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9/05/29晨語簡記《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9/05/29晨語簡記《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Empty
發表主題: 2019/05/29晨語簡記《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2019/05/29晨語簡記《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Empty周三 五月 29, 2019 3:03 pm

20190529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法師功德品第十九》(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當知遍空塵剎,佛具說眾傾聽;
說聽同時甚妙,甚深難以言喻,不可以凡情測。
是大總持法門,寂靜清澄常照,法身冥資之境。

  用心、了解。應該要知道,遍空塵剎。遍空就是遍虛空界,塵刹就是所有所有的國度,有空之處,有地之處,在遍虛空界。這就是塵刹,就是國家,很多有土地的地方,在虛空界之下。「佛具說眾傾聽」,不論在哪一個地方,佛就是在哪一個地方現出真理,說真妙法。每一個地方,眾生都用心在聽。我們要很用心去了解,佛法本來就本具,只是世間人無法去體會到宇宙之間很多很多物的道理,是我們都不懂得去點名、用出來。佛陀覺悟之後,將原來遍虛空界塵刹中所有的道理,分析得種種,將它用名、用理說給大家聽。這種本無相,佛陀為說法設有相,讓我們聽,知道這個無明,就用這個法來對治無明。世間很多形相等等,裡面的道理,佛陀覺悟之後,就這樣一一來點明了。

  學佛者從粗淺一直到深入,不論佛所說的道理,想起來,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這些道理豈是永遠都在呢?佛陀說了,我們現在了解了,要再延續在未來。所以他永遠「遍空塵刹」,道理無處不在。但是,佛覺悟之後,將這些道理來接近人生,所以「佛具說眾傾聽」,只要佛陀要說法的地方,那個地方就有很多人很尊重、用心、仔細聽。所以,「說聽同時甚妙」,佛,說法的人,將它從無說有,從有說妙。這很多的道理我們不清楚,經過佛解說,聽的人聽得很深入、很歡喜,體解大道了,發無上心,這甚妙啊!佛的體悟、解說,眾生接受,能夠再體解這個大道理,妙不妙啊?妙啊!所以「甚深難以言喻」。要說這個法,真的想到就歡喜,很難解釋到底歡喜到什麼程度。

  所以,「不可以凡情測」。我們凡夫真的無法去測量,已經聽佛說法能夠體解大道的人。我們現在在這裡坐,我在這裡說話,我光是看到這些字,我自己就又很歡喜,歡喜說話,但聽的人看這些字是不是看得懂呢?聽得進去嗎?這就不知道了,凡夫啊凡夫,「不可以凡情測」。有的人根機很好,聽懂了,能夠契理;聽不懂,還差一段的距離。所以無法來體會這個測量,所以「不可以凡情測」。「是大總持法門」,這些法所需要的,總一切法無不都是要我們持一切善。常常說陀羅尼法,「陀羅尼」就是總持,譯為「總持」。陀羅尼,總持;「總」,就是總一切法。佛無處不在,法遍一切空間,塵刹間。說這麼多,願意聽的人,他也能夠聽進去、能夠體會;體會之後,這些法入心了,全都可以身體力行。就是持,身體力行,受持這個法門。

  而這個法門是什麼法啊?當然是菩薩法。做佛想要做的事情,這種愛佛所想要愛的天下人。那就是佛陀為天下眾生而修行、而開悟、而說法,無不都是為天下眾生。所以我們人人聽了之後,能夠體悟,體解大道;了解之後,我們能夠深入經藏,更普遍了解。這個時間,我們就能夠統理大眾,這就是「總持」,這叫做「陀羅尼」。總持──總一切法,持一切善,所以叫做總持法門,「是大總持法門」。這是佛陀他說法,我們聽法,這種「佛具說眾傾聽」,說聽同時,這樣是甚妙,這麼微妙的法。凡夫的情,凡夫情就是還很困難,不是覺有情,是還在迷中的凡夫,這種的了解,沒有辦法,而需要的是覺有情。常常說,覺有情就是菩薩,這種的覺有情,他就可以持大總持門。

  這凡情與覺有情就不同了,覺有情就是菩薩,菩薩就可以入大總持門,大總持的法門。「寂靜清澄常照」;這樣的人的境界那就回歸在寂靜清澄,他的心很清淨,就像一面鏡子常照。這面鏡子照明了世間形形色色,常常都很清楚。「法身冥資之境」。法身就是佛的教法來在身上,冥冥之中資助。這覺有情人所看的境界萬事都是很清楚,靠近佛所說的法,這叫做「覺有情」。就像昨天、昨晚,前天,從莫三比克,一群慈濟菩薩就從莫三比克回來了。我們對東非救助,緊急的救難、安身,已經在那個地方前後五十五天了。從慈善投入,如何去幫助他們,讓他們有資糧,讓他們又能夠暫時去搭建,復建他們自己的家。這些事情在計畫中,在急難救濟的當中一一完成了,也取得了當地我們再接下去是要如何幫助,讓他們反貧為安呢?這是我們未來長期的方向。

