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2《靜思妙蓮華》聞教誡需敬受(第285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大眾默契佛心,樂聞教誡敬受;即得明心知見,顯實自性清淨。
⊙「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
⊙欲示眾生:開如來藏,見實相理。真如在煩惱中,謂之如來藏;真如出煩惱,謂之法身。
【證嚴上人開示】
「大眾默契佛心,樂聞教誡敬受;即得明心知見,顯實自性清淨。」
大眾默契佛心
樂聞教誡敬受
即得明心知見
顯實自性清淨
這也就是告訴大家,佛陀用心教育,也有一大群的弟子,真的是用心要受教。雖然佛陀受舍利弗三請,卻是佛陀也三止,那就是因為眾生的根機,還有不堪受,所以佛陀三止。卻是,有五千人退席,留下來的,就是都用心在追隨佛陀,了解佛陀的心意。
就如舍利弗一樣,這一大群的大眾已經歡喜,要來接受佛陀教育。這都已經與佛心默契,能夠了解佛陀,即將要設施大法的時刻了,所以人人「樂聞教誡」,用很歡喜的心要來聽佛所教育,所以人人用敬心,用很尊敬的心要來接受。若能人人都用這樣的心,「樂聞教誡敬受」,這個心來接受佛陀,一定「即得明心知見」,心就會明。
明心就是去除煩惱,去除一分,那就是明亮一分,那就是與佛的心愈接近分寸,一直接近來。所以「顯實自性清淨」,若能接近一分的知見,我們自己的本性,自然自性就能漸漸一直清淨。這是一定的道理。
佛陀有一段時間,阿難請教佛陀,眾生受教的根機,有什麼樣的接受,什麼樣的得失嗎?佛陀他就說:「好,我舉個例。」
在過去古時代,無量劫前,有一位長者,生意做得很好,大富。他有一位朋友,有一位獨生子,這個獨生子就是好玩、愛玩、放蕩,他的朋友有很多財產,都被這位浪蕩子這樣毀掉了,花、吃、賭、用。
本來是富有的家庭,一落千丈。所以這位朋友擔心,生氣,又是墮落這種貧窮的環境,所以生病了。最後就向這位大富長者委託:雖然我這個孩子是一個浪蕩子,敗掉我的家產,讓我氣得連命都快沒了。我也老了,無論如何他就是我的孩子,所以,委託你,若能夠,盡量教育他,幫助他能夠了解人生的道理。這樣這位朋友就往生了。
這位富有長者他覺得這是責任,這也就是他願意的事情,所以就將這個朋友的孩子叫來,「年輕人,這一次你有受到很大的教育嗎?你的家產什麼都沒了,你所依靠的父親也已經往生了,你現在一無所有。來,我告訴你,聽我的話,我給你千金,給你千兩金,讓你去當本錢,你要好好去謀生,用那分合情合理去謀生。」這樣交給他千兩黃金了。
但是,這個孩子,在外面做生意、應酬,同樣花、吃、賭、用,還是雙手空空。再來向這位父輩,就是這位長者,又來告訴他:「我對生意,我很用心在做,但是失敗了。不只是沒賺錢,我還欠人家債。」這位長者開始又教育他,用很多的心神,做人的道理等等教育,再給他千金。像這樣連續有五次之後,都是一樣。
有一天,第六次再來找長者,還是向他訴說:「我很努力,但是……等等。」這位長者正好看到門外,有一堆垃圾,有一位乞兒,同樣也是年輕人,在那裡翻垃圾,想要找到什麼東西可吃、可用。正好,他也看到一隻老鼠,已經死在那裡。他這位長者,就開始向這位年輕人,又回來要錢的浪蕩子,他又告訴他說:「你看,前面這堆垃圾,看到那隻老鼠已經死了。你知道若是懂得善調理的人,這堆垃圾、這隻老鼠,他應該如何處理,若是有心,在這堆垃圾、這隻老鼠,死老鼠,也能得到很大的道理受用。」這樣告訴他之後,「我想告訴你的事情已經說了,來,再給你千兩,你要好自為之。」
這樣拿了錢,浪蕩子又是揚長而去,這位長者也出外去了。這位年輕人在垃圾堆中,雖然是遠遠的,不過有聽到,剛才長者向那位浪蕩子說的話,聽進去,他就用想:若是在這堆垃圾之中,這隻老鼠,這位長者是不是在說愛心?我應該對這隻老鼠,就如長者對這位浪蕩子一樣,那分的愛心?所以他就將這隻老鼠,好好掩埋牠,用很虔誠的心來祝福牠。
他的腦海中,一直想,如何能安分守己,好好來生活?他就認真去向人乞討,吃剩的東西,他就慢慢囤積起來,集起來,他就將之處理、曬乾,就將這些東西,可以拿去比較貧窮的家庭,跟他們說:「這全都是富有人家剩餘的飯,我這樣處理它,賣給你,用很便宜的價錢來賣你。」大家用了很少的錢,可以買來吃的東西,品質又是很好。
