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9/03/23晨語簡記《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向下 
2 posters
發表人內容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85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4
注冊日期 : 2008-12-22

2019/03/23晨語簡記《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Empty
發表主題: 2019/03/23晨語簡記《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2019/03/23晨語簡記《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Empty周日 3月 24, 2019 7:04 am

20190323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法師功德品第十九》(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享受人間樂,無福哪得受?
不見人間苦,福中猶不足;
知福知足,福樂隨心常住,
受因攬果,貧富苦樂心造。


  用心來體會其中的意義。「享受人間樂,無福哪得受」,人人都期待、希望、祈求能夠來人間,既來人間就希望能夠享受人間的快樂。但是我們自己沒有福,哪有辦法受到人間的樂呢?人間人到處都是,卻是貧富的距離很長。富有的人財源滾滾,很多好的消息,總是富有的人享盡了,但是貧困的人呢?他連三頓吃飯都難得求,連容身,能夠安身居住的房子都是破爛不堪,這種苦難的人間哪有辦法能夠談到享受人間樂啊?


  所以,無福哪得受?無法得,如何辛苦,如何打拼、付出,總是家庭還是貧。所以人生就因為這樣造成了人心不平衡,也讓世間無法很平安。這就是從生活中無法很平均的得到,所以難免世間有種種事件在發生。但是有修福的人,也是有富中的煩惱,財產再多,有很多他覺得他苦、他煩惱,他所想要的不是財物享受,他所想要的是情,家庭和樂感情,但是偏偏家庭無法和樂,親子之間、夫妻之間等等都有很多的煩惱。儘管財物很多,他還是常常就是在叫苦。就像這樣,就是沒有去看到有其他的人間,苦得,他所想要的每樣都沒有這樣的苦。他去見苦,才有辦法得福,「不見人間苦」,福中人間也是苦,同樣很不足。不足就是苦啊!我們若是富足,有一個富足感,人的心才有辦法才會開闊,我們若不滿足,永遠心都不會平衡,感覺到:我缺這項、缺那項,我的心不如意、不滿足。因為這樣,「福中猶不足」。


  所以我們都常常說:「唉呀,去看看人間的疾苦。」慈濟人就是這樣,入慈濟門來,就開始要培訓了,讓你們知道慈濟在做什麼事情,什麼事情你都要投入進來做。哪怕你是享受人間樂的人,你也更加需要來人間,見人間苦,你才能夠感覺到:原來我是擁有一切。只是觀念一變、態度一轉,自己的家庭原來是這麼好的家庭;只是一個心念轉了,自然他就是福中福人。而且看到貧困的人苦,啟發他的愛心,能夠為貧困的人去付出。這種富有愛心,這叫做富中富的人。這種富中有富的樂,就像在享天樂一樣,心清淨輕安,物質豐富富足,這豈不就是人間的天福呢?所以,若是享受人間樂,應該要很滿足,且就得要再投入人群,去看,很富足的當中能更富有。這就是在人間還有很多事情要讓我們去做,我們愈做會愈歡喜,做得法喜充滿。


  就像昨天,高雄有一大群,幾十位榮譽董事回來,他們真的就像梵天之樂。他們富有,他們難免有過去的習慣,但是走入慈濟來,過去人間種種不好的習氣很快就轉變過來,成為一個福中人,也是福中的富人。他們那個心懂得滿足,同時也期待社會要更幸福一些。社會要幸福,人人要知福。福要從哪來?他們就用心去接引與他們差不多同類,方便接引的人。他們想盡方法,將他們一個一個接引進來;被接引來的人,他們也感恩,「我入慈濟之後,與過去的感受、心態不同了。」過去事業忙碌,過去財富雖然很多,但是覺得還是不夠,還是不斷忙忙碌碌,在事業中擴大再擴大,如何擴大都不夠大,所以很忙碌。在這種事業忙碌中,所接觸到的,不論是事業的管理,家庭,有的人,不論是妻啊、子啊,會不滿足,「你都忙在你的事業裡」,對家庭疏忽了,造成了孩子的不滿,造成了太太心靈的空虛,像這樣的社會人很多。


  而我們這群榮譽董事,他們就希望每一個家庭若能夠像他們這樣,接受了佛法,了解了,走入慈濟、關懷社會。那種的心態,事業穩定,心快樂沒有掛礙,了解佛法消除煩惱,這種人生的滿足,他們希望這若能夠與大家分享,所以他們就用心來接引。被接引進來的感受到了,同樣人人走入這樣,富中有法、法中有情。所以這種「覺有情」,不忍眾生苦,承擔起了如何能夠付出,讓社會祥和,這種愛的循環在人間。


  昨天他們來了,看到這群菩薩和樂融融。在這個地方與師父分享,每一個人所說,不離開投入人群那種的歡喜。他們用什麼方法來帶動人,帶動的過程得到互動的歡喜。就像我們這幾天一直在說天人享樂,天人在宮殿裡受眾娛樂。不論他們在做什麼,去號集人來,人來了,感恩啊;接待人的人,「歡喜哦,邀約你,你就來了」。被接待的人,「感恩哦,經過了你這次的邀請,讓我發現到人間的價值,知道自己要如何來轉變管理的方法,對家庭的美滿。了解了,很感恩哦。」彼此感恩、互相勉勵,為社會人群、苦難人而付出,這就是人間天福,很享受在這個天福。人與人的互動全都不是有什麼得失,都是互相在勉勵,這種在一起的歡喜昨天看到了。


  他們還來告訴師父,計畫在農曆七月吉祥月,要如何去活動,再展開吉祥月菩薩招生。那種道場的氣氛要如何讓大家去體會、了解,點滴的付出大家會合起來,為苦難人到底做什麼事情。他們這次的活動就是:要讓人看到慈濟,看慈濟在做什麼事情。很特殊的規畫,我聽了也很歡喜。「莫忘那一年」,同這個方向,他們這樣去規畫,讓大家看到「那一年」。他們的那一年是哪一年呢?二00九年,高屏地區大水災、大災難,叫做「八八」水災。那個時候慈濟人是如何地動員?在杉林,一片荒蕪的土地,政府批准了,讓慈濟在那個地方建近千戶的永久的房屋,我們在八十八天為他們完成了這些建築(第一期工程88天756戶,2010年2月入住。第二期250戶,次年10月入住),讓災民搬進去住,八十八項的禮物送他們,讓他們過一個幸福的舊曆年。


