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06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法師功德品第十九》(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義理之所歸趣,
了達如諸義趣,
是所說無量義,
法妙何所歸趣。
用心,用心聽入!人間,我們要好好用心來聽。佛法,我們到底要聽到哪裡去啊?最重要的,要很用心透徹了解道理的方向,大家要很用心。有用心了,理與我們的心會合,心在動念中,動念中行入人群,這是一個很密切的。到底當中說什麼呢?「無量義」。因為人生處世間,我們住在這個世間裡,會遇到什麼事情我們不知道,只要我們發心立願,行菩薩道。「菩薩所緣,緣苦眾生」,哪一個地方有苦難,我們就是必定往眾生苦難處去,去發揮我們的良能,發揮菩薩六度。方法在人群中,這個法是妙啊!付出,被幫助的人得到幫助了;付出的人,歡喜、快樂,也是這生中最有價值的生命。這是法所歸處,回歸回來到我們的慧命。
昨天非洲的慈濟菩薩回來,有南非、有東非的菩薩回來開會,也是回來溫馨的座談。很感動,開始開頭所聽的,就是我們最近兩個多月來的大議題,東非救災,有馬拉威、辛巴威與莫三比克,這三個國家受到「伊代」氣旋這樣進去。一次進去、出來,業力又將它再牽引進去。造成這一波重重的大災難,讓這三個國家;原來就已經是排在世界最貧困國家前面,原來就貧了,再加上了災難,苦不堪啊!菩薩聽到了、看到了,菩薩見聞,苦難眾生在那裡;菩薩道開始從心門打開了,菩薩道路展開了,從這樣開始。南非慈濟人一直越過了幾個國家,越過了莫三比克、辛巴威,到馬拉威去,第一批救災救難的菩薩到最遠方。
看到那裡的菩薩受苦難,進去發揮了智慧、毅力,為那裡苦難受災的人,馬上採購磚、水泥,就要為他們重建。進去到裡面,受災的人很善良,願意付出做志工的人也很積極。哪怕自己受災了,房子也已經破壞了,她(愛琳娜菲)也願意自己的家未修,還未修好,她也捐了一千五百塊磚,要來響應慈濟,幫助再重建。我們的志工問:「妳的家裡也毀掉了,還未修。」她說:「我,倒了一半,我還有一邊能夠住。看到比我更苦、較嚴重的人,所以我願意捐一千五百塊的磚。」昨天聽到恆民,負責這次馬拉威賑災,以及潘居士,還有周居士,年輕人跟著前輩。前輩如何傳承、如何陪伴,他就這樣來、就這樣做了。聽,很感動,這是南非志工去支援的。
其實南非慈濟人這麼多年來到東非去布善種子,莫三比克也是,現在有這麼多的志工,有二、三千位的志工,開頭也是南非的菩薩種子,經過潘居士陪伴、帶、教。南非志工這樣穩穩在那個地方,教他們如何耕心田、造福田,很用心,來來回回,有好幾次去教他們,所以莫三比克現在,有二、三千位的志工。他們就這樣不斷不斷互相教育、互相地陪伴,現在增加到二、三千位。都是從少少的幾位開始,一直到現在。
這次莫三比克這場大災難,幸好有這麼多當地的志工。經過了岱霖、迪諾夫妻在那個地方帶領著二、三千位,如何分配。在距離一千二百多公里外那個地方,他們願意,距離那麼遠也願意來投入重災區。讓人更加感動,一、二十位聽到師父說:「很擔心,大家若回去要怎麼辦呢?而災區也需要有人帶,帶出當地的志工,我們才有辦法繼續在當地,繼續幫助他們去規畫。」東非莫三比克,這些志工的當中,他們就說「願意」,願意移居來到這個災區。這樣有近二十位(18位。18位本土志工發願從首都馬普托移居到災區雅瑪郡),人人都有做好心理準備,他們願意在那裡,長期住在災區,去帶、去訓練他們,訓練能夠與莫三比克一樣,如法如規,如律如儀,在那個地方。有的人就說:「我要去,我就是要去教他們如何縫紉,補它、車縫它,車縫什麼呢?縫縫補補。不論是米袋去到那裡,送米出去了,將米袋收回來,裁剪、縫補,車縫它,拿它製作大袋變小袋,變成了手工藝品。
