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5《靜思妙蓮華》純有貞實(第275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此輩罪根深重,及增上慢,未得謂得、未證謂證,有如此失,是以不住。世尊默然而不制止。」《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
⊙懈怠者退席,無敬佛信法,自心生障礙,罪業根深重,增上慢業障。
⊙「爾時,佛告舍利弗:我今此眾,無復枝葉,純有貞實。」《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
⊙「舍利弗,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
⊙此眾無復枝葉:枝葉,即指德本未深,信根未固,無敬心之增上慢人。
⊙純有貞實:其心誠實而無諂曲,堪受法者。是讚會中之德信兼備者。
⊙汝今善聽,當為汝說。舍利弗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
【證嚴上人開示】
前面我們說過了,佛陀開始答應要說《法華經》,佛陀已經是四十多年,心裡所護念的法,總是時間差不多了,卻是人的心還未調整好,佛陀在等待,等待著有心的人精進,好好來受法。無心、懈怠的人,他耐不住時間的考驗,自然他就會退席去。所以,我們前面說到,「此輩罪根深重,及增上慢,未得謂得、未證謂證,有如此失,是以不住。世尊默然而不制止。」
此輩罪根深重
及增上慢
未得謂得
未證謂證
有如此失
是以不住
世尊默然而不制止
《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
這是前面的文。因為舍利弗不斷懇請,佛陀就是等待、等待,等待人的根機是不是成熟了。一直到要說時,當場五千人退席。好不容易佛陀開始答應要說,這五千人就作禮而退。佛陀就開始說:「此輩罪根深重,及增上慢,未得謂得」。現在開始要說法了,這些人以為,我都了解了,我都差不多知道了,就這樣退席而去,這種叫做增上慢人。
這增上慢的人其實是懈怠,這種懈怠不肯精進的人,所以他退席去。不只是懈怠,他在佛陀開始,要講經那個時候,他竟然這樣退席,不要再進一步求法、了解法。這種的人就是無敬心,無敬信心,沒有敬佛,沒有敬法、信法的心,這種是自心障礙,所以因此,他會起增上慢,這叫做「業障」。所以今天告訴大家,「懈怠者退席,無敬佛信法,自心生障礙,罪業根深重,增上慢業障。」
懈怠者退席
無敬佛信法
自心生障礙
罪業根深重
增上慢業障
因為他的罪、業,那個根很深重。雖然遇到這麼好的法,「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既得人身,也遇了佛法,竟然佛陀開始要說一乘妙法,這樣他起了懈怠、不敬信的心,這樣退席去。這是自己的內心生起了障礙,這就是因為他的罪根深重,還未完全拔除,所以叫做「罪業根深重」。
所以增上慢的業障,這大家要好好自我警惕,我們是不是有懈怠嗎?我們在聽法有認真嗎?聽法的過程中,我們有敬心、信心嗎?我們若不認真,若不精進,沒有敬心、信心,這都是從我們的內心,自我障礙,這罪業的根很深。
我也是常常都這樣想,佛在世時,為何這麼不容易,靈山會的種種的因緣已經具足,為何這麼難得的機會,當場竟然有五千人,這樣禮佛而退?常常就是這樣在思考,這麼難逢的機會,為什麼呢?
我們那個罪因若很深,罪業的緣若很重,有時候要消除,那就是不容易。所以,我們應該,要常常自己自我警惕,因是自己造,緣也是自己結,要如何去拔除過去的因與緣,也是要自己很精進,我們很精進,才能將那個慢,或者是慢心、懈怠心才能消除。
看看很多的事情,我們能夠身體力行,卻是我們時時,就是大家在精進,我們卻是懈怠,忍心這樣空空過日子,像這樣也是叫做罪業深重。大家在做,大家在精進,而我們竟然袖手旁觀,其實,這樣的心,是不是很快樂?不快樂。大家投入下去做,大家一起來精進,這才是心安快樂,叫做輕安自在。
這就是我們如何,好好常常自我警惕,顧好我們這念心。否則,在佛在世時,明明妙法就將開啟了,卻是這些罪業自障,他就是這樣禮佛而退,這樣就退席去了。所以佛陀也是很慨歎,知道這些是失,自己失掉了自己的機會,佛陀也是無可奈何,「默而不制止」,靜靜地就讓他出去了。
實在是想到那個時候,佛陀的心是多麼難過!五千人,那種五千人退席,那樣的環境、境界,情何以堪!辛辛苦苦,四十多年間應機逗教,竟然在這個地方,在等待人人的根機成熟,卻是眼看這麼多人,根機還是不成熟的人,佛陀的心真的是很難堪。
