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200604《靜思妙蓮華》滅惑度生死(第319集) (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94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00604《靜思妙蓮華》滅惑度生死(第319集) (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Empty
發表主題: 20200604《靜思妙蓮華》滅惑度生死(第319集) (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20200604《靜思妙蓮華》滅惑度生死(第319集) (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Empty周四 6月 04, 2020 7:24 am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94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00604《靜思妙蓮華》滅惑度生死(第319集) (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200604《靜思妙蓮華》滅惑度生死(第319集) (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20200604《靜思妙蓮華》滅惑度生死(第319集) (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Empty周四 6月 04, 2020 11:00 am

20200604《靜思妙蓮華》滅惑度生死(第319集) (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由悟起行修菩提,直心道場至究竟,信解行證菩薩道。
⊙「自謂已得阿羅漢,是最後身,究竟涅槃,便不復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知此輩皆是增上慢人。所以者何?若有比丘實得阿羅漢,若不信此法,無有是處。」《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
⊙「除佛滅度後,現前無佛。所以者何?」《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
⊙除佛滅度之後,現世無佛。即世間無佛為之說是妙法。
⊙滅度,即涅槃。滅,是滅見思、塵沙、無明三種惑。度,是度分段、變易兩種生死。

【證嚴上人開示】
由悟起行修菩提
直心道場至究竟
信解行證菩薩道

常常這樣想,在法與生活中,到底如何才能夠,法與生活合而為一?行中有法,這是我們學佛者,人人應該要有。不過,現在學法,修行,是不是理所當然,法與日常的生活合在一起呢?當然,期待人人都要有。

所以說「由悟」,我們若能覺悟之後,人生是無常,了解了佛法真理,能夠入我們的心,回歸清淨的本性。只要有這念信心,「信為道源功德母」,有信,我們開始就慢慢能夠,覺悟人生一切一切,都是在無常中過。

若能有信、有悟,自然就「起行」。「起行」,相信佛所說的法,了解人生真的是瞬息多變。這樣的覺悟,自然我們就能培養深信。信要再深,深入信,去信。深信自然就深悟。我們若有信、有悟,那就是「起行」。由信而悟,由悟起行,這種身體力行,我們要修菩提。

我們心裡內修外行,我們的內心不斷,不離開道,今日聽的法,今天外面的境界,這個法與外面的境界來會合,是不是無常呢?與外面的境界來會合,是不是我們還有很多,無法去理解呢?我們能在人群中,聽各人從不同的境界中,來會合、分享。

就如我們人文志業體,他們回來在報告,我們看到了,相信每一國家,每種的人文生態不一樣。這是佛陀所說,世間形形色色,隨著因緣果報,依報、正報而生。生在不同的環境,生活在不同的因緣遭遇,種種都有。對啊!這叫做人生苦難偏多。

看到那個境界,那些苦難,苦難的眾生,誰能能伸出大量的愛,這樣去幫他恢復呢?這不是少數人有辦法,必定要天下多數人。

所以,內,我們要去相信。天下有多麼多麼的境界,不是我們在此範圍全都看得見。但是人間,(慈濟)志業體能夠,各人去不同的地方收集回來,我們能夠明明瞭瞭,印證佛陀所說的法。所以,信而悟,悟而起行;行,我們必定要外行內修,要相信佛所說法。

有了好的因緣,人人愛的集合,為苦難人,那就能夠得救。所以菩提道,我們要福慧雙修。修福還要修慧,在修慧中還要有福,才能那麼多人來凝聚起來。

所以,我們要如何修?修在這條菩提道,應該是很容易,就是「直心道場」。我們要用「直心」,佛如是說,如是法,我們就如是信,如是行而修,這叫做「直心」。「直心道場」我們要相信。我們若能有「直心道場」,自然一心一志,我們就能向菩提大直道,一直到究竟的境界。究竟的境界就是成佛。

其實,常常說佛在我們的心裡。但是這條的菩提道,也是在我們的心裡。我們的心中若有覺的道,那菩提在心,不過最重要就是要修,要起,起心動念。無論你起一個心、動一個念,都不離開覺與道。

