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靜思晨語--20101012第七功德 (二)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9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靜思晨語--20101012第七功德 (二)  Empty
發表主題: 靜思晨語--20101012第七功德 (二)    靜思晨語--20101012第七功德 (二)  Empty周三 10月 13, 2010 8:37 am


回頂端 向下
在線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9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靜思晨語--20101012第七功德 (二)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靜思晨語--20101012第七功德 (二)    靜思晨語--20101012第七功德 (二)  Empty周三 10月 13, 2010 9:41 am

【證嚴上人開示】
菩薩入宏誓願
不捨於眾生行
轉迷思為明覺
如佛所教奉行
度有情緣人受正法
唯願眾生向大菩提道

這段文字也是要和大家分享,我們行在靜思勤行道,人人所發的心,就是勤行,就是精進,我們的方向,要往哪裡精進?要行的方向在哪裡?就要入宏誓願,我們的宏誓願,就是寬又長的道路,那就是菩薩道。
菩薩人人就是要入宏誓願,宏誓願到底是多長?虛空有盡,我願無窮,眾生無盡,我願也是無窮,虛空有盡或無盡,但是眾生是無盡無量,因為眾生,生生不息,比虛空界更大、更多。
所以我們應該知道眾生這麼多,我們既然發菩提心,虛空有多大,我們還要比虛空更大,所以我們既立這個願,必定要不捨於眾生行。
《楞嚴經》
如一眾生未成佛
終不於此取泥洹

你們若是做早課,有誦到嗎?是啊,只要有一個眾生未得度,我們就是還要再追尋,所以在這種茫茫芸芸,無量數眾生群中,我們到底是要為他做什麼事?轉迷思為明察,眾生迷了,思考方向都是充滿了無明,所以才叫做眾生,欠缺了覺悟的有情,這就是叫做迷,迷茫中的有情。
所以我們要如何,去引導他們覺悟,所以我們必定要以耐心、愛心,追尋著已經是迷茫的眾生,去為他轉動,轉動那份迷的心。
說我們常常說,轉法輪,轉法輪,到底有什麼法輪可轉呢?就是轉迷為悟,用方法去轉他的迷,使眾生心能開啟,能體會佛的教理,能覺悟,所以我們要用方法,要如佛所教奉行。
因為我們自己也是在眾生中,所以我們要上求下化,我們上求佛法,佛法遍無邊際,很普遍,我們要不斷學,佛陀的教法,在普天之下,不論是有情、無情,皆有真如妙法,有情的就是說,我們看起來它像有生命,包括人,包括一切動物,我們都自己覺得他是有情。
看樹,看花,看草,一顆種子入土,有濕氣,有陽光,有空氣,有水份,他就能把芽冒出種子外面,從此開始,分分秒秒中都不斷在變化,不斷不斷在生長,這叫做行蘊,它也有它的道理。
我們人生老病死就是在行蘊,花開花謝也是在行蘊中,所以你說它無情,無論有情,無情,這都是真理,都是法,這真的是遍虛空都是法界,所以佛陀所教的教法,我們一定要用心奉行。
我們為了要度有情緣人受正法,有情,有緣的人,不是說這個人和我無緣,我不理他,眾生不是讓你挑的,是他若和你有緣,你說的話,他聽得進去,他能就有道而正焉,說的話,他當作是法,他就會糾正他自己,這就是和您有緣的人。
有緣的人,不是天生下來就和我們有緣,是我們過去生中,無論是過去、現在,我們已經和他結了那分好緣,所以這一生,你要不斷不斷去和人結好緣,自然有緣能接觸。
我們用心用法去引度,能如此,讓他接觸到我們,聽到我們的話,看到我們的動作,自然他能起歡喜心,這樣這些有情緣人,就是一切眾生,自然就會跟著我們受教,跟著我們走入這條正法道路,這就是我們的勤行道。
甚至我們的心願,為什麼你要一直去接近眾生?不為什麼,只為了,唯願眾生向大菩提道,我們期待眾生人人有機會,能接受到正法,更期待他們,眾生都能所得的,所接觸的是大乘法,是發大菩提心,入這條菩提大道直,這條路,這就是菩薩道。
所以各位,學佛是遍虛空界,有情與無情,無不都是法,只要我們用心,佛陀的教法,時時出現在我們的面前。
《無量義經集選》
第七功德不思議
六波羅蜜顯神奇
愛灑人間大悲意
令諸眾苦皆得離

記得在一九九一年,大陸華東的災難,當時我們聽到受災的人這麼多,這到底要怎麼救?人口受災,只是一個受災,多少人,四億多,因為它太普遍了,水淹到的也算受災。
有的泡在水中近一個月,也算受災,有的人受災後很快就能復健,有的人受災後,永遠都是前途茫茫,當時要如何救濟?是不是所有受災的都要救濟呢?若是一個人給他一元,四億人是不是四億呢?這一塊錢能買幾個饅頭呢?吃一天,兩頓,之後怎麼辦呢?這有幫助和沒有幫助,還不是一樣。
所以就要去考慮,要如何將這些錢能集中起來,他有幾省的災區,我們若能集中在一個村莊,或是一個縣,我們從這一個縣,二個縣,三個縣,我們去勘災,從縣中再選出鄉,從鄉中再去選村,從村再去了解特困、特貧,特別的需要,要用心,用智慧去分析。
之後,還要再不斷溝通,向村長、鄉長、縣長,他們當地的領導者,我們要不斷溝通,不斷解釋,為什麼這麼多人當中,我們所選擇的是這些,這也是被我們救濟的種子,希望他能恢復起來,將來還能付出他的勞力,安定他的生活,能再去幫助別人。
所以布施還要去考量,要去好好思考,好好用心,要如何能很圓滿,真的有所幫助,甚至我們為他們考慮到,要蓋的房子必定最少要讓他們,住三代人以上。
現在不論是固始,或是全椒,或是興化,看,他們現在的房子還在住,現在變孫子叫爺爺了,其實爺爺那代就被我們救濟了,現在兒子已經負起了,家庭的責任做事情,家家戶戶都成家起來了,又娶妻生子。
看,這是一個很圓滿的救濟,從這樣開始,大陸年年,我們就是先去探勘、分析,如何去幫助,能付出,沒有領到的,他很甘願,領到的人,他們能很感恩,我們付出的人很輕安,這布施也要發揮大智慧,還要很多人的心合而為一。
整群的人那種的莊嚴,有愛,這不只是物質布施,連我們的舉止行動,都會感動人,所以這都是要法,上求佛法,佛陀的教法教育我們布施,除了物質的布施,法的布施,無畏的布施,三施合一,在我們說話,或是我們的行動,我們所思考的,大家都要合一。
如此為天下人來布施,大家就都能夠,受者感恩,付出者輕安自在,這就是布施的法,這就是六波羅蜜帶頭的方法。
所以這六波羅蜜,不管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看,智慧殿後,布施開頭,這叫做福慧雙修,所以這六波羅蜜要頭和尾,開頭和最後就是要這麼圓滿。
回頂端 向下
在線
 
靜思晨語--20101012第七功德 (二)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