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08《靜思妙蓮華》聞成就(第22集)(法華經·序品第一)
☉真如法乃道之源頭,信入理現萬法歸真,入真如一實之信海,人我一如取相稱我。
☉耳根不壞,聲在可聞處,作心欲聞。
☉聞成就:我聞,今已隨世,流布五蘊假我也,阿難已達我空,實不計我,故名為假;要分賓主,乃稱為我,達耳曰聞。
☉以率爾耳識,與同時意識,眾緣和合故得有聞。問:耳根發識故聞,應云耳聞,何言我聞。答:耳是五官之別,我乃一身之總,廢別。
☉問:阿難是,佛成道之夜始生,至二十年方為侍者,二十年前所說之法,並皆不聞,何結集時,通稱我聞耶。答:有三義,佛命為侍者時,阿難從佛乞三願,不著退衣,不隨受請,二十年前未聞之法,重為說過,世尊許之,故未聞之法,亦得聞也。
【證嚴上人開示】
真如法乃道之源頭,信入理現萬法歸真,入真如一實之信海,人我一如取相稱我。
真如法乃道之源頭
信入理現萬法歸真
入真如一實之信海
人我一如取相稱我
我們每天不就是這麼在說真如,信入真如,真如就是一個信,所以真如是法,就是道的源頭,你如果不信,你就無法入道,所以信入理現,你有信心,你才會用心聽,用心聽,法才能入心,這叫做「入」。所以我們若是信心受法,用進來,自然我們就能與法的道理,去體會到,所以,信入理現,很多道理,都是因為你一念的信心,所以,內心才能夠體會這個理。本來就有這個理的存在,是我們不用心,我們就是信心還沒有啟發,所以我們沒有用心,去和這個,原來就有的道理契合,我們現在信心已經啟發了,所以一切道理能夠很明顯。
萬法歸真,自然一切的法,一理通,就萬理徹,所以所有一切的道理、法,就是因為有一個信字,所以道理才能和你契合,「信為道源功德母」,入信,法如海,你如果有信,這個法很多,很快就能入你的心來。一直在說,法入阿難心,這個法如海,都是點滴都是在阿難的心裡,因為阿難對佛那分的信,所以點點點滴滴的法,都入阿難的心。
既然阿難,能夠入佛所說一切的法,他應該很相信,一切皆空,為什麼阿難還是稱「我」呢?我們人都是因為有我,都會自大,這就是我們凡夫,凡夫凡事都是以我為中心,所以起了執著,生很多煩惱,太自我,這就是凡夫。但是阿難已經聽這麼多法,難道他還有執一個自我嗎?應該我們要知道,這個「我聞」的「我」就是說,世間人就是迷在法與理,不知道這個「我」是一個假相,不過阿難要將佛陀的教理入心,要說給大家聽,要讓大家相信,所以他要「如是我聞」,佛陀所說的真理是我阿難聽的。所以就是這個法,要流布在世間,要隨著世間人所說的話,世間人的習慣也要有一個分別,所以知道每一個人的「我」,就是五蘊,假我合起來的,所以才會一直說我、我,什麼叫做五蘊?大家都知道,色、受、想、行、識。每一個人都不離開,這個色身,每一個人都不離開,我們日常生活中,和外面的境界一切所接觸,和外面的境界所接觸,心都有感受,就有這個意識,這個意識就有你,有他,有我,有青、紅、赤、白等等,這都是因為我去感受到,這就是隨著世俗,來稱這個「我」。我有聽到,我有做到,我有感覺到,這個我叫做假我,因為阿難已經體會佛陀的教法,他已經透徹到我空,把這個五蘊分開之後,根本沒有一個我。所以雖然都說真如真實,但是「我」就不真實,「我」是五蘊假合,不過為了要藉這個假相,才有辦法把這個法,正式讓大家了解,確實是我阿難所聽的,所以假名為我,假借一個名字來說是我。
當然這個「我」字,只是分一個賓主,是我、是你、是他,分別一下,要不然全都混在一起,要稍微分一下,才能用這個「我」字,所以稱為我。耳聞,其實聽話到底是我,「我」,是什麼在聽,當然,也是要再借一個名相,耳朵聽,我聞,是耳朵聽的,所以《大智度論》裡面就說:耳根不壞,聲在可聞處,作心欲聞。
耳根不壞
聲在可聞處
作心欲聞
聽,其實是耳朵聽,我們的耳朵如果沒有壞掉,自然我們能聽到,我不能說耳朵聽,如是我聞,如是耳聞,是什麼人的耳朵去聽的,我就是阿難,如是我聞,這個法是我阿難聽的,不是,如是耳聞,這個法是耳朵聽的,這樣能讓人相信嗎?大家都有耳朵,所以阿難他自己就要說,是我,我聽到的,所以聲在,我們這個耳朵只要有聲音存在,大家就都聽得到,也是有心要聽的人,才聽得進去。你們大家坐在這裡,無心要聽,其實聽到別的地方去了,聲音在這裡,但是你的心在外面,把這個聲音,裡面的道理沒有入心,這樣也和沒有聽到一樣,所以率爾,率爾的耳識,就是這個耳朵聽到聲音,但是我們這個心識,意識沒有在用,只有耳朵聽到聲音。我們大家常常這樣,聽到別人在說話,但是我們的心忽然間有雜念起,別人在說,我們沒有聽清楚,我們就回頭問說,你剛才說的是什麼?一定是有聽到聲音,但是不知道他在說什麼話?所以聲音是有聽到,但是沒有用心識去聽它,這只是耳朵聽到聲,沒有入那個聲音裡面,去分別他在說什麼?
