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9/05/27晨語簡記《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9/05/27晨語簡記《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Empty
發表主題: 2019/05/27晨語簡記《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2019/05/27晨語簡記《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Empty周二 五月 28, 2019 10:31 am

20190527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法師功德品第十九》(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聲聞最初聞四諦法;
辟支佛受持因緣法,
是諸因緣法難思議;
菩薩尊佛教行六度。

  用心聽,佛陀為眾生說法,開頭,因為眾生根機還很淺劣。佛先從人間現象,讓大家聽得懂,也是身接觸得到,所以他就從四諦法開始,苦啊,真是苦啊!人間所見、所聞,不論是看到的、聽到的、接觸到的,無不都是苦難人多,很多都是苦難。尤其是生、老、病、死苦,哪怕是富貴人生,也受到老、病、死這種的壓力,這是人人都能感覺到的,大自然的生活不管是富有、貧困,就是老、病、死。

  我們昨天說過了四諦、十二因緣法,人人都應該感觸得到。佛陀最初發出他的聲音,聽入初聞法的人的耳根,去了解這四諦是法,所以稱為「聲聞」。因為用佛的聲音接觸到耳根,啟動到他的心,成為真理的法,叫做「四諦法」。這四項,大家都要記住;苦、集、滅、道。我們要知道苦,苦從何處來?從平時造作累積而來;過去來到現在,現在造作又是在於未來。這大家要很用心,聲音進入耳根,耳根要傳入心,心要去體會。就如昨天有一群從汐止來的慈濟菩薩,近百人哦。在那裡,一句話提起,什麼叫做「四諦法」?他們就開始倒背如流。十二因緣呢?一句都沒有差,這能相信他們聞法精進。聽了很感動,也很佩服。是啊,聽,總是要聽入耳根,深入內心,體會這樣的法,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見聞接觸,我們都要不斷從接觸來思考四諦法;這是聲聞。

  佛陀當初發音、說法,五比丘最初聽到這個法,感動了,轉變人生,體會佛的真理,這叫做「四諦法」。佛陀開始一直不斷延續,從四諦法,法無窮盡,一直展開了人間形態,種種的生態、生活的等等,讓這些聲聞愈來愈體會,愈體會生活,來自於生命中,生命中如何,真的是不可思議,如何來的呢?現在的感受,未來又是會如何呢?佛陀就開始對辟支佛,很想要用心,很想要了解,很想要知道,知道人間一切,甚至辟支佛不只是聽法,佛的四諦法,他的心要追求法,總是會想到,不只是人的感受,到底四季、天地之間,為何會有春天呢?春天天地萬物,花草茂盛,什麼東西都是在春天旺盛、繁榮起來。

  春天過後,夏季氣候很悶熱,因為在印度,而且雨季也很多,到底這氣候、天地之間。秋呢?看到樹葉在凋零,風啊,氣候開始在轉變;冬天的寒冬雪凍,這天地之間,它是如何每年都這樣在迴轉呢?佛陀就告訴他們:「身體就與這大乾坤一樣,大乾坤有成、住、壞、空。」佛陀就用很長的時間來譬喻「成」,又用很長的時間來譬喻「住」;在這「住」的期間又經歷了多長的時間,壞又空,這是佛陀從宇宙間很多形成的因緣,大宇宙形成,然後宇宙間所有的生物又是如何的因緣?佛陀就開始說,動物、一切生物,不論是動物,有千千萬萬類的生態,在與人,人類。人類所造成的一切的一切,與動物又還是有關,除了人類與動物,還有與天,天堂,天的生活,它那個時間、空間與地球時間、空間的生態又有所不同。動物牠有各種動物的生態世界。

  這是佛陀與天地萬物的理契合在一起,所以他能夠說很多、很多人間如何的生滅法,所以他向辟支佛說要受持因緣法,很多因緣是天地間的因緣,四季循環的因緣,以及我們身體,十二因緣,從構造,「無明」開始行動,一直到生、老病死,又再循環。你今生此世的造作就是再造來生緣。佛陀在這十二因緣之中常常就有佛的《本生經》等等,就是佛過去的故事,生生世世,有弟子過去的因緣法,也是有很多故事。佛講經,總是也有譬喻,說現在譬喻過去,這種回憶,莫忘過去那一生,這樣不斷循環,來向辟支佛說,因為辟支佛想要追求的法,在這些生態很好奇,所以佛陀為辟支佛就說因緣法。

