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靜思晨語--20100923第三功德(三)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9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靜思晨語--20100923第三功德(三)  Empty
發表主題: 靜思晨語--20100923第三功德(三)    靜思晨語--20100923第三功德(三)  Empty周五 9月 24, 2010 8:53 am


回頂端 向下
在線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9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靜思晨語--20100923第三功德(三)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靜思晨語--20100923第三功德(三)    靜思晨語--20100923第三功德(三)  Empty周一 11月 08, 2010 9:08 pm

【證嚴上人開示】
護心念立志願
慇勤修持道行
住無所住
行空寂靜
於如來所
永斷疑惑
入佛智海
勝信道中
利益世間
為不請友
要與大家分享的就是,我們要常常保護我們這念心,我們要很明確,立好我們的志願,志願立了,我們還要慇勤守持道行,不要懈怠。
每天都與大家分享,互相勉勵,時間要把握,周圍的事物我們要珍惜,沒有一樣東西不是含藏著法,沒有一個人的心中,不含藏著藏經,經法都是人間事物中,我們多用心,我們才有辦法吸收人世間的法。
我們入人間的法,當然我們要有出世的精神,所以說,「住無所住、行空寂靜」,「於如來所、永斷疑惑」,那就是要說我們的心了。
在佛住世時,很多年輕人發心要修行,當然佛陀在十大弟子中,這些長老弟子,都是要負起教育的責任。
有一天一位年輕剛出家不久,他來到迦葉尊者面前,很恭敬、禮拜,同時迦葉尊者,看到這位年輕的修行者,就問他,你怎麼了?看起來滿面愁容,好像心很不安定。
這位年輕的修行者就說,是啊,長老,雖然我已經出家,不過,我的心放不下我的家,放不下,斷不了那分情。
迦葉尊者就說,你若是決心想要修行,你就要趕緊把心拿回來。
這位年輕人說,我人已經來了,我的心要去哪裡拿呢?我實在很煩惱,我很苦。
迦葉尊者就說,既然你那麼苦,你無法把心拿出來,這樣你的心到底住在哪裡?
這位年輕人就說,是啊,我現在的心在哪裡呢?
迦葉尊者開始就跟他說,年輕人,你既然發這念心要來出家,也是立一個宏志願,必定要完全辭掉過去,我們的心在佛的座下,我們要靜寂清澄,心本來就無所住,我們的行,就是以天下宇宙為家,所以行要空而寂靜。
天下就是我們的家,眾生就是我們的眷屬,我們已經在如來所了,在佛陀的家庭裡,你應該要「永斷疑惑」,要相信「信為道源功德母」,你起了這念心,就是信佛、學佛,所以過去一切的煩惱,一定要斷除。
佛所說的法,你必定要相信,所以心,「住無所住、行空寂靜」,「於如來所、永斷疑惑」,應該要斷除過去一切的疑惑,把心照顧好,在你那念立志願,所以你要殷勤精進
我們若能如此,這就迦葉尊者,向我們說話一樣,所以我們要常常問心,我們現在的心在哪裡?在道場中嗎?有在聽嗎?聽了之後,有了解嗎?了解,就是心在現在,聲音入你的耳,從耳入心,這就是現在的心住在這個時候。
但是新新生滅,時間也一直過去,法一直聽,我們也要不斷用心,我們若是能,心行於茲,心在於茲,若能如此就是「入佛智海」,每一件事我們很清楚,所以能「勝信道中」。
我們要有一念正確的信,我們若有正信,我們的心,就不會受周圍環境誘引我們,我們修行這念心,永遠如勝雄自在。
在佛經裡,也是把佛比喻作勝雄,他就是很勇猛,他就是很精進,他就不會受外道教所傷害。
同樣我們學佛就是要學這樣,我們要有一念很堅固的信心,所以我們要好好保護這念心,這念心若保護得住,行在菩薩道中,自然「利益世間、為不請友」。
不用人請,我們自己就很輕柔,走到他人的身邊,去膚慰、去陪伴,在人間道上惶恐無明的人,所以我們應該要為利益世間,做他人的不請之友。
過去跟大家說不請之師,我們如師如友,也要為世間眾生迷茫中的人,去做他們的朋友,所以各位,我們學佛,既然發心立志了,我們要把心顧好,志願要堅定,我們要殷勤受持,我們已經認定要走的道路,就要很堅定。
能如此才能利益世間,為不請之友,所以《無量義經》裡頭,第一功德開始,就提醒我們要,四無量心、六波羅蜜,第二功德,我們這念心就像種子,不斷輾轉複製,所以我們人人要知道,一法能生無量義,無量義從一法生,所以天下萬物,無量無量無不都是法,從我們一心去體會,去了解,我們能再這念種子遍布在人間,這智慧,清淨如來本性的智慧,我們能不斷輾轉相教。所以:
【無量義經集選】
第三功德難思議
自在度人顯願力
雖有煩擾無煩惱
雖有生死無畏懼
百八重病常相纏
悲憫眾生不顧己
譬如船師身有病
若有堅舟猶度人

