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9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法華經.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法界甚廣大,無邊無疆際,
諸法難思議,恆存於其中,
諸法無盡故,法界亦無邊。
用心。確實,「法界甚廣大,無邊無疆際,諸法難思議」,這我們要去用心了解。法在哪裡?每天都這樣告訴大家:「要用心,法要聽入心,要銘記在心。」法豈是這樣聽?,豈是這樣記在心裡而已?若是記在心裡,我說的、你記著,而別人呢?應該人人聽人人記進去。人人將法記進去了,還有剩嗎?有啊。法永遠永遠多少人吸收,法永遠永遠都是不增不減。在哪裡啊?在法界。「法界甚廣大」,哪一個地方有空間,就有法;哪怕沒有空間,將它擠得密密的,裡面同樣有法。你要裝這些東西下去,東西我為何裝不下去?剛才蓋子打開,明明就是疊得很整齊,我現在拿開了,又將它疊回來,照常疊,為何蓋子蓋不上了?會的人來,一樣的方式,一樣放法。放,蓋子蓋起來,非常的密,絲毫都沒有差。這到底是為何呢?差之毫釐,差了很多,失於千里,就差很多。
所以,非常的密封,東西不會壞掉,它就是有它的法在,法無處不在。這,方法、佛法、人間法,無不都叫做「法」。所以法,道理很多,無邊無窮際,既無邊框,也沒有深底、高上,這就是法。這種充滿了法,我們的大空間若沒有充分的空氣,根本人就沒辦法活、沒辦法走,沒辦法在這個大空氣中呼吸,一切的一切,大空氣中就是法,它四大調和便是法。這法,用各種各種的事物、方法、語言、音聲等等,沒辦法去說盡這個法。所以,「諸法難思議」,很難去用知識、智慧去分析它,這要說什麼法呢?但是我們要說的,就是說我說你們聽得懂。我認為佛陀所說的這段文,是我們人生最需要,用在人與人的空間、距離是很好的法,所以這叫做菩薩道。
菩薩與眾生有一些距離,眾生受苦難,菩薩沒有距離,還是所緣眾生。所以,這有距離與沒有距離,到底差別在哪裡?我們聽了去思考,因為我們與佛也有距離,那個時代的菩薩和我們也有距離。而我們現在是用佛的道理名稱,用在人間,佛陀說「菩薩」是會救人的名詞,所以我們就將「菩薩」,當救人的名詞,拿來形容在人,在修學者的身上稱呼。而你要得到這樣的名詞來稱呼你,就要有做這樣的事情;你要有愛心,你要歡喜幫助人,你要願意付出。你若有這樣的條件,叫你為「菩薩」,受之無愧。對,我就是要學菩薩,今天「名稱的菩薩」,明天我一定會進步到「名副其實的菩薩」。這就是我們在人間如何叫做學佛、學菩薩。學菩薩,我們就要用菩薩法在人間。
菩薩法就是緣苦眾生,你用什麼方法苦難的眾生能夠得救。我們時時把握機會,就像最近,最近那個新冠狀肺炎,這種的瘟疫、疫情,已經擴大到全球了。這種的瘟疫、疾病,幾乎全球的國家都有了,是輕、是重而已。緬甸同樣也有,他們的政府也同樣有下禁令,人要進出很不方便。一樣工商業界也是停工、停商,所以很多上班、做工的人就這樣停下來,無工可做,就沒有收入。那個地方,緬甸那裡的慈濟人,因為現在科技發達,所以大家線上隨師,大家都連線。每一次師父與任何一個國家慈濟人說話連線,他們都能聽到,有聽到泰國、菲律賓、印尼。這幾個國家,師父都一直告訴他們:「在這個疫情當中要特別注意的,那就是那裡原來就是貧困的人,在貧困邊緣的這些人要注意。他們若是失業、停工,就會馬上斷糧、斷炊了,就會沒有糧食,沒得煮飯了,你們就要注意,這些人要趕快為他們安貧扶困。他們有困難了,他們的困難就是生活不能過了,貧啊!你們要趕快,在他們還未發生心理壓力之前,要趕快去幫助他們。」聽進去了,也看到了。