  所以昨天,前後去的慈濟菩薩就回來精舍,各人來報告,也來分享。來報告的是報告這次去的任務,進去到怎麼樣的鄉村,去看他們所住的生態,我們若有要為他們蓋房子,就先說出了要蓋房子在腦海中構造的藍圖,先與大家來分享,這是總務主任。說一半天,一個半天又接下來下午的半天,很多。要如何建學校?腦海中的藍圖,說很多。再接下來就是大家來分享。做很多,五十五天,見聞,從開始陌生一直到,到了很熟悉。看到的,開始很不捨,後面變成了很可愛。雖然很不捨,但是變成了很親很近,要回來依依不捨。五十五天的時間,聽到他們不怕辛苦去體驗,苦當地眾生的苦,痛眾生的痛,去與他們同生活,去了解。

  很感恩很多人,七、八個國家(地區)的慈濟人前後投入。感恩大醫王,我們四間醫院的院長,花蓮林院長、臺北趙院長,臺中簡院長,大林賴院長,還帶著醫生,還有我們人醫會。我們有一群醫生,這一大群醫生各人開業,哪一個地方有災難,他們的愛心都是及時顯現出來,他們可以放下他的診所,馬上組織起來,就往前走。醫護人員在那個地方發揮很大的功能,在那個地方除掉了他們的病痛,已經救出了生命差不多都快沒辦法的,我們可以在那個地方馬上去為他處理,同時建議趕快送醫院。看就知道這應該要從哪一方面趕快醫療施展,在醫院搶救。隔天早上看到這個孩子已經坐起來了。很不可思議的因緣,大醫王發揮的愛。那麼地俱全,我們的醫療、慈善。

  再者,教育也是去了,甚至去拜訪他們的醫學院,他們的大學。看到那裡的大學,很不捨,醫學院的學生教育出來要做什麼呢?可以再讓他們如何臨床,好像沒有什麼條件可讓他們繼續深造他們醫療的生涯,這很可惜。當地缺醫、缺藥,這些培養出來的醫學生,可惜就被挖角了,去做生意,去做貿易等等,可惜的人才無法去當醫生。所以慈大也希望要如何幫助這些大學醫學院的醫生,能再讓他們更上一層樓,好好培養他們,看是來臺灣等等……,這也是對教育的一段的幫助。對中、小學,我們要用心為他們將學校規畫好,讓這些孩子有機會受教育,翻轉人生。

  還有我們的人文,大愛電視臺,也同仁帶進去了,總監也去了。去看到那個程度,真的是四合一在那個地方,除了慈善付出,或為急難、為未來,此外,醫療還有教育、人文。同時適合於浴佛的時候,也在那個地方辦起了浴佛,宇宙大覺者,很明朗的出現在那個地方。昨天我就問了:「這個地方為何有我們的宇宙大覺者、琉璃佛在那裡呢?」他們就說:「就是某某師兄從澳洲回來,他們要去這個地方,他們就帶幾尊的琉璃佛過去。臺灣,又有誰帶幾尊去。」就像這樣會合起來,不論是澳洲去的、臺灣去的,那尊琉璃大覺者的相,在那個地方擺放出來,晶瑩透徹,那種佛身不受塵埃所染著。若被塵土附著,拍一拍、擦一擦就好了,這在那個方。何況他們都不知道什麼叫做「佛」?現在在那個地方排起了,這樣很莊嚴,花、水,這麼莊嚴的佛,琉璃佛在那個地方排起來。

  醫生、慈濟人在那裡帶著當地本土的志工、當地的人民來浴佛。他們也是用中文喊出了「禮佛足」、「接花香」,總而言之,還是很虔誠。隊伍也很漂亮,黑白分明;黑的,黑得只看到那件背心;白的,是從頭白到腳。這樣真的別有一番。這種慈善與宗教,「為佛教,為眾生」,在那個地方很明顯,真是時機,真的是因緣和合。莫三比克這個地方的苦,因為慈濟人去,要如何讓他們能夠脫貧、安頓起來。所以只是在你、我一動憐憫的心,只要我們每一個人憐憫心一動,就有辦法庇福,將這個福庇蔭在東非那個地方,為他們轉貧向福。我們將這個福帶過去,為他們轉貧向福,讓他們開始能夠如何做好事,能夠造福,這就要有人教他們。

