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9/10/25晨語簡記《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9/10/25晨語簡記《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 Empty
發表主題: 2019/10/25晨語簡記《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   2019/10/25晨語簡記《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 Empty周六 10月 26, 2019 9:47 am

20191025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謂人多有好上之心,
若見有學同參法益。
末法迷方向人,
修學人不敬重,
不生輕慢為難。
常不輕持如常。

  我們用心啊,我們要很清楚,說人多有好上之心。若見有學同參法益,我們若用這樣的心來看,交朋友很重要,要懂得選擇。人人若有很好的朋友,那就能夠互相切磋、利益。彼此之間我的心得,你的心得互相來討論,這是最好的朋友。好上之心,都有向上精進心。「若見有學同參法益」,若是有的人看到,看到你想要來研究,我也同志願要研究。那彼此之間同修同參,同一個方向,我有所得我會和你分享;你有所心得,你就來與我分享。彼此之間,好學的人就是在讀書、研究,能夠互相切磋琢磨彼此討論於有利益的。是很好的文句能夠用在人間,我們就收起來,能夠成為我們人生方向的座右銘。

  若是末法,末法迷方向的人,修學人不敬重,因為他在末法間,真正用正向去修行的人並不多,大多數修學,不是要用,是修來裝飾,對法不敬重。這是很不尊重法的人,所以「不生輕慢為難」,他修很多法、念很多經、懂得很多理,卻是自己不肯身體力行,這就是輕慢。不肯力行的人,說不輕慢是難。就是說因為我們輕慢他,輕慢已經造成了,你叫他不生輕慢,他本身已經輕慢了,所以「不生輕慢為難」。已經心生輕視了,已經這樣在輕慢了,怎麼不生輕慢。已經是了,本來他就是輕慢了。所以「常不輕持如常」;常不輕菩薩他就是如常,精進再精進。他從開始發心就一路精進自正法、像法、末法。正法是在精進,佛在說法,精進聞法,身體力行,修法。正法之後再來像法時,他還是發心,在像法中,一方面保護法,一方面也輔導人人認識正法。到了末法的時候,再來就是發大心立大願。

  這末法的時代,人人有聽到法,卻是心不會尊重法,就像出家,又是散漫如世俗人。這時的佛法已經是混亂掉了,發心再來人間,要來度化眾生。怎麼樣度?這些眾生已經散漫、亂了次序了。他要用什麼方法?總是入群,入群用恭敬心,見人讚歎,入群禮拜。這就是常不輕菩薩,在末法中,他堅持在人群中,這是他修行度人的方法。我們若能夠清楚就知道人間就是這樣,既發心要來人間,總是發願來的,就要承擔得起這種末法時代,應世,要怎麼度化、要怎麼救、怎麼度,救度眾生。不同樣的世代,就用不同樣的方法來教化救度。所以我們要用心來體會,前面的文這樣說,

複習經文:「得是六根清淨已,更增壽命二百萬億那由他歲,廣為人就是法華經。於時增上慢四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輕賤是人,為作不輕名者。」

  這是我們前面說過的文。常不輕菩薩,他入人群度化眾生,眾生不尊重。他也覺得經歷多年了,世緣也應該盡了,想,應該是取滅之時。還記得昨天那段經文,忽然聞空中威音王佛遙遠的聲音傳來,說二十千萬億偈,偈文好像遠遠遠遠傳來。這當中,常不輕菩薩再次發心,因為他已經聽到,又是再度得六根清淨。再次整理,耳朵聽到人在罵,或者是在批評、議論等等,耳根再調整一下,所聽的那就還是好話,聲不著耳,耳不著聲。不論它聲音傳來是什麼,在常不輕菩薩聽來不輕不重,如平常的話,正常啦!心就很開闊。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同樣完全再次淨化,再次延續來這個人間裡,「更增壽命二百萬億那由他歲」。時間很長,二百萬億那由他,那是很長的時間,無法計算。所以,「廣為人說是法華經」。現在開始就要正式來講《法華經》了,要講《法華經》,「於時增上慢四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輕賤是人」。「是人」是常不輕菩薩。這些人都在輕視常不輕菩薩,這些人,「為作不輕名者」就是這群人。來,我們接下來再聽,

