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9/05/31晨語簡記《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9/05/31晨語簡記《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Empty
發表主題: 2019/05/31晨語簡記《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2019/05/31晨語簡記《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Empty周五 五月 31, 2019 6:15 pm

20190531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法師功德品第十九》(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於自身中現諸佛身,
復現諸佛剎淨國土;
一切剎土入我身,
所住諸佛亦復然,
汝應觀我諸毛孔,
我今示汝佛境界。

  用心看好、聽清楚,「於自身中現諸佛身,復現諸佛剎淨國土;一切剎土入我身。」要用心,就是說諸佛來描述,用心,無煩惱心,是清淨心。清淨心,那個身,身中現諸佛身;只要我們人人心清淨,心中沒有雜念,佛心即是我們的心。我們不是常常這樣說嗎?念佛入我們的心。同樣的道理,「於自身中現諸佛身」,在我們自己的身、心現出了諸佛的身,念佛就是心有佛。「復現諸佛剎淨國土。一切剎土入我身」,又再淨剎國土,很清淨。佛的世界,一切剎中無不都是入我的身,這就是「佛土」,就是我們眾生心靈所方向的淨土。我們「屋寬不如心寬」,凡夫的身體那就是用佛的心,就如我們凡夫的「身土」。大家不知道聽懂嗎?我們的身體以為我們成佛,成佛的身才是我們要趣向。其實此心是佛,此身也是佛,就是佛所住的地方,就是我們這個即身成佛的意思,身心無不皆是佛的境界。

  「所住諸佛亦復然」,所住諸佛一樣,我們的身心環境與佛身心的現境都是一樣,所以說「汝應觀我諸毛孔,我今示汝佛境界」。佛陀就是這樣說,大家若有佛心,自然有佛的境界。大家若用心看,清楚地看、認真看,能夠看出了我的毛孔中,這今示汝等佛的境界。這就是告訴我們,我們對佛一定要很用心,不僅僅是看到一尊佛像,見佛就拜。其實最重要的,就像我們人人會流汗等等,叫做毛細孔,其實我們人身體的毛孔是無法計算。皮膚若沒有毛細孔就不健康了。表示他受傷過,才沒有皮膚的毛孔。

  佛陀就是這樣來譬喻,你要看我就要很用心,細思看,看出了連我的毛孔你都要看得出來。若能夠這樣,那麼細心來觀察佛,佛他就能夠為你現諸佛的境界,諸佛的境界自然就在你的面前,意思就是我們要非常用功。這分的用功要從哪裡走?要親身投入。念佛,光是念佛不夠,就是我們要用心,將佛的精神、理念用在我們的心中,佛的境界我們無不清楚,佛的心我們很了解。佛心所緣苦難眾生,所以他就來教菩薩法,要來疼愛苦難眾生。一個人沒有辦法,希望有很多很多人來尊重佛、愛佛,佛就教他愛他所愛,去愛所愛的人。很簡單一句話回過來說,佛心中所有的,就是人間苦難人如何能夠轉苦造福,這就是教菩薩法。佛心,我們現在人間所見,苦難眾生之多啊!病苦、貧困的苦,內心的痛苦,天底下很多。

  最近我們的話題一再看到了,看到非洲苦難人。我們一直發心立願,走入非洲;東非莫三比克去,與那些人接觸了,苦、苦、苦,真是苦啦!什麼人回來都是沒有離開一個「苦」字,當地人的苦啊。這幾天來陸陸續續在回來,天天都來聽,聽回來的人來描述東非苦難之苦,到昨天還有。昨天我們人文的志策會,大醫王也同樣集來,分享著他們去東非。所以大醫王,人醫會有好幾位,第一梯次(醫療前置)的人去,就像葉添浩醫師等有好幾人,他們最早去。去的時候看到了,他們用時間,就入門入戶去關心,看看每一個家庭,真的是苦。那種的破爛,無法用語言來描述那種貧困,而且病苦。整個家庭全都是病人,整個家庭一無所有,所有者是破爛的東西,遮身蔽雨的家也就是都破爛了。

  這真是人生嗎?在大醫王的眼中看來,非人間啊!醫生一邊在分享,眼眶也一邊打著眼淚,還有藥師也是這樣,真的同樣,那個境界還在他們心中。我們台北慈院趙院長、台中慈院的簡院長、大林慈院的賴院長、花蓮慈院的林院長,他們也都回來了。花蓮慈濟醫院,及好幾個醫院我們的大醫王,同樣就是在昨天集合過來,再敘述。看到他們真的心牽掛著當地病苦的人,那種不捨,不捨啦,不捨。現在在說,他們的身心還是回顧掛慮在那個地方,他們所摸過、所看過、所聽到的環境等等還在他們的腦海中。真是苦,真的讓人心放不下的苦。