  「八八」水災,八十八天完成,八十八項的禮物。尤其是這些禮物是從衣櫥、床鋪、棉被,應有盡有。而且還有電風扇、電冰箱,廚房的設備等等等等合起來,連油、鹽、米、碗筷通通有,進來住的人只要帶著他們換洗的衣服就好。裡面已經豐富了,進來就可以準備過年了,連過年的生活物資全都為他們備好在裡面,只是帶著歡喜入厝過年。這是對高雄地區是很大的事情。高雄慈濟人為了這一波,真的有很多很多的回憶。要如何從災區,在山上,要去勸這些原住民,從山上願意下山來住。為什麼我們得要那麼辛苦呢?因為「八八」水災造成了整個山崩了,小林村是這樣,整個山都塌下來,幾百戶完全滅掉了。所以「八八」水災,讓小林村滅村。山上,更山上,整個崩掉、塌下去等等,了解為何一陣大雨就造成這麼悽慘的災難呢?原來山上開發。


  想到,山應該要讓它長期養息,要長期養息,人要離開那個地方,這樣就不會再為了生活又在那裡開墾,希望他們能夠從山上全都搬到山下。搬到山下能夠安定他們的生活,山下工作、做生意都很方便,孩子讀書也進出都方便,安定整個家庭生活,所以能夠安心、安身、安生活。不過,住在山上的人對平地不安心,就要經過了慈濟菩薩,高雄這些菩薩要負起責任,到山上去,去勸請他們,用盡了心,一次再一次。開在已經被傷害的山路,路很難走,很危險,開著車沿著這個山路,這樣一次再一次去拜託他們,去說道理給他們聽,而且希望他們下來看。這一次再一次,他們說到心是這樣回歸在當初,十年前那種的辛苦、那種的用心、那種的真誠,就像父母在勸孩子,希望他們能夠下來安居,安全生活。這實在是……。


  那天我在那裡聽他們回憶,「莫忘那一年」,回憶在二00九年,我說:「很感動,你們應該要讓大家再清楚,喚起了大家的回憶。曾經有過的大災難,慈濟人啟動了人人愛心的投入,那個愛的投入很有價值,希望再讓大家這樣回憶一下。人生很有價值,為人群付出那個回憶。」他們現在就是為了這樣,要讓大家再來了解,看看那個時候向你勸募的錢是如何用,用在什麼地方,造福多少人。那個時候大家共同活動,那是從南、中、北,從臺北、中部,很多人南下到高雄、屏東,去幫助「八八」水災。高雄能夠那麼快就安頓了這麼多的災民,所以社會就安定了。他們應該向從外地來的菩薩,他們同樣無所求付出,這段很長的時間來幫助,也要感恩。人間要有感恩,才是真正富樂的人間。要不然,一直付出、付出,感受的人沒有感恩,這樣的社會就會失去了平衡。有人願意付出,我們一時的需要,有人願意幫助我,我要很感恩。


  過去,一頓飯,一碗飯就能夠感恩終身。在青海省,我們之前一波的救災,他們可以感恩二十多年到現在。這次他們又有災難,慈濟人又上去了。他們感恩述說從前,從前,二十三年前,拿出二十三年前薄薄的那封信。在發放的當中,師父寫一封信來為他們祝福,這封信這樣像寶一樣隱藏二十多年了。看到慈濟人,他們說:「我認識你們!」被他說認識的人說:「我不曾來呢。」「我認得你們這頂帽子,認得你們這套衣服,二十多年前就是這樣、這樣。你們的誠意、你們的愛、你們的付出我接受到了,是我這輩子要傳給子孫,這個見證,這封信我留著,讓我的孩子、讓我的孫子代代傳下去,要大家知道。」這已經好幾位哦,都有留著這封信。


  我們接觸到、看到,「你有這封信,我也有啊!」大家去拿出來。那封信邊緣都已經黃了,摺的痕跡也已經蛀掉了,但是他們還是像寶這樣留著,不是像我們現在的人……。以前人說,說「人情如紙,張張薄」,以前的人這樣說。我們現在的人不就是這樣嗎?一次一次有了災難付出,還有很多不懂慈濟在做什麼,能見度好像很低。但是他們這次就說:「我們回憶起來要很感恩,感恩有這麼多人來投入、付出,讓整個社會快速安穩下來,這麼多災民快速有穩定,七、八個大愛村連續完成。」這,他們南部人說要表達感恩的回憶,所以要讓大家看、大家知道。昨天他們來了,所以我覺得聽他們在分享,是這麼的快樂,參加過的人充滿感恩,有做過之後那種心得。當初汗流浹背去付出,現在輕安自在,那種回憶很感動,這就是要見苦知足。


  所以,「知福知足,福樂隨心常住」。我昨天看到這一群人,真的是已經知福、知足,一直想要如何去造福人群;他們對自己已經很滿足了,要再讓大家更知福、更滿足,這就是因為他們「福樂隨心常住」。看到他們現在每樣都很滿足,為人群付出很快樂,這種「受因攬果」。過去付出的因,這樣把握這因緣去付出了,現在擁有的叫做「攬果」;擁有,就是將這個福,過去所做這樣將它攬過來,這個果報那就是歡喜、快樂。所以,「貧富苦樂心造」。就能夠知道是貧或是富呢?是苦或是樂呢?這個心,富有的人他知足、知福,福樂常住。若是平時一般的人,在投入做那些事情,不是人人都很富有哦。他出工、他出力,他請假、他來投入等等等等,這種他們受因感果了,人人去付出,那種雖然不是富有,他也很快樂,這是一切唯心造。我們一句說,「三世一切佛,一切唯心造」。各位,要用心,這就是菩薩在人間。


