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9/04/01晨語簡記《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9/04/01晨語簡記《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Empty
發表主題: 2019/04/01晨語簡記《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2019/04/01晨語簡記《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Empty周一 4月 01, 2019 2:56 pm

20190401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法師功德品第十九》(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以是舌根識別甘苦,
知足飲食淨如甘露,
運用舌根說話讀經,
清淨舌根巧說妙法,
具得千二百舌功德。

 用心啊,聽聽這舌根有什麼功德啊?要知道,一個人若缺了一片舌頭如何生活?要吞、要食供應身體的健康營養,也得要從口來吞食,而口要吞食,最重要的就是舌頭。舌頭有辦法水含著,舌頭動了,不論是要伸、要縮,也要吞,真正要靠舌頭。這舌根很重要,這是攸關我們人的身體營養的一大部分,所以我們要很用心。平時都沒有注意它,平時都沒有重視它。這個時候,我們能夠知道用舌根也能夠識別是辣的、是苦的、是甜的,是鹹、是淡,還是要經過舌頭的「識」,我們現在說的神經,這舌頭的神經去將它啖嚐,它自然就有那個功能去分別出了鹹、酸、苦、淡,辣、酸……等等,它能夠將它分別出來。

 所以,「知足飲食淨如甘露」。我們修行就是要知足,不論吃什麼東西,我們都要知足,甜的、酸的、苦的、辣的……等等,有得吃就好了。不論什麼東西吃進去就有各種的營養分,用感恩心、知足來飲食,這叫做「清淨心」,吃什麼東西都像是甘露。我們有一種的水果,一種的東西這樣小小的,它們叫做「神秘果」;小小顆,吃它一顆,不論多酸、多苦的東西,只要前面吃了那一顆,後面的東西吃起來就覺得比較甜,沒什麼苦的感覺。這世間就有這樣,很多,應我們世間、我們人的需要,總是有種種的物資來供應人,同樣的道理。所以我們人若能夠知足在飲食裡,我們的心清淨,吃什麼就像甘露一樣,都好吃,有吃有營養。

 再者,「運用舌根說話讀經」,這個舌根我們還能夠應用,講話、讀經,以「清淨舌根巧說妙法」,還能夠「具得千二百功德」,這些都很淺,文字大家看得懂。我們好好來利用,利用這個舌,它能夠說話,而我們要說的話是要造功德還是造惡業。若惡業,口就可以造四種的惡業,我們的口,惡言、綺語、兩舌、妄語等等,這我們都能夠在口的裡面,就能夠說很多使人心亂,使人的感情分散,會使整個社會動亂,也會使整個機構傷害,這也都是這一片舌頭。他要說的話,輕微的力量的人,只是造是非,重分量的人說的話那就影響社會、國家,這都是輕輕一片舌頭,它影響很大。所以,在好的人裡面,運用舌根,他說法就是都說好話,好話大家說,鼓勵人人來做好事啊,這也是舌根的功德。

 所以,「運用舌根說法讀經」,或者是清淨舌根的人,就是說有修行的人,開口動舌無不都是道理,道理開闊一條路,用我們的舌來耕,耕一條路。這條路讓人好走,平坦的路沒有差錯,人生正確的軌道,這也是靠舌頭說話,指引人正確方向的道路,這就是「清淨舌根巧說妙法」。用種種方法,對人人說出了對的與鼓勵,很多能夠讓人向善的方向,所以這就是舌的功德。舌頭,好好地來利用它,一來,能夠照顧我們的生命健康,二來,能夠增長我們的慧命清淨無染穢,得千二百功德。所以這片舌根,我們要好好,好好來護持著,將它顧好,注意好它,僅僅嘴巴裡面的一個舌根,我們就要用心利用它,不要去讓它有差錯。這就是這片舌根的主人,我們每一個人要好好顧好它,我們才能夠說好話、讀誦經、傳說法,這就是我們要很珍惜它。接下來,前面的文這樣說,

複習經文:「婆羅門、居士、國內人民、盡其形壽,隨侍供養。又諸聲聞,辟支佛、菩薩、諸佛,常樂見之。是人所在方面,諸佛皆向其處說法,悉能受持一切佛法,又能出於深妙法音。」

 「婆羅門、居士、國內人民盡其形壽,隨侍供養。又諸聲聞、辟支佛、菩薩、諸佛,常樂見之」。這些婆羅門、居士,國內所有的人民,都盡其形壽,就是一輩子發心願都要跟隨、要供養。供養什麼樣的人呢?供養諸聲聞、辟支佛、菩薩以及諸佛,這是「四聖」。這「四聖」,聲聞有修行,列為聖人,辟支佛也有修行,菩薩就更不用說了,佛是在聖人之上,當然人人都要尊重。這些聖人為什麼要被尊重呢?因為他說法教導人,他們的法入人心,教導眾生知道方向,所以人人敬愛、人人尊重。

 「是人所在方面,諸佛皆向其處說法,悉能受持一切佛法」。因為他們都向大家說法,大家聽了之後,也能夠傳法,所以,「諸佛皆向其處說法」,因為這些人聽了之後,會用心去傳法,所以諸佛一直向這些人,在說法的地方,特別注意,聽聽大家聽法、說法有沒有偏差?沒有偏差,會很歡喜向這些人讚歎。所以,這些受法的人是一切佛法,接受到佛陀一切的佛法。所以,「又能出於深妙法音」,受持佛,這樣永遠所出的聲音都是深妙,因為所說的是深妙法。深妙法是來自所說的聲音,所以出來的聲音,所說的法都是很深妙的道理,叫做「深妙音」,也是深妙法。下面接下來,