  「是諸因緣法難思議」。若要說這因緣法,真的是很難思議!說這麼多,從方便法一直說到法華,很多的因緣法,不論是用譬喻,或者是用現實的事情,或者是法的真理,一直這樣不斷反覆。到底眾生知道多少呢?佛陀用四十多年的時間,又能說多少法?說得盡嗎?說不盡,眾生聽多少呢?很少。聽進去,就忘記了,或聽進去,不能理解等等,所以難思議啊!很難說,也很難接受。時間就是這樣、這樣過去了。

  「菩薩尊佛教行六度」;所以菩薩是尊佛教,尊重佛陀,了解、奉行佛所教法,佛陀如何教我,我就如何去做,這真正是體佛心、會佛意,身體力行,這叫做菩薩覺有情。「尊佛教行六度」,這就是菩薩行。佛陀對大根機的人就說六度;「六度行」需要有尊佛教,尊重佛陀的教育,這樣聽,就身體力行去做,不求一切,做就對了,這就是菩薩。佛陀面對著人間,實在是說了很多法,說一法,一句、一偈包含了很多天下很多的道理,可惜我們聽很多道理還不解一句、一偈,就是「知道了,知道了。」「懂了,懂了。」也無法身體力行去體會。這是佛法之難處。前面的文就這樣說,

複習經文:「及鐵圍山,大鐵圍山,彌樓山、摩訶彌樓山等諸山,及其中眾生,悉於中現。下至阿鼻地獄,上至有頂,所有及眾生,悉於中現。」

  「及鐵圍山」,在描述眾生以及修行者。眾生所去的去處,以及在林中佛陀說法,依法奉行受持聲聞、辟支佛法,這樣的人在幽美的地方,好好在那裡將佛所說過的法讀誦、書寫,了解了很多道理,在經文之中涵蓋了很多的世界。這麼多世界的其中,有鐵圍山,除了諸天,我們前面都有解釋,一直到「及鐵圍山、大鐵圍山、彌樓山、摩訶彌樓山等諸山,及其中眾生,悉於中現」。就是我們在讀經,了解了,經法聽很多了,也很用心將這些經再重抄、重寫、重讀等等,這都在這個法中。

  如何描述鐵圍山?「鐵圍山」是什麼呢?原來佛陀所說的,鐵圍山的世界總共有七山八海。就是一個圍內有一個小世界,用這樣來為我們描述,大家理解佛所說這個空間的世界,現在讀到了,知道那個地方的世界,那就是這樣,這就是在這世界中,我們人所住的現在是在哪一個地方。鐵圍山的其中,有一個小世界,這個世界以須彌山為中心;這須彌山有四大部洲,東、西、南、北,我們的世界就是在南瞻部洲,這是我們的世界。佛陀在天文宇宙間,指出了我們是在很多無量數世界中其中的一個世界。佛陀大概來描述,這在經典中就已經有詳細記載。

  所以這些修行者在那個地方就是讀經、寫經、抄經,所有的生態的形象。讀到這個地方,他們就會想到,天堂有幾層天,一個一個天界與另一個天界,生活不同。在鐵圍山、大鐵圍山裡面的生活又不相同。一直到了我們人間,南瞻部洲這個地方的生活、人類又是不同。所以這種不同的境界不斷浮現出來,所以這種世界的描述他們自然了解。

  鐵圍山再接下來也是昨天的文。「下至阿鼻地獄,上至有頂,所有及眾生,悉於中現」。所以從鐵圍山一直說到地獄去。昨天有告訴大家,大家讀到《地藏經》,我們的印象就知道地獄在個海。地獄,海的那邊又有海,這幾重海,重重的海中就有它受極大苦的地獄。這我們在《地藏經》,能夠看到的經文。所以,大鐵圍山等等一直說到下至阿鼻地獄。阿鼻地獄,再上面,向上面說,那就是有頂天,一直到梵天,最極頂的梵天,這些世界全都描述,三千大千世界的形態,所以「上至有頂」。所有,「所有及眾生」,所有一切的世界,以及在不一樣世界生活的生命,全部在這地方修行讀經的人,差不多從經文就能夠了解。所以叫做「悉於中現」,這些生態都這樣在腦海中浮現出來,是這段文。所以接下來這樣說,