他們懂得縫紉的,他們就說:「我要帶縫紉機去。」而有的就說:「我要去那裡傳,傳,將慈濟的精神,『竹筒歲月』傳過去。我要帶竹筒去。」還有另外一個,她說:「我要去那裡做香積,我要帶這大口的鍋子去。」又有一位,她就說:「我要去教他們割蘆葦草,曬乾了編,編成了草蓆。我要帶這些亁的蘆葦草去教他們。」又有一位拿著鋤頭,她就說:「我要去教他們如何種菜、耕作。」所以每一位都在視訊畫面上告訴師父:「我要帶什麼去,我要去那個地方永居在那裡,要長期去教他們。」
看到每一位那種單純、勇敢發心,真的是很不簡單。離鄉背井,一千二百多公里,願意去那裡,長期住在那裡教他們,這是莫三比克的本土志工。南非呢?去馬拉威,南非要到馬拉威是很遠,是二千四百多公里,他們很克難式的,坐車、轉車,這樣一班一班轉,總共轉過了三天兩夜。很辛苦,光是坐車就幾十小時。來來回回,去幫他們建房子,幫他們去讓他們安心、去帶動他們。昨天,恆民在提起「披星戴月」,是啊,也是不怕辛苦、不畏辛苦。我內心就這樣想:當地的志工,「黑珍珠」,粒粒都是黑珍珠。師父說的話他們聽不懂,經過了翻譯再翻譯,能夠將這個法這麼入心,願意那麼發心投入,願意這樣去付出,真的是有獅子的勇猛,也有駱駝的耐力,更有赤子之心。他們抱持著這種心,如何帶他、如何教他,如是我聞、如是我作,不論是南非到馬拉威去勘災、去復建,也是同樣這樣帶去。從南非慈濟志工、本土志工帶去,再去帶當地災區的本土志工。
而我們在辛巴威,朱金財居士一個人要帶,其他的志工比較沒有這樣很接續,但是常常看的就是朱居士一個人來來去去,但所帶的志工都很聽話,朱居士如何說他們就如何做,也是做得很好,只是覺得力量較單薄。若是莫三比克,力量就覺得很旺。岱霖與迪諾雖然是兩個人,他們在那個地方平常所帶動,這二、三千位志工平時就在動;他們若不在,就是有志工種子互相教育,定期定日同樣在精進,同樣朝山、禮佛,同樣。雖然宗教不變,但是禮節如儀。有那個大空間(「慈濟的家」),平時,這幾年來他們就是有這樣不斷在會合、會合。這時候,一開始,離一千二百多公里的地方,可以一動千手動了,這麼多人,一批一批去輪流。願意留下來在那個地方,長期常住在那裡有近二十個,都心裡有準備,他們要帶去的專長的器具,他們也準備好了。
要香積的人,她們就帶鍋子,很大口的鍋子,拿在那個地方,說:「我就是要帶這口鍋子去。」「而我就是要帶這臺縫紉機去。」「我就是要帶這個竹筒。」等等,連一支鋤頭她都要帶去。志工種子帶著自己的工具決心要去住那個地方,所以很感動人。這就是「義理之所歸趣」。平時用念的、聽的,但是,真正的菩薩就是要身體力行,這就是道理,身體力行就是道理。道理在身體力行中叫做菩薩,「菩薩所緣,緣苦眾生」。菩薩的條件──六度萬行,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六個方法一定要起動,要去做,有應眾生各需要去施用,所以這叫做「義理之所歸趣」。就是佛陀這樣教我們,我們要這樣做,做了之後,他再回歸是道理。原來我們在做的就是這樣的道理,歸趣在義理,所以邊在做的過程中,了解了。付出,看到大家得到了,我們也歡喜,所以「了達如諸義趣」。我就是這樣、這樣的付出,辛苦付出,就是這樣去解決它,這就是使命必達。達到那個使命後輕安自在,這就是義趣。
