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1《靜思妙蓮華》教示菩薩法(第300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佛慈開示教菩薩法,饒益眾生皆得安樂,聞修悟入植眾德本。」
⊙「舍利弗!現在十方無量百千萬億佛土中,諸佛世尊,多所饒益、安樂眾生。」《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
⊙「是諸佛亦以無量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而為眾生演說諸法,是法皆為一佛乘故。」《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
【證嚴上人開示】
「佛慈開示教菩薩法,饒益眾生皆得安樂,聞修悟入植眾德本。」
佛慈開示
教菩薩法
饒益眾生
皆得安樂
聞修悟入
植眾德本
我們能了解嗎?佛陀的慈悲,不斷就是「開、示」,希望我們眾生人人能夠體會,佛心、佛知、佛見。偏偏眾生就是這麼執著、沉迷。有時候說千千萬萬的,譬喻、言辭,眾生能夠體悟到的,到底有多少?說不定千千萬萬次的,種種因緣,示現在我們的面前,儘管我們聽過很多經,聽歸聽,但是日常生活,又是回歸日常生活。
這種人、事、物的煩惱,法無法應用於我們的及時,所以這就是我們眾生。哪怕是一項事情,提醒再提醒,把這個心意表達再表達,但是,是不是能夠了解呢?還是不了解。
佛知、佛見、佛的心懷,我們怎麼有辦法(了 解)?唯有一項,那就是佛陀的方法——開示菩薩法。來開示,教導我們行菩薩法:唯有你自己下去做。
何謂「佛心」?平常的凡夫,你是你,我是我,互相無關。佛陀開始教育我們:發揮你的愛心,眾生的苦難就是我們的苦難,天地之間眾生是共業、共生息,與天地共生息,我們這念愛心的付出,其實是利益我們自己。知道嗎?這樣了解。來啊!哪裡有困難,去啊,去與在困難中的人會合在一起,如何去幫助,去體會。
真正去接觸,去幫助,去體會,感覺很好。對苦難的眾生,才知道自己平安的幸福。別人的困難,我們去幫助他,讓我們體會到,所以彼此感恩。這就是教我們行菩薩道,啟發我們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對眾生那種同理心;現代話叫做同理心,能夠了解他的苦,以他的立場來設想。
除了以他的立場來想,我們還要再啟發我們的大心,發大願,不只是對有限的人間,我們要對無量無數的人間,饒益眾生,皆得安樂。眾生的苦難,你要如何去安慰他,如何安呢?心,讓他安得下來,你就要起行動,膚啊,膚一膚。
菩薩對待眾生,就像在對待幼小的孩子。「哎唷,你又犯錯了。」來,牽過來,再好好教導他。更幼小的,把他抱起來,在哭,哄一哄,膚一膚,讓他先安下來,再教之。所以「饒益眾生」,就是這樣的心。苦,眾生的苦,「苦既拔已」,我們就要再讓他能夠,在安樂自在的境界裡,這叫做「饒益眾生」。讓眾生人人知道佛法的好,他會起歡喜心,聽,歡喜聽,多聽、多了解、多得。
在國際間,慈濟人都是及時,哪個地方有災難,及時到那個地方去。我們能夠看到很多國家,不同種族,不同宗教,他們對這一群人間菩薩,起歡喜心,菩薩合掌,他們也懂得趕緊合掌,開始用愛的付出這個形態引導,自然我們變為這些眾生的典範。
看看緬甸,他們彼此之間,他們還是同樣,懂得哪個地方有(淹)大水,當地的人就趕緊張羅、準備,如何與我們慈濟在救濟的方式,完全一樣,同樣這樣到受災難的地方,所付出的形態,與我們慈濟人,當初為他們付出都一樣。這是人與人之間,互相教育,互相饒益,互相安樂。
這全都是要聽,聽法,聽了之後,互相的接觸,彼此之間,我們的修養成為別人的典範。自己要修,自己了解,然後我們從修的當中,叫做修德,「內修外現」,我們修於我們的內心,對外就現出這番典範。
所以我們常常說,內修「四弘誓願」,外行就是住「四無量心」。這種自然在外面,我們內修的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等,這些誓願,在我們的心,不斷、不斷,我們好好內修。你在外面的境界,自然「慈、悲、喜、捨」的形態,就出來了。這種典範的形態,這是「內修外現」,你內在有這樣的修養,外面就展顯出這種的德,德相。
這叫做聞、思、修。你能夠聽了之後,用於內心,行於外面,自然「悟、入」,你就能夠去體會到佛的慈懷,佛陀的慈悲本懷,就能夠了解佛所開示、教育,那個精髓,就能夠法髓入心。所以叫做「悟、入」。
「植眾德本」,將這粒種子,已經深深植入我們的內心,就如髓,法髓移入我們的慧命中,所以說法髓,法髓入慧命,如此,我們的慧命才能成長。
