位慈誠菩薩,他這個行業,他覺得:這非我莫屬,很歡喜,將這場的燈會的燈他全都來負責。說燈會就是名副其實,整個都亮起來,這樣才叫做燈會。當他在用心設計,在準備資料,要配合環保,每一樣東西經過大家的巧智,全都需要有燈去協助它亮起來。

(3-4)「知足最大富,心靈財富是無量,佛陀曾說:『入我門不貧,出我門不富』」:正當在計畫、用心,生意,外面的生意一攤攤來,他說從來不曾接到一場的生意一百萬、五百多萬元。「這個時間我在做這些事情,時間很忙,夜以繼日,要能夠完成在燈會裡。」這個時候生意這樣一個一個一直接來,他說心很掙扎,從來不曾接到這麼大的生意,這幾百萬的生意來了,「我現在接這個事情,這麼忙我要怎麼辦?已經日夜都忙碌了,是要如何再賺錢呢?」很掙扎。所以最後,他說:「面對外面的工作,賺錢,錢財一直接近來,他說就要用知足來面對」「足夠了,不用再接了。我要盡這一攤的責任,全部將它做到完。」用這樣的毅力推辭了一波一波來的大生意,他用一段很長的時間來成就那個燈會。

(3-5)「心安知足,輕安自在,降魔貪欲」:昨天,他邊說邊覺得,能夠完成,而且沒有受欲將他誘惑掉了,能夠心安知足,他覺得很輕安,很自在,也已經降伏了這樣的魔。什麼叫做降魔?這就是。我們的心要常常走入「法」的裡面來,卻是外面有事情來擾亂我們,很多的欲要來誘引我們,這是最危險,所以叫做魔。

(3-6)「魔是心魔,轉心念」:用欲來誘引我們想要向前精進,去完成了人人共同那個志向,一個使命。他若讓欲牽引過去,這燈會時間若沒有這些燈火,沒有這些線路燈火就不會亮。所以能夠降伏過了這這麼大的誘惑,他才能夠完成這場。人人感恩、人人歡喜;在燈會的這十七天之中,幾百萬人去欣賞屏東這場的大燈會,藉機宣導環保。

(3-7)「環保觀念,節欲,愛惜物命」:人人能夠在環保去體會到要節欲。尤其是這大群的菩薩在那個地方介紹,慈濟人人做環保的觀念,很多人從這個當中起了敬佩,很佩服慈濟人有這樣的觀念。現在大家知道垃圾有問題,不知道垃圾能變成了,這樣裝飾起來這麼好、這麼美、這麼熱鬧,很有用途。所以我們要少欲,也是一個覺悟。

(3-8)「少欲知足,也是覺悟」:因為少欲,他懂得分別,撥開了這個欲念來困擾,所以少欲知足。懂得少欲是覺悟,知足也是覺悟。

(4)「寂靜覺」:我們的心若能少欲知足,自然心就能夠寂靜;心若寂靜沒有污染,一片眼前光明了,心境就沒有煩惱無明來擾亂我們。

(5)「正念覺」:我們能夠時時正念,沒有受了偏邪誘導過去。

(6)「正定覺」:L我們一定要一心一志。信仰、學法,做事情也要定心,要正定。就像做環保,這一次若沒有定下心力,很快就受欲念就將我們拖出去,所以「正定覺」很重要。

(7)「精進覺」:同時要精進,精進才有辦法完成,如期完成我們大家要成就的東西。集合來到這裡就是只有等待最後一個動作,那就是電線通了,一按到處都亮起來,這就是精進。

(8)「正慧覺」:分秒不空過,完成了最後一刻,這叫做「正慧覺」。在那個定、慧,人人就是展現出他們的智慧,就像那個吸管也有辦法將它做到一朵一朵就像櫻花一樣。看到他們這樣拍照,看起來好像櫻花盛開。大家都說要觀光,要去哪裡看櫻花,其實他們的櫻花用那個吸管,有辦法剪到變成了一朵一朵就像櫻花一樣,很多人去看,欣賞這棵的櫻花。這就是智慧,小小的東西,他能用手腳來完成它,那種細微,看起來假的就像真的一樣,這種「正慧覺」。

(9)「八正道」:就是我們要用心力,不只是生信心,要從八正道,帶入我們生信根最根本的方法。人人要修「八正道法」。「三十七助道品」其中包括:「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這是修學佛法最重要的基礎。

