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靜思晨語--20101018第八功德(一)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9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靜思晨語--20101018第八功德(一)  Empty
發表主題: 靜思晨語--20101018第八功德(一)    靜思晨語--20101018第八功德(一)  Empty周二 10月 19, 2010 6:36 am


回頂端 向下
在線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9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靜思晨語--20101018第八功德(一)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靜思晨語--20101018第八功德(一)    靜思晨語--20101018第八功德(一)  Empty周二 10月 19, 2010 6:37 am

【證嚴上人開示】
學佛無不是要學得智慧,但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就是因為煩惱,真正的真理無法入心,所以無法啟開智慧,這就是因為煩惱。
所以我們學佛一定要到達無漏,沒讓它漏掉,真正佛法真入心,就永不忘,沒把它忘記,所以我們必定要發這念心,發真無漏心智,發出了一分真誠的心,來追求無漏的智慧,如此才能斷諸煩惱。
因為煩惱使人愚癡,所以我們必定要斷諸煩惱,我們能得真無漏智,斷諸煩惱,我們才能攝心,要將我們的心收攝起來,所以要,「能攝心專注 所作皆辦」,意思就是說,我們要常反省,自問自己,既然學佛,要行菩薩道,我們是不是有對眾生關懷付出?
我們只是一直想求自己的快樂,求自己的享受,有沒有想到,想到眾生芸芸還在苦難中,現實生活的欠缺,以及內心的矛盾煩惱,雖然有時會想,我們自己也是有煩惱,我們要如何去解開別人的煩惱?
但是有人就這樣對我說,師父,有時看到別人的心,都一直轉在煩惱中,我自己就警愓自己,覺得我是不是和他一樣呢?像這種家裡的事,感情的事,是可以放開的,為什麼他放不開?想要去勸導他。
若想到自己就踏不出去了,我就說無論你自己如何,你如果看到他,為了感情在牽連煩惱,為了家庭那麼的鬱悶、憂鬱,你若覺得這樣不對,你就勇敢去輔導他,自然他就提起勇氣,去向對方輔導,開始說他所聽到的話,說他看其他,比他朋友更苦的人的故事。
這樣說了之後,對自己來說,他說,感恩師父,您要我去輔導他,其實我輔導了我自己,我自己過去聽了之後都忘記了,為了要輔導我這位朋友,所以我會想很多,我看很多,我聽到的法,我如此拿來用,用在我朋友身上,覺得其實是警愓到自己的心,我也看開了。
看,類似這種,我們有時聽法,聽了就是過去了,等到我們看別人煩惱時,將法拿來輔導人,其實就是在輔導自己。
所以我們應該要時時攝心專注,時時把我們的心攝住好,時時我們都沒有煩惱,看到別人在起心動念,方向偏差,我們及時就能應用,這自利利他,自作教他作,這樣叫做「所作皆辦」,「以清淨智 體解大道」。
既然發心學佛了,我們要以真心求法,所以我們能以清淨的智,不是為名,不是為利,但是我們所為的,就是祈求能接近佛的教法,更期待佛心已心,將佛的心入我們的心裡,我們的心就是佛的心,佛心就是清淨無染,這種清淨的本性,所以我們必定還是一樣,雖然我們還是凡夫,我們還是要用,清淨智來體解大道,體解了大道,「得道種智」,成就大智慧。
佛法我們學,學入我們心中,在我們心中沒有漏掉,所以我們慧命不斷增長,這就是大智慧,要得到道種智成大智慧,必定要斷諸劣習、去除惑業。
各位,我們劣的習氣,是不是我們斷掉了呢?除了我們表達出來的習氣以外,我們內心迷惑無明的業,我們也要一直去除掉,去除了一分惑,自然就開一分的智慧,所以我們若要能斷習氣去惑業,必定要堅持進修,我們若不堅持進修,這智德就無法現前。
所以請大家學佛,我們必定要先發那分,清淨無漏的智慧,我們要求,發心祈求,要學佛就學得到達無漏智:
能攝心專注 所作皆辦
以清淨智 體解大道
得道種智 成大智慧
斷諸劣習 去除惑業
因於堅持進修智德故