  唯有菩薩,「菩薩舉足,步踏蓮花」。看到那個地方,天氣好的時候,那個土很厚,人若在那裡走過來,步步足跡。看一看,好像一朵一朵的蓮花,因為這都慈濟人走過的腳步,好像足踏蓮花,能夠走到哪裡就是能夠生蓮,踏步生蓮。這些人走過,盼望他們在那個地方能夠轉貧為福,慢慢來他就能夠成富。就是我們只要動一念心,大家用愛去幫助他們,真的是有希望。尤其是看到當地的志工,很美!那個畫面,那些志工要搬東西,去將它整頓好。他們頭頂著一大包、一大包的資糧,他們要搬過去,不是用抱的,他們是放在頭頂上。放在頭頂上,他們很有次序,不是我放著,我就走,不是。他們是放在頭頂上,我們,就一步一步,身體這樣搖啊、搖啊,一步一步,一個跟著一個,前面、後面,這樣歡喜唱著歌,就是像在繞佛。腳步都沒有偏差,應該就是在繞佛。這樣一個一個頂著一包包的物資,那是多美的鏡頭呢!

  這是當地志工,這個「頭頂施糧,行如律儀」。頭上這樣頂著要布施的資糧,他們的行動如律如儀,很美!本土志工從馬普托;在我們的會所(慈濟的家)要來到災區是一千二百多公里。這一千二百多公里的遙遠,這些種子在那裡要如何來這裡做?我們必定要將那些種子請過來,他們的語言會通,他們的文化會通,而這樣差一千多公里要如何做事情呢?他們就發願,有十八位本土志工同時發願,要搬去那裡住。而你們搬去那裡住,要做什麼?有五、六位代表出來。說:「我要去那裡,帶他們做縫紉,裁縫。」就像這些米袋、豆子的袋子,他們能夠教他們,若用完就來剪裁,就來將它做能夠提的、能夠背的袋子,就像他們在那裡的巧工坊。她說:「我會抱著一臺裁縫車,會帶著一臺的裁縫車,去那裡教他們做巧工。」

  隔壁一位就說,我會抱著一口大大口的鍋子,她說:「我是香積組,我能夠煮飯給大家吃。我就能夠帶這鍋子、器具去那裡發揮,能夠煮飯讓大家每天吃得飽,志工每天的工作要再繼續做。」中間一位就捧著一張相片,她就說:「我要去傳法,我將師父請去那裡,我能夠在那個地方傳慈濟的法。」又另外一位就手拿著竹筒,她捧著那支的竹筒就說:「我要去那裡說慈濟是從「竹筒歲月」開始,從小累積,這樣積少成多來幫助人,去引導人人懂得付出。」又另外一位,拿著一支的鋤頭在那個地方,她就說:「要去教他們種菜,要去教他們生產。」等等,各人、各人有這樣的功能。

  他們就帶這樣的器具,要去到一千二百多公里處,要安居在那個地方,去為那裡的災民,長期帶出了慈濟志工。慈濟要在這個貝拉市這個都市,這是第二大都市的一大災區,他們要帶出這些人,志工變成慈濟人。他們發大心。我問他們,在視訊的時候,問他們:「你們現在能夠度多少人?」「五百多人。」「哦!一尊的觀世音菩薩,不夠,看有辦法兩尊、十尊嗎?」大家發心,「好,六千位。」六千,準備要度六千位,培訓六千位的志工。真的是很快樂,很多……,昨天聽他們這樣在分享,人人已經法入心了。有一位也是馬普托來的,腳受傷了,她(雪拉),腳已經腫又爛,一直拖著這雙腳,不怕痛,繼續做,繼續走;不能穿鞋子,她又繼續走、繼續做。一直到我們人醫會醫生到達,前面的醫生到達,這樣為她敷、為她治療,邊治療邊做工作。聽說,大家要回來的時候,她可以穿鞋子了。

  又另外一位志工(阿梅莉雅)被車撞到,手受傷了,去敷一敷,用石膏將它包起來。她說:「很懺悔、很懺悔,不好意思,撞到我的那個人有平安嗎?你們能夠替我去找。不是要找他來理論,是要告訴他:『不好意思,我被你撞到,你有怎麼樣嗎?』」是用翻轉善解。這種,這實在是無法去想像,他們聽法聽得能夠身體力行,又能夠這麼殷切,真的碰到了,他們還是一樣這樣。有人就告訴她:「妳休息,妳手斷掉,妳休息。」「我這隻手斷掉,這隻手請假,但我這隻還能夠做,這隻手不用請假。」所以她也要做。這就是法。我說:「這種的法我就還不曾說到。」但是在那裡青出於藍。總是法聽進去,自己的身體遇到,她總是展現出獅子勇猛的精神出來,很不簡單。要說他們的故事,實在說不完。

