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晨語簡記20200530《法華經.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晨語簡記20200530《法華經.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 Empty
發表主題: 晨語簡記20200530《法華經.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   晨語簡記20200530《法華經.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 Empty周六 五月 30, 2020 3:36 pm

20200530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法華經.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稀有之物為貴,罕見之事為奇,
真善之理為寶,妙法之諦難遇。
菩薩之緣苦難,感恩之所成就。

  用心喔!用心將經文、將事相好好用心。「稀有之物為貴,罕見之事為奇」,是啊,人間有多少稀有之物?有多少罕見之事?可能大家也沒有很常看到。好好用心,這難見稀有之物,到底如何稀有?看的,常常看,但是要看出了那個本性很難!我們來看看,泰國,這種稀有之物、罕見之事。看看泰國,泰國慈濟人所在做的,那種用心用愛鋪路,做出來的那種愛的力量,很感動人。也有看到很稀有,那種非人類,牠是動物,動物在人間世界裡,有這樣很稀奇。象,在泰國,提起了象,「唉呀!常常在看,象不稀奇。」但是從佛法來說象,真的是稀物,而且就如普賢菩薩所代表的,牠,象就代表普賢菩薩的智慧。所以普賢菩薩騎著的,那就是象;象,牠是象徵智慧。

  泰國有這樣小寺院,它是一個佛教的國家,年輕人二十歲,將要出社會之前,一定要先出家,要過一段短期出家的生活。有的孩子幼小就是在寺院,寄養在寺院,寺院就為他剃度,讓他住在寺院裡面,小沙彌、小沙彌尼生活都要出去托缽,要出社會之前同樣要出家。所以這是一個泰國的規矩。所以泰國,它在這個規矩之中,所飼養的象很接近人,而養象的主人也很疼惜象。這主人若看到出家人就起很恭敬的心,所以伴陪著這隻象,若看到出家人,他就遠遠恭敬,就禮拜。而這隻象,牠就跟著主人屈膝禮拜。不只是很虔誠,這樣整身都趴下去,將鼻子也會拉到頭上,這表示最敬禮。

  牠慢慢長大了,看到出家人,也懂得學主人供養。用牠的鼻子,將供養的東西這樣捲著,一位一位出家人捧著缽,牠一個一個缽照次序放下去。供養之後,牠還會再頂禮。這也有這樣拍出了活動的電影出來。這個影像中看到了,看到象那麼的有靈性,不只是知道,就像人一樣的那個禮節。尤其對出家人,只要看到出家人,牠就會這樣屈膝頂禮。真的是稀奇,這種「稀有之物為貴」。這就是我們知道,佛陀告訴我們,蠢動含靈皆有佛性。我們若能夠很了解,人間總是很多人間的故事。將那個故事用進來佛法中,我們就很了解佛陀所說的教法,真正聽來好像很稀奇,卻也是本具佛性,

  大自然的境界就是這樣,自然法則;人有人自然的真如本性,動物有動物不同的身態,卻有與人一樣本具的佛性。動物與人,都有與佛陀一樣清淨的本性。所以稀有,真正是稀有。說起來是人人本具有佛性,所以也不稀奇啊!所以這個地方告訴大家,「稀有之物為貴,罕見之事為奇」,說牠是稀有嗎?是罕見。實在是本具有,只是罕見。為什麼罕見呢?我們看到象就是象,以為牠是動物,以為牠聽不懂人的話,以為牠什麼都不會做,就僅僅是動物而已。不是。

象,牠富有感情,牠忠於主人,牠任勞任怨。看看印度、泰國,很重的東西,將象當作牛一樣,要載很重的東西,都是用象力來承擔。所以象,牠在什麼樣的環境出生,就要隨和那個環境,與我們人一樣。

  在泰國,在那個象園裡,常常都讓人訓練牠,訓練到象有很多種的技能,能夠替主人賺錢。但是野生的動物,或者是主人都沒有為了什麼,只是養牠、疼牠、愛牠,這樣牠也與主人很親。在去年,有一隻象,牠的主人很疼惜牠,特別為牠建一間的象寮,建得很舒適。主人常常去象寮裡,與這隻象互動,就像在與好朋友說話一樣。坐著,象屈膝,主人坐在牠身邊與牠說話。主人是一位童子,就是孩子,與牠說一說話,若累了,就趴著,趴在象鼻上,就這樣睡著了。象就這樣疼惜他,象鼻長長,他若將牠倚在這裡,睡著了,牠都不敢動,讓他睡。若是時間到了,那個象鼻會勾回來,叫他,將孩子叫醒,回家了!

