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6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法華經.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語言音聲傳以教法,音教;
我等今日聞佛音聲,說法。
佛慈濟度娑婆眾生,語音;
隨順世間方言因緣,翻譯;
覺道正向暢演本懷,無異。
所說的語言,「語言音聲傳以教法,音教」。我們說話一定要用語言、音聲來傳,就像現在我要說話,我也得要調整我的喉嚨,能清一下喉嚨,才有辦法舌頭動,聲音才能夠出來。這個語言、聲音,就是開口,就是要說法、要傳,法就是要傳,這個時間就是傳法之時。佛陀說法在人間,說法就是要傳法,傳法、說法都不離開這個音教。聲音傳於內心,所感受、所覺悟,從他內心說出來,將他的了解要與大家分享。這個教法一定需要用音教,用聲音來教導。有聲音,我們用耳朵聽,才知道佛陀覺悟是什麼東西。佛陀覺悟的真理,那就是在他的內心。表達佛陀的心聲出來,還是聲音,聲音無不都是教法,就是用音聲來說教。所以,教法就是「音教」。
「我等今日聞佛音聲,說法」,那就是在說法華大會。大會中所有諸來菩薩、四眾弟子,在那個地方都是用很虔誠的心來聽,聽佛聲音來說法。這就是要得到佛陀的教法,必定都要靜心聽佛所說,這就是聞法教。還有佛慈、佛悲,佛陀慈憫眾生,來人間濟度眾生。「佛慈濟度娑婆眾生」,就是要用「語音」。佛陀來到世間,也是一樣,就是在娑婆世界佛陀要說法,他來到人間,他的目的就只有一大事,為了在這個娑婆的苦難眾生,所以他才會出現在娑婆。在娑婆要為眾生說法,同樣要用語音;說的是聲音,一句一句這樣拼合起來,這聲音語語連串。這個聲音,要講法不是出聲音就好,它還要一句一句將它連串起來,這就是說法。
再者,「隨順世間方言因緣,翻譯」。佛陀的時代,佛陀的家音;他的故鄉的聲音。印度那個地方很大,到哪裡說法就有不一樣的方言,地方各有不同的方言。如我們在臺灣,臺灣人說話,臺北有臺北的臺語的音調,臺中有臺中的音調,高雄有高雄的,宜蘭有宜蘭的。各個地方雖然都是說臺語,就是有一個腔調。一說出來,就知道,「你是宜蘭人」、「你是高雄人」,從他們說話的那個音律、語氣,就能夠知道,就能分出他的地方語言。所以這就是佛陀在說法,那個語言連串,但是有的地方就是聽不懂。臺灣也有客家話,客家話也分好幾種,有的我們也是聽不懂。同樣在臺灣出生,說的也是臺灣的方言,臺灣苗栗一帶,屏東鄉下都有客家莊,很多的地方客家莊,有的不會聽到我們平常在說的臺語,我們也不會聽他們的客家話,這就是語言不同。
佛陀的時代,他的家鄉也是有這樣,所以說法的時候,也要「隨順世間方言因緣,翻譯」,要翻譯過。或是佛陀,他隨順眾生說不同的語言,或是旁邊有人來翻譯一下。所以語言不同,說的是同一種的法,是一項正法,所以覺道正向,佛陀是暢演本懷。只是這個出來的聲音各有不同,聽不懂的地方就要有人翻譯。應該就是這樣,這都是靠聲音。聲音說出來,另外的人再來翻譯,如果這地方語言不同。就像我們現在,我們在五月三日,一個大精進日,全球慈濟人精進,也有十一個國家的語言同時發布。同樣在唱念,同樣在說話。只有我在說話,五十幾個國家/地區,或者是百多個道場,同時精進、同時聽法,就是都各有翻譯的人。所以說起來,語言、聲音就是在暢演本懷,說話的人,就說他了解法那個範圍;翻譯的人就要隨順說法人的意思,將它翻譯過來。所以這就是都要靠聲音,借聲音入耳來理解法的重要。
不只是聲音要翻譯,連文字都要翻譯。語言不同,這個文字也不同。佛陀說話,那個時候雖然沒有當場記錄,沒有文字。佛陀過後,也有用各種,不論是用石刻,用葉刻的,木雕的。用文字想盡辦法將它,將那個法,聽到的法將它雕刻、抄寫,片段片段再來編輯。這就是文字的產生。所以佛法是經過了很多大師,高僧大德有心、有學,這樣整個經過這麼長的時間,在我們的面前。讓我們看到經文,能夠讀、能夠誦,能夠拿來研究,拿來看、拿來說、拿來聽,這是我們的福啊!