經文:「若聲聞、辟支佛、菩薩、諸佛、說法,皆於身中現其色像。」

經文簡釋:
「若聲聞、辟支佛、菩薩、諸佛、說法」;我說即是空,隨聲聞根機說。

  我們現在就知道了,法在這當中,讀誦的過程中,除了知道世界形成,眾生生活不同,我們再接下來能夠知道的,那就是聲聞的世界。我們,聲聞、辟支佛、菩薩,就是學佛中也是一樣,不同的心理世界。聲聞呢?聽的法,佛陀應聲聞法來說法;若是辟支佛的根機,所要追求,他就用辟支佛所想要知道的世界形態來說法;菩薩所要追求的,那就是利益眾生,佛陀以六度行來說。聲聞聽聲聞法,辟支佛聽的是辟支佛的法,菩薩聽的菩薩的法,他們聽完之後就可以說法,如諸佛所說的法。佛如何說,說聲聞法,我是聲聞,我也可以去傳聲聞法;我若是菩薩,聽佛所說的菩薩法,我也能夠去傳菩薩法,如諸佛說法一樣。所以各人聽法各人都可以去說法。

  就像現在,我也是如是聞,如是我聞。如是聞,如是我聞,我也是聽、看,經典中也有聽人這樣說,再到更前面說的源頭是從佛這樣來,所以「如是我聞」。我們大家的法都是這樣來,所以如是聞,就如是說,說佛所說法。這些事情,「皆於身中現其色像」,個人不同,聽的法也有深、有淺,所要對的根機深淺各不相同。所以他們在那個地方讀經如面對佛的法身,對什麼樣的眾生就是感受什麼樣的法。所以,「若聲聞、辟支佛、菩薩、諸佛、說法」,就是這樣,「若」就是這樣,如是就是這樣。如是聲聞、如是辟支佛,就是說法都需要因緣,「因緣所生法」。佛向聲聞所說的,「我說即是空,隨聲聞根機說」。向聲聞所說「苦集滅道」、「無我」、「苦空」,這都是對聲聞所說的法。

*若見聞解如幻,是為辟支佛根機說。若修空觀,於諸幻法,心無所著,皆悉空寂,故說如幻。

  「若是聞解如幻,是為辟支佛根機者說」;這又一種,同樣修小乘行,但那是辟支佛。他想要追求的空,是如何空?我現在在人間所說的空,那不就是幻化,是幻、是虛幻,就是覺得人間幻化。是幻,就是化,化就是有與沒有,是沒有啊!但就是化一個形相,其實是空的,如幻如化。這種幻化,這是辟支佛從空法中他去想。這是如幻如化,佛陀為辟支佛根機說。「若修空觀,於諸幻法」;你若要修空法,很細思觀想,那就是「於諸幻法心無所著」。雖然這些都是如幻,因為人間時間空短。我們若去想,佛陀說忉利天一天人間得要一百年。所以我們的人間每天在看,分秒間時間就這樣過了,無形無蹤,在空蘊中;五蘊在空,空,那秒不斷過去,所有的形色也是如幻在變化中。就像我們的身行,我們沒有感覺,如幻如化,什麼時候從青少年變成中老年呢?這種人生非常的短暫,還是所有的一切就是這樣如空如幻化。所以,諸法幻法,就是幻化的法。

  所以「心無所著」,我們的心不用執著,執著它是真是假,反正你已經在人間生活;你好好精進,煩惱無明如幻如化,掃除掉,沒有過去所執著的煩惱,沒有現在惹來的無明。這種如幻化,何必執著呢?放下你的煩惱。所以「心無所著,皆悉空寂故說如幻」,這就是真理的幻化,不是都沒有了。都沒有了,我們進出也是要從門,門若關起來,你看可以進去嗎?就碰壁了。一樣要心能通,心門要能開。雖然佛所說幻化,那就是真理的幻化,時間短促的幻化,而不是有東西,你要說沒有東西的幻化。所以大家要用心去體會真理。