  昨天說的那麼多,儘管幾位向常住眾說話,只是蜻蜓點水。希望他們還有時間,一段一段真正完整的將當地人的故事說出來。昨天只有向你們說到苦,苦的內容是什麼,每一個人身體上他們經歷的苦,他們還未說出來。所以,難怪過去我一直將非洲拿來叫做「人間地獄」,受種種苦在那個地方。現在,我們就像地藏菩薩,已經到那個地方去了。所以我昨天就說,我們菩薩去覆被在東非,就像地藏菩薩。

  九華山,在那裡要修行,他(金喬覺),韓國來的王子在那裡棄船,就在這座山,走向山上選擇一個地方,在那裡搭茅棚修行。山主叫做閔讓和,(即閔公長者),這位山主,他發現到就說:「您在這裡修行這麼辛苦,這麼多人陸陸續續要來接近您,我給您一塊土地。」他就說:「我土地不必大,一件袈裟大就好,一件袈裟的大。」「一件袈裟的大,您要如何修行呢?」「只要這件袈裟的影子下面,我就能夠修行,我就能夠當道場。」「這樣,給你了。」就這件袈裟,那個時候要丟上去的時候,要將它展開的時候,太陽很大。,但是將它展開之後,那個太陽被一片烏雲,一片雲這樣經過太陽的下面,那個雲的影子遮蓋了九華山,一大片。所以這位山主覺得很感動,這種驚惶的感動。所以就說:「好,這大片都是歸您的,讓您在這個地方發展道場,我們大家都可以來幫助。」九華山的故事是這樣來。

  一件袈裟就能夠披在九華山中,形成這個道場。東非呢?我們這麼多人走過的足跡,步步生蓮,應該也能夠成為一片的福來福蔭東非,應該也可以。總而言之,我們要很用心,因為這就是我們的歷史,慈濟將要創造的歷史。所以我一定要在這個時候告訴大家,記載在我們這個時候。《法華經》,佛陀所說法,在這佛身清淨,淨如琉璃,在世間眾生,塵剎眾生所做的一切都收入在那清淨身中來顯現。同樣的道理,這種清淨心,清淨的身心,他心中的法很具足。聽到那裡的苦,就是很多人的腳走到那裡,很多人的眼睛看到那裡,那些眼睛會合起來,再拿回來說,難道不就都在我們身中,在我們的心中顯現出來了呢?將這片的心鏡照耀在那個地方,應該也很有希望。這就是未來的歷史。來,接下來,

複習經文:「若聲聞、辟支佛、菩薩、諸佛、說法,皆於身中現其色像。」

  這是前文說的。今天接下來,

經文:「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若持法華者,其身甚清淨,如彼淨琉璃,眾生皆喜見。」

經文簡釋:
「若持法華者,其身甚清淨」;如是持經之人,持心不向惡,持行無過失,心身行甚是清淨。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前面這個「身」的這段長行文已經說到身清淨的功德,現在就用偈文重說,所以,「若持法華者,其身甚清淨,如彼淨琉璃,眾生皆喜見」。那個時候世尊重宣此義是用偈文重述過來的。所以,「若持法華者,其身甚清淨」,就是這個身很清淨。「如是持經之人,持心不向惡,持行無過失,心身行甚是清淨。」這樣,文看就清楚了。若是持《法華經》的人,我們就是持心絕對不向惡,我們身體力行不過失,絕對不會過失。不只不會過失,諸善奉行。所以心與身的行動全都是很清淨,沒有污染。

經文簡釋:
「如彼淨琉璃,眾生皆喜見」;猶如琉璃,內外映澈;眾生見者無不喜樂。

  所以,「如彼淨琉璃,眾生皆喜見」。「猶如琉璃」;就像琉璃,眾生都很歡喜看到,這種「內外映澈」,從內外照出來,都是很清澈、很乾淨的東西。所以,「眾生見者無不喜樂」,看到就很歡喜。這就是我們要知道持法華的功德,就是這樣內修外行;內修就是「功」,外行就是「德」。我們不只是有辦法能夠內修,我們還有機會外行,這叫做「功德」。菩薩,用心啊!要用心聽現在人間的疾苦,我們人間的菩薩身體力行,那就是在《法華經》中,「身八百功德」我們所做得到的,身體力行。大家多用一點心,經文之中是真理,遍虛空界的真理。我們身體力行是人間無量事,所以大家時時多用心啊!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9/05/29晨語簡記《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9/05/29晨語簡記《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2019/05/29晨語簡記《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Empty周四 五月 30, 2019 10:04 pm

[2019年5月29日上午5:20] 農曆四月二十五日,(僅德松個人筆記參考。請多指教,感恩。) 靜思清澄(法髓)妙蓮華,慈濟人群菩薩道

1.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經文:【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若持法華者,其身甚清淨,如彼淨琉璃,眾生皆喜見。】