所以,「是所說無量義」。在那個地方應眾生的苦難,我們看到慈濟菩薩去為他擦,流著眼淚,他們就仔細地去為他擦,擦著眼淚。而且擁抱著他,苦眾生的苦,去接近他們、去膚慰他們。當中告訴他們很多話去安慰他們的心,這種「無量義」。他有什麼苦,我們就有什麼智慧去輔導他,這叫做「是所說無量義」。這些無量義是應機付出,這叫做「無量義」。所以,「法妙何所歸趣」,這就是法妙所要歸的地方,不然你要問他?法,又是要往哪裡去呢?菩薩要去的是眾生的地方,《無量義經》我們難道不是有這樣讀過呢?菩薩的趣向就是在眾生的地方。
所以這次在東、南非,東非有災難,南非也這樣去支援,去到馬拉威,又去陪伴、去投入在莫三比克。昨天,看到莫三比克,小中給我一疊的相片,他說二萬多張的相片。(蔡凱帆師兄綽號小中,約拍2萬多張,精選1044張相片檔於隨身碟及沖洗出二十張呈上人)。那是從南非的年輕人去莫三比克投入,他的照相機是這樣覆蓋著的,是趴著這樣拍,還有站上高高的這樣拍,不同的姿勢拍出了歷史鏡頭,每一張鏡頭都是活的。這很不簡單,真正「為時代作見證,為人類寫歷史」。每一張見證的相片都是歷史的足跡,是歷史的人走出來的,這就是人間可見證的菩薩,所以讓人很讚歎。很感恩這麼多的菩薩,說不完,因為會還沒有開完。昨天開一半,今天還有。他們拓展很多非洲的國家。實在是很感動的事情,說不完。我們現在趕快來入經文了。前面我們說的前文是,
經文:「以是清淨意根,乃至聞一偈一句,通達無量無邊之義,解是義已,能演說一句一偈至於一月、四月乃至一歲。」
你們看到這個經文有感覺嗎?剛才師父在說的,走入困難的地方去,我們用很清淨的意根,大家發心都不是為自己,都是為苦難眾生,「菩薩所緣,緣苦眾生」。這些人都是聽法,一句一偈這樣通達很多無量無邊的意義,已經透徹了解了義理的意趣。所以,「解是義已」,已經了解了道理的方向。自然就會說,「說一句一偈至於一月、四月乃至一歲」。說,不只是會說,我們還做,走得到、做得到,說不定我們已經,過去已經投入了那個國家裡面,救災、救急、救難,兩個多月後才回來。在那裡做、在那裡說,在那裡帶動了當地人,我們入群去度眾生,心也將他們帶出來了。這就是說法一句一偈,時間一個月、四個月乃至一歲,說不定我們會再更久,會一直延續下去,才有辦法去翻轉苦難,安住以福,這要有因緣。這時間說來到這裡這個經文,我們就有這樣的境界了。這心,意根,我們心若沒有動念,莫忘那一念,心若沒有動念,我們的身體不會到那裡去。接下來這段文說,
經文:「諸所說法,隨其義趣,皆與實相不相違背。若說俗間經書,治世語言,資生業等,皆順正法。」
經文簡釋:
「諸所說法,隨其義趣」;見理之人,諸有所說,隨其文義之所趣向。
「諸所說法,隨其義趣」,這個地方也是義趣,道理的出發點,「皆與實相不相違背」。「若說俗間經書、治世語言、資生業等,皆順正法」。我們在動作的難道不是這些呢?「諸所說法,隨其義趣」。我們剛才也說,我們的義趣就是依照菩薩法去緣苦眾生,這也是如法去實行。所以我們這個地方所在聽的法,就是「見理之人,諸有所說」,不是用耳朵聽的而已,說,我們說是用嘴說,他聽是用耳朵聽,聽了之後我們不只說,我們還做,他聽了之後與我們一起做。所以,有說的人已經了解道理去說了,有聽的人聽進去道理了,他也做了。這種說、聽、做,聽了之後再說、再做、再聽,這就是輾轉。所以,「隨其文義之所趣向」,就是不斷這樣傳,不斷這樣反覆,「隨其文義之所趣向」。
