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9/05/24晨語簡記《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9/05/24晨語簡記《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Empty
發表主題: 2019/05/24晨語簡記《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2019/05/24晨語簡記《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Empty周五 五月 24, 2019 1:58 pm

20190524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法師功德品第十九》(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佛身無相本清淨,
晶瑩剔透如琉璃,
法身宇宙空寂諦,
宇宙大覺入人群,
化無明導向光明。

  用心,看、聽。我們在上上個禮拜,全台以及慈濟所在國際間,慈濟人莊嚴浴佛,浴佛的畫面都是很莊嚴,大家很虔誠。其實,「佛身無相本清淨」;佛身本無相,本來就很清淨,而為什麼就要凡夫去為他浴佛呢?佛身本來就晶瑩透澈,晶瑩剔澈的東西,是沒有東西的東西,很清淨,就像琉璃。比如我現在看你、你看我,我看你,透過了你,又看到我們小靜思的背面,這就是清;清淨的空間,可以透澈,琉璃比這樣還更清淨,琉璃是晶瑩透澈的。既然這麼的清淨,就如琉璃,又要我們去為佛身做什麼呢?其實,佛身本無身相,他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示涅槃,有色的身,這個身已經過去了,留下來的是法身。

  「法身宇宙空寂諦」;法身就是宇宙,宇宙間所有的法無不都是佛陀的覺,佛陀無所不在、無事不知,真正是法身宇宙。宇宙間,我們除了地球所在住的,有山、有海,有溪埔、有草地,我們眼睛看得到,其實法身就如宇宙,一片空,這都是寂靜。儘管人世間嘈雜的聲音很多,是鳥聲,是車聲,等等的聲音會合起來,是很嘈雜的聲音。空間,其實是很寧靜,宇宙就是這麼的寧靜空寂,當中也充滿了道理。佛陀常常說:「理,是不可思、不可議,非口所宣說,非凡夫能透澈。」是啊,凡夫,我們只是知道我們的周圍,我們只看到眼睛所看到的色與相,歡喜的、不歡喜的,起心動念,生了煩惱心、無明念,這都是凡夫。什麼道理是真正聽得入呢?這都是凡夫啊!

  所以我們要很了解,宇宙大覺,那就是佛。「宇宙大覺入人群」;覺悟的人,他入人群了,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為眾生而現相人間,教導我們修行的過程就是這樣,不是用說的讓我們聽,是他留下的足跡讓我們看。他也是在人間出世的,成長的過程有高人一等,比其他人較不同,看法、想法。所以長大後,他求道,堪得受孤單、單獨,這樣在外面尋尋覓覓,想要找出一個道理。那個時代,有那麼多不同宗教,就是要從這麼多宗教之中,去探討什麼宗教,才是天地人間真實的道理,能夠突破人生,人是為何要來出生?為何生在這樣的人間裡?貧富貴賤、生老病死這種的循環,到底道理從哪裡來?尋尋覓覓,還是沒有感覺到這是真理。

  唯有下定決心再尋覓,遠離人群,去與天地間,心寧靜下來,在大自然間將心靜下來,天地之間,自然境界,一直在這樣的心境裡,到了他突然間與天地、宇宙星球合而為一,心體本性會悟了,所以成為了宇宙大覺者。徹底從宇宙間,有形、無形,是事、是理,是相、非相,完全會入了這位大覺者的腦海,所以身心腦海相會一起,稱為宇宙大覺,覺悟了。就是為了這刻,為了這樣覺悟,所以目的就回歸人間,再走入人群。

  看,他開始化無明,眾生群無不都是在無明懵懂癡迷中,所以他再入人群,開始說法度眾生,無非就是要化無明導向光明。從愚闇;愚癡闇昧的心態將它撥開,讓它導向向前光明正確的路,要不然我們的心都是黑暗,到底是與非我們看不清楚。常常就是要來教導,道理是這樣,非道理是這樣,是與非相似,就是看起來好像一樣,但認真起來,這種是與非,差毫釐,失千里。這種很明徹的道理,覺悟,絲毫無差,迷了,就是濛霧,真正地濛蓋著千萬里之遙遠,無法去體會到覺者對宇宙的體悟。這就是覺者自覺,迷者自迷,要如何能從自覺再覺他,覺行圓滿,這就是佛陀要用心入人群。

