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200608《靜思妙蓮華》一心信解受持佛語(第323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801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4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00608《靜思妙蓮華》一心信解受持佛語(第323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Empty
發表主題: 20200608《靜思妙蓮華》一心信解受持佛語(第323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20200608《靜思妙蓮華》一心信解受持佛語(第323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Empty周一 6月 08, 2020 9:33 am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801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4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00608《靜思妙蓮華》一心信解受持佛語(第323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200608《靜思妙蓮華》一心信解受持佛語(第323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20200608《靜思妙蓮華》一心信解受持佛語(第323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Empty周一 6月 08, 2020 9:58 am

20200608《靜思妙蓮華》一心信解受持佛語(第323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守護明徹心靈,廣積福慧資糧,心淨則應萬事,精專而成一念。
⊙「舍利弗!汝等當一心信解,受持佛語。諸佛如來,言無虛妄,無有餘乘,唯一佛乘。」《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
⊙信解:聞佛之說法,初信之,後解之,謂之信解。又初機者信之,利根者解之,稱之信解。
⊙受持佛語:受者領受,持者憶持,力行精進。以信力故受,以念力故持。
⊙言無虛妄:諸佛一大事,為開示眾生悟入究竟一乘,必無妄語也。諸佛大覺是實語者,不妄語者。
⊙「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金剛經》

【證嚴上人開示】
守護明徹心靈
廣積福慧資糧
心淨則應萬事
精專而成一念

「守護明徹心靈」。人人本具佛性,我們人人都有這念,非常清淨無染,一片寧靜的心。我們若好好,人人自己自守護好我們這念,本來明徹的這念心,才能「廣積福慧資糧」。

我們必定要入人群中,與人人結好緣,我們要時時累積福緣,我們要時時警惕我們自己的心,不要受惡念來染污我們的心。惡念就是貪、瞋、癡、慢、疑,這幾個字,才五個字而已,自然就讓我們製造了,見思、塵沙的無明,所以我們要常常用心,保護我們這念明徹的心靈。我們要趕緊精進,「廣積」要好好累積,常常說,時間會累積一切,分秒中起心動念,我們舉步動足所做的一切,都是不斷不斷在累積,累積了福緣、福因。假使我們在這個時間中,不是精進,卻是起心動念,惡念、惡行,同樣是累積,累積了惡業。所以我們要發心,「廣積福慧資糧」。

心要常常保持著,「心淨則應萬事,精專而成一念」。我們的心若能夠很淨,看水,水若淨就如鏡;心若淨,真正的清淨,每項事情,我們都明明覺了,每樣我們都能夠很了解,處事,我們做事情,才不會漏失、錯誤。所以我們必定要時時保持著,心的乾淨,才能「應萬事」。

「精」,我們的心要精,「精而不雜,專而不散」。所以我們的心要很精、很專,「(精)專而成一念」。最重要的,我們要有這念心,是這麼清楚的一念心,一點都不要讓它散掉,這是我們修行心靈的道場。

我們要記住,我們修行的心,心靈的道場是很重要。不只是形式道場,是心靈道場。人人若顧住了心靈道場,自然形象的道場,就能浩蕩長而整齊。所以佛陀在世,在教育弟子也是隨境而教。

有一次,佛陀在外面行腳,身邊是阿難和迦葉。將近中午時,看到不遠處有一片瓜園,佛陀就叫阿難,「阿難,你看,那裡有一片瓜園,你去乞一顆瓜,我們來止渴止飢。」阿難聽到佛陀這樣說,就趕緊向瓜園走去。

瓜園那裡有一位,看管瓜園的女人,見到阿難來了,阿難也向瓜園走去,這位女人看到阿難,態度很不好,阿難還未開口,她就用很兇惡的眼神看著阿難。阿難還是用很殷勤,雙手合掌向這位女施主:「請您布施我一顆瓜。因為我的佛陀在那裡,中午了,他口渴了,想要向您乞討一顆瓜。」阿難還未說完,這位女人就開口罵人,很兇惡,甚至將阿難趕離開,「我不要看到你在我面前,你即刻離開。」一顆瓜不肯布施,同時還趕人。阿難沒辦法,趕緊離開。