  有一次,幾年後,這個孩子忽然間意外往生了。這隻象,有人就說:「啊,你還在這裡,你的主人已經往生了!」那個時候,這隻象,牠就撞開了象寮,一路奔,奔到一個距離;主人的家中,已經將主人移出來在外面了,準備要讓他出門去了,要抬出門了。這隻象遠遠看到主人讓人抬出來在外面,牠在遠遠一段路牠就開始屈膝,拜;走幾步,拜,一直拜,拜到門口。大家準備要讓他出去,牠就擋在那個地方,一直在那裡悲鳴啊!主人的家屬就來安慰牠,這隻象,總是也停息了悲鳴,當人抬起來之時,要離開,牠就用鼻子去將人遮住,將抬起來那個棺木,用牠的鼻子將它勾來,放著。大家就知道,牠要送牠的主人,用牠的身體來載牠的主人,送到墓園去。主人的家屬了解了,就將棺木放在象的背上,這樣將它整理好,那個棺蓋再將它蓋下去。

  這隻象起來,開始穩步,與主人的家屬一起,一路悲鳴啊!聲音很低沉,那個悲鳴地送,送主人,送到墓地去。主人讓人埋了,主人家屬要回去了。這隻象守在墓園裡,這樣經過二、三年的時間,這隻象一直都守在那裡。所以動物,稀有,更加難得的是情;感情。動物的情,忠於主人,那種守在主人的身邊,那分真誠的愛,這是真實的故事。而也就是動物與人的情就是接近,不只是接近,超越了人的情,那種忠、義、節,守那分很有情的愛,很不容易啊!所以,「稀有之物為貴」。動物真的很稀有,這隻象這樣表達出來的感情,真的是比人更有價值。我們有的人談不上什麼感情,動物守情、守愛、守禮節,都具足了,所以人類有時往往都不及動物。所以,「罕見之事為奇」,是啊,聽起來覺得很稀奇,其實於佛陀來說,這是常情,因為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動物與人、與佛,這個本性是平等,所以差不多。

  「真善之理為寶」;真善,他的寶就是寶在那個真善。動物與人的感情那麼地密,那就是善的至寶,這就是真理。心、佛、眾生無差別,這隻象與牠主人的感情,就展現出了佛陀所說的真理,佛性、眾生性、人性都一樣,這就是真理,這就是至善的真理。所以,「真善之理為寶,妙法之諦難遇」,真的也是很不容易啊!要遇到、看到這樣的景象,真的不容易;人要表達出忠於一個人,有這樣的禮節,實在更加不簡單。現在的人說有禮,保持著以前的人的禮節,現在應該就沒有了。

  所以,「妙法之諦難遇」。現在真諦道理愈來愈是難得相遇,很少了,要能夠有這樣的禮節,實在是愈來愈少了。父子之情、父子之禮節,現在都很稀少了;師徒之情、師徒禮節,現在也很難了。有這樣的禮節,很難了,現在已經慢慢理淡了,禮少了。所以這個理、禮慢慢稀少掉了,這就是表示道理淡化掉了,這也是讓人很慨嘆。

  「菩薩之緣苦難」,菩薩來人間所緣,緣苦難的眾生。昨天在聽,與泰國慈濟人連線。聽到泰國疫情也是很嚴重,泰國的禁令是一波再一波一直延,禁令還是嚴格。而一些人,因工商遲遲無法開放運作,所以生活困難的人壓力愈來愈大,生活就有問題了。慈濟人開始採取發放,他們預備四萬多份,要分作三期來發放。因為泰國慈濟人不多,他們要預備四萬多份去發放,他們已經發放了二萬多份了。所以他們面對著那些苦難的人,本來就是憂愁,生活難過,今日這餐過去了,不知道來日的糧食在哪裡。慈濟人及時發放,一發放,一包就有十七公斤那麼重。裡面裝有米、糖、油、鹽,有很多種物資,全包裝起來十七公斤。大家領到後,很歡喜!從那個苦難的面相,這樣轉一個臉過來,拿到那個物資了,開懷笑了。

  這就是人間菩薩,菩薩所緣,緣苦難眾生。當眾生有苦難,菩薩及時現身,這樣解決他整個月的糧食。聽到接下來還有二次,大家起碼能夠安心三個月。三個月,是將近百天,他們能夠安心三個月,這就是安貧扶困。在連線之時,聽到他們在分享,表達出他們如何計畫,要從北、中、西,這樣有次序的方向去做發放,我就很感動、很歡喜,覺得慈濟人充分的大愛,當苦難的眾生,苦難的事才剛開始而已,菩薩就能夠及時現前,給予非常充足的物資,讓他第一個月不用煩惱,還告訴他們說:「下次,下個月我會再來。」他就不用再有一個月過後的擔憂了。還告訴他:「下個月的下個月,還會再來。」這有三次的一個月、一個月幫助他們。

  因為預測這一波可能還要有一段時間,慈濟人的愛真的是愛有餘,不只是這個月解決他的困難,還讓他下個月的安心,兩個月的安心;三個月的糧食,等於三個月安心,這叫做慈。「菩薩之緣苦難,感恩之所成就」;菩薩緣苦眾生,接到的人很歡喜,那種感恩,拿到那些東西,露出了笑容,好像很得意,那個成就感,這樣扛著那些東西,精神,都挺胸起來了,好像很有成就感。這種,看到也是很歡喜,歡喜慈濟人有心,替那些苦難人歡喜,歡喜他們有充足的物資拿回去;有米、有油,有鹽、糖,這對他們來說是一項很大的穫得,所以皆大歡喜,很歡喜。昨天看到、聽到了,歡喜啊!

