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200522晨語簡記《法華經.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00522晨語簡記《法華經.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 Empty
發表主題: 20200522晨語簡記《法華經.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   20200522晨語簡記《法華經.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 Empty周五 五月 22, 2020 2:56 pm

20200522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法華經.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一乘實法藏沙界,沙界中藏苦樂,
說量如爪甲沙數,爪甲中沙藏諦理。
權巧譬喻歸一乘,覺海悲智平等法。

  請大家要用心。法,世間法、出世間法,真的是得來不易。大家會說;「每一個人每一天不都是面對著人間事?師父難道不就是說,人間事物無不是理?很容易啊!每天都是對事會理。」是,要對事會理,但是多少時間可以從事中去體會道理呢?說得容易,會得困難喔!還是要好好用心,法總是在我們的生活中,沒有錯,不過還是因緣要好好把握住。看,「一乘實法藏沙界」,佛陀所說的教法,在沙界。沙,大家都知道,「唉,平時大家有在清掃嗎?」「有啦!」「為何還有沙子在呢?」就是這個沙。而這個沙,少分的時候,我們可以說:「這些沙為何還沒有清理好?」但是,大地之沙無量數,無法,也應該是無邊際,沙界,很多。

  佛陀所說的法,粒粒的沙中,裡面都含藏著無量的法在裡面。看看,在我們人間,人間,我們記得嗎?在《法華經》,過去在〈化城喻品〉或者是〈壽量品〉,就一直在描述,描述世間微塵沙。每一沙、每一塵就能夠成為一個國;每一個國家,每一個草、樹、木、山河大地,若再將它化為塵,塵沙化為國,國土裡面的塵沙又是山,又是石,又是等等的譬喻,無量無數。這樣,一粒沙就能夠成為一個世界,世界的裡面有無量無數的塵沙等等,這就是表達無量數。如何去計算呢?如何計算都沒辦法,哪怕專門在做計算的算師,或者是算師的弟子,總是無法去計算,這種比天文數字還要多。

  現在這天文數還能夠用數據去說,還能夠在那蝗蟲飛過,數據就能夠去測量出了這是幾千億隻的蝗蟲。只是這樣一陣,在飛的蟲,蚱蜢這樣飛過田園,這樣的飛過,現在的人就可以有數量可去計算,那是數千億萬隻的蝗蟲,數億、數千億,他可以去計算出來。但佛陀所說的量是無量數。「一乘實法藏沙界」,一沙、一界,一界之內還有無量數的山河大地,用這樣來譬喻。我們要如何去算出沙界呢?這無法去計算,不是不可能。我們就是現在,天下間光只是人事;人的事情就說不完了。

  這一波不論是氣候,或者是疫情、生態,在現在同在一個時間,同在這個世間,不同的國家,發生起來同時發生,這個世間事的描述,描述不完,說都說不完了。要讓我們說,我們就要分那個國,那個國界裡面是什麼區域,現在發生了什麼事情。就這樣一個國家裡面的區域,裡面的城鎮、裡面的人、情、事才有辦法去說出了那個裡面有什麼樣的苦,去集什麼樣的事情,太多了,說不完。佛陀的法,一語涵蓋就是有這些,世間就是有這麼多這麼多的苦,苦的當中就包含山河大地、人間事物,很多,在那當中,讓我們說不盡、算不完。光是苦,這個苦的道理從哪裡來?集。「集」,就要去分析。光是要說一個氣候,為什麼有這種氣旋?我們說「颱風」,有的國家叫做「颶風」,又有人叫做「氣旋」,不同名稱,就是有在同樣,而也有在不同的熱帶氣候形成,結果所造成的同樣是使人苦啊!無家可歸啊!人天永隔啊!有傷、有亡…等等。這就是僅僅說一個「苦」,於一時之間很多的累積,集在一時的力量,就造成了一時無數人的苦。

  這就是人對著事,就有很多一造了苦,那就難以數計。瞬間的苦,說不定造成了無量數的人,幾世人要傳下去。從此開始,他的世代,他的孩子、他的孫子就都受到這樣一陣的苦、一陣的災,這樣會連累到幾代人,就這樣受盡了苦磨,這又是要用什麼道理去解釋呢?這有很多法。「一乘」,一乘就是真實法,真實法裡頭要向所有眾生來解釋的,涵蓋著的有很多,無量數。就像現在,想要說的東西太多了,多得有自然的災難,就像印度,現在在中度的颱風(印度洋氣旋「安芬」),在印度已經造成了狂風暴雨,很多人受驚受怕,在風大雨大當中,在生命攸關中,與這個大自然在那個地方掙扎。這,同一個世間、同一個時刻裡,多少人在苦難中掙扎呢?大風、暴雨,大水在漲,人的房屋瞬間成為好像很不堪的破紙,這樣風一吹、水浮一下,就這樣輕飄隨水流了。