經文:「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是人舌根淨,終不受惡味,其有所食噉,悉皆成甘露。」

經文簡釋: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如上長行文精要之義,以是偈文重頌,助以明記。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如上長行文精要之義,以是偈文重頌,助以明記」;現在長行文已經說了,而這段文也很重要,所以就要再重新用偈文說一遍,所以偈言,「是人舌根淨,終不受惡味,其有所食噉,悉皆成甘露」。這段文我們再更清楚,因為前面長行文已經是說過了,我們用這段偈文再重複來說,我們應該很清楚,這樣重複,是為了幫助說明。前面的若有漏掉,這段文重複再來補充。

經文簡釋:
「是人舌根淨,終不受惡味,其有所食噉,悉皆成甘露」;以舌根善淨故,惡味不入,一切惡味,入此人口中,善解知足,皆成甘露。

 所以,文的當中是這樣說,「是人舌根淨,終不受惡味,其有所食噉,悉皆成甘露」。這就是這樣說「以舌根善淨故,惡味不入,一切惡味,入此人口中」,入口中,那就是「善解知足,皆成甘露」,大家這樣看字也應該清楚了。我們過去有修行,事事善解,每樣我們就是知足、感恩,有得吃就很好了,用感恩心來接受各種的食物,所以舌根是「善淨」。我們人善,舌根吃什麼東西都好,所以「惡味不入」。因為再難吃的東西我們也說好吃、好吃,沒有嫌不好吃的東西,所以說「惡味不入」,就是不好吃的我們也說好吃。所以「一切惡味,入此人口中,善解知足,皆成甘露。」什麼樣的惡味,入到這個人的口中,都「好啊、好啊,好吃,我很知足、很感恩;滿足、感恩,就像甘露一樣」,沒有嫌棄,很好吃,感恩啊!這就是修行者。接下來這段文再說,

經文:「以深淨妙聲,於大眾說法,以諸因緣喻,引導眾生心,聞者皆歡喜,設諸上供養。」

經文簡釋:
「以深淨妙聲,於大眾說法」;以諸深遠思慮清淨妙音,入於大眾中,演說諸法,能令聞者得以開解。

 大家要用心看,我現在眼睛要讀比較困難,請大家要用心看清楚。於大眾說法,「以深淨妙聲」。佛、菩薩等等要向大眾說法,都是用清淨妙音,是很用心將這個道理,天下真實理要如何來應天下眾生根機?這要很用真心、深的心念去對機施教,所以不是隨便說的,是要很用心。要對不同根機的大眾說法,一定要用清淨妙聲;聲音出去了,所說的法能夠適應大家的根機各有不相同,各人都受用,這很困難。明明這麼深的話,根機很淺的人聽,「你有沒有聽懂嗎?」「有啦,聽懂啊!」「你了解嗎?」「我了解了!」「來,你說給我聽,你了解什麼呢?」「師父叫我們凡事要善解,要說好話,要做好事,對嗎?」「對啦,對啦,是啊!」其實,這麼簡單的話,根機很深的人,「你了解了嗎?」「了解了,道理真的是很深、適用」。

 這麼淺,根機很豐富的人,他聽了很有意思,這幾句話當中能夠受用很多。這就是聲音、這個法一兼二顧(一舉兩得),一句話說出去,不論是什麼樣的人他都聽懂,清楚、了解意義,這就是最有價值的法,有在用的法。什麼樣的人,我聽法、我了解、我改過、我重新,我受法清淨,我對什麼事情都能夠善解,包括吃東西,我也能夠轉惡味為甜的諸善味,這就是吃的轉變。很多人都說,以前我很挑食,非常挑食,現在不會了,因為常常在聽法,聽師父這樣說:「有得吃都要感恩啊!」也常常聽到這樣的人,以前很挑剔、很挑食,這種的人也有,現在呢很好養,什麼都吃,什麼都好,這就是將法聽進去了。

 昨天一個小小的孩子(吳柏謙),幾歲?五歲,這麼小,西裝筆挺,就像一個小慈誠,他穿的服裝就是慈誠服。他來到這個地方,昨天南部的慈誠隊,有屏東、有高雄、有台南。慈誠隊這三天在精舍精進;由我們委員菩薩來當護法,為他們指揮交通,為他們做機動組、生活組等等等等,這些女人當男人用,來護持這些慈誠菩薩,讓他們專心、安心,三天在這裡來精進。昨天是圓緣了,這一位小慈誠,幼小的小慈誠從臺北來,將要圓緣了,他站在正中央引導他們唱起了慈誠隊歌,麥克風在他的主持講臺,指揮大家唱慈誠隊歌,有板有眼,很可愛;慈誠隊列隊出來,也有板有眼。在這個地方(主堂),大家坐下來的時候,他站在這裡,還不到一張桌子的高度,他開始說話,說出了呼籲大家尊重生命愛。

 他說到,師太要他做什麼事情?他是素食者,所以師太要他去推素食,「你這麼小,就一直素食了,你為什麼要素食?你用你的慈悲、你的愛來素食,你這麼聰明,身體這麼健康,你就去給人看,就去推素食」,這是我去年在臺北對他說的話。他聽進去,他到處到處都去推素食。孩子說的話,會影響大人的重視。他說他的經驗,然後再呼籲,呼籲非洲三個國家受一個颶風,毀滅得讓很多人受災難,師太在呼籲,他也是一樣在勸募,為了非洲三個國家水災。說了之後,他隨身帶著的那個勸募筒就拿出來,對師伯說,「各位師伯,我現在不知道可以跟您們勸募嗎?」