2. 上人手札:「當知遍空塵剎,佛具說眾傾聽;說聽同時甚妙,甚深難以言喻,不可以凡情測。是大總持法門,寂靜清澄常照,法身冥資之境。」

(1)「當知遍空塵刹」:遍空就是遍虛空界;塵刹,就是所有所有的國土,有空之處,有地之處,在遍虛空界。這就是塵刹,就是國土,很多有土地的地方,在虛空界之下。

(2)「佛具說眾傾聽」:不管在哪個地方,佛就是在哪個地方現出真理,說真妙法。每一個地方,眾生都用心在聽。要很用心了解,佛法本來就本具,只是世間人無法去體會到宇宙之間很多很多的物、道理,是我們都不懂得去點名、用出來。

(3)「事理會合,以法會理」:佛陀覺悟後,從原來遍虛空界塵刹中所有的道理,分析得種種,將它用名、用理說給大家聽。這種本無相,佛陀為說法設有相讓我們聽,知道這個無明,就這個法來對治無明。世間很多形象等等,裡面的道理,佛陀覺悟了之後,就這樣一一來點明了。

(4)「千古不變的道理」:學佛者從粗淺一直到深入,不論佛所說的道理,想起來,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這些道理難道是永遠都在呢?佛陀說,我們現在了解了,還要延續到未來。所以他永遠「遍空塵刹」,道理無處不在。但是,佛覺悟了之後,將這些道理來接近人生,所以佛陀,「佛具說眾傾聽」,只要佛陀要說話的地方,那個地方就有很多人很尊重、用心、仔細聽。

(5)「說聽同時甚妙」:佛,說法的人,將它從無說有,從有說妙。這很多的道理我們不清楚,經過佛解說,聽的人聽得很深入、很歡喜,體解大道了,發無上心。這甚妙啊!佛的體悟、解說,眾生接受,能夠再體解這個大道理,妙不妙啊?妙啊!

(6)「甚深難以言喻」:要說這個法,真正想到就歡喜,很難解釋到底歡喜到什麼程度,所以,「不可以凡情測」。我們凡夫,真正無法去測量,已經聽佛說法已經體解大道的人。

(7)「不可以凡情測」:我們現在在這裡坐,我在這裡說話,我只是看到這些字,我就自己就又很歡喜,歡喜說話,聽的人看這些字是不是聽得懂呢?聽得進去嗎?這就不知道了。凡夫啊凡夫,有的人根機很好,聽懂了,能夠契理;聽不懂的,還差一段距離,所以無法來體會,這個測量,所以「不可以凡情測」。

(8)「是大總持法門」:這些法所需要的,總一切法,無不都是要我們持一切善。常常說陀羅尼法,「陀羅尼」就是譯為「總持」。「總」就是總一切法。佛無處不在,法遍一切空間,塵刹間,說這麼多,願意聽的人,他也能夠聽進去、能夠體會;體會之後,能夠這些法入心了,全都可以身體力行,就是持,身體力行,受持這個法門。

(9)「佛陀為天下眾生而修行、開悟」:而這個法門是什麼法啊?當然是菩薩法。做佛想要做的事情,這種愛佛所想要愛的天下人,那就是佛陀為天下眾生而修行、而開悟、而說法,無不都是為天下眾生。

(10)「體解大道,總一切法,持一切善」:我們人人聽了之後,能夠體悟,體解大道;了解了之後,我們能夠深入經藏,再更普遍了解這個時間,我們就能夠統理大眾,這就是「總持」。這叫做「陀羅尼」,總持,總一切法,持一切善,所以叫做總持法門,「大總持法門」。

(11)「佛具說,眾傾聽,是大總持法門」:這是佛陀說法,我們聽法,說聽同時是甚妙。這麼微妙的法,凡夫的情,凡夫情就是還很困難,不是覺有情,是還在迷中的凡夫。這種的了解,這沒有辦法,而需要的是「覺有情」。常常說,覺有情就是菩薩,覺有情就可以持大總持門。「凡情」與「覺有情」就不同了,覺有情就是菩薩。菩薩就可以入大總持的法門。

(12)「寂靜清澄常照」:這樣的人的境界那就是回歸在寂靜清澄,他的心很清淨,就像一面鏡子常照。這面鏡子照明了世間形形色色,常常都很清楚。

(13)「法身冥資之境」:法身就是法的教法來在心中,冥冥之中資助,覺有情人所看的境界萬事都是很清楚,靠近佛所說的法,這叫做覺有情。

3. 「非洲伊代颶風,慈濟志工菩薩,對東非救助」:
(1)就像昨晚,昨日,一群菩薩就從莫三比克回來了。我們對東非救助,緊急的救難、安身,已經在那個地方前後五十五天了。從慈善投入,如何去幫助他們,讓他們有資糧,讓他們又能夠暫時去搭建,復建他們自己的家。這些事情在計畫中,在急難救濟的期間,一一完成了。也取得了當地,我們再接下去是要如何幫助,讓他們反貧為安呢?這是我們未來長期的方向。