所以率爾,率爾就是聲起耳聞,那個剎那間有這個聲音,但是我們還要和意識會合,這個意識會合耳識,自然所說的法,你們才聽得進去,所以意識接觸外面的塵境,才能把東西分別清楚,聲音分別清楚,所說的道理能夠入心來。
阿難他是用他的智慧心,來聞佛的道理,所以他不是用率爾的耳識,不是,不是只是在佛的身邊,佛在講話是別人聽,他沒有心聽,不是,他是很用心聽。所以他內心的意,和佛的聲音的境界完全會合,所以叫做眾緣和合,所以這叫做耳聞。
聞成就:
我聞
今已隨世
流布五蘊假我也
阿難已達我空
實不計我
故名為假
要分賓主
乃稱為我
達耳曰聞
佛陀要講話,也不只是對阿難說,佛陀是應機逗教,這個時機到了,這個人的根機也成熟了,我要對這些人說話,這也叫做眾緣會合,阿難所聽到的,是眾緣會合的道理。所以「我聞」,阿難所聽到的,是很多的道理會合起來,又有人這樣問,識是發於根,所以我們就會聽,聽就是耳聞。為什麼要說「我聞」,剛才就說過了,雖然是耳根,在這個識裡,但是就是阿難要用心去聽,所以耳是五官分別,耳朵,眼、耳、鼻、舌、身,這都叫做五官,絕對就是分別,去分別這個東西的形象。我們的五官,五官有五官不同的名稱,所以耳根是五官中其中的一根,所以身體是總,這樣,難道要說「身聽」嗎?身體聽不到,你把耳朵摀起來,你的身體還是存在,你的耳神經還是存在;但是你把耳朵摀起來,根本你也不知道,現在有沒有在說話,有在說話,聲音是什麼聲音?不知道,這就是從這個「總」的當中,來分別這個耳,所以才會說「我」。
所以這個身體,我是阿難,整個身體的裡面,是我阿難聽的。
以率爾耳識
與同時意識
眾緣和合故得有聞
問:
耳根發識故聞
應云耳聞
何言我聞
答:
耳是五官之別
我乃一身之總
廢別
佛陀他說法二十年後,阿難出家才成為佛陀的侍者,做佛陀的侍者,既然是如此,二十年前佛陀所說的法,他都沒有聽到,這時候在結集經典,阿難怎麼能說「如是我聞」。但是所回答的,有啊,有可能,因為佛陀要阿難做侍者的時候,是因為僧團所推薦,阿難聰明,阿難有智慧,阿難單純,阿難形象莊嚴,所以阿難聽佛陀說法之後,他全都記得了,記憶又好又年輕,所以僧團中,推薦阿難為佛的侍者。大家認為佛陀有年齡了,已經有年紀了,身邊一定要有一位為佛的侍者,所以大家所選擇的是阿難,阿難他能夠成為佛陀的侍者,當然是很歡喜。但是他要做佛的侍者,他也有條件,向佛乞求三件事,第一,不著佛陀退下來的衣服,第二,不隨佛受單獨的供養,這是侍者,他為什麼要這樣?阿難是為了要避疑,避別人的議論,因為大家供佛的衣服,都是很好的,他如果穿佛陀退下來的衣服,阿難怕人家說佛陀偏護阿難。所以阿難不希望有人這樣議論,所以他第一個條件,就是不要穿佛陀退下來的衣服。
很多國王、大臣、長者,社會高階級的人,有時也會單獨請佛受供,不過阿難就說,佛陀若是單獨受請,他不要跟佛陀去,那是為什麼呢?因為供養佛陀一定會很豐盛,阿難覺得,我若隨佛陀受單獨供養,人家也會議論,阿難,你很好,你隨佛,隨佛吃,所以都會吃得比我們好,阿難也不要。可見我們知道,以前的人和現在的人一樣,都會有說閒話,阿難那時候就這麼想,不要讓人說長論短,所以不要穿佛陀退下來的衣服,不要單獨隨佛受請。
再來最重要的就是,佛陀二十年前所說過的法,我阿難都沒有聽到,我要求佛陀,將過去二十年前所說過的法,能重新再為我重說,再重新說過,不然二十年前所說過的法,我阿難都沒有聽到,釋迦牟尼佛覺得阿難的智慧,這三項的懇請,當然佛陀一一答應他。
問:
阿難是
佛成道之夜始生
至二十年方為侍者
二十年前所說之法
並皆不聞
何結集時
通稱我聞耶
答:
有三義
佛命為侍者時
阿難從佛乞三願
不著退衣
不隨受請
二十年前未聞之法
重為說過
世尊許之
故未聞之法
亦得聞也
各位,學佛,我們要知道要如何入理,真的要入理,我們就是要有這分用心,我們若有用心,才能入這個道理,理就會顯現,萬法歸真。但是阿難現在就是以,人我一如取相稱我,取世間的形象,他明知道人和我都是平等的,但是因為要分別流通,讓大家能相信,所以他才要將「阿難」,稱為「我」,這也是一種真實,取信於人間。所以我們人人說話為了要取信,對啊,這是我說的沒錯,大家會問,這個話是什麼人說的?還是,要有一個源頭。
好吧,各位,學佛,真如取從信心開始,所以請大家時時要多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