經文:「見其得大神通力、樂說辯力、大善寂力,聞其所說,皆信伏隨從。」

經文簡釋:
「見其得大神通力、樂說辯力」;空中聞法悉能受持,更增精通力,廣為人樂說法義辯才無礙。

  過去那麼的輕視,但是經過了一番聽法,常不輕菩薩再重新調理,如何度眾?他就開始調理,好好來說經。這些人看到了常不輕菩薩的轉變,他已經得大神通力了。所說的得大神通,就是已經法法精通了,尤其是說法,樂說辯才。開始講話,有人提出疑問,他很歡喜回答。不只是回答,有人來問難,他都會一一開解,能將反彈的人馴服,心服口服。這已經是得大神通了,樂說辯才,四大辯才都有了,有法無礙辯才、義無礙辯才、樂說無礙辯才等。這辯才已經全都成就。

  「大善寂力,聞其所說,皆信伏隨從」。這已經大家都是聽了之後心信,相信常不輕菩薩他所說的教法、道理,大家都很相信、很服從常不輕菩薩所講的法。這完全一百八十度轉變了,因緣就是這樣這麼久,經歷多年了,總是已經看到常不輕菩薩,原來這位是菩薩比丘!「見其得大神通力、樂說辯力」,那就是因為他從「空中聞法悉能受持,更增精通力,廣為人樂說法義辯才無礙」。佛陀的時代,又比佛陀再更前——威音王佛,威音王佛他的正法、像法、末法中,這時間已經距離曠劫了,距離釋迦佛這個時代,那是無法用記憶去計算、去表達的時間。那個時,佛陀就這樣說,「空中聞法」。我們現在豈不是很容易空中聞法呢?坐在這裡,雖然現在出聲比較辛苦,大家用心聽,近的人聽清楚,遠的人,我問他們:「你們到底有聽到嗎?」「有聽到聲。」「清楚我說的每句話嗎?」「有啦!但是有某一個角落聽到聲音,但是不知道在說什麼。」在這個精舍範圍,近近的有障礙的地方,而遠的人呢?在國外、在全省,問他們:「我最近說話,你們聽得清楚嗎?」大家回應我,就說:「有啊,清楚啊!沒有差,清楚啦!」

所以,很遠,不只是在臺灣聽得到,國外的國家,很遠,他們也是聽法,薰法香,回來都會一句話:「我們都有精進喔!我們每天都在薰法香。」「我現在在說什麼知道嗎?」「知道啊,常不輕菩薩用恭敬禮拜的心入人群。」「喔,有清楚。」這就是要感恩現在這個時代。

昨天上午坐在會客室裡與寮國視訊。昨日現場報告者包含臺灣、泰國。連線則有馬來西亞。凡是去到寮國救災過,五個國家(地區)的慈濟人能夠回來精舍,他們一、二十位回來。而不能回來到精舍,在臺灣不論南、北他們全都是就地上線,有寮國、有越南、有柬埔寨,還有……,反正有五個國家地區,還有馬來西亞。他們在那個地方,這樣同時來分享,要來說他們發放、勘災,還要說再接下去要再去發放,要急難救助、中期幫助,接下來還得要去發放米、油、鹽、糖等等,要彌補他們還未種稻以前這個時間。而稻子,他們稻種都被水流掉了,沒有稻種了。我們就要採購稻種。稻種要從哪裡來?要什麼樣的稻種呢?我們現在就委託寮國,已經有幾位企業家,他們熱情,他們願意承擔,就地去幫助我們選擇適合他們,想要種什麼種。這,他們當地去評估、去了解。

  這就是接力,慈濟菩薩一個度過一個,一個傳過一個。這從臺灣,人間菩薩救天下眾生,去到那個遙遠的國家,很嚴重的大災情,我們從去年救到現在。他們有幾次這樣不斷不斷地受災,氣候不斷不斷讓他們很多的災難。所以一次一次去救,救到現在已經是一年多了。不一樣的災情,但是我們還是一樣的救助,而且愈擴愈廣了,面積愈多。當地的人愈能夠了解慈濟,我們去度化……。昨天一位郭居士,他就這樣說:「我見人就要向他說慈濟。見人就是無不說法,向他說法。」這就是邊帶人邊要告訴他慈濟是如何做,為什麼從去年一直到現在我們救災的工作沒有停。甚至羅美珠一直去輔導他們:我們的行動、我們的威儀、我們……等等生活方式,就要這樣的規則。因為她這幾十年來國際救災,好幾位菩薩都是國際救災的根本人員,他們常常去做國際救災,所以他們很熟悉。