所以再接下來這段文,這些人退席之後,佛陀接著開始說話了,「爾時,佛告舍利弗:我今此眾,無復枝葉,純有貞實。」
爾時
佛告舍利弗
我今此眾
無復枝葉
純有貞實
《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
「我今此眾」,就是現在坐在面前如如不動,歡喜佛陀將要講真實法的,這些人。現在,舍利弗你一直「三請」,我三次的制止,你殷勤精進「三請」,懇切來請法。你們現在這些人,「我今此眾」,我現在這個會中,我這些弟子,「無復枝葉」,這些都是很真實,「純有貞實」,這些粒粒都是種子。
就如樹木,有的是剪枝,插在土裡,但是它沒有根。所以佛陀說,我現在這些,不是剪枝、插枝的弟子,這都是都是種子,種子落土,經過了土分、水分、陽光,而培植起來,樹慢慢長大。大棵的樹開始要結實纍纍,所以叫做「純有貞實」。下面會再解釋。
這裡,佛陀他雖然,看到五千人退席,心不堪忍,不過看到坐在前面,如如不動的弟子,佛陀歡喜,讚歎「純有貞實」,將要開花結果了。所以佛陀再喚:「舍利弗,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
舍利弗
如是增上慢人
退亦佳矣
《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
留下來的這些都是這麼好的,那些退出去的人,也是很好,讓他退出去,否則,對法無法接受,同時會將此法偏差去傳,「一人吐虛,萬人傳實」。這種增上慢人,聽的法,一知半解,就是一直覺得,我自己得到的法是最好的。所以在此處聽法,出去說他自己的話,這不是真實法,這就是「吐虛」;說的不是真實的,那就是叫做「虛」。有的人聽到,以為是真、是實,就傳下去了。所以,佛陀不希望這些人,不敬信佛法的人,他還是不要留下來比較好,所以「退亦佳矣」,這樣退去也是好。
我們來看看,「此眾無復枝葉」。剛才向大家說,剪枝、插土,這根本就是「德本未深」,就是還未修行。他就是雖然插在土裡,他的根還未拓展出去,所以叫做「德本未深」。不是自然從內心的敬信,只是聽,沒有敬信。既然不敬、不信,自然他那個根就不深。所以,信根沒有堅固,他自然就沒有敬心。
此眾無復枝葉:
枝葉
即指德本未深
信根未固
無敬心之
增上慢人
無枝葉就是,這個枝葉,枝與葉就是剪枝下來插的。現在沒有這種人了,沒有這種沒信心、沒敬心的人,現在已經沒有了。現在留下來的「純有貞實」,那就是「其心誠實而無諂曲」,這些人已經堪受法的人,所以叫做「純有貞實」,這些人都是,從心敬佛、信法的人。
純有貞實
其心誠實
而無諂曲
堪受法者
是讚會中之
德信兼備者
聽經用心聽,將來傳法、弘法,才能夠如實說真實法。佛陀就是希望將法傳給這些人,純有貞實的人。這就是在讚歎,讚歎現在還坐在這個道場上,等待佛陀說法的人,佛陀歡喜,讚歎。
這是「德信兼備」,有德、有信,這樣兼備。德,就是有修行,信,是從心最真實,那就是誠實的人,最誠實的。意思就是說,既然你要修行,就是要有誠,要有正,要有信,要有實,誠、正、信、實,我們才能夠傳法脈。所以在這會中,佛陀讚歎能夠堅實的心,留下來聽法的這些人,是德與信兼備,有在修行,堅定他的信心。
再接下來就說:「汝今善聽,當為汝說。舍利弗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汝今善聽
當為汝說
舍利弗言
唯然世尊
願樂欲聞
《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
這是師徒在對答。現在佛陀歡喜,歡喜大家已經生起了敬信的心,要來接受這個一實真實的妙法。佛陀歡喜,就再叮嚀「汝今善聽」,你們既然留下來,要聽,就要用心聽。前面我們不是說過,「聞、思、修」?我們要聽,要善思念之,要仔細聽,要好好去思考,思考之後要身體力行。
五千人退席了,現在佛陀再次又再說:「汝今善聽,當為汝說。」那些人,該退的人也退了,堅定信心的人留下來,你們大家要記得,要好好聽;「善聽」就是好好地聽。前面是「諦聽」,就是仔細聽;現在是「善聽」,要好好地聽,「當為汝說」。佛陀是多麼殷切的叮嚀,再交代,要諦聽、善聽,開始要跟你們說。
舍利弗也很歡喜對答:「唯然!」絕對,絕對。佛陀,我們一定很歡喜,信心堅定,用虔敬的心要來聽法,我們會很歡喜。
這就是佛陀已經承諾,承諾要對舍利弗,說出這甚深微妙的道理。但是,聽的人要很堅定的敬信——敬佛、信法。若沒有敬信的心,聽,就是虛妄,去傳的,就是不實。佛陀不希望這樣,希望人人,要用誠、正、信、實的心,用很虔誠的心,好好來接受,將來在外面傳法,才能夠真實。所以,這是佛陀的本懷。我們眾生要好好受持,所以要時時多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