  真的是時時念佛,不是說我念佛了,佛就會帶我去哪裡。念佛是念佛所說法,佛說不離因緣法,叫我們要認清楚因緣,你造如是因,結如是緣,很自然你就會受如是果,如是報,唯有你自己,不是佛如。你做不對的事情,念佛,佛就會來接引你嗎?沒有這麼容易。真正念佛心,修佛法,佛陀所說大因緣果報法,我們一定要相信,信願行。這些合起來是一體的法,講出去好像大、小、中乘分別,其實會合起來,通者大通,若不通就分小路、小徑,這就是凡夫和智慧大覺者會有這樣的差異,還是要用心來體會。前面的文,這樣說,

複習經文:「復次,常精進,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得八百身功德。」

  「復次,常精進」,精進很重要,所以佛陀講說了舌根的功德之後,接下來就是要說身根。開始要說身根讓我們知道,為什麼舌根能有千二百功德,為什麼我們的身根是八百功德。在我們的整個身體上,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就有不同分別,有千二百功德,有八百功德,所以眼八百,耳千二百功德。一路聽下來,到前面所說的舌,舌

根,它能夠說法,之後若有修行,能夠信願行。法入心,就是了解了,它除了能夠養生命,還能夠發揮慧命。佛陀所說的法,了解之後,從口再宣說。口要說法,舌頭若不動就無法說法,所以舌根功德千二百。接下來要說的是身,我們昨天已經開始了。這段經文,佛陀開始,

  「復次,常精進!」又再叫常精進,是一位菩薩。這位菩薩他以常精進為他修行的方向,所以在菩薩中是最精進的一位菩薩,佛陀就稱呼這位菩薩來作為當機者。叫他的名字,就是表示現在要說的身根功德,常精進,你當機來應證。所以他就說,「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得八百身功德」。這就是開始要講身有八百功德,從這樣開始。現在,那就是以得清淨這個身,有什麼功德啊?

經文:「得清淨身、如淨琉璃,眾生喜見」。

  其實佛身,先對佛身來說,佛身是清淨身,「如淨琉璃,眾生喜見」。若要說身,佛的身是清淨如琉璃。我們要好好用心,從佛身的境界來體會,真正凡夫要修行的方向,就要向佛來看齊。我們眾生時時要「觀身不淨」,因為我們的身是凡夫身。佛陀覺悟之後,與天體會合,佛陀精神理念是這樣的透徹,淨如琉璃,所以眾生喜見。佛陀有這樣的德,所以眾生看到佛,總是歡喜,這是佛身。

*由持經清淨身根力故,得淨如琉璃勝義根,離俗越世,是故稱:佛身清淨,如淨琉璃莊嚴,眾生喜見。眾生喜見者,無不愛著喜樂。

  我們「由持經清淨身根力故」,我們持經,要用什麼方法能夠讓我們的身清淨呢?佛陀在的時候,靈山說法,大家都會唸:「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其實佛在靈山,不用很遠去求,靈山,佛在的地方,在哪裡呢?沒有多遠,在我們的心裡面,我們要向我們的內心找;而內心要從哪裡找?時啊、日啊,已二千五百多年了,分秒間不斷流逝,累積起來二千五百多年。這二千五百多年以來,現在的人要去哪裡找你的那顆心呢?找到佛在靈山的那念心呢?佛在靈山,那就是不用文字,用聲音、用法句;這個法句身,一句一句,那個法成為一句一句的法入我們的心。

