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4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法華經》.囑累品第二十二》(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幸適佛法中,出家學道法,
更相處恭敬,謙虛善和敬,
軟語不憍慢,佛常如是說。
我們要用心啊,用心在我們很有福喔!我們何德,適遇佛法,我們能在佛法中出家、修學佛道,何其有幸!雖然我們離佛二千五百多年了,相隔的時間很長,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時間,而我們在現在所聽到的佛法,我們的心,認為我們的幸福,將法當作我們與佛同時世,那這樣與佛在世又有什麼不一樣呢?
佛陀在世,如是說,佛法傳到現在,我們如是聞,如是我聞啊。說不定,佛陀那時說的法,簡單啊,經過高僧大德,一回,再一次,不斷文字潤飾,覆講的人又更增添法的深度,讓我們聽起,法是如此此奧妙,甚深莫測。要能體會到佛法,這樣說出來,釋文解字,那就很深奧了。以現在的人間,佛法最重要的,就是聽進去,馬上入心,即時行動,做得到。這是我們現在最需要的法,要不然常常說「來不及了」、「說不及啊」。這就是我們現在,法聽,法利用,所以我們聽法要用心聽。
是啊,「幸適佛法中」,我們算起來還是很有幸,我們雖然說是末法,還聽得到,我們現在聽的那就是《法華經》。《法華經》,我們神力品也說過了,現在,我們現在囑累品,開始到在,也將要結束。所以,一部的《法華經》,從這樣慢慢將它完成起來,我們還要好好回歸去想,從序品的開頭,佛陀不斷的放光,眉間白毫相光,照東方萬八千世界,他不斷放光,現形相。在那個時,讓大家看,佛陀現在這個時要講經,怎會跟過去都不同呢?入定怎會這麼久?眉間光明這樣不斷不斷放光出來,到底?非常異常的形態。時間超久了,好不容易佛陀出定了,舍利弗請佛,因為佛陀出定後,一直一直讚歎,讚歎《法華經》,一直讚歎法的微妙。唯有舍利弗,是佛聲聞弟子中智慧第一。
所以要把握時間,佛陀將要開講《法華經》時,他先入座,入定,入定的時間超久,而且眉間放光,這是過去很少有,未曾有,那個形象與平常也不同,大家在那裡坐著,等啊,等佛陀出定講法。因為講《法華經》之前,已經講說《無量義經》,《無量義經》講完,法會沒散,所以佛陀就只是在那裡坐著。平時,佛講經結束,後面就是「皆大歡喜,作禮而退」,這回就不是,《無量義經》講完,佛陀沒有說,這樣結束了,沒有了,沒有這形態,大家就還是不敢離開這座位,坐在那裡,仰頭望佛。佛陀還是再入定,他眉間一直放光,那個形象、瑞相異常。
等到佛陀已經出定了,開始讚歎《法華經》的境界,讚歎法的微妙,讚歎佛陀心懷著微妙法,就是開始要來為大家說。這種的心懷,慈悲柔懷來人間一大事,就是為了這時間要講說《法華經》,那個形象就是與平常不同。到了發光之後,他讚歎經的微妙,有緣的人很期待,佛陀出定,能夠從佛陀內心所感觸的法,趕緊來跟我們講。由舍利弗代替大家的心聲,向佛請法。這個場面大家要記憶回來,是「三請」,所以佛陀才說,「汝既三請,我豈得不說。」佛陀要說法,也一樣要有這樣的因緣,要有很多人合過來,共請佛說法,表達大家很誠意想要聽,佛陀看到有很多人的誠意,才開始將法說出來,暢演本懷,一路一路這樣長時間,《法華經》也講了七年,時間很長。
佛陀光是《法華經》,講了七年,可見,我們遇到佛法,我們已經遇到佛法,我們又再佛法中修行,在叢林出家,我們更加再要互相相處、互相恭敬,是同修、同道、同處修行,這因緣多麼不可思議啊!所以,我們更要恭敬相處,我們要彼此謙虛善和敬,人與人之間,要互相謙虛,彼此之間,要有很善的形態,互相善的相處,謙卑柔和。我們還要「軟語不憍慢」,沒什麼好憍慢的啊!一個叢林中,難免有學問高、學問低,有聰明智慧,也有較愚鈍,有的人聽一遍,聞一反三、知十,有的人,要聞十才知一。跟你說十遍,聽了十回了,「喔!原來喔,我了解了」。要經過好幾次來跟他解釋,他才說「原來就是這樣啊!」有的人,聽到前面開始的,「如是我聞,佛在靈鷲山」,就知道要說什麼法了。
到底,聰明的人對哪一部經他有入心呢?而較鈍根的人,他聽哪一部經,他不了解呢?其實表達不了解的人,是老實人,說我都知道,我都懂,那是聰明人。老實人,他差不多知