  這次去了,她就像媽媽在照顧那個隊伍。就像媽媽心,生活上、起居她都關心,關心到在那裡幫我們開車的人,她也這樣一個一個都去關心他:「有喝水嗎?」「不要太累喔!」「開這麼長的路要休息嗎?」連司機她都安撫他,司機也被感動了,車停下來,司機就跟著隊伍,他也要跟進去。「是在做什麼?我能夠幫助嗎?」到了後來,司機還會告訴他們:「像這樣,這個團體我可以進去嗎?」這就是度人,無人不度,無法不說。這就是人間菩薩,見眾生苦,大慈悲去拔除苦難,「苦既拔已,復為說法」。不論是什麼樣的人,他還是一樣告訴他,介紹慈濟從五毛錢的因緣開始,一直向他們說到國際救災的方式。因為路途很長,時間很久,很有時間可說話。

  所以說起來,當地的企業家在車上也邊聽法。這就是聽法,不論是從空而降,就像他們在那裡,我們在這裡,因為那裡的災難,我們這裡的人這樣用心去幫助,要搭飛機,要再坐車,重重疊疊,翻山過嶺,陸地、過溪,真的很不容易這樣到災區,這難道不是從空而降?菩薩到達了,他們來救人,他們來說法。所以大家見人無不說法,這法無不對人說,見人無不說法,這種「樂說辯力」。「空中聞法」。他們教他們:「你們也這樣聽,來,用手機,你開這個地方,師父就在這裡說話啦!」人人手中有手機,能夠透過大愛電視,看得到。這種介紹,自說法,也可以介紹人來聽法,這就是菩薩。

  所以「空中聞法悉能受持,更增精通力,廣為人樂說法義辯才無礙」。很歡喜與人說話,「樂說」就是很歡喜說,說的其中就是法,法的義理無不是,就是開口動舌中都有法,都有道理。這講法、講道理,叫做「辯才無礙」。說什麼法,有人聽懂,有人聽不懂,有人聽故意要來刁難,不論他用什麼方法,聽不懂的、不清楚的,耐心再為他解說;故意來刁難的,還是耐心與他互動,這就是法在菩薩口中,叫做「樂說法義辯才無礙」。樂說辯才無所畏,不怕,不怕人來挑戰,這叫做「樂說辯才」。

*四眾聞經信伏者,始而行身業至善,故往禮拜,終得大神通。六根清淨,始而口業至善,不專讀誦終則得大辯才。

  「四眾聞經信伏者」。「四眾」就是比丘、比丘尼等。大家聽了之後都是信服,已經相信了,也已經服了。不敢輕視,又起了尊重心,相信、信服。「始而行身業至善」,開始大家都是身業,身的行為都向善了。大家的身行善業做到了,也是專程來「故往禮拜」。「故」,不是順便的,他是已經聞名了。以前排斥他,現在聽到這樣的成就,故意而來,來常不輕菩薩身邊禮拜。這種過去的輕視,現在的尊重,這也就是翻轉過來了。反黑歸白,這已經皈依回來,依靠這個法,來聽法了。所以,「終得大神通」。大家聽法之後,也慢慢得到「精通」。經典說「神通」,我們應該將它改為「精通」。我們說話,用精通人家比較能清楚,精神通達,了解道理。我們若是神通,以為是飛天鑽地。是精神通達,精通道理,所說的精通。

  所以,「六根清淨」,六根已經清淨了。「始而口業至善」,不只是身根向善,那個身向善做好事,甚至開始口業也至善。口頭上不只是讚歎人家,還是說法,說法、讚歎,讚歎、說法。這樣的人轉變了,到了行善、說法、讚歎。而若有「不專讀誦」的人,也「終則得大辯才」。不想要讀經,不要通達道理的人,但是聽常不輕菩薩說法,他終於也得大辯才了。

經文簡釋:
「大善寂力」;聞罵不瞋,被打不怒,以受持成就大功德,善寂靜清澄不染塵。

  「大善寂力」,這就是常不輕菩薩他的大善寂力,就是心很寂靜。我們剛才經文說過,這「大善寂力」。因為「見其得大神通力、樂說辯力、大善寂力」,因為常不輕菩薩已經得到這樣了,得樂說辯力、大善寂力了,他的心原來就是這麼清淨,見境不生心。幾天前有說過了,不管這些人的態度,不管這些人的聲音,他見境聞聲,修行者不生心,不會隨著這個境界心去起落,有動、生煩惱,他沒有,所以這是「大善寂力」。就是「聞罵不瞋」,聽到罵,他不會生氣,「被打不怒,以受持成就大功德」,這就是他的大寂靜力。這種我們要學,我們每天就是在人間,我們每天都在看人面,我們每天都在聽聲音。