我們凡夫常常在起心動念,都是貪、瞋、癡、人我是非。我們若轉一個念,起心動念——天下眾生悲苦多!我們要如何為天下眾生,來解開苦難?這就是要我們好好修行。有修行,那就有因緣。

所以,「信解行證菩提道」。我們若能相信,能夠好好來了解,內心心念不要離開了菩提道,無論你舉足動步,都是在這條直的道路上,這種的「信」才能在這菩提道,看到周圍的風光境界,才能夠體會到佛的教法。

所以信、解、行、證,「證」就是在這菩提道上,真正內心體會到那分法的境界。佛陀所說法與天下宇宙,人、事、物理,非常的契合。我們若去想到此法,與人、事、物、理的契合,了解,那個時候的心境,是輕安,是自在。所以,自然我們就會,真正殷勤精進行於菩薩道上。

菩薩道,我們不只是知世間苦,還要了解因緣的去來,我們就要精進行六波羅密。大家若有用心,這樣念過去,了解「苦諦」,那就是聲聞(根性);超越了聲聞,了解因緣果報、世間無常,那就是緣覺(根性);超越了緣覺,行六波羅密,那就是菩薩道了。在佛法中,心在道,就步步精進,沒有停滯。所以我們要用心。

前面的經文,不就是這樣說,我們若是修行,「自謂已得阿羅漢,是最後身,究竟涅槃」。以為,以為我們這樣已經,得到了,還不想要進取。前面說,大家若能瞭解,佛來人間為一事,就是教菩薩法;只為了有一項事情,就是教菩薩之事。不只是教你們聲聞、緣覺而已,最重要的,最終的目標,就是要教我們能夠行菩薩道。卻是很多人到此他就停住了,他感覺,「我這樣有夠了,我已經是最後身了」。

自謂已得阿羅漢
是最後身
究竟涅槃
便不復志求
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
當知此輩
皆是增上慢人
所以者何
若有比丘
實得阿羅漢
若不信此法
無有是處
《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

「最後身」,我們都已經知道了,這輩子結束之後,我不會再來六道輪迴,我已經沒有攀緣了,我已經心清淨了。以為是這樣,是「最後身」,以為已經得到究竟涅槃。若如此,就「不復進(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那最高處的道路盡頭,我們還不想走,只在化城之中,這樣以為很滿足了,不知道此化城還是虛幻,真正我們要到達的,是真實的境界。但是,就是停下來,「不(復)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段(經文)大家都要,很用心去體會。

要知道這些人都是,「增上慢」人。「所以者何」,為什麼呢?若有比丘實得阿羅漢,若不信受此法,「此法」就是教菩薩法,若不信受,佛陀來人間目的,就是要教導人人能夠成菩薩,教導人人走過了菩薩道,盡頭就是佛的境界。我們若不肯相信,「無有是處」,若如此絕對得不到;要到佛究竟的境界,難啊!只停滯在化城而已,不是究竟之處。

現在再來這段經文說:「除佛滅度後,現前無佛。所以者何?」

除佛滅度後
現前無佛
所以者何
《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

佛滅度後,世間已經無佛了。是怎麼樣呢?佛若滅度,世間已經無佛了。但是,我們現在的釋迦佛,是不是也滅度了呢?二千多年前就已經入涅槃了。不過,我們現在是法留在人間,我們若是真相信,法身,佛的法身還是在人間。這要看我們是否有相信。對這個法,我們若是相信,這是活的法,從佛陀的精神所留下來的,這就是活的法。

除佛滅度之後
現世無佛
即世間無佛
為之說是妙法

此法,你是若不相信,白紙黑字,只提供給人「如是我聞」,這樣也「如是說,如是聞」,光是說與聽這樣有用嗎?佛在世時,大家聽,聽了之後,不要再進求,佛說「非佛弟子」。那個時候,哪怕是佛親身說法,尚有「增上慢」人,不肯深信,不信受奉行,佛陀說「增上慢」,非佛弟子。

但是佛若真的滅度;二千多年前說,佛陀滅度之後,世間無佛可說此妙法時。這就是在警惕大家,此時你們若不好好信受奉行,還有那種「增上慢」之心,佛若滅度後,就無人再來解釋此妙法。此時若不信,未來就無人可說此法了。