  後來的人,阿難,將這個法句身再重新,在記憶中再說,「如是我聞」,佛如是說。阿難重新從記憶中再轉述出來,讓我們再如是聞,我們現在真的也要感恩阿難。但是口口相傳,後面就要結集了,所以那個時代,不論是樹葉來記錄,「貝葉」,就是這樣那個貝葉來記錄,再來用傳的。一直隨著時代進步,刻木、刻石,都曾這樣傳過了,佛經就是這樣傳。傳到後面來,這個經典是不是與阿難口傳相同呢?不知道。因為我們永遠都「如是我聞」,後來文字去表達的句身,法句身,用文字,雕刻寫下來。這樣,才再發明到用石板來印,去拓印在紙上,不論石板、銅板,都有前後次序,時代的進步,就是這樣一直過來。

  這個時候看經很簡單,坐也能夠看,手點開,手機在這裡,點下去也能夠看,這是時代進步。但是進步的盡頭會變成如何?不知道。所以,我們只好把握現在,從佛陀的時代過了之後,將種種經典編纂的過程,再拓印、印刷。所以在這個地方,後面的人,集經的人,就將它用成文字這樣寫。他「由持經清淨」,這也就是那個時候很精進的人,盼望人人很精進,將佛陀所說的法,就是這樣將它描述過來,經過了阿難的口述,又再經過編、刻與寫,這樣一直流傳下來。所以重點我們持經,要經過這麼多人的努力,盼望法要永住世界。所以我們要知道持經,用這個經文傳後代。所以,「由持經清淨」,我們持經要很了解,從經的法入我們的心,毫釐沒有偏差,這樣才是真正將法、法脈傳在後代。

  所以說「如琉璃」,這個法身是如琉璃,佛陀的法身,佛陀的法是非常清淨的,就像琉璃一樣。這種勝義根,勝義根就是其中的含義,一定是印證這個法,印證佛陀所說,教導我們的方向,這叫做「勝義根」。然而要教導我們什麼呢?佛陀在僧團裡面,就是用離俗越世,叫做「勝義根」。「得淨如琉璃勝義根」;那就是很清淨,沒有污染,我們的心思沒有污染,來聽法,這叫做勝義根。佛陀要告訴我們的,世俗、凡夫,世間一切都是無常苦空。你要用什麼心態,處身入世在人間?要如何去入人群教導眾生?這就是勝義根。勝義根「離俗越世」,就是要修行。你專心,沒有小家庭的牽掛,就是出家了或者專心清修這樣,沒有小家庭再傳下去,沒有牽心掛肚這種的煩惱;有的愛,就是眾生,無緣的眾生。我們發揮大悲的愛,與我們無緣無故,但是他們在受苦難;發揮我們的大悲心,同體大悲去救拔他們、去關懷他們,這就是「覺有情」。所以覺有情,一字「覺」字開始,就是心要清淨,這就是佛陀教菩薩法的開頭,勝義根才叫做離俗越世,因為這樣是「佛身清淨」,佛身清淨就是法清淨,所以「如淨琉璃莊嚴,眾生喜見」,這就是法。

  看起來幾個字很簡單,其中清淨道理是天地宇宙的真理很深,要很用心,心沒有污染,才有辦法透徹這樣的道理。「眾生見者」;所以眾生喜見,因為他清淨,佛陀所教育我們,無私的教育,所以眾生歡喜接近,「無不愛著喜樂」。佛陀在世,人人尊重,人人喜愛,可惜佛陀覺悟,開悟了,一開始沒有人懂佛法,他就這樣點點滴滴,一直從名稱上說「小乘、中乘、大乘」,無不都是點滴注入清流,到了眾生知道了,起了欣慕要追求,時間已經快速過去,將近五十年了,佛陀開始表示要入滅了。這個時候要求住佛陀在世也不可得了,所以求住不可得。