  人的表情、人的聲音到底是好是壞,我們都不必去起分別心,只是一念,心要寂靜,借境來練心。這些境界就是在練我的心,好壞的聲音練得我心定、心靜,不會因境而動心,所以見境不生心。這就是「大善寂力」。「以受持成就大功德」,就是借這個境來修行,已經成就大功德了。這個功德,那就是「善寂靜,清澄不染塵」,心毫釐不染,這就是清澄,「志玄虛漠」、「靜寂清澄」。這就是《無量義經》的開頭,修菩薩行要寂靜清澄、志玄虛漠。常常告訴大家,心不要離開「靜寂清澄,志玄虛漠」,短短的八個字,我們若做得到,真的就是在學常不輕菩薩行。

*大善寂力,即由清淨,所以發生之禪定力。廣說妙法,始而意業至善,深敬不慢終則得大善寂。

  所以,「大善寂力,即由清淨,所以發生之禪定力」。這就是我們如何能夠得到禪。「禪」叫做靜思惟,我們能夠在這種的環境中讓我們身心清淨,我們已經得到靜思惟。什麼樣的環境來,於心不動,我們的腦力還是靜,靜靜地來思惟,思惟出了我們面對人生的方向,要如何入人間度眾生。這很重要。因為入人間,就要「廣說妙法」,用什麼方式在人間講說妙法呢?「始而意業至善」,開始就要發一念心,要先發心。你我都一樣,我也要先發心才有辦法調理心。心篤定了,我要入人群做這樣的事情,堅定志向,心就不再移異了,不會再移開了。這就是心意既定,我們方向清楚,心就專了,好好來修為,能夠達到了「廣說妙法」。這就是從意業開始,這意業要至善,這個至善就是清澄,寂靜清澄的境界,意業一定要到這樣的程度。

  所以,「深敬不慢」。我們對人要真誠,要甚深的信受,才有辦法對人甚深誠意的奉獻,付出沒有驕慢,將它當成是我們修行的道場。去布施,辛苦去付出,看到他們接受了,他們歡喜,我們就得法喜了。所以「深敬不慢」,歡喜都來不及了,還有什麼可傲慢呢?因為這個道場讓我們得到修行的目的,所以我們「意業至善,深敬不慢,終則得大善寂」。這個「大善寂」是我們要很用心,心清淨無染去得來的。

經文簡釋:
「聞其所說,皆信伏隨從」;壽命無量,慢流見菩薩有如是力,皆深信敬從,隨法化矣。

  所以,「聞其所說,皆信伏隨從」。這我們要很用心,我們聽,聽他所說的,常不輕菩薩所說,這些人完全人人信伏、隨從。尤其是威音王佛的聲音,再來助緣,「壽命無量」。所以,「慢流見菩薩有如是力」,就是這群人,經一段很長的時間,慢慢地他們了解了。這種時光流逝,常不輕菩薩在這麼長的時間,終於他得大成就。這些傲慢的人,長久這樣看來,大家已經看到這位比丘原來就是菩薩。用很長的時間,終於看到這尊就是菩薩。

  這位菩薩有這樣的能力可以說法,甚深無量的意義這樣表達出來,「皆深信敬從」;這些人已經開始很深敬信,敬信這位常不輕菩薩。所以他所說的都是順從、敬從,所說的都對,現在信受奉行。「隨法化矣」,隨常不輕菩薩所說的法,度化了這些人。這是很不容易,很辛苦。

  我們聽到常不輕菩薩,這種從修行堅持,從很辛苦克服了種種人群。這些人對於常不輕菩薩這麼的輕視,但他還是用很長久的時間,「慢流」,終於大家年久之後,看到菩薩。所以事久見人心,真真正正用很長的時間,流逝過去,看到了,這位是真菩薩。用這樣的方式來度化眾生,大家感動了、歡喜了,順從信伏了。很不容易,也很辛苦!各位,常不輕菩薩真正是我們的修行的典範,我們就要從心起敬,時時用心,用心隨喜,信受奉行。所以要時時多用心啊!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9/10/25晨語簡記《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9/10/25晨語簡記《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   2019/10/25晨語簡記《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 Empty周六 10月 26, 2019 9:48 am

[2019年10月25日上午5:20] 農曆九月二十七日,(僅德松個人筆記參考。請多指教,感恩。)靜思清澄(法髓)妙蓮華,慈濟人群菩薩道

1. 《法華經‧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經文:【見其得大神通力、樂說辯力、大善寂力,聞其所說,皆信伏隨從。】

2. 上人手札:「謂人多有好上之心,若見有學同參法益,末法迷方向人,修學人不敬重,不生輕慢為難,常不輕持如常。」

(1)「謂人多有好上之心」:我們用心啊,要很清楚,說人多有好上之心。若見有學同參法益,我們若用這樣的心來看,交朋友很重要,要懂得選擇。人人若有很好的朋友,那就是能夠互相切磋、利益。彼此之間我的心得,你的心得互相來討論,這是最好的朋友。好上之心,都有向上精進心。