  當然,也有臺中的分享。中部、北部、南部、東部,一條線分享下來,一個早上,一個下午。臺灣的在下午,泰國的在早上,一天之中,從泰國,讓我看得很歡喜,下半天又看到臺灣,從北、從中、從南、從東。臺北的慈濟菩薩,陪伴從國外來的緬甸年輕人,她單身來到臺灣,父母往生了,剩她一個人,兄弟也都沒有了,她一個人在臺灣工作。但是她身體不好,尤其是自己的身體也有脊椎側彎,很嚴重。本來是很堅強在工作,後來身體沒辦法了,里長介紹給慈濟,開始由慈濟人陪伴。這近三年來,案主因為我們陪她去臺北慈濟醫院,要開刀,醫院迅速為她檢查,「這若開刀很危險,非常的嚴重的側彎,不是普通的病,只能夠保持著生命,還是這樣過啦!」她也很甘願,沒有怨尤,開始這樣過日子。

  慈濟人沒有放棄她,雖然醫療沒有辦法,慈濟人陪伴,一路一路就像她的親人。這位年輕的女孩子,她不只是物質上不用接受慈濟,她還要與慈濟人一起去做慈濟。不論訪視,不論社區工作,環保或者是醫療的探視;去做醫療志工,她都很歡喜。這時候已經培訓,應該是受證近三年了。像這樣,里長很讚歎,說到慈濟人,他就感動到要流眼淚了。因為這位個案是里長介紹的,所以感動人的事情很多,人間還是溫馨的。而也有新芽助學生的陪伴,除了提供助學金,一直一直助學到現在,一個是西醫的醫生,一個已經是中醫的醫學生。這樣的陪伴,比親人、父母…,多一群父母在疼惜他們,他們更覺得很幸福感。

總是人生那個情,不一定是我們親人;不是我們的親人,也能夠做到這麼親,這叫做菩薩。菩薩在苦難中救拔苦難;當眾生,苦難人拔除了苦,離開苦難的境界,還是長時,做長時友情、親情的陪伴,就像在對朋友,就像在對自己的子孫一樣,這樣地陪伴,這很難得。所以,我們要知道,菩薩要做不困難,是很簡單的事情。這,我們行菩薩道,本來就是在這樣這麼的平常,我們就做得到。「菩薩」名副其實在人間,這種有求必應,很自然的人間活菩薩,所以我們要互相尊重、彼此敬愛,這是我們慈濟人。前面的文,我們看,

經文複習:「能持是經者,令我及分身,滅度多寶佛,一切皆歡喜。十方現在佛
,并過去未來,亦見亦供養,亦令得歡喜」。

「能持是經者,令我及分身,滅度多寶佛,一切皆歡喜」。剛才在說的,我們的人間菩薩,豈不就是持經者呢?你不用如何讀,你在做的,完全都是經典中要說的菩薩道。菩薩道,慈濟人已經這樣在走,走在菩薩道上了,我們豈不會覺得很歡喜呢?佛陀雖然二千五百多年前出現人間,講法在人間,教菩薩法在人間;佛陀滅度了,但是法留在人間。在經典中,「經者,道也;道者,路也」,我們大家已經走在道路的上面,借力使力、互相成就了,我們應該皆大歡喜。所以「一切皆歡喜」,這做出了佛所歡喜的事情。「十方現在佛,并過去未來,亦見亦供養,亦令得歡喜」。菩薩,不論是過去、現在、未來,看到這樣,我們就要打從內心生起了那個禮節,供養、恭敬、歡喜。因為看到這些人間菩薩,這樣盡心在救人,我也打從內心尊重他們、敬愛他們,同樣的道理。下面這段文再說,

經文:「諸佛坐道場,所得祕要法,能持是經者,不久亦當得」。

經文簡釋:
「諸佛坐道場,所得祕要法」;一切諸佛,坐於道場,所得祕密要妙之法。

  這段文用心看,也很簡單。「諸佛坐道場,所得祕要法」,那就是「一切諸佛,坐於道場,所得祕密要妙之法」。祕密就是內心還未說出來的法,叫做祕密法,還未開始把想要說的話都說出來,因為時機還未到,觀機逗教,眾生的根機還不能接受之前,總是佛坐道場,他那個秘密法已經了解。因為他坐道場,靜下來之時,好好地靜思默想,那個法已經在內心裡了,是夜睹明星才覺悟,心與天體合而為一,所以那個本性,佛啟悟了。那個時候,這所有的真理全都在他的心腦裡,與天、宇宙合而為一。