今生,這個身體,還能夠從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所說法,不論是文字經過了種種、種種的翻譯,音聲也是愈來愈多人,不同的音聲來翻譯。這無不都是同一個目標,那就是要傳法;道理,方言雖然不同,意義大同小異,就是相同,無不都是要教化眾生。一品一品,一次一次,因為佛陀《法華經》是分成八年;七年多、近八年的時間來說《法華經》。可見,那個場次之多,所以每一場若集合的時候,是重新再來的一個大會,一次一次。所以這一次,還是諸佛菩薩再集會,天龍八部同樣來護法,各各都在寶樹下坐定了,這次序都安穩下來,大家坐定,靜定下來了,這個時候。昨天的經文,就是
經文複習:「釋迦牟尼佛及寶樹下諸佛現神力時,滿百千歲,然後還攝舌相,一時謦欬、俱共彈指。」
這就是佛他們再集合來,聲音,這個聲音是要開始要說話;那個聲音,不只是在喉嚨,嘴裡調整,稍微調整一下,準備要出聲了。還有他們的喜氣,歡喜了,佛陀要開始說話了,大家歡喜。所以「俱共彈指」,這是表示「歡喜啦,決定啦、歡喜啦,很快樂!」這表示歡喜。佛陀要暢演本懷了,這個時間,是大家都很歡喜的時候,期待甚久了。接下來,這段文,
經文:「是二音聲,遍至十方諸佛世界,地皆六種震動。」
二音聲:佛與大會四眾合和謦欬,彈指聲。
六動:表開會眾到齊,破無明惑。
好好用心,看看佛陀與諸佛菩薩都到了,還有四眾等等,在那個地方都靜下來了。聽到佛佛道同,佛佛相互關心;彼此之間各有本懷,本懷合一,唯一的真理,叫做「佛佛道同」。釋迦佛、諸佛共同合一的聲音。這,釋迦佛與諸佛共合,還有喉嚨要出聲,與彈指的聲音,這些聲音都共合起來。「遍至十方,諸佛世界,地皆六種震動」,這個時間表示人很多,有諸佛來、菩薩來、四眾弟子來,還有天龍八部,這個道場上上下下充滿了喜氣。那個喜氣的聲音,不論是出聲、彈指,人多、聲大,就這樣,好像傳遍了,上徹天堂,下遍大地。這就是聲音,那就是喜氣,那個歡喜的氣,這樣遍十方,諸佛世界,從欲界、色界到無色界,一片全部都在震動,這種歡喜的喜氣遍滿,能夠想像出人人心地皆大歡喜。
人的心地,那個時候的震動,「我很感動,很震撼呢!」我們若在聽人分享,或是有什麼事情,很大的事情,「哇!很震撼!」「很震動!」「很感動!」等等。這就是一種的形容,形容出人的心裡,那種看到那個場面的完整,而且那種莊嚴的氣氛,那種聲音的合齊,很多聲音結合起來,靜中有音,音中有靜。這種感動很震撼人心,很難去表達,這都是聲音的那種描述跟心。所以,「二音聲」,就是「佛與大會四眾合和謦欬、彈指聲」,這樣的聲音。就是這個大會,這樣的動作、這樣的聲音已經很震撼了。
「六動」,六種震動。「表開會眾到齊」;就是表示開會時,會眾都到齊了,這會眾都到齊,大家都是身心清淨,已經「破無明惑」,六根清淨了。這「六根清淨」,就是內心的無明惑,貪、瞋、癡、慢、疑,這個惑,無明的惑念;貪、瞋、癡、慢、疑,那就是無明的惑。「惑」就是道理看不清,一直顛倒人生,顛倒人生那就會造業,不明道理,所以會顛倒、會無明,會造一切業。聽了道理之後,眾生因緣果報,無不都是從無明、顛倒、業力,這樣引出了種種的苦。苦從集來,集是從無明惑去造作出來。這種連貫的無明惑念,現在在場聽法,無明完全都去除了,「破無明惑」。現在來到這個大會,這裡出聲音,這個聲音表示大家歡喜、清淨,那種求法的心,大家要來隨喜功德。諸佛來了,是來隨喜;菩薩來了,是要聞法;四眾弟子來,是虔誠求法。這都是同一個目的,這些都是經過淨化之後的大會眾,所以表示這也是在「開會」。