(2)「若見有學同參法益」:若是有的人看到,看到你想要來研究,我也同志願要研究。那彼此之間同修同參,同一個方向,我有所得我會和你分享;你有所心得,你就來與我分享。彼此之間,好學的人就是在讀書、研究,能夠互相切磋、彼此討論於有利益的。是很好的文句能夠用在人間,我們就收起來,能夠成為我們人生方向的座右銘。

(3)「末法,迷方向的人,修來裝飾,對法不敬重」:若是末法,迷方向的人,修學人不敬重,因為他在末法間,真正用正向去修行的人並不多。大多數修學,不是要用。修來裝飾,對法不敬重。這是很不尊重法的人。

(4)「不生輕慢為難」:他修很多法、念很多經、懂得很多理,卻是自己不肯身體力行,這就是輕慢。不肯力行的人,說不輕慢是難。這就是因為我們輕慢他,已經輕慢造成了,你叫他不生輕慢,他本身已經輕慢了。已經心生輕視了,怎麼不生輕慢。已經是了,本來他就是輕慢了。

(5)「常不輕持如常」:常不輕菩薩他就是如常,精進再精進。他從開始發心一路精進自正法、像法、末法。正法是在精進,佛在說法,精進聞法,身體力行,修法。正法之後再來像法時,他還是發心,在像法中,一方面保護法,一方面也輔導人人認識正法。到了末法的時候,再來就是發大心、立大願。

(6)「雖修行現出家相,散漫如常,如世俗人」:這末法的時代,人人有聽到法,卻是心不會尊重法,就像出家,又是散漫如常,如世俗人。這種的佛法已經是混亂掉了,發心再來人間,要來度化眾生。怎麼樣度?這些眾生已經散漫、亂了次序了。他要用什麼方法?總是入群,用恭敬心,見人讚歎,入群禮拜。

(7)「常不輕菩薩,堅持入人群中,修行度人,觀機逗教」:這就是常不輕菩薩,在末法中,堅持入人群中,修行度人的方法。我們若能夠清楚就知道人間就是這樣。既發心要來人間,總是發願來的,就要承擔得起這種末法時代,應世,怎麼度化、要怎麼救、怎麼度、救度眾生。不同樣的世代,就用不同樣的方法來教化救度。

3. ★複習經文:【得是六根清淨已,更增壽命二百萬億那由他歲,廣為人說是法華經。於時增上慢四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輕賤是人、為作不輕名者。】

(1)「得是六根清淨已」:常不輕菩薩,這樣入人群度化眾生,眾生不尊重。他也覺得經歷多年,應該世緣應當盡了。想,應該是取滅之時。還記得昨天這段經文。忽然間,聞空中威音王佛,遙遠的聲音傳來,說二十千萬億偈,偈文,好像遠遠遠遠傳來。這個中間,常不輕菩薩再次發心,因為他已經聽到,又是再度得「六根清淨」;再次整理,耳朵聽到人再罵,或者是在批評、議論等等,耳根再調整一下,那就是所聽的還是好話,聲,耳不執著聲。不管它聲音傳來的是什麼,在常不輕菩薩聽來不輕不重,平常的話,正常啊,心就很開闊。

(2)「六根淨化,廣為人說法華經」:眼、耳、鼻、舌、身、意,同樣完全再次淨化,再次延續來這個人間裏,「更增壽命二百萬億那由他歲」。時間很長,二百萬億那由他,那是很長無法計算,所以「廣為人說法華經」。

(3)「增上慢四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輕賤是人」:現在開始,就要正式來講《法華經》,那個時候,『是人』是指「常不輕菩薩」;這些人都在輕視常不輕菩薩,這些人「為作不輕名者」,就是這群人。

4. ★經文簡釋:【見其得大神通力、樂說辯力】:空中聞法悉能受持,更增精通力,廣為人樂說法義,辯才無礙。

(1)「見其得大神通力、樂說辯力,法法精通」:過去那麼輕視,但是經過了這番經歷,常不輕菩薩再重新調理如何度眾?他就開始調理,好好來說經。這些人看到常不輕菩薩的轉變,他已經得大神通力,所講的得大神通,就已經好像法法精通了,尤其是說法,「樂說辯力」。開始講話,有人提出疑問,他很歡喜回答,不只是回答,有人來問難,他都會一一開解。從反彈的人,能夠馴服他,心服口服,這已經是得大神通了啦。「樂說辯才」。