  很重要的微妙之法,祕密要法就是很重要,很微妙的法,就是還未說出來的。他覺悟之後,很多很多法還無法說,眾生的根機無法接受之前還是先放著,所以叫做祕密。它不是什麼難以告人的;難以告人,是因為這個人還無法接受,很難說,說也還聽不懂,所以還是放在內心,這叫做祕密法。

經文簡釋:
「能持是經者,不久亦當得」;能持是經,則行佛道。行佛道者,不久亦當成得佛道。

  「能持是經者,不久亦當得」。若能夠好好讀這本經,這本經讀入內心去,這才叫做真實持經者。不是這部經你抱來抱去這樣叫做持經,不是。這部經的大道理你入心了,你的行為、你的造作,就是這樣為人間去付出,這才真正是持經者。若能夠這樣,「不久亦當得」。「能持是經,則行佛道」;這就是持經,是行佛道的人。佛道就是菩薩道,「行佛道者,不久亦當成得佛道」。你懂得行菩薩道,自然久而久之,你向前走就能到佛道去。這就是真實的修行者,行菩薩道者,是往佛的境界直走,精進去。接下來這段文再說,

經文:「能持是經者,於諸法之義,名字及言辭,樂說無窮盡,如風於空中,一切無障礙」。

經文簡釋:
「能持是經者,於諸法之義」;四無礙如文。於一切法所有義理。

  「四無礙如文」,能夠持這部經,在法的意思能夠了解,那就是得到四無礙。這「四無礙法」暫時放著,過去有說過了,以後再談,因時間一直在過。所以,「於一切法所有義理」,都有辦法在四無礙智中一一表達出來。「四無礙智」,我們要好好將法學入心中,四無礙智,就能夠讓我們不斷不斷傳法,能夠將佛法道理不斷從我們口中出,傳法、說法,如法這樣不斷。

經文簡釋:
「名字及言辭,樂說無窮盡」;名字位號,及以言辭。
於一名字,具無量法;於一法中,有無量義,言辭辯說,豈能窮盡。

  「名字及言辭,樂說無窮盡」,這就是四無礙智。「名字位號」,我們如何做,能做到什麼樣的程度,那是初地、二地,三、四、五、六地,到十地位階去。「及以言辭」。我們能夠了解,在修的過程,從歡喜地開始,聽法很歡喜,開始一階層一階層不斷深入。「於一名字,具無量法;於一法中,有無量義」,光是一句,我們就能夠為他說很多。這就是「四無礙智」,可以通達很多道理,簡單的一句話內含著無量義。《無量義經》曾經說過了。「有無量義,言辭辯說,豈能窮盡?」無法窮盡,法很深奧,當中有很大的道理存在。所以,我們若是好好探入,深入持經,自然得四無礙智。

經文簡釋:
「如風於空中,一切無障礙」;由見理故,善解法義,一切通達,絕無狐疑。
譬如清風由於太虛,風無形質,虛空無相,能所俱空,故無障礙。

  「如風於空中,一切無障礙」,就像風在空氣中,空中沒有東西能夠障礙。「由見理故」,因為我們已經看到道理了,尤其是一看到,就有辦法善解,善解其中的法,當中的道理我們全都一目了然,了解當中的內容。所以,「一切通達,絕無狐疑」,看到法沒有疑問的地方。所以,「譬如清風,由於太虛,風無形質」,風無形、無體質,但是在空中自由暢通。「虛空無相,能所俱空」。「能」與「所」都俱空,都沒有東西。「所以者何也?」這是為什麼?長得什麼樣?真的都是那個有的開頭;就是沒有這個「空」,哪會有「有」呢?大家用心、用心去想。所以,「虛空無相,能所俱空,故無障礙」。這幾句好好地去參悟,好好去想。

如風於空中者,風喻說法,空喻理。
風有聲無形,空有名無相,稱性之談,即言忘言,如風行空中,復何障礙。

  所以,「如風於空中者,風喻說法,空喻理」,風譬如說法,空譬如道理。「風有聲無形,空有名無相,稱性之談,即言忘言」。佛說法無法可說,有法可說,那就是妄說。同樣的道理。所以,說得出來的,法拿不出來。總是我們只是能夠懂,懂。懂,知道,理通了;通,我們身體力行。沒有這個空的相,你要走到哪裡去呢?總是有空間可讓我們走,有空間可讓我們做。「如風行空中,復何障礙」,沒什麼可障礙了。

  大家用心,雖然這段文說起來,要更用心。不是文字相於事就對了,它是文字無相也是事,這我們就要多用一點心。聽聽那隻象,象有象的相,象這樣的行為是不可思議啊!這也是要用心去體會。所以,世間沒有什麼是很稀奇的東西,世間也沒有東西不稀奇。所以,所有的東西,有形象,一定有它的道理;空的東西,一定有它空的相存在。沒有空的相,你要坐哪裡?你要走到哪裡去?總是有空才有方向,沒有空就沒有方向。所以我們若能夠了解這個道理,那一切就通達。總是聞法要用心,要時時多用心啊!