這樣一段時間,慢慢累積起來,也能夠賣得少少量的錢。他就以這些錢拿去買菜,做起菜販去賣菜。有菜,去賣了之後又有錢,開始就去整理土地,去買一塊土地,就好好來耕耘,種菜、又賣菜,如此,慢慢拓寬了他的土地,慢慢累積了他的金錢。過了幾年後,他也已經成為一位貿易家。
這是經過了十多年後,他的事業有成就這樣想:「我今天能夠這麼成功,這個因從何來?十多年前,就是這位長者,他一場的教育,那分愛心為他朋友的孩子,這樣無所求的付出,盡心的教育。就是他的教育,所以我得來了這個知識,『受恩不報,謂之背明』,我今天能成功的因,就是從這位長者來,我若不懂得報(恩),就是違背明心,所以我應該要來回報。」
所以他有一天,就去做一個很大塊的銀盤,同時,也用金去打成老鼠,金老鼠。老鼠的肚子裡,他就將它放很多的寶物,然後,老鼠就放於銀盤,銀盤的周圍就珍珠瑪瑙,擺在老鼠的周圍,要來表達,這個周圍,如以前長者所說的那堆垃圾,一隻老鼠。所以他這樣布置之後,將銀盤捧著,非常恭敬來到這位長者面前,恭敬獻給長者。
長者對這位年輕人沒有印象,這位年輕人,就向他說起了那一天,將近二十年了,那時候他還是青少年時代,聽到一席他的話,讓他啟發很大,所以認真打拚。將這個過程說給長者聽,長者聽到非常的感動,所以,將他的女兒就這樣嫁給他,告訴他:「你是一個很好的年輕人。從孩提時代,只是聽到這段話,你就能這樣成功,今天有這種回報,表示你有充分的愛心。我要將我的家財全部付託給你,你要記得,你要用信仰佛法,同時用四無量心,愛,去付出。」
這段文說完之後,佛陀開始回過來就告訴阿難:一隻(死)老鼠就能夠致富,這位就是現在在的我面前,就是槃特比丘,那位長者就是我,釋迦牟尼佛,那位浪蕩子就是調達,提婆達多。
提婆達多他已經接受我,數次的幫助,有六億品經,儘管我給他六億品經的道理,他還是違背,不肯受用此法。像這樣,言順行逆,這個言順行逆,就如那個孩子若來就說:「我會改,我接受,我會改。」如這種言順,但是去了,就是逆,逆道而行,也會說,但是他不肯做,所以叫做有言無行,言順行逆,這是小人之智,這世智辯聰,像這樣,現在的提婆達多,這樣的人,哪怕是聽再多的經也無用。
在遠遠的地方,這樣聽到在教育別人,得到一點點的道理,他就能受用於他的終生,看看,回過頭來,銀盤金鼠,還有種種硨磲、瑪瑙。就像在那堆垃圾中,有心,垃圾也會變黃金,一隻死老鼠,也能夠讓他心懷天下眾生,這就是真正了解佛陀知見的人。
所以我們這段經文,佛陀來人間,就是「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
欲示眾生
佛之知見故
出現於世
《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
佛陀是為了要教育眾生,佛的知見,所以來人間。
欲令眾生
悟佛知見故
出現於世
《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
「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所以出現人間。
欲示眾生:
開如來藏
見實相理
真如在煩惱中
謂之如來藏
真如出煩惱
謂之法身
「欲示眾生」,「開如來藏,見實相理」。這是佛陀要開示眾生,眾生人人都有一個如來藏,任何一個人都有。讓大家把這個如來藏若打開,才能見到真實的道理,因為真如在煩惱中。一句話說「煩惱即菩提」,意思就是說,真如就是在煩惱中。因為我們眾生本具佛性,卻是眾生人人心中,就是充滿了煩惱,其實在煩惱中,還是佛性不減,所以這叫做「如來藏」。就是真如也是出於煩惱中,這就是法身;煩惱若打開(看透),那就能真如現前。
各位,修行,提婆達多與槃特比丘,同樣是佛的弟子,一位是那麼用心,得少為多,因為他信受奉行。另一位是得那麼多,不斷漏失,變成了惡。這種在修行者之中,看你如何受用。所以人人要時時多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