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靜思晨語--20100928第四功德(一)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41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靜思晨語--20100928第四功德(一) Empty
發表主題: 靜思晨語--20100928第四功德(一)   靜思晨語--20100928第四功德(一) Empty周二 9月 28, 2010 7:09 pm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41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靜思晨語--20100928第四功德(一)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靜思晨語--20100928第四功德(一)   靜思晨語--20100928第四功德(一) Empty周二 9月 28, 2010 9:21 pm

【證嚴上人開示】
求佛覺道無上菩提
擔負志業八印入世
見苦知福慧命道糧
步步踏實追佛芳蹤
與諸菩薩以為眷屬
佛法於人間生活化
法水長流淨化人心

也就是要跟大家說,我們要求佛覺道的人,要求就是要無上菩提,每天誦經時,無上正等正覺,那就是佛的覺性,這是我們人人所要追求的。
我們能反觀自性,但是我們要借重佛陀的教法,佛覺道無上菩提,這是我們的心所追求。
但是佛陀無上菩提,那就是要有,「擔負志業八印入世」,我們都是在人間,人間煩惱的眾生很多,佛陀就是為了,懵懂煩惱的眾生不知不覺,所以他來人間,開啟了這條康莊的大覺道,無非就是要領導我們,走入這條大覺道路。
所以佛陀他向五比丘說法,就是要將他心靈所覺悟的道理,來傳教給弟子,所以他第一項,就是要跟大家說「苦」,這叫做「苦聖諦」。
意思就是說,凡夫是充滿了煩惱,佛的覺悟是已經超凡,超凡,佛陀就是覺者、聖者,你們若要超凡入聖,要先知道苦。
周圍芸芸眾生,人間的風光,人間的境界,那就是「集」,因為很多的苦難,就是芸芸眾生所累積下來的,所以才會造成那麼多,眾生的懵懂,眾生的糊塗,眾生的無明,所以眾生造業,讓大家能先了解,苦就是從集來的,「集」的聖諦,我們要先了解。
我們能了解之後,我們才有辦法,不要再自己去集這些煩惱,我們自己若再去集這些煩惱,一樣我們還是在苦難中,所以讓我們人人能知道,苦就是因為集,大家若能透徹「集」的道理,這叫做「集聖諦」。
我們知道之後,我們就不會去犯了,所以「滅」,如何才能將這眾生的無明觀念,要如何一一把它消滅掉呢?人生很多的境界,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緣到外面種種的境界,所以難免起心動念,這無明貪欲起來,所以就要讓我們了解,去滅煩惱的源頭。
既然有集,能這麼聚集起來,就有方法解開的方法,所以叫做「滅聖諦」。
再來,你若是知道,凡夫就是這樣,因為集了一切,所以受苦,要有方法,這個方法是什麼呢?道,這就是道。
佛陀將道理說給我們知道,知道苦,知道集,知道就要去滅除,所以我們就要下功夫了,這功夫的第一步就是發弘誓願,我們要以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六波羅蜜,入群眾中,去擔起如來的家業,所以我們要擔負志業。
志就是願,志願,志願要有弘誓願,這個志要廣大,願要大,心要切,所以這叫做志業;我們有四大志業,四大志業中有八大腳印,我們步步要踏入國際間,所以我們要,「擔負志業八印入世」,所以我們若能了解四諦,我們能發四弘誓願,能實行六度行,如此不就是可以,步步腳印入在世間上呢?所以這也是一個修行的法門,「見苦知福 慧命道糧」,我們先看到世間這麼多的苦難,發起了我們的憐愍心,立四弘誓願。
然後我們能知道苦難那麼多,我們能了解了道理,我們的人生先破除了集,我們自己要破除集,有就有苦,常常說,患得患失,多少人在世時,集來了很多財產,或是很多的物質豐富,除了享受之外,對人間一點都不關心,身後要怎麼辦呢?這些東西又是誰的呢?自己帶不去,「萬般帶不去 唯有業隨身」。
修行者,佛陀,他為什麼要放棄皇宮的生活呢?為什麼他要入世先去見苦呢?才能了解如何出世的道理,他要出世的道理,就要身外的東西都要放棄掉,財、利、功名全都要捨棄,所以他的生活是三衣一缽,就沒有其他世間的物質,來纏縛住我們。