看大愛電視臺,師父就又告訴大家:「你們可以學菲律賓慈濟人,可以學泰國慈濟人,我們要奉規守法,要用尊敬的心,這要如何給他們?這也與過去都一樣,我們要保持距離,有一個距離,還得要有一個禮節。你們就看菲律賓慈濟人他們如何發放,泰國慈濟人是如何發放。」他們就很用心,聽話了、看了,看電視了,菲律賓慈濟人是這樣發,到街頭巷尾向大家宣導,「何時會來發,你們用什麼方法,將你們的椅子或是桌子搬出來,在那個地方我們會為你們將東西放好。」要接受的人,他們就照規矩,就這樣家家戶戶就將他們的椅子拿出來門口,張三、李四,自己寫上名字,「感恩慈濟喔!」這是菲律賓。
時間到了,菲律賓慈濟人來了,一份一份將它放在椅子上,大家庭的大包,小家庭的小包,能夠給他們二個月的資糧;放好了,人倒退了,站在遠遠的地方。他們要領的人走出來門口,開始看到來發放的人,他們也能夠這樣,「感恩哦!」領完東西時,(志工)那邊也回一個,「祝福喔!」就這樣,有距離、有禮節,畫面之美啊!泰國慈濟人,師父也告訴他們:「你們看大愛臺。」他們看到菲律賓。泰國慈濟人再去思考,更妥當,換他們去設計,東西更旺(豐富)、更多,而且禮節更好,一次的比一次好。
而在印尼就盛大了,去請軍隊,因為向來印尼慈濟與政府已經簽了一個約,哪一個地方有災難,慈濟與政府軍警要合作,「我們的東西整理好,不論是陸、海、空的運輸,你們要提供協助給我們(慈濟人),幫助我們將東西運到達。」這次我們去向政府說,「這次的東西整理得很好,但我們人不能靠近,這些東西一定要拿到需要的人的家門口,這可能軍隊要來幫助。」所以政府,「沒有問題,軍警都可以動員。」哇!那一天在發放,二、三天的發放時間,軍警浩蕩長。大家都騎著摩托車,穿的服裝很整齊,軍人穿軍服,警察穿警服,這樣很整齊的隊伍,摩托車所騎的距離都一樣,好像在閱兵,很莊嚴。他們會這樣一大群,整個街道都排得很長很長。
慈濟人與他們的長官在那個地方做一個交接,「慈濟人委託你們,這些東西就是要送到哪一個地方。這些都分配好,就哪一條街,張三、李四,這些東西都分配好了,就是拜託你們。」這樣來交接,行一個禮,這浩蕩長的隊伍,那種的禮節,好像在閱兵一樣,真的是很不容易。將東西放到摩托車上面,一份一份這樣將它放上去,綁好,一個號令,軍警的摩托車就這樣的合齊,沒有前與沒有後,總是同一個速度,就像人在走路一樣,同那個速度就這樣經過了。印尼大愛臺跟拍,拍出來那個影像,從空中拍、遠距離拍、近距離拍,一路跟,跟到發放的門口。不是放在椅子上,是人與人,他們服裝都安全措施,他們就這樣一戶一戶親自送,這些軍警送了之後,還要合掌,彎腰說:「感恩哦!」很動魄,讓人打從內心的感動。這就是慈濟法。
當這個時候,眾生最苦難的時候,慈濟菩薩充分的大愛,就展現在這個時候。他們過去已經與國家簽協議,慈善與國家合作,所以當遇到這個時候,就要交通運輸與人都要出來協助,承擔起了這次救濟的工作。政府很感恩,「這是為政府做的,政府應該要為人民付出,感恩慈濟!用慈濟的禮節,我們一定做到。」互相感恩,用這樣去付出,所以這些畫面都是很美。
緬甸,金蘭,她現在是負責人,就號召當地的企業家、慈濟人、會員、委員,啟發大家發心來打包,物資也不少,他們也來打包。同樣用著很虔誠的心,大家很慎重地將物資一戶一戶送到達,也很有禮節。她拜託里長,如何來為我們呼籲,如何為我們安排,每一里、戶都可以這麼有規則,就像菲律賓,就像泰國,這,也是一樣,他們這樣很用心。所以在這當中,他們開始去做。他們一戶都不要放棄,去與鄰里長拿資料……。尤其是金蘭,聽到我那天在說:「唉!一個媽媽,要養八個孩子,孩子在喊餓。媽媽無奈,鍋子裡煮石頭,鍋子下面火在燒,鍋子裡的水在滾,裡面有米嗎?沒有,是石頭。」將這個真實的故事說了。他們這樣聽了,他們就用心,大家共同有這樣的看法:就是要一個都不能漏掉,要發放,整個鄉村一戶都不漏。