經文簡釋:
「皆與實相不相違背」;不見理人,舉口成病,時無不與正理相違。
所以,「皆與實相不相違背」,這與真理不違背。我們這樣聽,我們這樣說,我們這樣做,做得都會合起來,沒有違背。「不見理人」是「舉口成病」,若無法體會到這個道理,人家要去造善就阻礙人,這叫做「舉口成病」。我要去做,「不必啦,這不必我們去做!」就是等等等等,因為心有所掛礙的無明。我們幾年前一直就說,感嘆無明,無明風一吹,障礙了多少人的心。不只是障礙人的心,也失去了很多的好事沒有人去做,幾年來豈不就是這樣嗎?這就是「不見理人」。你問他:「你有參加嗎?」「沒有啊。」「沒有,你怎麼說成這樣?」「我聽人家說的。」這種人云亦云,障礙他人,「舉口成病」,就是障礙。 所以,「時無不與正理相違」,要做什麼事情,什麼時候就是違背了,真的我們聽來、說出去我們要做的,就會違背了。
*其見法者,出言正心任運,自能契理合機。
若是「其見法者,出言正心任運,自能契理合機」,這些字都很簡單,看就看得懂。我們若見道理了,會合道理,自然我們出言都是用很真誠的心,誠正信實。慈濟人豈不就是要誠正?我們起自我們的誠意,我們要做的方向很正確。誠正,我們要有一個共同的信仰;實,我們腳踏實地,要做我們所相信的,做我們正方向的,這就是用我們誠意的心。所以,「出言正心任運,自能契理合機」。我們若能夠這樣,我們所要做的事情,「任運」就是若對,怎麼做都是對的,我們自然怎麼做都是契合道理、契合根機,什麼樣困難的眾生,我們與他們說的道理都很契合他們的道理;所契合的,輔導他的心,什麼樣的困難,我們去幫忙就是他們所需要。所以大家要很用心聽進去。
經文簡釋:
「若說俗間經書,治世語言,資生業等」;世俗文典,治理世間一切語言,資助營生一切事業。
經文再這樣說,「若說俗間經書、治世語言、資生業等」。這段經文就這樣說,「世俗文典」,世俗的書,也是以前的人有傳下來的教育。「治理世間一切語言」,好話,說好話也很好,以前的人都說好話,教我們好的方法,「資助營生一切事業」,這也很好。過去阿嬤說的、阿公傳的,對的事情都很好。以前的人說:「新例不要設,古例不要滅。」就是以前的人說的,好話我們要常常放在心裡,現在的人偏了道理,我們就不要去聽他的,這是要說以前的人這樣說。
經文簡釋:
「皆順正法」;治世之言,無非訓導。懲惡勸善,資生之業,無非善事。
因為這樣,全都承著真實的道理行,這就是「皆順正法」;治世之言,無非訓導」。真的,佛法,世間有病的時候,就是要正法來治。人的身有病,就是要用藥醫;世間人的心理有病,就要用法來醫。所以,「無非訓導」,有時候說你這樣不對,所以會用比較重的話來說。「懲惡勸善」。懲惡勸善,「這不對哦,警告你,不要做,你要向善的這方面走。」所以,「資生之業」,這是在幫助我們這輩子,我們這輩子方向要正確,我們要做對的事情,不要做錯的事情。我們這輩子所造作,是來生的因、的緣,要帶去來生的果、的報。「無非善事」;所以我們若清楚了,善惡分清,就是幫助我們這個身體要走的方向,無不都是善惡分明。用善的來勉勵我們;用惡的,「這不對!」用比較重的話來勉勵我們,來訓導,這就是我們要信受奉行。
*禁諸邪惡,如是而說,與佛正法,常相協順。