  昨天我就告訴他們:「你們『六度萬行』都做到了,你們是人間菩薩。你們有布施,布施、付出,人人都是布施、付出的人;你們有持戒,慈濟的規則大家都守好。你們有精進,人人已經都很資深,從進來一直一直互相在精進;法也在聽,好事也在做,為社會的幸福不斷在造,這就是精進。你們有忍辱,因為在凡夫界之中,人與人這麼多,入人群中難免意見有不相合,或者是要去做事情要克服很多的困難、難關,重重難關、重重克服、重重過,這就是忍耐,所以忍你們也做到了。」


  還有呢?布施、持戒、忍辱、精進都做到了,精進大家精進。要如何禪定呢?我就告訴他們:「禪定你們也有了,因為凡事都很細心,很細心地靜思惟。企業家都很會計畫,但是做志業都很細心,知道我要如何去引導人,知道這件事情我要如何做。大家細心規畫,大家來謀合起來,方向要如何走,篤定了方向,這細思惟,這你們也做到了,所以這叫做禪。」「有了禪,靜思惟,細細規畫等等,沒有錯亂掉,這在禪中,擔柴運水無不是禪,什麼動作都沒有錯亂掉。這若能夠這樣,有細思、禪,那就是定了,定下我們這念心,就能夠行在菩薩道中。『六度萬行』都做到了,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個智慧在人間,大家全都成就了這個六度。雖然我們還是在人間,但我們超越了人間福,人人要做菩薩,所以要不斷精進。」這是昨天簡單再對他們說的話,所以我們大家要很用心。人間在修行,人群中在造福業,我們行菩薩道,我們真正做到了。來,看昨天的文,


複習經文:「天上諸華等,曼陀曼殊沙,波利質多樹,聞香悉能知,天上諸宮殿,上中下差別,眾寶華莊嚴,聞香悉能知。天園林勝殿,諸觀妙法堂,在中而娛樂,聞香悉能知。諸天若聽法,或受五欲時,來往行坐臥,聞香悉能知。」


  剛才聽那些話,現在看到這樣的經文,天人在所有的境界中都在享受,不論在環境中,不論在人與人的互動裡,他們過去有修上、中、下的善,所以結果在現在天人的境界,同樣有上、中、下的境界。但是菩薩就完全都是上上善,超越這種富樂要求,他們行在菩薩道中,投入人群見苦知福,那種的快樂應該是比天上天人一直在享受的樂更加快樂,這得到輕安。


  前面的文再說,「天園林勝殿,諸觀妙法堂,在中而娛樂,聞香悉能知。諸天若聽法,或受五欲時,來往行坐臥,聞香悉能知」。這也是昨天說過了。看看這些天人,他們再如何的享受福,也是不離開要聽法,還是要聽法,每場佛陀的說法他們一定來聽。聽了之後,他們又有一個妙法堂,在那個地方討論法。這種不離開法,來享受他們天人的福,他們不斷要再聽法,在聽法中,聞法還再享受他們的天福。


  所以他們有「來往行坐臥」,昨天說過了。「來」,那就是十善業完成,來生天堂;若天福享盡了,他就要再「往」人間了,再回生人間;或者是過去若有更重的業,可能又跑去別的道。所以,天啊、人啊,有修福就往天上去,福盡就要再墮落至五道來,人道、地獄、畜生等,同樣要再墮落下來。所以不要只想要享受天福,要超越,要行菩薩道我們才會來去自如,回來我們很滿足。去呢?見苦,我們更知福。看看貧困的人,我們去付出,這就是我們要修菩薩道的方向。接下來這段文就說,


經文:「天女所著衣,好華香莊嚴,周旋遊戲時,聞香悉能知。如是展轉上,乃至於梵世,入禪出禪者,聞香悉能知。」


經文簡釋:
「天女所著衣,好華香莊嚴,周旋遊戲時,聞香悉能知」;人間修諸善,得升欲天,以著色欲故,而受女身。其所著衣,及好華香莊嚴,周旋遊戲時,聞悉能知。


  「天女所著衣」,能夠看到知道。既然天人這麼有福,他們所穿的衣服都是寶衣,上等的衣服,天女所穿的衣服是輕飄飄,那種很舒服,這「天女所著衣」。除了衣服穿很漂亮,很高級的布料,很高尚,又有享受的,這周圍那個香,「好華香莊嚴」;花的香氣又是很莊嚴。到處所看的花草、草木都很莊嚴,花園的景觀都很美。在那個地方「周旋遊戲時」,在那裡穿著輕飄飄的衣服,在那個花叢裡面,花樹、果樹的裡面,在那裡繞著,這景觀是多美呢!有無情的景觀,卻是也有有情的天女在那裡飄著這個衣服,在那裡在遊戲。你們想,享不享受?那個景觀,「情」與「無情」會合在那個地方。那個境界是很美,「聞香悉能知」;美得連聞就都夠聞出那個美的莊嚴的香,這就是修行者。


  所以這就是「人間修諸善,得升欲天」,在人間修十善業,所以他所得到,所攬著、所收到的福,那就是生欲天界,就是忉利天、地居天,這有土地、地居的地方,這叫做「欲天」。
「以著色欲故」,因為他們的心還有想求欲享受的心,還很大。但是他們福造得很多,他們生在天上,仍有欲,帶著欲生天上。所以,「以著色欲故,而受女身」,這些女人,還是欲心很重。「其所著衣,及好華香莊嚴,周旋遊戲時,聞悉能知」。就是這樣在那裡玩,穿得輕飄,在那裡玩。而花,周圍飄來的香氣,真的是很快樂。女人就是這樣,長得漂亮、有得享受、有得快樂她就很歡喜,這就是女人的業。