所以他們很特殊,就去找里長、鄰長(村長)說出了他們的心意,希望每一家戶,貧困、斷糧、斷炊這樣的家庭一戶都不能漏。所以里長村長還是很用心,看到大家的誠意,他們很用心,他們去與米商商量。這次要用的是很大量的米,不是小量,所以請米商也得要幫忙去準備,需有一萬一千多戶,那些村莊,就是一戶都不能漏掉,要去了解到這些戶數,非一萬一千多戶不可,所以自己的準備,一定要準備充足,就要再去告訴廠商,要告訴他們:「你們要準備一萬一千多份。」這也是很用心。
米袋,也開始準備。那個米袋,用「靜思語」。他們說,要透過村長,將這個米袋上寫的「靜思語」,在發放的過程,村長一定要將這幾句「靜思語」說給里民。他們若要來領之時,就要讓這些里民,人人都要知道米的來源、「靜思語」的意思。叫里民,家家戶戶要遵守「靜思語」這個標題(「口說好話,心想好意,手做好事」)。大家要茹素,叫大家領到這個米之後,回去家家戶戶都要素食。這是「大哉教育」啊!一下子一萬一千多戶,告訴他們:「你們都要素食。」「靜思語」是這樣說,你們要照「靜思語」的規矩。你們要茹素。
所以要存撲滿,一天一元;一元,在他們的緬幣,實在很少(日存緬幣五十元,換算為台幣一元)。可以一天一元,大家要茹素,這次他們發放,就發揮到真實「大哉教育」。窮困的人,一毛錢都是數字,真正地啟發他的愛心,為什麼要叫你素食?你要虔誠,為這波要虔誠祈禱。因為那裡都是佛教徒,要叫他們不要殺生。這是佛陀教育的規矩,不要傷害眾生命,不殺生、要茹素,這是佛的規矩。大家就這樣茹素了,這就是「大哉教育」啊!感覺起來,這次大家真的是很用心。這個連線,真的是做到很周具(意指周到完備)。
尤其是在馬來西亞,東馬沙巴那個地方更加可憐,沒有屋子住的人,無天、無地,他們到底住在哪裡?住在水上,世居都住在船上。土地不是他的,屋頂,都沒有屋頂,破爛的船,在骯髒的水上面。我們馬來西亞慈濟志工去看,東西帶過去,本來是一袋五十公斤的米,還有油、鹽、糖、豆子等。去到那裡,看到他們這樣的船在那水裡,在垃圾堆裡。他們去評估,這五十公斤的米下去,船會沉下去,要怎麼辦?他們就想一個方法,自己坐船,去租船。他們將米送到湖中,這些小船開過來,這樣小心翼翼地一戶三十公斤,本來是五十公斤,怕他們船沉下去,他們去將它分開包裝,另外再做幾次來為他們發放,不捨一次就給他們,怕影響他們,船會沉下去。(若為小船,則發放三十公斤白米,五公斤油)
我們就能夠去想像,連要接一包五十公斤的米都堪不起;這樣住的地方,船是在那骯髒水、垃圾堆中,黑壓壓的水,破爛到要多一些米給他們,都怕他們船會沉。所以,慈濟人很有智慧,以愛,他們分開給他們,這是人間菩薩。菩薩,在人間用智慧,這樣在付出。各位,我們對這些人間菩薩,如何能不從內心起敬意呢?所以感動,真的是動魄,就是打從內心的那個感動。不論是有錢的地方,就如印尼慈濟,有那個勢力與政府合作,那麼隆重的發放。以及慈濟人的用心,菲律賓與泰國,這種細膩、尊重的發放。緬甸呢?雖然不富有,他們還可以發揮到了讓人人能茹素。在馬來西亞,面對著這麼苦難的人,他們可以再分幾次來幫助他們;那麼簡陋的船,就用這樣的方法,入這樣破爛的境界,小心翼翼。想,我如何不感動,不敬佩他們呢?實在是很不容易!