*若見妙有,是為菩薩說。真空而能生萬法,妙有而一切皆如。這是「真空妙有,若見妙覺,是諸佛說法。」

  「若見妙有,是為菩薩說」。若見解,就能夠知道諸法就是在妙有中。這就是菩薩,佛陀就為菩薩說法。「真空而能生萬法,妙有而一切皆如」。就是真如,一切一切都是真如法。真是這樣,你看不到的道理,它就是真實法。「聽聽那麼多的道理,你聽多少了?」「聽很多。」「拿出來,我來看看。」「要從哪裡拿?」只能夠,「我再『如是我聞』,我再複講,看對不對,沒辦法拿出來。」這是無形的,道理是入心,從耳聞入心體會,體會之後再敘說。這種的體會是知識,是不是可以身體力行呢?能夠身體力行,那就是真正體會到道理。所以說「真空妙有」,若見妙有,是真佛說,真真正正的妙有,你要去體會到,佛陀說慈悲,「無緣大慈,無緣大悲」,讓你背再多,沒去力行,什麼叫做無緣大慈,與我非緣非故,說這個法,與我們有什麼關係呢?

  有啊,要你去身體力行,與你無緣的人,你要去關心他,要去為他付出。這就是佛說方法給我們聽,所以我們懂得「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個法。我們將天地的眾生視為一體,與我們是共同體,因為共生息在天地間。所以佛就這樣告訴我們,這是「真空妙有,若見妙覺,是諸佛說法」。「一身之法」;這個身體的法,「其義如是,一人善聽」。

經文簡釋:
「皆於身中現其色像」;相隨心生,悉於受持是經法者身中現身。

  菩薩「皆於身中現其色像」。你一個人在行種種菩薩道,菩薩道是如何走,他的行儀也都在腦海中了解了。所以,「相隨心生」,那個相,菩薩相,他的行儀在我們的心就產生出來,所以「悉於受持是經法者身中現身」。我們若有在受持、有體會的人,自然這個法會在我們的身上現像出來。因為我們身體力行,了解幫助人的感覺真好。這種感覺,唯有幫助人的人才有辦法感覺。

*下至阿鼻地獄,上至有頂,所有及眾生。悉於受持是經法者身中現其身。由眾生共業造因感果,聞法入色像。

  「下至阿鼻地獄,上至有頂,所有及眾生「悉於受持是經法者身中現其身」,。這全部在「受持是經法者」身中現前。這樣應該大家了解。「由眾生共業造因感果,聞法入色像。」應該這些造因感果,大家也聽得很詳細。這就是《法華經》,《法華經》講真實法,《法華經》的「本門」就是這樣,同樣說天談地,談天說地,說來說去不離開人間,是為人間互動生活、修行方法。所以大家要很用心去體會、去了解,我們若想要了解,最近在說「伊代,東非」,去過東非賑災的,前前後後去的人,大團已經前前後後回來了。今天,最先去東非,最後要回來的,也已經開始準備回來了。已在回來路上的,也已經抵達;而準備要回來的,現在在莫三比克已經準備要上飛機了。

  我們聽他們回來說,那個地方是如何?他們去過、體會到,他們最清楚。菩薩到那境界,回來來談那境界,這樣最明白。我們聽,「知道啦,知道啦,我了解了。」但是他們是知道、了解,去,又回來了,這就是不同的心態。總是要大家不論如何聽進去,用在內心體會,身體力行,這才是真佛法。請大家時時多用心啊!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9/05/27晨語簡記《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9/05/27晨語簡記《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2019/05/27晨語簡記《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Empty周二 五月 28, 2019 10:32 am

[2019年5月27日上午5:20] 農曆四月二十三日,(僅德松個人筆記參考。請多指教,感恩。) 靜思清澄(法髓)妙蓮華,慈濟人群菩薩道

1.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經文:【若聲聞、辟支佛、菩薩、諸佛、說法,皆於身中現其色像。】