何謂「滅度」?滅度,大家若每天在聽都知道,滅度就是涅槃。涅槃稱為「滅」,就是滅見思、塵沙、無明,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

滅度
即涅槃 滅
是滅見思、
塵沙、無明
三種惑

這是三種的無明,是非常的微細,這種「惑」。「見」就是見解,這個見解,要改變一個人的見解,沒有那麼容易。這個道理我們都知道。的確,確確實實,說我們自己,別人要來改變我們的見解,有那麼容易嗎?何況我們要去改變別人的見解,那是更困難了。

所以「見」,在五濁中叫作「見濁」。這「見濁」、「煩惱濁」,就是思。這個「煩惱濁」,見解與思惟,這種觀念若是偏差,它才會產生了,貪、瞋、癡、我慢、懷疑,那就是因為源頭來自於「見」、「思」這二項。

「塵沙」就是表示,無量數、無量數,很微細,這種的煩惱。沙塵實在是非常的微細,無孔不入。常常聽說,「早上才擦好而已,地板才擦過,桌子才擦過而已,怎麼又摸起來沙沙的呢?」「我窗戶都關了,就關得很密,怎麼會有沙呢?」對啊!沙塵無孔不入,可見,它是多麼的微細。所以說,很微細的煩惱,那就是「塵沙惑」。

這三種惑,就是讓我們修行困難。就是在此人間,佛陀要來度化困難,就是困難在眾生具足了,「見思」、「塵沙」,那種的「無明惑」,這個「惑」來障礙眾生的心。

明明別人看起來,我們這樣的方法就是不對。偏偏要執著自己,以為自己全都是對的。這叫做自障礙,這叫做惑。別人看到我們不對,我們硬是說對。所以,看的見解不同,我明明是對,你怎麼說不對?我這樣做,方法是對的,你怎麼說我的方法不對呢?就有爭執,你說我的見解偏差,我說你的思想偏差。像這樣,彼此之間互相障礙,自己障礙,障礙別人。這種彼此的障礙,就是來自於見思、塵沙、無明,這三種很微細的惑。

惑就是障,障礙。滅度,我們應該要滅掉了,見思、塵沙、無明惑的障礙,我們應該都要把它去除掉。這叫做「滅」,滅盡煩惱,無明惑障,我們都要自己趕緊滅掉。

「度」,就是度「分段生死」與「變易生死」。


是度分段、變易
兩種生死

我們凡夫都還有「分段生死」。此生的因緣盡了,我還有來世的因緣,不由自己,無法自己(做主),隨著因緣果報走,一段、一段。哪怕是修行者,煩惱仍未斷除,還是要隨著因緣走。這就是「分段生死」。

不過,還有「變易生死」。「自謂已得阿羅漢,是最後身」,這些人他們就是,「分段生死」斷除,但是,他還有「變易生死」。這種只想顧自己,不想把心門開大,不想要去透徹了解,宇宙萬物真理,只關在自己的色、身體之中,光說我不要去與他結惡緣,不願意入人群,廣大心胸去體會更多的,人間法、出世法。

雖然「分段生死」,造惡因,結惡緣,雖然是都沒有了,不過「變易生死」,思想觀念還是自私,還是在自己,沒有為大地眾生去想。若如此,這還未究竟,還沒。

真正的滅度,就是要到這樣的程度,叫做滅度。此處的滅度是說佛的滅度。但是,佛的滅度,他「變易生死」斷,所以他能去來自在,開闊心胸去來自在,到現在還是娑婆世界的教主,也是四生的慈父,也是眾生的導師,現在還在。因為他的法還是在人間,只要視我們人人,是不是將法活(用),自然佛的法身就存在。

法,你若只是「如是我說,如是我聞」,聽過的,都不去用,這就是,不是活的法。我們若沒有信,沒有好好來了解,法,其實讓你看再多,經誦得再多,對你一點都不受用。所以,我們聽法要聽入心,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合而為一,這樣才是真正信法、受法之人。所以我們菩提道路,要步步精進,必定要時時多用心。
回頂端 向下
 
20200604《靜思妙蓮華》滅惑度生死(第319集) (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靜思晨語—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