這就是人間的菩薩法,這就是精神透徹了,通暢了,真的是用這個精神在人間,在困難重重中,你要用上行等(最上等)的精神,透徹去付出,用中等的誠意去付出,用克難式的這種的誠意、愛去付出,都有辦法,實在是很不容易。所以我們說,「法界甚廣大,無邊無疆際,諸法難思議」。我們很有幸,我們在佛法中難思議,你要如何去運用它,它就會有方法;菩薩與人間,幫助苦難人間的方法,多了啊!所以,「恆存於其中」。這任何時菩薩在人間,法不會斷,苦難人也不會斷,菩薩的精神理念也不會斷。
苦難人,是因為眾生多欲,煩惱無明難解。這批的人改善了,下批的人又增加,這叫做眾生法,總是眾生一直在造業,苦難就一直難消弭。不過,這次的疫情,也就是瘟疫,已經很多人開始動起愛心了,也很期待這個疫情就這樣無聲無息,慢慢這樣過去,留下來的是人生的覺有情。在這波的大教育,增加覺有情,所以說「諸法無盡故,法界亦無邊」,大哉教育啊!很感恩,我真的是很感恩這個時候有這樣的事情發生,這個時間佛法讓我有依靠,讓我有方法,讓慈濟人能夠身體力行,叫我哪能不感恩呢?時時刻刻都是充滿感恩,無量的感恩。接下來這段文,
經文:「無量無邊,不可思議,若我以是神力,於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祇劫,為囑累故,說此經功德,猶不能盡。」
是啊,那個時,佛向上行等菩薩大眾,以及諸佛;十方來的諸佛,以及所有在那個地方看到展現神力,應該也是聽到佛陀在那個地方展現過去的神力。有那麼大的場所,有那麼多過去的分身佛,還有十方來的菩薩,聽佛陀講過去,表示那些人、這些佛菩薩都在場。現在再接下來,以一個隆重恭敬的心聽佛講,再下去佛陀要用什麼動作來對於未來。「無量無邊、不可思議,若我以是神力,於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祇劫」。因為過去的是那麼多,那麼多是表示生生世世來人間,同樣都是在度化眾生,那個法到了最後他還是要交代。每一生世都是一樣,就是要有一個交代,所以再接下來就是要有一個交代了。「囑」,將要交代。所以「為囑累故,說此經功德,猶不能盡」,就是要再交代下去,還有很多法,連要交代都有很多法,所以我們還是要用心來聽。
經文解釋:
「無量無邊,不可思議,若我以是神力」;瑞相無邊,思議叵及,以上所現威神之力。
「無量無邊、不可思議,若我以是神力」。我們就是要仔細聽,佛陀要再說下去那個法纍纍,還很多,要交代的還有很多,「無量無邊、不可思議」。所以,我若是要再用神力,還是還有很多。「瑞相無邊」;因為佛陀的瑞相,雖然現在年紀大了,佛陀近八十歲了,年紀大了,但是他的身還是莊嚴瑞相。周圍,來到佛的身邊,就會感覺到很祥氣、瑞和。所以「思議叵及」,還是不可思議,還是「叵及」,就是還未接近,我們與佛還未接近,就是佛陀的瑞相魄力還是很多。「以上所現威神之力」,過去那個威神之力,與現在沒有什麼減少。
*以是神力:總收十種。以如是莫大之神力,說不能盡此經功德者,如來一切深妙功德,盡萃於此經,,故不可窮盡也。
「以是神力:總收十種。以如是莫大之神力,說不能盡此經功德者」。此經的功德,過去如何說多大,還是不及此經功德。此經是哪裡的經?《法華經》。說這麼多這麼多的功德,其實沒有離開《法華經》,還有…。不是說過了,這本經結束,還有,所有的功德在這裡還有。所以,「如來一切深妙功德,盡萃於此經」,都將它淬煉起來了。佛陀所有的功德全都很精,全都在這個地方,因為它是佛陀的本懷。《法華經》是佛陀暢演本懷,說到他最歡喜的時候,他的力量就很大,「故不可窮盡也」。
