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2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法華經.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佛陀出世現一大事因緣,為說法華經,教諸菩薩法。
我們要好好用心了解。佛陀出世,出現在人間,是一大事因緣。一直說過了,畫面上這些字句,好像我日常生活都常常對人這樣說「佛陀來人間是為一大事因緣來」,這個一大事因緣,是什麼呢?那就是為說《法華經》教菩薩法。《法華經》最重要,它的內容、精神涵蓋起來,就是宇宙天地的真理,那就是人世間的事物,理與事要會合;理在空,事在地。人人都生活在地上,山河大地一切物類沒有離開大地。理長得怎樣呢?放在哪裡?舉目無不都是道理,舉目無不都是法,那就是在「空」。我們眼睛看過去,先有空,再看到理、看到物。我們的眼睛若將它遮閉起來,近距離,或者是貼在眼睛前,還是什麼都看不到。
所以眼睛與大家一定要有一個距離,就是要透過空間,才能夠看到人、事、物。人、事、物,無不都是道理;人、事、物都隔空了,我們的空間,物體的空間等等,我們眼睛才看得到它,這就是道理。地上,我們坐著的,貼著我們身體的,這個地方(上人以手勢拍拍肩膀),我們看不到,因為我們的身體與它很密切,看不到。眼睛垂視下來,這叫做大地,我們就是坐在這個大地上面,沒有辦法說我坐著、貼著的地方我看得到,就是要有一個空間距離,才看得到,所以隔空才有辦法去體會道理。
所以,佛陀隔開我們,是在……。我們現在在臺灣這塊土地,佛陀他出生是在印度,當時的印度,現在的尼泊爾。離我們的距離有多遠,時空呢?二千五百多年前了,都是有距離。我們現在在說的,佛陀出現在世間是一大事因緣,那就是二千五百多年前的事情。二千五百多年前,釋迦牟尼佛出生、成佛,說法,都是在那個地方。他說法,最重要的,內心那個本懷,那個心源,覺悟之後,那個心源一直放在心腦,在這個心腦中。但是眾生要聽佛,一位覺悟的覺者要來向迷途的凡夫講說他現在所覺悟的,與天體宇宙會合著,要向在地上凡夫說話,這是離這麼遠。所以佛陀只好先掩護他的本懷,那個心中的真諦道理,他暫且隱藏起來。先與大家接近了,說你聽得懂的話,和你同作,與你同樣的生活等等。這是佛陀來人間的一大事,先接近,然後,展開本懷,與大家說真實事。
昨天我們也有聽到,多寶佛他來人間,帶著寶塔湧出人間,在靈鷲山寶塔中,讚歎釋迦佛。他所說的《法華經》,如是如是;他所說的是確實,是這樣,真實道理是這樣,來讚歎。他方佛來了,讚歎娑婆的佛,所說的教法是真實,如是如是。如是如是就是一大事,釋迦佛與娑婆世界有緣,所以佛陀出生在人間,所為的是一大事的因緣,這件事情就是為人間說真實法,談《法華經》。人間的真實法,佛陀在世的時候如是,但是那個「如是」的時間是短暫,佛陀想要說的「如是」,是那個時候,一直到未來,現在這個時候,從正法開始,佛陀在世就是正法。我們現在已經是末法了。這個末法就是從佛陀的時代,相信佛陀所說法,一直到經過了一段冗長時間,現在來到這個時代,現在的人的心態,與人生活的生態,變化很長,也已經不同了。佛法要合現在的人,實在困難。
就像現在的父母,若向孩子說「我們以前是這樣。」孩子就會回應一句:「那是你們以前的人的事情,那離我們很遠了。」才只是幾十年,頂多是三、四十年;媽媽的時代與孩子的時代,媽媽生孩子、育子,孩子長大,這樣也差不多三十年。孩子也成家立業了,頂多是二、三十年。這樣,這孩子回過頭來就說:「那是你們以前的事情。」其實媽媽生他的時候,三十年前也是以前的事情。所以,這個以前的事情,換他要向他孩子說,哇,那也是一樣;回過頭來也是,那是你們以前的事情。