**********************************************************
【附註】〔四無礙智〕
﹝亦名四無礙辯,出法界次第﹞
謂菩薩於此四法,智慧明了,通達無滯,故名四無礙智。以其辯說融通,亦名四無礙辯。
〔一、義無礙智〕,謂菩薩了知一切諸法義理,通達無滯,故名義無礙智。
〔二、法無礙智〕,謂菩薩通達一切諸法名字分別無滯,故名法無礙智。
〔三、辭無礙智〕,謂菩薩於諸法名字義理,隨順一切眾生殊方異語,為其演說,能令各各得解,辯說無滯,故名辭無礙智。
〔四、樂說無礙智〕,謂菩薩隨順一切眾生根性所樂聞法,而為說之,圓融無滯,故名樂說無礙智。(明《三藏法數》)

【註二】〔能所〕
自動之法叫做能,被動之法叫做所。譬如六根對六塵,六根是能緣,六塵為所緣。
(陳義孝《佛學常見辭匯》)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晨語簡記20200530《法華經.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晨語簡記20200530《法華經.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   晨語簡記20200530《法華經.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 Empty周六 五月 30, 2020 5:35 pm

2020年05月30日上午5:20] 農曆閏四月初八,(僅德松個人筆記參考。請多指教,感恩。)靜思清澄(法髓)妙蓮華,慈濟人群菩薩道

1、《法華經‧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經文:【諸佛坐道場,所得秘要法,能持是經者,不久亦當得。能持是經者,於諸法之義,名字及言辭,樂說無窮盡,如風於空中,一切無障礙。】

2、上人手札:「稀有之物為貴,罕見之事為奇,真善之理為寶,妙法之諦難遇,菩薩之緣苦難,感恩之所成就。」

(1)「稀有之物為貴,罕見之事為奇」: 人間有多少稀有之物?有多少罕見之事,可能大家都沒有常看到。好好用心,難見稀有之物到底如何稀有?常常看,但是很難看出那個本性。看看泰國所在做的,用心用愛鋪路,做出來的那種愛的力量,很感動人,在泰國,常在看象就不覺得稀奇,但從佛法來說,象是真正的稀物,象是代表文殊菩薩的智慧,文殊菩薩騎的,就是象,牠是智慧。

(2)「泰國寺院之象,亦具恭敬僧寶之禮節」: 泰國有一個小寺院,位於素林府的屈巴阿晶,泰國是佛教國家,年輕人二十多歲,在出社會前,一定要經過一段短期出家的生活。這是泰國的規矩。有的孩子在小時候就寄養在寺院,在寺院剃度,成為小沙彌、小沙彌尼,生活都要出去托缽,

(3)「泰國的象,會跟隨飼養主人,恭敬僧眾,屈膝禮拜」:在泰國規矩中,所飼養的象也很接近人,養象的主人也很疼惜象,主人若是看到出家人,就起很恭敬心,所以陪伴著的這隻象,若看到出家人,牠就跟著主人,屈膝禮拜,不只是很虔誠,整個身體都趴下,也將鼻子拉到頭上,這是表示最敬禮;慢慢長大了,看到出家人,牠也會學主人供養,用牠的鼻子將供養的東西捲起來,一位位的出家人,捧著的缽,照次序放下去,供養之後,牠還會再頂禮。

(4)「蠢動含靈皆有佛性」: 也有拍出象的活動電影,看到影像裡面,象,那麼有靈性,不只是知道學人們一樣的禮節;尤其看到出家人,牠就會這樣屈膝就頂禮,真正是稀奇,佛陀告訴我們,蠢動含靈皆有佛性。我們若能夠很了解,人間總是很多的故事。

(5)「本具佛性」:從生活故事中,在佛法中,我們就很了解佛陀所說的教法,聽起來好像很稀奇,卻也是本具佛性.大自然的境界就是這樣,自然法則,人有人的真如本性,動物有動物不同的身態,卻與人同樣,與佛同樣的清淨本性,所以真正是稀有,人人本具所有的佛性,所以也不稀奇!

(6)「即使是動物,也富有情感」: 講牠是稀有嗎?實在是本具有,只是罕見。為什麼罕見呢?我們看到象,就以為牠只是動物,以為牠聽不懂人的話,以為牠什麼都不會做,不是。象,牠富有感情,忠於主人,任勞任怨,看看在印度、泰國,象和牛一樣,要載很重的東西,都是以象力來承擔;所以象,牠在什麼種的環境出生,就隨和那個環境,與我們人一樣。