*如淨琉璃:謂身相內外清淨明澈。

  「如淨琉璃:謂身相內外清淨明澈」;無不愛著喜樂如淨琉璃,現在才知道佛陀在,這些法都很清淨,是因為身相內外清淨。佛在時候,他為僧團的典範,教導僧團進出威儀,這都是佛陀在世,由僧團化世,去化度眾生。所以我們要很清楚,佛法就是這樣,從那念,離世脫俗這種的覺悟,體悟了宇宙真理,那分與宇宙會合,這種清淨無障礙,這種大道理,發現了之後,讓我們眾生了解,真的眾生是愚迷闇頓。

  看從佛陀在世,還是在愚迷闇頓中,無數啊!所以佛陀要常常說無明數如恆沙;煩惱真正是一沙一塵,稱為一劫,稱為一國,一國裡面再一沙一塵,不斷不斷譬喻,沙數就是時間,時間的長劫,又在累積國家的沙數。大家應該要記得,只是簡單的一句話,煩惱無邊盡。要求得一念的覺悟,時間能夠維持,能夠了解,真的就如在沙數裡面要找出一滴露水一樣,困難啊!所以我們要好好用心。

  佛陀的法永遠在人間,抬頭看虛空,盡虛空遍法界,無不都是佛所覺悟的天體大法。我們凡夫要如何去體悟這麼大的法,那就要用心,用心從經典中找。若沒有這些經典,我沒有這麼多話可向大家說,這些話要告訴大家,感覺離法還有一段很長的距離,千般萬句都無法表達沙中的一滴露水。這實在是沒辦法,不可思、不可言說,無法用語言來說,唯有就是聽到了之後,自己要自體悟,所以要時時多用心。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9/05/24晨語簡記《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9/05/24晨語簡記《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2019/05/24晨語簡記《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Empty周五 五月 24, 2019 10:10 pm

[2019年5月24日上午5:20] 農曆四月二十日,(僅德松個人筆記參考。請多指教,感恩。) 靜思清澄(法髓)妙蓮華,慈濟人群菩薩道

1.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經文:【得清淨身、如淨琉璃,眾生喜見。】

2. 上人手札:「佛身無相本清淨,晶瑩剔透如琉璃;法身宇宙空寂諦,宇宙大覺入人群,化無明導向光明。」

(1)「佛身無相本清淨」:上個禮拜,慈濟在全省及所有的國際間,慈濟人莊嚴浴佛,浴佛的畫面都是很莊嚴,大家很虔誠。其實佛身本無相,本來就很清淨,而為什麼就要凡夫去為他浴佛呢?

(2)「晶瑩剔透如琉璃」:佛身本來是晶瑩透澈,晶瑩剔澈是沒有東西的東西,是很清淨,就像琉璃。比我現在看你、你看我,我看你們,視線往你們後面繼續看,又看到我們小靜思(大殿)的背後,這就是清,清淨的空間可以透澈。琉璃比這樣更清淨,琉璃是晶瑩透澈的。既然這麼的清淨,就像琉璃,還又要我們去為佛身做什麼呢?其實,佛身本無身相,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示涅槃了,有色的身,已經是過去了,留下來的是法身。

(3)「法身宇宙空寂諦」:法身就是在宇宙,宇宙間所有的法無不都是佛陀的覺,佛陀無所不在、無事不知,真正是法身宇宙。宇宙間,除了地球所在住的,有山、有海,有河灘、有草地,我們眼睛看得到。其實法身就如宇宙一片空,這都是寂靜,儘管人世間嘈雜的聲音很多,是鳥聲呢,是車聲呢,等等的聲音會合起來很嘈雜的聲音。

(4)「空間,其實是很寧靜空寂」:宇宙就是這麼的寧靜空寂,當中充滿了道理。佛陀常常說:「理,是不可思不可議,非口所宣說,非凡夫能透澈」。凡夫我們只是知道我們的周圍,看到我們眼睛所看到的色與相,歡喜的、不歡喜的,起心動念,生了煩惱心、無明念,這都是凡夫。什麼道理真正聽得進呢?這都是凡夫。