(2)「四大辯才」都有了,有法無礙才,義無礙才,樂說無礙辯才,這都已經辯才成就。

(3)「空中聞法悉能受持,更增精通力」:大家都是聽了之後,心、信,相信常不輕菩薩他所說的教法、道理,大家都很相信、很服從。常不輕菩薩所講的法,這完全一百八十度轉變了,因緣就是這麼久,經歷多年了。總是已經看到常不輕菩薩,原來這位是菩薩比丘。「見其得大神通力,樂說辯才力」。那就是因為他從「空中聞法悉能受持」,更增精通力,廣為人「樂說法義,辯才無礙」。

(4)「空中聞法」:佛陀的時代,更比佛陀更前面威音王佛的正法、像法、末法中,這已經距離曠劫,距離釋迦佛這個時代,那是無法用記憶去計算,去表達的時間。那個時,佛陀就這樣講了,我們現在不就是很容易空中聞法呢?坐在這裏,雖然現在出聲比較辛苦,大家用心聽,近的人聽清楚。

(5)「視訊科技連線聞法」:遠的人我問他說:「你們到底有聽到嗎?有聽到聲,清楚,講的每句話嗎?」「有啦。有某一個角落,聽到聲音,但是不知道在說什麼。」在這個精舍範圍,近近的也有障礙的地方。而遠的人呢?在國外、在全臺,問:「我最近說話,你們聽得清楚嗎?」大家回應我,就說:「有啊,清楚,沒有差,清楚。」

(6)「同步薰法香,有時差,無秒差」:所以不只是在臺灣全省聽得到,國外的國家,很遠,他們也是聽法,薰法香,回來都會一句話:「我都精進,我們每天都在薰法香。」「我現在在說什麼知道嗎?」「知道。常不輕菩薩用恭敬禮拜的心入人群。」「哦,有清楚。」這就是,就是要感恩,在現在這個時代。

5. 「慈濟為寮國水災之賑災進度,視訊會議」
(1)「前勘團隊,視訊會議與五個國家地區慈濟人討論、聆聽分享」:昨天上午坐在會客室裡與寮國視訊,除了寮國,還有越南,還有柬埔寨,還有我們臺北慈濟人。凡是去到寮國救災過,五個國家地區的慈濟人,能夠回來精舍,他們一、二十位回來。而不能回來到精舍,在臺灣,不論南、北他們全都是就地上線,有寮國、有越南、有柬埔寨、馬來西亞的五個國家地區慈濟人。

(2)「討論發放稻種」:他們在那個地方,這樣同時來分享,要來說他們發放、勘災,還要再說,再接下去要再去發放,要急難救助、中期幫助,接下來還得要去,米、油、鹽、糖等等,要彌補他們還未種稻子以前這個時間;他們的稻種都被水流掉了,沒有稻種。慈濟人幫忙採購稻種。稻種要從哪裡來?要什麼樣的稻種呢?我們現在就委託寮國,已經有幾位企業家,他們熱情,他們願意承擔,就地去幫助我們選擇適合他們,想要種什麼種?由他們當地去評估、去了解。

(3)「人間菩薩,救天下眾生」:這就是接力,菩薩一個度過一個,一個傳過一個。從臺灣,人間菩薩救天下眾生,去到那個遙遠的國家,很嚴重的大災情,我們從去年救到現在。他們有幾次,這樣不斷不斷地受災,氣候不斷讓他們有很多的災難。所以一次一次去救,救到現在已經是一年多了,不一樣的災情,但是我們還是一樣的救助,而且愈擴愈廣,面積愈多。

(4)「見人說慈濟,度化當地志工菩薩,一起投入救災援助」:當地的人都能夠了解慈濟。昨天一位郭居士,好像就這樣說。他說:「我見人就要向他說慈濟。」見人就是無不說法,向他說法。這就是愈帶人愈要告訴他「慈濟是如何做」。為什麼從去年一直到現在,我們救災的工作沒有停,甚至羅美珠一直去輔導他們:我們的行動、我們的威儀等等生活方式,就要這樣的規則。因為她這幾十年來國際救災,好幾位菩薩,都是國際救災的根本人員,他們常常去做國際救災,所以他們很熟悉。

(5)「慈濟人,菩薩心,如媽媽心,無人不度,無法不說」:這次去了,她就像媽媽在照顧那個隊伍。就像媽媽心,生活上、起居她都關心,關心在那裡幫我們開車的人,她也這樣一個一個就去關心:有喝水嗎?不要太累,開這麼長的路要休息嗎?連司機,她都安撫他。司機也被感動了,車停下來,司機就跟著隊伍,他也要跟進去。「是在做什麼?我能夠幫助嗎?」到了後來,司機還會告訴他們:「就像這樣,這團體我能夠進入嗎?」這就是度人,無人不度,無法不說。這就是人間菩薩。