就像我們在開會,任何一個會,大大小小的會,都有它的目的,都有它的目標。有時候出來外面稍微走一下,大的空間,不少人在大空間在開會;中型的空間,有中型空間的人在那裡在開會;小型的空間,幾個人在那裡也在開會。差不多每天早上,還未開始工作就先開會,這就是他們今天想要做的目標,心向力,總是大家要取得一致,這叫做會。所以大家在這個大會上要聽法,也是一樣,已經有一個方向。多年來,佛陀人間說法四十九年,在法華大會前的四十二年,說小乘法,佛陀用盡心思,要如何將這個大乘法說出,因人人本具佛性,回歸佛性,力行菩薩道,去感化眾生。這需要在四十二年前,佛陀循循善誘,隨眾生的迷茫、無明惑,一項一項解釋,想要讓大家了解苦,人生的苦,就是因為集來。是如何集呢?就要說很多法,是你因為起這樣的心、動這樣的念,身體這樣去做,結果集這些行動來了,所以才會有這樣的苦。
有這樣的「見」,有這樣的知、有這樣的認識,去這樣地造作,結果就是這樣的業。這就是我們平時在說,知、識、行。你知道什麼人對我有所批評,我的心知道了,我很不舒服,我開始採取行動,以牙還牙,換我來誹謗他。這種彼此攻擊、彼此造業,這互相爭端,這種累積、累積,累積到冤冤相報,業愈來愈深,這就是人與人。我們現在在說的,就是人人都有不同的業力,這種業力從一念無明,人與人互相的爭端,有的是為利而爭,有的是為貪而爭,有的是為癡而爭,這種貪、瞋、癡,累積起來就是無明惑。這些大家都不知道,為所欲為,佛陀才得要很辛苦,要如何來改除眾生的習氣,要對病下藥、對機投教,要設法,因為這樣花了很多的時間,四十二年過去了。
佛陀認為時日已過,不斷累積,剩下來的,佛法,佛陀的教育已經累積來到這裡了,該知道的人要知道,現在也得要轉一個機,讓大家從小入大。所以接引來到這個地方,那就是要轉大機了。因為《法華經》入本門來了,佛陀就開始說真實法,一直一直到現在,這個法已經開始要收攝下來了,要來了解佛陀,最後面他要說的是什麼,佛陀再一段,本門就要結束了。所以在這個地方,就要結束的這個大會裡,大家已經在那麼久的時間修行,認識了佛法,到這時候該修行的也已經修了,行的菩薩道也已經在進行了。這「四諦」、「六度」、「十二緣」,四諦法展開的教育,菩薩行六度萬行也已經深入人間了,大家都了解十二因緣法,所以叫做四諦、六度、十二緣。這都是大概、大綱,讓我們知道。
「四諦法」──苦、集、滅、道,你既然知道了,要趕快發心去行菩薩道,造好因、結好緣,去拯救眾生。大家要很相信十二因緣法,最後,人生還是歸於零;零,還是要從「一」開始,那就是來生。來生呢?凡夫還帶著無明,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就是已在母親的懷胎中了。就這樣一段一段,再來生,總共經過十二道的因緣來人間,再老、病、死,又一生。這十二因緣從當人開始,出生人間,造作結束,人生歸零,這過去豈不是都說過了。所以人的來去,佛陀也為我們分析,如何來人間,如何在人間造作,到了最後要歸零。這,佛陀人生的教法都說完了,來到這裡,法也差不多要結束了。大會中大家都很歡喜,那個法喜充滿,六種的震動,「六動」。就像在〈序品〉,開始的時候,佛講說《無量義經》之後,大會不散,佛陀同樣坐在那個地方,《無量義經》講完,佛沒有離座,繼續在那裡坐下來,眉間毫光,就是眉間放出了大白毫光。就是這樣不斷在照射,法會再重新開始,這就是《法華經》。
