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200430《靜思妙蓮華》唯願化眾生(第270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801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4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00430《靜思妙蓮華》唯願化眾生(第270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Empty
發表主題: 20200430《靜思妙蓮華》唯願化眾生(第270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20200430《靜思妙蓮華》唯願化眾生(第270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Empty周四 4月 30, 2020 8:45 am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801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4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00430《靜思妙蓮華》唯願化眾生(第270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200430《靜思妙蓮華》唯願化眾生(第270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20200430《靜思妙蓮華》唯願化眾生(第270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Empty周四 4月 30, 2020 9:27 am

20200430《靜思妙蓮華》唯願化眾生(第270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為眾生成佛,現相成正覺,心願化眾生,得至安隱樂。
⊙「無上兩足尊,願說第一法。我為佛長子,唯垂分別說。」《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
⊙是會無量眾,能敬信此法;佛已曾世世,教化如是等,皆一心合掌,欲聽受佛語。
⊙教化如是等:佛成正覺,唯願教化眾生得至安隱樂處。以大慈悲觀察一切苦惱眾生,以本願力修行成就而教化之。
⊙皆一心合掌:心定於一處而合掌以表敬意,亦表不敢散慢,以此表敬信也。

【證嚴上人開示】
佛「為眾生成佛,現相成正覺,心願化眾生,得至安隱樂。」

為眾生成佛
現相成正覺
心願化眾生
得至安隱樂

也就是要告訴大家,佛陀本來他已經是成佛,早於無量劫前就已經是成佛。就是為了娑婆世界眾生,所以他來人間現相修行、成佛;就是為了眾生,如何來教育眾生,讓眾生有一個方向。

現相就是來人間,在印度迦毗羅衛國,現在所說的,叫做尼泊爾這個國家。在皇宮,看到人世間種種的形態,他從內心,已經是有一個人生的方向,這本來就是他的方向,所以他在成長中,在皇宮裡,智慧就比一般孩子不同。

在少年時代,感覺到,人生全都是平等,為何分四姓階級的名稱,這樣的制度使一些貧窮苦難人,好像生生世世,都是要這麼苦難?不對!所以他要表達出,如何將人性的平等,將深奧的道理,現出在人間淺顯的改革,後來出家了。

出家也是一種的現相,人若是有一個家庭、有事業,那就是有掛累。為了要讓大家了解,這種事業,哪怕他是一位王子,太子,將來能夠掌領整個國家,於權、於利、於名、於富貴,這種的生活,他不戀著在那裡,所以他現此相——脫離家庭;也再現一個相——要修行。

要讓大家知道,修行不是那麼容易,你要先去知彼、知己。所以,他要五年的時間,他看盡了印度所有的修行者,九十六種(外道)的修行者。這也是要教育大家,讓大家知道人世間的修行,各種不正確的方向。這也是一種示相——「知彼」,要先知道別人修行的方法;再來,六年的修行,那就是「知己」,找回我們的本性。

我們人人本具佛性,這個佛性與天與地是同一體。所以用六年的時間,終於因緣成熟了,夜睹明星,覺悟了,與宇宙天體間合而為一。向大家宣告佛已經成大覺悟者。開始他的目的,那就是要度眾生。這在佛的經典裡詳細記載著。

這都是為當時的眾生,現相在那個時候,而記錄下來的經典。是為未來——我們現在,就是要讓我們看,唯一的心願,就是要教化眾生,要接引人人,能夠一直到去除煩惱,回歸本性。若如此,人人就「得至安隱樂」,人人就可以到安穩快樂的地方。

凡夫離不開煩惱,有了煩惱就會造業,造業就愈顛倒,愈是顛倒,業愈造愈大,所受的苦就愈滾愈大。所以,佛陀的心願,就是要度化眾生,能夠人人回歸本具的佛性。所以,「得至安隱樂處」,到達最安穩樂之處,那就是要煩惱通通去除,發現自己自身本具佛性。這是佛的心願。

我們前面的經文,佛陀一直就是那個心願,要將最重要的法來宣說,時機還未到,人人根機還未很整齊,因為會中還有不敬信法的人。所以佛陀憐憫這些人,還未堪得接受,所以佛陀,心還是護著此法,也是護著那種未生信心之人,保護他們不要造業。所以,舍利弗很急,一再懇求:「無上兩足尊,願說第一法。我為佛長子,唯垂分別說。」

無上兩足尊
願說第一法
我為佛長子
唯垂分別說
《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

那個時候,舍利弗表達他的身分:我為何一直一直來懇求呢?因為我是代表著,這些修行者的心願來懇求,我是代表者,所以我有責任。我一定要懇求佛陀,將您內心要表達的法,這樣從佛口開示出來。

下面接下來這段文就說:「是會無量眾,能敬信此法;佛已曾世世,教化如是等,皆一心合掌,欲聽受佛語。」

是會無量眾
能敬信此法
佛已曾世世
教化如是等
皆一心合掌
欲聽受佛語
《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