 我坐在旁邊,先問師太「可以嗎?」「師伯我可以跟您們勸募嗎?」師太坐在旁邊就說,「現在暫時先讓他們把握時間,大家要說話,你在那裡等,他們若結束要去餐廳時,你再去跟他們勸募。」這樣,他就在那裡乖乖等,等到我都話都說完了,要入餐廳的時候,就捧著那只筒子去對人:感恩喔,感恩。這小小的孩子,他耳朵聽進去了,嘴巴說出來了,聲聲勸募,聲聲感恩,他的口舌,吃的、所吞食的什麼都好吃,只要不吃肉,不要吃魚,什麼東西他都好吃。這孩子小小年紀做得到,我們大人也做得到啊!所以說舌,舌根的功德能夠讓我們先了解吃,鹹、甜、苦、澀的功能,最重要就是動口舌。舌頭動了,最大的功能就是來說好話、來說法,將我們所了解的法全都用心,要如何來對機?這麼多人不同的根機,要如何來對機說法?這很重要,所以我們也得要用心。

 所以說,「於大眾說法,以深淨妙聲,將這個聲音,「以諸深遠思慮」,平時要好好來思慮。看看人間事,人與人之間,世間的事情無常發生了,人與人是如何互動起來?世間事,一個地方有災難,多大多少的範圍能有那種同理心?同理心大家都會說,一旦天下任何一個角落、任何一個人是近、是遠有了苦難,而我們這個同理心真的有提起來嗎?同理心就是感受,他的感受、我們的感受,佛法所說的「同體大悲」,眾生的苦難就是我們的苦難。

 在土耳其,一群的孩子、老師,在那一天;我晨語說話之後,老師就告訴這些孩子,「現在哪一個地方有災難,非洲這三個國家有災難,開始呼籲,人人來幫助」。這三個國家在哪裡呢?老師就開始對他們說,將新聞的畫面就讓這些孩子看,那些孩子開始哭了。老師開始呼籲,人人發揮同理心的愛去付出。大家很踴躍,拿出零用錢,人人都排隊來投入竹筒裡。一個女孩子一哭再哭,在看新聞畫面時哭,要來捐錢的那個時候也哭,老師問她,「你為什麼一直哭呢?」哭得很大聲,放聲大哭。她說,「看到那裡的人很苦,無家可歸,就像我的兄弟沒有房子可住,我想到就想哭。」這女孩子,這麼大而已,小小的,她就有這樣的同理心。三千多個孩子與老師會合起來,這樣也有三萬多台幣會合寄回來了。

 還有海地,海地這個國家很苦啊,就像人間地獄,就像阿修羅的境界。他們窮,很貧困,貧得無法去形容,整個國家都是貧。我們慈濟人在那裡已經多久的時間?這十幾年的時間進進出出。那個地方,我們有為他們建學校,工程的時間內,我們與那裡的一個建築單位,是我們臺灣派在那地方的工程隊。那裡面有一位經理,這位張經理在那個地方,我們就委託他,說:「這裡若有什麼事情,拜託你幫忙,你來幫忙負責這些事情。」這次,在開始說、呼籲時,這位張經理也同樣向這些貧困的人呼籲,大家真的很踴躍來捐。看他們很踴躍的捐了,那個場面也很感動,全部捐來的錢多少呢?二千多元的臺幣,二千多塊錢,那是一分一毫大家的踴躍。這些錢,我也覺得很不簡單,這麼這麼貧困,這一分一毫錢,在他們的口袋裡是唯有的,唯有!將他們唯有的一分一角,就這樣捐出來,真的是很感動人。

 所以在人間有什麼事情能夠證明人心,平時大家說大道理,但是真正看到人家受苦難的時候,是不是有動起了這一分的愛呢?昨天晚上我得到,到昨晚結束,已經有三十六個國家(地區)響應了,每天每天都有幾個國家這樣不斷不斷匯集訊息回來了。海地也一個、土耳其也一個,還有其他的國家,都這樣一一回來了,菲律賓、印尼……等等,總之,全部有三十六個國家(地區)昨天到位了。當然還要再期待,看看是不是內、外的人,到底臺灣、海外人人是不是能夠啟開這分大慈悲心,口口相傳,呼籲人人做好事;口口相傳,勸人做好事,就是說好事;好話,大家來口口傳,呼籲大家做好事,這也就是道理之一。這就是道理,你有啟開你內心的一念心嗎?這兩天也聽到:有人聽到後,打開手機;看到消息了,從那個手機,叫做網路捐款,也有人紛紛響應,這樣去捐款。一百、五十元都可以,就這樣點點滴滴匯集回來,也是一分一分的善。每分、大小點就是盡各個人一分心,這都是功德。

 所以,「以諸深遠思慮」。不是只有說道理而已,要說實用,真正人要發揮你的愛心,這個道理就是這樣,啟發人人的慈、悲、喜、捨。慈悲喜捨就是大道理,慈悲喜捨就是佛教的主要的精神,這就是深遠的道理。我們人人,二千多年前到現在,再到未來,佛經不能不見的「慈悲喜捨」,所以很重要。所以,以「清淨妙音」,這些很深的道理,透過了舌根發出了聲音,「入於大眾中」。這舌頭動、語言分明,入大家的內心,這種「演說諸法」,在大眾中來演說,所以「能令聞者得以開解」。聽了之後能夠開解、能夠了解,心開意解了。