(5)「宇宙大覺入人群」:我們要很了解,宇宙大覺,那就是佛,覺悟的人,入人群了。佛陀為眾生而現相人間,教導我們修行的過程就是這樣,不是用說的給我們聽,是他留下來的足跡讓我們看。他也是在人間出世的,成長的過程有高人一等,比其他的人較不同的看法、想法。所以長大了,他求道了,堪得受孤單、單獨,這樣外面尋尋覓覓要找出了一個道理。

(6)「探討人間真實道理」:那個時代,在這麼多不同宗教之中,去探討什麼宗教是真正天地人間真實的道理,能夠突破了人生。人是為何要來出生,生在這樣的人間裡,貧富貴賤、生老病死這種的循環,到底道理從哪裡來?尋尋覓覓,還是沒有感覺到這是真理。唯有下定決心又再尋覓,遠離人群,去與天地間,心寧靜下來,大自然間,去將心靜下來,天地之間,自然境界,一直是在這樣的心境中。

(7)「心體本性會悟,回歸人間,走入人群」:到了佛陀他突然間與天地、宇宙星球合而為一,心體本性會悟,所以成為了宇宙大覺。徹底從宇宙間,「有形、無形,是事、是理,是相、非相」,一般完全會入了這位大覺者的腦海。所以身心、腦海相會一起來,稱為宇宙大覺,覺悟了。就是為了這刻,為了這樣覺悟,目的就回歸人間,再走入人群。

(8)「化無明導向光明」:眾生群無不都是在無明懵懂癡迷中。所以他再入人群,開始說法度眾生,莫非就是「化無明導向光明」。從愚癡闇昧這種的心態將它撥開了,讓他導向他向前光明正確的路,要不然我們的心都黑暗,到底是或非我們看不清楚。常常就是要來教導我們。

(9)「是與非,差毫釐,失千里」:道理是這樣,非道理是這樣,是與非相似,就是看起來快要一樣,但是認真起來,這種是與非,差毫釐,失千里。這種很明澈的道理,覺悟,絲毫無差;迷了,就是濛霧,真正地濛蓋著,千萬里之遙遠,無法體會到覺者對宇宙的體悟。

(10)「覺者自覺,迷者自迷。自覺覺他,覺行圓滿」:這就是覺者自覺,迷者自迷,要如何能從自覺再覺他,覺行圓滿,這是佛陀要用心入人群來。真的是時時念佛,不是說:「我念佛了,佛就會帶我去哪裡」。念佛,是念佛所說法,佛所不離因緣法,叫我們要清楚因緣。

(11)「因緣果報。信、願、行」:你造如是因,結如是緣,你很自然就是受如是果,如是報。唯有你自己,不是佛如何……,你做錯的事情,念佛,佛就會來接引你啊?沒有這麼容易。真正念佛心,修佛法,佛陀所說大因緣果報法,我們一定要相信,「信、願、行」。這合起來是一體的法,說出去好像大、小、中乘分別,其實會合起來,通者大通,若是不通就分小路、小徑,這就是凡夫與智慧,大覺就是這樣的差距,還是要用心來體會。

3. ★複習經文:【復次,常精進!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得八百身功德】

(1)「精進很重要」:佛陀講說了舌根的功德之後,接下來就是要說身根。讓我們知道「如何舌根能千二百功德,如何我們的身根八百功德」。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就有分別不同,有千二百的功德,有八百功德,所以眼千二百,耳八百。

(2)「舌根功德千二百」:一路聽下來,到前面所說的舌,舌根,能夠說法,之後若有修行,能夠信願行;法入心了,就是了解,它除了能夠養身命,還能夠發揮了慧命。佛陀所說的法,了解之後,從口再宣說。口要說法,舌頭若不動就無法說法,所以舌根功德千二百。