  這在現在這個時刻,到底正在受苦的人又還有多少?若想到這個暴風、颶風、氣旋、颱風,大自然界裡,在全球裡面這樣受四大不調的苦有多少?而也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踏著那個大地,已經龜裂掉了,非常乾燥,大地好像龜殼一樣,一簇一簇都裂開了。他們拿著桶子,不知道要走過多遠的路,才能夠找到一片濕潤的土地,有水的地方,去拿到水。這也是人生啊!缺水,或者是地乾沒有水。這在現在,有很多的國家,就是因為水威脅了他們的生機,有的是在大水中受災難,有的是缺水在找水,這是很自然的大自然,眾生的業力,在那個地方在掙扎。

  所以說「四大」,一大不調了,人生疾苦,這在一乘法當中,就也能夠向我們說到天下,天下的苦樂事說不完,真是苦啊!所以,有多少無法去形容,「一乘實法藏沙界」,很多,要讓我們了解的道理也很多。「沙界中藏苦樂」,道理之中遍滿了很多的苦難,苦難人也很多。最近,我們光是知道這個新冠狀病毒疫情,光是聽這個聲音,就已經讓我們知道世間幾百個國家,二百四十幾個國家(地區),當中那些貧窮的國家,那些小小的國家,非常的貧困。那種無工可做,沒米糧可吃,沒水可用……等等,生來到人間,活著就是受貧窮、疾難的苦而已。他們不知道什麼叫做物質,他們不知道什麼叫做福,更加不知道什麼叫做苦,苦樂在他們的世界根本沒辦法分;不知道什麼叫做樂,本來在苦中,所以不知道什麼叫做苦,生活就是這樣,就是這種的人生啊!

  現在,在這個世界的上面,發現到有這樣的國家,已經有好幾個國家了。看到,白紙黑字,了解了,這麼苦、這麼苦,這麼遠!距離我們那麼遠,去也去不到,做也做不到,就是乾著急,這是無法去救助。這,現在最起碼,現在看到的是這樣,就沒有那個因緣,沒有那條路可走,知道有這樣、這樣的苦難,總是離我們是隔那麼遠的因、緣,他們所在受那個果、報,就是缺因、缺緣來得救,這真的是苦啊,在這種苦難的境界。

  儘管佛陀一語穿透天下事,但是眾生,我們還無法去解開了眾生苦難。凡夫無法改變,佛陀也嘆無奈,更無法去改變。佛陀若有辦法改變,今天就沒有凡夫苦難的界限。所以說來,世間有很多無奈,我才會常常說,佛陀憐憫地球世間眾生難救度,能救嗎?能。但就是因為眾生自己造業,不斷來累積、累積,造成了有這麼多共業、因緣,這樣的境界,那也全都叫做境界。所以苦難要自受,缺少因緣就不得救,就救不到啦!哪怕佛陀的慈悲,他也有到地獄去;去到地獄,想要去幫助地獄的人,代替地獄眾生來分勞、受苦,也沒有辦法啊!曾說過的故事,一個老人已經墮在地獄中了,他的業力,所要受的苦,就是在地獄中剝皮,將他身上的皮剝了,但沒有離開身體,將它綁著,這樣拉長到一輛火燒紅的車,用他的皮,將他連結在那輛火燒紅的車,叫這位受刑具的罪人拖。

  人,要用人,將這輛車掛著他的皮,拖著一輛燒紅的車走,這樣令他受刑,這樣讓他受苦。但是,儘管佛陀慈悲,到地獄,想要代替他拖那輛車都替不得啊!他願意去為眾生受苦難,願意去當菩薩,入地獄,他就無法為苦難眾生代替他的業力,這是替不了的,眾生自造業要自受苦。現在的人間,就是造就了這麼大的惡業,已經是共惡業了。整個人間氣候不調順,整個人間、大自然,也已經造成大自然幽冥中在反撲了,會一項一項不斷現前。這也就是有很多的學界,專業的學者在研究,研究這個世間,不論是有病理、物理、天文、地理,各種學者都在預估,未來這種氣候的大變遷,未來這種大自然,還有就像現在這樣,這種的病毒等等,還是一波一波。