經文簡釋:
「以諸因緣喻,引導眾生心」;以是一切諸善惡因緣,事理譬喻解說,引導所聽法眾生之心之正向。

 所以,以諸因緣引導、因緣喻,「以諸因緣喻」,用種種因緣來譬喻,講經講到東非洲三個國家的困難,又向大家說到那孩子……,這就是譬喻,種種的因緣。因為有非洲這次的苦難,所以我要從人的事來譬喻給大家知道這種的道理,這叫做「以諸因緣喻,引導眾生心」,用那件事情來引導大家的愛心。「以是一切諸善惡因緣,事理譬喻解說,引導所聽法眾生之心之正向」。文字大家應該看懂,我說的大家應該也聽得懂。一切諸善惡的因緣,明明我們能夠做好事,我們不但不要做,還要阻擋人做,這就是惡因;我們願意去做,我們再鼓勵人人來做,這叫做善緣。所以你要種惡因或者是要結善緣呢?

 幾天前,我早上時用這個時間向大家呼籲,所以這麼多國家都起動起來了,這就是善緣。這樣一呼籲,人人聽到了,所以發大心,開始才這樣一個傳一個,才能夠回報說,「已經幾個國家會合,已經讓我們知道,訊息已經回來了。」這就是需要用事理譬喻來解釋,讓我們知道,啟導我們讓我們了解,這就是「聽法眾生之心之正向」。我們的心,我們要如何向正確的方向。

經文簡釋:
「聞者皆歡喜,設諸上供養」;所說深妙法,聞者深心入化,心開意解,皆得歡喜,設諸淨供。

 再來,「聞者皆歡喜,設諸上供養」。「所說深妙法,聞者深心入化,心開意解,皆得歡喜,設諸淨供。」這些文字應該也很清楚了。聽的人聽了之後很歡喜,這些事情我都做得到,做得到的事情就很歡喜,「我願意付出。所教的教法,我接受這個教法,我身體力行」,這叫做行的供養,這就是最上的供養。以前跟大家說過,供養有三種,一種是利的供養,一種是敬的供養,一種是行的供養。利的供養就是物質,其實物質是最淺的功德;第二進一步就是敬,法要入心才能夠恭敬,所以這是第二階層,比較深的境;第三就是行的恭敬,身體力行,那是成長慧命,這叫做最大的功德、恭敬,身心恭敬,這就是供養,是諸上供養。我們所要的就是這樣,「諸上供養」。

 所以,「所說深妙法,聞者深心入化」。已經聽了,聽了之後句句入心,化為己有,聽人說的話,這個話變成我很受用。就像土耳其那位(敘利亞)小女孩,聽到哭啊,來捐錢也哭,為什麼哭呢?「非洲那些人無處可住,那些人就像我的兄弟。」這難道不就是將她自己化成是那裡的人在受苦嗎?所以叫做「深心入化」。法已經拿進來在我的心了,已化作我的慧命,這叫做「深心入化」。「心開意解」,我已經將這個法開啟了我的心門,法都攬進我的心來,所以叫做「心開意解,皆得歡喜,設諸淨供」;很歡喜,所以我設諸上供。淨供,就是淨無一物,不過我的身心已經「心開意解」了,我已經「深心入化」了。這就是我以最歡喜的心來設種種清淨的供養,這個清淨的供養就沒有什麼,但是我身心供養,我恭敬、我身體力行,這就是最上的供養,我們了解了。

 常常在講法就會想到世間很多很多苦難,也有很多愛心,那種願意付出,但也有很多聞而不聞、聽而不解,這樣的人,所以這叫做人生。這世間五趣雜居,佛陀說過了,所以愈講經,愈體會愈了解人間的五趣雜居,感慨良多。但願我們人人,聽聞佛法的人好好用心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如何來應用舌根,不要放棄,不論是什麼樣的類別,我們都將他當做人人有佛性。這次說,沒有動心,一下次再說,希望他一次一次,大家做給他看,一次一次他也動起了分毫的愛心。常常說,不是為了多少錢,看看海地,不知道多少人,看他們在捐,很踴躍,合起來是臺幣二千多元。看到土耳其那些孩子、老師,總合起來也有臺幣三萬多元,這點滴會合。菲律賓,愛心箱拿出去,五角、一元;收回來了,倒了整個桌子上,總算起來也有二十四萬多元,這都是從那點滴點滴匯集起來的。所以說滴水入大海,滴水功德如海,同樣的道理。我們大家聞法要用心,時時要多用心啊!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9/04/01晨語簡記《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9/04/01晨語簡記《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2019/04/01晨語簡記《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Empty周一 4月 01, 2019 8:28 pm

[2019年4月1日上午5:20] 農曆二月廿六日,(僅德松個人筆記參考。請多指教,感恩。) 靜思清澄(法髓)妙蓮華,慈濟人群菩薩道

1.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經文:【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是人舌根淨,終不受惡味,其有所食噉,悉皆成甘露。以深淨妙聲,於大眾說法,以諸因緣喻,引導眾生心,聞者皆歡喜,設諸上供養】