(3)「身根功德,以常精進菩薩,當機者來印證」:接下來要說的是「身」,佛陀開始再叫著這位「常精進菩薩」。這位菩薩以「常精進」為他的修行的方向,菩薩中最精進的一位菩薩,佛陀就稱呼這位菩薩來作為「當機者」。叫他的名字,就是表示現在要說的身根功德,常精進,你當機來印證。這就是開始要說身有八百的功德,從這樣開始。

4. ★釋譯經文:【得清淨身、如淨琉璃,眾生喜見】:由持經清淨身根力故,得淨如琉璃勝義根,離俗越世,是故稱:佛身清淨,如淨琉璃莊嚴,眾生喜見。眾生見者,無不愛著喜樂。如淨琉璃:謂身相內外清淨明澈。

(1)「得清淨身」:這個身有什麼功德啊?其實,先從佛身來說,佛身是清淨身,「如淨琉璃,眾生喜見」。若要說身,佛的身是清淨如琉璃。我們要好好用心,從佛身的境界我們來體會,真正凡夫將要修行的方向,就要向佛來看齊。

(2)「時時要觀身不淨」:我們眾生,要時時「觀身不淨」,因為我們的身,凡夫身。佛陀覺悟之後,與天體會合,佛陀精神理念是這樣的透徹,淨如琉璃,所以眾生喜見。佛陀有這樣的德,所以眾生看到佛,總是歡喜,這是佛身。

(3)「由持經清淨身根力故」:因為我們持經,要用什麼方法能夠讓我們的身清淨呢?佛陀在的時候,靈山說法,大家都會念:「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4)「佛在靈山,不遠求」:靈山,佛在的地方,在哪裡呢?沒有多遠,在我們的心裡面,要向我們的內心找;而內心要向哪裡找?時啊、日啊,二千五百多年了,分秒間不斷流逝,累積起來二千五百多年。

(5)「法句身,法入心」:這二千五百多年來,現在的人要去哪裡找你那顆心呢?找到佛在靈山那念心呢?佛在靈山,那就是不用文字,用聲音、用法句,這個法句身,一句一句,那個法成為一句一句的法,入我們的心。

(6)「如是我聞,結集紀錄」:後來的人,阿難,將這個法句身,從記憶中再說,「如是我聞」,佛如是說。阿難重新從記憶中再轉述出來,讓我們再如是聞,我們現在真的也要感恩阿難尊者。但是口口相傳,再後面就要結集了,那個時代,不論是樹葉來記錄,「貝葉」(供書寫資料、經文之樹葉,略稱貝多、貝葉),就是這樣那個貝葉來記錄,再來用傳的。

(7)「傳法,法髓相傳」:一直隨著時代進步,刻木、刻石,這都曾這樣傳過,佛經就是這樣傳。傳到後面來,這個經典是不是與阿難的口傳有沒有相同?不知道。因為我們永遠都「如是我聞」,在後來文字去表達了句身,法句身,用文字,雕刻寫下來。才再發明到用石板來印,去拓印在紙上,不論石板、銅板,這都有前後次序,時代的進步,就是這樣一直過來。

(8)「經典結集文字」:這個時候看經很簡單,坐著也可以看,手展開,那手機在這裡點下去也可以看,這是時代進步。但是進步的盡頭會變成如何不知道,所以我們只好把握現在。所以從佛陀的時代過了之後,將種種經典的過程,編串與拓印、印刷。所以在這個地方,之後的人,集經的人他就將它用成文字這樣寫。

(9)「由持經清淨,身根力故」:這也就是那個時候很精進的人,盼望人人很精進,將佛陀所說的法,就是這樣將它描述過來,經過了阿難的口述,經過了又再編刻與寫,這樣一直流傳下來。所以,重點要我們持經,經過這麼多人的努力,盼望是法要永住世間。所以我們要知道持經,用經文傳後代。持經要很了解,從經的法入我們的心,毫釐沒有偏差,這樣才是真正將法、法脈傳在後代。

