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靜思晨語--20101015第七功德(五)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9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靜思晨語--20101015第七功德(五) Empty
發表主題: 靜思晨語--20101015第七功德(五)   靜思晨語--20101015第七功德(五) Empty周六 10月 16, 2010 7:00 am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9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靜思晨語--20101015第七功德(五)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靜思晨語--20101015第七功德(五)   靜思晨語--20101015第七功德(五) Empty周一 10月 18, 2010 1:02 pm

【證嚴上人開示】
靜思勤行道,慈濟人間路,所有學佛者應該要好好靜思,心要靜下來,修行的目標是在哪裡?我們要入人群,慈濟路人人要:
合心傳承總持門
總一切善令善不息
持一切法令惡不生
信念持定慧為本
菩薩所修之總持
念定慧具此功德

念、定、智慧,這就是總持的目標,所以我們要能夠,念、定、智慧具足,必定要靜思。
各位,人人若能合心,將佛陀的教法,好好用在自己日常生活中,自行教他行,要行什麼?要堅持什麼?總而言之,就是令善要不斷生長,令惡不生,無論是起心動念,一念的惡,一個行動的偏差,我們的定力不要被外境誘惑去。
我們要趕緊智慧生,斷掉惡念,所以我們要,「持一切法、令惡不生」,以種種方法,讓我們的心定而靜下來,自然我們的行動中,都是在佛所說法中,我們要好好,要堅持,所有的善法都在我們日常中,舉手動足,開口動舌,起心動念,念念皆善,令善不斷,這就是總一切法,那就是善。
好好持,用心要好好持一切法,使令惡不會生起,所以,令善不息、令惡不生,這就是總持的意義,所以我們要時時,信為道緣功德母,我們要信念堅持,這個戒、定、慧,就是我們修行的根本,所以菩薩所修的總持,其實就是要堅守好我們這念心。
心念合一,在定而慧當中,若能如此,這就是總持的功德。
功是內在要修,德是外在要行,所以在善惡之間,我們要很分明,善的不斷要延續下去,惡的一絲一毫都不要生起,這就是要看我們用功,我們若能時時用功,面對人間事,很多複雜煩惱的事,實在是很多。
所以我們必定,要修學在那分無生法忍:
《無量義經集選》
第七功德不思議
六波羅蜜顯神奇
愛灑人間大悲意
令諸眾苦皆得離
無生法忍斷煩惱
隨緣度化登七地
譬如猛將除王怨
怨既滅已王歡喜
「無生法忍」,簡單稱為「無生忍」,人生無論是在氣候中,或是生活環境中,或是人與人互相相對的當中,無不都是使我們難堪難忍耐,難堪難忍,我們所對的環境,人事物,我們都無法忍下去,我們要記得,我們所住的地方,就是叫做娑婆世界,娑婆世界叫做堪忍的世界,你若堪不得忍耐,這個人間就無法住下去,因為太苦了,周圍的環境,人事物都是讓我們堪難忍。
其實學佛,透徹了道理,我們就知道真理本具,就是不生不滅,本來就有,只是人的無明煩惱,興風作浪,其實本來是風平浪靜,道理常住,我們若能透徹這點,我們自然安然不動不退,這就叫做無生忍。我們一念道心起,我們要很堅定向前精進,找到道路了,我們應該起步,起步知道路的方向這麼走,我們應該向前不退,會進進退退、沉沉浮浮,都是因為我們不懂得道理,只要我們懂得道理,道理原來是這樣,前面的道路我們起步,精進向前走,這樣就不退轉了。
所以我們要先懂理,道理要先瞭解,修行就沒有什麼困難,所以大家要知道無生法忍,這就是我們要修的;要修無生法忍,就要好好靜思,如何能心念一致,戒定慧自然就具足了。
戒定慧若具足,我們就能得到總持門,總一切善,我們能斷一切惡,這就是在戒定慧,我們要好好受持,自然忍如無忍,我們就能安然自在,我們就能斷除種種的煩惱
所以我們「隨緣度化登七地」,七地,那就是在十地裡,它是在第七地:
十地行
1歡喜地
2離垢地
3發光地
4焰慧地
5難勝地
6現前地
7遠行地
8不動地
9善慧地
10法雲地