《法華經》與《無量義經》並沒有間斷,《無量義經》就是教菩薩法。看看《無量義經》,佛陀的精髓,教菩薩法的理念就是在《無量義經》;再來,《法華經》才又開始讓我們更微細了解。所以《法華經》是從《無量義經》開始,再一次一次來解釋。行菩薩道之後,清淨身心,歸於真如本性,能夠救濟,到達三輪體空,這就是清淨。菩薩三輪體空了,就是「無我相,我人相,無眾生相」,即沒有我付出的人,沒有我付多少東西的量,沒有什麼人是讓我救濟的人。
那種付出無所求,付出無所求還要感恩,救濟眾生,心無掛礙,無掛礙故,所以無有計較,就無有煩惱,就沒有得失,就沒有恐怖,這樣很自在,這就是法。法,已經到這個時了,這個大會到這個時候,就是大會要結束,叫做「表開會眾到齊」。這個時候,開會的眾都到齊了,諸佛來了,菩薩來了,四眾到達,天龍八部也都到了。在這個大會上,這些人完全就是破無明惑,身心都清淨,「破無明惑」。
*是釋迦佛、及諸分身,謦欬彈指,二種音聲,聲遍十方諸佛國土,悉皆震響。
所以,「是釋迦佛、及諸分身,謦欬彈指,二種音聲」。這個聲音,「聲遍十方,諸佛國土,悉皆震響」。也就是要說釋迦佛及諸分身佛,大會上大家這個聲音,二種的聲音,有佛,諸佛的聲音,也有大會大眾的聲音。這種要講法之前,這二種聲音真的響亮,又遍十方,上天堂,徹地獄,聲音都出來了,都有聽到,「悉皆震響」,所有的國土全都有這個聲音,很響。
我們若將它當做是我們人,人,小乾坤細胞的世界。昨天慈科大劉教授與耿老師(劉威忠教授與耿念慈老師)他們進來,他們研究,那個植物的成長過程,來與我說話,向我報告:「我現在研究這項成功了,這項已經在進行中了。」完全都是植物,這些植物它們是如何生長?如何放在透明的罐子裡,放在透明的裡面,看它在增長,那個植物的菌種,你眼睛看不到。但是,它一顆,眼睛看不到,可以產生四萬多個,分裂,這樣一直分裂,那過程我們都看不到,但是用顯微鏡去看它,那個分裂出來,產生出來的,很神奇!
這在我們人,植物學,來那個世界去做研究,工作室的裡面,顯微鏡去研究,這樣能夠看它這樣在繁衍,很不可思議。這些東西,各行都有藥,有對治,對人體,不論是從皮膚到內臟,各種的植物都有它的用途。聽到我打從內心很震撼,好像我自己小乾坤的世界也在發亮一樣,同樣還是那個細胞也是同樣一直在掌聲,這叫做形容。這十方世界,也全都是一樣。
「十方世界所有大地皆震動者」,所有十方世界都動了,那個感動、震撼,將那個歡喜的細胞不斷不斷繁衍出去,那個聲音從哪裡出來?昨天我也向劉教授說,我說:「你這個植物這樣、這樣在繁衍,這樣,你有聽它的聲音嗎?」他說:「是啊,應該有聲波。」我說:「它有韻律,應該都會有聲波,你是不是很仔細去研究出了這個細胞增長,這個菌種它的聲波?」他說:「我回去要好好注意,它這個長成那個韻律裡面有聲音,它們那個菌種,它們自己會歸,歸它們自己的種。」昨天告訴我,它們這一類的會顧它們自己,它們不斷在繁衍,但是還有其他,他想要合其他的種,將它們合起來。但這一類的,它就會自己保護自己,會將自己鞏固,就像築一個堅固的牆一樣,它們自己會鞏固自己,就不會讓其他來摻雜到。我說這個很奇妙,你們要好好地,不只是去看它們的動作,看它們的韻律,還聽它們的聲音,看看有什麼樣的生態。這都是相信佛陀說法,這都叫做生態,這形容的生態。
*十方世界所有大地皆震動者,表破無明,轉障成德,六動之相,如序品中佛說法時六種動。
所以,「十方世界所有大地皆震動者,表破無明」。這就是在形容我們人人這個身中,身心的動作。所以這個地方,文就要告訴大家,「十方世界所有大地皆震動者」,下面就要告訴我們,「表破無明」。無明是我們自己的事情,我們自己的煩惱無明,觀念,這就是表示我們自己內心要如何掃除了很多的骯髒、污垢,要如何掃除我們內心這些無明、污染。所以,「表破無明,轉障成德」,無明會障礙我們,我們若將這些無明掃除了,我們智慧的德就顯現出來了。所以,「六動之相,如序品中佛說法時六種動」,《法華經》,你若開頭,〈序品〉就會讀到。