2. 上人手札:「聲聞最初聞四諦法,辟支佛受持因緣法;是諸因緣法難思議,菩薩尊佛教行六度。」

(1)「佛陀為眾生說法,四聖諦」:佛陀為眾生說法,因為眾生根機還很淺劣。佛先從人間現象,讓大家聽得懂,也是身接觸得到。就從四諦法開始,苦啊,真是苦!人間所見、所聞,不論是看到的、聽到的、接觸到的,無不都是苦難人多,很多都是苦難。尤其是生、老、病、死苦,哪怕是富貴人生,也受到老、病、死這種的壓力,這是人人所能夠感覺。大自然的生活,不論是富有、貧困,就是老、病、死。

(2)「聲聞最初聞四諦法」:四諦、十二因緣法,人人都應該感觸得到。佛陀最初發出的聲音,聽入初聞法的人的耳根,去了解「四諦」是法,所以稱為「聲聞」。因為用佛的聲音接觸到耳根,啟動到他的心,所以成為真理的法,叫做「四諦法」。

(3)「四諦法:苦、集、滅、道」:我們要記得、要知道「苦」,苦從何處來?從平時造作累積來;過去來到現在,現在造作又是在於未來。這大家要很用心,聲音進入耳根,耳根要傳入心,心要去體會。

(4)「近百位汐止慈濟菩薩分享,聞法精進」:昨天一群從汐止來的慈濟菩薩,近百人。一句話提起什麼叫做「四諦法」?開始他們就倒背如流。「十二因緣」也一句都沒有差,這是可以相信他們這種聞法精進。聽了很感動,也很佩服。聽,總是要聽入耳根,深入內心體會這樣的法,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見聞接觸,我們都要不斷從接觸就來思考四諦法。

(5)「體會佛的真理,法用在日常生活中」:這是聲聞。佛陀當初發音、說法,五比丘最初聽到這個法,感動了,轉變了人生,體會佛的真理,這叫做「四諦法」。佛陀不斷開始這樣一直延續,從四諦法,法無窮盡,一直展開人間形態,種種的生態、生活的等等;一直讓這些聲聞愈來愈體會,生活來自於生命中,生命中真的是不可思議,如何來?現在的感受,未來又是會如何呢?佛陀就開始,從辟支佛很想用心、很想了解、很想知道,知道人間一切。

(6)「觀察天地萬物,常在行蘊中」:甚至辟支佛不只是聽法,佛的四諦法,心要追求法,總是會想到不只是人的感受,到底四季、天地之間,為何會有春天?而春天,天地萬物,花草茂盛,什麼東西都是在春天旺盛、繁榮起來,春。夏,氣候很悶熱,因為在印度,而且雨季也很多,到底氣候、天地之間。秋呢?看到樹葉在凋零,風啊,氣候開始在轉變;冬天的寒冬雪凍,到底這天地之間,它是如何每年都是這樣在迴轉呢?佛陀就為他們說法。

(7)「三理四相,生滅法」:身體與大乾坤一樣,大乾坤有「成、住、壞、空」,佛陀就用很長的時間來譬喻「成」,又用很長的時間譬喻「住」;在「住」的當中又經歷多麼長的時間,「壞」又「空」。這是佛陀從宇宙間很多形成的因緣,大宇宙形成,然後宇宙間所有的生物又是如何的因緣?佛陀就開始說。動物、一切生物,不論是動物,有千千萬萬類的生態,在與人,人物所造成的一切的一切,與動物又還是有關;除了人物與動物,還有與天,天堂,天的生活,它那個時間、空間與地球的時間、空間,生態有所不同。動物牠有各種動物的生態世界。這是佛陀與天地萬物的理契合在一起,所以他能夠說很多、很多人間如何的生滅法。

(8)「辟支佛受持因緣法」:佛陀向辟支佛說,要受持因緣法。很多因緣是天地間的因緣,四季循環的因緣,以及我們身體,十二因緣。從構造,「無明」開始行動,一直到生、老、病、死,又再循環。你今生此世的造作就是再造來生緣。

(9)「佛的本生經」:佛陀在這十二因緣中,常常就有佛的《本生經》等等,就是佛的過去的故事,生生世世;有弟子過去的因緣法,也是故事,很多。佛講經,總是也有譬喻,說現在,譬喻過去,這種回憶,莫忘過去那一生,這樣不斷循環來向辟支佛說。因為辟支佛想要追求的法,在這些生態很好奇,所以佛陀為辟支佛就說因緣法。