佛陀帶著微笑,就向迦葉說:「來,迦葉,你去。」迦葉覺得阿難年輕、莊嚴,人見人歡喜,去乞討一顆瓜,都被人罵了,而我是有年紀的人,我要去向人乞討一顆瓜,可能嗎?不過,佛陀既然指定我去,這其中一定有因緣。所以,信教奉行,佛陀如何教,他就如何走。

他就走到那個瓜園,這位女人看見迦葉尊者,遠遠地一直走來,自然地,她也這樣向前走,走到瓜園前,雙手合掌,向迦葉尊者,很有禮貌地向他請安、問好。這位女人很歡喜,趕緊送出了一顆很大的瓜,雙手奉獻,感恩。這種互相的感恩。迦葉尊者離開瓜園,自己一直覺得不可思議,為何這位女人看到我,就會起很歡喜的心,布施這顆這麼美、這麼大的一顆瓜?

來到佛陀的面前,他就向佛陀說:「佛陀,這一定有因緣。」佛陀就說:「好,向你說這個因緣。」

無量劫前,二位修行者,比丘,有一天,一前一後。前面一位年輕比丘向前走,聞到一股臭味,用眼睛看,原來在路邊有一隻死貓,尤其是太陽大,已經發出臭味,又有蟲。這位比丘以手掩鼻,不由自己說:「死貓真臭。」這樣一句話,以手掩著走過。後面另外一位修行者走過來,同樣聞到這股味,發現到那隻貓,他起了悲憫的心,走近這隻貓身旁,向牠三皈依,同時對牠說:「脫離了畜生道,要好好地再來做人,得善道。」這樣,甚至去幫牠挖一個洞,就將這隻貓埋了起來。

佛陀說至此,就說:「阿難,你知道嗎?走在前面那位比丘,是現在的誰呢?」阿難心裡有數,垂下頭來,「佛陀,我知道,應該是我。」回過頭來說:「迦葉,那位看到這隻死貓,起了憐憫心,一個悲心的比丘,就是你,迦葉。你過去生中就是付出給這隻貓,又為牠皈依,來生善道,所以牠能夠脫離畜生道,來生於人間。所以現在看到你,心起歡喜,回報供養。」

原來,我們日常的生活就是這樣。我們天地、人間、眾生之間,我們要互相好好對待,互相相處。我們的心若淨,所見到的事情,都是起了那分善的心。我們的心若很專,一念就是佛心。我們要好好的,心要顧好。

所以經文這麼說,「舍利弗!汝等當一心信解,受持佛語」。

舍利弗
汝等當一心信解
受持佛語
《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

我們昨天也解釋過,我們必定要好好信解。因為佛陀叮嚀道:「舍利弗!」叫舍利弗,就等於在叫大家,所有的弟子,因為「汝等」,舍利弗,你與大家,應該要「一心信解」,好好「受持佛語」,我們聽了之後要受持。

「諸佛如來,言無虛妄,無有餘乘,唯一佛乘。」

諸佛如來
言無虛妄
無有餘乘
唯一佛乘
《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

人人要知道,「如來,言無虛妄」。這是佛陀向大家保證,說的句句都是真實的。

有的時候,我若向大家說話,說:「你們要相信,我是跟你們說真的。」有時候,我也會這樣說。所以,佛陀那個時候向大家說話,也是很擔心,大家以為佛陀只是說法,這個法可能是方便法。佛陀也是會擔心有些人,考慮有些人認為佛陀既然過去,就是說方便法,那現在是不是也用方便法呢?所以佛陀考慮到有些人的心理,有這樣想,所以佛陀還會再告訴大家:大家應該要「一心信解,受持佛語」。

「諸佛如來,言無虛妄,無有餘乘」,所說的法沒有其他,就是「唯一佛乘」。你們會覺得與昨天重複?沒錯,是重複,要讓大家更清楚,信解。

「信」就是聽佛說法,初信。聽佛說法,開始初聽就能夠信。我們聽法,若沒有這個「信」字,那麼聽一遍,下一次他就不要再聽了,因為他不信。所以常常說「信為道源功德母」。這個「信」,是非常的重要。

信解:
聞佛之說法
初信之 後解之
謂之信解
又初機者信之
利根者解之
稱之信解

所以「聞佛之說法,初信之」,開始就要建立這念信心,「後解之」,你有相信了,自然你就會想去了解,這個法的內容,這樣叫做「信解」。「前信後解」,前面聽,相信,聽了之後,要好好去用心,去了解,這叫做「信解」。