  還有我們人文志業的菩薩也去了,還有我們的記者來來回回,來來回回,在這兩個多月的時間,從辛巴威一直報到了在我們現在重點這個地方──莫三比克。更早報出來的,是馬拉威那個地方,那是第一個畫面出來。因為南非慈濟菩薩得到消息,第一梯次潘居士帶著幾位年輕人,也有幾位本土志工一起去。到那個地方看到有房屋倒塌,他們就地採購,就地為他們蓋房子。這是最早看到的。再接下來辛巴威救濟、發放,我們看到景卉進去裡面,將畫面一直傳出來。那時候天天天天在那個地方看到受災受難的人,很多天的時間!看到那裡的苦,在那個地方引導他們,也展開了「竹筒歲月」。也看到那婦女,女孩子手裡拿著小銅板,三十分錢要捐出來,那個媽媽就說:「這三十分錢放在手裡什麼都沒有,什麼都買不到,放在這裡面就能夠救很多人。」

  第一個給我的印象──窮,但雖貧困還是這麼有智慧。記得我們在海地,還是在哪一個地方?有一位就這樣說:「窮,天底下沒有一個窮得無法幫助人的人。」窮,沒有一個窮到不能幫助人的人。因為他也捐,當然是一點滴,卻是他很有智慧,所說出來的話都讓人很感動。莫三比克,我們一路走過來,莫三比克的因緣成熟,志工有二、三千位都是種子。我們要在那個地方投入,他們就有當地志工,雖然距離還很遠。他們的距離有一千二百多公里,但是那些種子菩薩有十幾位發心立願要移居來這個地方常住,要在那個地方去替他們培訓志工。(十八位馬普托本土志工發願至雅瑪郡常住)

  就這樣與我們的菩薩,臺灣去的菩薩這樣生活在一起。我們年輕人將我們的人文帶進去,用愛來膚慰,我們人文來教育。果然,那裡的人很善良,紛紛投入了。當地的種子志工,他們用他們的經驗,用他們的真誠,這樣與我們會合、投入。這次在那個地方的救災雖然是很苦很苦,卻是有希望,有很大的希望,因為他們已培養出,轉貧為福的這個精神。而我們臺灣或者是其他的國家(慈濟人),這樣大家的力量再集起來,人力再投進去,總共有七個國家的,是七個或八個?八個國家的慈濟人,也是同樣投入在那個地方,前前後後、來來去去無不都是力量,在當地配合帶志工,配合去訪貧、配合去發放,這都是人力。再更大的人力就是我們的大醫王,早一批去的先了解情況,後面這批去都是院長、主任、我們的主治醫師等,很有愛心,一大堆人,大批的人馬又再進入。

  這次除了發放,還做義診,同時帶動浴佛。就是這樣這一大批人整個帶動起來,也讓他們大開眼界。「哦!這樣叫做醫生,一輩子不曾看到醫生,一輩子的病痛不曾看過醫生。」「醫生怎麼那麼有愛!」那麼地親近他們,膚慰他們、疼惜他們,仔細地叮嚀著他們。這讓他們覺得他們的人生還有人這樣在關心、疼愛。還有我們人文志業,大愛臺總監樹姍,她也向我請假,也去投入了,她自假自費投入。她去增加力量,我們已經有一些同仁及大愛臺同仁在那個地方,她又再進去,她自己去做採訪,自己從鏡頭去拍。而且看到一個畫面很感動,拿梯子架在屋頂,她自己這樣爬,爬到屋頂上面,居高臨下。她的攝影機從屋頂上拍下來,站在屋頂拍下來,卻是也讓我們的「人文真善美」志工也將她反拍回來,這實在是很感動人。

  而我們《經典》雜誌也有記者去,拍回來的每一張相片,聽他們的解說,啊,不愧是經典啊!這都是「經典」的拍照。《慈濟》月刊,蕭耀華,本來他的相片過去大都拍黑白的,那都是藝術相片。這次要去時,我就說:「藝術相片很藝術,希望你這次去用一般的照相機,也要拍一些照回來,這樣要刊登在月刊也比較好刊登出來。」他的相片真的是看出了非洲那種自古以來那種地獄人生,人間中的地獄,真的是苦啊!婦女,一個畫面,婦女頭上頂著差不多比她的頭幾倍大的很重的東西,後面還背著一個小孩。背那個孩子,側面拍到那個孩子的一個眼睛,媽媽的正面沒有拍到,只有拍到那個孩子側面的一顆眼睛。我說:「這一眼觀,觀一眼千萬眼觀了。千萬人的眼睛都看得到了,看得到這一片的母子頭頂上的苦啊!」這種的人生讓我們看到很不捨,所以這期的《經典》雜誌與上一期及這一期的《慈濟》月刊,關心的人非看不可。