(2)昨天,前後去的菩薩就回來精舍,各人來報告及分享。報告這次去的任務,進去怎麼樣的鄉村去看他們所住的生態,我們若要為他們蓋房子,就先講出了要蓋房子在腦海中的構造的藍圖,先和大家來分享,這是總務主任等團隊來報告,要如何蓋學校,腦海中的藍圖,說很多。

(3)「五十五天的見聞,感同身受」:從開始陌生一直到了很熟悉。看到的,開始很不捨,後面變成了很可愛。雖然很不捨,但是變成了與當地很親很近,要回來是依依不捨。五十五天的時間,聽到他們不怕辛苦,去體驗苦當地眾生的苦,痛眾生的痛,去與他們同生活,去了解。很感恩很多人,七八個國家地區的慈濟人前後投入。

(4)「施醫施藥,救拔病苦」:感恩大醫王,我們的四間慈濟醫院的院長,花蓮林院長(林欣榮)、臺北趙院長(趙有誠),臺中簡院長(簡守信),大林賴院長(賴寧生),還帶著醫生,還有我們人醫會一群醫生,各人開業,哪個地方有災難,他們的愛心都是及時顯現出來。他們可以放下他的診所,就馬上組織起來,就往前走。

(5)「醫療、慈善,守護生命,守護愛」:醫護人員在那個地方發揮很大的功能,在那個地方除掉了他們的病痛,一位不慎從樹上摔落的孩子,在那個地方馬上去為他處理,同時建議趕快送醫院。看就知道這應該要從哪一方面趕快醫療施展,在醫院搶救。隔天早上看到這個孩子已經坐起來了。很不可思議的因緣,大醫王發揮的愛。這麼俱全,我們的醫療、慈善。

(6)「培養教育,翻轉人生,培育醫師」:教育也是,甚至去拜訪他們的醫學院,他們的大學。看到那裡的大學很不捨,醫學院的學生教育出來要做什麼呢?可以再讓他們如何臨床,好像沒有什麼條件可讓他們繼續深造他們醫療的生涯,這很可惜。當地缺醫缺藥,這些培養出來的醫學生,可惜就被挖走掉了,去做生意,去做貿易等等,可惜的人才無法去當醫生。所以大學,慈大也希望要如何幫助這些大學醫學院的醫生,能再讓他們更上一層樓,好好培養他們,看是來臺灣等等。這也是對教育一段的幫助。對中小學,我們要用心為他們將學校規畫好,讓這些孩子有機會受教育翻轉人生。

(7)「人文帶動,浴佛活動」:還有我們的人文,大愛電視臺同仁也帶進去了,總監也去了。去看到那個程度真的是很四合一在那個地方,除了慈善付出,急難為未來,之外,醫療,還有教育、人文。同時適合於浴佛的時候,也在那個地方辦起了浴佛,「宇宙大覺者」,很明朗的在那個地方。昨天我就問了:「這個地方怎麼有我們的宇宙大覺者琉璃佛在那裡呢?」他們就說:「就是某某師兄,從歐洲回來,他們要去這個地方,他們就帶幾尊的琉璃佛過去。又臺灣的誰又帶幾尊去。」

(8)「琉璃大覺者的佛像,晶瑩剔透,佛身不受塵埃所染著」:像這樣會合起來,不論是歐洲去的,臺灣去的,我們那尊琉璃大覺者的像,在那個地方擺放起來,晶瑩剔透,那種佛身不受塵埃所染著。若揚上沙塵,揮一揮、擦一擦就好了,這在那個方。何況他們都不知道什麼叫做「佛」?現在在那個地方擺起了這樣很莊嚴,花啊、水啊,這麼莊嚴的佛,琉璃佛在那個地方擺起來,醫生、慈濟人在那裡帶著當地本土的志工,當地的人民來浴佛。

(9)「為佛教・為眾生,慈善與宗教」:他們也是用中文喊出了「禮佛足」、「接花香」。總而言之,還是很虔誠。隊伍也很漂亮,黑白分明,黑得只看到那件背心;白的,是從頭白到腳,這樣真的別有一番。這種慈善與宗教,「為佛教・為眾生」在那個地方很明顯,真是時機,真的是因緣和合。

(10)「轉貧向福,教導手心向下,如何做好事造福」:莫三比克這個地方的苦,因為慈濟人去,要如何讓他們能夠脫貧,安頓起來,所以只是在你、我一動憐憫的心,只要在我們大家每一個人憐憫心一動,就有辦法庇福,將這個福來庇蔭在東非那個地方,將他們轉貧向福。我們將這個福帶過去,將他們轉貧向福,讓他們開始能夠如何做好事,能夠造福,這就要有人教他。