2. 上人手札:「以是舌根,識別甘苦,知足飲食,淨如甘露,運用舌根,說話讀經,清淨舌根,巧說妙法,具得千二百舌功德。」

(1)「舌根,功能」:用心,聽聽這舌根有什麼功德啊?要知道,一個人若欠缺一片舌頭如何生活?要吞、要食,供應身體的健康營養,也得要從口來吞食,最重要的就是舌頭。不論是要伸、要縮,也要吞,真正是要靠舌頭。

(2)「以是舌根,識別甘苦」:舌根很重要,攸關我們人的身體營養的一大部分,所以我們要很用心。平時都沒有注意重視它,這個時候,能夠知道用舌根也能夠識別是辣的、是苦的、是甜的,是鹹、是淡,還要經過了舌頭的「識」。現在說這舌頭的神經,自然有那個功能去將它分別出了「鹹、酸、苦、淡,辣、酸」等等。

(3)「知足飲食,淨如甘露」:我們修行就是要「知足」,不論吃什麼東西,都要知足,有得吃就好了。不論什麼東西吃進去就有各種的營養分,用感恩心、知足來飲食,這叫做「清淨心」,吃什麼東西都像是甘露。

(4)「心清淨,吃什麼都像甘露」:有一種的水果叫做「奇異果」;吃它一顆,不論多酸、多苦的東西,只要前面吃那一顆,後面的東西吃起來就覺得比較甜,沒什麼苦的感覺。這世間就有這樣,很多,應我們的世間、我們人的需要,總是有種種的物資來供應人,同樣的道理。我們人若能夠知足在飲食裡,我們的心清淨,我們吃什麼就是像甘露一樣都好吃,有吃有營養。

(5)「運用舌根,說話讀經,清淨舌根,巧說妙法,具得千二百舌功德」:舌根,我們還能夠應用,講話、讀經,「清淨舌根,巧說妙法」,還能夠「具得千二百功德」,這些都很淺,文字大家看得懂。我們好好來利用,利用我們這個舌,另外能夠說話,而我們要說的話是要造功德還是造惡業。

(6)「口有四業」:口,可以造四種的惡業,「妄語、兩舌、惡言、綺語」,使人心亂,使人的感情分散,也會使整個社會動亂,也會使整個機構傷害,這也是一片舌頭。他要說的話,輕微的力量的人,只是造是非,重分量的人說的話那就影響社會、國家,這都是輕輕一片舌頭,它影響很大。

(7)「口說好話,善用口的功能成良能,舌根功德」:口,在好的人中,運用舌根,他「說法」就是都說好話,好話大家說,鼓勵人人來做好事啊,這也是舌根的功德。

(8)「運用舌根,說法讀經」:或者是清淨舌根的人,就是說有修行的人,開口動舌無不都是道理,道理開闊一條路,用我們的舌來耕一條路。這條路讓人好走,平坦的路沒有差錯,人生正確的軌道,這也是靠舌頭來說話,來指引人正確方向的道路。

(9)「清淨舌根,巧說妙法」:用種種方法,對人人說出了對的與鼓勵,很多能夠讓人向善的方向,所以這就是舌的功德。舌頭,好好地來利用它,一來,能夠照顧我們的生命健康,二來,能夠增長我們的慧命清淨無染穢,得千二百功德。

(10)「珍惜善用舌根成」:這片舌根,要好好護持著,將它顧好,注意好它,僅僅嘴巴裡面的一個舌根,要用心利用,不要讓它有差錯。這就是這片舌根的主人,每一個人要好好顧好它,我們才能夠說好話、讀誦經、傳說法,這就是我們要很珍惜它。

3. ★複習經文:【婆羅門、居士、國內人民、盡其形壽,隨侍供養。又諸聲聞、辟支佛、菩薩、諸佛,常樂見之。是人所在方面,諸佛皆向其處說法,悉能受持一切佛法,又能出於深妙法音。】

(1)「盡其形壽,隨侍供養」:這些婆羅門、居士,國內所有的人民,都很盡其形壽,一輩子發心願都要跟隨、要供養。供養什麼樣的人呢?供養諸聲聞、辟支佛、菩薩以及諸佛,這是「四聖」。

(2)「四聖,受人尊重,因為說法教導眾生」:聲聞有修行,列為聖人,辟支佛也有修行,菩薩就不用說了,佛是聖人之上,當然人人就是要尊重。這些聖人是為什麼被尊重呢?因為他說法教導人,他們的法入人心,教導眾生知道方向,所以人人敬愛、人人尊重。

(3)「是人所在方面,諸佛皆向其處說法,悉能受持一切佛法」:因為他們都向大家去說法,所以大家聽了之後,也能夠傳法,因為這些人聽了法之後,會用心去傳法,所以諸佛一直向這些人在說法的地方,特別注意,聽聽大家聽法、說法有沒有偏差?沒有偏差,會很歡喜向這些人讚歎。所以,這些受法的人是一切佛法,接受到佛陀一切的佛法。

(4)「又能出於深妙法音」:佛,受持佛,這樣永遠所出的聲音都是深妙,因為所說的是深妙法。深妙法是來自所說的聲音,所以出來的聲音,所說的法都是很深妙的道理,所以叫做「深妙音」,也是深妙法。

4. ★釋譯經文:【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如上長行文精要之義,以是偈文重頌,助以明記。