  又再看到菩薩,慈濟做慈善,慈善的菩薩,那種的悲願。整個地上都是泥土,溼的時候泥濘不堪,乾的時候密密麻麻都是腳印,那種腳踏就是蓮,步步就是蓮花,真的是很感動人的事情。期待這就是我們的未來要為他們翻轉人生,這片土地,這些人生,希望我們能夠將福帶到那個地方;讓這些人,這樣的景象,這塊土地能夠綠化起來。那樣破爛的房子,讓他們能夠完整地遮風避雨。又聽到他們在描述,說非洲的糧食問題,說很多。糧食問題,衛生環境極度的不理想,綜合起來就是苦、苦、苦、苦,很多苦!尤其是我們一位同仁,他說他在那裡發文具,隔天一個女孩子手拿著一顆小橘子來拉著他,拉著他。轉過頭來,看,這個小女孩很美,只是窮。手中拿著這顆,就是張大眼睛不會說什麼話,就是這顆橘子一直要拿給他。

  因為語言不通,那種抬頭仰望著,手這樣捧得高高的,就是一直要給他。他伸手把它接起來。他的描述就是:「這顆橘子說不定是人家給她的今天的糧食,或者是她的全部,要吃的東西。僅僅只是昨天給她一支鉛筆,那麼地善良,懂得感恩回報。」捧著一顆橘子,抬頭,要送給他,那個畫面應該也是很美。所以很多苦難的事情無法去描述。所以見苦難的人,我們有人文志業去那個地方,讓我們人人能夠看到。看到苦難的人,我們要為他們鋪路,要為大家開闊心胸,也要開菩薩道,鋪好路開菩薩道。大家去說給大家知道,鋪好這條路,讓大家開這條菩薩道,讓人人也能夠伸手付出,點點滴滴來幫助。所以我們已經做到「知」、「識」、「見」,甚至我們「行」動了;既行動了,步步生蓮。但願我們能夠影響非洲的未來,若能夠這樣就是功德無量了。

  要說的事情確實是很多,要如何說?只期待見苦難的人,鋪心路、開心門、行菩薩道。一眼觀時讓他們千眼觀,我們要一直說,讓大家看得到,知、識、行動我們都做到了。我們從此開始步步生蓮花,開步我們就希望蓮花在地,再也不是泥濘的土地,再也不是腳踏上去就是塵土足跡,希望能夠轉變為很美,綻放蓮花的地方,能夠影響更大,為那個地方有很大的影響。這是我們的期待,若能夠這樣就功德無量啊!各位,用心,這就是我們的歷史,就是慈濟的經典,請大家要用心接受。來,我們看得到,就是「於自身中」,就是今天的大綱,「於自身中現諸佛身,復現諸佛剎淨國土;一切剎土入我身」。這些剛才說過了。

  「所住諸佛亦復然」,在那個地方諸佛也是這樣。「汝應觀我諸毛孔,我今示汝佛境界」,我們要多用心來了解諸佛。我們這幾天說的,讀經、誦經、受持經法,我們所有的境界,三千世界都是在這些修行者的身中現。大家應該還記得最近所說這段文。前面說的經文是這樣說,

複習經文:「又如淨明鏡,悉見諸色像,菩薩於淨身,皆見世所有,唯獨自明了,餘人所不見。」

  「又如淨明鏡」,我們的心若淨,就像一面明鏡。「悉見諸色像,菩薩於淨身,皆見世所有,唯獨自明了,餘人所不見」。有修行的人自己心中有境界,這些境界只有我們自己能知道,誰有辦法知道?除非你也要入那個境界。入境界的人,人人都知道;沒有入境界的人,人人不知道。就像我剛才說這麼多,我自己也沒有去,只憑著去後回來的人所說的話,我只是關心就如處境界,要不然一般的人聽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苦。因為好幾天前在說:「張開眼睛看人間,閉上了眼睛就是看地獄。」就是白天看到人間,只要我休息下來,就是看到非洲這些境界。所以這種,雖然人沒有去,心將那個境界也在心中顯現出來,同樣的道理。來,接下來下面這段文,那就是,

經文:「三千世界中,一切諸群萌,天人阿修羅,地獄鬼畜生,如是諸色像,皆於身中現。」

經文簡釋:「三千世界中,一切諸群萌」
群萌即是三界眾生:善惡念起冥昧。
化城喻:普智天人尊,哀愍群萌類。

  這段文用心看。「三千世界中,一切諸群萌」,那就是「群萌即是三界眾生」,很普遍的所產生。眾生,不論是人類、動物,在世間、在三千世界所有的境界我們都看到。這在三界中,群萌,我們都看到了,所有的眾生我們都了解了、看到了,看到他們有「善惡念起冥昧」。這些人,這些動物、人類,不只是他們的形不同,心,有的人是善心,有的人是惡念;善心起的人行善道,惡念起的人就是行惡道。這種冥昧就是暗,黑暗,不懂道理的這種人。