各位,我們要真正深深體會佛的慈悲。佛陀來人間,無不都是為了「開、示」,教菩薩法,我們人人要好好接受。
所以,我們前面這樣說:「舍利弗!現在十方無量百千萬億佛土中,諸佛世尊,多所饒益、安樂眾生。」
舍利弗
現在十方無量
百千萬億佛土中
諸佛世尊
多所饒益
安樂眾生
《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
現在,現在十方無量,百千萬億的佛土中,到底佛土有多少?百千萬億。我們現在要用什麼方法,來譬喻呢?浩瀚無窮,無邊際是宇宙,宇宙有無量數的世界。其實,佛陀出現在人間,他的慈悲,對我們就是說與佛都平等,人人心靈的世界。我們若用這樣來解釋,其實「佛心看人,人人是佛」。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每一個人的世界,所以百千萬億,在現在,無論在哪一個世界,都有無量數的諸佛在那裡教化。就是現在無量數的世界,就有無量數的佛。
同樣的道理,都用相同的道理,同樣眾生根鈍,諸佛菩薩同樣要設種種方便來教育,都是一樣。因為我們所見的,「多所饒益、安樂眾生」。可見眾生苦難、煩惱偏多,所以諸佛世尊,在無量億的佛土中,無不都是對這些無量數有煩惱的眾生,對他們有所饒益。
我們若沒有不安定,就不需要如何去饒益。從這一句經文,這一句,我們若好好想,佛對眾生「多所饒益」。若人人全都沒有煩惱,就不需再有佛來設法饒益眾生了。這個「饒益」就是對有所損;「有所損」就是煩惱,這個智慧所損,煩惱叢生,不安定,所以需要佛來設法饒益,來教育,來安慰,啟發,這樣饒益。
所以,在這一段文中,看起來是淺顯的,其實你用心去體會,「(諸佛)世尊,多所饒益、安樂眾生」,其實人人本具智慧,就是我們讓它損了。到底智慧還有在嗎?有,就是無明覆蓋著。這就是諸佛都一樣,在這無量百千萬億佛土中的,諸佛世界都是在饒益眾生。希望人人就是在無量佛土中,不只是已經被佛饒益,我們也能去饒益他人,能夠去安樂他人。這就是我們在學的過程。
接著又說:「是諸佛亦以無量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而為眾生演說諸法,是法皆為一佛乘故。」
是諸佛
亦以無量無數方便
種種因緣
譬喻言辭
而為眾生演說諸法
是法皆為一佛乘故
《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
這些文字,我們是否每天都在聽?是啊,每天在聽。重複不斷一直提起,我們是否有體會到嗎?這我們要常常問自己。因為佛的經典中,尤其是在《法華經》,這麼多,已經說了這麼長,這麼一大段(經文),全都差不多,繞在我們的內心世界。
看看「是諸佛,亦以無量無數方便」。那個「十方」,百千萬億佛土中的諸佛,同樣,同樣以無量無數的方便,可見「佛佛道同」。每一個世界的眾生,都是同樣煩惱覆心,這個煩惱覆蔽了我們的心,所以要了解的事情,好像很難。
佛不斷用種種的因緣。其實,世間萬物無不都是說法相,並非一定是,釋迦佛來到我們的面前說話,才叫做說法。我們要如何突破煩惱、無明,來看到佛知、佛見現前,我們自己要如何去突破無明。
看,所以同樣,眼睛張開了,才能看到周圍的境界,若你將眼皮合起來,眼睛閉起來,外面的境界都沒有看到。不過,外面的境界是存在。是不是永遠存在?我們的「如理智」,眼睛閉起來,知道外面有這樣的境界,但是這個境界永遠是無常的,這個「行蘊」,隨著行蘊這樣一直過去。
就如我剛才走,走到外面時,抬頭看天空,所見遠遠的天有灰色的雲,雲層後面好像有一點點粉紅,粉紅、淺淺的橘色,那種的紅,一點點,很淡的,這樣在灰色的雲層後面,好像要浮出來。比較前面的,好像一堆黑雲。再靠近過來,好像淡淡的藍天。但是,這樣看了之後,心念又一轉,眼光來看周圍的樹木,這樣看著這些樹木,靜靜地聽鳥叫聲。只是這樣而已,要回頭進來時,再抬頭看天空——喔!短短的時間,灰色的雲已經變成了白色,尤其是藍藍的天空,範圍已經更大了。
我自己在轉身中,念頭一下感覺:奇哉!奇哉!這個景象無常,變化何之速,怎麼那麼快呢!這就是境界在為我們說法,而且是瞬息無常變化,變化無常於瞬息間。這就是看我們以什麼樣的心,來看大地周圍的境界,無不都是在說法中。
所以「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而為眾生演說諸法」。這是在十方無量,百千萬億佛土世界,所同樣具足的。諸佛菩薩是用周圍所有的境界,恆常都在為我們演說諸法,「是法皆為一佛乘故」。
各位,這樣聽起來會很深嗎?是啊!是很深。就是因為很深,所以人人才要多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