3、「人與象之間的情,84歲老主人不幸逝世,大象掙脫繩子在棺木前跪拜
https://kknews.cc/society/6pggxnp.html
(1)「象與主人之情」:在泰國的象園裡,常常都有人訓練象很多種的技能,能夠替主人賺錢;但是野生的動物,主人都沒有為了什麼,只是養牠、疼牠、愛牠,這樣牠也與主人很親。在去年有一隻象,牠的主人很疼惜牠,特別為牠建一間很舒適的象寮,主人常去象寮裡與這隻象,就像與好朋友說話一樣,象屈膝,主人坐在牠身邊,與牠說話。主人是一位孩子,與牠話講一講,若累了,就趴在象鼻上睡著了。象就這樣地疼惜他,象鼻長長,孩子若躺在牠身上睡了,牠都不敢動,讓他睡,若是時間到了,象鼻會勾回來,把孩子叫醒了,「回家了」。

(2)「主人往生,大象悲鳴」: 幾年後,這孩子忽然間意外往生了,有人看到這隻象,就說:「啊,你還在這裡,你的主人已經往生了!」那隻象就撞開了象寮,一路奔,奔到主人家中,這隻象,遠遠看到主人的棺木讓人抬出來在外面,牠在遠遠一段路,就開始屈膝,走幾步就拜,一直拜到門口,大家準備要讓他出去,牠就擋在那個地方,一直在那悲鳴,主人的家屬就來安慰牠,這隻象停息了悲鳴。

(3)「象,親自為主人送終」:當人要將棺木抬起來離開時,牠就用象鼻去將人遮住,將抬起來的棺木,用牠的鼻子將它勾來,放著,大家就知道牠要送牠的主人,用牠的身體來載牠的主人到墓園去。家屬了解了,就將棺木放在象背上,將它整理好,象具將它戴上去。這隻象起來,開始穩步與他的家屬一起,一路悲鳴,聲音很低沉,送主人到墓地去。主人讓人埋了,家屬要回去了,這隻象守在墓園裡。

(4)「動物的情,真誠的愛」:經過二、三年的時間,這隻象一直都是守在那裡。所以動物稀有,更難得的是情,動物的情,忠於主人,守在主人身邊,那份真誠的愛,這是真實的故事;動物與人的情,不只是接近,超越了人的情,那種忠義節,守那分很有情的愛,這是很不簡單。

4、上人手札(續):
(1)「稀有之物為貴,罕見之事為奇」: 動物真正很稀有,這隻象這樣表達出來的情感,真的是比人更有價值;我們人,談不上什麼感情,動物,守情、守愛、守禮節,都具足了,所以人類往往都不及動物。這聽起來覺得很稀奇,以佛陀來說,這是常情,因為「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動物與人,與佛,性是平等。

(2)「真善之理為寶」:真善,他的寶就是寶在「真善」,動物與人的感情,這麼地密,就是善的至寶,就是真理。「心、佛、眾生,無差別」,這隻象與牠的主人的感情,就展現出了佛陀所說的真理,佛性、眾生性、人性都是一樣,就是至善的真理。要遇到、看到這樣的景象,真的不簡單;人要表達出忠於一個人,有這樣的禮節,實在還更不容易,現在的人說有禮,保持著以前人的禮節,現在應該是沒有了。

(3)「妙法之諦難遇」:現在真諦道理愈來愈難得相遇,很少了,能夠有這樣的禮節,實在是越來越少。父子之情,父子之禮節,現在都很稀少;師徒之情,師徒禮節,現在也很難了。有這樣的禮節,很難了,現在已經慢慢理淡、禮少了。理、禮慢慢稀少掉了,這就表示道理淡化掉了,這也是讓人很慨嘆。

5、「慈濟足跡:泰國視訊、全台慈善訪視連線」
(1)「泰國疫情嚴峻,禁令延長,民眾生活漸困難」:昨天與泰國慈濟人連線,聽到泰國疫情也是很嚴重,泰國的禁令是一波再一波,一直延長禁令,很嚴格。工商遲遲無法開放運作,增加很多生活困難的人,壓力愈來愈大,生活就有問題了。

(2)「慈濟人,濟貧扶困,用心發放給斷糧家庭」:慈濟人開始採取發放,預備四萬多份,要分作三期來發放。面對著那些苦難的人本來就是憂愁,生活難過,今日這餐過去了,不知道來日的糧食在哪裡?慈濟人及時發放,一發放,一包就有十七公斤那麼重,裡面有米、有糖、有油、有鹽、有很多種,總包裝起來十七公斤,大家領到,很歡喜,從那個苦難的面相,這樣轉一個臉過來,拿到這些物資,開懷笑了。

(3)「菩薩來人間,緣苦難眾生」:這就是人間菩薩,當眾生有苦難,菩薩及時現身,解決他幾個月的糧食,聽到下回還有二次,大家起碼能夠安心三個月,這就是安貧扶困。我在連線之時,聽到他們分享,表達他們如何的計畫,要從北、中、西,這樣有次序的方向去做發放,我很感動、很歡喜。

(4)「慈濟人,充分大愛」:當苦難的眾生,有苦難事,慈濟人能夠及時援助,菩薩現前,用非常充足的物資,讓他們第一個月不用煩惱糧食,還告訴他們說:「下個月,下個月的下個月,我都會再來。」就不用再有一個月後的擔憂了,這個月幫助他們。因為預測這一波,可能還要有一段時間,慈濟人的愛真的是愛有餘,不只是解決他一個月的困難,還讓他下個月安心,下下個月安心,三個月的糧食,等於三個月的安心。