(10)「無戲論覺」:我們說話都是法,讀誦、書寫,還要再說法;說法還要再請別人繼續同樣也說法,這都是重視法。聽法,我要說法,我說法之後,我要傳法,我要再鼓勵人將法一一傳下去。

(11)「是非分明,待人接物都很清楚,不要亂了心,時時要有法,法傳入心」:這就是八正覺。這八項要很用心,能夠彌補了我們開頭沒有信根,現在信根具足了,「佛、法、僧」我們也尊重。接受佛法的法水,已經洗滌了我們內心煩惱無明垢穢,都將它去除了。這個覺心念就要浮現,展現出來日日在人間,接物,待人接物我們都很清楚,不要亂了心,時時要有法,法傳入我們的心。

4. ★複習經文:【諸樹華果實,及酥油香氣,持經者住此,悉知其所在。諸山深險處,栴檀樹華敷,眾生在中者,聞香悉能知。鐵圍山大海,地中諸眾生,持經者聞香,悉知其所在。阿修羅男女,及其諸眷屬,諍遊戲時,聞香皆能知。】

(1)「無情,指植物樹木、花果等等」:就是樹、花果等等,這些東西,叫做「無情」的。不是像我們人與動物,是活動的,有情、活動。這些東西就是長在土地,土地下伸根,土地上面就是發芽、開枝、展葉,這都是定在土地上面。這人家趕,趕不走,除非你要用斧頭砍它、用鋸子鋸,人工去移走掉,要不然它永遠都是在那裡。

(2)「有情眾生,凡夫在迷中,總是彼此常互相傷害」:就互相預防:我怕你傷害我,你也怕我傷害你。所有得動物再猛,那個猛再牠會傷人,是因為牠預防人會傷害牠,而人若看到動物就想要去滅牠。蛇在地上在爬行,看到人牠會害怕,就要閃躲;人看到蛇,順手棍子拿來就要打牠。所以到底是蛇會傷人或是人傷蛇,這就是說「有情」,這種有情在迷中,總是彼此之間就有互相的相害。

(3)「有情的動物」:而有情也有替人服務,像是狗,很多種的動物,還是與人很親近,人將牠當為成寵物一樣,牠會服務主人,很友善。同樣人與動物能夠很接近,動物又比人更加精靈。這幾天在說狗,由狗一項很靈精是鼻子,很靈精。各種的動物就有牠,我們人所沒有的,牠有這樣的功能,很多種的動物都有牠的特色,這叫做「有情」。

5. ★經文簡釋:【曠野險隘處,師子象虎狼,野牛水牛等,聞香知所在】:地勢險惡曠野處中,險隘難度之處,獅子虎狼,野獸殘害等。野牛水牛,但念水草,頑劣鈍心,心愚性鈍,聞經悉知。曠野:空廣無際,異類有情香,象馬牛羊等香。

(1)「 地勢險惡曠野處中,險隘難度之處」:曠野、危險的地方裡面,再加上了有「師子象虎狼」,這都是人看到害怕的東西。而野牛、水牛等等,這修行的人只是遠遠,不用去到那個險要的地方,他知道這些的動物在那個地方,是好、壞動物,善、惡的動物,修行者聞香,「聞香悉能知」,也知道牠的地方在哪裡。這大家看了就能知道「險隘難度之處」,就是很危險。

(2)「獅子虎狼,野獸殘害等」:裡面有獅、有虎、有狼,野獸很多。而這些野獸同樣都是動物,不一樣的種類,牠們會互相殘害。肉食的獸類看到小動物,牠就會去將牠抓來吃,這就是動物的野性。去抓動物來吃,就像貓喜歡咬老鼠,就像虎喜歡咬羊、兔,看到牠就是咬來,撕裂就能夠吃了。猛獸對著弱勢的動物就是這樣,生吞活剝。

(3)「人比動物更加野蠻,吃盡一切的動物」:過去也有人說,吃虎的肉,虎很猛,但是人比牠更猛。什麼樣的動物,人都能夠將牠吞食。人比動物更加野蠻。在動物群中,很多野蠻的動物、很猛惡的動物,卻是人這樣來將它比較起來,也沒有差,也應該是比動物更加猛惡。

(4)「野牛水牛,但念水草,頑劣鈍心」:這些東西,野牛、水牛是這麼的頑劣,而且很鈍,你要教牠什麼,實在是鈍。野牛、水牛,那是野生的,不是人養的,牠是養生。什麼人來教呢?牠就是根原來就是這樣鈍鈍的,若是人養的,人教就是跟人走就對了,任勞任怨,這是人養的牛。若是野牛、水牛就沒有人教,那個根性頑劣,心鈍。