(1)「偈言,強調重點」:現在長行文已經說了,而這段文也是很重要,所以就要再重新用偈文再說一遍,所以說偈言。因為前面長行文已經是說過了,用這段偈文再重複來說,我們應該很清楚,這樣重複地幫助說明。前面的若有漏掉,這段文重複再來補充。

5. 【是人舌根淨,終不受惡味,其有所食噉,悉皆成甘露】:以舌根善淨故,惡味不入,一切惡味,入此人口中,善解知足,皆成甘露。

(1)「以舌根善淨故,惡味不入,入口中的就是『善解知足,皆成甘露』:這樣大家看字也應該清楚了。我們過去有修行,事事善解,每樣我們就是知足、感恩,有得吃就很好了,用感恩心來接受各種的食物,所以舌根是「善淨」。我們人善,舌根吃什麼東西都好,所以「惡味不入」。因為再難吃的東西我們也說好吃,沒有嫌不好吃的東西,所以說「惡味不入」,就是不好吃我們也是說好吃,沒有嫌惡,很好、感恩啊,這就是修行者。

6. 【以深淨妙聲,於大眾說法】:以諸深遠思慮,清淨妙音,入於大眾中,演說諸法,能令聞者得以開解。

(1)「以諸深遠思慮,清淨妙音」:佛、菩薩等等要向大眾說法,都是用清淨妙音,是很用心將這個道理,天下真實理要如何來應天下眾生根機?這要很用真心、深的心念去對機施教,所以不是隨便說的,是要很用心。要對不同根機的大眾說法,一定要用清淨妙聲;聲音出去了,所說的法能夠適應大家的根機各不相同,各人的受用都有受用。這很困難。

(2)「能令聞者得以開解」:明明這麼深的話,根機很淺的人聽,「你有沒有聽懂嗎?」「有,聽懂啊!」「你了解嗎?」「我了解了!」「來,你說給我聽,你了解什麼呢?」「師父叫我們凡事要善解,要說好話,要做好事,對嗎?」「對,對,是啊!」其實,這麼簡單的話,根機很深的人,「你了解嗎?」「了解啦,道理真的是很深、適用」。這麼淺,根機很豐富的人,他聽了很有意思,這幾句話當中能夠受用很多。這就是聲音、這個法一兼二顧,一句話說出去,不論什麼樣的人他都聽懂、清楚、了解意義,這就是最有價值的法,有在用的法。

(3)「法有入心,改變挑食毛病」:什麼樣的人,我聽法、我了解、我改過、我重新,我受法清淨,我對什麼事情都能夠善解,包括吃東西,我也能夠轉惡味為甜的諸善味,這就是吃的轉變。我們很多人,以前很挑食的,現在不會了,因為常常在聽法,師父這樣說:「有得吃都要感恩啊!」。常常聽到這樣的人,以前很挑剔、很挑食,這種的人也有,現在很好養,什麼都吃,什麼都好,這就是將法聽進去了。

(4)「五歲的吳柏謙小菩薩」:
(4-1)昨天一個小小的孩子吳柏謙,五歲,這麼小,西裝筆挺,就像一個小慈誠,穿的服裝就是慈誠服。昨天跟隨南部的屏東、高雄台南的慈誠隊一起回精舍,參加慈誠隊三天在精舍的精進營;我們由委員菩薩來護法,為他們指揮交通、做機動組、生活組等等,這些女人當男人用,來護持這些慈誠菩薩,讓他們專心、安心的三天在這裡來精進。

(4-2)「2019年南高屏【找回慈誠護法心研習營】圓緣,小小菩薩,呼籲大家尊重生命愛」:昨天是圓緣了,這一位小慈誠,幼小的小慈誠從臺北來了,將要圓緣了,他站在正中央,引導他們唱起了慈誠隊歌,麥克風在他的主臺,他指揮大家唱慈誠隊歌,有板有眼,很可愛;慈誠隊列隊出來,也有板有眼。在這個地方,大家坐下來的時候,站在這裡,還不到一張桌子的高度,他開始說話,說出了呼籲大家尊重生命愛。

(4-3)「胎裡素孩子,乘師命,發願推廣素食」:說到,師太要他做什麼事情?他是素食,師太要他去推素食,「你這麼小,你就一直素食了,用你的慈悲、你的愛來素食,你這麼聰明,你身體這麼健康,你就去讓人看,你就去推素食」,這是我去年在臺北對他說的話。他聽進去,他到處到處都去推素食。孩子說的話,會影響大人的重視。

(4-4)「善良聰慧,懂得勸募愛心」:他說他的經驗,然後他再呼籲,呼籲當非洲三個國家受一個颶風,毀滅得讓很多人有災難,師太在呼籲,他也是一樣在勸募,為了非洲三個國家水災。說了之後,他隨身帶著的那個勸募筒就拿出來,隨時都對師伯,「各位師伯,我現在不知道可以跟您們勸募嗎?」我坐在旁邊,先問師太「可以嗎?」「師伯我可以跟您們勸募嗎?」師太坐在旁邊就說,「現在先暫時讓他們把握時間,大家要說話,你在那裡等,他們若結束要去餐廳,你再去跟他們勸募。」這樣,就在那裡乖乖等,等到我都話都說完了,要入餐廳的時候,開始那只筒子捧著就去對人「感恩哦,感恩」。

(4-5)「聲聲勸募,聲聲感恩,修善口業」:這小小的孩子,他耳朵聽進去了,他嘴巴說出來了,聲聲勸募,聲聲感恩,他的口舌,吃的、所吞食的什麼都好吃,只要不吃肉,不要吃魚,什麼東西他都好吃。這孩子小小年紀做得到,我們大人也做得到啊!