*華香及衣,即有漏善,受用善報,名為遊戲。


  「華香及衣即有漏善」,就是有漏的善,光是著重在要享受這個環境的好,要享受吃好、穿好,珠寶多好,這就是「有漏」。儘管你享受很多,有福可以享受,福若享盡了,就是漏了;漏掉就是福漏掉了。你有造的福,一天享福一天漏,就是漏掉了,所以「有漏善」。「受用善報,名為遊戲」。你在享受過去所做的善報,現在在享受時,福就一滴一滴地漏掉。今天享受完了,今天消掉今天的福,就像我們說,「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水少魚,斯有何樂」。但是這些天女不覺得我有老的一天、福享盡的一天,今天有樂今天享。這就是女人,光是懂得要享受,沒有想到還有什麼事情應該我們要去做,這就是女人。不過這麼說也不公平,慈濟開始都是幾雙「繡花鞋」走出來的菩薩道。總是心,一切都是心念。女人的心念多數傾向就是在她的身體,為悅己者這樣將那個身體打扮得這樣,很可憐,總是這叫做女人。


經文簡釋:
「如是展轉上,乃至於梵世,入禪出禪者,聞香悉能知」;自從欲界,至於清淨,梵天世界,如是名為轉上。


  「如是展轉上,乃至於梵世,入禪出禪者,聞香悉能知」。這就是說,就像這樣修善法,能夠修到生天堂、享欲樂。其實若再「上善」、「上上善」,又更善,那個善善得連自己的心都能夠了解要去掉欲;心沒有煩惱,去掉欲了,這樣就能夠輾轉上,乃至於梵世。超越了這個欲樂的天,這有求、享受的天,他能夠超越到梵世,梵天。梵天壽命長,沒有那種粗重的欲的煩惱,所以他們輕安,在梵天裡。


  梵天王,我們前面的文說很多梵天。梵天王的快樂,是減少煩惱、去掉粗重的煩惱,只是他還有微分的煩惱,那個塵沙煩惱,惑還未解開。他也在求法,因還有塵沙惑未除,所以雖生在梵天,還無法入菩薩、佛的境界,所以他們還在梵天裡。是因為還有少分微塵的惑存在,所以他還只是在天福之中。他有修行,修行入禪,入禪就是心靜下來,好好靜思惟。出禪呢?就是活動,生活的活動。就像這樣,「入禪出禪者聞香悉能知」,他們的生活,出禪生活等等,聞香的人就知道他們的生態是什麼樣的生態。如何修行能夠在梵天?梵天的生態有打坐,也有細思惟,有在修行,但是他們出禪之後,就恢復他們梵天的生活。他們如何生活,我們聞香的人悉能知。這就是「自從欲界,至於清淨梵天世界」。梵天就是清淨,只是那微分的惑還未斷而已,所以大部分是清淨,在這個梵天的世界。「如是名為轉上」,輾轉向上。


*攝念向定之為入。從禪定起,名之為出


  所以,「攝念向定之為入」。當他的心全都攝受起來歸於一處,這個時候他們是說「定」,就是細思惟的時刻。他們就這樣定下來了,這叫做「為入」。「從禪定起,名之為出」。從禪定起,打坐之後,起來了,這個時候,那叫做「出定」,就是恢復生活。這就是梵天天王他們生活的境界。生活的境界最重要,我們希望人人超脫天人的欲樂,向著佛道修。向佛道修行,看看梵天王還有一點點塵沙惑,他還是在追求,塵沙惑未除,所以還未得這念清淨的心。要如何去除?連塵沙惑都要去除,現在他們正在努力。所以欲天還是煩惱很多,還有享樂、求福、求樂的心態,但是超越了這個境界,他就在梵天了。梵天還要追求的那就是佛法,要成佛。


  所以我們在人間要回歸到了解因緣果報,有造福的人他享受人間樂,就像欲界一樣,欲界天享受;沒有造善的人他就無福,哪有辦法受到呢?但是我們人間若沒有見苦,就在福中也不知道他有福,還是不足。所以我們要在菩薩道中入人群,不論是富或者是平常,或者是苦難人,他們都能夠見苦才能夠知福。所以,「知福知足,福樂隨心常住」,我們若能夠這樣,就在佛道之中求菩薩道行;學佛向菩薩道行,我們就永遠都在很穩定的方向。


  所以,「受因攬果」,我們知道因果,大家道理都了解。「受因攬果,貧富苦樂心造」,大家都平等,了解唯心造。這個道理若了解了,不論欲天、梵天他們如何在享受,我們的心都沒有動搖,就是行菩薩道就對了;要享受,無福也享受不到。現在我們對人間苦難用心去了解,去拔眾生苦,「復為說法」;互相了解佛法,彼此相度化,用這樣來淨化人群。這就是人間天堂,才能夠超越人間行菩薩道。希望大家要能夠深心理解,所以要多用心啊!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9/03/23晨語簡記《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9/03/23晨語簡記《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2019/03/23晨語簡記《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Empty周日 3月 24, 2019 5:21 pm

[2019年3月23日上午5:20] 農曆二月十七日,(僅德松個人筆記參考。請多指教,感恩。) 靜思清澄(法髓)妙蓮華,慈濟人群菩薩道

1.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經文:【天女所著衣,好華香莊嚴,周旋遊戲時,聞香悉能知。如是展轉上,乃至於梵世,入禪出禪者,聞香悉能知。】

2. 上人手札:「享受人間樂,無福那得受?不見人間苦,福中猶不足,知福知足,福樂隨心常住,受因攬果,貧富苦樂心造。」

(1)「享受人間樂,無福哪得受?」用心來體會其中的意義。人人都期待、希望、祈求能夠來人間,希望能夠享受人間的快樂。但是我們自己沒有福,哪有辦法受到人間的樂呢?人間人滿滿是,卻是貧富的距離很長。富有的人財源滾滾,很多好的消息,總是富有的人享盡了;卻是貧困的人連三頓吃飯都難得求,連能夠安身居住的房子都是破爛不堪,這種苦難的人間哪有辦法能夠說享受人間樂啊?