(10)「是諸因緣法難思議」:若要說這個因緣法,真的是很難思議!說這麼多,從方便法一直說到法華,很多的因緣法。不論是用譬喻,或者是用現實的事情,或者是法的真理,一直這樣不斷反覆。到底眾生知道多少呢?佛陀用四十多年的時間,又是能夠說多少法?說得盡嗎?說不盡。眾生聽多少呢?很少。聽進去,就忘記了;或聽進去,不能理解等等,所以難思議啊!很不好說,也很難接受。時間就是這樣、這樣過了。

(11)「菩薩尊佛教行六度」:菩薩是尊佛教,尊重佛陀,了解、奉行佛所教法,佛陀如何教我,我就如何去做,真正是體佛心、會佛意,身體力行,這叫做菩薩,覺有情。

(12)「尊佛教行六度」:這就是菩薩行。佛陀對大根機的人就說六度;「六度行」需要有尊佛教,尊重佛陀的教育,這樣聽,就身體力行去做,不求一切,做就對了,這就是菩薩。佛陀面對著人間,實在說很多法,說一法,一句、一偈是包含了很多天下很多道理,可惜我們聽很多道理還不解一句、一偈,就是「知道了,知道了。」「懂了,懂了。」也無法身體力行去體會。這是佛法之難處。

3. ★複習經文:【及鐵圍山、大鐵圍山、彌樓山、摩訶彌樓山等諸山,及其中眾生,悉於中現。下至阿鼻地獄,上至有頂,所有及眾生,悉於中現。】

(1)「及鐵圍山」:在描述眾生以及修行者。眾生所去的去處,以及在林中佛陀說法,依法奉行受持聲聞、辟支佛法,這樣的人在優美的地方,好好在那裡將佛所說過的法,讀、誦、書寫,了解了很多道理。在經文之中涵蓋了很多的世界,這麼多世界當中,有鐵圍山,除了諸天,一直到「及鐵圍山、大鐵圍山、彌樓山、摩訶彌樓山等諸山,及其中眾生,悉於中現」。在讀經,了解了,經法聽很多了,也很用心將這些經再重抄、重寫、重讀等等,都在這個法中。

(2)「如何描述鐵圍山?鐵圍山是什麼呢?」:原來佛陀所說的,鐵圍山的世界總共有七山八海。就是一個圍,一個小世界,用這樣來為我們描述,大家理解佛所說這個空間世界。現在讀到了,知道了,那個地方的世界就是這樣,這就是在這世界中,我們人所住的現在是在哪一個地方。鐵圍山的其中,有一個小世界,這個世界須彌山為中心;這須彌山有四大部洲,東、西、南、北,我們的世界就是在南瞻部洲,這是我們的世界裡。這是佛陀在天文宇宙間,指出了我們是在很多無量數世界中,其中的一個世界。佛陀大概來描述,這在經典中就已經有詳細記載。

(3)「不同境界,不斷浮現」:這些修行者在那個地方就是「讀經、寫經、抄經」,所有的生態的形象。讀到這個地方,他們就會去想到天堂有幾層天,一個天界與一個天界,那個生活不同,在鐵圍山、大鐵圍山裡面的生活又不同。一直到了我們人間,南瞻部洲,這個地方的生活、人類又是不同。所以這種的不同的境界,不斷浮現出來,所以這種的世界的描述,他們自然了解。

(4)「下至阿鼻地獄,上至有頂,所有及眾生,悉於中現」:從鐵圍山一直說到地獄。大家讀到《地藏經》,我們的印象就知道地獄在海的那邊底下又有地獄,這幾重海,重重的海中就有他受極大苦的地獄。這在《地藏經》能夠看到的經文。大鐵圍山等等一直說到下至阿鼻地獄。

(5)「上至有頂,所有及眾生,悉於中現」:再向上面有頂天。一直到最極頂的梵天,這些世界全都描述,三千大千世界的形態,所以「上至有頂」。「所有及眾生」,所有一切的世界,以及在不一樣世界生活的生命,全部在這個地方修行讀經的人,差不多從經文就能夠了解。所以叫做「悉於中現」,這些生態都這樣在腦海中浮現出來。