我們的心要自在,雖然這個世間煩惱偏多,雖然我們人人還是凡夫,但是慧從善解得自在,我們智慧要在人群中好好善解,自然我們就輕安自在,這能度人,就是要有這念心,很自在的願力,雖有煩惱如無煩惱。
在世間誰沒有煩惱,既然我們的身心,奉獻給天下的大家庭,我們必定要將我們的小家庭,私人的煩惱一定要放下,如此才能遠離煩擾,很煩,紛紛擾擾的人生。
再來要說,「雖有生死無畏懼」,「百八重病常相纏」,「悲憫眾生不顧己」,這段也是要說,人生雖有生死,生死是大自然的法則,我們光是在那裡擔心生死,是不是很辛苦的事,修行就是要脫離這個生死關,我們不再攀緣。
所以我們要了解,這種生死是大自然的法則,所以要把心看得很開,我們若去看「草根菩提」,多少人都說,那老菩薩其實她身體有病,甚麼病?肝癌、腸癌…等等,醫師說末期了,很不可思議,你看她做得那麼歡喜。
有一位老菩薩,我們的同仁問她說:「阿嬤,您身上有病,看您這樣很高興,您還很有力氣,您每天都這麼忙。」
她說:「是啊,就是知道有病,我才要趕緊,師父說,分秒不空過,我剩沒多久的時間了。」
「阿嬤,您知道有病到現在。」
她說:「哪知道,四、五年前,醫師就跟我說,剩半年而已,我想怎麼現在還在?」
這麼樂觀。
「您為什麼醫師跟您說剩半年,您怎麼能到現在都四、五年了。」
她說:「我就是覺得說,要躺在床上等死,我不如來做,做到什麼時候,不呼吸就好了。」
所以她說:「躺在床上會煩惱,光是在那裡煩惱也煩惱死,光是在那裡等死也很難過。」
所以她他就投入環保場,不知不覺,也已經四、五年了,看起來還很俐落,自己一個人,她說:「我兒子很孝順,叫我去他家,我若去他家,我就真的都要躺在床上,我住在鄉下,很好,我若萬一做到怎麼了,無法來了,也有師兄師姊在身邊。」
看,這麼樂觀,「雖有生死無畏懼」,一點都不畏懼,「百八重病常相纏」,其實現在所說的百八重病,就是說我們人,每天都有一百零八個結,我們的心,我們的煩惱,重重重重的煩惱,最少還有一百零八種的煩惱。
到底這一百零八種是什麼?大家遇到煩惱的時候,我們就把他圈起來,一,在遇到不如意,在圈起來,二,你們看一天圈多少的圈,算算有沒有百八煩惱,說不定超過,這是一個形容,煩惱就是病,所以,一百零八結,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結就是煩惱,解不開的心結。
有「百八重病常相纏」,這麼把我們纏住,所以才會常常對大家說,在纏如來,人人都有本性,人人都有,和如來同等清淨的本性,但是就是煩惱覆蓋,纏住我們。
所以這就是煩惱,就是病,所以我們要憐憫眾生不顧已,要憐憫眾生,我們就不要只想自己而已。
在多明尼加,常常受到颶風侵襲,尤其是熱帶風暴,慈濟人在那個地方,也是很辛苦,不斷在關懷付出照顧,有很多溫馨的故事。
有一位叫做瑪麗亞,這位就是我們慈濟人,長期在幫助她,為什麼她要受我們幫助呢?這位瑪麗亞她本身很貧窮,先生生病,家庭小小的一間,東西都是不好的東西,不過,她整理得很整齊。
這麼貧窮,先生又生病,她又收養很多個孩子,那些孩子都無父無母,她都撿來養,所以雖然她是這麼貧困,不過她說起來,她是很富有,因為她富有愛心,疼惜那些孩子,問她說,妳這麼多孩子,幾個是自己生的,她回答,這些都是我的,和她生的一樣沒有差別。
看,雖然自己還在貧窮困難中,不過,她悲憫眾生,她不顧自己,她要顧的是大家。
各位,學佛,我們必定要好好打開我們的心,天下的眾生都是我們的眷屬,到底我們的心要執著在哪裡呢?「住無所住、行空寂靜」,其實我們的心要安住在,無論去到哪裡,我們的心都是寂靜,因為天地之間都是我們的家,我們既然入如來所了,要相信佛陀的教育。
有什麼樣的疑惑,過去的要讓它過去,我們應該要入如來智海,我們要有勇健勝信道中,我們要入勝雄的家庭,我們要入人群中去,行菩薩道,我們才能「利益世間、為不請友」。
所以各位,人人都是我們至親的好友,人人是我們最親的家人,所以時時培養愛心,要悲智雙運,把我們的心照顧好,入於我們的志願中,要精進、不要懈怠,所以請大家要時時多用心。
回頂端 向下
在線
 
靜思晨語--20100923第三功德(三)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