(2)「無福哪得受?貧富懸殊,人心不平衡」:無法得,如何辛苦、如何打拼、付出,總是家庭還是貧。所以人生就是因為這樣,會造成了人心不平衡,而世間也無法這樣很平安。這都是從生活中,無法得到很平均,所以難免世間有種種事件在發生。

(3)「富中的煩惱,求不得之苦」:但是有修福的人,也是有富中的煩惱,財產再多,有很多他覺得他苦、他煩惱,他所要愛的不是財物享受,他所要愛的是情,家庭和樂感情,但是偏偏家庭無法和樂,親子之間、夫妻之間等等,有很多的煩惱。儘管財物很多,他還是常常就是在叫苦,像這樣,就是沒有去看到有其他的人間,苦得他所想要的,每樣都沒有的苦。

(4)「不見人間苦,福中猶不足」:去見苦,他才有辦法得福,福中人間也是苦,不足就是苦啊!若是富足,有一個富足感,才有辦法人的心,才會開闊,我們若不滿足,永遠的心都不會平衡,感覺到:我缺這項、缺那項,我的心不如意、不滿足。

(5)「見苦知福,轉心念,富有愛心,就是福中之福人」:我們都常常說,「唉呀,去看看人間的疾苦」。慈濟人就是這樣,入慈濟門來,就開始要培訓,讓你們知道慈濟在做什麼事情,什麼事情你都要投入進來做。哪怕你是享受人間樂的人,你也更得需要見見「人間苦」,才能夠感覺到:原來我是擁有一切,只是觀念一變、態度一轉,自己的家庭原來是這麼好的家庭。只是一個心念轉了,自然他就是福中之福人,而且看到貧困的人苦了,啟發愛心,能夠為貧困的人去付出,這種富有愛心,這叫做富中富的人。

(6)「有富的樂,心清淨輕安」:這種富有,有富的樂,就像在享天樂一樣,心清淨輕安,物質豐富富足,這豈不就是人間的天福呢?若是享受人間樂,應該要很滿足,就得要再投入人群,去看的知足的當中,更富有,這就是在人間還有很多事情要讓我們去做,我們愈做會愈歡喜,做得法喜充滿。

(7)高雄榮董團隊分享
(7-1)「就像梵天之樂」:就像昨天,有高雄一大群幾十位榮譽董事,他們真正是就像梵天之樂,他們富有,他們難免過去的習慣,但是走入慈濟來,過去種種人間不好的習氣,他們很快就轉變過來,成為一個福中人,也是福中的富人。他們的心,懂得很滿足,同時也期待社會要更加幸福一些,社會要幸福,人人要知福。

(7-2)「福從哪裡來?」:他們就用心去接引與他們差不多同類,方便接引的人,他們想盡方法,去一個一個將他們接引來,被接引來的人,他們感恩,「我入慈濟了之後,與過去的感受,心態不同了,過去事業忙碌,過去財富雖然很多,但是覺得還是還不夠,還是不斷忙忙碌碌,在事業中擴大再擴大,如何擴大都不夠大,所以很忙碌。」在這種事業忙碌,所接觸到的,不論是管理,事業的管理,家庭,有的人,不論是妻啊、子啊,他不滿足,「你都忙在你的事業裡,對家庭有疏忽了。」造成了孩子的不滿,造成了太太心靈的空虛,就像這樣的社會人是很多。

(7-3)「接受佛法,消除煩惱,走入慈濟,關懷社會」:我們這群的榮譽董事就希望每一個家庭若能夠就像他們這樣,接受了佛法,了解了,走入慈濟,關懷社會。那種的心態,事業穩定,心快樂沒有掛礙,了解佛法,消除煩惱,這種人生的滿足。

(7-4)「覺有情,富中有法、法中有情」:希望他們能夠與大家分享,用心接引,被接引進來的感受到了,同樣也人人走入這樣「富中有法、法中有情」。所以這種覺有情,不忍眾生苦,承擔起了如何能夠付出,讓社會祥和,這種愛的循環在人間。

(7-5)「投入入人群付出,法喜感恩,猶如『天人享樂』」:昨天他們來了,看到這群和樂融融。在這個地方與師父分享,每一個人所說,不離開投入人群那種的歡喜,他們如何用什麼方法來帶動人,帶動的過程,所得到互動的歡喜。就像這幾天一直在說「天人享樂」,天人在宮殿裡,受眾娛樂,不論他們在做什麼,去號集人來,「感恩啊!」接待人的人,「歡喜啊,邀約你,你就來了。」

(7-6)「人間天福。彼此感恩,互相勉勵,為社會人群、苦難人而付出」:被邀請的人,「感恩哦,經過了你這次的邀請,讓我發現到人間的價值,知道自己要如何來轉變,管理的方法,對家庭的美滿,了解了,很感恩哦!」彼此感恩,互相勉勵,為社會人群、苦難人而付出,這就是人間天福,很享受在這個天福。人與人的互動都不是有什麼得失,都是互相在勉勵,這種在一起的歡喜,昨天看到了。

(7-7)「展開七月吉祥月,菩薩招生的計畫」:來告訴師父他們有計畫在七月的吉祥月,他們要如何去活動,再展開了吉祥月,菩薩招生那種道場的氣氛。要如何讓大家去體會、了解,點滴的付出大家會合起來,為苦難人到底做什麼事情。他們這次的活動就是要讓人看到慈濟,慈濟在做什麼事情,很特殊的規畫,我聽也很歡喜。

(7-8)「莫忘那一年」:同這個方向去規畫,讓大家看到「那一年」。高雄他們的那一年是哪一年呢?二00九年,高屏地區大水災,大災難叫做「八八」水災。那個時候,慈濟人是如何地動員?在杉林一片荒蕪的土地,政府批准讓慈濟在那裡建近千戶的永久的房屋。

(7-9)「八十八水災,八十八天完成部分大愛屋,八十八項的禮物」:在八十八天完成部分建築,讓災民搬進去住,八十八項的禮物送他們,讓他們過一個幸福的舊曆年。八十八水災,八十八天完成,八十八項的禮物。尤其是這些禮物是從衣櫥、床鋪、棉被,應有盡有,所有的。而且電風扇、電冰箱,還有廚房的設備等等等等合起來,連油鹽米、碗筷通通都有,搬進來住的人只是帶著他們換洗的衣服進來。裡面已經豐富了,進來就可以準備過年了,連過年的生活物資全都準備好在裡面,只是帶著歡喜入厝過年,這是對高雄地區是很大的事情。

