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200421《靜思妙蓮華》行道進德(第255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815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4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00421《靜思妙蓮華》行道進德(第255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Empty
發表主題: 20200421《靜思妙蓮華》行道進德(第255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20200421《靜思妙蓮華》行道進德(第255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Empty周二 4月 21, 2020 8:35 am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815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4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00421《靜思妙蓮華》行道進德(第255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200421《靜思妙蓮華》行道進德(第255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20200421《靜思妙蓮華》行道進德(第255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Empty周二 4月 21, 2020 9:39 am

20200421《靜思妙蓮華》行道進德(第255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小乘行者聞大乘法,驚疑難解心生矛盾,自悔未從大乘法入,願祈速得聞一乘道。
⊙「為是究竟法?為是所行道?佛口所生子,合掌瞻仰待。」《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
⊙為是所行道:志心道法,依教行道,如是等人,速得入道,行道進德。如說修行,當知是為久修道行。
⊙佛口所生子:佛心本懷,久來護念,一乘真實究竟微妙法。佛心懷妙法,法從佛口出,聲從耳根入。從佛口聞說,法音入心,求法聞道者,萌生長慧命。

【證嚴上人開示】
「小乘行者聞大乘法,驚疑難解心生矛盾,自悔未從大乘法入,願祈速得聞一乘道。」

小乘行者聞大乘法
驚疑難解心生矛盾
自悔未從大乘法入
願祈速得聞一乘道

就是要告訴大家,在佛陀將開始講《法華經》,之前,現瑞放光,在入無量義處三昧,那個境界實在是太殊勝了!人人心中所抱持的,就是那一分很嚮往,也就是有一番的懷疑。到底佛陀過去,都還不曾有過這樣的形象,那個場面真的是震攝人心,尤其是佛陀出定之後,不斷不斷讚歎大乘一實之法。

這些小乘人,過去適應他們的根機,聞佛所教法,他們也有一些成就。知道我應該如何修行,脫離人間、六道,種種無常的苦難。大家只是執著在此,叫做「執小偏空」。現在聽到佛陀的大乘法,這時候,大家的心驚疑難解。驚,到底過去我所修的行,難道是不對的嗎?疑,疑佛陀的教法,我是否能夠接受呢?這種「心生矛盾」。

我們修行,我們就要第一個條件,要去除疑念,我們不要疑念。我們在佛陀的大法,康莊大道上,我們應該要相信,有信不疑。所以,我們在正法中,我們應該要用正思、正念、正行,這樣來老實修行。我們的心,遇到這種正法、大法,雖然過去是獨善其身,佛陀現在是要我們兼利他人,就是行菩薩道,所以,不必怕。

就如比丘也曾問過佛說:「我現在修行,修得我的內心,已經明亮、發光。我自修自得,我若去教別人,我的功德,我的行為,心靈的光明,清淨的心,會不會被人分去呢?會不會被人分出去呢?」

佛陀就用一支蠟燭來比喻:「你的心燈點燃了,又有人來引出去,這樣難道對這支蠟燭(燭光),有比較減弱嗎?」

「沒有,佛陀,這支蠟燭原本的火,那就是同樣這樣的火。別人再來引出去,我這支燭火同樣這麼亮。」

「是啊!千百人來向你引火,這支燭火的光是一樣的,卻增加千百人的火,燭火都點亮了,是否境界更加明亮呢?」

「是啊!」這也就是,佛陀用種種方法來比喻。雖然現在要大家放棄小乘,要行於大乘,所以大家會怕,大家無法理解,所以「心生矛盾」。有的人就會,「自悔未從大乘法入」。有的人會覺得,我過去修的是否白費時間呢?我怎麼沒有那個時候,直接接受大乘法?

就如一個飢餓的人,前面吃了一些飯,已經吃過了,還是覺得有一點不是很飽。但是,再多吃一碗,吃過這一碗,很飽。他感覺:這碗飯讓我吃飽了,前面我吃的那些是否多的呢?很後悔,早知道,直接吃這一碗飯就好了。是這樣嗎?你若沒有前面那些飯來充饑,哪有這碗飯會飽呢?所以,有的人會「自悔未從大乘法入」。

其實前面就說過了,權有妙權。過去佛陀所施用的是,微妙方便法,這也就是佛陀權巧教育的方法。我們現在所要接受的是,微妙甚深無上的正法,這也是妙法,是叫做妙實之法。所以,我們現在既不必驚疑,也不必自悔。

現在用心,大家在那個時候法華會上,大家已經來到此,開始了解,只是一心虔誠祈願,祈求佛陀趕快將這實法,一乘實法,趕快說出來,讓大家能理解。所以「願祈速得聞一乘道」,這是在那時大家的心態。