叫做遠行地,從初地,就是歡喜地,就是很歡喜,聞法歡喜,聞法信受奉行,一路一直來,來到第七地,第七地就是真如的境界。
我們能發現到真如的境界,是闊無邊際,所以常常跟大家說,「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我們若到第七地,我們就能發現到,果然人人佛性本具,真如的本性遍滿虛空無邊際。
起初時,佛陀成佛了,第一念頭他就說,「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性」,這就是覺悟的第一個念,發現了大地眾生,都是共同與佛同等的智性,但是要對眾生宣布,眾生聽了無法瞭解,所以才要方便法,開方便門。
所以真如,到了第七地,我們能開始慢慢已經現前了,瞭解,我們能瞭解真如廣闊無邊,這叫做遠行,我們的心已經能開闊到,天地同生息的程度。
所以我們常說,與大地共生息,一樣的道理,所以我們若能瞭解真如,我們的心,若能體會到真如無邊際的境界,這樣不是很普遍、很遠、很長嗎?
所以常常說,修行不是一生一世的事,我們可能從過去生中,無量邊際,一生一世不斷延續來的緣,佛陀《法華經》的時代,他就說,他生生世世來人間,不斷都有結緣眾,不斷都有過去已成就,當成就,未成就。
同樣的道理,我們常常和大家結好緣,有的說不定看到了就很歡喜,那就是過去已經有緣了,這一生見面很歡喜;或是大家不瞭解,互相還要再瞭解一下,來培養這個緣。
有的我們一直想要去接近他,他離我們遠遠的,我們還要用心,去,要去度他,要設很多方法,所以人人發菩薩心,我們要入人群去,要修無生法忍,先將自己的煩惱斷除,然後我們要,「隨緣度化登七地」。
我們要隨緣,隨緣的意思不是說,有機緣就度他,沒有就任由他去了,不是,過去生結好緣的,看到我們很高興,有緣,當然這就是很好度,見面,見我身,聞我名,開始就起信心,歡喜心,這就是過去有緣。
若是見面淡淡,這樣淡淡的,可能過去只是一面之緣,不好不壞的緣,這一生我們就要用功,趕緊將有緣無緣,我們要提起結好緣去度,隨緣,追隨這緣來化度他,這個「隨」,不是有也好,沒有也好,是追隨。
過去就說,我們要追隨諸佛的芳蹤,這就是要上求,上求佛法,下化眾生,換我們也要去追隨眾生的煩惱,我們也要把他找回來,所以隨緣化度。
無論是諸佛菩薩,都是發願倒駕慈航來人間,所以我們也是要發這個願,我們一方面上求佛道,再來同時要下化眾生,所以在芸芸眾生中,我們在化度當中,我們更能瞭解,能發現真如遍虛空際。
常跟大家說,無量法門,悉現在前,只要你願意走入人群中,自然無量法門,悉現在前。這也就是遠行地的意思,我們一念真如,能普被很遠,很廣,我們能瞭解,也能普被,這就是,「隨緣度化登七地」。
「譬如猛將除王怨」,「怨既滅已王歡喜」。
《無量義經》
第七是經
不可思議功德力者
若善男子 善女人
於佛在世若滅度後
得聞是經
歡喜信樂
生希有心
受持讀誦書寫解說
如法修行發菩提心
《無量義經》第七功德前面,它就這麼說,無論是佛在世,或是佛滅度後,大家若能聽這個經起歡喜心,要將這個經當成非常珍貴,我們要拳拳服膺,無論是修持、讀誦、書寫、解說等等,我們能如法修行,發菩提心。
人人都要發菩提心,因為《無量義經》,就是要啟發人人,要在人群中發菩提心。
《無量義經》
起諸善根興大悲意
欲度一切苦惱眾生
雖未修行六波羅蜜
六波羅蜜自然在前
即於是身得無生忍
生死煩惱一時斷壞
所以「起諸善根興大悲意」,大興慈悲的智慧,也就是要發四無量心,如此欲度一切苦惱眾生,雖未修行六波羅蜜,六波羅蜜自然在前,「即於是身得無生忍」,在我們這個身形的這生中,我們就能得到無生忍,就是無生法忍,無生法忍就是,我們的心已經通達真理了,所有的真理我們都通達。
因為真理不生不滅,不增不減,自然我們生死煩惱一時就能斷,意思就是說,在此生,我們若能得到道理入心,沒有什麼煩惱,所以就是「譬如健人為王除怨」:
《無量義經》
譬如健人為王除怨
怨既滅已
王大歡喜
賞賜半國之封
悉以與之

好像一位很健康的人,很勇猛的將,國王心最煩惱的,是外來侵犯這個國家,這個國家若有勇將,代替王去除滅侵犯的人,這個國家就安全了,這國王自然就很歡喜,就能封半個國家,冊封給他,賞給他,讓他也能享有半國的富有。
意思就是說,我們學佛,雖然我們還不能很透徹,佛陀圓覺的道理,最起碼,我們開始起步修行了,只要你發大心、立大願,自然佛法就近我們的身,而且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生活在佛法中。
所以常說,佛法要生活化,菩薩要人間化,所以我們的生活不離佛法,人人,在人間發心,所以菩薩是在日常生活中的人,只要你能發心,只要你能立願,只要你能伸出兩隻手來扶助人,無不都是菩薩,所以菩薩要人間化。
各位,我們要總一切法,持一切善,令一切善不息,令惡要不生,所以希望人人要合心,我們若能合心傳承總持門,自然我們的念定慧就能具足了,所以時時人人要用心。
回頂端 向下
 
靜思晨語--20101015第七功德(五)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