(7-10)「讓山長期養息」:高雄為了這一波,真的是很多很多的回憶。要如何從災區,在山上,要去勸這些原住民,從山上願意下山來住。為什麼我們要這麼辛苦呢?因為八八水災造成了整個山崩了,小林村是這樣整個山都塌下來,幾百戶完全都滅掉了。「八八水災」是小林鄉是滅村。更山上的崩、塌下去等等,了解是為何一陣的大雨就造成這麼悽慘的災難呢?原來山上開發。想到山,應該要讓它長期養息。

(7-11)「計畫遷村至平地居住,安心安身安生活」:人若離開那個地方,就不會再為了生活在那裡又開墾。希望他們能夠從山上都搬下來山下。搬下來山下可以安定他們的生活,在山下做工、做生意都很方便,孩子讀書進出也方便,安定整個家庭的生活,所以能夠安心、安身、安生活。

(7-12)「以父母心,用心規勸搬遷下山」:但是住在山上的人對平地不安心,就要經過了我們慈濟菩薩,高雄這些慈濟菩薩要負起責任,往山上去,去拜託他們,用盡了心,一次再一次。行駛在被傷害的山路上,路是很難走,很危險,開車沿著這個山路,一次再一次去拜託他們,去講道理給他們聽。而且希望他們願意搬遷下來,一次再一次,他們說到心是回歸到當初,十年前那種的辛苦,那種的用心,那種的真誠,就像父母在勸孩子。

(7-13)「莫忘那一年,回憶二00九年的八八風災」:希望他們能夠下來安居,安全生活。那一天我在那裡聽他們回憶,莫忘那一年,回憶二00九年,我說:「很感動,你們應該要讓大家清楚,喚起了大家的回憶。

(7-14)「思惟人生的價值」:曾經有過的大災難,慈濟人啟動了人人愛心的投入。那個愛的投入很有價值,希望大家再讓大家回憶一下,人生很有價值,為人群付出那個回憶。」他們現在就是為了要讓大家再來了解,看看那個時候向你勸募的錢,是如何用?用在什麼地方?造福多少人?

(7-15)「慈濟人,無所求的付出」:那個時候大家共同活動,是從南、中、北部,從臺北、中部,很多人南下到高雄、屏東,去幫助這個八八水災。高雄能夠這麼快就安頓了很多的災民,社會就安定了,他們應該向從外地來,無所求付出,這段很長的時間幫助他們,也要感恩。

(8)「有感恩,才是真正富樂的人間」:人間要有感恩,才是真正富樂的人間。要不然,一直付出、付出,感受的人沒有感恩,這樣的社會就會失去了平衡。有人願意付出,我們一時的需要,有人願意幫助我,我要很感恩。過去,一頓飯,一碗飯就可以感恩終身。

(9)「慈濟在青海省的援助」:
(9-1)「滿懷感恩心,珍藏發放通知單」:在青海省,我們一波的救災,他們可以感恩二十多年,到現在。我們,這一次他們又災難,慈濟人再上去了。他們感恩述說從前,拿出了那二十三年前薄薄的那封信(指:青稞發放通知單)。在發放當中,師父寫一封信來為他們祝福。這封信好像寶一樣藏了二十多年。

(9-2)「見證慈濟愛心,受助者感恩,代代相傳」:看到慈濟人,他們說:「我認識你。」被他說認識的人說:「我沒有來過。」「我認得你們的這頂帽子,認得你們這套衣服,二十多年前就是這樣、這樣。你們的誠意、你們的愛、你們的付出我接受到了。是我這輩子要傳給子孫,這個見證,這封信我留著,讓我的孩子、孫子代代傳下去,大家要知道。」已經好幾位都有留著這封信。我們接觸到,看到。「你有這封信,我也有。」大家去拿出來,那封信都已經邊緣都變黃了,摺的痕跡也已經蛀掉了,但是他們還像寶一樣地留著。

(9-3)「有感恩心,人情不淡薄」:不是像我們現在的人,以前的人曾說「人情如紙,張張薄」,以前的人這樣說,我們現在的人難道不是這樣呢?一次一次有了災難付出,還有很多不認識慈濟在做什麼,這能見度好像很低。

(10)「回憶那一年,見苦知足」:高雄他們這次就說:「我們的回憶起來,我們要很感恩,感恩有這麼多人來投入付出,讓整個社會快速安穩下來,這麼多災民快速穩定,七、八個大愛村連續完成。」這他們南部人說要表達感恩的回憶,所以要讓大家看、大家知道。昨天他們來了,我覺得聽他們在分享,又是這麼地快樂,參加過的人充滿感恩,有做過之後那種的心得,當初汗流浹背去付出,現在輕安自在,那種回憶很感動,這就是要見苦知足。

(11)「知福知足,福樂隨心常住」:我昨天看到這一群人,真的是已經知福知足,一直要如何去造福人群,他們對自己已經很滿足了,要再讓大家更知福、更滿足,這就是因為他們「福樂隨心常住」。看到他們現在每樣都很滿足,為人群付出非常快樂。

(12)「受因攬果」:這種過去付出的因,把握這個因緣去付出了,現在擁有的叫做攬果,擁有就是將這個福,過去所做這樣將它攬過來,這個果報那就是歡喜了、快樂了。

(13)「貧富苦樂心造」:就可以知道是貧或是富,是苦或是樂,一個心,富有的人他知足、知福,福樂常住。若是平時的人,在投入做那些事情,不是人人都很富有,他出工、出力、請假來投入等等,他受因感果,人人去付出,那一種雖然不是富有,他也很快樂。

(14)「一切唯心造,六度萬行」:我們一句說:「三世一切佛,一切唯心造」。各位,要用心,這就是菩薩在人間。昨天我就告訴他們,「你們的六度萬行,都做到了,你們是人間菩薩」。