  我們在〈化城喻品〉有這段文,「普智天人尊,哀愍群萌類」。天人尊那就是佛,佛就是哀愍天下眾生,三千世界眾生這類的,所以佛陀的心就是普遍為天下眾生,這就是佛心。佛心關懷天下眾生,所以他教菩薩道。大家讀經典、修持法無不都是教我們如何清淨心,如何入人群不受人群所污染,能夠見苦啟動救拔眾生,就是這樣的境界。我們慈濟在做的,段段,每一段、每一段難道不就是與經文這樣一節一節很會合呢?所以我們就是在佛所說法中,我們知而識再去實行,這就是境界。

經文簡釋:
「天人阿修羅,地獄鬼畜生,如是諸色像,皆於身中現」;六道之眾,各有一身。

  所以,「天人阿修羅,地獄鬼畜生,如是諸色像,皆於身中現」。佛眼不只是看,看很多群萌,善惡起心動念,不只是看表面,內心的起動全都看進去。「六道之眾,各有一身」;接下來這段就是說天人、阿修羅的境界,地獄、餓鬼、畜生的境界,還有諸色像所有等等,天人享受的、地獄受苦的,阿修羅在人間、天堂,容易起瞋恚,容易衝動,這樣的人生無不都是在修行者清淨心中來現出了佛所教法的道理出來。這就是我們學佛,要入佛的境界就要借重經典來了解佛所說的教法。

*非從外來,唯心所造,作此觀者,悉於身現。

  所以這個法,「非從外來,唯心所造」。我們這個心要能夠去現出了這麼多境界,不是誰能夠搬來給我們看,我們只是聽;我們若沒有去,我們用心聽人說。聽,放在我們的心裡,我們能夠自己來發心,去了解,了解那裡的境界是什麼樣,一切唯心。看經文,就要聽,聽那個境界,現在的境界。經文是佛陀所說的經法,留在後世,教菩薩法,那是記在經典。我們要看的,現在的境界是現實的人間,有能夠走過的人回來,說給我們還未進去的人聽。我們心能夠去體會了解經典所說的,他們說給我們聽,因境界無法拿回來,就是我們要去聽,要來學經典,我們的心能夠一直去回憶它,所以「唯心所造」。我們去了解,來準備要如何行動,唯心所造。

  「作此觀者,悉於身現」。我們若能夠用心這樣來發願,來聽、來看、來知道之後,我們時時要來觀想、細思。觀想的意思就是細思,很詳細來思考,要如何去翻轉貧困,為他們造福。這,我們的心應該有底了、有譜了,若光只是在那裡看經,我們若有這個常識,就是將那個境界也拿來心裡,一切皆現。聽人說,我們也能清楚。下面又一段文,

經文:「諸天等宮殿,乃至於有頂,鐵圍及彌樓,摩訶彌樓山,諸大海水等,皆於身中現。」

經文簡釋:
「諸天等宮殿,乃至於有頂」;從欲界天,至無色界宮殿,諸台樓閣景觀。
「鐵圍及彌樓,摩訶彌樓山,諸大海水等,皆於身中現」;謂與須彌山一體。修持法正,即以法眼觀之,三千世界何有差別。

  這前面的長行文都有說過了。從欲界到天界,「至無色界宮殿,諸臺樓閣景觀」,這些景觀,長行文前面就說過了。再下來是,「鐵圍及彌樓、摩訶彌樓山,諸大海水等,皆於身中現」。這前文大概都提起了。「謂與須彌山一體」;彌樓山是與須彌山為一體,所以我們就能夠知道,須彌山、彌樓山兩個名字其實是同一體,被這個鹹水海圍繞著,鐵圍山所圍著的是一重一重的海。「修持法正,即以法眼觀之」,三千世界何有差別呢?我們若有在修,修這個梵行,就要好好用法眼,因為我們聽佛的教法,我們心就是法眼,沒有污染,很乾淨來看天下,這都叫做法眼。這個「法眼觀之,三千世界何有差別」,沒有差別啊!

  各位菩薩,看看,地獄不離人間,是在一萬二千多公里,現在我們雙腳踏得到的莫三比克,從那個地方傳回來讓我們看到的那些苦難。那些苦難我們要將它放在心裡,如何發地藏菩薩的願,如何去幫助那些苦難眾生。所以要大家時時多用心啊!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9/05/31晨語簡記《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9/05/31晨語簡記《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2019/05/31晨語簡記《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Empty周六 6月 01, 2019 3:52 pm

[2019年5月31日上午5:20] 農曆四月二十七日,(僅德松個人筆記參考。請多指教,感恩。) 靜思清澄(法髓)妙蓮華,慈濟人群菩薩道

1.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經文:【三千世界中,一切諸群萌,天人阿修羅、地獄鬼畜生,如是諸色像,皆於身中現。諸天等宮殿,乃至於有頂,鐵圍及彌樓、摩訶彌樓山,諸大海水等,皆於身中現。】