「禁諸邪惡,如是而說」,比較重的話告訴我們,我們要很用心來接受它,接受「這件不要做。因為這是邪的、是偏的、是惡的,你千萬不要做。」這就是平時告訴大家戒、定、慧。「戒」是防非止惡,所以我們要戒;我們的心要定,我們心若沒有偏、沒有邪,心定下來,自然方向我們正確,智慧就不斷產生。所以,「如是而說,與佛正法,常相協順」,就是能夠與正法「協」。我們不是常常說「合和互協」嗎?一加三「力」,這個字叫做「協」。那個「協」字是三個「力」加起來的。這三個「力」要加什麼呢?加互愛、加和氣、加合心,所以是「合和互協」。這無非就是「與佛正法」常常契合起來,所以「常相協順」,順這個道理來行。
*不違實相,皆順正法:萬法唯心,以實智了知,無非正法,瞬目揚眉,語默動靜,皆合乎道。
所以,經文這樣說,「不違實相,皆順正法」,經文這樣說,我們就要很用心來體會。所以,「不違實相」,那就是「萬法唯心」。萬法唯心就是真實法,也是真理。我們這個心是要向惡、向惡法去呢?或是向善,向善法走呢?這我們要相信,法教育我們,要將我們的心顧好,要善、要惡只在一念心,莫忘那一念心,那就是「萬法唯心」。「以實智了知」。用我們人人本具佛性,這叫做「實智」,真如本性。我們若去除很多困擾、煩惱,就能夠回歸實相,「以實智了知無非正法」。我們若很了解,所造作、所言說無非都是正法。所以,「瞬目揚眉,語默動靜,皆合於正道」,這些文大家看了就清楚了。
*人間對錯,善惡一切法,即自心性,一念間淨以世諦語言,皆順正法
所以,「人間對錯,善惡一切法,即自心性」。人間一切是對的、不對的,是善的、是惡的,「即自心性」;這一切的法都是從我們的自心性起。「一念間淨」;一念間若淨,萬事都是清淨,沒有染著;一念間若污穢、污染了,一切的行為就偏差。所以我們「以世諦語言」,我們用佛法,用很淺的話來告訴大家,要不然在經文之中,那幾個字要說這麼多事情哪有話可說呢?那些經文就是佛陀要教育我們,當中的含義就是這麼多。所以,「以世諦語言」,用這個世間真理,換成我們很白話的語言,但全都是順正法。
所以我們要很用心去體會,佛法,就是這樣在我們的人間。人要如何做,做出了什麼樣的事情,是凡夫事呢?或者是出世間事?凡夫就是茫茫無所方向;若是學佛的人,人間對錯都很清楚。而且「義理之所歸趣」,我們聽來、聽來,這些道理我們用出去,用出去了之後,道理再回歸回來還是「皆順正法」,皆順經所說的話。不論我們做多少,收回來就是與法相會合。這就是正法,就是用在世間,世間法。
所以,東、南非都是在非洲,那個地方很需要佛法。我們可以不斷來呼籲,不論是黑、白的顏色,不分皮膚的顏色,是白種、黃種、黑種、紅種人,心是一樣,啟發他們,任何種族他們就能夠啟發那念愛心,一點加一滴,全都將它加回來,力量大。哪個地方有困難,我們就到哪個地方去改變他們,去教育他們,去啟發他們。世間事情很多都是要世間人做,不論哪一種人,他們就有反貧為富的機會。你讓他們有好的教育,讓他們有好的道理可聽,有好的人去帶他們,自然他們的力量不比我們少。大家都有一分原來自己能夠營生的本領,能經營生活的本領,任何人都有。
所以只要我們肯發一念心,將這機會帶給他們,將來世間,苦難人就因為我們的發心,苦難人慢慢減少,智慧、福智的人會愈來愈多。這是要看我們現在是不是願意,有發願嗎?誓願入人群度眾生嗎?有沒有「眾生無邊誓願度」?經常這樣在念,我們到底有要眾生無邊誓願度嗎?若有,大家就要來合心、用力。這段經文應該很契合我們平常所在造作的事情,所以要請大家要時時多用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