「初」,尤其是,「初機者信」,初機就是剛開始發心的人,就是開始就需要「信」。利根者解,「利根者解之」,初機要相信,「利根」就是說智慧較高的人,他就能知道,我要好好來了解,不光是信而已,還要深入了解,這是利根的人。初機是信,我們若沒有信,就不會想去解它,所以有智慧的人去了解,這叫做「信解」。

佛法需要信解,同時,不只是信與解而已,也需要「受持」,我們要「受持佛語」。受者,是領受。我們「領」,就是領過來,佛陀這樣說,我信受,我這樣接受過來。佛陀是這樣說,這樣教,所以我用很虔誠直心,將佛陀所教之法,我接受。所以受者,是領受之意,領教、接受,領佛陀的教育,我們好好地接受。

受持佛語:
受者 領受
持者 憶持
力行精進
以信力故受
以念力故持

「持者」就是「憶持」。接受佛陀的教育,我們要常常放在腦中,要記得。要守持,就是憶,要常常記憶著,將佛陀的教法記憶於我們的心。我們若能記得,法入心,「力行精進」。法若有入心,自然就是「力行精進」,我們會很用心去精進,這叫做「受持」。

「以信力故受」,有信的力量,我們有身體力行,這種才有辦法守信。我們的信若沒有守住,只是初信,很快就忘記了,這樣不行。這「信力精進」,我們必定要堅持。

「以念力故持」,用念、念力。這是「五根」、「五力」之中,念力,要好好地堅持下去。所以,信受奉行佛的教法,這就是我們學佛者應該要有的。

佛陀說,「諸佛如來言無虛妄」。這是向大家保證,佛所說的話是很正確。因為,諸佛,是為一大事因緣來人間,是為了要「開、示」眾生,「悟、入」究竟的一乘法。這是諸佛共同的目標。既然是一大事因緣,來為眾生說法,怎麼會有虛妄呢?不可能。

言無虛妄:
諸佛一大事
為開示眾生
悟入究竟一乘
必無妄語也
諸佛大覺
是實語者
不妄語者

「諸佛大覺是實語者,不妄語者」。《金剛經》中,不就是這樣說嗎?而我們呢?我們就是凡夫,我們都還未能證得;所以還未證,所以不能解,我們無法了解佛陀他的心意。所以我們就要努力,我們自己要努力,不要懷疑,懷疑佛陀來人間,只是用權巧方便,不要這樣懷疑。

權巧,之前也說過,「妙權」用非常微妙、權巧的方便,來引導人人,共同一個方向,這個方向整齊,就是要讓大家,走上這條菩提大直道。

所以,不要懷疑,(佛)向我們凡夫,所教育的方法。所以我們要善用信心來領解,就是佛他的「唯一佛乘」是實法,我們一定要用信心,來信受奉行佛陀的教法。我們要受持,受持,就是要信受佛語。我們要相信佛陀絕對沒有虛妄,他是「真語者,實語者,不綺語者」,所以佛所說之法,我們要相信。佛陀這樣不斷在叮嚀。

須菩提
如來是真語者
實語者
如語者
不誑語者
不異語者
《金剛經》

二千多年前,佛陀直接向弟子說的話,就會考慮到弟子的心,各人的習氣,各人的心思都不同,所以佛陀就要用著很慈悲的心,不斷不斷向大家叮嚀、再交代,希望人人要相信佛的一乘妙法。此一乘妙法是在人人本心地裡,是用方法為我們指導。我們要相信,我們要守護明徹的心靈,我們要廣積福慧資糧,才能夠體會到,佛到底是在說什麼?佛陀一大事因緣來人間,是要教我們做什麼?就是教我們要心明徹,教我們要廣積福慧資糧。

我們要走這一條路,我們要有資糧。看佛陀出來外面行腳,時間到了,也是需要止渴、止飢,所以走在外面,他也需要,何況我們凡夫呢?我們要走在這條菩薩道上,需要有慧命資糧;慧命的資糧,就是我們要力行菩薩道,廣積福慧,這就是我們的資糧。福慧是從眾生中得,我們要身體力行,在眾生中,我們還要保持著心淨,我們(則能)應萬事。心要精而專,專為一念,這念清淨一念,就是如來清淨本性。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
回頂端 向下
 
20200608《靜思妙蓮華》一心信解受持佛語(第323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靜思晨語—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