(11)「菩薩舉足,步踏蓮花」:唯有菩薩,菩薩舉足步踏蓮花。看到那個地方,天氣好的時候,那個土很厚,人若在那裡走過來,步步足跡。好像一朵一朵的蓮花,因為這都慈濟人走過的足跡,好像足踏蓮花,這能夠走到哪裡就是能夠生蓮,踏步生蓮。這些人走過,盼望他們那個地方能夠轉貧為福,慢慢來他就能夠成富,這就是我們只要動一念心,大家「愛」去幫助他們,真的是有希望。

(12)「頭頂施糧,行如律儀,有形的物資,無形的知足感恩」:看到當地的志工很美,那個畫面,那些志工要搬東西,去整頓好。他們頭頂著一大包、一大包的資糧,他們要搬過去,不是用抱的;他們是放在頭上,他們很有次序就一步一步,身體這樣搖啊搖啊,一個跟著一個,前面、後面,這樣歡喜唱著歌,就是像在繞佛,這樣腳步都沒有偏差,應該就是在繞佛,這樣一個一個頂著一包包的資糧,那是多美的鏡頭。這是當地志工,頭上這樣頂著那個要布施的資糧,他們的行動如律如儀,很美。

(13)「」:本土志工在從馬普托,在我們的會所要來到災區是一千二百多公里的遙遠,這些種子在那裡要如何來這裡做?必定要將那些種子請過來,他們的語言會通,他們的文化會通,而這樣一千多公里要如何做事情呢?

(14)「教導當地志工裁縫巧工」:他們就發願,有二十多個同時發願,要搬去那裡住。而你搬去那裡住,你要做什麼?有五、六個代表出來說:「我要去那裡,帶他們做縫紉,裁縫。」就是說像這些米袋、豆子的袋子,他們能夠教他們,若用完就來剪裁,就來做能夠提的、能夠背的袋子,就像他們在那裡的巧工坊;她說:「我會抱著一台的縫紉裁縫車,我會帶著一台的裁縫車,去那裡教他們做巧工。」

(15)「承擔香積志工」:隔壁一個就抱著一口大大口的鍋子,她說:而我是要去香積組,我能夠去煮飯給大家吃,我就能夠帶這鍋子、器具去那裡發揮,能夠煮飯讓大家每天吃得飽,志工每天的工作還要繼續做。」

(16)「傳慈濟的法」:中間一個就捧著一張相片,她就說:「我要去傳法,我將師父請去那裡,我能夠在那個地方傳慈濟的法。」

(17)「宣導竹筒歲月精神」:另外一個就手捧著那支的竹筒,她就說:「我要去那裡說慈濟是從竹筒,從小累積,這樣積少成多來幫助人,去引導人人懂得付出。」

(18)「教導農作」:又另外一個,拿著一個鋤頭在那個地方,她就說:「要去教他們種,種菜,要去教他們生產等等。」

(19)「志工菩薩,發揮所長,期盼人間菩薩招生」:各人、各人有這樣的功能,他們就是帶這樣的器具,要去到一千二百多公里處,要安居在那個地方,去為那裡的災民,長期帶出了慈濟志工,慈濟要在這個貝多港這個都市,這是第二個都市的一大災區,他們要帶出了這些人,志工變成慈濟人,他們發大心。

(20)「培訓當地志工,法入心,法入行」:我問他們,視訊的時候,問他們:「你們現在能夠多少人?」「五百多人」,「一尊的觀世音,不夠啊!看能否兩尊、十尊?」大家發心,「好,六千個」,要準備要度六千位的培訓志工。真的是很快樂。尤其是很多,昨天聽他們這樣在分享,人人已經法入心了。

(21)「當地志工,珍惜付出」:有一個也是馬普托來的,腳受傷了,他已經腫又爛,一直拖著這雙腳,不怕痛,繼續做,繼續走;不能穿鞋子,他又繼續走、繼續做。一直到我們人醫會醫生到達了,趕緊幫他敷、為他治療,他還是邊治療邊做工作,聽說,大家要回來的時候,他能夠穿鞋子了。

(22)「心寬念純,即使不慎被車撞到,懂得善解」:另外一位志工(阿梅莉雅Amelia)被車撞到,手受傷了,她去敷藥,將它包起來。她說:「很懺悔、很懺悔,不好意思,撞到我的那個人有平安嗎?你們能夠替我去找。不是要找來理論,要跟他說:『不好意思,我被你撞到,你有怎麼樣嗎?』」是用這個翻轉善解。這種實在是無法去想像,他們聽法聽得能夠身體力行。又能夠殷切珍惜付出。