4. ★釋譯經文【若聲聞、辟支佛、菩薩、諸佛、說法】: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隨聲聞根機說。

(1)「不同的心理世界」:法在這當中,讀誦的過程中,除了知道世界形成,眾生生活不同。我們再接下來能夠知道的,那就是聲聞的世界,「聲聞、辟支佛、菩薩」,就是學佛中也是一樣,不同的心理世界。

(2)「佛陀觀機逗教。菩薩所追求,利益眾生,傳菩薩法」:聲聞聽的法,佛陀應聲聞法來說法;而若是辟支佛的根基,所要追求的,他就用辟支佛所想要知道的世界形態來說法;菩薩所要追求的,那就是利益眾生。

(3)「佛陀以六度行來說」:聽了之後,聲聞聽聲聞法,辟支佛聽的是辟支佛的法,菩薩聽的菩薩的法,他就可以說法,如諸佛所說的法。佛陀如何說,說聲聞法,我是聲聞,我也可以去傳聲聞法;我若是菩薩,聽佛所說的菩薩法,我也是可以去傳菩薩法,如諸佛說法一樣。所以各人聽法,各人都可以去說法。

(4)「我如是聞」:就像現在,「我如是聞」,如是聞,我也聽、看,經典中也聽有人這樣說,再更前面說的源頭是從佛這樣來,所以「如是我聞」。我們大家,法都是這樣來的,所以如是聞,就如是說,說佛所說法。

(5)「皆於身中現其色像」:個人不同,聽的法有深、有淺,所要對的根基深淺各不相同。所以他們在那個地方讀經如面對佛的法身,對什麼樣的眾生就是感受什麼樣的法。

(6)「若聲聞、辟支佛、菩薩、諸佛說法」:「若」,就是這樣,「如是」,就是這樣。如是聲聞、如是辟支佛,就是說法都是要,需要因緣。

(7)「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隨聲聞根機說」:佛向聲聞所說的「苦集滅道」、「無我」、「苦空」,這都是對聲聞所說的法。

5. 『若見聞解如幻,是為辟支佛根機者說。若修空觀,於諸幻法,心無所著,皆悉空寂,故說如幻。』

(1)「若見聞解如幻,是為辟支佛根機者說」:同樣修小乘行,那是辟支佛。他想要追求的空,是如何空?我現在在人間所說的空,那不就是幻化,是幻、是虛幻,就是覺得人間幻化。是幻,就是化,化就是有與沒有。沒有啊,但是化一個形相,其實是空的,如幻如化。這種幻化,這是辟支佛從空法中他去想。這是如幻如化,佛陀為辟支佛根機說。

(2)「若修空觀,於諸幻法」:你若要修空法,很細思觀想,就是「於諸幻法」。雖然這些都是如幻,因為人間時間空短。我們若去想,佛陀說忉利天一天,人間就要一百年。所以我們人間每天在看,分秒間就這樣過了,無形無蹤,在空蘊中;五蘊在空,秒不斷過去,所有的形色也是如幻在變化中。就像我們的身行,我們沒有感覺,如幻如化,什麼時候從青少年變成中、老年呢?這種人生非常的短暫,還是所有的一切就是這樣如空如幻化。所以,諸法幻法,就是幻化的法。

(3)「心無所著」:我們的心不用執著,執著它是真、是假,反正你已經在人間生活;你好好精進,煩惱無明如幻如化,掃除掉了,沒有過去所執著的煩惱,沒有現在惹來的無明。這種如幻化,何必執著呢?放下你的煩惱。

(4)「心無所著,皆悉空寂」:這就是真理的幻化,不是都沒有了。我們進出也是要從門,門若關起來,你看可以進去嗎?就碰壁了。一樣要心能通,心門要能開。

(5)「故說如幻」:雖然佛所說幻化,那就是我們,真理的幻化,時間短促的幻化,而不是有東西,你要說沒有東西的幻化。所以大家要用心去體會真理。

6. 『若見妙有,是為菩薩說。真空而能生萬法,妙有而一切皆如。這是「真空妙有」,若見妙覺,是諸佛說法。一身之法,其義如是,一人善聽。』

(1)「若見妙有,是為菩薩說」:若見解,就能夠知道諸法就是在妙有中。這就是佛陀為菩薩說法。

(2)「真空而能生萬法,妙有而一切皆如」:就是真如,一切一切就是真如法。真是這樣,你看不到的道理,它就是真實法。「聽聽那麼多道理,你聽多少?」「聽很多。」「拿出來,我來看看。」「要從哪裡拿?」只是能夠,「我再『如是我聞』,我再複講,看對不對,無法提出來。」這是無形的,道理是入心,從耳聞入心體會,體會之後再敘說。