(5)「付出者,受助者,皆大歡喜」:接到的人很歡喜,那種感恩,拿到東西露出了笑容,扛著那些東西,精神,都挺胸起來,好像很有成就感。這看得也是很歡喜,歡喜慈濟人有心,替那些苦難人歡喜,歡喜他們有充足的物資拿回去,有米、有油,有鹽、糖,這對他們來說是一項很大的得到,皆大歡喜。昨天看到、聽到了,歡喜啊。

6、「視訊:全台慈善訪視溫馨座談:個案故事」
http://www.tzuchi.org.tw/community/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02010:5FABFF702A9611EA94C7EFE7464CB412&catid=90:2009-12-21-02-51-46&Itemid=290 」
(1)「慈濟人,以愛陪伴,個案:緬甸僑民的段生芳天生有嚴重的脊椎側彎」:昨天下午視訊,又看到台灣慈濟從北、中、南的慈濟菩薩分享訪視個案,其中陪伴從緬甸單身來台灣的年輕人(註:段生芳,2019年受證慈濟委員),父母往生了,兄弟也都沒有,剩她一個人在臺灣工作,但她患有嚴重的脊椎側彎,本來是很堅強在工作,後來身體沒辦法了。里長介紹她給慈濟,於是慈濟開始陪伴,這三年多來,我們陪她去醫院開刀,但醫師檢查後提及,若開刀,生命會很危險,暫時先保持著生命在,還是這樣過了。

(2)「段生芳師姊,感恩慈濟人陪伴,手心向下,翻轉人生」:段生芳師姊,他也很甘願且沒有怨尤,開始這樣過日子,雖然醫療沒有辦法,但慈濟人沒有放棄陪伴她,一路就像她的親人。這位年輕的女孩,不只是物質上不用接受慈濟幫忙,還與慈濟人一起去做慈濟,不論訪視、社區工作、環保或醫療的探視,去做醫療志工,她都很歡喜,這時候已經培訓、授證。里長很讚歎,說到慈濟人,他就感動到要流眼淚了。因為這位個案是里長介紹的。感動人的事情很多,人間還是溫馨的。

(3)「菩薩在人間,新芽助學的陪伴:林胤廷、林易叡兄弟的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cNuTtDBpJw
慈濟慈善對於助學金,一直到現在不停歇,一個已是西醫的醫生,一個已經是中醫的醫學生,有一群的慈濟如父母般在疼惜他們,這陪伴比親人更親,讓他們覺得有幸福感。

(4)「是眾生為一子,視人如親」:總是人生的情,不一定是我們的親人,也能夠做到這麼親,這叫做菩薩。菩薩在苦難中,救拔苦難,當眾生、苦難的人拔除了,離開苦難的境界,還是做長時友情、親情的陪伴,就像在與朋友、與自己的子孫一樣,這樣的陪伴,這也很難得。

(5)「做菩薩,並不難,生活中,處可行菩薩道」:我們要知道,菩薩要做不困難,是很簡單的事情,我們行菩薩道,本來就是這麼地平常,都可以做得到,菩薩名副其實在人間,這種有求必應,很自然的人間活菩薩,所以我們要互相尊重、彼此敬愛,這是我們慈濟人。

4、經文複習:【能持是經者,令我及分身,滅度多寶佛,一切皆歡喜。十方現在佛,并過去未來,亦見亦供養,亦令得歡喜。】

(1)「能持是經者,令我及分身,滅度多寶佛,一切皆歡喜」:剛才說的人間菩薩,不就是持經者嗎?你不用如何讀,你在做的,完全都在經典中要說的菩薩道;慈濟人已經走在菩薩道上,我們難道不會覺得很歡喜嗎?佛陀兩千多年前出現人間,講法在人間,教菩薩法在人間,佛陀滅度了,但是法留在人間。

(2)「經者,道也;道者,路也」:在經典中,我們大家已經走在道路之上了,借力使力,互相成就,我們應該皆大歡喜,做出了佛所歡喜的事情。

(3)「十方現在佛,并過去未來,亦見亦供養,亦令得歡喜」:菩薩,不論是「過去、現在、未來」,我們要打從內心那個禮節供養,恭敬、歡喜。因為人間菩薩,看到這些人間菩薩,這樣盡心在救人,我也打從內心尊重他們、敬愛他們,同樣的道理。

5、經文解釋:【諸佛坐道場,所得秘要法】:一切諸佛,坐於道場,所得秘密要妙之法。

(1)「諸佛坐道場,所得祕要法」:一切諸佛,坐於道場,所得的祕密,就是內心還沒有說的法,叫做秘密法。因為時機還未到,觀機逗教,在眾生的根機還不能接受之前,還沒有開始將想要說的話都說出來。