  佛陀的時代就已經說了,瘟疫,這也是大災難其中的一項。我說過了,幾天前說過,這只不過是一個警訊,要提升了我們的警覺,要給我們一個很大的教育。佛陀所說的教法,來到這個地方,我們要連貫起來,連貫起那個精神要多來體會。未來,我們現在的未來,沒有多遠,我們是要如何準備;接受現在的教育,如何來準備,緩和了將來有什麼樣的業力現前的時候。所以我們要了解,「沙界中藏苦樂」。未來在這個境界之中,這種的苦樂,在這很微細之中,由我們一念心的造作。一念心的造作,現在說一念心,要使天下如何動亂,很容易、很快速,所以要從人心。人心若沒有安住得好,那種累積了大惡、大業、大力的人,只要他一念偏差,一言錯誤,那天下苦難就偏多。

  所以,「沙界中藏苦樂」,一念的好心能夠造福天下,一念的偏差能夠苦難天下,這是很難以,很難再分析。這種是非人間,是對與不對,在現在這個時代是一個很大的關鍵,大家要好好提高警覺。佛陀告訴我們,這個時,是濁惡世之時,所以我們要知道,「沙界中藏苦樂」。「說量如爪甲沙數」。說的是很多,佛陀的道理是這樣藏在沙界之中,而那些道理有多少?我們要說,說不盡。就比如說,我們光用指甲去挑一些沙,放著,「來,這些沙你算算看。」那個微塵沙你就數難盡了,何況,何況天下沙界,這是沒辦法去計算。

  佛陀所說的道理涵蓋這麼多,要讓我們去體會、去了解,真的是很困難。不過,我們只要用心,從一沙塵中去剖析其中所涵蓋的道理,就是涵蓋這宇宙天下的道理,還是存在,所以我們要很用心。佛陀要說得讓我們聽懂,「權巧譬喻歸一乘」,用很多來說,譬喻很多的法。四十多年了,大家聽懂了嗎?還是一知半解。到了最後,已經進入老邁了,總是不得不歸於一乘。散開去向大家說這項、說那項,用譬喻;用人、用事來譬喻,大家還無法會理。以佛陀的智慧,四十多年間眾生還是一知半解。到了佛陀的晚年,四十多年後,回歸一乘,一言以蔽之,用一句話就向你們說整個世界,這種真的是一乘。但過去是「權巧譬喻」,成佛之後,四十多年了,無不都是為了一乘法,要讓大家知道,天下萬物事理在於那一點點的關鍵,大家都還是無法了解。

  散開了,就像「覺海悲智平等法」,但是再將它回歸回來,是平等,真的是平常的法。這個平常的法,散開就是就像覺海;覺海的點滴,那就是平常的事情。這平常的點滴,可以造就了天下的好事,也會造成了天下大亂的事情。總而言之,這法,善、惡法,我們要很用心去體會,若沒有很用心,無法去了解。法就是這麼深,這麼奧妙;就是這麼淺,在我們的生活中,腳踩的底下,腳底下無不都是法,腳底沾起來的沙無不都是塵沙的法。總而言之,法在「動心」之下,當你心一起動起來,其中就有法。所以,前面的文就這樣說,

經文複習:「是故汝等於如來滅後,應一心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如說修行。」
所在國土,若有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如說修行。

  「是故汝等於如來滅後,應一心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如說修行」。光是這樣說,大家還沒有辦法懂,所以法要不斷傳。這一輩子我們聽不懂,這一輩子我們傳下去,下一代、下一代的人再一直傳。我們要再發心立願,去再來,接下來還是要再聽、要再修、要再了解,這不斷循環。佛陀所說法,在人間循環中。我們的生命沒有多長,短短幾十年間,分分秒秒地過去;我們一分一秒無法體會,幾年、十年、二十年無法了解,一輩子就要過去了,我們就要發心立願,來生來世我要再接下去解。法是永恆,而我們的慧命也是永恆,所以要靠著有形不斷來薰習。所以,「是故汝等如來滅後,應一心受持」。

  佛陀的時代,哪有經可讓我們讀呢?他就這樣告訴我們,將來有這樣的機會,大家要不斷弘法,要一直傳,有得讀、有得誦、有得背、有得解釋、有得…等等,大家要用心在修行當中。「修」,就是要不斷修習;「行」,要步步精進。「所在國土,若有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如說修行」,到任何一個地方,都可看到有在受持的,有在講法的地方,有在寫經的地方,有在修行的地方等等等等,只要有經卷。所以接下來的文這樣說,