(5)「心愚性鈍,聞經悉知」:我們有在聽經的人,就能夠分別這種的獸類牠的性,知道這些獸類很兇猛,種種獸類的性全都能了解。與野牛、水牛等,這種較愚鈍的性質,對這些獸類的性都了解了。

(6)「曠野:空廣無際,異類有情香,象馬牛羊等香」:曠野就是很大片的無邊涯的土地。剛才那些動物是在很險要、很深山的地方,現在這些就是在平地很寬闊,廣無邊際的土地上,還有這樣的獸類,有很多種。「異類」指很多種的有情,有情就是動物,很多動物,象、馬、牛、羊等在放牧,養牛、養羊就是這樣,很多放牧的地方。

6. 『持經法師,得清淨鼻根,依佛所教,正知見,正思惟等,法體性之理智顯現,觀一切有情,具有智慧,無不具法身功德之香。』

(1)「人人的性是完全與佛接近,無事不知、無處不在」:佛陀所教育我們,鼻根也能夠很靈通、很敏捷,真正靈敏;看得到的東西、看不到的東西,因為我們都依佛教育。其實,人人的性是完全與佛接近,無事不知、無處不在,所以不論是什麼樣的環境、角落,是什麼樣的生物在生活,那些生物的性,差不多什麼性就全都知道了。平地的有平地很險要的地方,都有很險要地方的獸類,牠們的性各不相同。

(2)「持經法師,得清淨鼻根」:所以聽經的人會知道,因為我們的心都已經去除雜念,所以佛所教法,已經心很靈通了,了解了不同的環境、不同的生物都很清楚,所以「持經法師,得清淨鼻根,依佛所教,正知見。」

(3)「正知見,正思惟等,法體性之理智顯現」:八正道法,全都是正知見,是受佛教化過、了解了,少欲、知足等等,全都有覺悟才會知足,才懂得感恩,我們原來人人具足,每一個人都有的法體性,就是真如本性,自然會合了道理,就智完全顯現,能夠去分別,分別這個地方、無情有情的會合,山啊、樹啊,那個環境與那其中的有情,禽獸、動物都在那個地方,光聽就知道那個地方是這樣的環境,這樣的動物的生態這都清楚。

(4)「智,是分別智,有分辨能力」:我們的真如與道理,真諦、道理會合起來,所以智顯,智顯現出來,我們的分別智顯現了。

(5)「觀一切有情,具有智慧」:看,不論是在深山裡,或者是在平地裡,這些有情全都是具有,具有這些智慧。

(6)「因為蠢動含靈皆有佛性,無不具法身功德之香」:這些動物有情同樣的具足了法身功德。法身就是我們的真如、本性,牠們也有牠們的功能,若有因緣,牠的業受盡了,同樣還復人身,輪轉了,轉回來人身;有了因緣、接受佛法,同樣牠們也會修善,有機會成菩薩、作佛。

7. 【若有懷妊者,未辨其男女,無根及非人,聞香悉能知】:如是諸有情,受胎始從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病、死。

(1)「十二因緣法」:由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病死」。這樣是十二因緣。

(2)「觸,根塵識一直延伸下去」:因為有了觸,來到人間接觸到了,感受到的,愈來愈長大,愈懂得去愛,愛這個、愛那個,那一種欲念,這些「愛」就是欲念;愈來愈多,愈來就愈占有心,就去取著,若取著就造業,造業就有了,有業,我們一生就開始就老了,從生一直一直到老了,後面那就是病了、就是死了,這些道理,我們要很清楚。

(3)「修行基礎,用心了解,四諦的苦集滅道,十二因緣法,六度萬行」:有情,能夠接受到佛法,好好就要將這些十二因緣法,要常常放在心中,觸事、待人、接物,要好好將這十二因緣作為我們能夠「看人、做事」,才不會讓我們在微細分塵的煩惱將我們引出來。這十二因緣很重要!修行的基礎,四諦、十二因緣、六度萬行,這是我們修行不能缺少,要用心!