為是究竟法
為是所行道
佛口所生子
合掌瞻仰待
《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

前面我們說過了,「為是究竟法,為是所行道」。大家就是希望佛陀,要趕快說出這四十多年來,心靈所保護著的那一念,大乘微妙之法。

舍利弗代替大家來請法,希望佛陀趕快,這就是究竟法,請佛陀趕快說出,這究竟之法。

究竟法,我們昨天說過了,那就是大行圓滿究竟之覺悟。這種覺悟,就是覺悟宇宙萬物之理,真諦,是無上正等正覺。是一種自覺、覺人,最究竟的法。所以我們要知道究竟法。

為是所行道
志心道法
依教行道
如是等人
速得入道
行道進德
如說修行
當知是為久修道行

再來,「為是所行道」。什麼叫做所行道?那就是志心道法。志,就是深心志願,從我們內心的最深處,我們發出了內心的願,叫做志。「志玄虛漠」,應該大家都記得,《無量義經》,說出了菩薩心靈境界,那就是「志玄虛漠」。所以這裡的「志心道法」,和「志玄虛漠」的心,是相同的。他的心,很深心發願,這個願是很弘大的願,這樣的心。

所以,現在大家都願意,「依教行道」。若能夠人人依教行道,「如是等人,速得入道」。這樣的人,願意依教奉行,佛陀所教法,能夠安心接受,這樣的人自然速得入道,很快。

路,我們總是要一直走,不怕慢,要走得穩。我們要步步踏實,不要說:我要直衝。直衝,「毫釐之差,千里之失」。所以,我們不要只想要趕快得,我們最重要的就是要依教行道,依照教法的這條路走。這樣的人自然,步,腳步走得穩,正直往我們所要追求的目標走,這樣就能讓我們很安全,不容易走入邪道。

所以「行道進德」,我們若能老實修行,走這條道路,穩穩當當的道路,就是菩提大道直。若能如此,行道,用這種心,一步一步向前走,自然,德,我們的德,德行,德隨著行精進,所以行道進德。我們若能照這樣的教法走,自然前進,我們的德就能慢慢增長。

「如說修行」,不要偏差。明明這樣說,你用增上慢的心就容易產生疑,所以會偏。我們應該「如說修行」,當知是為,這樣就是「久修道行」。知道我們應該要知道的,這「如說修行」,我們一定要用很久的路來走,穩穩當當地走。

就如我們人間,生出來是嬰兒,嬰兒也同樣要照著歲月輪替,歲月,日月輪轉,按照時間成長,長大。這是自然,大自然的循環。人生,無論你如何修行,不能離開,大自然法則的循環。所以我們應該要好好依教奉行,雖然時間長久,我們必定要用耐心。

所以「佛口所生子」,現在我們要用心。因為我們上面就說,「為是所行道,佛口所生子」。這是舍利弗讚歎佛陀,請佛陀將究竟法,現在說出來,讓我們能依照這條道路前進、修行。因為「佛口所生子」,我們都是佛的法子,我們的身體是父母所生,我們能利用這個身體,有幸遇到佛,佛陀用口,將您內心智慧之法傳承,來增長我們的智慧。所以佛所說法,能成長我們的慧命,所以叫做「佛口所生子」。

佛口所生子:
佛心本懷
久來護念
一乘真實
究竟微妙法
佛心懷妙法
法從佛口出
聲從耳根入
從佛口聞說
法音入心
求法聞道者
萌生長慧命

我們看這段文就是這樣說,「佛心本懷,久來護念」。佛陀從他開悟那一剎那,那個心與宇宙接會在一起,那個時候他的心靈廣闊無涯,那個心念志玄虛漠。那時候,他的感覺,這個心念要趕快和大家分享。不過,眾生久來,無始以來六道輪迴,這種無明習氣,這樣就能夠接受?不容易!

悉達多太子修行,就要五年參訪、六年苦修,才能夠在剎那之間,心與天,天星會合,這樣瞬間覺悟。這不是放棄過去十一年間,苦修、參訪,放棄那些他就能夠剎那覺悟,不是這樣。所以,除了這輩子發心修行,其實過去生中,佛陀不斷不斷地說,百千萬億諸佛,他這樣親近過,這是累積多麼久的時間啊!現在已經現相在人間成道。那時候剎那覺悟之心,那念心叫做「佛心本懷」。

本來就要將這個心法跟大家說,但是大家應該是無法接受,所以,用種種方法來度眾生,不過,那念心還是「久來護念」。多久?應該是在過去生中,一直一直累積,一直到現在,四十多年間,四十二年後,這個心念完全要向大眾來宣說。所以叫做「佛心本懷,久來護念」。「一乘真實究竟微妙法」,這是佛陀他的本懷護念,是一乘真實究竟微妙的法。

所以「佛心懷妙法,法從佛口出,聲是從耳根入」。佛陀的聲音說出來,人人的耳根接受聲音。所以,「從佛口聞說,法音入心」。佛口開始說話,我們就是聞說,從佛口聞;佛口說話,我們聽這個法的音聲,入我們的心。所以「求法聞道者,萌生長慧命」。常常說,茁壯發芽,就慢慢一直長大了,這就是我們的慧命。

這一期的生命,只不過幾十年,慧命是生生世世。我們知道因緣果報觀,日常生活,開口動舌等等,無不都是要合於道、於法,若這樣是培養我們的慧命。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
回頂端 向下
 
20200421《靜思妙蓮華》行道進德(第255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靜思晨語—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