(5)「開口動舌,無不是善,說好話,說法傳法」:舌根的功德,讓我們先了解吃的鹹、甜、苦、澀的功能,最重要就是動口舌。舌頭動了,最大的功能就是來說好話、來說法,將我們所了解的法全都用心,要如何來對機?這麼多人不同的根機,要如何來對機說法?這很重要,我們要用心。「於大眾說法,以深淨妙聲」:將這個聲音,「以諸深遠思慮」,平時要好好來思慮。

(6)「同理心,就是感受,同體大悲」:看看人間,人間事,人與人之間,世間的事情無常發生了,人與人是如何來互動起來?世間事,一個地方有災難,多少的範圍有那種同理心?大家都會說,一旦天下任何一個角落、任何一個人是近、是遠有了苦難,而我們這個同理心真的有提起來嗎?同理心就是感受,他的感受、我們的感受,佛法所說的「同體大悲」,眾生的苦難就是我們的苦難。

(7)「愛心,不分國界,發揮同理心」:一群包括敘利亞難民孩童在土耳其的學生、老師,在那一天我提到「現在哪一個地方有災難,非洲這三個國家的災難,開始在呼籲了,人人幫助」。老師就開始對他們說,這三個非洲的國家在哪裡呢?將新聞的畫面就讓這些孩子看,那些孩子開始哭了。老師開始呼籲人人發揮同理心,這種的愛去付出。大家很踴躍,零用錢,人人都排隊來投入竹筒裡。

(8)「悲心相契,感同身受」:一個女孩子一哭再哭,在看新聞畫面時哭,要來捐錢那個時候也哭,老師問她,「你為什麼一直哭呢?」哭得很大聲,放聲哭。她說,「看到那裡的人很苦,無家可歸,就像我的兄弟沒有房子可住,我想到就想哭。」這女孩子,這麼大而已,小小的,她就有這樣的同理心。三千多個孩子與老師會合起來,這樣也三萬多的台幣會合寄回來了。

(9)「海地貧苦,慈濟協助,援建學校」:
(9-1)「海地貧苦,慈濟援助」:還有海地這個國家很苦,就像人間地獄,就像阿修羅的境界。他們窮,很貧困,貧得無法去形容,整個國家都是貧。我們慈濟人在那裡已經多久的時間,這十幾年的時間,進進出出。我們為他們建學校,工程的時間內,我們與那裡的一個建築單位,是我們臺灣派在那個地方的工程隊。我們委託在海地的一位OECC海外工程的張經理,拜託幫忙負責這些工程事情。

(9-2)「愛心不分貧富,貴在真誠」:同樣這位張經理聽到呼籲援助非洲後,他也向這些海地貧困的人來勸募,大家真的是踴躍來捐。看他們很踴躍捐了,那個場面也很感動,全部捐來的錢多少呢?二千多元的臺幣,那是一分一毫大家的踴躍。這些錢,我也覺得很不簡單,這麼這麼貧困,這一分一毫錢,在他們的口袋裡是唯有的,將他們唯有的一分一角錢,就這樣捐出來,真的是很感動人。

(9-3)「募集全球愛心,共善福緣,愛心匯入大功德海」:在人間有什麼事情能夠證明人心,平時大家說大道理,但是真正看到人家苦難那個時候,是不是有動起了一份的愛嗎?到昨晚結束,已經三十六個國家地區的愛心捐款,每天都有幾個國家這樣不斷不斷匯集捐款回來了。海地也一個、土耳其也一個,還有其他的國家,都這樣一一回來了,全部有三十六個國家地區昨天到位了。

(9-4)「啟開大慈悲心,呼籲人人做好事」:當然還要再期待,看看是不是內、外的人,到底臺灣、海外人人是不是能夠啟開了這分大慈悲心,口口相傳,呼籲人人做好事;口口相傳,勸人做好事,就是說好事;說好話,大家來口口傳,呼籲大家做好事,這也就是道理之一。

(10)「點滴愛心,匯入功德海」:這就是道理,你有啟開你的內心的一念心嗎?這兩天也聽到:有人聽到了,打開手機;看到消息了,從那個手機,叫做網路捐款,也有人紛紛這樣捐。一百、五十元都可以,就這樣點點滴滴匯集回來,這也是一分一分的善。每分、大小點就是盡各個人一分心,這都是功德。

(11)「以諸深遠思慮」:道理不是只有說道理而已,要說實用,真正人要發揮你的愛心,這個道理就是這樣,啟發人人的慈、悲、喜、捨。慈悲喜捨就是大道理,慈悲喜捨就是佛教的主要精神,這就是深遠的道理。我們人人,二千多年前到現在,再到未來,佛經不能不見的「慈悲喜捨」,所以很重要。

(12)「清淨妙音,入於大眾中,演說諸法,能令聞者得以開解」:這些很深的道理,透過舌根發出了聲音,「入於大眾中」。用這舌頭動、語言分明,入大家的內心,這種「演說諸法」,在大眾中來演說,所以「能令聞者得以開解」。聽了之後能夠開解、能夠了解,心開意解了。

7. 【以諸因緣喻,引導眾生心】:以是一切諸善惡因緣,事理譬喻解說,引導所聽法眾生之心之正向。

(1)「用種種因緣來譬喻」:以諸因緣引導、因緣喻,「以諸因緣喻」,用種種因緣來譬喻,講經講到說東非洲三個國家的困難,又向大家說到那孩子……,這就是譬喻,種種的因緣。因為有非洲這次的苦難,我要從人的事來譬喻給大家知道這種的道理,這叫做「以諸因緣喻」。譬喻、「引導眾生心」,用那件事情來引導大家的愛心。

(2)「以是一切諸善惡因緣」:一切諸善惡的因緣,明明我們能夠做好事,我們不但不要做,還要阻擋人做,這就是惡因;我們願意去做,我們再鼓勵人人來做,這叫做善緣。所以你要種惡因或者是要結善緣呢?