經文解釋:
「於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祇劫,為囑累故」;經爾許時。
為欲付囑如是妙經,累於滅後四眾之故。
「於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祇劫,為囑累故」;經的囑付,是這樣,這麼多這麼多,所以我們要很用心,這些都要交代。要交代給誰啊?「為欲付囑如是妙經,累於滅後四眾之故」;那就是交代給四眾。不是交代給佛菩薩,是要交代給四眾,就是人間的人。現在大家要聽,叫上行等菩薩,因為上行等菩薩是最近的,從地湧出的領導者。這些法是要交代給這大地上四眾弟子。
經文解釋:
「說此經功德,猶不能盡」;功德甚深,說不可盡。又前召本弟子,地涌初出,禮拜讚歎。
所以,「說此經功德,猶不能盡」,還是還未盡,這個經,雖然前面已說這麼多,但是還未說盡,「功德甚深,說不可盡」,說都說不盡。所以,「又前召本弟子,地涌初出,禮拜讚歎」。從地湧出來這些菩薩,其實全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不論是從四方來的,從地湧、從天降,大家還記得嗎?問:「這些是從哪裡來啊?」佛陀說:「這些都是我的弟子。」「佛陀,您才講經四十多年而已。」佛陀說:「不是四十多年哦!我過去阿僧祇劫……。」記得那段經文嗎?所以,這些現場來的菩薩都是佛的弟子。
*於二世尊,四上首合掌問訊,本師應當付囑弘經,彼時彌勒領八千恆沙菩薩,決疑請問,如來不及付囑,就顯壽量。
所以,「於二世尊」,就是誰?釋迦佛。還有誰?多寶佛。這二世尊,釋迦佛他過去是這樣、這樣說;多寶佛「如是,如是」,來證明是這樣、這樣。所以,「四上首合掌問訊,本師應當付囑弘經」。這二位世尊在寶塔裡,因為寶塔中多寶佛讓一半的位釋迦佛坐了。所以佛陀講經,這四大弟子就是領導的人,他方來的,帶人起來,他就是來問訊,來向佛作禮。這道理,從禮,「禮者,理也」。哪怕在那裡坐著,要來向佛請教,他還要來作禮。
所以,「本師應當付囑弘經」。意思就是說:我有想要認真聽佛您如何交代。因為他帶人來,他會認真聽要如何交代。「彼時彌勒領八千恆沙菩薩,決疑請問,如來不及付囑,就顯壽量」。在寶塔湧出那時候,就有一群的菩薩要來聽命令,佛要如何向他們交代。但是佛還未說,彌勒菩薩就開始問,問這些付囑,到底是要聽什麼,聽後要如何來說?釋迦佛還未說,所以彌勒菩薩出來在問的時候,一轉,那個壽量出來了。所以說起來,這要再回過頭來交代,這品才又重新開始。
*到此在範已盡,兼地涌發願,故如來欲付囑,先告上行等也。
所以,「到此在範已盡」,那個典範,該說的話,該提出來讓大家作一個典範式的菩薩的生態,這也就是菩薩的生態。彌勒菩)也是一個典範,上行等菩薩也一個典範,文殊菩薩也是典範,藥王、藥上菩薩,這些都是在靈鷲山上的典範,帶人來聽法。所以,「故如來欲付囑,先告上行等也」。這就是我們要了解,要付囑,總也要有儀式,而佛陀要交代的話還很多,後面還有典範類型的法還要再說,還有纍纍的法可以說。
各位菩薩,聽聽人間菩薩要如何來成熟佛陀理想中教育的菩薩,我們現在生在人間,人間有這樣苦的眾生,人間有這樣這麼發達的科技、交通,讓我們做溝通,很多事情及時了解。你們想,這難道這不正是好時代?也就是好機會,大哉教育。我們與《法華經》是不是很親近了呢?所以各位,我們要心生尊重,時時要恭敬、讚歎。要多用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