道了,不過,他感覺還未很徹底知道;說我都知道的,其實也只是皮,尚未入骨,佛法哪有那麼快就知道呢?知,聞而知,尚未識;聞不知,但行中有感,這是聞而行。所以,聽法,知識與知行,那就是不太一樣,知識很快,知行呢?我知道,就是這樣走,但裡面的內容是什麼?老老實實的說,尚未完全知道。知道的人,我知道了,我就是這樣走,知識的人知道了,我還要再更清楚一些,時間就在那裡沒有了,還是未起行動。
看到如此的人,不論是他表達愚鈍,我們就知道這人心很深,我們對他要謙虛,要善,還要和敬,不是說,你不懂,我懂了,所以我很傲慢。不可,我們對這樣的人要更加謙虛,他已經可以走了,只是他很謙卑,而我們要更謙虛,「不懂沒關係,你那個地方不懂?我可以跟你說。」他如果說不懂,我們要更柔和向他解說,不要自大、憍慢,這就是佛教我們的。「佛常如是說」,我們對人必定要謙虛,我們大家要很滿足,要知足,我們很幸運,我們得到佛法,在佛法中出家,我們要把握因緣,互相尊重,互相恭敬,所以「謙虛善和敬,軟語不憍慢,佛常如是說」。各位菩薩,佛法就是這樣,我們要用心聽!前面的文,經文如此說,
經文複習:「爾時釋迦牟尼佛令十方來諸分身佛,各還本土。而作是言:諸佛各隨所安,多寶佛塔還可如故。」
這段文應該昨天也清楚解釋過了,「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也這樣跟我們說過,因為釋迦佛說過之後,大家應該清楚了。之前就是在這個時以前,法師品,或者是寶塔涌出品,號召很多人來了。好像從第十五品就開始,一直號召人來,十方諸佛菩薩,多寶佛塔等等,都陸陸續續湧現出來了。
所以,那個時候,一直到現在囑累品,囑累,佛陀將過去的法交代,說好了,讓大家知道,佛陀不是今生此世才成佛,他過去無量無數劫以前,生生世世修行,他所度的結緣眾,所度的也已經很多了,分布各個地方,不同的國度裡,不同世界,在那個地方度化眾生。有的已經現身成佛,有的還是菩薩度化無量世界,為了證明,佛陀講《法華經》的重要,所以大家全都會合回來,連龍宮的龍王女也來了,總而言之,那個時候,號召很多,十方、上下、天
人、海底全都到達了,佛陀就是現相再說過去。
大家明白清楚,佛陀一大時教是通徹過去;過去已經成就,已度化的豐功偉業,到現
在在娑婆世界,這個肉身也差不多要告一段落了。所以付囑,法完成了,要付囑給大家,表
示將示入涅槃的時日也將要到了,任務完成了,所作已辦了,這個時間就讓大家再來,差不多,所要說的、要顯示的,都差不多了。「爾時」,那個時候,差不多所要說的話,所要表達的也都差不多,在這個時候。「釋迦佛令十方來諸分身佛各還本土」。 全都回去了,時間也差不了,要說的差不多,大家見面要聽的也都代表清楚了,時間不早,該回去了,這就是這樣,跟我們人間的禮貌一樣。「而作是言」,再跟大家再致意一下,諸佛各隨所安,大家都平平安安回去喔!「多寶佛塔還可如故」, 多寶佛塔也能夠回歸本土去了,路途很遠,要回歸本土了,時間差不多了。接下來這段文再說,
經文:「說是語時,十方無量分身諸佛,坐寶樹下師子座上者。」
*即寶塔品八方所變四百萬億那由他國菩提樹下,師子座諸分身佛。
就是這樣,佛陀說,大家能夠回去了。在場的那些分身佛,就是為了多寶佛塔,就是在多寶佛塔來的那個時候,十方來的那些人,那些分身佛,因多寶佛塔還沒有來,大家先來了,從八方所變四百萬億那由他國菩提樹下,師子座諸分身佛。就是為了要讓這些佛來,佛陀三變淨土,大家這樣來了,有個地方,來的人都是在寶樹下,坐得很舒服,這就八方所變四百萬億那由他國菩提樹下,在師子座上這些分身佛,大家該還記得,在那個場面,大家要再回憶回來,應該是很清楚了。
經文:「及多寶佛,并上行等無邊,阿僧祇菩薩大眾」
*及多寶佛,即寶塔品下方湧出住於虛空寶塔中佛。
在那時候,十方諸分身佛來了,還有多寶佛也來,還有主要的菩薩也來了,并上行等菩薩也帶很多人來了,還有這多寶佛塔,我們都要記得從見寶塔品,寶塔湧現那一品,一直到下方湧出住在虛空寶塔中的佛,對著多寶佛塔這樣湧出,還有很多佛這樣湧現,樹下都坐滿了,多寶佛塔湧現,後面又跟隨著很多菩薩來,沒有位置可坐,就是滿了,這些菩薩湧現虛空的景像,是多麼地盛況。
*并上行等無邊阿僧祇菩薩大眾,即十五品下方湧出舊住娑婆,上行菩薩等,無邊阿僧祇誓持經者。