(15)「有布施、持戒、忍辱、精進」:你們人人都是有布施,付出的人;你們有持戒,慈濟的規則大家都守好;你們有精進,人人已經大家都很資深,從進來一直一直互相在精進,法也在聽,好事也在做,為社會的幸福不斷在做,這就是精進。你們有忍辱,因為在凡夫界之中,人與人這麼多,這入人群中,難免意見有不相合,或者是要去做事情要克服很多的困難,層層難關、層層克服、層層過,這就是忍耐,所以忍你們也做到了。

(16)「禪定,靜思維,行在菩薩道中」:再者,要如何禪定呢?我就告訴他們,禪定你們也有了,因為凡事都在很細慎,很細心地靜思惟。企業家都很會計畫,但是做志業都很細心,知道我要如何去引導人,知道這件事情我要如何做,大家細心規劃,大家來謀和起來,方向要如何走,篤定了方向,這細思惟,這你們也做到了,所以這叫做禪。靜思惟,細細規劃,沒有錯亂掉,在禪中,擔柴運水無不是禪,什麼動作都沒有錯亂掉,這若能夠這樣有細思禪,定下我們這念心,能夠就是行在菩薩道中。

(17)「身體力行,六度萬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個智慧在人間,很多,大家全都成就了六度,但是我們還是在人間,超越了人間福,人人要做菩薩,所以要不斷精進。昨天簡單再與他們說的話,我們大家要很用心,人間在修行,人群中在造福業,我們行菩薩道,我們真正做到了。

3. ★複習經文:【天上諸華等,曼陀曼殊沙,波利質多樹,聞香悉能知,天上諸宮殿,上中下差別,眾寶華莊嚴,聞香悉能知。天園林勝殿,諸觀妙法堂,在中而娛樂,聞香悉能知。諸天若聽法,或受五欲時,來往行坐臥,聞香悉能知。】

(1)「菩薩就是完全都『上上善』,超越對富樂要求,得輕安自在」:剛才聽那些話,現在看到這樣的經文,天人在所有的境界中在享受的,不論在環境中,不論在人與人的互動裡,他們過去所修的上中下的善,所以結果,在現在天人的境界,同樣有上中下的境界。但是菩薩就是完全都上上善,超越這種富樂要求,行在菩薩道中,投入人群見苦知福,那種的快樂,應該是比天上天人一直在享受的樂更加快樂,這得到輕安。

(2)「精進聞法」:看看這些天人再怎麼的享受福,他們也是不離開要聽法,還是要聽法,每場佛陀的說法,一定來聽法。聽了之後,他們又有一個「妙法堂」,在那個地方討論法,這種不離開法,來享受他們天人的福,他們不斷要再聽法,這在聽法中,聞法,還要再享受他們的天福這種。

(3)「來往行坐臥,行菩薩道,來去自如」:「來」,就是十善業完成,來生天堂;而若天福享盡了,他就要再往人間了,再回生人間;或者是過去若有更重的業,可能又走去別的道。所以,「天、人」,有修福就往天上去,福盡就要再墮落五道來,人道、地獄、畜生,同樣要再墮落下來。所以不要想要享受天福,要超越,行菩薩道我們來去自如,回來我們很滿足;去呢?見苦,我們更知福。看看貧困的人,我們去付出,這就是我們要修菩薩道的方向。

4. ★經文簡釋:【天女所著衣,好華香莊嚴,周旋遊戲時,聞香悉能知】:人間修諸善,得升欲天,以著色欲故,而受女身。其所著衣,及好華香莊嚴,周旋遊戲時,聞悉能知。華香及衣,即有漏善,受用善報,名為遊戲。

(1)「天女所著衣」:能夠看到知道,既然天人這麼有福,他們所穿的衣服都是寶衣,上等的衣服,天女所穿的衣服是輕飄飄,那種很舒服,這「天女所著衣」。除了衣服穿很漂亮,很高級的布料,很高尚。

(2)「好華香莊嚴,周旋遊戲時」:又有享受的這周圍那個香,花的香氣又是很莊嚴,到處所看到花,花草、草木都很莊嚴,花園的景觀都很美。在那個地方「周旋遊戲」,在那裡穿著輕飄飄的衣服,在花叢的裡面,花樹、果樹的裡面在那裡繞著,這景觀是多美呢。有無情的景觀,卻是也有情的天女在那裡飄著這個衣服,在那裡在遊戲。你們想,享受不享受?那個景觀,「情」與「無情」會合在那個地方。

(3)「人間修諸善,得升欲天」:那個境界是很美,美得連聞就都夠聞得出那個美的莊嚴的香,這就是修行者。所以這就是「人間修諸善,得升欲天」,在人間所修十善業,所以他所得到,所以攬著、所收到的福,那就是生欲天界,就是忉利天、地居天,這有土地、地居的地方,這叫做「欲天」。

(4)「以著色欲故,而受女身」:因為他們的心還有想求欲享受的心,還很大。但是他福造很多,他生在天上,帶著欲生天上。「而受女身」,這些女人,還是欲心很重。「其所著衣,及好華香莊嚴,周旋遊戲時,聞香悉能知」。就是這樣在那裡玩,穿得很輕飄,在那裡玩;花,周圍飄來的香氣,真的是很快樂。這女人就是這樣,有得漂亮、有得享受、有得快樂,她就很歡喜,這就是女人的業。

(5)「華香及衣,即有漏善」:就是有漏的善。光是貪著在要享受這個環境的好,要享受吃好、穿好,珠寶多最好,這就是「有漏」。儘管你享受很多,有福能夠享受,福若享盡了,就是漏了,漏掉了就是福漏掉了。你有造的福,一天享福一天漏,就是漏掉了,所以「有漏善」。

(6)「受用善報,名為遊戲」:你是在享受過去所做的善報,現在在享受就是一滴一滴的漏掉,今天享受完了,今天消掉今天的福,就像我們說,「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水少魚,斯有何樂。」但是這些天女沒有覺得我有老的一天、福享盡的一天,今天有樂今天享,這就是女人,光是懂得要享受,沒有想到還有什麼事情應該我們要去做,這就是女人。