(6)「苦既拔已,復為說法」:見眾生苦,大慈悲去拔除苦難,「苦既拔已,復為說法」。不論是,是什麼樣的人,他還是一樣告訴他,介紹慈濟從五毛錢的因緣開始,一直向他們說到國際救災的方式。因為路途長時間久,很有時間可說話。

(7)「菩薩為救度眾生,克服萬難,見人無不說法」:說起來,當地企業家在車上也邊聽法。這就是聽法,不論是從空而降,就像他們在那裡,我們在這裡。因為那裡的災難,我們這裡的人這樣用心去幫助,要搭飛機,要再坐過交通工具等等。重重疊疊,翻山過嶺,陸地、過溪,真的是很不容易這樣去到災區。這難道不是從空而降,菩薩到達了,他們來救人,他們來說法。所以大家見人無不說法,「法」無不對人說,見人無不說法。

(8)「樂說辯力、空中聞法」:慈濟人教他們,「你們也這樣聽,來,手機,你開這個地方,師父就在這裡說話。」人人手中有手機,能夠透過大愛電視,看得到,這種介紹。自說法,也能夠介紹人來聽法,這就是菩薩。所以「空中聞法,悉能受持,更增精通力,廣為人樂說法義,辯才無礙」。很歡喜與人說話,「樂說」,就是很歡喜說,說的之中就是法,法的義理。

(9)「開口動舌,都在法中,樂說辯才無所畏」:無不是就是開口動舌中,都有法,都有道理,這講法講道理,叫做「辯才無礙」。講什麼法時,有人聽懂,有人聽不懂,有人聽故意要來刁難,不論他用什麼方法,聽不懂的、不清楚的,耐心再為他解說;故意來刁難,還是耐心與他互動,這就是法在菩薩口中,叫做「樂說辯才」。樂說辯才無所畏,不怕,不怕人來挑戰,這叫做「樂說辯才」。

6. 『四眾聞經信伏者,始而行身業至善,故往禮拜,終得大神通。六根清淨,始而口業至善,不專讀誦,終則得大辯才。』

(1)「四眾聞經信伏者」:「四眾」是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大家聽了之後都是信服,已經相信了,也已經服了。不敢輕視,又起了尊重心,相信、信服。

(2)「始而行身業至善,故往禮拜」:開始大家都是身業,身的行為都向善了,大家的身行善業做到了。也是專程來「故往禮拜」,不是順便來的,他是已經聞名了,以前排斥他,現在聽到這樣的成就,故意就來「不輕菩薩」身邊禮拜。這種過去的輕視,現在的尊重,這也就是翻轉過來了。反惡歸白,反黑歸白,這已經皈依回來,依靠這個法,來聽法了。

(3)「終得大神通」:大家聽法之後,也慢慢得到精通。經典說「神通」,我們應該將它改為「精通」。我們用說話,精通人家比較清楚,精神通達,了解道理;若是神通,以為是飛天鑽地。是精神通達,精通道理,所說的精通。

(4)「六根清淨,始而口業至善」:六根已經清淨了。「始而口業至善」,不只身根向善,那個身向善做好事,甚至開頭也口業至善。口頭上不只是讚歎人家,還是說法,說法讚歎、讚歎說法,這樣的人轉變了,到了行善、說法、讚歎。

(5)「不專讀誦,終則得大辯才」:若有不想要讀經,不要通達道理的人,但是聽常不輕菩薩說法,他終於也得大辯才了。

7. 【大善寂力】:聞罵不瞋,被打不怒,以受持成就大功德,善寂靜清澄不染塵。

(1)「大善寂力」:這就是常不輕菩薩的大善寂力,心很寂靜。因為常不輕菩薩已經得到這樣的「大神通力、樂說辯力,大善寂力」,他的心原來就是這麼清淨,見境不生心。

(2)「見境聞聲,在修行者,見境不生心」:不論這些人的態度,不論這些人的聲音,他見境聞聲,在修行者不生心,不會隨著這個境界心去起落,有動、生煩惱,他沒有。所以這是「大善寂力」。

(3)「聞罵不瞋,被打不怒,以受持成就大功德」:聽到罵,他不會生氣;「被打不怒」,這就是他的大善寂力。這種我們要學,我們每天就是在人間都在看人臉色,我們每天都在聽聲音,這人的表情、人的聲音,到底是好是壞?我們都不用去起分別心。