*又動者,表法會大眾,開示悟入,六根清淨。今正宗已竟。
尤其是「又動者」,就是「表法會大眾,開示悟入,六根清淨」。佛陀為一大事來人間,為了就是要來開眾生佛的知見,示眾生佛的知見,及帶眾生悟入佛的知見。所以說起來,這個動,就是「表法會大眾,開示悟入」,這就是佛陀來人間的一大事,大家要很清楚,為一大事因緣來人間。眾生迷茫、惑,無明惑很重,所以佛的悟、覺悟,佛的知見我們都不清楚。佛陀已經將這些無明惑撥開了,叫做「開」,開啟了無明,完全撥開了。忽然之間,他與天體宇宙合而為一,那個時候叫做「悟」,叫做開悟。開悟了之後,佛陀不是要獨得,「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性。」就是佛陀忽然間開悟,剎那間與宇宙天體合一,第一句話說出來,「啊,奇怪!奇怪!原來天地眾生皆有佛性。」是眾生皆有佛性,不是只有人而已。
人在說話,鳥在叫,牠們好像音樂在伴奏,我們人說話的聲音,這邊也有鳥叫,那邊也有鳥叫。這是表示一大早之時有這個聲音,這是要讓我們了解,天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性,所以我們要很了解,了解了之後要如何?佛陀第一個念,要「示」,要去「示」,開示眾生,讓眾生了解佛的知見就是這樣。佛陀覺悟的境界,要與大家分享,所以一直在說暢佛本懷。暢佛本懷,佛陀說法四十二年間,將本懷隱藏著,因為那個時候說也聽不懂。還記得嗎?〈方便品〉佛陀開始,本來三止不說,舍利弗三請,佛陀三止,舍利佛三請,佛陀說:「汝既三請,豈得不說。」開始要說了,在場多少人退席?五千人退席。佛陀說:「退亦佳矣!」因為這些人還無法接受佛陀內心要說的話,這個大法還無法接受,退掉也好,免得聽不懂再來誹謗。
我們要好好把握因緣,佛陀的跡門,他的足跡,他如何走過來的路,也已經告訴過我們了,叫做「跡門」,說過去的過去如何修行;「本門」,是要如何在人間說法,這是他的目的。這「本門」,要如何去行菩薩道,要如何去度眾生。這個本門,來到這裡已經皆大歡喜了。這個大會,佛想要說的法在這個地方也告一段落。所以告訴大家,「今正宗已竟」。「正宗」,就是本門在這個地方已經告一段落了。佛陀想要說的法,教的方法差不多都在這裡,下面再接下去,就等於是付囑,要告訴大家:「我若離開之後,你們要記得,過去是如何告訴你們,你們要怎麼做。」佛陀等於又再重新向大家交代一下,就是放不下,還要一再交代、叮嚀一下。
*開佛知見,示佛知見,使悟佛知見,入佛知見也。是顯佛出世本懷之語。
所以我們還是要仔細聽,《法華經》有前後次序,佛陀很用心、微細,還要再交代我們一下。這就是未來的文。請大家將過去,我們佛陀如何來為我們開、示、悟、入,眾生要如何去體會佛的知見、佛的本懷,這就是「開示悟入」。大家了解佛的本懷,就是「你要知道我的心意,我這樣說,你了解我的意思嗎?」與這意思一樣。佛陀的心意;「我這樣說,你們可了解?」這就是佛的本懷。
總而言之,大家要用心,佛陀的本懷──教菩薩法。菩薩法到底人間要如何做,這就是我們大家要伸展,「來,你們做的結果如何,來分享喔。」也是一樣,「而你們的心得如何?」這都是一樣,人間事,就是出世法。大家要用心,用心入佛的本懷,用心將法用在我們的日常中,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