8. 『因何來投胎受生?欲人知虛妄,互為因緣,輪迴根本故。有人懷意,造作諸事,未辨好惡動靜之相。』

(1)「因何來投胎受生?欲人知虛妄」:為了要讓我們知道為什麼來投胎?為什麼被這對的父母生呢?其實問我們自己,我們自己都不知道為何會來投胎呢?佛陀就是要讓我們知道,知道虛妄,世間一切虛妄,就是因為這個虛妄,讓我們蒙掉了一切,開始做人,開始就已經在虛妄中了,過去的事情都忘記了,現在、未來是茫茫前途,不知道,所以是虛妄。

(2)「互為因緣,輪迴根本故」:這個中間,我們要了解,我為何出生在這個家庭?開始佛法就為我們解釋「互為因、互為緣」。我與這個父親有因、與這個母親有緣,是惡因呢?是惡緣呢?是惡的因緣,我讓這對父母生下來,親子之緣那就有業了,在那個地方,有的是冤家路窄。

(3)「愛別離苦,怨憎會苦」:過去的冤家,現在同一個家庭,互相稱呼很親,是我的父母、我的孩子,就是在這麼窄的家庭、感情,但是偏偏在這個地方就是有惡因、惡緣,由不得自己,不孝啦、吵架等等。過去的卿卿我我現在是一對的怨偶,這對怨偶再來生這個孩子,這種的因緣,惡因、惡緣;或者是很好的父母,生了很好的孩子,但是無常的人間,發生了什麼事情,牽腸掛肚,「輪迴根本故」,這都是在因緣中。

(4)「因緣輪迴的根本,要知道十二因緣法,四聖諦」:我們十二因緣法的前面的四聖諦法,我們還要清楚「苦,集,滅,道」,無明怎麼轉來,這個無明轉來到讓我們行、識這樣一直緣下去,所以就成了生生世世輪迴根本。

(5)「有人懷意,造作諸事,未辨好惡動靜之相」:就去做很多的事情,就是已經迷掉了,是對、是錯都不知道,就是這樣懷著這個心,就像女人在懷孕一樣,就是要經過了這樣這樣的因緣,與我們在做事一樣,本來沒有的,人與人互相接觸,很多的事情就是這樣合成起來,才有了這些事情讓我們煩憂很多、患得患失。

(6)「凡夫,常在得失之間,患得患失,煩惱不斷」:沒有的,就是擔憂要如何才能得到?而得到了,卻是又再煩惱,擔憂若是失去呢?同樣的道理,患得患失。像極一個母親在懷胎一樣,無明會合來懷胎了,我們也是,無明心會合,與境界會合就有很多事情來,產生很多無明,這大家要用心去想。

(7)「待人處事,不斷會合」:不是只有指母親生孩子,是我們人人待人處事,就像這樣在會合,中間就會產生很多的事情,所以叫做產生。事情產生出來了,還沒有產生出來以前叫做懷孕;產生出來了,就這樣,不做要怎麼辦?孩子都生了,不養要怎麼辦?同樣的道理,大家要用心去想。

9. 『或無根性,心疑不決;及非人者,如懷鬼胎;持經解意,善惡無謬,即能決了。』

(1)「或無根性,心疑不決;及非人者,如懷鬼胎」:這裡就為大家點出來了,我們若無根性的人,就是不知道要走正路,不知道佛法的正信,那時心的懷疑、混沌,那時候就是像非人一樣,不是很靈光的人,像這樣就像在懷胎。同樣懷鬼胎,這個字常常也會看到,「心懷鬼胎」就是心懷不正,這鬼胎。

(2)「持經解意,善惡無謬,即能決了」:什麼人在想什麼?什麼人的習性是什麼?我們都很清楚,這是持經的人能夠解每一個人的意,這就是很聰明能夠了解;若轉識成智,智慧的人更加清楚。大家用心來了解,了解出了八正道法,對我們修行的重要,時時要多用心。

*************
10. 心得,感恩上人開示。 修行基礎,用心了解,四諦的苦集滅道,十二因緣法,六度萬行。聽聞很深入釋義「十二因緣法」並會合四聖諦,三十七助道品的八正道等等道理。感恩上人教導,修行,若轉識成智,智慧的人更加清楚,「 持經解意,善惡無謬,即能決了」,「 什麼人在想什麼?什麼人的習性是什麼?就能都很清楚,這是持經的人能夠解每一個人的意,這就是很聰明能夠了解」。

感恩上人教導並一再強調「而生信根,增慧根力」,懂得道理,信根就會深植入心,就比較能通達法髓,能在日常生活中,有智慧的去分辨一切世間的「人,事,物」,感受許多事情都是環環相扣,需要日日精進的吸收聞法,才能漸漸明白真諦理。共勉之。
回頂端 向下
 
2019/03/18晨語簡記《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