所以過去如過世,隔日就像過了一世,過一生一樣。所以我們要把握時間,今天就是今生,明天叫做來生,昨天已經是過去生了。我們今天要為昨天負責,就是過去生;我們今生也要為過去生負責。過去生到底我們造什麼樣的因,今生我們要受什麼果,這都是同樣的道理。所以佛陀來人間,要說的話很多,《法華經》向我們說盡了過去、過去無量劫,無數劫,若算師、若算師弟子數不能盡。常常向我們提醒的,過去的過去,也是向我們強調現在的現在,慧命在當下,也在提醒我們未來的未來,希望我們把握現在,才能夠延伸未來我們的理想,與佛同住同道的未來。
佛佛道同,願生生世世,
所度教化,萬行入六度。
見佛歡喜,心身敬恭禮。
所以這個地方,就又再說,「佛佛道同,願生生世世,所度教化萬行入六度,見佛歡喜,心身敬恭禮。」這就是要告訴我們,佛的教法,過去威音王佛的教法,過去日月燈明佛的教法等等,都是同樣,到了最後,就是要講說《法華經》。他方多寶佛,現在來向釋迦佛見證,道理就是這樣。確實,真實,如是如是,那就是「佛佛道同」,願,我們要生生世世,既然佛佛道同,我們要很用心。現在的釋迦佛,我們聽釋迦佛所教法要好好修行。我們的來生是釋迦佛的末法嗎?不一定,因為現在是釋迦佛的末法。
不過,我們心,很用心去體會佛陀的精神,不是將佛陀的那個法,過去佛陀所講,後面的人為他寫,寫得與人間好像隔得很遠。好像兩千(五百)多年前,佛從空中降下來,好像菩薩從地鑽出來的;告訴你們兩千五百多年前,天地沒有改變,是我們破壞大地,有壞相,有壞的景象。過去釋迦佛的時代,兩千多年前是多麼美的山河大地,現在,雖然很多地方風景很美,都是經過人工破壞過,再去將它美妝起來,非自然是人工的。
佛陀的那個時代是很自然,他為大家說法,我們能夠好好接受他的精神,不是經過再寫過的,飛天、地湧,不是天飛下來、不是從地湧出的,沒有什麼神奇變化,就是人。人的精神理念超越了,所以叫做解脫。佛陀、聖人,因為他解脫;凡夫,眾生是凡夫,因為我們還懵懂。佛陀教育我們了,我們現在已經知道,但是還是眾生,所以我們在學,學覺有情。我們現在在學要如何覺悟?我們還在人群中,所以叫做有情,也是眾生。我們還是眾生,時時要受佛教。佛陀的精神理念,我們要對正確,要真正去對著這面鏡子,大圓鏡智。你到鏡面的背面去了,這面鏡子也照不到你,你一定要在鏡子的前面,才能夠入到鏡子裡,才照出了你自己是什麼人。同樣的道理,天地眾生這麼多,真正懂得佛的人又有多少?
懂得佛,但是體會佛陀的心懷又是多少?身體力行,願意去做,那種萬行入六度,能夠「所度教化」,接受佛陀的教化,又再能夠「萬行入六度」;已經接受到了,我知道要用種種的方法,才有辦法走入菩薩道,菩薩道就是要去靠近眾生,靠近苦難的眾生。這就是「所度教法,萬行入六度」,我們要度的人要用心教化他、栽培他。但是也是很慚愧,有緣見面,有緣接受,就有辦法將他的觀念轉變過來嗎?不一定,這是遙遙無期啊!一個人、一個心、一個世界,沒有走近來,還是各人各個世界。所以,除非就像多寶佛塔,那個多寶佛塔裡面的佛,他願意來助道場,才有辦法走入釋迦佛的世界來,這就是需要要有這樣。
所以我們「所度教化」,是要「萬行入六度」,想要教化,是期待他真正要懂得用種種法去教化人。有時候,「有這樣的事情,你為何不去與大家溝通?」「我若提出來,肯定會被反對。」「你為何要用這樣,將它設定為他會反對呢?你要先問你自己,要提出來的訴求有合道理嗎?若有合道理,大家憑什麼反對你?」「你既然有這個理想,要做這件事情,你可以告訴我。我告訴你:你可以跟大家說。你可以告訴我,為何不可以告訴大家?」他就說:「肯定都會被反對。」「這是為什麼啊?」這就是自己先設立一個立場:別人不會接受我。這樣是不對的,我們要常常要有一個:人人都包容我。因為人人都在我的心裡,在我的心裡,就是我所能包容的人,而我肯定也都在人家的心裡,因為他們也是願意包容我的人。互相包容,這樣才是真正圓。
