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靜思晨語--20100915第二功德(二)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41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靜思晨語--20100915第二功德(二)  Empty
發表主題: 靜思晨語--20100915第二功德(二)    靜思晨語--20100915第二功德(二)  Empty周四 9月 16, 2010 5:12 am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41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靜思晨語--20100915第二功德(二)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靜思晨語--20100915第二功德(二)    靜思晨語--20100915第二功德(二)  Empty周六 9月 18, 2010 5:05 am

【證嚴上人開示】
靜思勤行道,慈濟人間路,我們在這樣的道場修行,必定要時時心思要很寧靜,甚至時時自我反省,每一天我們生活中,待人接物,在時間、空間中,我們有什麼疏忽嗎?我們有什麼心的無明嗎?這全都是要時時,靜思的功夫從內自省。
無論何時我們都要反省,我們在一天的時間中,我們在周圍的空間裡,我們在人與人之間,互相接觸裡,我們可有懈怠?我們有精進嗎?我們內心都要做功課,那就是「靜思勤行道」。
我們內心學佛就是要精進,我們的身形要入眾,那就是「慈濟人間路」,因為佛陀所教育我們的,我們要自利利人,自利就是我們自己要很用功,去體會佛所教育的,他的心靈境界,這是我們用功,所要體會到佛心己心。
我們常常在念佛、念佛,佛心靈的境界是什麼?你若沒有勤行道,進入佛心靈的境界,這樣我們學佛還有什麼用呢?其實佛心靈的境界,我一直提醒大家,佛陀來到人間,他修行覺悟的第一句話: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性。
所以說來,世間所有覺悟的法,不是本來我們就本具嗎?我們已經有和佛同等覺悟的心性,所以我們學佛,就是要體悟佛的心性,回歸我們原來本具清淨的智性。
這就是我們每天每天在勤行,法往內心要趕快來受持,但是教法入心了,我們是不是要用法在人群呢?因為人生多苦難,這是佛陀來娑婆世界的目的,因為娑婆世界,就是叫做堪忍世界,你一定要堪得忍耐,才能住於世間。
因為世間很多的苦,有錢的人,就在有錢的苦,得了之後,就有失的苦,所以叫做「患失」。
有的人患失,擁有了一切,但是他很擔心失去,甚至不只擔心失去,還擔心不能得到更多,得到更多,這叫做「患得」。
患得患失,沒有的人一直想要爭取到有,這也是叫做患得,這就是心理病態,所以貪、瞋、癡、慢、疑,五種心靈的毛病,常常在眾生的心中發作,如此就會造很多的業,苦難難當,所以我們必定要以佛的教法,我們要走入人群去,所以我們要開啟慈濟的宗門,我們的修行方法就是要入世。
所以慈濟,慈,就是建設了人間的幸福,人與人之間幸福,和睦相處、互相相愛,那種大愛無私,這就是「慈」。
「悲」呢?,就是拔苦,拔苦就是濟度,眾生有很多的匱乏,有錢的人還是缺,所以我們還要去教富,讓富有人知道,你已經很富有了,看,世間多少苦難人,你付出一點點,你能幫助很多人,你很有能力,施比受更快樂,要如何能快樂,你要布施。
你有能力,你能力的工具,不是用在賺錢,應該用在救人,功夫只用在賺錢,這只不過是人間的工具而已,讓他能知道,原來我很富有,助人就是快樂,這叫做「濟」。
佛菩薩視眾生如一子,看起來天下眾生,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樣,沒有不愛的人,這就是開啟我們的心,用同體大悲,所以我們人傷我痛,人苦我悲,這就是叫做「濟」,他欠缺的,我們能去彌補他,去幫助他,這叫做慈濟人間路。
世間的事一個人做不了,但是不能缺一個人,所以常跟大家說,「壞事不能多你一人」,「好事不能少你一人」,這就是要跟我們說,世間人人在社會興風作浪,多一個人多一分亂象,社會有動亂時,不能多你一人;但是社會有苦難,有好事不能少你一人。
我們人人若能這麼想,這個社會是不是很祥和呢?所以這就是慈濟要入人群去引度眾生,捨惡從善,捨惡從善,我們就要布施,我們所布施的就是清淨,捨貪無欲,「所施清淨 捨貪無欲」,我們不能再有貪念了,這種患得患失很辛苦,貪、瞋、癡、慢、疑,覆蓋了我們清淨的本性,所以我們若要去,體會佛的心靈境界,唯有捨貪無欲。
又再「心意淨潔而無垢穢」,我們的心意要常常很淨潔:
所施清淨捨貪無慾
心意淨潔而無垢穢
慧無邊際眼視通達
三礙六塵永已消盡
菩薩復當發宏誓願
如所聞慧便能建立