(2)「一切諸佛,坐於道場」:佛坐道場,那個秘密法他已經了解,因為他坐道場,靜下來的時候,好好地靜思默想,那個法已經在內心裡,是夜睹明星才覺悟了,心與天體合而為一,啟悟了本性,那個時候,所有的真理全都在他的心腦裡,與天、宇宙合而為一。

(3)「所得秘密要妙之法」:很重要的微妙之法,那個秘密就是很重要,就是還沒有說出來。他覺悟之後,很多很多法還無法說,在眾生的根機還無法接受之前,還是放著,所以叫做秘密。不是什麼難以告人,是因為這個人還無法接受,很難說,說還是聽不懂,所以還是放在內心,這叫做「祕密法」。

6、【能持是經者,不久亦當得】:能持是經,則行佛道。行佛道者,不久亦當成得佛道。

(1)「能持是經者,不久亦當得」:若能夠好好讀這本經,讀入內心裡,才叫做真實持經者,不是這部經你抱來抱去,這樣叫做持經,不是。是這部經的大道理你入心了,你的行為、你的造作,就是這樣為人間去付出,才叫真正是持經者,若能夠這樣,「不久亦當得」。

(2)「能持是經,則行佛道。行佛道者,不久亦當成得佛道」:這是持經,行佛道的人。佛道就是菩薩道,你懂得行菩薩道,自然久而久之,你向前走,就是到佛道去了,這是真實的修行者,行菩薩道者,是往佛的境界直走,精進去了。

7、【能持是經者,於諸法之義】:四無礙如文。於一切法所有義理。

(1)「四無礙如文。於一切法所有義理」:能夠持這部經,法的意思能夠了解,就是得到四無礙,都有辦法在四無礙智中,一一表達出來。要好好將法學入心中,四無礙智,就能夠不斷傳法,能夠從佛法的道理,不斷從我們口中出,傳法、說法,如法這樣不斷。

8、【名字及言辭,樂說無窮盡】:樂說無窮盡,名字位號,及以言辭。於一名字,具無量法,於一法中,有無量義,言辭辯說,豈能窮盡。

(1)「樂說無窮盡,名字位號,及以言辭」:這就是四無礙智。名字、位與號,我們如何做,做到什麼樣的程度,那是初地、二地,三、四、五、六地,到十地位階去。我們能夠了解,在修的過程,從歡喜地開始,聽法很歡喜,就開始一階層一階層不斷深入。

(2)「於一名字,具無量法,於一法中,有無量義,言辭辯說,豈能窮盡」:光是一句,我們就能夠為他說很多。這就是「四無礙智」,可以通達很多道理,簡單的一句話內含了無量義,《無量義經》曾經說過了,無量義,無法窮盡,法很深奧,當中是很大的道理存在。所以我們若是好好探入、深入持經,自然得四無礙智。

9、【如風於空中,一切無障礙】:由見理故,善解法義,一切通達,絕無狐疑。譬如清風,由於太虛,風無形質,虛空無相,能所俱空,故無障礙。

(1)「由見理故,善解法義,一切通達,絕無狐疑」:就像風在空氣中,空中沒有東西可以障礙。由見理故,因為我們已經看到道理,尤其是一看到,我們就有辦法善解其中的法,當中的道理,我們全都一目瞭然,了解當中的內容,看到法,沒有疑問的地方。

(2)「譬如清風,由於太虛,風無形質,虛空無相,能所俱空,故無障礙」:風無形、無體質,但是於空中自由暢通,都具空,都沒有東西,是怎麼樣?長成什麼樣?有的開頭,就是沒有,沒有這個空,哪能有「有」呢?大家用心想,這幾句好好地去參悟。

10、『如風於空中者,風喻說法,空喻理。風有聲無形,空有名無相,稱性之談,即言忘言如風行空中,復何障礙。』

(1)「法入心,法入心,無有障礙」:風譬如說法,空譬如道理。佛說,法無法可說,有法可說,那就是妄說。所以說得出來的,法拿不出來。總是我們能夠懂,知道了,理通了,我們身體力行,沒有空的相,你要走到哪裡去,總是有空間可以讓我們走,有空間可以讓我們做,沒有什麼可障礙了。

11、「用心聞法,通達道理」:大家用心,這段經文說起來,要更用心,不是文字相於事就對了,它是文字無相,是事,我們要多用一點心。聽聽,那隻象,象有象的相,象這樣的行為是不可思議啊!要用心體會。

12、「用心體會,佛法道理」:世間沒有什麼是很稀奇的東西,世間也沒有東西不稀奇,所有的東西有形象,一定有它的道理;空的東西一定有它空的相存在。沒有空的相,你要坐哪裡?你要走到哪裡去?總是有空才有方向,沒有空就沒有方向。若能夠了解這個道理,那一切就通達。聞法要用心,時時多用心!
回頂端 向下
 
晨語簡記20200530《法華經.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