2. 上人手札:「於自身中,現諸佛身,復現諸佛,剎淨國土,一切剎土入我身,所住諸佛亦復然,汝應觀我諸毛孔,我今示汝佛境界。」

(1)「於自身中現諸佛身 。用心,無煩惱心,是清淨心」:用心體會,諸佛描述,用心,無煩惱心,是清淨心。只要人人心清淨,心中沒有雜念,佛心即是我們的心。我們不是常常這樣說嗎?念佛入我們的心,同樣的道理。在我們自己的身、心,現出了諸佛的身,念佛就是心有佛。

(2)「復現諸佛剎淨國土,一切刹土入我身」:又再淨剎國土,很清淨。佛的世界,一切剎中無不都是入我的身,這就是佛土,就是我們眾生心靈所方向的淨土。我們若是心寬,「屋寬不如心寬」,凡夫的身體那就是用佛的心,就如我們凡夫的身體,大家不知道聽懂嗎?我們的身體,以為我們成佛,成佛的身才是我們要趣向。其實,此心是佛,此身是佛,就是佛所住的地方,就是我們即身成佛的意思,身心無不皆是佛的境界。

(3)「所住諸佛亦復然」:所住諸佛一樣,我們的身心環境,與佛身心的現境都是一樣。

(4)「汝應觀我諸毛孔,我今示汝佛境界」:佛陀這樣說,大家若有佛心,自然就有佛的境界。大家若用心看,清楚地看,認真看,能夠看出了我的毛孔中,今示汝等佛的境界。這就是告訴我們,我們對佛一定要很用心,不是只有看到一個佛像,見佛就拜。其實最重要的,就像我們的人人會流汗等等,叫做毛細孔,其實我們人的身體毛孔是沒有辦法計算。皮膚,毛細孔若沒有了,這就是不健康了。他受傷過,沒有皮膚的毛孔。

(5)「真正用功,親身投入」:佛陀就是這樣來譬喻,你要看我,就要很用心,細思看,看出了連我的毛孔,你都要看得出來。若能夠這樣,這麼細心來觀察佛,佛他就能夠為你現諸佛的境界,佛的境界自然就在你的面前。意思就是我們要真正用功,這分的用功要從哪裡走?要親身投入,光是念佛不夠,就是我們要用心,將佛的精神、理念用來在我們的心中。佛的境界我們無不清楚,佛的心我們很了解。

(6)「佛心所緣,苦難眾生,轉苦造福,教菩薩法」:來教菩薩法,要來疼愛苦難眾生。一個人沒有辦法,希望有很多很多人來尊重佛、愛佛,佛就教他所愛,去愛所愛的人。很簡單一句話,回過來說,佛心中就是人間苦難人,如何能夠「轉苦造福」?這就是要教菩薩法。佛心,我們現在人間所見,苦難眾生之多啊!病苦,貧困的苦,內心的痛苦,天底下很多。

(7)「非洲苦難人,慈濟人發立願,走入非洲,不忍東非苦難之苦」:最近,話題一再看到了,看到非洲苦難人。我們一直將發心立願,走入非洲,東非,莫三比克去,與這些人接觸了,苦、苦、苦,真實苦啊!什麼人回來都是沒有離開一個「苦」字,當地人的苦啊。這幾天來,陸陸續續在回來,天天都來聽,聽回來的人來描述,東非苦難之苦。

3. 「人文志策會,東非賑災、義診團隊分享心得」:
(1)「大醫王分享,東非貧困且病苦」:昨天的人文志策會,大醫王也同樣集來,分享著他們去東非。所以大醫王,人醫會,有幾位,第一梯次的人去,就像葉添浩醫師等有好幾位,他們最早去。去的時候,看到了,他們用時間,就入門入戶,看看每個家庭,真正是苦,那種的破爛,那種沒有辦法用語言來描述,那種貧困而且病苦,整個家庭全都是病人,整個家庭一無所有,所有者是破爛的東西,遮身避雨的家也是都破爛。

(2)「非洲苦中之苦,心牽掛苦難眾生」:在大醫王的眼中看來,非人間。醫生一邊分享,也一邊眼眶打著眼淚,還有藥師也是這樣。真的同樣,那個境界他們還在心中,以及我們臺北趙院長(趙有誠)、臺中簡院長(簡守信)、大林的賴院長(賴寧生)、花蓮我們的林院長(林欣榮),他們也都回來了。花蓮醫院,我們的好幾位的大醫王,同樣都是昨天這樣集過來,再敘述,看到他們真的心牽掛著當地病苦的人,那種不捨啊!現在在說他們的身心還是回顧掛慮著那個地方,他所摸過、所看過、所聽到,他們的環境等等,還在他們的腦海中。真是苦,真的讓人心放不下的苦。