(23)「珍惜慈濟帶去的法,獅子勇猛的精神」:有人就告訴她:「妳休息,妳手斷掉,妳休息。」「我這隻手斷掉,這隻手請假,我這隻還能夠做,這隻手不用請假。」所以她也要做。這就是法。我說:「這種的法我就還不曾說到。」但是在那裡青出於藍。她,她總是法聽進去,自己的身體遇到,她總是展出了獅子勇猛的精神出來,很不簡單。要說他們的故事,實在說不完。

(24)「菩薩去覆披在東非,就像地藏菩薩」:昨天說的那麼多,儘管幾位在精舍主堂向常住眾說話,蜻蜓點水。希望他們還有時間,一段一段真正他們當地人的故事。他們只有向你們說到苦,苦的內容是什麼,每一個人身體上,他們的經歷的苦,他們還未說出來。所以,難怪過去我一直將非洲拿來叫做「人間地獄」,受種種苦在那個地方。現在,我們就像地藏菩薩,已經去到那個地方去了。所以我昨天就說,我們菩薩去覆披在東非,就像地藏菩薩。

4. 「引喻,地藏王菩薩故事,九華山」:
(1)在那裡要修行,他韓國來的王子在那裡棄船,就走向山上選擇一個地方,在那裡搭茅棚修行。當時這位山主發現到,他就說:「您在這裡修行這麼辛苦,這麼多人陸陸續續要來接近您,是不是我給您一塊土地。」他就說:「我土地不用大,一件袈裟大就好,一件袈裟的大。」「一件袈裟的大,您要如何修行呢?」「只要這件袈裟的影子下面,我就能夠修行,我就能夠當道場。」「這樣,給你。」

(2)這件袈裟,那個時候要丟上去的時候,要將它展開的時候,是太陽很大。但是將它展開了之後,那個太陽,一片的烏雲,一片的雲這樣經過了太陽的下面,那個雲的影子遮蓋了九華山一大片。所以這位山主覺得很感動,這種驚惶的感動。所以就說:「好,這大片都是歸您的,讓您在這個地方發展道場,我們大家都能夠來幫助。」九華山的故事是這樣來。一件袈裟就能夠披在九華山中,形成這個道場。

5. 「慈濟足跡,努力深耕非洲,步步生蓮」:東非,我們這麼多人走過的足跡,步步生蓮,應該也能夠成為一片的這種福,來將它福蔭東非,應該也可以。總而言之,我們要很用心,因為這就是我們的歷史,慈濟它將要創造的歷史。所以我一定要在這個時候告訴大家,記載在我們這個時候。

6. 「佛身清淨,淨如琉璃,慈濟大藏經」:《法華經》,佛所說法,在這佛身清淨,淨如琉璃,在世間眾生,塵剎眾生所做的一切都收攝在那清淨身中來顯現。同樣的道理,這種清淨心,清淨的身心,他心中的法很具足。聽到那裡的苦,就是很多人的腳走到那裡,很多人的眼睛看到那裡,那些眼睛會合起來再拿回來說,難道不是就在身中,在我們的心中顯現出來了呢?將這片的心鏡來照耀在那個地方,應該也很有希望。這就是未來的歷史。

7. ★釋譯經文:【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爾時世尊,欲重宣說此義,而用偈文言。

(1)「身清淨,身功德」:這段經文已經說身的清淨,它的功德,世尊重宣此義是用偈文重述過來的。

8. 【若持法華者,其身甚清淨】:如是持經之人,持心不向惡,持行無過失,心身行甚是清淨。

(1)「若持法華者,其身甚清淨」:就是這個「身」很清淨、清楚,我們若是持《法華經》的人,我們就是心,持心絕對不向惡,身體力行,絕對不過失。不只不過失,諸善奉行。所以心與身的行動全都是很清靜,沒有污染。

9. 【如彼淨琉璃,眾生皆喜見】:猶如琉璃,內外映澈;眾生見者無不喜樂。

(1)「猶如琉璃,內外映徹,眾生見者無不喜樂」:就像琉璃,眾生都很歡喜看到,從內外照出來,都是很清澈,很乾淨的東西。讓人看到就很歡喜。

(2)「內修外行,叫做功德」:這就是我們要知道持法華的功德,就是這樣內修外行;內修就是功,外行就是德。我們不只是有辦法能夠內修,還有機會外行,這叫做功德。

10. 「身八百功德」:菩薩,用心!這要用心聽現在人間的疾苦,我們菩薩,人間的菩薩身體力行,那就是在《法華經》中,「身八百功德」,我們所做得到的,身體力行。大家多用一點心,經文之中是真理,遍虛空界的真理,我們身體力行是人間無量事,所以大家時時多用心。
回頂端 向下
 
2019/05/29晨語簡記《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