大圓境界,你照我的形象,我照你的心境,互相照,這樣才是「圓」。所以我們「所度教化,萬行入六度」,我們的心量就是要這樣有萬行,我們要行六度行。所以,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等,是萬行的根源。這「六度」我們若是有修了,「萬行」就沒有障礙,千千萬萬人都不會障礙我們。所以我們自己若有受到障礙,就要自己反省自己。我自己也常常反省:我無法讓這些人歡喜。或者是任何一個時候,這個人為了某件事情,他遠離了。這,也得要思考自己的行為。所以時時心存懺悔,不是後悔,是心起懺悔。我們要時時抱著感恩的心,能夠因緣成熟共同付出,要感恩啊!什麼事情被誤解,或者是自己的態度,說話不洽當,因這因緣遠離了,我們要好好思考,這就是我們要修行的地方。
所以我們要常常,佛心就是在我們的心,我們自己有佛心,別人也有佛心。所以,「見佛歡喜,心身敬恭禮」,我們就要有禮貌。常常說,禮就是理,「禮者,理也」。我們有禮貌,這就是道理。人生,日日對人有禮貌,說話要有方向、有內容,才是「真講話」。有時候怕你聽不懂,我要多說話,真的是多說話嘛!多說話像是多餘,但是是一片的好心,怕你聽不懂。為什麼會怕人家聽不懂呢?因為不知心。不知心,不知誰能知道我的心。人人的心,沒有人有辦法「我是真正你的知音」,所以知心有幾個人?要讓大家多了解我、多了解我,我就要多說話、多說話,表示我這個人不成功,所以要多說話。總而言之,真理,真正的道理,一點點的東西,有多方向說不盡,這也是叫做真理。
佛陀二千五百多年前,四十二年間的說話,到底能夠讓普天下認識佛法?知道、懂了,懂佛陀的法,已經二千五百多年了,懂法的人,說多少不是釋迦佛說的話?寫多少的文章,不是釋迦佛寫的文章?因為佛陀出現那個時間、那個環境沒有讀書會,那個時間在說話,沒有那個因緣隨手拿紙、隨手拿筆,那個時候沒有。所以要用聲音、要用聽,說的聲音耳朵聽進去,要用心記得住,所以叫做「銘刻心版」。以前的人有一個這樣的翻譯,法是刻在心版。我要說給人家聽,我會怕人家聽不懂,就要多說很多的話,這就是佛法,說不完的道理,所以我們要用心。
前面的文這樣說,敘說佛陀靜下來,那周圍的境界,不斷不斷菩薩湧現來了,寶樹下,坐在寶樹下的地面,那個境界。靜了之後,開始要出聲,展開喉嚨要出聲,「謦欬」。也要展開了,身體要動一下,「彈指」。這大家已經聽到信號了,知道佛陀開始要說話,或者是諸寶樹下諸佛菩薩有要表達,那個境界開始要出來了。所以我們過去這段文,描述佛陀的精神,靜有靜的精神活動,動有動,佛陀動作的道理在。所以我們昨天說的,就說除了看到現場的景象,又再看到,
經文複習:「及見釋迦牟尼佛共多寶如來,在寶塔中坐師子座。」
因為寶塔現前了,釋迦佛他招呼多寶佛;多寶佛在塔中,也讓人一陣的震動,這是如何來的?佛陀,他走到寶塔的前面,多寶佛招呼:「來坐!進來坐。」分半個座。所以見到佛佛道同,過去古佛、現在佛共坐一處,這我們過去也已經讀過,現在再重述。佛坐寶塔中,大家坐在樹下、石上,這就是寶座。今天接下來的文,
經文:「 又見無量無邊百千萬億菩薩摩訶薩及諸四眾,恭敬圍繞釋迦牟尼佛。」
經文解釋:
「又見無量無邊百千萬億菩薩摩訶薩及諸四眾」;如是得見此會來自十方之眾,僧尼、居家士女等量無以數計。
看,又再看到很多很多,無量無邊際,百千萬億菩薩,是大菩薩,是摩訶薩。及四眾。「如是得見此會來自十方之眾」;所以不只是他方來的,從地湧的菩薩,坐在寶樹下,同時也看到這些大菩薩,百千萬億,無邊際,這麼多大菩薩。「僧尼、居家士女,等量無以數計」;同時,道場裡面還有四眾,就是佛陀的那個現場,有那個時候的四眾,人間四眾;在家二眾、出家二眾,四眾弟子,都在這個場所裡。這就是說,十方佛都這樣到達了,那個地方是無法等量、無以數計,無法說到底這些什麼是上等、下等,沒有。佛陀來人間一概平等,心、佛、眾生皆無差別,道場的上面是這樣介紹,但是無差別,佛、眾生與心無差別。
經文解釋:
「恭敬圍繞釋迦牟尼佛」;如是盛大法會,悉見凡聖恭敬圍繞。