(3)「大愛台記者記錄歷史足跡」:還有我們人文的菩薩去,我們的大愛台記者來來回回,這兩個多月的時間,從辛巴威一直報到在我們現在,重點這個地方「莫三比克」,更早報出來是在馬拉威,那是第一個畫面出來。南非菩薩得到消息,從第一梯次,從潘居士(潘明水)帶著幾位年輕人,也幾位本土的志工去了,去到那個地方看到了,有房屋倒塌,他們就地採購,就地為他們蓋房子,這是最早看到的。

(4)「非洲辛巴威救濟、發放,傳遞竹筒歲月」:我們看到景卉(指:「大愛全紀錄」節目記者楊景卉)進去非洲裡面,將畫面一直傳出來。天天在那個地方看到受災受難的人,很多天的時間,看到那裡的苦,在那個地方引導他們,也展開了竹筒歲月。也看到那婦女,女孩子手裡拿著小銅板,三十分,三十分要捐出來,那個媽媽就說:「這三十分放在她手裡什麼都沒有,什麼都買不到;放在這裡面可以救很多人。」

(5)「貧中之富,手心向下」:第一個給我的印象,窮,貧困,也是這麼有智慧。還記得曾有一位就這樣說:「窮,天底下沒有一個窮得無法幫助人的人;窮,沒有一個窮到不能幫助人的人。」因為她有捐,當然是一點滴,卻是她很有智慧,所說出來的話都讓人很感動。

(6)「培訓非洲當地志工種子」:莫三比克,一路我們走過來,莫三比克的因緣成熟,志工有兩、三千個志工都是種子。我們要在那個地方投入,他們就有當地志工。雖然距離還很遠,他們的距離有一千二百多公里,但是那些種子菩薩,有十幾位發心立願,要移居來這個地方常住,要在那個地方去替他們培訓志工,就這樣與我們的菩薩,臺灣去的菩薩這樣生活在一起。

(7)「慈濟人文,帶動轉貧為福的精神」:我們年輕志工們將我們的慈濟人文帶進去,用愛來膚慰,用慈濟人文來教育;果然,那裡的人很善良,紛紛投入了。當地的志工種子,用他們的經驗,用他們的真誠,這樣與我們會合投入。這次在那個地方的救災,雖然是很苦很苦,卻是有希望,很大的希望,因為他培養出了他們轉貧為福這個精神出來。

(8)「匯聚不同國家地區的慈濟人的力量,帶動非洲當地志工」:而我們臺灣或者是其他的國家,這樣大家的力量再集起來,人力再投進去,總共約八個國家地區的慈濟人,投入在那個地方。前前後後,來來去去,無不都是力量在當地配合來帶志工,配合去訪貧、配合去發放,這都是人力。更大的人力,就是我們大醫王,早一批去的先了解,後面這批去都是院長、主任、我們的主治醫師,很有愛心,一大堆人,大批的人馬又再進入。

(9)「發放、義診、訪視、浴佛活動」:這次除了發放,還做義診,同時帶動浴佛,這就是這大批整個帶動起來,也讓他們大開眼界。這樣叫做醫生,一輩子沒看過醫生,一輩子的病痛,沒看過醫生;醫生怎麼這麼有愛,這麼地親近他們,膚慰他們、疼惜他們,慢慢對他們叮嚀著,這讓他們覺得他們的人生還有人這樣在關心、疼愛。

(10)「主管同仁自假自費、發心投入非洲賑災發放」:還有大愛人文,從大愛總監樹姍(葉樹姍),她也自假自費的向我請假的去投入。有些大愛臺同仁也進去,她自己去做採訪,自己去拍鏡頭,而且看到一個畫面很感動,拿梯子架在屋頂,她自己這樣爬到屋頂上面,居高臨下。她的攝影機從屋頂,站在屋頂拍下來,卻是也讓我們的真善美志工也將她反拍回來,這實在是很感動人。

(11)「經典雜誌,照片記錄珍貴慈濟歷史足跡」:而我們「經典雜誌」,也有我們的記者去,拍回來的每一張相片,聽他們的解說,不愧是《經典》,這都是經典的拍照。《慈濟》月刊蕭耀華,他本來他的相片過去都拍黑白的,那都是藝術相片。這一次要去,我就說:「藝術相片很藝術,希望你這次去用一般的照相機,也要照回來,這樣要刊登也比較好刊登出去。」他的相片真的是看出了非洲那種古來,自古以來那種地獄人生啊,人間中的地獄,真的是苦啊!