(10)「法身如琉璃」:法身是如琉璃,佛陀的法身,佛陀的法是非常清淨的,就像琉璃一樣。

(11)「勝義根」:勝義根就是其中的含義,一定是印證佛陀所說的法,教導我們的方向,這叫做「勝義根」。佛陀在僧團裡面,就是用「離俗越世」,叫做「勝義根」。

(12)「得淨如琉璃勝義根」:很清淨,沒有污染,我們的心思沒有污染,來聽法,這叫做勝義根。佛陀要告訴我們的,世俗、凡夫,世間一切都是無常苦空。你要用什麼心態,處身入世在人間?要如何去入人群教導眾生?這就是要勝義根。「離俗越世」就是要修行。

(13)「覺有情,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專心,沒有小家庭的牽掛,就是出家了或者專心清修沒有小家庭又再傳下去,牽心掛肚這種的煩惱;有愛,就是眾生,無緣的眾生。我們發揮大悲的愛,與我們非親非故,但是他們在受苦難中;發揮我們的大悲心,同體大悲去救拔他們、去關懷他們,這就是「覺有情」。
(14)「心清淨,佛陀教菩薩法」:覺有情,一個「覺」字開始,就是心要清淨,這就是佛陀教菩薩法的開頭。勝義根,才叫做離俗越世。因為這樣是「佛身清淨」,佛身清淨就是法清淨,所以「如淨琉璃莊嚴,眾生喜見」,這就是法。

(15)「佛身清淨,如淨琉璃莊嚴,眾生喜見」:看起來幾個字很簡單,其中清淨道理是天地宇宙的真理,是很深,要很用心。心沒有污染,才有辦法透徹這樣的道理。所以眾生喜見,因為他清淨,佛陀所教育我們,無私的教育,所以眾生歡喜接近,「無不愛著喜樂」。

(16)「佛陀在世,人人尊重,人人喜愛」:可惜佛陀從覺悟,開悟了,開始沒有人懂佛法,他這樣點點滴滴,一直從,名稱上說「小乘、中乘、大乘」,無不都是點滴注入清流,到了眾生知道了,起了欣慕要追求,時間已經快速過去了。將近五十年了,佛陀開始要表示入滅了。這個時候要求住佛陀在世也不可得,所以求住不可得。

(17)「如淨琉璃,謂身相內外清淨明澈」:現在才知道佛陀在,這些法都很清淨,所以是因為身相內外清淨。佛在時候,他為僧團的典範,教導僧團進出威儀。這都是佛陀在世,由僧團化世,去化度眾生。所以我們要很清楚,佛法就是這樣,從那念離世脫俗這種的覺悟,體悟了宇宙真理那分與宇宙會合,這種清淨無障礙,這種的大道理發現了之後,讓我們眾生了解。真的是眾生是愚昧闇鈍。

(18)「無明數如恆沙,塵點劫」:從佛陀在世,還是在愚昧闇鈍中,無數啊!所以佛陀要常常說無明數如恆沙;煩惱真正是一沙一塵,稱為一國,一國裡面再一沙一塵,不斷不斷譬喻,沙數就是時間,時間的長劫,又在累積的國家的沙數。大家應該要記得,只是簡單一句話,煩惱無邊盡,要求得一念的覺悟,時間能夠維持,能夠了解,真的是就如在沙數之中要找出一滴露水一樣困難,所以我們要好好用心。

(19)「法永遠在人間,盡虛空,遍法界」:佛陀,他的法永遠在人間,抬頭看虛空,盡虛空遍法界,無不都是佛所覺悟天體大法。我們凡夫要如何去體悟這麼大的法,那就要用心,用心從經典中去找。

(20)「法,不可思議,用心體悟」:若沒有這些經典,我沒有這麼多話可向大家說。這些話要告訴大家,感覺離法還有一段很長的距離,千般萬句都無法表達沙中的一滴露水。這實在是很沒辦法,不可思、不可言說,無法用語言來說,唯有就是要聽到了之後,自己自體悟,所以要時時多用心。
回頂端 向下
 
2019/05/24晨語簡記《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