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證嚴法師說故事】20190721 - 還珠

向下 
2 posters
發表人內容
none
無量光曜心
無量光曜心



文章總數 : 840
來自 : 高雄
威望 : 0
注冊日期 : 2017-11-01

【證嚴法師說故事】20190721 - 還珠 Empty
發表主題: 【證嚴法師說故事】20190721 - 還珠   【證嚴法師說故事】20190721 - 還珠 Empty周日 7月 21, 2019 9:48 pm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10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證嚴法師說故事】20190721 - 還珠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證嚴法師說故事】20190721 - 還珠   【證嚴法師說故事】20190721 - 還珠 Empty周一 8月 05, 2019 12:31 pm

【證嚴法師說故事】20190721 - 還珠

【證嚴上人開示】
常常說,是無常先到,或是明天先到。昨天晚上要休息之前,就要有這個念頭,明天早上能再醒過來嗎?如果能,我們就要很感恩,如果不能,無常來臨時,我們也要很自然的面對每一天,這就是要知道什麼叫做放得下。

生、死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在生死之中這段日子,我們怎麼生活,怎麼做人,怎麼做事,做人做事都離不開言語行動。如何和人說話,如何行動去做事,這是最重要的。

佛陀教我們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六種方法在一日中缺一不可,甚至在一生中同樣也是缺一不可,生死之間的過程,如果可以布施,能夠持戒、守規矩,能夠忍辱,面對人世間的一切,才能夠精進,才能定下我們的心,才能開智慧。

還珠

有一個家庭是很虔誠的佛教徒,看到沙門來了很歡喜,婆婆就叫媳婦把缽接進去,這位婆婆就請這位沙門到裡面坐,在這期間,婆婆稍微離開了一下,又再回來,媳婦把飯添好了,已經端出來,這位婆婆忽然喊出來,我不見了一顆最有價值的白珠,就趕緊找,媳婦正要把飯,端給站在門口的沙門時,她就問:「這位沙門,你有沒有看到我婆婆的一顆珠子?」

他說:「沒看到。」

婆婆的兒子,他就跑出來,就說:「怎麼可能沒看到,母親的珠子在桌上,她們兩個人離開,在這裡的只有你而已,不是你拿走是什麼人?」

沙門都沒有回答,這位先生拿一支棍子出來,就拿棍子打沙門,在這時候旁邊有一隻鵝,一隻繞在他身邊,當他正在生氣的時候,回過頭來棍子一揮,把鵝打死了。

沙門就說:「那粒白珠是這隻鵝吞下去的。」

這位先生就覺得,怎麼可能,鵝怎麼會去吃白珠?

沙門就說:「因為你的母親要站起來的時候,那粒珠子滾到地上,滾動的時候,剛好那隻鵝走過來,這隻鵝就當成食物吞下去了。」

先生、婆婆都說不可能,媳婦就說:「既然鵝都死了,把牠殺了,看看這隻鵝的食道裡面,有沒有這顆珠子,就可以證明沙門說的話。」

真的就把這只鵝殺了,食道剖開,這粒子就是在這隻鵝的食道裡,證明沙門是清白的。

婆婆和媳婦趕緊跪下去,這位先生也趕緊跪下去,向沙門懺悔,一時的衝動,本來對沙門的恭敬與尊重,就只是為了這粒珠子而誣賴他,就拿棍子打人,所以在那裡求懺悔。

就問沙門:「你明明看到了,為什麼不說呢,換來了身體皮肉的疼痛?」

這位沙門就說:「我不說,是因為這隻鵝還有健康的生命,後來我說了,是因為他生命已經沒了,我因為修行要尊重生命。」

這是忍與定,這種忍辱與定力,他只是為了一隻鵝,這樣的尊重生命,疼愛慈悲,他願意為了保護這隻鵝,而傷害他自己的身體,哪怕是損命,他也願意保護這隻鵝,這是願意捨命,也是護持他的戒律,這種不願從他的口中說出來,而害了這隻鵝,除了捨,捨就是布施,這種不願意犯戒,從他的口中而殺害這隻鵝,這是守戒,為了保護這隻鵝的性命,被人打他也願意忍耐,這叫做忍辱,他是一位修行者,連捨命都不後悔,同樣堅持下去,這是不是精進呢?在精進中堅持,這叫做定力。定,當然也是從智慧中產生。

佛陀說,從生生世世以來,他就是在修行的過程中,哪怕是損命,他還是力行在六度萬行中,不管用什麼樣的方法,它只有一個利他,尊重生命,利他比利益自己更重要。

諸位,在生死之間我們要很用心,生死是必然的,但是,最重要的,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我們能知道好好造福業,才能時時有好的因緣果報。
回頂端 向下
 
【證嚴法師說故事】20190721 - 還珠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法喜充滿 :: 證嚴法師說故事-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