(3)「事理譬喻,引導所聽法眾生之心之正向」:早上時,用這個時間向大家呼籲,這麼多國家都起動起來了,這就是善緣。這樣一呼籲,人人聽到了,所以發大心,開始才一個傳一個,才能夠,「已經幾個國家會合,已經讓我們知道,已經回來了,訊息回來了。」這就是需要要事理譬喻來解釋讓我們知道啟導我們,讓我們了解,這就是「聽法眾生之心之正向」。我們的心要如何向正確的方向。

8. 【聞者皆歡喜,設諸上供養】:所說深妙法,聞者深心入化,心開意解,皆得歡喜,設諸淨供。

(1)「聞者皆歡喜,設諸上供養」:這些文字應該也很清楚了。聽的人聽了之後很歡喜,這些事情我都做得到,做得到的事情就很歡喜,「我願意付出。所教法,我接受這個教法,我身體力行」,這叫做行的供養,這就是最上的供養。

(2)「供養有三,身心恭敬」:以前向大家說過,供養有三種,一種是利的供養,一種是敬的供養,一種是行的供養。利的供養就是物質,其實物質是最淺的功德;第二進一步就是敬,要法有入心才能夠恭敬,所以這是第二階層,比較深的境;第三就是行的恭敬,身體力行,那是成長慧命,這叫做最大的功德。恭敬,身心恭敬,這就是供養,是諸上供養。我們就是所要的就是這樣,「諸上供養」。

(3)「所說深妙法,聞者深心入化」:已經聽了之後,句句入心,化為己有,已經是聽人說的話,這個話變成我很受用。就像土耳其那位小女孩,聽到哭啊,來捐錢也哭,是為什麼哭?「非洲那些人無處住,那些人就像我的兄弟。」這難道不就是將她自己化成在那裡的人在受苦呢?所以叫做「深心入化」。法已經拿進來在我的心了,化作是我的慧命,這叫做「深心入化」。

(4)「心開意解,皆得歡喜,設諸淨供」:已經將這個法開啟了我的心門,法都攬進我的心來,所以叫做「心開意解」。「皆得歡喜,設諸淨供」。很歡喜,所以我設諸上供。淨供,就是靜無一物,不過我的身心已經「心開意解」了,已經「深心入化」了。這就是我以最歡喜的心來設種種清淨的供養,這個清淨的供養就沒有什麼,但是我的身心供養,我恭敬、我身體力行,這就是最上的供養,我們了解了。

(5)「世間五趣雜居」:常常在講法,就會想到世間很多很多苦難,也有很多愛心,那種願意付出,也有很多聞之不聞、聽而不解,這樣的人,所以這叫做人生。這世間五趣雜居,佛陀說過了,所以愈講經愈體會愈了解人間的五趣雜居,感慨很多。但願我們人人,聽聞佛法的人好好用心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我們如何來應用舌根,我們不要放棄,不論是什麼樣的類別,我們都將他當做人人有佛性。

(6)「耐心呼喚人人的愛心,滴水入大海,功德如海」:這次說,沒有動心,來次再說,希望他一次一次,大家做給他看,一次一次他也動起了分毫的愛心。這常常說,不是為了多少錢,看看海地,不知道多少人,看他們在捐,這樣很踴躍,合起來是臺幣二千多元。看到那些在土耳其的孩子、老師,總合起來也有臺幣三萬多元,這點滴會合。菲律賓,愛心箱拿出去,五角、一元;收回來了,倒了整個桌子上,總算起來也有二十四萬多,這都是從那點滴點滴匯集起來。所以滴水入大海,功德如海,同樣的道理。大家聞法要用心,時時多用心。

*************
9. 心得:感恩上人開示。感動感恩上人為我們開示「舌根的功德」,除了感恩舌根是幫助滋養身體,成就「身的載道器」,「識別甘苦,知足飲食,淨如甘露」,修行學習清淨心的看待飲食,總是要時時自我反省,每天的生命時間中,實在無須花很多時間精力在「飲食」上,無須過度著磨、挑食,適度剛好有營養就好,應以感恩及珍惜的心看待食物,知足很重要,感恩不是生在飢餓匱乏的環境裡的,要有同理心去感受貧困眾生之苦。

很感恩上人還教導我們,好好的「運用舌根,說話讀經,清淨舌根,巧說妙法。」,除了自我提醒修好口的善業,口要說好話,就是「巧說妙法」,勸人做好事,就是「行經」。感動多個國家地區的慈濟人努力呼籲啟發愛心,連小小的五歲的吳柏謙小菩薩也懂得勸募愛心。感受人人有責,身在眾生共業的地球上,努力勸募愛心來淨化人心,救助苦難人,上人教導我們更是要培養「耐心」的去呼喚。共勉之。
回頂端 向下
 
2019/04/01晨語簡記《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