(12)「一眼觀,觀一眼,千萬眼觀了」:婦女,一個畫面,婦女頭上頂著差不多比她的頭幾倍大的很重的東西,後面還背著一個小孩,側面拍到那個孩子的一個眼睛,媽媽的正面沒有拍到,只是拍到那孩子側面的一個眼睛。我說:「這一眼觀,觀一眼,千萬眼觀了。千萬人的眼睛都看得到,看得到這一片的母子頭頂上的苦啊!」這種的人生讓我們看到很不捨,所以這期的《經典》與和上一前的月刊、這一期的月刊,有關心的人非看不可。

(13)「慈濟,發願做慈善,菩薩的悲願」:又再看到菩薩,慈濟,做慈善的菩薩,那種的悲願。整個地上都是泥土,濕的時候泥濘不堪,乾的時候密密麻麻都是腳印。那種腳踏就是連步步都是蓮花,真的是很感動人的事情。期待,這就是我們的未來,要為他們翻轉人生。這片土地,這些人生,希望我們能夠將福帶到那個地方,讓這些人這種的景象,這個土地能夠綠化起來。那種破爛的房子,讓他們能夠完整地遮風避雨。

(14)「非洲的糧食問題、環境衛生問題,苦上加苦」:又聽到他們在描述,說非洲的糧食問題,衛生環境,極度的不理想,綜合起來就是苦苦苦,很多苦。

(15)「贈文具鉛筆,雙手捧橘子的回報恩情,人性真善美」:我們一位同仁說,在那裡發文具,隔天,一個小女孩手拿著一顆小橘子,拉著他。轉過頭來,這個小女孩很美,只是窮。手中拿著這顆,就是張大眼睛,不會講什麼話,就是一顆橘子一直要拿給他。因為語言不通,那種抬頭仰望著,手這樣捧得高高的,就是一直要給他,他伸手接下來。他的描述就是說,這顆橘子說不定是人家給她的今天的糧食,或者是她全部要吃的東西。只是昨天給她一支鉛筆,這麼的善良,感恩,懂得回報。那種捧著 一顆橘子,抬頭要送。那個畫面應該也是很美。

(16)「見苦知福,開道鋪路,開菩薩道」:很多苦難的事情無法去描述,見苦,見苦難的人,有人文去那個地方,讓我們人人能夠看到,看到苦難的人。開始我們要為他們鋪路,我們要為大家開闊身心,也要開菩薩道,鋪好路開菩薩道。

(17)「共知、共識、共行,步步生蓮」:大家說給大家知道,鋪好這條路,讓大家開一條菩薩道,讓人人也能夠伸手付出,點點滴滴來幫助。所以我們已經做到了,知、識、見,甚至我們行動了。既行動,步步生蓮,但願能夠影響非洲的未來。若能夠這樣,就是功德無量。

(18)「鋪心路,開心門,行菩薩道」:要說的事情確實是很多,要如何說?只期待、期待見苦難人,鋪心路,開心門,行菩薩道。一眼觀時,讓他們千眼觀,我們要一直說,讓大家看得到,知、識、行動,我們都做到了。

(19)「步生蓮花,慈濟經典」:我們從此開始步生蓮花,舉步我們就希望蓮花在地,再也不是泥濘的土地,再也不是腳踏上去就是泥土足跡,希望能轉變為是很美,綻放蓮花的地方,能夠為那個地方有更大的影響,這是我們的期待。若能夠這樣,就功德無量。這就是我們的歷史,就是慈濟的經典,請大家要用心接受。

(20)「所位諸佛亦復然,汝應觀我諸毛孔,我今示汝佛境界」:在那裡諸佛也是這樣。我們要多用心來了解諸佛,讀經、誦經,受持經法,所有的境界,三千世界,都是在修行者的心中現。

4. ★複習經文:【又如淨明鏡,悉見諸色像,菩薩於淨身,皆見世所有,唯獨自明了,餘人所不見。】

(1)「有修行的人,自己心中有境界」:我們的心若淨,就像一面明鏡。有修行的人,自己心中有境界,這些境界自己知道,誰有辦法知道?除非你也入那個境界,入境界的人,人人都知道;沒有入境界的人,人人不知道。就像我剛才說這麼多,我自己也沒有去,只憑著去,回來的人說的話,我只是關心就如處、如入境界。要不然,一般的人聽,根本不知道什麼是苦。因為我一直,好幾天在說:「展開眼睛看人間,閉上了眼睛就是看地獄。」就是白天看到人間,只要我休息下來就是看到非洲這些境界。所以這種雖然人沒有去,心將那個境界也在心中顯現出來,同樣的道理。

5. ★釋譯經文:【三千世界中,一切諸群萌】:群萌即是三界眾生;善惡念起冥昧。化城喻:普智天人尊,哀愍群萌類。

(1)「群萌即是三界眾生」:很普遍的所產生。眾生,不論是人類、動物,在世間、在三千世界所有的境界,我們都看到。這在三界中,群萌,我們都看到了,所有的眾生我們都了解了、看到了。