所以我們要有這分,看到人間的苦難,身外物應該要去付出,因為比較起來,我們已經很豐富了,所以看到外面的苦難,我們見苦知福,我們自己反省我們自己,到底我們有為自己計較嗎?到底我們是不是累積很多,看到外面受苦難的人,我們喜捨了沒有?
我們若沒有其他的物質,我們有力量,我們能去扶他一下嗎?我們能去幫忙他嗎?看看我們人間菩薩,不只是物質的付出,用心去安撫,病苦的人無法整理自己的身體。,和我們無緣無故的人,我們去幫助他,去整理他的身體,或是整理他的家庭,甚至親近它,說道理給他聽。
看,有形的照顧,無形的開導,這不就是在苦難中,我們能去付出的,不論是身外財,或是身所有的力量,有形無形,我們在苦難中培養我們的慧命,這是道糧。
我們還要「步步踏實追佛芳蹤」,佛陀怎麼走過來的呢?我們要追隨著佛陀,看看佛陀,他不貪戀世間的名與利,不貪戀皇宮的享受,所以他割愛辭親,去掉了他皇宮榮華富貴的生活,我們做得到嗎?能,我們也是一樣在追隨佛的芳蹤,我們身心清淨沒有污染,說情,我們不去談私情,染污的愛,我們要做的就是拉長情、擴大愛,這叫做長情大愛。
什麼叫做長情呢?就是覺有情,覺悟的有情,不只是這一生發心,要來度化眾生,我們來世我們也一樣,還要一樣來這個人間在繼續,度化有情,所以這叫做覺有情者。
常常聽到慈濟人,有親戚或朋友,無論是最愛的人,在生死自然法則的最後時刻,總會跟他說,你安心,快去,記得趕快再回來人間,這是我們人人,自己內心都有準備,將來我要往哪裡去,要往那裡回來,這是我們人間菩薩,慈濟人都有共同一個願。
不是這一生這樣就結束了,這一生結束以後,還有來世的起點,生死的觀念,過去不知怎麼來的,未來我們要知道如何去,又如何再回來,這叫做覺有情,這種覺有情就是長情。
愛呢?不是只愛一個家庭,愛就是普遍人間,所以「與諸菩薩以為眷屬」,看看我們周圍都是人間的菩薩,人人都是無私的付出,付出不求回報還要感恩,讓我有機會能付出,接受的對象,我們還要對他感恩,感恩你讓我有機會,去體會人生的道理。
看,無論有機會讓他做,或是苦難人接受他的恩惠,他還要向他感恩,這就是菩薩,所以我們諸位人人都是菩薩,這就是「與諸菩薩以為眷屬」,我們的道侶,這就是我們的眷屬。
看看我們的精舍,全球的慈濟人不都是說,回來了,回來心靈的家,這個大家庭是天下菩薩人的家,所以人間菩薩,全都是我們這個家庭的眷屬,所以我們時時要尊重感恩,人與人之間互愛,這種大愛,是我們人人應該遵守的。
佛法於人間生活化,人間菩薩當然就是生活在人間,人人能做出人間的典範,我們的生活,是包括了一切的修養,包括了我們一切的形象典範。
所以慈濟人開始來見習培訓,我們要教他們怎麼走路,走路也是生活的一環,我們要教他如何端碗,端碗就是要吃飯,供給營養的形象威儀,我們也要學,所以吃食也是生活的一環。
所以不管是走路吃飯,或是喝水也要有規則,你如何端杯子,如何喝水,穿衣,這都是生活化;何況我們待人接物,我們如何對待人,如何善解,如何包容,在人間要如何知足,如何去造福,這都是在生活中。
所以佛教在人間生活化,佛陀的教法非常生活化,所以我們「法水長流 淨化人心」。
法譬如水,人人的心地裡都有清淨的法水,我們的法水長流,我們要不斷不斷來淨化人心,所以我們要好好在佛法中,要很生活化。
但是我們所有的行動,要有人格的典範,這就是我們的修行,我們要有言教也要有身教,所以舉手動作無不都是教育。
所以佛陀開啟了無量義的法門,前面的第一功德,四無量心,六波羅蜜,第二功德就是要讓我們知道,諸法從一法生,第三功德就是要讓我們知道,我們要起勇猛心,我們人人雖然在凡夫生死中,但是我們安住在這裡。
在這裡,我們利用佛陀的教法,好像一艘船一樣,所以我們能利用這艘船自度,同時我們還能度別人,雖然我們現在也是在人間,芸芸凡夫界,只要我們能接受佛法,我們就得到一艘慈航,我們就能在芸芸苦海中,自度度人,那是第三功德。
無量義經集選】
第四功德不思議
諸佛護念於一心
雖未自度能度他
與諸菩薩為道侶

這意思就是要對我們說,我們聽經,我們要受持,聞經受持隨順不逆,那就是自利,佛陀的教法,我們要信受奉行,聽了之後,我們要受持,我們要隨順佛陀的教法,不要逆道而行,這樣就是自利。
我們了解之後,我們轉復隨宜為他人說,這叫做利他,我們知道多少,我們趕快跟人說,這叫做法的傳承。
各位,希望我們大家學佛,真的要學出這分,求佛覺道無上菩提,我們要追隨諸佛的芳蹤,也要以菩薩為伴侶,只要我們順佛的道理,那就是自利,我們能自度也能度他人。
所以,各位,學佛,我們要很用心,徹底地用心了解佛陀的教法,佛陀的教法是人間生活化,所以我們的法水,要不斷長流來淨化人心,所以要人人時時多用心。
回頂端 向下
 
靜思晨語--20100928第四功德(一)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