這是舍利弗,代替大會的人來表達。這大會中有這麼多人,這些人也是一直生生世世,都跟隨著佛的教法,信受奉行。這不是今生此世的緣,還有過去、過去的生生世世,就是佛陀您的常隨眾,常常都在您的身邊受教的人。所以,佛陀已經是世世教化如是等,已經一直不斷不斷在教化他們。現在這些人皆一心合掌,看,大家都這麼虔誠,這樣恭敬合掌,要來聽佛說法。這就是舍利弗在描述那個時候。

其實,在那個時間,天帝釋也是很恭敬,為了要來聽法,他在忉利天就向他的隨眾說:「來,趕緊為我準備,準備要去人間聽佛說法,要趕緊準備莊嚴他的馬車等等,要將它莊嚴起來。」他的隨眾中有一位叫做摩得梨,這位摩得梨,他聽到趕緊去準備好之後,要來請帝釋上車。看到帝釋出了他的天宮,出來時,這樣雙手合掌,非常的恭敬,這樣上車。

那個時候這位摩得梨,他看到帝釋,要去人間聽釋迦佛說法,這樣從天宮開始就這麼恭敬,上了馬車,還是那麼恭敬雙手合掌,他這樣見了也很驚訝。他本來要執那個馬鞭,要叫馬趕緊起步。結果那鞭子都拿不住,掉下去。

帝釋就問:「摩得梨,你現在為何失態?」摩得梨撿起馬鞭起來時,也是很恭敬向天帝釋說,說:「帝釋,看您今天這麼恭敬敬法,要到人間聽法,讓我很驚訝。因為,您是三十三天的天主,甚至四天王天都要恭敬您,三十三天,都要尊重您,您是受所有天人所尊重的,為何您要到靈鷲山聽法,您那麼恭敬呢?」

天帝釋就說:「我受到三十三天的尊重,受到四天王天的尊重,受到所有人天的尊重,就是因為所尊重的是法。因為佛法能夠教導人人虔誠,教導人人去除煩惱,去除無明,洗滌人人的心能夠清淨,這全都是佛所說的法。所以法,我要恭敬,我要敬佛,我要敬法,我要敬僧。」這是帝釋天,他也是同樣要來聽法,要聽法,他就用這麼虔敬的心來。何況在大會中,舍利弗描述大會,人人都是一心合掌。

所以,想到天帝釋,要來聽法也是如此恭敬,天人都是這樣恭敬合掌而來,要來聽法,所以「欲聽受佛語」,要用恭敬心。

教化,我們要了解教化。佛成正覺,他唯一的心願就是要教化眾生,要讓人人到安穩快樂之處。這就是佛陀他的大慈悲,他觀察了一切苦惱眾生,所以知道這娑婆世界,叫做堪忍世界。我們顧名思義這個世間的苦,就要堪得忍耐,才能在人間。不過,眾生迷茫煩惱,他不覺苦,因為他是在造苦的根源,這就是眾生的煩惱;煩惱在他生活中的根源,所以眾生不覺苦,這就是眾生,不會想要求離這個苦的原因。因為自己,就是在製造這個苦的源頭,那就是眾生的煩惱,不斷在複製煩惱。

佛陀看,看這個富貴如浮雲,他對富貴、名、利、地位,當作是一種的束縛,當作是一種的苦。卻是眾生將名、利、地位,當作是很快樂,不了解人生短暫,為了這種的名、利、地位,不斷爭、取,不斷造業,煩惱不斷複製。這就是佛陀看到眾生,於苦惱中不覺、不知,還不斷在造業。所以佛陀的本願力,就是修行成就,就是要來度眾生。

教化如是等:
佛成正覺
唯願教化眾生
得至安隱樂處
以大慈悲
觀察一切苦惱眾生
以本願力
修行成就而教化之

剛才不就說過了,佛陀見到四姓階級差那麼多,苦的人這麼苦,所以應該要讓這些苦難的人,用這個世間法為他解脫。所以這是佛陀的慈悲。還有,就是世間人的煩惱,無法去除,所以佛陀用心來淨化。所以,大家對法應該要很尊重,帝釋天都如此重法,何況我們大家?一定要「一心合掌」。這「一心」,是心定於一處,而「合掌」表示恭敬,也就是表示說不敢散亂,這是信敬。

皆一心合掌:
心定於一處
而合掌以表敬意
亦表不敢散慢
以此表敬信也

我們若聽法,人坐在這裡,精神沒有集中,一直在想其他,法如何能入心呢?這叫做散漫。所以佛陀他現在要講法,要有人人提起信心;人人的信心提起了,法才會入心。

各位菩薩,學佛,我們必定要起難遭遇之想,要聽法,不是那麼容易,尤其是佛的心裡話,這最真實的法將要說出來,更不容易。感恩舍利弗,這樣鍥而不捨,殷勤來懇請佛陀,將此法要說出來。所以,我們託了舍利弗,那種無私大愛的虔誠懇請,我們今日才有這樣的法可聽,所以還是要感恩,恭敬心。所以時時要多用心。
回頂端 向下
 
20200430《靜思妙蓮華》唯願化眾生(第270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靜思晨語—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