(2)「善惡念起冥昧」:看到他們這些人、這些動物、人類,不只是他們的形不同,心,有的人是善心,有的是惡念;善心起的人行善,惡念起的人就是行惡道。這種冥昧就是暗、黑暗,不懂道理的人。

(3)〈化城喻品〉這段經文【普智天人尊,哀愍群萌類】:天人尊,就是佛,佛就是哀愍天下眾生,三千世界眾生這類的人。佛陀的心就是普遍為天下眾生,這就是佛心。

(4)「佛心關懷天下眾生,所以教菩薩道」:大家讀經典,修持法,無不都是教我們如何清淨心、如何入人群,不受人群所污染,能夠見苦,起動救拔眾生。這就是這樣的境界。我們慈濟在做的,段段的,每一段、每一段,難道不就是與經文這樣一節一節很會合呢?所以就是在佛所說法中,我們知而識再去實行,這就是境界。

6. 【天人阿修羅、地獄鬼畜生,如是諸色像,皆於身中現】:六道之眾,各有一身。非從外來,唯心所造,作此觀者,悉於身現。

(1)「六道之眾,各有一身」:佛眼不只是看,看很多群萌,善惡起心動念,不只看表面,內心的起動全看進去。

(2)「學佛,入佛境界,借重經典,了解佛所說的教法」:天人、阿修羅的境界,地獄、惡鬼、畜生的境界,還有諸色像所有等等,天人享受的、地獄受苦的,阿修羅在人間天堂,那種容易起瞋恚,容易衝動,這樣的人生無不在修行者清淨心中,來現出了這樣佛所教法的道理出來。這就是我們學佛要入佛的境界,就要借重經典來了解佛所說的教法。

(3)「非從外來,唯心所造」:所以這個法,我們這個心要能夠去現出了這麼多境界,不是誰能夠搬來給我們看,我們只是聽。我們若沒有用心聽人說。聽,放在我們的心裡,我們能夠自己來發心,去了解那裡的境界是長得如何,一切唯心。看經文,就要聽那個的境界,現在的境界。經文是佛陀所說的經法,留在後世,教菩薩法,那是記載經典。

(4)「心能體會了解經典所說,唯心所造」:我們要看的現在境界是現實的人間,能夠走過的人,回來說給我們還未進去的人聽。我們心能夠去體會了解經典所說的,他們說給我們聽,無法拿回來,就是我們要去聽,我們要來學經典,我們的心能夠一直去回憶它,所以唯心所造。我們去了解,我們來準備要如何行動,唯心所造。

(4)「作此觀者,悉於身現」:我們若能夠用心這樣來發願,來聽、來看、來知道,之後,我們時時要來觀想、細思,觀想的意思就是細思,很詳細來思考,要如何去翻轉貧困,為他們造福。我們的心應該有底、有譜,若是光在那裡看經,若有這個常識,就是將那個境界也拿來心裡,一切皆現。聽人說,我們也會清楚。

7. 【諸天等宮殿,乃至於有頂】:從欲界天,至無色界宮殿,諸臺樓閣景觀。

8. 【鐵圍及彌樓、摩訶摩訶山,諸大海水等,皆於身中現】:謂與須彌山一體。修持法正,即以法眼觀之,三千世界何有差別。

(1)「謂與須彌山一體」:彌樓山是與須彌山為一體,所以就能知道,須彌山、彌樓山兩個名字其實是同一體,在這鹹海這樣圍繞著,鐵圍山所圍著,這是一重一重的海。

(2)「修持法正,即以法眼觀之,三千世界何有差別」:我們若有在修這個梵行,我們就要好好用法眼。因為我們聽佛的教法,我們法眼,心就是法眼,沒有污染,很乾淨來看天下,這都叫做法眼。法眼觀之,「三千世界何有差別」,沒有差別。

(3)「那些苦難,要放在心裡,如何發菩薩、發地藏菩薩的願」:各位菩薩,看看,地獄不離人間,是在一萬二千多公里,現在我們雙腳踏得到的莫三比克。那個地方傳讓我們看到的那些苦難,那些苦難我們要放在心裡,如何發菩薩、發地藏菩薩的願,如何去幫助那些苦難眾生。所以要大家時時多用心。

************
9. 心得,感恩上人開示。 佛心所緣,苦難眾生,轉苦造福,教菩薩法。 連續多日,聽聞上人開示,非洲苦難人,真的是苦中之極苦,非常於心不忍!慈濟人發立願,走入非洲,不忍東非苦難之苦,我們要將那些苦難放在心裡,如何發菩薩、發地藏菩薩的願。 很法喜聽聞這段「修持法正,即以法眼觀之,三千世界何有差別」,心就是法眼,沒有污染。聽再多的法,就是要去力行,「共知,共識,共行」。共勉之。
回頂端 向下
 
2019/05/31晨語簡記《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