所以在《無量義經》,第八功德也是不思議,因為佛陀他救度眾生,眾生煩惱重重,佛陀隨著眾生設種種方便,使令眾生能發心,發那分追求佛法的心,發那分能去除過去無明煩惱,這就是佛陀他為了救度眾生,必定要設種種的方法,又再使令眾生,第一項要讓他發信心。
常常說,信為道源功德母,度眾生的第一個方法,就是要啟發眾生的信心,所以眾生的信心若啟發了,自然「信心既發令勇猛」。
若看到他已經開始發心了,就要再使他精進,信心是一切法的功德母,那分的導入佛門,導入法之中,就是以信為母,我們若沒有這個信字,其他的功德就無法顯現。
常說的功德,大家都要記得,功德兩個字,若聽到,功是內修,德是外行,要讓人人內修外行,必定要從信引導,所以信心很重要。
所以信心就是,信受所聞所解之法無疑心,這叫做信心,我們讓他聽到的,或是讓他聽到的法,我們要他相信,法要讓人相信,不是三言兩語,不是用說話,巧言令色,人家就能相信,我們要平時說話不能打妄語,不能惡口,不能兩舌等等,自然我們所說的話,自然人家會相信,所以信受。
我們自己要信受所聽的法,自然我們就能修口業,除了修口業以外,了解,信受之後,我們能了解,了解之後,我們就沒有疑心,所以我們聽多少,了解多少,我們就沒再有疑心了,這叫做信心受。
所以若以信心受法,心中無疑,法就能入我們的心,我們就能不斷不斷深入,深信諸法,我們除了信之後,我們還會身體力行,每經一事就是長一智,長一智的歡喜,這叫做法喜,所以這都是在三寶淨德福田中。
若能相信,能將法用在日常,心起歡喜心,這都是因為我們相信佛法僧,這三寶都是清淨的德,佛德清淨,法身法德清淨,僧德也清淨,三寶淨德能攝受眾生的心。
就像佛陀當時在王舍城時,有一天他帶著比丘群要去弘法,那隊伍的整齊,人人的莊嚴,所以在街上,人人遠遠看到佛,人人都很歡喜心,在這之間,有一位婆羅門很貢高,聽到人家在說,佛陀帶著僧團出來要弘法,所以那位婆羅門,他的心從貢高就生起那分懷疑,佛陀真的德行那麼高嗎?真的能無形中能降伏人心嗎?
看到佛陀慢慢走過來,所有的民眾自動跪地頂禮,那之間佛陀來到他的面前,他同樣不由自己,那懷疑的心消失了,敬仰的心浮現出來,他也是一樣,和大眾這樣跪下去,合掌仰視佛陀,不由自己對佛讚嘆。
佛德莊嚴,佛陀的修德顯在外面,形象莊嚴,具足三十二相,佛德能降伏眾生,在那之間,佛陀看到這位婆羅門,向婆羅門微笑回禮,這樣走過去了。
阿難看到佛陀,展開他的面容微笑了,好像從佛陀的心裡,發出了光芒來,那當中非常祥和的境界,很多人抬頭仰視佛陀的莊嚴,看到從佛陀的身上,好像無限的光明,無限的希望,撒播在眾生人人心中,這就是三寶淨德。
三寶的淨德能攝受眾生的心,所以讓人人起那分歡喜恭敬,這種福德,所以說,福德是從三寶的淨德中來,福就是降伏眾生心靈的剛強,使令眾生人人能發心,起那分柔軟的大愛的心,這就是福,啟發了眾生那分心中的疑,如此將之降伏掉,這叫做慧,見聞能得到歡喜心,這不就是福慧嗎?
所以從佛法僧三寶的淨德,能攝受眾生成為福田,在福田中起出世的心,能修入世志業,這叫做福慧田。
所以說來,信心非常重要,我們若能有信心,信受所聞所解之法無疑心,若能這樣,自然我們就能,深信諸法而生喜樂,在佛法中,我們都能生很歡喜心,在三寶淨德福慧田中,我們要以出世的心,去修入世的志業。
信心者信受所聞
所解之法無疑心也
能深信諸法而生喜樂
於三寶淨德福慧因中
以出世之心
修入世志業

學佛不能離開眾生,因為佛是為眾生修行,為眾生成佛,所以成佛之後,也是還要再入人群中去度眾生,這就是我們應該信心既發,要使令我們的心起勇猛心,如此才能入世的志業,所以,「守之不動令堅定」。
我們要好好信心既發,我們要遵守,所以不動,我們常說,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道理就是在這裡。
<無量義經集選>
第八功德不思議
種種方便令發心
信心既發令勇猛
守之不動令堅定
若人不信有罪福
依經奉行令信服
堅固戒忍行檀度
無上菩提淨國土

所以希望人人,時時發這分要修行,我們要修無漏智,法若聽入心,我們要用在日常生活中,有了煩惱,我們要及時斷除,攝心專注所作皆辦,所應該做的,我們就要做,自利利他,我們要兼利,自覺覺他,我們才能覺行圓滿,必定要用清淨智去體解大道,我們才能得到道種智,成就大智慧。
佛陀的教法在我們身上,道路要如何走,我們一邊走,才能得到道路的風光,所以大智慧才能成就。
我們必定要先斷除,很多劣的習氣,將心內的煩惱迷惑,一定要去除,如此來堅持進修,智德才能現前,所以智德現前就是我們的目標,所以請大家時時精進多用心。
回頂端 向下
在線
 
靜思晨語--20101018第八功德(一)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