(7)「一切都是心念」:不過這麼說也不公平,慈濟開始都是幾雙的「繡花鞋」(指:早期慈濟委員)走出來的菩薩道。總是心,一切都是心念。女人的心念多數會傾向就是在她的身體,為悅己者,這樣將那個身體裝得這樣(五花八門),很可憐。總是這叫做女人。

5. 【如是展轉上,乃至於梵世,入禪出禪者,聞香悉能知】:自從欲界,至於清淨,梵天世界,如是名為轉上。攝念向定之為入。從禪定起,名之為出。

(1)「上上善:修善法,得生天堂,極善到能去除『享欲樂』,超越欲樂的天」:就像這樣修善法,能夠修到生天堂、享欲樂,其實若再「上善」,「上上善」,更加善,那個善得連自己的心都能夠了解要去掉欲;心沒有煩惱,去掉欲了,這樣他就能夠輾轉「乃至於梵世」。超越了欲樂的天,有求、享受的天,能夠超越到梵世、梵天。梵天,壽命長,沒有粗重,那種欲的煩惱,所以他們輕安在梵天裡。

(2)「梵天王,還有微分的煩惱,還無法入菩薩、佛的境界」:我們前面的文說很多梵天。梵天王的快樂,那種是減少煩惱、去掉粗重,輕安的煩惱,只是因為他還有微分的煩惱,少分微塵的惑還存在,那個塵沙煩惱,惑還未解開。他也是在求法,但是還有塵沙惑未除,所以生在梵天,還是在天福裡,但還無法入菩薩、佛的境界。

(3)「入禪出禪者,聞香悉能知」:所以他有在修行,修行入禪,入禪就是心靜下來,好好靜思惟。出禪呢?就是生活的活動。就像這樣,「聞香悉能知」,他們的出禪生活等等,聞香的人就能夠知道他們的生態是什麼樣的生態。如何修行能夠在梵天?梵天的生態有打坐,也有細思惟,有在修行;但是他們出禪之後,就是恢復他們梵天人的生活。就像他們如何生活,我們聞香的人悉能知。

(4)「自從欲界,至於清淨,梵天世界,如是名為轉上」:梵天就是清淨,只是微分的那個惑還未斷而已,所以大部分是清淨,這梵天的世界。「如是名為轉上」,輾轉向上。

(5)「攝念向定之為入,從禪定起,名之為出」:當他的心全都攝受起來歸於一處,這個時候,他們是說「定」,就是細思惟的時刻,他們就這樣定下來了,這叫做「為入」。「從禪定起,名之為出」。從禪定起,打坐之後起來了,這個時候,叫做「出定」,就是恢復生活,這就是梵天天王他們生活的境界。

(6)「希望人人超脫超脫天人的欲樂,向著佛道修行」:生活的境界最重要,我們在說,我們想、希望人人超脫天;這個超脫天人的欲樂,向著佛道修。向佛道修行,看看梵天王還有一點塵沙惑,他們還是在追求,塵沙惑。

(7)「追求佛法,這念清淨的心,要如何去除塵沙惑」:現在他們正在努力去除塵沙惑,欲天還是煩惱很多,還有享樂、求福、求樂的心態,但是超越了這個境界,他就在梵天。梵天他想要追求的那就是佛法,要成佛。

(8)「了解因緣果報,見苦才能知福」:我們在人間,要回歸到「了解因緣果報」,有造福的人,他享受人間樂,就像欲界一樣,欲界天享受,沒有造善的人,他就無福,哪有辦法受到呢!但是我們人間若沒有見苦,就在福中也不知道他有福,還是不足。所以我們要在菩薩道中入人群,不論是富或者是一般、或者是苦難人,他們都能夠見苦才能夠知福。

6. 「知福知足,福樂隨心常住」:若能夠知道這樣,在佛道之中求菩薩道走,學佛向菩薩道走,我們永遠都是很穩定的方向。

7. 「受因攬果,貧富苦樂心造,行菩薩道,心不動搖」:知道因果,大家道理都了解。大家都平等,了解「唯心造」。這個道理若了解了,不論欲天、梵天,他們如何在享受,我們的心都沒有動搖,我們就是「行菩薩道」就對了,要享受,若無福,也享受不到。

8. 「深心理解,拔苦予樂,復為說法」:現在我們對人間苦難,要用心了解,去拔眾生苦,「復為說法」。互相了解佛法,彼此相度化,淨化人群,這就是人間天堂,才能夠超越人間,行菩薩道。希望大家要能夠深心理解,所以要多用心。

***************
9. 心得,感恩上人開示。滿懷感恩,自己回顧近十年的隨師紀錄,有福的適巧連續幾年跟隨到高雄,感恩有機緣常常能見證到高雄榮董團隊的成長及溫馨座談點滴,個個都是互相感恩、尊重、愛,看到人人都是「見苦知福,轉心念,富有愛心,都是福中之福人」。「覺有情,富中有法、法中有情」。

今日聽聞上人開示的頻稱許,人人都在力行六度萬行,且讓人感動的是常常可以看見那份「心寬念純」,心念很乾淨,純真,每個人到上人面前的神情,都是那樣具有「赤子之心」,更有「獅子勇猛心」的精進,「駱駝的耐心」的長期陪伴每個新發意菩薩們。真的是很值得我們效法學習。

修行,不忘因緣果報,「受因攬果,貧富苦樂心造,行菩薩道,心不動搖」,知福知足,福樂隨心常住。

提到貧富,就會回想上人曾在2015年8月29日開示過的偈文「行因趣果隨緣化諸眾生,富中之富喻從光入明亮,富中之貧喻從光明入暗,貧中之貧喻從冥入黑暗。」(貧中之富喻從暗入光明)」。

「貧中之富」的如非洲當地菩薩們,「富中之富」的如天人般的富貴者還能精進求道付出,更警惕自己不要落入在「富中之貧」的不知福,或是在「貧中之貧」的不停自哀自怨的心靈中。修行,就是要從暗入光明,不要讓心一直貪欲在享樂天福之中。共勉之。
回頂端 向下
 
2019/03/23晨語簡記《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