(3)「法,要能夠身體力行,舉例:無緣大慈,無緣大悲」:這種的體會是知識,是不是可以身體力行?能夠身體力行,那就是真正體會到道理。所以說「真空妙有,若見妙覺,是諸佛說法」,若見妙有,是真佛說,真真正正的妙有。你要有去體會到,佛陀說慈悲,「無緣大慈,無緣大悲」,讓你背再多,沒有力行。什麼叫做「無緣大慈」,與我非親非故,說這個法,與我們有什麼關係呢?有啊,要你去身體力行,與你無緣的人,你要去關心他,要去為他付出。這就是佛說方法給我們聽。

(4)「一身之法,其義如是,一人善聽」:我們要懂得「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個法,將天地的眾生視為一體,與我們是共同體,因為共生息在天地間。所以佛就這樣告訴我們,「這是真空妙有,若見妙覺,是諸佛說法」。「一身之法」,這個身體的法,「其義如是,一人善聽」。

7. 【皆於身中現其色像】:相隨心生,悉於受持是經法者身中現身。下至阿鼻地獄,上至有頂,所有及眾生,悉於受持是經法者身中現其身。由眾生共業造因感果,聞法入色像。

(1)「皆以身中現其色像」:你一個人在行種種菩薩道,菩薩道是如何走,他的行儀也都在腦海中了解了。所以「相隨心生」,那個相,菩薩相,他的行儀在我們的心就產生出來。

(2)「悉於受持是經法者身中現身」:我們若有在受持、有體會的人,自然這個法是在我們的身上現像出來。因為我們身體力行,了解幫助人的感覺真好。這種感覺,唯有幫助人的人才有辦法感覺。

(3)「下至阿鼻地獄,上至有頂,所有及眾生」:這全部在受持是經法者身中現前。這樣應該大家了解。「由眾生共業造因感果,聞法入色像」。應該這些造因感果,大家也聽得很詳細。

8. 「《法華經》講真實法」:《法華經》的「本門」就是這樣,同樣說天談地,談天說地,說來說去不離開人間,為人間互動生活、修行的方法。大家要很用心去體會、去了解。

9. 「關心伊代氣旋的災情後,慈濟援助東非賑災進度」:我們若要了解,我們最近在說「伊代氣旋,東非」,去過東非賑災的,前前後後去的人,大團已經開始前前後後回來了。今天在東非,最後,最先去,最後要回來的,也已經開始準備回來了。回來已經抵達,準備要回來的,現在在莫三比克已經準備要上飛機了。回來,將聽他們來說,那個地方是如何?是他們去過、體會到,他們最清楚。菩薩到那境界,回來來談那境界,這樣最明白。

10. 「共知共識,還要共行,身體力行,才是真佛法」:我們聽,「知道,知道,我了解。」但是他們是知道、了解,去又回來了,這就是不同的心態。總是要大家不論如何聽進去,用在內心體會,身體力行,這才是真佛法。請大家時時多用心。

**********
11. 心得:感恩上人開示。今日實在是非常法喜!歡喜迎接多位至非洲的臺灣慈濟菩薩們紛紛歸來精舍銷假,從身上看到真的是印證「身體力行」,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實踐精神。學佛,要將佛法入心、入行,才是真佛法。內心真的很感動,上人帶領我們直接行在菩薩道上,大家方向一致,能精進聞法,就有了「共知共識」,更期望慈濟人人都能「共行」,努力翻轉非洲苦難,拔苦予樂。

在我們慈濟菩薩們的典範身上,可以感受經文中所說的,法,就是「盡虛空,遍法界」,「下至阿鼻地獄,上至有頂,所有及眾生,悉於中現」,因緣真的是很不可思議!共勉之。
回頂端 向下
 
2019/05/27晨語簡記《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