在這個地方,就是「恭敬圍繞釋迦牟尼佛」。這麼多,不論是他方來的諸佛菩薩,還有娑婆世界比丘、比丘尼,都共同在一個場所,在這個地方都向著釋迦佛,在周圍這樣圍繞起來。這表示人很多,前後都有人。所以,「如是盛大法會,悉見凡聖恭敬圍繞」,這就是平等。這麼盛大的大會,我們所看到的都是一樣,凡聖恭敬圍繞,所以在這個地方通通平等。
*釋迦牟尼佛說如是盡空法界微妙法,無不歡喜圍繞。
「釋迦牟尼佛說如是盡空法界微妙法,無不歡喜圍繞」。是啊,釋迦牟尼佛他所說的是盡虛空、遍法界的微妙法。就像我們前天,那就是全球佛教的浴佛節。慈濟人有近六十個國家(地區),好像是五十九個?六十一個!六十幾個國家(地區)了。每天都在增加,報回來的數字,所以數是無量數、無定數,已經六十幾個國家(地區)同步浴佛。六十幾個國家(地區)同在這個線上,幾十萬人,四、五十萬人這是昨天的數字。同樣,它數字會再不斷報回來。(線上浴佛新增以色列,共計62個國家地區)
同一個時間,沒有時差,我們這裡的早上,在約旦、辛巴威他們是半夜,時差有距離,但是沒有秒差。他們與臺灣同步,不論是早上、中午、下午、晚上、半夜,都會合起來與臺灣同一個時間;儘管有時差,全球共同一個時刻,沒有秒差來浴佛,實在是很感動人,人人虔誠的心聲上達諸佛聽了。在這個地球上面,慢慢聽到。昨天聽到,海地,是一個很貧困,很貧、很苦難的地方,那個地方也有慈濟人,那個地方向來都是基督、天主教,神父、牧師在那個國家,但是他們也一起來浴佛。更加特殊,他們是朝山、禮拜,看到神父,「藍天白雲」,同時跟大家一起禮拜、朝山。畫面上看到我好感動,原來慈濟人,雖不是佛教徒,對於慈濟也真誠地皈依了。
同樣在這一天,慈濟人的佛誕節,他們也開闊了心胸,沒有執著,同樣與慈濟人同步,在那個地方膜拜、慶祝。世間曾經有過這樣的大覺者,在人間被肯定,不分宗教,他是一位大覺者。所以看了很感動,伊斯蘭教的國家,披著頭巾,同樣虔誠來浴佛。還有緬甸,小小的沙彌僧團,他們也是一樣,這麼小、這麼小還是有次序,好整齊來浴佛。還有在日本,看到一個很可愛,二歲,一歲多,差不多二歲,在她的家庭,進行家庭式的浴佛,這麼小的孩子,站在前面,帶領家庭的人禮佛、浴佛。還有一個(日本分會執行長的孫女),同樣是這麼小,去她的庭園裡,去摘花。「妳為何去摘花?」「我要摘花供佛陀,讓佛笑咪咪。今天是佛的生日,我要供養佛,讓佛陀笑咪咪。」童言童語,那種真誠無邪、無私的愛,那樣的尊敬,真的是恭敬。這很感動人的故事,都在畫面一一看到,真的是很歡喜、很感動。
這就是釋迦牟尼佛,他來人間說人間法,人間都可受用。不論老人,百歲、九十多歲,他們還是要撐著體力,他們也要來浴佛。所以很多老人、幼小的孩子,他們對佛陀的教法這麼的密切、親近。這就是盡虛空法界微妙法,無處不在,人人心靈的世界,這個微妙法無孔不入,人人都可以接受,總是這個法我們要依教奉行。「無不歡喜圍繞」,在現場的地方無不歡喜,這樣在圍繞。
各位菩薩,這就是聽法,只要法入心,發心,這個時候都可以稱「菩薩」。不過,我們這次的慈濟菩薩都是,都是新發意。我們現在聽法,入心,開始我要做,今天發心的,叫做「新發意菩薩」。過去發心,成就大事業,慈濟的四大志業就是過去半世紀前開始,點點滴滴累積,做慈濟、入人群、發心立願。這些人一一接受,教受佛陀所教育,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現在師父再向大家,向弟子說,弟子願意接受,再將法延生下去,綿綿不斷,這叫做微妙法,不受時空的障礙,只要你發心,那就綿延不斷,佛法無處不在。
所以,各位菩薩,真真正正,讓人稱呼菩薩,自己本身就要成為菩薩。這就是佛陀出現世間的一大事因緣,就是為了說《法華經》,就是為了要教菩薩法;菩薩法就是要普遍在人間,人人都有辦法接受到,還要身體力行,做得到。所以,佛佛道同,我們要生生世世度化,我們要萬行入六度,我們要見佛就歡喜,身心敬恭禮,「禮者,理也」。請人人要時時多用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