經文:「若經卷所住之處,若於園中、若於林中、若於樹下、若於僧坊。」

經文解釋:
「若經卷所住之處」;隨有是經所住之處。經所在處,其處雖有城市山林,僧俗淨穢之不同起塔供養一也。

  經,只要有經所在的地方,這部經在那裡,就要有一個莊嚴。那部經在那裡,那個地方,應該要莊嚴的地方,那個地方隨時都是一個莊嚴的住處。因為有經就有教育,有教育就有菩薩行處,所以「經所在處」。「其處雖有城市山林,僧俗淨穢之不同,起塔供養一也」;不論是在城市,在山林的裡面,在僧坊,就是有出家人的地方,或者是在家人與出家同在一個地方修行的地方。有的山,有寺院,有在家居士的,等等,這各個地方就起塔供養。不同的地方,有經卷的地方,應該就有這樣的道場。

  塔,過去曾向大家解說過,塔就是顯德的意思,那就是表達那個地方有舍利,有法身舍利在那裡。經是法的身,所以塔中有藏經在裡面,也是對有德行的人,就是佛、菩薩,為了紀念,所以用塔。所以佛的出生地,或者是佛修行、覺悟的地方,或者是滅度的地方,等等。佛說法的地方,在印度,那個地方都有建塔,紀念與佛有關,那個生態經過的,就有佛陀的「跡」,就是建塔在那個地方。後來的人都將它叫做塔,就是有法在那裡,有塔就是有法在那裡。

經文解釋:
「若於園中、若於林中、若於樹下、若於僧坊」;園苑之中。叢林之下。獨樹之下。僧所住處,名修道坊。

  「若於園中、若於林中、若於樹下、若於僧坊」,這無不都是修行的道場。

經文:「若白衣舍、若在殿堂、若山谷曠野,是中皆應起塔供養。」

  或者是,「若白衣舍」,就是全都是居士修行的地方。「若在殿堂」,在修行的殿,大家集過來,禮佛、聽經等等,這都叫做殿堂。「若山谷曠野,是中皆應起塔供養」。這都是有法曾在那個地方過,我們都要尊重。法在那個地方完成,法在那個地方教育,法在那個地方成就了傳法的人,所以那個地方應該就要有莊嚴的道場在那裡。

經文解釋:
*「若白衣舍、若在殿堂、若山谷曠野」;俗士之家。僧坊殿宇。若在山谷及曠野中。
*「是中皆應起塔供養」;是諸處中皆應建塔

  所以,「若白衣舍、若在殿堂、若山谷曠野」。哪怕是山谷曠野,那個地方,不論是在家或者是出家,那個地方有殿宇的地方,那裡都可以說是修行莊嚴的地方,有塔、有法在那個地方,就值得人對那個地方成為聖地,來供養它,「是諸處中皆應起塔」。這就是我們要去了解,事相是這樣,很簡單,哪怕它有很長的歷史,但是那些歷史就是事。這些事,是因為有過了佛陀出現人間,在人間發現了苦,從苦中體會了真諦的道理;修行,覺悟了宇宙天體會合而一。這種非常的微細,展開,山河大地,含天蓋地,無一沙塵不是道理。這就是〈如來神力品〉中要讓我們知道的,這一塵一沙無不都是法。在有塵沙的地方,就有人間,人間的上面就有各形色不同的苦樂。

  所以說起來,苦、樂,不論是苦是樂,這都是眾生所造的業力。造福業,那就是好的人間,大家在那裡受樂、平安;苦的人間,就是生來就由不得自己,在那個地方,什麼是苦、什麼是樂分不清。所以才會有天堂、地獄,天堂、地獄是極端;極樂,很快樂的地方在天堂,很苦的地方在地獄,這種的形容。其實修行,中道在人間,苦樂自己造自己受。所以,這個人間是一個大學堂,大學堂就在這個人間。我們遇到這個時代,這個時代是大哉教育,讓我們看到大自然的大變遷,極端災難,造在現在的人間。現在的印度裡,除了有疫情的大災難,同時這個現在,它還有氣旋,颶風。風啊、雨啊!那個大水滔滔,掩沒了很多人的房屋,大風吹散了很多人的家園,很多人很匆忙在遷村、撤離。這種,再回來,家在何處?這災難,不同的災難,在同一個地球的世界偏多。

  各位,人間是苦,要我們一念之間能夠涵蓋天下苦難事,我們能夠通透徹理,這叫做「諦」,諦理我們要透徹。這種苦的來由,我們在苦中要如何去付出?菩薩所緣,緣苦眾生。堪嘆眾生共業很重,什麼因緣能夠牽引入那個地方去救度,讓那個地方的人能夠得救,這都要看因緣。總是,大家現在的平安要珍惜,造福在念念間,舉手動足、開口動舌無不都是在禍福中。請大家為福,造福人間,說愛在人間,化愛為人間,這也是我們現在可以做的,請大家要時時多用心!
回頂端 向下
 
20200522晨語簡記《法華經.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