所以還有,「并上行等無邊阿僧祇菩薩大眾」,除了隨著寶塔湧現的菩薩,還有上行等菩薩也是一大群,很多這樣湧現出來。「即第十五品」;這就是在第十五品,大家要再反覆第十五品那個時候。「下方湧出舊住娑婆上行等菩薩」,這是過去很久很久以前就住在娑婆世界,這些菩薩,這就是舊住娑婆的菩薩。無邊,就是很多,「無邊阿僧祇誓持經者」,這就是表示已經累積很久了。時間久,度的人就多。所度的人都有經過了《法華經》的教育,一梯一梯次全都有聽到《法華經》的教育;每一梯次接受到《法華經》教育,都是有心,能夠發心立願要持經的人。現在的付託,不是表示沒有人要持這部經,是現在聽這部經的人要謹記。
大家聽進去,就要接受在內心裡,聽經、說教、傳法,這人人都要展現出來。不是光是傳、說,還要身體力行,這是這部經佛陀特別特別重視、交代。要不然,在第十五品就已經有表達了,已經有很多很多的菩薩,舊住娑婆的菩薩,就都一直保持得很好,人人實行《法華經》,人人就是擁護《法華經》。這,人已經很多了。但是,還是現在聽,要現在也要受持,大家所成就,是因為實行《法華經》教而成就的,所以人人一定要擁有、持有《法華經》。接下來說,
經文:「舍利弗等聲聞四眾,及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
*化他事遂,故諸佛歡喜。自行得法,故菩薩歡喜。得記作佛,故聲聞歡喜。均獲廣記,故八部歡喜。
不是只有菩薩歡喜而已,還有,舍利弗,那就是佛陀所度出家弟子舍利弗等,這些出家眾,四眾──出家二眾、在家二眾,在人間四眾弟子,「及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聽佛所講,都很歡喜。前面所表達的,那是他方諸佛;現在所表達的是世間,出家二眾、在家二眾,還有天龍八部,這算是凡間的人。所以,「化他事遂」,化他的事情。佛陀成佛了,是自己的事情。成佛了,就是為了要利益大家,所以佛陀才會取成佛的相;既是成佛的相就是要度化眾生,那就是化他。度化眾生,四十九年了,將近五十年的時間,這化度教育的事情也差不多完成了,已經很順利過了,「故諸佛歡喜」。很多佛都「恭喜喔!釋迦牟尼佛來人間成佛了、說法了,《法華經》圓滿了,為您恭喜喔!」這,諸佛也歡喜了,佛佛道同。
就是《法華經》,若沒有完成,這尊佛沒有完全成就,現《法華經》成就了,所以諸佛、他方佛都來祝福,這已經是「化他事遂,故諸佛歡喜」。《法華經》也已經圓滿了,所以諸佛很歡喜。「自行得法」。大家再來複聽,複聽釋迦牟尼佛說《法華經》。從諸天、他方來的,很多,很歡喜,佛陀將這部經說完了,「故菩薩歡喜」。「得記作佛,故聲聞歡喜」。佛陀也為弟子授記了,該授記的都授記了,所以弟子也都很歡喜。「均獲廣記」,這授記的事情也全都圓滿了,「故八部歡喜」,天龍八部通通歡喜。
*舍利弗等聲聞四眾,及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即現住娑婆法華得記諸大聲聞并四眾等,及八部之眾。
所以,「舍利弗等聲聞四眾,及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即現住娑婆法華得記諸大聲聞并四眾等,及八部之眾」;那就是住在娑婆世界全都得記,諸大聲聞、四眾八部全都涵蓋進來。
*聞佛所說,皆大歡喜。眾聞如來語諸,佛言各還本土,聽法既辦,心各悟明,故皆歡喜。
「聞佛所說,皆大歡喜」;「眾聞如來語諸佛言各還本土」。等到佛陀說出來,說:「大家能夠回去了。」聽法的人,要來聽法的目的也差不多已經完成了。所以「聽法既辦」,要來聽法是一大事,所以這聽法的事情也完成了。「心各悟明,故皆歡喜」。大家法聽了之後,都差不多清楚了,內心了解了,了解佛法、天地宇宙人間的道理,人生的無明、苦難、因緣果報等等的法,佛陀在四十幾年間完全講清楚了,說完備了,已經皆大歡喜了。所以,這樣已經要將它作一個結束。
*結經之末。並無信受奉行或作禮而去等語,顯是品之後仍有下文也,囑累薪傳己竟
「結經之末,並無信受奉行或作禮而去等語」,還未到達說「我們大家信受奉行,作禮而去。」若說到信受奉行,作禮,就要回去,若這樣,這部經就算完全了。佛雖然叫大家:「你們能夠回去了。」大家還都留著,還未作禮而去。「顯是品之後仍有下文也」;所以,表示這品後面還有,不是交代了之後就完成了。「囑累薪傳已竟」;還未作禮而去,表示《法華經》後面還會連續下去,還有薪傳。
總是我們要用心來體會,當然《法華經》還未全部完成,雖然交代完畢了,後面還有話要再說,所以還未完全完成。這本經很特殊,過去交代完了,講說完畢了,皆大歡喜了,後面一定是作禮而去。然這本經,後面還有話要說。所以各位,聽法要好好用心聽,聽入心,不斷反覆,還要再思考、記憶,銘刻在心版裡。要記住,聽這本經,非同其它,所以請大家時時要多用心啊!