(4)「以受持成就大功德,心要寂靜,借境練心」:只是一念,心要寂靜,借境來練心,這些境界就是在練我的心,好壞的聲音,練得我心定、心靜,不會,不會因境而動心,所以見境不生心。這就是「大善寂力」,就是借這個境來修行,已經成就了大功德。

(5)「善寂靜清澄,不染塵」:這個功德就是心分釐不染,這就是「靜寂清澄,志玄虛漠」。「靜寂清澄」,這就是《無量義經》的開頭,修菩薩行,要「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常常告訴大家,心不要離開「靜寂清澄,志玄虛漠」,短短的八個字,真正我們若做得到,這就是學常不輕菩薩行。

8. 『大善寂力』:即由清淨,所以發生之禪定力。廣說妙法,始而意業至善,深敬不慢終則得大善寂。

(1)「大善寂力,即由清淨,所以發生之禪定力」:這就是我們如何能夠得到禪。「禪」叫做靜思惟,我們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中,讓我們身心清淨,我們已經能夠得到靜思惟。什麼樣的環境來,於心不動,我們的腦力還是靜,靜靜來思惟,思惟出了我們面對人生的方向,要如何入人間度眾生。

(2)「廣說妙法,始而意業至善」:這很重要,因為要入人間,就要「廣說妙法」,用什麼方式在人間講說妙法呢?「始於意業至善」,開始就要發一念心,要先發心。你我都一樣,我也是要先發心,才有辦法調理心;心篤定了,我要入人群做這樣的事情,堅定志向,心就不再移易,不會再移開了。這就是心,心意即定,我們方向清楚了,我們就心專了。好好來修為,能夠達到了廣說妙法,這就是從意業開始。這意業要至善,這個至善就是清澄,寂靜清澄的境界,意業一定要到這樣的程度。

(3)「意業至善,深敬不慢,終則得大善寂」:我們要對人要真誠,甚深的信受,才有辦法對人甚深誠意的奉獻,付出沒有驕慢。將它當做是我們修行的道場,去布施,辛苦去付出,看到他們接受了,他們歡喜了,我們是法喜了。所以「深敬不慢」,歡喜都來不及了,還有什麼好傲慢呢?因為這個道場讓我們得到修行的目的。這個「大善寂」,是我們要很用心,清淨無染去得來的。

9. 【聞其所說,皆信伏隨從】:壽命無量,慢流見菩薩有如是力,皆深信敬從,隨法化矣。

(1)「聞其所說,皆信伏隨從」:我們要很用心聽他所說的,常不輕所說,自己,這些人完全人人信伏、隨從。尤其是威音王佛的聲音,再來助緣。

(2)「壽命無量,慢流見菩薩有如是力」:就是這群人,一段很長的時間,慢慢他了解了。這種時光流逝,經得起常不輕菩薩,他這麼長的時間,終於他已大成就。這些傲慢,這些人長久這樣看來,大家慢慢已經看到,這位比丘原來他就是菩薩,用很長的時間,終於看到這尊就是菩薩。

(3)「皆深信敬從,隨法化矣」:這位菩薩有這樣的能力可以說法,甚深無量的意義這樣表達出來,「皆深信敬從」。這些人已經開始很深敬信,敬信這位常不輕菩薩。所以他所說的都是順從、敬從,所說的都對,現在信受奉行,「隨法化矣」,隨佛法化,隨常不輕菩薩所說的法,度化了這些人。這是很不容易!很辛苦。

(4)「修行堅持」:我們聽到常不輕菩薩,這種從修行堅持,從很辛苦,克服了種種人群。這些人類對於常不輕這麼的輕視,還是用很長久的時間,「慢流」,終於大家年久,看到菩薩,所以日久見人心,真真正正用很長的時間,流逝過去,看到了,這位是真菩薩!用這樣的方式來度化眾生,大家感動了、歡喜了,順從信伏了。很不簡單,也很辛苦。

***************
10. 心得,感恩上人開示。最後這段,期勉大家,要學習「常不輕菩薩」,是真正是做我們的修行的典範,我們就要從心起敬,時時用心,用心隨喜,信受奉行。也更是警惕自己不能「雖修行現出家相,散漫如常,如世俗人」,更是感動慈濟人用心在各國投入救災,且能見人說慈濟,度化當地志工菩薩,一起投入救災援助,每個人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力行「常不輕菩薩」的行菩薩道的精神。共勉之。
回頂端 向下
 
2019/10/25晨語簡記《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