佛經裡有一段這樣的故事,有一個鄉里叫做「億萬里」,將名取為億萬,意思就是說,住在這個鄉里的人,完全都是很富有,都是上億以上的財富。
這期間在普通商人的區域,有一位他覺得,我很羨慕,億萬里,那個地方所住的人,這麼富有,這麼有錢,我雖然經商,生意很穩定,生活也沒問題,不過,我要是能住進那個地方,表示我的財產有那麼多,所以他就立一個心願,已經要努力到能進入到那個鄉里。
所以在這期間,他就很認真努力做生意,不過他吃省、穿省、用省,在衣食住行完全減縮,等於家裡的人到了生活,和一般貧民的生活差不多,只是為了要一直累積,累積到他的財產能億萬。
所以一直很努力,幾十年後,總是人隨著歲月過去,年齡大了、老了、病了,最終死了,臨終前,就對妻與子這樣說,我現在最遺憾,我的財產已經差不多,只差一點點就上億了,這差一點,要太太和孩子來完成他的心願,哪怕我已經往生了,搬進那億萬里的區域,你們一定要替我完成,如此說完就往生了。
其實,這個孩子,平時看到他的父親,對自己的生活這麼刻薄,他實在覺得父親很可憐,雖然賺錢賺的那麼多,但是他和貧民,我們的生活差多少呢?看到佛在講經,那王舍城裡有多少人,聽佛講經,心開意解,他們即使貧,也生活得很快樂,為什麼我的家庭不能信仰佛法,不能親近佛法僧呢?
在這段時間,他的心很掙扎,他也是在探求佛法,所以,他將父親的財產接過來之後,開始大開布施的門,救濟貧困、供養三寶,聽聞佛法,他非常歡喜、很開心,覺得佛心靈的境界,是如此遼闊,不是錢能享受的生活,是那心靈的遼闊,很輕安自在,所以他自己覺得他很滿足,如此在幾年時間內,這些財產,都差不多被他布施完了。
這期間年輕人一場的病,幾天內就往生了,這位母親心痛,為何我的兒子這麼健康,所做的都是大家這麼讚嘆,為什麼會如此短命呢?每天都在哭。
但是同在這個時間,在億萬里那個區域,有一位長者,就是那個里中的首富,他生了一個兒子,很莊嚴的一個兒子,很高興,這個兒子生下來就是一直哭,這麼不好養育,這位長者就跟他太太說,不然我們這樣吧,請別人來幫我們帶,來幫我們養育看看。
再怎麼請來的,任何人來都沒有辦法,後來就是那位年輕人的媽媽,這個家庭也已經,所有的財產都被兒子布施掉了,她也需要生活,聽說有億萬里的裡面,有一位首富想要應徵一個奶媽,她就去應徵。
結果抱起這個孩子,孩子到她身上,笑了,高興了,這對夫妻,長者覺得這位好、這位好,我的兒子在她身邊,我安心,要求她,你就住進來我們家,我會把妳侍奉得,與我們都平等,只要你把我們的兒子養大,讓他天天健康歡喜,真的把她侍奉得,像他們夫妻的生活,平起平坐,因為她是他們兒子的奶媽。
雖然在那裡,她覺得,我的先生,一直想要進來這個地區住,但是沒有那個緣,雖然錢賺那麼多了,不過,我兒子,在幾年中就用完了,兒子也過世了,我的兒子也無福,我的先生更無福,只有我在這裡享福。
在那期間,這個孩子慢慢學會說話,突然間叫她,媽媽,妳不認得我了?讓她整個驚嚇住,她說,你這麼小,你怎麼話說得那麼清楚,他就說,我是你的孩子,我因為信仰三寶,我就是因為布施,希望讓您能快點住進這個地方,我們現在已經,住在億萬里之中,所以布施功德不可思議。
就這樣,他在這個家庭長大了,長大之後,父母往生之後,家財他好好經營,他就是億萬里的首富,不斷布施、供養三寶,成為一位最虔誠的佛教徒,影響了億萬里裡富家的人,人人都能守五戒、十善。
這是佛典中的一個故事,其實我們人在人間,這個有形的財富,不是說我現求就現得,但是你心靈的財富,現求現得,很快,一念就能馬上得到那分財富,心宅開闊,能入佛心靈的境界
,享受那分清淨無染,那分很輕安自在。
心裡不貪不著,這不是最富有嗎?無貪最大富,我們學佛,就是要學得那分,清淨捨貪無欲,「心意淨潔而無垢」,若如此,我們的智慧開闊起來,無邊無際,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就是「慧無邊際」,這種心靈的開闊,自然就是「眼視通達」,這眼光看開,看闊出去了,世間還有什麼能障礙我們呢?那有什麼讓我們煩惱呢?所以「慧無邊際眼視通達」。
在《無量義經》的開頭,不就是這麼說嗎?「無量法門,悉現在前,得大智慧」,這不就是嗎?這種的智慧,這就是我們學佛所要的。
所以各位,「靜思勤行道,慈濟人間路」,所以靜思法脈,慈濟宗門,也就是在這種開闊心胸。
無量義從佛心宅中來,我們無不都是在無量義這個法,也就是從佛的心宅出來的,我們要去哪裡呢?芸芸眾生發菩提心的地方,這就是《無量義經》的真道理,慈濟法門,慈濟的宗旨就是這樣,所以希望人人要時時多用心。
回頂端 向下
 
靜思晨語--20100915第二功德(二)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